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探析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探析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探析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探析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11, 1, 12-15

doi:10.4236/mm.2011.11003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1 (https://www.doczj.com/doc/613073312.html,/journal/mm/)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MM

Studying on Models of Union Business Cooperation

Innovation *

Junfeng Liu

Economic & Management School, Xi’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Email:l iujunfeng98@https://www.doczj.com/doc/613073312.html,

Received: Feb. 19th, 2011; revised: Mar. 10th, 2011; accepted: Mar. 20th, 2011.

Abstract: For seeking the innovation model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reasons and motivations of Union business cooperation innovation, puts forward the choice of innovative model and the key factors impacting developing and coming into being technological capacities in Union business innovating, and takes the four main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ooperation innovation be-tween Union businesses as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article.

Keywords: Union Business; Innovation; Mode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探析*

刘军峰

西安石油大学,西安

Email:liujunfeng98@https://www.doczj.com/doc/613073312.html,

收稿日期:2011年2月19日;修回日期:2011年3月10日;录用日期:2011年3月20日

摘 要:以寻求创新模式和增强创新能力为目的,分析了联盟企业合作创新的原因与动机,提出创新模式的选择和影响联盟创新过程中技术能力的培育和养成的关键因素,以增强联盟企业合作创新能力的四项措施作为本文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联盟企业;创新;模式

1. 引言

时下,“联盟”已成为不同类型企业做强过程中最为有效的一种途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已成为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联盟意味着合作,有合作必有创新,企业合作创新必将成为联盟存在的前提。

2.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的原因与动机

联盟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解决了单个企业单打独斗解决不了的各类问题,联盟内部的创新要靠联盟成员的合作,组织有序进行,是一种“竞合”模式的表现。罗炜、唐元虎以企业资源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总结分析了合作创新原因[1]。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使合作伙伴共同进行资源投入,

共担风险,而且联盟本身具有相对固定性,可以有效降低沟通成本、谈判签约成本等,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合作创新一方面实现了不同组织间R&D 资源的共享,将研发的外部效应内部化,另一方面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交易费用。因此,企业、研究机构、大学之间的合作创新是当前技术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的合理选择。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的动机一般包括与研发有关的合作动机,与技术学习和技术获取有关的合作动机,以及与市场进入有关的合作动机[2]。主要体现在:分担研发成本、分散风险;获得研究与开发的规模优势;促进企业间知识的流动,获得企业范围以外的技术专长;企业合作伙伴间的资源共享和能力互补;快速获得新技术或市场。对自主创新企业而言,合作企业通过合作研发,在合作中学习,积累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参与合作创新的一个主要动机。

*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09年资助项目[编号:09JK173]。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探析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MM

13

3.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3.1. 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的主要类型

合作模式本质上是指合作双方共同承诺的合作规则,它与最优合作伙伴选择相伴随。因此,模式是形成创新合作的重要前提。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出发,联盟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式包括:技术转让、委托开发、技术人员交流、合作开发、研发机构、共建经济实体、虚拟组织等形式,从具体企业来看,合作模式可能是其中的类型,也可能是多个类型。不同的合作模式之间,其主要差别在于合作的紧密程度和合作成果的共享。按合作紧密程度划分,可以将企业合作创新分成紧密型合作和松散型合作。紧密型合作创新是指联盟企业成员之间,通过具体明确的合作协议规定合作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围绕具体项目开展研发活动,其主要形式包括合作开发、研发机构、共建经济实体等。紧密型合作创新模式有利于联盟企业内部更充分地进行技术和知识等信息的交流,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其它方面的创新活动。松散型合作创新是联盟成员,以解决当前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或者以知识学习和信息交流为要目的,着眼于未来发展所开展的一系列创新活动。包括技术转让、委托开发、技术人员交流等形式。

由于联盟企业成员方在合作中参与度的差异,松散型合作模式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企业之间的学习交流较少,隐性知识的学习和转移比较困难。对于技术转让、委托开发等形式,创新风险较大,因此,这种模式对企业积累技术和知识的效果较差。

3.2. 基于形成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联盟

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的选择

从上面分析可知,紧密型合作创新模式与松散型合作创新模式相比较,前者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某个企业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全球性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通过合作创新,推进外部技术资源的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长期持续的动态行为,特别是对于基于形成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必须系统地谋划联盟的合作创新。 根据调查,我们认为,按照联盟合作的松紧度和合作范围,基于自主创新的企业集团之间合作创新的模式

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战略合作层。企业

集团之间通过项目或人员交流,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在此基础上选择战略合作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二层次是机构合作层,联盟企业根据自己主业所属的技术领域,选择学科力量强的团队共建研发机构,“借鸡生蛋”。通过共建研发机构,可以促进企业把握科学研究的规律性,培养企业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研发能力,形成企业的组织学习行为,获取系统性的技术知识,促进企业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第三层次是项目合作层。根据联盟协约,整合内部技术信息和技术判别能力,以及依靠自身和客户反馈等方面掌握的市场信息,确定合作项目,开展合作。包括技术转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共建经济实体、虚拟组织等形式。项目合作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扩散,特别是合作开发、共建经济实体等“近距离”合作行为不仅有利于显性知识的学习和转移,更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学习、交流和扩散。

4.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技术能力的培 育和成长

4.1. 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学习

通过合作创新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的过程,本质上是组织和个人学习合作者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实现知识学习、知识转移、知识整合、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的过程。企业将学习得到的知识与自身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将学到的知识内部化和系统化,实现知识积累,形成企业新的技术——知识平台,进而创造出新知识,形成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对知识学习过程简单的一般的线性描述,表明企业合作创新中知识学习过程是一个多阶段不断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实际上,在有些情况下,受知识源与知识受体之间合作关系,知识属性、企业技术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合作体之间的知识学习过程不同,对于基于自主创新的企业,由于其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较强,学习动机明确,学习具有较强的迫切性,其知识学习的各个阶段往往是不连续的,而且经常同时出现,各个阶段之间还存在着反馈作用[3]。

4.2. 影响合作创新过程中企业核心能力提高的

主要因素

研发合作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仅取决于初始状态,

Studying on Models of Union Business Cooperation Innovation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MM

14 Table 1. The key factors enhancing enterprises' core capacities

表1. 企业提高核心能力的关键因素

Table 2. The main elements impacting the enhancement of core

capacities in Union business cooperation innovation 表2.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影响企业核心能力增强的主要因素 知识源 (企业科研机构和合作院所) 转移意向、保护意识、对知识受体的信任度、合作经验、转移能力、联盟关系及制约 知识受体 (联盟企业) 联盟战略、知识创新意识及动机、知识存量的内涵及结构、投入能力、合作经验、联盟学习

能力、联盟领导 转移或扩散的知识属性 复杂性、集成性、形态、专用性、数量 知识源与受体之间的关系

联盟形式与制度保障、利益关系、知识梯度、资源互补性、冲突解决技巧、合作经历与时间

也取决于合作的整个过程。合作创新的主体——企业不仅需要协调企业内部及联盟伙伴间的关系,还要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包括科学技术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制度环境等。合作本身就带有博弈的性质,可以将合作创新看成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合作的各个主体(联盟成员)之间需要进行博弈,而且,合作的主体还需要与外界的主体进行博弈。Mothe 和Ingham 观察了欧洲高技术企业参与的R&D 合作联盟组织的学习过程,发现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以下六个因素有关:

(1) 合作方的相互信任; (2) 企业中研发活动的集成性; (3) 获得足够的互补性资产;

(4) 合作过程中各成员的参与程度和合作动机; (5) 企业自身的研发经验; (6) 技术联盟中的企业数量。

Mothe 和Ingham 通过欧洲的EUREKA 研究开发合作联盟中25位R&D 主管的调查,归纳了合作创新过程中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因素,如表1[4,5]所示。

国内学者对合作创新中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郭晓川从驱动因素、决策因素、资源投入因素、成果属性因素、组织结构因素、转移方式因素、大学科技成员转化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企业因素等8个方面对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动态因素进行分析。赵兰香、乐惠兰认为,影响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有效传递的因素主要包括:被传递的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作为提供知识源的大学、研究院所的转移意向、保护意识、合作方的信任程度、转移能力;企业作为知识的接受方,对知识的接受动力、吸收能力、进一步的开发改造能力;技术提供方与接受方的知识梯度等。王毅、吴贵生研究了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难以转移的原因,他们认为:产学研合作中粘滞知识的成因包括转移的知识及其性质、知识源、知识受体、知识源与知识受体的距离。

综合上述学者的认识,借鉴技术转移理论,我们认为,联盟企业在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学习、积累和创新的过程首先是知识转移的过程。知识转移运动有三种基本要素,即知识转移主体、知识转移客体、知识转移行为。因此,从知识转移和扩散的角度研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联盟主体、转移和扩散的知识属性和知识源与知识受体之间的关系,其思路比较清晰,符合我国联盟企业间合作创新的特征,而且按照这种分析思路便于对企业合作创新过程进行评估和监测,进而提出对策。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影响企业核心能力增强的主要因素如表2所示。

4.3. 强化联盟创新绩效的主要措施

基于以上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从联盟成员[6]、知识属性和知识源与知识受体之间关系等3个方面研究分析提高合作绩效、促进企业知识积累和创新的主要措施。

(1) 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企业是知识的集合体,企业合作创新就是为了改善企业的知识系统。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选择的联盟合作伙伴,往往在企业的技术领域内应当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有与自己合作的强烈愿望和合作经验,与合作企业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

促进因素 核心能力和资源类型 战略选择的一致性 新产品开发、改进、许可证 投入:资金、组织 新产品原型、新产品、专利、成员资格、

技术知识 角色和任务分配:

管理 开发 集成、整合 评估 新产品原型、专利、经验知识、许可证

新产品

新工艺、工艺原型、专利、技术知识、经

验积累、资格 产品标准、出版物 企业自身能力 产品改进、新工艺、经验积累、技术知识成员间协作程度

产品改进、新工艺、专利、许可证、出版

物、经验积累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探析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MM

15

联盟伙伴的选择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选优。如模糊综合评判及董千里教授提出的AHP-F 隶属度合成法等,考察联盟企业的战略、企业文化、生产管理过程与技术、征信体系等方面,甚至可以采用动态的方法,进行长期跟踪评价。

(2) 完善联盟利益分配机制。在确定合作目标、选择合作模式之后,必须根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制度和协议的方式明确规定各方合作的条件、承担的责任以及享受的利益。这不仅包括有形资源方面投入与分配的约定,而且,为了保证合作创新各方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使用和合理保护、合作创新过程中产出的共有知识产权合理分配,还必须对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无形资产的投入、使用和产出进行约定,以促进合作创新在紧密型合作基础上向更高层次持续发展[7]。

总而言之,利益分配必须体现公平,“多劳多得”,共同协商的原则,既要反映有形投入,又要考虑无形投入。兰天、徐剑二位博士提出的将资源投入、贡献、风险损失三要素作为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的要素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值得借鉴。

(3) 注重内部研发与联盟创新的结合。企业内部研发能力的增强不仅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而且会提高企业的技术识别与评价能力、技术吸收与整合能力,促进企业与外部组织合作的欲望,提高合作绩效。企业内部研发能力与合作创新意愿和能力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内生创新与合作创新是同步放大的过程。因此,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自主研发活动,另一方面要在合作创新中加强学习,将学到的知识内部化和系统化,以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

宝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展“钢铁联合研究基

金”多轮合作,并在项目资助和管理方式、申报指南编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钢铁联合研究基金”是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我国企业共同设立的第一个面向全

国的联合研究基金,在前两期的合作中,双方各投入1900万元,资助了146个项目,为宝钢培养了180余名博士、300多名硕士,依托基金项目申请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达47项,发表学术论文840余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160余人次,出版了8部学术专著。此外,还实施了国际化经营战略,与境外和国内

贸易公司组成全球营销网络,与国际钢铁巨头合资合作,广泛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

展。目前,宝钢已经形成完成以早期的模仿创新到以工艺创新带动管理制度创新的变革,已经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拥有一批知识产权的独立创新实体。 (4) 加快知识的有效传递。合作各方要建立信任关

系,加强研发工作成员间的交流,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深层交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即交流质量、合作伙伴间的信息共享、共同参与计划、目标的建立以及冲突解决技巧。学习型组织是知识有效快速传递的良好途径。创新成员在学习型组织中不仅共同为联盟做出了贡献,集众人之长获联盟之益,而且极大的促进了创新个体的成长,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因此,企业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制造学习的危机感,增强技术吸收能力。

5. 总结

联盟企业合作创新是提高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本文分析了企业合作创新的原因与动机;在论述联盟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的选择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形成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联盟企业合作创新3层次模式;指出了联盟创新过程的本质是组织和个人学习合作者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实现知识学习、知识转移、知识整合、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的过程。同时,从知识转移和扩散的角度指出,联盟成员、转移和扩散的知识属性和知识源与知识受体之间的关系是联盟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影响企业核心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联盟创新绩效的4项措施: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完善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注重内部研发与联盟创新的结合和加快知识的有效传递。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刘军峰.陕西医药制造行业社会游离个体创新研究[A].Conference on web based business management[C]. USA : SCI RES PUBL, 2010: 1093-1097.

[2] 焦俊, 李垣. 基于联盟网络的企业知识获得和技术创新[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8, 9(1): 105-107.

[3] 刘璇华. 企业核心能力与组织创新及组织学习互动模式[J].工业工程, 2006, 9(5): 54-55.

[4] 陈雅南. 原始性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5.

[5] 刘军峰,司训练. 影响企业研发活动因素的定量研究评述[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21(5): 162-163.

[6] 刘军峰. 现代企业基层管理者执行力的创新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 9(5): 179-181.

[7]

司训练等. 企业隐形知识外部化过程中企业与员工的博弈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 9(9): 77-81.

XXXX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

XXXX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联盟名称:本联盟名称为“XXXX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XXXX产业联盟”。 第二条成立目的 依据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等局委关于《XXXX 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构建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与制度,结合我 市YYY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结构调整、管理创新等需要,由XXXX牵 头组建XXXX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联盟成立的目的是通过产业联盟方式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YYY示范应 用/工程、标准化、共性和关键技术以及产品,搭建YYY研发合作平台,积 极申报和建设YYY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基地,全面提升 YYY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第三条联盟宗旨 以应用为导向、以产业为主线、以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打造YYY产 业中心。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联盟由XXXX牵头并联合XXXX内行业“产学研”十几家一流单位共同发起。 联盟是由从事YYY相关行业的企业、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应用单位组成, 各企业、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应用单位为联盟的成员单位,自愿申请加入。第五条联盟的组织机构由联盟成员大会、联盟理事会、秘书处、顾问委员会和技术专家委员会组成。 第六条联盟成员大会,是本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成员大会由联盟成员单位各派一名单位代表组成。联盟成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联盟大会的职责是:制定和修 改联盟章程,审议和批准联盟工作报告,讨论并决策联盟重大问题,选举产

生联盟理事会。联盟成员大会须有半数以上的成员单位代表出席方能召开, 其决议须经出席会议的联盟成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情况特殊 的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七条联盟理事会,是联盟成员大会闭会期间联盟的领导机构。理事会由联盟成员大会选举产生,联盟采取理事会共商机制,理事会成员由理事会单位派出代表 组成。联盟设立名誉理事长一名或多名,协助并指导联盟理事会工作。理事 会设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若干名,每届任期五年。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 次会议,主要职责是在联盟成员大会闭会期间,制定联盟年度工作计划和长 远规划,审议和批准联盟秘书处年度财务预算及决算,督促成员单位承担的 科技创新联合体各项工作的进度,协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决定联盟日 常工作中的各类重要事项等。理事会决议采取多数票通过的原则。 第八条秘书处。理事会下设秘书处,是联盟理事会的执行机构,负责联盟日常业务和管理等,秘书处办公室设在XXXX。联盟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一 名或多名,由理事长提名,联盟理事会任命。秘书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实 施联盟年度工作计划;执行理事会各项决定;组织召开联盟理事会议、联盟 成员大会;负责日常对外交往工作;向理事会推荐可以由联盟运作的相关项 目,并组织实施;代表联盟签署有关文件;聘任或解聘秘书处相关业务部门 的工作人员;负责处理其他日常事务。秘书长全权负责本联盟事务。 第九条联盟理事会聘请国内外与YYY产业相关的知名专家和领导组成顾问委员会和技术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和技术专家委员会对联盟开展的相关工作给予 指导,并提供咨询意见。 第三章联盟的任务与成员分工 第十条联盟的主要任务: (1)在产业方面为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议,促进政府建立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和机制; (2)协助政府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并协调贯彻实施; (3)促进业内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强联盟成员之间的技术结合、信息沟通,鼓励联盟成员实现双边和多边形式的合作创新,促

产学联盟组建方案

湘潭现代农业产学联盟组建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的要求、《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关于印发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中提出的“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工作思路,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动教产结合和校企合作,发挥湘潭农林行业、企业、学校各自的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和功能整合,深化农业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农业职业教育对接产业、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满足需求,为湘潭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结合湘潭实际,特就组建湘潭现代农业产学联盟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组建湘潭现代农业产学联盟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振兴发展农业教育 通过产学联盟的组建和运作,充分调动和发挥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湘潭涉农职校与行业、企业之间更紧密地合作,形成校企双方人才资源集聚和优化机制;在产学联盟内部,积极探索确保运行、发挥实效的机制和措施,建立以联盟理事会为决策层、以办公室为协调层、以项目中心为实施层的三层组织机构,着力构建日常运行、对话协商、项目合作、激励约束四种机制;以多法人联合体形式创新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办学平台,深化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新格局,振兴发展农业教育。 (二)有利于推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集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拓展 联盟内职业院校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信息、人力、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的共享、整合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教育投资的最大效益;努力拓展公共服务职能,为联盟内企业职工培训、为区域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社会上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优质的服务,承担更多的社会服务项目,形成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点;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有利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途径优化 参照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推进项目课程开发、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突出就业导向、工学结合,促进联盟内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紧贴产业和行业发展水、企业和岗位实际需求,共同开发地方特色教材和校本教材,促进联盟内涉农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优化农业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化生产的双重目标,为湘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论文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 【关键词】:创新教育、大学生创业、必要性、品质、做好一件事 【正文】: 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创新与创业管理这门课程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东西。成功是不可复制的。蒙牛的牛根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创业其实没什么,你就凭自己的力量做成一件事就行。”你做成功的某一件事,就有可能树立一种企业的思维方式,办事方法和企业文化,而一个企业一旦有了统一的思维方式,办事方法和企业文化,做任何事情都会事半功倍,创业者的成功就为期不远了。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接着,我们来看看大学生为什么要创业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活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动力来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倡导。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创业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在经济领域进行创业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我国的经济领域的创业行为基本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的。但中国第一代创业者不是大学生,而是一些胆大的、生活贫困的、渴望改变生活面貌的社会底层人士。那个时代的创业精神现在仍值得我们大学生去学习。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比八十年代更快,知识技术的要求更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第一代创业者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以,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坚强的扛起创新与创业的大旗,开辟出一条属于我们大学生自己的、全新的道路。 然而,光知道创业的必要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大学生还应当了解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1.艰苦和勤奋是必须付出的投资资本 屠格涅夫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那么首先祝福你成为一个能吃苦的人。”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和系统,只有依托基础科学,瞄准技术轨道,提升技术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和自主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

新人才大量涌现。 企业界对国家明确要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对国家以后将重视发挥企业在科技攻关中的作用及有关规划,对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创新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和产业升级结合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装备产业发展等政策都非常支持,寄予厚望。需要切实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如何按产业化原则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二是如何提升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资源的效率。其中涉及政策体系、政策重点及政策执行机制等方面。 一、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创新主体的认识不足、地位不明确。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创新是国家强盛之本,是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特别是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没有到位,缺乏内在的动力,因而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技术投入少,没有成为创新主体。除了大型龙头企业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一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

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请材料

申请试点联盟提交材料有关要求 一、联盟协议文本(可参考材料二)4份,其中1份为联盟正式协议原件,3份为正式协议复印件,用于组织形式审核。至科技部相关司局收到申请试点联盟提交材料时止,所提供联盟正式协议原则上应当签署1年及以上。 二、申请表(格式见材料三)一式3份。2份用于必要性与技术审核,1份供进行组织形式审核时参考。 三、联盟组建必要性的说明材料(可参考材料四)一式3份。2份用于必要性与技术审核,1份供进行组织形式审核时参考。 四、全部联盟成员的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等加盖公章的复印件1份。 五、如联盟成员法定代表人委托他人签署联盟协议的,需提供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书原件1份。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 编写参考 (2009年12月修订版) 说明: 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形成本《编写参考》,供联盟构建时参考。 目录

二、序文部分 1.缔约方基本信息 2.鉴于条款 三、定义部分(视联盟具体情况制定,可省略) 四、主文部分 1.联盟名称、组织原则和组建宗旨 2.联盟的技术创新目标、任务和联盟成员的任务分工 3.联盟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4.联盟成员 5.联盟的项目管理 6.联盟的经费管理 7.联盟收益分配原则和知识产权管理 8.联盟的解散和清算 9.违约责任 10.一般格式内容 11.联盟成员认为应当在协议中约定的其他事项 五、附件部分(视联盟具体情况制定,可省略)

一、标题部分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 联盟名称不应包含“中国”、“全国”、“中华”等表示全国性地域概念的字样,及党政机关名称的字样。名称中涉及的产业技术领域不应过于宽泛,应直接针对联盟的技术创新目标和任务。 二、序文部分 1.缔约方基本信息 分别列明联盟成员各方的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 协议缔约方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多个独立法人,具备法人主体资格。依据《合伙企业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成立的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也可以作为协议缔约方。缔约方中必须有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具备一类即可。联盟协议的企业缔约方中,多数企业间应没有相互投资、参股等关联关系。 协议缔约方的名称应是其营业执照或法人机构代码证上的名称全称,并与协议结尾部分加盖印章一致。 协议缔约方的住所地一般为实际住所地,协议中无特别规定的,该地址通常视为协议各方的通讯地址,即相关文件的送达地址。 协议缔约方的法定代表人应为企业工商登记或其他机构在登记

安徽省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方案

“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方案(草案) 一、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必要性 第一、国际上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形式 1、不断调整研发机构,形成新的风险分担机制 2、合作创新成为主流 3、技术外源化要求建立更为广泛的产学研创新联盟 第二、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第三、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我国茶叶行业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 1、产业集中度较低,研发力量相对分散 2、在产业技术发展上缺乏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 3、源头技术创新及共性技术创新已成为影响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战略联盟组建目的 战略联盟将作为实施国家技术创新战略中政府与企业联系的纽带,国家政策倾斜及资金支持的主要载体,持续承担茶叶科技领域关键、共性及重大前沿技术的开发。 以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契机,依托政府引导资金及政策,进一步实现茶产业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的: 瞄准国家战略目标,以茶叶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为重点,大力提高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解决行业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开发茶叶生产和精深加工重大技术和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共性技术,保证茶产业持续健康跨越发展。 促进茶叶科技领域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资源共享,形成

在茶产业技术创新价值链基础上的合作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联盟成员为骨干,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原则,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对联盟形成的知识产权,制定合理的保护原则和技术转移机制。 形成面向茶叶行业的、开放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共性技术平台,探索提升茶叶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以对其它领域起到示范作用。 三、战略联盟组织形式 联盟首批发起单位有: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安徽农业大学等。 战略联盟的管理组织由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联盟秘书处组成。 理事会主要职责是:根据专家技术委员会的建议,决定联盟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工作任务,协调资金筹措、使用、成果转化及收益分配方案等联盟重大决策事宜。理事会每年定期召开,商议有关事宜和做出有关决策。 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联盟的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项目,对项目进行论证、监督、评审,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制定项目滚动计划。 联盟秘书处主要职责是: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负责联盟日常事务和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 联盟理事会由联盟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组成,设理事长一名,由理事会理事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建议名单: 技术委员会委员由茶叶行业专家领导?人组成,由理事会聘任。联盟专家委员会由以下人员组成: 主任副主任成员

创新与创业的关系论文

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摘要:创新、创业尽管有各自明确的研究边界,但同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信息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二者的相互作用和集成融合,对于我们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构建创新型国家,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以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具有重大且深远影响。本论文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创业、创新的关系。 关键字:创新创业 一、创业的概念 广义的创业,“其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的资源整合、创新和快速行动。创业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各种经营活动中,运用创业精神开展工作是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前提。从涵盖范围来看,广义的创业概念,是指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的人们为开创新的事业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创业突出强调的是主体在能动性的社会实践中所体现的一种特定的精神、能力和行为方式。 狭义的创业概念狭义的创业是一个经济学的范畴,是指主体以创造价值和就业机会为目的,通过组建一定的企业组织形式,为社会提供产品服务的经济活动。狭义的创业概念包括两个方面相互关联的内涵: 1、创业是人们的一种经济活动,它以创造财富或追求经济效益作为目的指向。这是狭义的创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创业实践活动的根本之所在. 2、创业活动以创办企业为标志。 创业理论的基本观点: (1)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 (2)创业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 (3)创业活动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实现的。 (4)创业利润的三个来源:即对于创新的回报、对于风险的补偿和对于企业高效管理和运作的回报。 创业的特征: 创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有着其固有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概括地说,就是具有相对于其他经济活动而言的更多、更为显著的社会性、自主性和风险性。

企业自主创新的难点及措施

企业自主创新的难点及措施 创新驱动是我国现在及未来很长时期的重要发展 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世界 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 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随着我国科 学技术的持续进步,自主创新水平成为决定企业市场 竞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就 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发展。但当前企业在推动 自主创新的实践中,仍然困难重重。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难点 (一)体制要求高,缺乏创新意识。 因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以数量和规模取胜 的宏观经济环境,导致了我国自主创新体制不完善, 缺乏持久发展动力,自主创新空间布局和投资结构分 布也不尽合理。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不足,企业没 有从创新的“后台”走向“前台”。企业没有广泛建 立和形成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或协作关系,集成创新 意识不强,存有“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心态,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二)科技要求高,缺乏创新基础。 从宏观层面看,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的统筹协调 不够,有限的科技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从中观层 面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流通的渠道和方 式不健全,科技中介作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 的桥梁沟通水平还较弱,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尚未 真正建立。从微观层面看,企业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 创新少而弱,缺乏重大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缺乏具有 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导致了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先天 性发育不良、创新后劲不足,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创新基础极为不强。 (三)人才要求高,缺乏创新人才 。人才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缺乏人 才的企业,技术创新难以实行。仅就企业来说,很多 企业普遍缺少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 给企业实行技术创新,特别是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带来 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培养和提升。加之,企业内部激励制度不完善,一定水准上挫 伤了企业员工从事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 企业留不住大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这种人才流动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方案

附件: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工作方案(试行) 为组织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评估工作,促进联盟健康发展,根据《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国科发政〔2009〕648号)有关规定,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评估目的 把评估作为引导联盟健康发展的政策工具,实现以下政策目标: 1.考核联盟建设和运行绩效,根据评估结果对联盟进行动态调整和择优支持,形成竞争机制,激发联盟发展活力。 2.总结联盟成功经验,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发挥试点的示X效应,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联盟发展的社会环境。 3.了解联盟发展的政策需求,研究完善政策措施,探索有效促进联盟健康发展的宏观管理方式。 二、评估对象和评估内容 1 / 33

评估对象是经科技部审核发布的试点联盟。 对联盟重点评估以下方面内容:(1)创新活动,包括履行合作协议、承担重大项目、开展合作创新等情况;(2)创新绩效,包括掌握核心技术、形成技术标准、提升经济社会效益等情况;(3)服务产业,包括制定产业规划、提供行业服务、扩散创新成果等情况;(4)运行管理,包括组织机构运行、管理制度执行等情况;(5)利益保障,包括反映成员需求、保障成员利益等情况。(评价指标体系见材料一) 三、评估信息的获取 联盟评估从5个渠道采集信息,以力求所需信息全面客观:一是联盟自评估报告:由联盟对外承担责任主体单位代表联盟填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自评估报告》(见材料二);二是成员单位问卷调查:随机选取若干成员单位填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调查问卷》(见材料三);三是部门评价意见调查:由相关领域管理部门填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领域主管部门评价意见表》(见材料四);四是舆情调查:委托专业机构通过网络调查联盟 2 / 33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课堂笔记 姓名:张晶晶 班级:12人力资源管理2班 学号:1210800331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一次课内容小节 2015.3.5 一、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1、3月5日为“学雷锋纪念日”简称为雷锋日。 2、“道器变通”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化而裁之谓之变 推而行之谓之道 ------《周易·系辞上》 《周易·系辞上》是战国到汉初期间众多学易之人共同完成的著作,历代易学者们增补、修编、集体创作而的产物,代表了整个易学精神。 3、李老师告诉我们要懂得用现代的企业家精神的眼光去看待雷锋精神,思索并从中受益,这才是真正现代的雷锋精神。 二、本节课知识点 雷锋是国人心中的英雄楷模,李老师让我们思考雷锋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只有那些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才能最

终获得成功,而企业家要想获得成功,应该好好从雷锋精神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因为在我眼中,学雷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需要坚持贯彻的企业文化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之间是互通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雷锋精神的坚持和普及。任何一个企业发展的越好,相对应的企业的责任和企业对社会奉献的意义也就越重要,无论是对企业内部还是外部,都要“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这也是雷锋精神的一种体现。 我认为,企业家应该学雷锋,经历了近50年的社会变化后,雷锋精神依然熠熠生辉,真正的现代企业家精神与雷锋精神确有相通之处。企业家学习雷锋精神,关键是学习雷锋的真诚。企业家只有对社会、对客户、对员工采取真诚的态度,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企业才能够在良性的环境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三、总结 本次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反省 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 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 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 自己的能力。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二次课内容小节 2015.3.12 一、本节课主要内容 1、“道器变通”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化而裁之谓之变 推而行之谓之道 ------《周易·系辞上》 《周易·系辞上》是战国到汉初期间众多学易之人共同完成的著作,历代易学者们增补、修编、集体创作而的产物,代表了整个易学精神。 2、“道器变通”之器:君子不器。 3、企业家的思想中心——创新。 二、本节课知识点

论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论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也许,看到这样的数据,我们会感到自豪:世界上每生 产4台电脑,就有1台出自中国的江苏!但再看看这样的 数据,我们又会感到迷惑:我们生产1台电脑竟只能赚10 个苹果的钱。原因是利润的大头被英特尔、微软等公司 拿走了,我们赚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加工费。近年来,大 家都在谈论着“中国制造”的商品销往全球,中国已经 成了“世界工厂”……但实际上,这样的“制造”赚取 的利润很低。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我们出口8亿件衬衣才 能换来一架空中客车A—380!事实告诉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让“中国制造”尽快成为“ 中国创造”,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 要做到这一步,首先就是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 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 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只有切实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 快改造传统产业和开辟新的科技产业,才能为调整经济 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全面提高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才能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 撑。因此,广大企业必须更加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奋力在世界高技 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相关部门 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树立企业创新理念,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 动力源。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 不断推进,广大企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自主创新与自身 的可持续增长紧密相关。只有不断强化企业自身的创新 意识,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 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形成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 一方面为股东、员工、客户、社会创造价值,实现相关 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另一方面树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以赢得国内乃至全球客户的尊重和信赖,尊重和发挥团 队和个人的价值,尊重企业和个人的荣誉,不断追求更 高的目标。 二是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奠定开展自主创新的良好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及方案范本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及方案 编写参考 一、标题部分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 二、序文部分 1.缔约方基本信息。 分别列明联盟成员各方的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 协议缔结方应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独立法人,具备法人主体资格。 协议缔结方的名称应是其营业执照或法人机构代码证上的名称全称,并与协议结尾部分加盖印章一致。 协议缔结方的住所地一般为实际住所地,协议中无特别规定的,该地址通常视为协议各方的通讯地址,即相关文件的送达地址。 协议缔结方的法定代表人应为企业工商登记或其他机构在登记机关登记备案的现任法定代表人。 2.鉴于条款 由一个或数个“鉴于”字样开头的句子组合而成,表明协议缔结各方系基于对各方主体资格、资质、订约目的、订约背景等事实的共同认识或特定认可,方签署此协议,鉴于条款一般不具体规定各方权利义务关系。 参考条款如: -1-

鉴于: a. 本协议缔约各方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签订本协议的合法主体资格,且各方相互确认彼此履行本协议的资格和能力。 b. 本协议缔约各方签订本协议旨在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规范联盟运作。 三、定义部分(视联盟具体情况制定,可省略) 约定将协议文本中反复多次出现的特定概念用简单的词组代替,以提升协议文本语言的精确性,避免重复冗长的叙述占去不必要的篇幅。 四、主文部分 1.联盟名称、组织原则和组建宗旨 列明各方商定的联盟名称。写明联盟的组织原则和联盟的组建宗旨。视联盟组建的实际情况,写明联盟与有关社会组织的关系等 2.联盟的技术创新目标、任务和联盟成员的任务分工 技术创新目标部分根据联盟的实际情况,明确联盟技术创新的近期、远期目标。 联盟的任务及分工部分根据联盟的实际情况,明确为实现联盟技术创新目标而开展的具体任务,以及联盟成员的任务分工。对尚无法明确任务分工或将来开展的联盟项目的任务分工,应约定由相应各方另行协商签订有关协议。 3.联盟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联盟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由缔约各方-2-

社会创新与创业心得体会

社会创新与创业心得体会 社会创新与创业可以理解为创业者为解决社会问题,通过模式、技术、理念等方面的创新,对所拥有的社会和商业资源进行重组或优化配置,从而创造出更大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过程。本文是关于社会创新与创业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社会创新与创业心得体会篇一 这一年中央国务院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部门、各地方也积极行动起来,一大批好的政策、好的举措在落地生根,应该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年来政策环境大为优化,而且创新的主体在不断涌现,全社会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应该说20xx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了开门红。如果从效果来说,我想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 一,创业创新的热情得到了充分的释放。特别是在稳增长、促就业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家也都关注到了前一段时间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20xx年新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平均每天有1.2万家市场主体诞生,这些主体具有很大的市场活力,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很大的能量。在就业方面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大学生就业,现在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比例在不断增加,从去年看,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6.8%,同时海外的留学归国人员也大量投身到创业之中,包括很多农民工,在返乡之后也就地开展创业,这方面的人数也非常多,现在初步统计有240多万返乡农民工在创业。所以从这些情况来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不是一句空话,是实实在在起到了效果。 二是通过双创,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加快培育和壮大、建立新产业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创业创新的行为大部分都是在新的领域,促进新的成果在转化,在从事一些新的业态、新的模式。从数字来看,去年全年我们国家发明专利的申请量比上一年同比增长了20%多,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同比增加的更多,增加了61.9%,这个数字应该说非常惊人。作为双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精准发展,这是双创重要的表现结果,去年保持非

创新创业心得体会

创新创业心得体会 姓名:王洪宇 学号:20120508 班级:动画2班 日期:2017/6/19

通过学习创新创业一课,令我对大学生创业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新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当前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已经清晰明了的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或者借助什么来提高我们的能力、增加我们的就业筹码呢?如果说必要的文凭、证书对我们的就业极为重要的话,那么比此更加重要能让我们快速发展的东西就非创新、创业莫属。 创新,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每个人都对发明有所了解,发明是在无前人引导的情况下为了生活的需求而做出一些东西,一般人难以做到。而创新却不是这样,它不需要我们整天抱着头的空想去做出一些连科学家都难以做出的东西,它只需要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将一些已有的东西做一些改动,来适应我们的需求。创业,是就业的最高形式。他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以创造价值的过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创业的路上需要我们能够担当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就像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初升的太阳。”但是追逐梦想是幸福人生的起点,为了理想去奋斗,就需要认识创业、准备好创业的素质,提前进行创业的演练。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极为缺乏。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对创新的认识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所具备的基本知识;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四,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五,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身边诱惑的增多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 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不能正确的认识创业。不少大学生把创业看得很神圣,认为只有高科技、高资本才能完成创业;有的把创业看得一文不值,认为是找不到工作或工作失败后迫不得已而做的一件事;还有的把创业同各种素质锻炼混为一淡,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二,缺乏自我认知。对市场和自我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盲目追赶创业的潮流,

智慧矿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

智慧矿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

智慧矿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章程 (征求意见稿) 慧矿山产业联盟”。英文名称:Intelligenee Mine Industry Techn Innovation Allianee of P.R.China 依据国家和科技部等部委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等相关政策与制 度,结合我国矿山行业(煤矿和非煤矿)的技 术创新、产业创新和结构调整、管 理创新等需要,由中国职业安 全健康协会牵头组建智慧矿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 联盟成立的目的是通过产业联盟方式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智慧矿山示范应用/工程、标准化、共性和关键技术以及产品 搭建智慧矿山研发合作平 台,积极申报和建设智慧矿山工程研究 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基地,全 面提升智慧矿山技术水 平和产业竞争力。 以应用为导向、以产业为主线、以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 打造智慧矿山产业 中心。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 联盟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牵头并联合国内矿山(煤矿和非煤矿)行 业“产学研”十几家一流单位共同发起。联盟是由从事智慧矿山相关行 业的企业、研发机构、应用单位组成,各企业、研发机构、应用单位为 联盟的成员单位,自愿申请加入。 第五条 联盟的组织机构由联盟成员大会、联盟理事会、秘书处、顾问委员会和 技术专家委员会组成。 第六条 联盟成员大会,是本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成员大会由联盟成员单位各 派一名单位代表组成。联盟成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联盟大会的职责是: 制定和修改联盟章程,审议和批准联盟工作报告,讨论并决策联盟重大 问题,选举产生联盟理事会。联盟成员大会须有半数以上的成员单位代 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出席会议的联盟成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 过方能生效,情况特殊的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附件3 第'一一章 总、 第一条 联盟名称:本联盟名称为“智慧矿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简称 “ 智 ology ,简称:CIMIA 第二条 成立目的 推动 第三条 联盟宗旨

产业联盟组建及实施计划方案

关于推动组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的指导意见产业联盟是参与方出于确保合作各方的市场优势、应对共同的竞争者或将业务推向新领域等目的,由企业间结成的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合作模式。产业联盟是政府整合优化资源,完善提升产业链,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为贯彻落实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委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推动组建一批产业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整合提升产业链,促进产业有序良性发展。为加强对产业联盟组建工作的指导,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为手段,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联合产业上中下游企业和(或)相关高等院校和(或)科研机构,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示范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谋求合作,在原材料制备、关联产品供应、关键装备研制、终端产品制造、产品售后服务等价值链环节加强协调,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创新资源优化组合,做强产业链,做大新兴产业增量。

二、组建原则 为保证产业联盟能正常运作、切实有效、健康发展,联盟组建和运作应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自愿参与、合作互助,责权清晰、行业自律,自建自营、自主发展”的原则。组建产业联盟,要防止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缺乏内在需求的“拉郎配”,临时组建为争取政府项目支持而联合起来的松散组织。要防止不切实际一哄而上,防止区域分割、封闭发展,防止缺乏联盟成员单位自主投入的形式主义,防止出现有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形式垄断。 三、主要任务 联盟的主要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尤其共性关键技术;组织成员单位研究制订并实施联盟技术标准,积极参与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话语权;推动联盟成员单位的知识产权共享;推动检验检测、计量、认证、试验、实验、生产等环节通用基础设施的共建或共享;组织开展示范应用,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组织开展对外技术合作和交流等。 四、组建条件 优先支持组建面向全省行业性产业联盟或依托省重点项目、重大基地组建的产业链配套型产业联盟。组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绝不仅是希望创业的同学所应考虑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该失去创新之“心”。 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但是,随着我国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也迅速增加,于是毕业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一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毕业后何去何从,也成为大学生们不得不尽早考虑的问题。创业作为另一种就业方式会不会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考虑呢?三年前大学生创业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引起了各界关注。而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学生创业潮却遭遇“寒流”,很多学生公司纷纷倒闭。有专家指出:“当前大学生创业还刚刚迈出幼嫩的脚步。对于大学生创业,各方面

企业自主创新案例

企业自主创新案例 目录 第一章创新的资金投入 综述 云海金属:科技项目助力企业融资发展 康尼机电:政府资金支持成就“中国轨道交通第一门”万达锅炉:减免税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创新 熔盛重工:多方位融资打造世界级造船航母 天合光能:借助资本之力实现快速发展 康辉医疗:风险投资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先声药业:战略融资做大做强药品市场 道及天软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解企业发展之难 大全集团:合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第二章创新的资源配置 综述 亨通集团:多层次开发体系推进技术创新 华钛化学:多方合作共建研发机构 中圣高科:面向市场整合创新资源 常牵中心:多方位配置创新资源实现跨越发展 中丹集团:依托高校资源实现技术升级 东大能源:校企联盟确保企业持续创新 丹阳合金:产学研联合攻关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万力机械:建立技术联盟聚集创新要素 中复连众:购买外国公司实现创新跨越 第三章创新的组织管理 综述 常发集团:思想创新带动全面创新 华光锅炉:依靠战略规划实现突破 红太阳集团:管理创新确立竞争优势 莱斯公司:用知识产权战略支撑企业创新 双登集团:制度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南纤公司:精益管理追求卓越 远东电缆:人力资源管理塑造电缆巨擘 华润微电子:国企合并重组实现双赢发展 联创科技:企业股权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第四章创新的人才支撑 综述 尚德太阳能:一个高端人才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紫芯集成电路:政府人才计划成就海归人才创业兴荣高科:海归英才的创业之路 南瑞继保:院士创业中的人才创新 江苏建科院:从技术专家到企业家 亿晶光电:引进人才团队提升创新能力 东飞马佐里:打造优秀创新团队 精科公司:本土化人才战略 沙钢集团:以人为本创造人才发展新机制 第五章创新的产品开发 综述 中远川崎:从引进技术到自主设计制造 戚墅堰所:走开放式自主创新之路 徐工重型:走高端产品自主研发路线 永中科技:应用新技术打入高端产品市场 南瑞集团:依靠原始创新确立竞争优势 扬子江药业:明确创新战略构建研发体系 常林股份:高位嫁接引进技术实现产品提档升级华晨华通:以信息技术提升创新能力 宝胜集团:企业技术标准化塑造核心竞争力 上上电缆:注重特色产品开发专心打造上上精品恒瑞医药:持之以恒专注特色新药产品创制 苏中药业:中药产品振兴民族产业 恒力集团:立足高端产品打造世界级产业基地联环药业:深度开发产品不断创造利润 安邦电化:把优势产品做精做强 科林环保:技术协作实现产品创新 神马电力:围绕行业难题实施产品创新 第六章创新的市场导向 综述 鹰游纺机:立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创新 南传集团:紧跟产业政策创新高端产品 扬农化工:节能减排促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及管理办法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及管理办法发布时间:2015-02-06 来源: 点击次数:292 打印作者: 字号:小中大 第一条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提升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根据科技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暂行规定》(国科发计[2008]338号)与《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国科发政〔2009〕648号),为切实组织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与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就是指以企业为主要联盟单位,其她企事业单位为成员,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第三条联盟构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凡愿意致力于发起与组建联盟的单位,均有资格向促进会申请设立联盟,鼓励联 盟具备法人资格。 (二)联盟的组成应由理事长单位、依托单位、成员单位组成,其中理事长单位就是联盟的牵头组织机构,依托单位负责联盟日常活动的组织开展,成员单位就是联盟的具体成员。 (三)理事长单位应在本领域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在本行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理事长单位一般应为法人机构。 (四)联盟成员单位可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团法人等。成员单位总数应不少于10家,其中,企业成员占比例应不低于50%。 (五)联盟有明确的发展战略规划,包括发展方向、工作原则、技术与产业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与措施、实施预期结果等,战略规划的制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与重点产业发展需求。 (六)联盟制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盟协议。落实成员单位之间的责、权、利与任务分工,明确联盟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联盟协议必须由成员单位法定代表人共同签署生效。 (七)联盟建立有效的决策与执行机制,明确联盟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设立由理事会(董事会)、专家委员会与秘书处组成的决策、咨询与执行等组织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