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奥中心概念设计—扎哈
- 格式:pdf
- 大小:13.40 MB
- 文档页数:93
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她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建筑联盟学院本科学位。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包括米兰的170米玻璃塔,蒙彼利埃摩天大厦以及迪拜舞蹈大厦。
扎哈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是广州大剧院,北京银河SOHO建筑群、南京青奥中心、和香港理工大学建筑楼等也都出自她手。
Zaha Hadid, born in Baghdad in 1950, is an Iraqi-born British female architect, winner of the 2004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She studied mathematics in Lebanon, entered architecture at th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in London in 1972, and graduated from here in 1977 with an undergraduate degree of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Zaha Hadid’s architectural works include the 170-meter Glass Tower in Milan, the Skyscraper in Montpellier and the Dancing Towers in Dubai. Zaha’s first architectural work in China is the Guangzhou Opera House; moreover, Beijing Galaxy SOHO Architectural Complex, Nanjing International Youth Cultural Centre, and the buildings of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etc. are also designed by her.。
青奥中心的设计师扎哈·哈迪德以大胆的造型出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
南京青奥中心脱胎于帆船,而又不同于帆船。
它是一艘更现代的帆船。
扎哈·哈迪德以拆解题材和物件的方式,找出现代主义的根,塑造了全新的青奥中心景观,任由观者遨游。
简介南京青奥中心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江山大街北侧,金沙江东路南侧,扬子江大道东南侧,燕山路南延段西侧,南京青奥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4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0亿元。
地上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0000平方米。
南京青奥中心建成后首先用于南京青奥会会议中心及接待酒店使用。
区内按照使用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会议中心、高星级酒店、商业办公建筑:6层会议中心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专用会议室7700平方米、多功能区6000平方米、通用会议区14000平方米、会前服务区20000平方米、配套服务区33000平方米。
高星级酒店和商业办公建筑地上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酒店内设置中、西餐厅及1000张床位的酒店客房。
青奥会青网即诞生于南京青奥中心。
南京青奥中心屋面全部采用GRC板安装,最大限度的满足了设计师对建筑外观的要求。
该项目也是目前中国体量最大的GRC板安装工程。
建筑特色青奥中心的建筑设计师哈迪德的设计以大胆的造型出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
其中一个原因也是源于她独特的创作方式——喜欢运用曲线,她曾说过,“没有曲线就没有未来”。
“流动感”在她的设计方案中表现得十分强烈,仿佛产生了一个散发着巨大能量的空间,因显得无“重力”而诱人,在这个空间里,就仿佛看到了挣脱地心引力的飞动空间感。
再感受一下,还可以感受到就好像是其的大脑的各种神经在同步运转。
这种设计为流动型室内空间。
这个建筑同时也有很强的“开放性”。
它的屋顶是透明的,它的周边很多地方也是镂空的,不像其他建筑,把东西都包裹在建筑里,它是外向的、富有动感和灵感的建筑。
(南京青奥中心总体鸟瞰图)
功能分析:
南塔楼:国际青年会议酒店及酒店式公寓
北塔楼:写字楼及南京卓美亚酒店
裙楼:青年汇会议中心部分(包括大型宴会厅和中小型会议室,南京保利大剧院,金色音乐厅及商业广场)
空中走廊:塔楼与裙楼在15m,21.12m处通过空中走廊联通。
此空中走廊将内容丰富的公共活动中心与酒店公寓相融合,使建筑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流线分析:
流线分析可分为小尺度与大尺度,其中小尺度是人在建筑中活动的步骤,大尺度是人在建筑中走动的路径或者非人物品在建筑中运输的通道。
“流”强调活动性,“线”强调过程性。
(基地总体交通图示)
(基地落客区域)
交通(地下停车场布局)
景观分析:1.就建筑本体周围绿植景观来讲,可以用“相得益彰”来形容建筑与绿植两者的关系。
南京青奥中心素雅高贵的白色立面与其充满流动性美感的形体相结合,美则美矣似乎缺
少灵魂,然而它们和前方的植物相呼应,顿时美成艺术品。
2.在去往南京青奥中心的路上,我们注意到了滨河公园。
滨河公园涵括体育和休闲功能,利用多层平台式的景观设计处理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河流及多变的植物。
其内种植着雪松,水杉,杨柳,椰榆等七种树木。
我们特地询问了其丰富的草地绿化,得知其内种类有中国芒,白芋,红口水仙,秋水仙四种植物。
到了晚上,其优秀的照明更是把整个公园映照成一颗“雨花石”,不远处桥梁的照明可依不同的功能设置变更灯光颜色以应对正在进行中的活动。
(滨河公园风景)。
扎哈环保设计理念扎哈(Zaha Hadid)是现代建筑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建筑师之一,她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环保设计而闻名。
扎哈的环保设计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扎哈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她的设计中常常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她喜欢在建筑中引入自然元素,如植物和水体,以增强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她利用分层设计和开放的空间,使建筑融入自然景观中,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其次,扎哈注重使用环保材料。
她倡导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可回收材料,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她喜欢使用玻璃、混凝土和金属等材料,在保证建筑强度和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此外,她也倡导使用具有保护性能的材料,如结构保护材料和防水材料,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第三,扎哈关注能源效率和节能设计。
她在设计中注重建筑的通风和采光,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
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太阳能和风能,来提供建筑所需的能源。
她也鼓励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高效的暖通空调系统和智能节能系统,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的能耗。
最后,扎哈强调建筑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她认为建筑不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也是社会互动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她的设计常常强调人与建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她独特的造型和开放的空间,使人们能够自由地流动和交流,增强了社会和谐和互动。
综上所述,扎哈的环保设计理念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使用环保材料,追求能源效率和节能设计,以及强调建筑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她的设计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来设计建筑。
通过借鉴扎哈的设计理念,我们可以在设计中更加注重环保,为未来的建筑发展做出贡献。
第一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一、建筑装饰设计(一)建筑装饰设计的理论知识(1)掌握室内设计的空间体系概念答:室内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内”带有明显的方位指向,其范畴是围绕室内空间而展开的。
(2)掌握构成室内设计空间体系的要素答:其构成要素:空间、界面、组织关系、物件。
整理构成了一个由域-面-线-点的体系。
(3)掌握室内设计的定义答: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功能、技术。
艺术的综合设计。
(4)掌握空间组合与划分的手段答:1.向心式组合。
2.包容式组合。
3.线式组合。
4.组团式组合。
(5)掌握室内空间的属性答:室内空间不是纪念碑或雕塑,其应作为适合人类进行某种活动的场所。
因此,每一个空间都有独特的属性。
(6)掌握室内空间的层次答:室内设计需要注意整体关系,在处理错综复杂的空间和使用功能的过程中,应注重如何合理地梳理空间内部层次。
空间的层次是由点-线-面而构成。
(7)人体活动空间与室内空间的关系答:第一,A空间是人体活动空间,是由人体活动的生理因素决定的,也称生理空间。
它包括人体空间,家具空间,人和物之活动空间。
第二,B空间是空余的空间,是由人的心里因素决定的,也称心理空间。
第三,A空间与B空间之和即为完整的室内空间。
(8)人体活动空间与室内空间的关系的特点:答:第一,室内设计一般由于建筑的空间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在考虑人体活动空间时更多的考虑平面的空间尺寸。
第二,设计机械只考虑人体的尺寸和活动空间就可以了。
而建筑与室内设计所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些。
(二)基础设计原理(1)职业建筑师的服务流程答:国际通行的职业建筑师的服务流程可以分为策划、设计、施工、维护四个阶段。
(2)设计阶段的细分答:设计阶段可细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3)绿色建筑的定义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适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品牌62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中建五洲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五洲”)是世界500强排名27的中建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中建股份下属三级法人单位。
中建五洲是中建系统装备制造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中建五洲位于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其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南京中建钢结构有限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金2.6亿元,总资产23.4亿元。
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装备制造、建筑工程和销售“三大板块”,新能源、钢结构、基础设施(含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钣金“四类产品”并驾齐驱、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具备钢结构、新能源设备、化工设备EPC、PC、BT总承包能力,是集装备设计、制造、安装于一体的国内工程装备龙头企业。
公司拥有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特级资质、建筑金属屋(墙)面设计与施工特级资质、中国金属围护系统承包商特级资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A1/A2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资质。
公司通过了美国钢结构协会(AISC)认证、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的压力容器U、U2、S 认证、欧标EN1090认证、日本JIS 认证;法国BV 公司的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三标一体”认证。
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公司先后获鲁班奖6项,钢结构金奖6项,詹天佑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8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2项。
此外还取得了包括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中央企业团工委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会优秀职工书屋、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江苏省模范职工小家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
以承接“高、大、精、特、新”工程著称于业界的中建五洲,在国内外建造了一大批钢结构、风力发电、化工设备、钣金项目精品工程。
先后承建了以国内第一座全国产化的钢结构超高层建筑——大连远洋大厦、宁夏第一高楼——宁夏亘元万豪大厦、钢结构金奖——南京地铁珠江路综合楼钢结构工程等为代表的高层建筑;以亚洲单体最大的火车站房工程、“詹天佑奖”——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国际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迪德设计,国内解构结构主义经典力作——南京青奥会议中心、国家级工法奖,国家优质工程奖——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鲁班奖——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工程、“中国钢结构金奖”——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国内单体最大的钢结构工程--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鲁班奖”——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等为代表的大型场馆;以钢结构加工难度在当时堪称国内第一,“鲁班奖”——济南遥墙国际机场、鲁班奖——北京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北京首都机场航空港、中国钢结构金奖——南宁吴圩机场航站楼等为代表的机场项目;以国家科学技术成果奖、总公司路演演示作品——杭州新景高速千岛湖大桥等为代表的桥梁钢结构;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鲁班奖”——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等为代表的特种钢结构;以千吨重、百米高、国际先进工艺首次实现国产化——河北海伟丙烷脱氢项目、南钢大连LNG 储罐项目、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催化热裂解(CPP)制乙烯及PE(聚乙烯)总体改装项目等为代表高大精特新工程之典范中建五洲工程装备有限公司荣获“钢结构优质工程奖”、“ 詹天佑奖”的京沪高铁南京南站,是亚洲单体最大的火车站房工程。
致敬扎哈在中国留下的十个建筑艺术作品前言: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2016年3月31日在美国迈阿密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享年65岁。
景观周整理其作品以表致敬,其作品遍布全球,篇幅限制本篇仅分享其在中国的十个作品。
鲁豫有约访问扎哈哈迪德诉说传奇成长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
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工作,并成为建筑联盟学院的老师。
1980年,扎哈·哈迪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开始大量参与国际竞赛。
前卫大胆的设计使得人们注意到了这位建筑天才。
被称为“建筑界的女魔头”。
扎哈在中国的十个作品1广州大剧院方案的构思为“圆润双砾”,寓意一对被珠江水冲刷形成的“砾石”,生根于动感十足的城市空间。
扎哈通过类比的手法把主体建筑与环境景观关联起来,以产生一种嵌入性。
将景观元素渗透到建筑形体和空间中,以动态的建筑空间和形式、模糊边界的手法形成功能交织,并使之有机相连,从而实现空间的持续变化和形态交集。
建筑的内部、外部直至城市空间被看作是城市意象的不同但连续的片段,通过刻意的切割与连接,使建筑物和城市景观融合共生。
2朝阳SOHO设计的一个主题是借鉴中国院落的思想,创造一个内在世界。
而同时,这又是一个完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不再是刚硬的矩形街区及街区之间的空间,而是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
设计的另外一个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梯田。
参数化设计本身是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将自然的形态予以提炼,从而与现代文明相融合。
这一项目中不断伸展,充满变化的楼层及平台将各个空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同山间的梯田,绵延不断,如梦如幻。
青春南京炫彩活力_750字2011年5月19日,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正式发布了南京2014青奥会的会徽,到今天,外形酷似太空帆船的青奥会议中心设计效果图新鲜出炉,南京这座城市在一点点地变为我们所期待的家园,既有着六朝古都的雍容端庄,又有着国际大都市的青春时尚。
南京青奥中心是南京施工难度最大的青奥场馆建筑,难度超过鸟巢。
它出自著名解构主义设计大师扎哈·哈迪德之手,建成后将是南京届时最具现代感的建筑。
这座极具现代感的建筑外观就好像是太空的帆船,很酷,寓意着青年人扬帆远航、乘风破浪。
这样大胆而新颖的设计正体现着南京的青春活力,婀娜多姿的线条蜿蜒曲折地飞扬,震撼了传统的建筑理念,霸气十足地指向了未来的时空,毫不羞涩的展现着自己的风采,光彩明媚。
透明的屋顶,镂空的外围,都显示出它是一座外向的、富有动感和灵感的建筑。
青奥会不仅仅是一次体育竞赛,更是一次文化与精神交流的盛会。
它将全世界的青年运动员们都集合起来,并为他们而欢庆,通过比赛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具有体育精神的人。
作为一个南京人,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青年学生,我所期待的南京青奥会独特而有力,能将奥林匹克精神推广到每一个站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心中;合乎规范而又不因循守旧,能以一种创新的形式激发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交流与讨论;有着节日般融洽欢快的气氛,让来的南京的运动员和外国游客陶醉其中。
南京是令我骄傲的家乡,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为数不少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和遗产,令人赞叹不已;它的四季有着不同但又同样夺人眼球的美丽景色,夏季的梧桐树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正好挡住炙人的日光;它有着时尚的购物中心,大受欢迎的美食街,绝对会给游客带去美好的享受。
我希望到了2014年,我能亲自看一看仿佛挣脱了地心引力的青奥会议中心;能坐上新建的地铁看站台内整洁有序;能看到总统府门前。
坐拥滨江风貌打造国青“会议航母”作者:李婧来源:《旅游会展》2020年第10期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国际青年会议酒店坐落于南京极具现代化色彩的河西新城CBD轴线上,由知名英国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迪德设计,隶属于河西集团南京青奥城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由南京金帆酒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管理。
作为涵盖酒店、写字楼、大型停车场、购物广场、会议展览、服务式公寓等功能于一体的时尚新潮酒店综合体项目,国际青年会议酒店不仅是南京城市中心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河西会奖旅游工作的中坚力量之一。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又名“双子塔”,由两栋塔楼及裙楼组成,是目前河西地区最高的建筑。
酒店为文化中心核心部分,超大体量宴会会议场地及设备,配合舒适客房、全日餐厅、中餐零点、异国特色餐厅、健康中心、空中酒吧餐厅等各项服务设施。
不仅是大型活动的首选,更为打造河西地区国际会展城的目标贡献力量。
国青酒店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包含一栋315米、68层高塔楼(酒店及5A江景写字楼),一栋255米、58层高塔楼(国际青年会议酒店及行政公寓),以及一座8层高青年汇·会议中心。
其中青年汇·会议中心部分已于2014年正式对外开放。
自开业以来,中心与酒店已成功接待了世界青年体育文化与和平论坛、2015第六届国际DNA和基因组活动周、13thAsiaTEFLInternationalConference。
2017世界女排大奖赛官方指定运动员接待酒店;青奥期间,接待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及各国运动员等重磅型会议活动、国际性论坛、全国性会议等活动。
近年来,酒店还逐渐向市民开放,承接婚喜宴及其他类型宴会,获得了广大宾客的一致好评,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及青睐。
客房会议:魅力客房,宾至如归国际青年会议酒店拥有配套完善的各种房型总计717间,从舒适的标准客房,到奢华的总统套房应有尽有。
设计师从南京当地特产——雨花石中汲取灵感,将每一间客房都点缀出纹彩斑斓、晶莹耀眼的光芒,身处千变万化的环境之中,感受国青与南京的浑然天成。
扎哈建筑理念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现代建筑界最具创新和独特风格的建筑师之一。
她的建筑作品以其独特的形态,流线型的外观和前卫的设计理念而闻名于世。
扎哈建筑理念包括对自然形态的研究和探索、动态的几何结构和对城市环境的回应。
自然形态研究和探索是扎哈建筑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扎哈认为,自然界中的形态与结构可以成为建筑设计的灵感源泉。
她通过对自然界中曲线、波浪和穹顶等元素的研究,将其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流线型和曲线形态的建筑作品。
扎哈希望通过建筑来模仿自然,并与自然融为一体,使人们能够在建筑中感受到自然的美。
动态的几何结构是扎哈建筑作品的另一重要特点。
扎哈认为,建筑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体现,在空间中创造出一种流动感和变化性。
她运用复杂且抽象的几何结构,使建筑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动态的外观。
这些几何结构常常是独特而复杂的,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和惊喜。
扎哈的建筑作品常常被形容为一种建筑雕塑,它们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功能,更是为了创造独特的空间体验和艺术观赏价值。
与城市环境的回应是扎哈建筑理念的又一重要方面。
扎哈认为,建筑不应该孤立存在,而是应该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互联系和影响。
她的建筑作品常常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的特点,并通过建筑的形态和外观来强调这种联系。
她运用建筑的立面和曲线来与周围环境产生对话,创造出一种和谐而统一的整体。
这种与城市环境的回应使得扎哈的建筑作品成为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扎哈建筑理念的实践成果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她的建筑作品中看到。
例如,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它展现了扎哈建筑独特的外观和流线型的曲线结构。
另外,位于意大利米兰的博洛尼亚车站高架化项目也是扎哈的作品,它以其流畅的几何形态和独特的外观成为了意大利城市的地标之一。
总之,扎哈建筑理念的核心在于对于自然的观察和探索、动态几何结构的运用以及与城市环境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