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三防处理工艺评审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7
三防测试标准保障电子设备产品生命安全:三防测试标准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各种异常天气现象、液体渗入、尘埃侵入等情况对于电子设备和产品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抵御这些风险,我们需要进行可靠和有效的三防测试,以确保设备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什么是三防测试?三防测试是为了能够检测各种电子设备和产品抵御外部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而进行的测试。
三防测试是对电子设备产品的耐水、耐尘和防震性能进行的一种测试。
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设备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不会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故障、短路等失效情况。
三防测试的结果能够反映出设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耐受程度,以评估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防测试标准ISO 20653,也被称为IP(Ingress Protection)等级标准,是一种国际标准,用于评估电子设备和产品的防护能力,即其抵御液体和灰尘的能力。
这个标准分为两个数字,例如IP68。
第一个数字表示设备的防尘能力,第二个数字表示设备的防水能力,数字越高表示设备的防护能力越强。
例如,IP68标准是指设备可以在数米深度的水中使用,并且没有灰尘能够侵入设备内部。
同时,我们也需要针对不同设备和产品的特点,开发相应的测试标准。
例如,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我们通常使用Mil-STD 810F标准来进行测试。
该标准考虑到了设备在日常使用中的摔落、震动和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够正常工作。
三防测试的流程三防测试分为几个步骤,包括准备、测试操作和处理测试结果等环节。
在测试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测试环境和参数。
在测试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设备的不同特点,包括体积、重量、密封程度、材料和接口等,来进行相应的测试。
要特别注意冷热温度和湿度、机械冲击等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在测试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处理。
如果设备通过了测试,我们可以为其制定防护措施,并对其使用的环境和条件进行详细说明。
三防涂敷通用技术要求摘要:一、前言二、三防涂敷的定义和作用三、三防涂敷通用技术要求1.涂敷材料2.涂敷工艺3.涂敷厚度4.涂敷质量检测四、三防涂敷在各个行业的应用1.电子行业2.通信行业3.航空航天行业4.其他行业五、三防涂敷技术的发展趋势正文:三防涂敷通用技术要求是针对各种涂敷材料、工艺和应用领域的一套技术规范,旨在保证涂敷层的防护性能。
本文将详细阐述三防涂敷的定义和作用,以及通用技术要求,并探讨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三防涂敷。
三防涂敷,即在基材表面涂敷一层或多层具有防潮、防霉、防盐雾等功能的涂层。
这种涂层可以保护基材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延长其使用寿命。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三防涂敷的通用技术要求。
1.涂敷材料:三防涂敷材料应具有优良的附着力、耐磨性、耐腐蚀性、柔韧性等性能。
常用的材料包括环氧树脂、聚氨酯、硅橡胶等。
2.涂敷工艺:涂敷工艺包括喷涂、刷涂、滚涂、蒸发等。
选择合适的涂敷工艺应考虑涂敷材料、基材表面状态和涂敷要求等因素。
3.涂敷厚度:涂敷厚度应根据基材、涂敷材料和防护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涂敷厚度越大,防护性能越好。
但过厚的涂敷层可能会影响基材的性能,因此需要综合考虑。
4.涂敷质量检测:涂敷质量检测主要包括涂敷层的外观、厚度、附着力、耐腐蚀性等性能的检测。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才能确保涂敷层的防护性能。
三防涂敷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应用,如电子行业用于电子产品的外壳防护,通信行业用于通信设备的防护,航空航天行业用于飞行器的防护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三防涂敷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研发新型涂敷材料、改进涂敷工艺等,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境防护要求。
总之,三防涂敷通用技术要求为各种涂敷材料、工艺和应用领域提供了一套技术规范,确保了涂敷层的防护性能。
三防漆工艺参数的设定方法The three-proof paint process is a key method for protecting surfaces in various industries. 三防漆工艺是保护各种行业表面的关键方法。
It involves the application of coatings that are resistant to water, oil, and chemicals, providing durable and long-lasting protection. 这涉及涂层的应用,这些涂层对水,油和化学物质具有抵抗力,提供持久耐用的保护。
The first step in setting the parameters for the three-proof paint process is to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surface being treated. 设定三防漆工艺参数的第一步是了解正在处理的表面的具体要求。
This involves considering factors such as the type of material,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surface will be exposed to, and the expected durability of the coating. 这涉及考虑诸如材料类型,表面将面临的环境条件以及涂层的预期耐久性等因素。
In addition,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application method when setting the parameters for the three-proof paint process. 此外,设定三防漆工艺参数时重要的是考虑应用方法。
机电产品的三防设计与管理龚光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8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摘要:金属材料腐蚀、高分子材料老化、器件表面结露、电路表面生长霉菌、天线阵面裹冰、结构缝隙积水等都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早期失效。
三防ik4tk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门涉及力学、电学、热学、电磁学、材料科学、表面科学等多学科的界面科学,需要电讯、结构、工艺和综合技术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默契配合。
关键词:三防设计;程序;管理中图分类号:TGl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97(2004)SO-0033-04机电产品因防护不当造成的损失是相当惊人的,美国曾经对机载电子设备的故障进行统计,发现50%以上的故障与各种环境有关,其中温度、湿度和振动三项因素造成的故障率占43.58%;越战中,电讯器材在战斗中的损坏有50%是由于环境气候引起的腐蚀和霉变造成的,存放在库房的损坏率则高达60%。
提高机电产品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可靠性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专门成立研究所从事机电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实验和“三防"工艺研究,并在海南、广州、上海、舟山及西北地区建立了天然暴露实验站。
80年代后,三防技术从理论到工程应用都得到飞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单一的工艺防护发展到与总体设计、电路设计、结构设计、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标准化相关联的系统工程。
随着机电产品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三防技术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三防是以提高产品的环境可靠性为目标,内容包括防水、防潮、防结露、防盐雾、防霉、防腐蚀、防老化、防振、防静电、防高压击穿、防污染、防风沙、防积雪、防裹冰、防鼠害等等,确切地说应称为环境防护技术,但在行业内“三防”已是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现仍然延用着。
1 设计师应具备三防意识设计师的“三防”意识是重要的,三防设计的失误不会马上表现出来,所以很难采取补救措施,一旦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三防问题将是严重的。
三防涂覆通用要求规范有哪些
三防涂覆通用要求规范是指在三防(防水、防潮、防尘)涂覆领域中,所需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三防涂覆通用要求规范:
1. 涂覆材料的选择:涂覆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在使用前应经过质量检测和认证。
涂覆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工程需求和环境要求。
2. 表面准备:在进行涂覆前,应对待涂覆表面进行充分的清洁、抛光和处理,确保表面的平整、干燥和无油污、尘土等。
3. 涂覆工艺:涂覆过程应采用专业的工艺和方法,确保涂覆均匀、无气泡、无刷痕等。
涂覆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4. 干燥和固化:涂覆后的材料要进行充分的干燥和固化,遵循材料制造商的要求和工艺指南。
干燥时间和温度应符合要求。
5. 检测和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涂覆质量检测和验收,检测项目包括涂层厚度、附着力、耐温性能等。
6. 施工环境要求:涂覆施工应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避免极端高温、低温或潮湿环境对涂覆效果的影响。
7. 安全防护:施工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帽子、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以保障人身安全。
8. 质量保证和维护:涂覆施工后,应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保持涂层的功能和外观。
对于出现损坏或问题的涂层,应及时进行维修和修复。
上述是一些常见的三防涂覆通用要求规范,具体要求可能因不同行业、工程和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具体操作,并遵循制造商的说明和建议。
三防涂覆工艺设计规范文件编号:版本:保密等级:发出部门:发布日期:发送:抄送:总页数:6页附件:无主题词:三防涂覆工艺文件类别:跨部门部门内编制人:责任人:审核:批准:文件变更记录变更日期版本变更条款变更内容责任人文件分发清单分发部门/人数量签收人签收日期分发部门/人数量签收人签收日期1.目的:为我司产品需要进行三防涂覆工艺的板卡提供工艺路线设计、材料选型设计、加工工艺设计;保证产品三防涂覆质量2.范围:适用于我司涂覆产品流程管控、涂覆工艺设计及的工艺管控。
3.定义:3.1三防:防霉菌、防湿热、防盐雾等。
4.职责:4.1产品开发部:根据产品涂覆工艺要求、硬件开发工程师申请XXXXX的板卡料号、板卡从属关系如下4.2整机开发部:制定涂覆工艺技术文件、管控规范文件、工艺流程文件,为我司产品涂覆工艺提供技术保障4.3供应链产工部:监督、执行我司发布的涂覆工艺技术文件、确保外协厂严格按照我司技术规范作业、协助外协厂处理三防质量加工问题4.4外协贴片厂:根据我司板卡料号识别涂覆工艺、BOM及板卡料号以A.XXXXX.A的表示板卡需要进行三防涂覆工艺、严格按涂覆工艺控制规范作业,确保质量符合我司要求5.程序:5.1涂覆工艺分类:5.1.1刷涂法:是最简单的涂覆方法。
通常用于局部的修补和维修,也可用于简易产品生产,一般是涂覆质量要求不是很高的产品。
5.1.2浸涂法:从涂覆工艺初期至今,一直有较广泛的使用,适用于产品需完全涂覆。
5.1.3喷涂法:是业界最常用的涂覆方法,又分为机器自动喷涂和手工喷涂两种;是我司要求运用的涂覆方法。
5.1.4淋涂法:贮存于高位槽中的三防漆,通过喷嘴或窄缝淋下,呈帘幕状淋在由传送装置带动的被涂物上,形成均匀涂膜。
多余的三防漆则流回容器,通过泵送到高位槽中循环使用。
是一种较少采用的三防漆涂覆方法。
5.2涂覆工艺流程:我司根据产品难易度,目前采用刷涂法(用于简易产品)和喷涂法(用于涂覆质量要求高的产品)两种,操作流程为:PCB清洁/烘烤——配置涂覆剂——遮掩——涂覆——检验——烘干(或自然固化)——检验——修补——转下工序。
三防漆:三防漆是一种特殊配方的涂料,用于保护线路板及其相关设备免受坏境的侵蚀,从而提高并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防漆涂覆于电路板的表面,形成一层三防的保护膜,喷涂过三防漆的电路板具有优越的绝缘、防霉、防潮、防尘“三防”性能和耐热冷冲击、耐老化、耐盐雾、耐电晕、耐振动、柔韧性好等性能。
附着力:对产品表面漆防护作用的涂层与产品基材结合力的大小。
百格测试:对产品表面附着力进行试验的方法。
7.4 三防漆要求:7.4.1喷漆厚度:要求所有器件及线路板表面三防漆附着干膜厚度应在30μm~60μm范围内7.4.1.1厚度检测:涂覆前、后需在板卡对角(PCBA底部铜箔区域)取3-4个测试点,使用测膜仪测量,并记录测试点前后数值,测试点后数值减去测试点前数值得出核算结果为三防漆厚度,核算结果在厚度区间视为合格(常规设备涂覆理论厚度基本一致,视客户需求提供厚度测试报告)。
7.4.1.2涂覆条件:涂覆作业应在16-28℃及相对湿度40%-75%的条件下进行。
7.4.2二次涂覆:为确保高防护要求产品的厚度,可等漆膜固化后进行二次涂覆,二次涂覆需求根据《工艺卡》确定是否进行二次涂覆;7.4.3三防漆干膜固化时间要求:7.4.3.1红外固化炉:炉后静置≥30分钟后方可翻面再涂覆;7.4.3.2室温固化:单面干膜时间≥2H后方可翻面再涂覆,避免三防漆未干导致流动到器件隔离器件上;7.4.3.3喷涂三防漆产品包装要求:确保产品三防漆完全干透,红外固化炉固化时间≥6H、室温固化时间≥12H才能进行包装,防止三防漆未彻底干燥,导致三防漆与静电袋发生黏黏产生外观不良;7.4.3.4其他三防(例如:三防胶、UV胶等)特殊三防干膜固化时间要求参照《工艺卡》;7.4.4 三防漆附着力要求:每次使用新开封三防漆以及新导入三防漆型号需要做百格测试,确保附着力满足公司产品要求,具体详见《附着力测试管理规范》;7.4.5检查修复:目测检查涂覆后的电路板是否达到质量要求,并针对问题进行修复。
三防漆的验收标准目前,各家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一样,对三防漆的品质、标准要求也不尽相同。
有些企业由于前期没接触过三防处理,对三防处理的工艺及标准不够重视,甚至没有标准化文件来管控三防产品,以至于出现很多售后服务的问题,根据进行技术培训,才真正明白三防处理的重要性。
三防漆的标准,目前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统一标准,企业一般都参考国家的多个标准(GB)及IPC的一部分,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订了符合自己的企业标准,根据多家大型上市集团公司的使用情况来看,往往企业自订的标准要求,都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及IPC标准,有些企业对三防漆的标准要求竟然有28项检测项目之多。
部分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附着力(参考GB/T9286 -1998标准:划格实验法,0级最高)2.盐雾试验(参考GB/T 1771-2007标准:验证产品的安全性能。
标准72h ,企业需供应商配合极限实验达1000h)3.吸水率(参考GB/T 1738-1979标准:验证产品的防护、安全性能)4.潮湿环境下的绝缘电阻(参考IPC-TM-650 2.6.3.4A标准:验证产品的绝缘安全性)5.防霉性(参考IPC-TM-650 2.6.1标准:28天霉菌测试,0级最高)6.耐候性/冷热冲击试验(参考IPC-TM-650 2.6.7.1A标准:IPC标准100次循环,企业需供应商配合极限实验达600次循环)7.耐酸碱性测试(参考GB1763-1986标准:漆膜无异常)8.击穿强度(参考GB1981.2-2003 标准:验证产品的绝缘性能)9.腐蚀性(参考IPC-TM-650 2.6.15标准:试验样件无腐蚀)10.气味要求(企业自订标准:气味小,无刺激性不愉快的气味)11.毒性要求(参考JIS K0123-200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通则标准:不仅要符合RoHS、REACH 指令,还要求不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丙酮等毒性物质)12.漆膜的柔韧性(参考IPC-TM-650 2.4.5.1标准:需漆膜折弯180度无裂纹)13.耐硫化试验(企业自订测试标准:验证产品长期的防护性能,硅胶类产品由于其分子结构的本身原因,分子间隙较大,该项试验无法通过。
TR评审要素表正式版
TR5评审要素表
报告完整清晰对照测试报告和
报告完整清晰对照测试报告和
如果进行了则对照测试报告与产
是否符合标准化和有关国家军标
的要求承研承制单位能否按照设
整配套设备是否齐全
《鉴定要素细目表》(知识)
职业:职业指导人员等级:一级鉴定方式:理论知识页号:
阳光私募基金xx产品基本情况一、产品要素
二、产品结构
产品总规模3000万,其中投顾跟投500万做劣后,止损线为0.85。
当净值小于1.06时,优先级投资者本金由劣后方保障;
净值大于1.06小于等于1.20的区间,投资者享有出资部分收益的70%,投顾提取30%顾问费。
净值大于1.20的区间,投资者享有出资部分收益的60%,投顾提取40%顾问费。
三、投资者收益测算
附件1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附件2
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续上表)
附件3
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附件4
附件5
评审人员签字评审机构盖章:。
相机表面处理工艺设计报告
1概述
该相机要求在表面车间进行三防处理,满足湿热(GJB150.9.86)、霉菌(GJB150.10-86)、盐雾(GJB150.11-86)三防要求的材料和技术要求如下(共计14种材料,除H62进行镀银处理外,其余全部进行染黑处理。
另外ZL114(T6)、2A12、7A09有些要进行导电氧化处理):
ZTC4-Ti/Et.A.Cl(Bk)
TC4-Ti/ET.A.Cl(Bk)
4J45-Fe/Ct.O.(Bk)
1Cr17Ni2-Fe/Ct.O.(Bk)
GCr15SiMn-Fe/Ct.O.(Bk)
60Si2MnA(压簧) -Fe/Ct.O.(Bk)
碳素弹簧钢-Fe/Ct.O.(Bk)
ZL114(T6) -Al/Et.A. Cl(Bk) ZL114(T6)-导电氧化
2A12-Al/Et.A. Cl(Bk) 2A12-导电氧化
7A09-Al/Et.A. Cl(Bk) 7A09-导电氧化
QSn6.5-0.1- Cu /Ct.O.(Bk)
H62- Cu /Ct.O.(Bk)
铍铜- Cu /Ct.O.(Bk)
H62-Cu/Ep.Ag
共计十四种材料,三种处理方法(镀银、染黑、导电氧化),七
个工艺(钛合金氧化染黑、因钢氧化染黑、不锈钢氧化染黑、常规钢铁氧化染黑、铝合金氧化染黑、铝合金导电氧化、铜镀银)。
2 有三防要求的工件通用处理工艺
2.1 从除油工序开始,不得裸手接触工件。
2.2作业全过程保持工件洁净,不得沾染污物。
2.3 最后一道工序用纯净水清洗,压缩空气吹干,105℃烘干。
2.4 喷防霉漆(TS01-3聚氨酯清漆),40℃烘3~4h,去保护物,继续烘20h。
2.5 自检,无油软纸包装,同槽试片做盐雾试验(首槽必做,同批次每月做一次),合格后工件送检。
2.6 盐雾、湿热、霉菌试验按设计要求进行。
2.7 表面处理后尽量减少返工返修工作。
3 各工艺过程要点
3.1钛合金阳极氧化-Ti/Et.A.Cl(Bk)
3.1.1 钛合金阳极氧化染黑工件耐蚀性强,在不被沾污的情况下,不加后续处理,可以通过盐雾、湿热试验,也不会发生霉变。
3.1.2 由于钛合金氧化膜层吸附性强,沾染油污后,很难清洗干净,遇霉菌将有可能发生霉变,保持工件的洁净是钛合金工件三防的关键。
3.2 铝合金氧化染黑-Al/Et.A. Cl(Bk)
3.2.1 铝合金阳极氧化在大气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铝合金氧化染黑膜层的防护性低于不着色直接进行铬酸盐、沸水(或蒸气)填
充封闭的氧化膜层。
氧化、染黑、封闭前用流动水清洗;封闭后先用流动自来水清洗,再用纯水清洗,可以提高耐蚀性。
3.2.2 未经处理的铝合金不耐盐雾和潮湿空气,无膜层处装配时应按部件技术条件涂有机涂料。
3.2.3 铝及铝合金零件经氧化、染黑处理之后每返工返修一次,其氧化膜外观、“三防”性能等均显著下降。
3.3 不锈钢氧化染黑-Fe/Ct.O.(Bk)
3.3.1 项目涉及到的是1Cr17Ni2经过两个多月的工艺试验和试生产,已在实验室烧杯中生产出合格件。
工件黑度均匀,重现性较好,膜层牢固,耐蚀性好。
3.3.2 固化工艺、添置硬件、培训人员满足批产要求是下一步重点。
3.4 因钢氧化染黑-Fe/Ct.O.(Bk)
3.4.1 因钢氧化染黑工艺稳定、成熟,相对常规镀铜染黑膜层性能优越(耐擦拭、不发生电化学腐蚀、膜厚≤1µ且均匀,不改变工件精度)。
耐蚀性好,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3.4.2 目前没有生产设备,200mm以上工件需要外协镀铜染黑(膜厚≤5µ,易产生电化学腐蚀),正在落实生产设备。
3.5常规钢铁氧化-Fe/Ct.O.(Bk)
项目涉及三种材料GCr15SiMn,60Si2MnA(压簧),碳素弹簧钢。
3.5.1常规钢铁氧化-Fe/Ct.O.(Bk)膜层特性(此工艺已被航空航天标准明令禁止作为保护涂层使用)
3.5.1.1 黑色金属化学氧化(发蓝)膜层是由不同的氧化铁所组成,
其颜色随零件材料而异,碳钢、低合金钢呈黑色;合金钢按其化学成分含量的不同可呈蓝色、紫色至褐色;铸铁、磁钢呈金黄色至浅棕色;铸钢呈暗褐色。
3.5.1.2 化学氧化的零件最适合在油中工作。
氧化膜未经浸油处理不能独立作防护层使用。
只有浸油后,才在一般大气和油中有一定防护能力(膜防护性能的高低取决于油料的质量)。
3.5.1.3 膜层的防护能力和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有明显关系,表面粗糙度提高防护能力相应提高。
3.5.1.4 化学氧化膜层不能抵抗酸的浸蚀。
3.5.1.5 膜层厚度1µ时强度低,不耐磨,弹性好,弯曲不裂。
3.5.1.6 化学氧化过程中,基本不改变零件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
3.5.2 常规钢铁氧化-Fe/Ct.O.(Bk)应用范围
3.5.2.1 在200℃以下油中工作或定期加润滑油的零件。
3.5.2.2 要求精度高,尺寸公差小的配合零件。
3.5.2.3 在良好工作条件下要求防护和黑色的装饰性外观的零件。
3.5.2.4 点火系统抗氧化的零件。
3.5.3 不宜采用化学氧化的零件
3.5.3.1 不允许浸油的零件。
3.5.3.2 与有色金属(铅、锡、锌等)接触及与非金属件(如橡胶、塑料、皮革等)接触的零件。
3.5.3.3 受摩擦零件。
3.5.3.4 30CrMnSiNi2A、40CrMnSiMoV钢制件。
3.5.3.5 存在不宜清洗的缝隙的零件。
3.5.3.6 用锡和锡铅焊料钎焊的组合件。
3.5.3.7 用铜焊料焊接的组合件。
3.5.4 化学氧化零件与钢、铜零件接触时,则钢件、铜件应镀锌或镀镉。
3.6铝合金导电氧化
3.6.1 铝合金导电氧化特性
3.6.1.1 铝及铝合金上化学导电氧化膜层的颜色因材料和工艺不同而异,一般为浅金黄色至彩虹色。
3.6.1.2 氧化膜层很薄,硬度低,不耐磨,不能锡焊(能电焊),具有较低的接触电阻。
3.6.1.3 氧化膜层具有一定的防护性能,可以在良好及一般条件下使用(含铜量大于2.5%以上的裸铝合金及铸造铝合金的导电氧化膜层只适用于良好条件下使用。
——2A12含铜3.8~
4.9%。
7A09含铜1.2~
2.0)。
3.6.1.4 铝及铝合金零件经氧化、染黑处理之后每返工返修一次,其氧化膜外观、“三防”性能等均显著下降。
3.6.1.5 无电磁兼容要求的非接触面应喷涂防护漆,有电磁兼容要求的非接触面应喷涂导电漆,以提高零件“三防”能力。
3.7铜镀银
铜上镀银用于提高导电性,稳定接触电阻,要求反射率高的零件,镀层厚度一般控制在10µ左右。
电器元件的防霉处理应该在与其它连
接件连接后进行。
4结论
4.1 钛合金染黑工艺在防护膜不被破坏、不被沾污的情况下,可以满足三防要求。
4.2 铝合金氧化染黑工艺在防护膜不被破坏、不被沾污、未经多次返修返工的情况下,可以满足三防要求。
4.3 1Cr17Ni2染黑工艺在防护膜不被破坏、不被沾污的情况下,可以满足三防要求。
稳定产品质量,满足项目批量生产,须能精确控制时间、电流、温度的设备一套(现在只能在烧杯中进行小件生产,工艺参数无法精确控制)。
4.4 因钢氧化染黑工艺在防护膜不被破坏、不被沾污的情况下,可以满足三防要求。
满足批量生产的设备条件部正在采购。
4.5 钢铁氧化染黑工艺已被航天标准明令禁止,不能满足用于作为防护膜层使用,无法满足盐雾、湿热要求。
4.6 铝合金导电氧化由于耐蚀性一般,又有导电要求,单独膜层无法满足三防要求,无电磁兼容要求的非接触面喷涂防护漆,有电磁兼容要求的非接触面喷涂导电漆,可以满足以零件“三防”要求。
4.7 铜镀银工艺成熟,导电元件装配后涂防霉剂,在防护膜不被破坏、不被沾污的情况下,可以满足三防要求。
5与三防有关的表面车间以外的条件
5.1 转表面处理工件表面状态是否达图纸要求应作为检查内容,在工件转表面车间之前进行检查控制。
5.2 转表面工件应做到表面均一,呈金属本色,无锈迹、毛刺、划痕,无除切削液以外的污物。
5.3 工件试装合格后转表面处理。
5.4 工件运输、储存、过程中必须有无油脂、洁净包装。
5.5 搬运、装调过程中不得裸手接触,不得接触不洁物(特别是油污)。
5.6 局部破损件(包括打孔、修整、磕碰)必须重新进行三防处理。
5.7 仪器设备三防是一个贯穿从采购、设计、到加工、周转、装配、调试、储存全过程的系统工程,除表面车间根据设计要求采取对应工艺对工件进行相应处理外,项目的整体策划、全过程的工艺衔接、生产过程的组织指挥、各环节的检查控制都将三防内容考虑进去,才能保证仪器设备最终满足用户的三防指标要求。
表面热处理车间2006-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