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为例时练习新人教必修
- 格式:doc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4
课时作业32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某某省为例一、选择题(2019年某某省某某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玉门隶属某某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玉门风能资源丰富,有“陆上三峡”之称,1997年玉门建成了某某省首个示X型风电场,经过20年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投产风电场20个。
据此并结合图完成1-3题。
1.2003年4月始,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
玉门市驻地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石油资源面临枯竭B.新城区风能资源丰富C.新城区靠近铁路干线D.新城区位于绿洲边缘解析:从材料看玉门石油资源枯竭,原有的资源优势降低,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A对;风能资源丰富不是建设城市的条件,B错;靠近铁路干线和位于绿洲边缘不是主要原因,C、D错。
故选A。
答案:A2.风电产业成为玉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70%。
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B.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C.本地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D.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解析: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可以利于其他形式发电进行调节,不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A错;本地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电力市场小,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C对;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B、D错。
故选C。
答案:C3.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其作用是 ( )①可实现“风”“光”互补②可增强风电储能③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④可解决“弃风”现象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解析: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小,光照好,可实现“风”“光”互补,①对;光伏发电不能增强风电储能,②错;同时建设两种发电,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③对;“弃风”现象主要是市场问题,建设光伏发电不能解决“弃风”现象,④错,故选B。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 ,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 ,调节适宜的观看比例 ,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作业提升练三十能源资源的开发 -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山西是我国煤炭大省,其所在的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输出地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把能源工业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的条件是( )①丰富的能源资源②良好的开采条件③适中的地理位置④便利的水陆交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黄土高原地区工业结构按其优先重点开展的顺序是( )A.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电力、煤炭B.煤化学工业、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电力C.煤炭、煤化学工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D.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解析】1选A,2选D .第1题,黄土高原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有煤质好、埋藏浅等优越性;距离煤炭消费地较近,现有专门的煤炭外运专线,但水运极弱 .第2题,煤炭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优势资源和能源,有开展火电的根底,并以此为前提可以开展能源需求量大的有色金属冶炼,适度开展煤化学工业 .【加固训练】随着经济的快速开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由2003年的百万吨油当量上升到2021年的百万吨油当量;能源消费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如以下图中外圆为2021年、内圆表示2003年能源消费结构,读图答复(1)、(2)题 .(1)关于能源消费变化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煤炭消费量变化较小B.原油消费量明显增加C.水电消费比重下降D.核电和再生能源开展速度最|慢(2)以下关于能源消费变化影响表述合理的是( )①减少灰霾天气②减少紫外线辐射③加剧全球温室效应④加剧能源供给紧缺程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1)选B,(2)选C .第(1)题,由图中外圆(2021年)、内圆(2003年)能源消费结构可知,原油消费量明显增加;而图中显示的是能源消费比重,结合消费总量可知煤炭消费量大大增加;水电消费比重是增加的;再生能源开展很快 .第(2)题,由图可知,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原油、天然气为主,排放的污染物会加大灰霾天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能源消费以非可再生资源为主,大量开发会加剧供给紧缺程度 .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答复3、4题 .3.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B.图中所示铁路有利于加强山西省的煤炭外运C.黄骅港将开展成我国大型的石油输出港D.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4.图示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开发某种自然资源所致,这种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乱垦滥牧【解析】3选B,4选C .第3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图中铁路为神黄线,主要是运输煤炭;黄骅港是煤炭输出港,不是石油输出港;该地区水资源缺乏,制约经济建设 .第4题,图中环境问题是地面沉降,是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应选C .(2021·成都模拟∶∶∶∶∶∶31.9 .以下图为该市工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该市最|有可能是( )A.克拉玛依B.阜新C.重庆D.无锡6.导致该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最|根本原因是( )A.资源枯竭B.产业转移C.减轻污染D.国|家政策7.该市某中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针对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进一步开展该市经济的思路,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A.依托郊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开展现代绿色农业B.切实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开展旅游业C.利用工业根底雄厚的优势,开展汽车配套工业D.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煤炭外运能力【解析】5选B,6选A,7选D .第5题,该市在1980年煤炭工业比重较大,说明该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最|可能为阜新 .第6题,比拟三年的工业结构,煤炭工业的比重不断降低,说明资源在不断减少,随着资源的枯竭,产业结构必然发生调整 .第7题,煤炭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必然面临枯竭的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开展必须要依托其他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故继续扩大其开采量是不正确的 .【方法技巧】建设原料、能源基地区位条件分析思路(1)原料(或能源)分布、储量大小、埋藏深浅、质量好坏、厚度大小 .(2)地形是否平坦开阔,交通运输是否便利 .(3)供水、电力等根底设施建设情况 .(4)消费市场的大小或距离消费市场的远近 .(2021·合肥模拟)读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答复8、9题 .8.甲地区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①西气东输②西电东送③南水北调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甲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②开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③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④大力开展公路运输,提高煤炭外运能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8选B,9选A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区是山西省,山西省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南水北调是向华北地区输送水,与山西省煤炭工业关系不大 .第9题,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山西省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开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风电占丹麦总发电量的20%,萨姆斯小岛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区,岛上能源自给自足,几乎实现 "碳的零排放〞 .读以下图,完成10、11题 .10.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地区( )A.飓风频繁登陆B.极地东风强盛C.季风环流旺盛D.盛行西风强盛11.与萨姆斯小岛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开展新能源的劣势是( )A.风力资源匮乏B.土地资源短缺C.劳动力资源短缺D.科技水平较低【解析】10选D,11选D .第10题,由图可知,丹麦位于西风带,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 .第11题,丹麦位于西欧,属于兴旺国|家,科技水平高,有利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而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经济开展水平较低,科技落后,不利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开展 .【加固训练】以下图是美国外乡某类电站分布图,完成(1)、(2)题 .(1)该类电站使用的能源最|可能是( )A.地热能B.核能C.太阳能D.水能(2)影响该类电站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B.原料C.市场D.科技【解析】(1)选B,(2)选C .第(1)题,由图可知,电站主要分布在美国城市经济兴旺地区,即能源消费区,最|可能是需要原料最|少的核能;而地热能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图中电站分布区并不全是太阳能和水能资源丰富地区,应选 B .第(2)题,该电站主要分布区是经济兴旺地区,能源消费量大的地区,故影响因素是市场 .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2021·郑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22分)材料一油砂是一种被高黏度沥青包裹的砂矿,其所含原油黏度较高,属重油,被环保人士称为 "脏油〞 .油砂开采本钱和风险高于一般原油,但当国际油价稳定在每桶80美元以上时,其开采和使用将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拥有全球85%的油砂资源,其绝|大局部能源一直面向美国出口 .材料二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油砂资源分布与石油运输路线示意图 .(1)分析阿尔伯塔省油砂开采的不利条件 .(2)分析加拿大油砂开采对美国能源市场及能源工业的影响 .【解析】第(1)题,注意材料中 "油砂开采本钱和风险高于一般原油〞信息,以及图中阿尔伯塔省位于高纬度的位置信息 .由位置可知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不利于开采;同时因冬季寒冷而人口稀少,缺乏劳动力 .第(2)题,图中显示加拿大与美国之间有石油管线相连,那么加拿大油砂开采会保障美国的石油供给,减少其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同时降低石油加工业本钱 .答案:(1)开采本钱和风险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冻土广布,开采困难;劳动力短缺 .(2)提高加拿大作为美国供给国的地位,降低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保障了美国的能源供给 .降低炼油业和石油加工业等生产本钱,带动美国炼油业和石油加工业的开展 .13.(能力挑战题)(2021·商丘模拟)阅读以下材料,答复相关问题 .(34分)材料一山西省已经确定把资源综合利用同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相结合,引导扶持一批大的资源综合利用工程,这标志着山西省由单纯的煤炭、电力单一产业开始向煤、电、铝、冶金、建材等产业联合经营的转变 .材料二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及各产业投资比重图 .(1)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分析) .(2)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电力投资比重接近煤炭投资,有何优点?(3)分析山西省应怎样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 .【解析】第(1)题,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邻近能源消费重心东部地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结合题干提示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煤炭以外的投资增加,势必会影响产业结构和缓解煤炭外运压力 .第(3)题,资源型经济转型一般从产业结公众号:惟微小筑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 .答案:(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东部经济兴旺地区,输煤、输电距离近 .市场:我国经济开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 . 交通: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拟便利,外运条件好 .(2)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减轻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开展,适当压缩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使煤炭工业向气化和液化产品的方向开展;大力开展农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工业比重;推进节能减排;开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单元同步测试试卷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1.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就是对自然条件进行适度改造 B.区域发展就是对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C.区域的发展方向取决于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D.区域拥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发展方向2.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B.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太阳能、水能、风能、天然气等C.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潮汐能等D.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必须倍加珍惜3.有关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B.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C.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煤炭不占有重要地位D.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石油占有重要地位4.山西省素有“煤海”之称,有关山西煤炭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0亿吨 B.按2002年生产规模计算,可开采560年C.山西省煤田分布范围广,全省9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D.山西省煤田分布范围广,全省6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5.山西省煤炭品种和煤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煤种齐全,世界上所有的10大煤种在山西省都有分布 B.煤质优,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特点C.大同煤矿是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基地 D.河东煤田是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煤基地6.山西省煤田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煤层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深,有利于开采B.煤层中含有丰富的石油,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C.煤层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D.煤层中含有丰富的煤层气,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三分之一7.今后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将会()A.需求会继续增加,这种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B.需求会继续减少,这种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C.需求会继续增加,但这种趋势会在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内结束D.需求会继续减少,但这种趋势会在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内结束8.关于山西省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地处我国东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京、津地区B.山西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C.山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京、津地区D.山西省交通便利,在便捷的铁路网和内河运输网9.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B.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C.山西省从“一五”时期就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D.山西省从“一五”时期就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水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10.在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省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很大,财政收入的70%来自农业B.山西省产业结构中煤炭工业比重很大,财政收入的98%来自农业C.山西省产业结构中煤炭工业比重很大,农民人均收入的六分之一来自煤炭D.山西省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很大,煤炭工业所占产值很小11.下列不属于山西省主要产业链的是()A.煤—电—铝 B.煤—电—铜 C.煤—焦—化 D.煤—铁—钢12.有关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B.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汽车、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C.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纺织、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D.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机械、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13.有关山西省能源基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煤矿开采都需要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量土石 B.露天煤矿才需要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量土石C.燃煤发电极易造成大气污染,而洗煤、炼焦对环境污染则很小D.燃煤发电极易造成水体污染,对大气污染则较小,洗煤、炼焦对对大气污染很大14.有关能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环境治理同步 B.可以先进行能源开发利用,然后进行环境治理C.着重进行能源开发利用,无须进行环境的同步治理D.应着重环境治理,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保证不对环境产生危害15.有关山西省煤炭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发展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化学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B.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方向C.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发展 D.冶金工业向特殊钢系列制品与铜制品系列发展1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暖温带地区,气候温暖如春 B.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C.夏秋季节多降水,冬春季节降水较少 D.春秋季节多降水,冬夏季节降水较少17.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A.河流的梯级开发 B.防洪 C.航运 D.旅游18.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 B.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C.为了获取炼钢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 D.炼钢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19.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的原因是()A.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大量的水电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B.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大量的火电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C.铀矿资源极为丰富,大量的核电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D.流域内水电、火电、核电的大规模开发,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20.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土地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 B.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扩大耕地面积C.实行退耕还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D.实行退耕还牧,提高草原面积21.关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决定着区域的发展方向 B.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状况决定着区域的发展方向C.区域发展离不开对区域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和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D.区域的发展就是对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22.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市场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全国的煤炭都是由山西来供应B.山西省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煤炭出口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会继续增加D.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节能意识的增强,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会有所下降23.有关山西省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省地处我国东部地区,紧靠京津唐地区B.山西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向西近邻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C.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向东邻近京津唐地区D.山西省地处我国东部地区,靠近辽中南地区24.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内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田纳西河流域内自然资源的状况是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B .田纳西河流域内的自然资源主要有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电力资源等C .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D .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铀、铜、金、云母等25.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棉花带,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 B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玉米带,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C .为扩大耕地面积和开采矿山,为获得炼钢用的木炭,大片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D .炼钢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26.关于流域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流域的开发应以流域内自然资源的利用为核心B .流域的开发应以流域内人民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C .流域的开发应以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为核心D .流域的开发应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 27.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电力供应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B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最大的核电供应基地C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最大的火电供应基地D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最大的火电和核电供应基地 28.关于田纳西河两岸形成的“工业走廊”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田纳西河两岸“工业走廊”的主体工业是高耗能工业B .田纳西河流域由于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炼钢、化学等工业的发展C .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是建立在流域内丰富的水能资源基础上D .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是建立在流域内丰富的核能和煤炭资源基础上 29.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VA 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调整农、林、牧结构,积极扩大耕地面积B .TVA 在田纳西河流域积极开垦草原来扩大耕地面积C .TVA 在田纳西河流域缩小林、草比重,积极建设自然保护区D .TVA 在田纳西河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30.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VA 在田纳西河流域建成了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71座,防洪标准达到了千年一遇B .TVA 在田纳西河流域经过了河道整治,通过水运可达美国土本48个州C .TVA 在田纳西河流域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提高水质,如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等D .TVA 在田纳西河流域建立了一大批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等,目前该流域已经成为一个风景旅游区第Ⅱ卷(非选择题)31.读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能源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2)从图中可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以___________为主,与世界相比较,我国天然气消费比例太___________(低、高),为此我国建成了__________工程,将_________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_______地区。
第二课时能源的综合利用及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基础过关练题组一能源的综合利用(2021北京海淀一中高二上期中)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目前正在加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山西省建设大型火电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劳动力丰富B.交通便利C.接近煤炭资源产地D.环境问题少2.山西省促进能源基地经济转型的主要措施是( )A.加快煤矿开采B.减少煤炭加工转化C.开发新能源D.加强能源综合利用(2020河南商丘高一下期末)读煤(水)热电铝一体化生产流程图,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适宜推广该生产方式的地区是( )A.江苏省B.贵州省C.河南省D.福建省4.该生产方式( )A.大大缩短产业链B.减少就业岗位C.生产全程无污染D.实现资源综合利用5.(2021河南开封高二上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级行政区,六盘水市更以“西南煤海”著称。
贵州省已探明保有煤炭资源储量542.2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含煤地层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以上,贵州省是我国炼焦用煤与无烟煤的最重要产区。
全省煤种多,煤质好,含硫含灰低,热值高,不仅有大量炼焦用煤,更有十分丰富的可供化工、冶金、电力等多种用途的无烟煤。
贵州省为提高当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减轻环境污染和提升附加值,发展了多条产业链。
贵州省煤炭资源不仅供本省使用,同时也是华中、华东、华南地区主要的煤炭来源省。
下图为贵州省主要煤炭资源、铁路线和河流分布图。
(1)指出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说出贵州省依托资源优势适宜发展的产业链。
(3)请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角度提出贵州省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题组二环境保护和治理山西能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能源的开发必须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
图示区域有隔离护坝、公路、排水沟等设施。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6.排水沟应为( )A.aB.bC.cD.不能确定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固沙草方格与公路建设有关B.该区域生态建设末期以工程措施为主C.建隔离护坝主要是为了防止飞沙进入河道D.该区域生态建设初期以生物措施为主安徽省颍上县在煤矿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读我国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煤田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两区域成为能源基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劳动力资源充足②消费市场广阔③水运交通便利④煤炭资源丰富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山西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减少煤炭开采量②开发石油资源③提高煤炭外运能力④就地建设坑口电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1选D,2选D。
第1题,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的消费市场广阔。
第2题,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的措施包括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就地建设坑口电站等。
(2019·湖南学考)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煤炭资源量约有5 000亿吨,有“南方的煤海”之称。
几十年来,六盘水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留下了植被破坏、采煤区沉陷等诸多“后遗症”。
据此完成3、4题。
3.目前,六盘水市主要的生态破坏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盐碱化C.大气污染D.土地沙漠化4.20世纪的德国鲁尔区因煤而生,也因煤而衰,后经综合治理形成了如今新的绿色鲁尔。
其综合治理经验对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 )A.加大采煤力度B.减少环保投入C.关停所有煤矿D.调整产业结构【解析】3选A,4选D。
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六盘水市地处云贵高原,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煤炭开采导致的植被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
第4题,鲁尔区的治理经验包括减小采煤力度,增加环保投入和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
【补偿训练】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以矿石开采、加工、冶炼为主导产业的矿业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目前,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正在面临着痛苦的转型。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以煤炭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是( )A.玉门B.大庆C.攀枝花D.大同(2)矿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B.绿地面积减小C.地质灾害频发D.水土流失加剧(3)为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政府应该( )A.严格禁止资源开采B.倡导实施清洁生产C.积极发展新兴产业D.建立资源产业园区【解析】(1)选D,(2)选A,(3)选C。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考点解读1.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途径。
3.能源的综合利用。
4.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的相应措施。
知识清单1.资源开发条件(1)区域的能源资源开发要________,不仅要考虑________,而且要考虑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十分优越,主要表现在:煤炭资源________,________条件好;________广阔;________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山西省煤炭资源除储量丰富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分布________;煤种________;煤质________;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________,________,适于________和________。
(4)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随着______的增加、______的提高和______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而且我国的能源消费以______为主,这都为山西煤炭开发提供了良好的______条件。
2.能源基地建设(1)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扩大________;提高________;加强________。
(2)山西省不断扩大煤炭的开发规模,形成了大同、________、________、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了以________运输为主、________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3)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________和推动________的调整,山西省加强了________方面,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
3.能源的综合利用(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
________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
其经济结构不仅________,而且带来了严重的________问题(2)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________优势,围绕________,主要构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产业链,提高了________的________程度和________。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共2课时第2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6分,共 60分)
1.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如何正确对待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
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 露天开采
B. 矿区道路的铺设
C. 井矿巷道的建设
D.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据此完成2~3题。
2. 坑口电站建设的作用不包括()
A.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 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 增加经济产值
D. 减轻山西的环境污染
3. 我国在山西最适宜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有()
①煤炭储量大,质量好②铝土矿储量大③接近工业基地或中心城市④交通便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田湾核电站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田湾,其建设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临海,便于核废料处理
B.位于铁路线附近,原料运输方便
C. 就近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提供能源,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D. 接近科技发达地区,利于核电站设计和建设指导
“十二五”期间山西将出台多项政策,重点打造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着力构建新型、多元、稳固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读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5~7题。
5.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描述正确的是 ( )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6.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据此回答8~10题。
8.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
A.大庆、西安、玉门、克拉玛依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
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D.玉门、抚顺、郑州、西安
9.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10.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二、非选择题(40分)
11.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下图是该省某地遵循“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的一个工业
“生态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水泥厂和硫酸厂的原料来源。
(10分)
水泥厂:硫酸厂:
(2)山西省日益重视煤炭的加工转换,将部分输煤变为输电,这种做法对山西省有何利弊?(15分)
(3)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图中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5分)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共2课时第2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1~5 DDBCB 6~10 DCBBD
二、非选择题
11.(1)煤矸石、发电厂的废渣、钢铁厂的废渣钢铁厂和焦化厂排出的废气
(2)利: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运输成本和减少损耗。
弊:加重当地大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
(3)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