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之油脂_糖类_有机化学
- 格式:ppt
- 大小:218.50 KB
- 文档页数:23
精品文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象和物质用途;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精品文档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精品文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
教师辅导教案学名称是________,A→B 新生成的官能团是________。
(2)D 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峰的组数为________。
(3)D→E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醇HC ≡CCH 2Br解析] (1)A的名称为丙烯,A→B为丙烯与Br2的取代反应,新生成的官能团为-型的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峰的组数为2。
(3)D→E[2015·全国卷Ⅱ]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聚戊二酸丙二醇酯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PPG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0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名称是________,B 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⑦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C 和D 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异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_个原子共平面,顺式聚异戊二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5)写出与A 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异戊二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6)参照异戊二烯的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A 和乙醛为起始原料制备1,3丁二烯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学习细节(人教版)之有机合成及糖类、油脂、蛋白质:官能团的变化Word版含解析有机合成是高考中不可缺少的题型,其命题方式如下:? 以烃及烃的衍生物的转化关系为内容的考查方式。
? 有机合成推断中渗透有机实验、有机物的相关信息处理等有机综合性问题。
有机合成的实质和相关知识:有机合成的实质是利用有机基本反应原理,进行必要的官能团反应,合成目标产物。
而有机推断的实质是具体物质的合成流程中的某个环节、物质、反应条件缺省,或通过已知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物的各种信息。
在推断和合成过程中都常涉及到下列情况:官能团的引入、官能团的消除、官能团的衍变、碳骨架即碳链的增减等。
在解有机合成试题时首先要注意:1(合成方法:识别有机物的类别,含何官能团,以及与之有关的信息。
据现有原料,信息及反应原理,尽可能合理把目标分子分成若干片断,或寻求官能团的引入、转换,保护方法或设法将各片断拼接衍变。
正逆推,综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一定要注意有机合成中断的什么线(化学键),连的什么点(原子)。
2(合成原则:原料价廉,原理正确路线简捷,便于操作,条件适宜易于分离,产率高3(解题思路:剖析要合成的物质(目标分子),选择原料,路线(正向、逆向思维,结合题给信息)。
合理的合成路线进行什么基本反应,目标分子骨架。
目标分子中官能团引入。
?原料分子(官能团有何不同)过渡中间产物(碎片分子中的官能团如何转化来的)碎片分子切割(断键部位要合理)目标分子【学习目标】认识有机合成中官能团之间的转化。
细节诠释一. 官能团的引入引入官能团有关反应烯烃与水加成,醛/酮加氢,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羟基-OH烃与X取代,不饱和烃与HX或X加成,(醇与HX取代) 22卤素原子(,X)某些醇或卤代烃的消去,炔烃不完全加氢碳碳双键C=C某些醇(,CHOH)氧化,烯氧化,糖类水解,(炔水化) 2醛基-CHO醛氧化, 酯酸性水解, 羧酸盐酸化,(苯的同系物被强氧化剂氧化) 羧基-COOH 酯化反应酯基-COO-二. 官能团的衍变:1. 烃和烃的衍生物转变主线2. 官能团的消除(1)与H加成消除不饱和键; 2(2)消去反应消除卤原子而形成新的C,C双键; (3)消去反应、氧化反应或酯化反应等消除羟基(—OH);(4)加成反应或氧化反应等消除醛基(—CHO); (5)酯水解消除酯基。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基本营养物质【学习目标】1.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
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和水解反应。
3.认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对于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重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
难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和水解反应。
【学习过程】【知识记忆与理解】知识体系梳理一、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及结构1.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中均含有的元素是C、H、O,蛋白质中还含有N、S、P等元素。
2.填写下列表格通过以上分子式分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是⑦葡萄糖和⑧果糖;⑨蔗糖和⑩麦芽糖。
淀粉和纤维素虽然表达式相同,但其N值不同,所以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营养物质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蔗糖 淀粉(或纤维素) 水解条件 (催化剂)酸酸 酸或碱 酶水解产物 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 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 氨基酸重难点探究探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淀粉与银氨溶液反应都能析出银B.植物油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糖类、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在碱性条件下水解1.葡萄糖为什么能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2.植物油除了能发生水解反应之外,还能发生哪些反应?3.淀粉和葡萄糖都是白色固体,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淀粉和葡萄糖?4.淀粉在稀酸作用下水解后,加入银氨溶液加热,发现无银析出,为什么?有机物的特性——用于检验和鉴别1.水溶性(1)难溶于水的有机物:烷烃、烯烃、苯、溴苯、硝基苯、乙酸乙酯、油脂等。
(2)易溶于水的有机物:乙醇、乙酸等。
(3)用水可以鉴别的物质:乙酸与乙酸乙酯、乙醇与己烷、乙醇与油脂等。
2.密度(1)密度比水小的有机物:烃、酯(包括油脂)等。
(2)密度比水大的有机物: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3)用密度大小可以鉴别的有机物:苯和溴苯等。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2.了解糖类的分类及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
3.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4.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淀粉水解产物的检验方法。
通过对基本营养物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基本营养物质如图是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它们分别属于哪类化学物质?各自有什么样的性质?请完成下列知识点:1.种类2.组成元素糖类、油脂、蛋白质组成的共同元素为C 、H 、O ,蛋白质除含有上述几种元素外还含有N 、S 、P 等元素。
知识点二 糖类 1.分类及代表物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式 代表物间的关系 单糖 葡萄糖、果糖 C 6H 12O 6 同分异构体 二糖 蔗糖、麦芽糖 (C 12H 22O 11) 同分异构体 多糖淀粉、纤维素(C 6H 10O 5)n不属于同分异构体2.糖类的化学性质 (1)特征反应 ①[实验7-7]②[实验7-8]淀粉――→I 2变蓝。
(2)水解反应①蔗糖水解:蔗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 12H 22O 11(蔗糖)+H 2O ――→催化剂C 6H 12O 6(葡萄糖)+C 6H 12O 6(果糖)。
②多糖水解:淀粉(或纤维素)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 6H 10O 5)n (淀粉)+n H 2O ――→催化剂 n C 6H 12O 6(葡萄糖)。
3.糖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点三 蛋白质 1.存在和组成(1)存在: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2)组成:由C 、H 、O 、N 、S 等元素组成,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①蛋白质――→催化剂(如蛋白酶)水解最终产物氨基酸――→一定条件下蛋白质 ②重要的氨基酸名称结构简式甘氨酸丙氨酸(2)变性、显色、灼烧 ①[实验7-9] 实验操作向鸡蛋清中加入几滴醋酸铅溶液向鸡蛋清中滴入几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灼烧一小段头发和丝织品 实验现象加热后,鸡蛋清沉淀,加入蒸馏水,凝结的鸡蛋清不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②总结:蛋白质的变性:在紫外线照射、加热或加入乙醇、甲醛、酸、碱、重金属盐的情况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聚沉。
油脂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油脂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有机化学领域。
油脂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食品、化妆品、制药和工业等领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对油脂的化学性质、分类、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进行总结。
# 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是由甘油和脂肪酸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的酯类化合物。
在化学结构上,油脂分子中的甘油部分带有3个羟基(-OH),每个羟基与一个脂肪酸分子结合,形成三酯。
脂肪酸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油脂的性质和用途。
油脂分子中的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
饱和脂肪酸形成的油脂在室温下通常是固态,而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油脂则多为液态。
不饱和脂肪酸中,含有一个双键的称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两个或更多双键的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
油脂在加热时会融化,在冷却时会重新凝固。
它们可以与水和醇类物质发生反应,也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氢化、酯交换等化学反应。
# 油脂的分类油脂可以根据来源、化学结构和用途进行分类。
1. 按来源分类:- 动物油脂:如牛油、猪油、鱼油等,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脂肪组织。
- 植物油脂:如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等,主要来源于植物的种子或其他部位。
- 合成油脂: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油脂,如石油酯。
2. 按化学结构分类:- 甘油三酯:最常见的油脂类型,由甘油和三个脂肪酸分子组成。
- 甘油二酯、甘油一酯:较少见,由甘油与较少数量的脂肪酸分子组成。
3. 按用途分类:- 食用油脂:用于食品加工和烹饪,如橄榄油、玉米油等。
- 工业油脂:用于润滑、涂料、清洁剂等工业用途,如机械油、润滑油等。
- 化妆品油脂:用于护肤品和化妆品,如润肤油、发油等。
# 油脂的制备方法油脂的制备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 提取:从动植物原料中提取油脂,常用的方法有压榨法和溶剂提取法。
2. 精炼:去除油脂中的杂质,如游离脂肪酸、色素、异味等,常用的方法有脱酸、脱臭、脱色等。
3. 氢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以改善油脂的稳定性和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