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 格式:pdf
- 大小:75.25 KB
- 文档页数:1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护理要点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 切口护理:对手术切口进行定期换药、消毒和观察,确保切口干燥、清洁和无感染。
3.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以提供舒适的术后恢复。
4. 液体管理:根据医嘱合理给予液体,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供应。
5. 呼吸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等呼吸康复训练,预防肺部感染和其他呼吸并发症。
6. 饮食管理:根据医嘱在术后逐渐进行进食,开始时可适量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7. 活动和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位改变、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8. 情绪支持: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抚,帮助其积极面对手术后的恢复和生活变化。
9. 定期随访:安排患者进行定期复诊,观察术后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以上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具体的护理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进行综合评估和执行。
术后护理的目标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请根据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护理。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1例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顺利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对患者创伤小、排气快、痛苦轻、术后恢复快。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手术配合随着现代外科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腹腔镜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
腹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小、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壁瘢痕小、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并发症较少等优点[1]。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胃癌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手术操作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更需要外科医生与手术室护士之间密切配合,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施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的11例患者进行分析,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施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的11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5.7岁。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证实胃癌,术前临床分期均为Ⅰ期;既往有上腹部手术或者腹部大手术史。
1. 2 手术方法全部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于气腹下用超声刀、Ligasure分离切割大小网膜解剖出胃周血管,清扫胃左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周围淋巴结。
用腹腔镜切割闭合器分别离断胃和十二指肠、胃和贲门,使全胃完全处于游离状态。
将空肠上提靠近食管,并在食管和空肠各做1小口,以腹腔镜直线切割闭合器行食管-空肠侧吻合,直线切割闭合器关闭食管及空肠开口。
同理将该段空肠游离端与距十二指肠悬韧带40 cm处的空肠亦行侧吻合。
剑突下口与脐之间切开约5 cm去除胃体。
术后切除胃体及淋巴结标本送病理检查。
氟尿嘧啶盐水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关闭腹腔[2]。
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麻醉手术科山东东营 257000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作为一项国内先进的高科技现代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及完善。
因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疗效肯定,而在普外科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我院2015年1月一2015年10月采用腹腔镜胃大部切除4例。
现将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4例中男3例,女1例,40~67岁,均诊断为胃体癌(进展期)。
术前全部经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常规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及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明确胃周围脏器受累程度,确定肿瘤具体位置。
1.2 手术方法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仰卧于手术台,双下肢外展45度,0.5%碘伏常规消毒手术野铺单,在脐下缘切开10mm小口,穿刺10mmTrocar,建立Co2气腹,并与左侧腋前线肋缘下2cm穿刺12mmTrocar,建立手术者主操作孔,此孔与脐连线中点穿刺5mmTrocar,建立手术者辅助操作孔,右侧腋前线肋缘下2cm穿刺5mmTrocar,建立助手辅助操作孔,此孔与脐连线中点穿刺10mmTrocar,建立助手主操作孔,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全面探查腹腔,判断胃癌能否根治切除。
若能进行胃大部切除,助手用提钳向前腹壁方向牵引大网膜,术者可使用电钩在大网膜近横结肠无血管区,沿筋膜解剖间隙游离切除大网膜,向右游离至结肠肝曲,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胰头浅面解剖出胃网膜右血管根部,上可吸收夹,用超声刀清除幽门下淋巴及脂肪组织,游离十二指肠第Ⅰ段下缘。
近肝下缘处切断小网膜,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辨别胃右动脉、胆总管、肝固有动脉及肝总动脉。
胃右动脉根部施可吸收血管夹,清除胃幽门上淋巴结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
上牵胃体,挑起胃胰皱襞,游离解剖胃左动脉及胃冠状静脉,血管根部上可吸收血管夹,清除7、8、9、11、12和14组淋巴组织,继续用超声刀沿肝下缘清除小网膜至贲门右淋巴及脂肪组织,挑起胃窦,距胃幽门下2~3cm用切割缝合器切断十二指肠。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护理工作配合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中护理工作配合,提出了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引导的方法及其重要性,提出术中的配合要点,强调了术后对患者进一步引导的重要性。
方法回顾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9月的32例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癌根治手术,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际经验和手术配合过程中的体会,提出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护理要点。
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手术的成功,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配合收到好评。
结论积极有效的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建立护理人员和患者良好的信任关系和认真细心的护理以及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熟悉手术步骤及器械的使用、清洗、保养,可极大的提高手术的配合质量和成功率、并能有效提高手术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标签: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护理腹腔镜技术自1987年法国医师Philippe Mouret完成世界上第一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由于其具有微创方面的诸多优点,如创口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领域。
1994年日本学者Kitano 等首次报道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1],此后应用逐渐广泛。
由于腔镜胃癌根治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操作复杂、要求高,国内至限于大型医院开展。
现将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9月的32例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癌根治手术护理配合对策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52~72岁,平均年龄68.5岁。
所有病例术前均经临床、影像和胃镜下行病理活检后,确诊为胃癌,全部患者均在腹腔镜辅助下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淋巴结清扫术。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剪刀位,常规消毒、铺单。
主刀站于左侧,一助站于患者右侧,扶镜助手站于患者两腿之间。
于脐上切皮穿刺入气腹针、戳卡,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2mm Hg置入腹腔镜头探查,确诊手术指征后再分别置入其余戳卡,使用吸引器、分离钳、超声刀,在腔镜下游离胃大弯、十二指肠、胃小弯,分别胃体清扫淋巴结后,距贲门4~5cm处切断食管,距离幽门5~6cm切断胃远端,上腹正中靠近剑突取5cm切口,并将胃拖出腹腔食管-胃残端吻合。
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1、术者:管文贤2、体位:平卧位,两腿分开3、镜子:放床头4、物品:剖腹包,胃包,腔镜器械,加长版腔镜器械;吸引器皮条*2,吸引器头(蓝的),引流袋若干,腔镜套,石蜡油,引流管(粗),大纱布,CD纱布,电刀;手套,1号,4号,7号丝线,11号23号刀片,擦皮,5ML空针;爱惜龙(45CM)加钉仓3个,吻合器(两把,一把开放的,一把腔镜下的),超声刀手术步骤1、消毒铺单,接线路。
将超声刀接好备用,准备好碘伏纱布两块,小CD纱布。
并与台下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物品,包括开放和腔镜下的所有物品。
2、11号刀划皮,巾钳夹住,气腹针穿洞,接气(12-15)。
3、用10毫米的一次性穿刺器穿肚脐洞,再予11号刀划皮,分别穿10,5毫米的洞各两个。
一共穿五个洞。
4、将无损伤钳,肠钳,左弯,锁扣,钛夹等准备好备用。
主刀用超声刀分离胃网膜,助手用肠钳无损伤钳协助。
遇大血管用钛夹或锁扣夹闭。
5、将胃左,胃右等血管离断。
上游离至食管,下游离至十二指肠。
清扫淋巴结。
6、用爱惜龙将胃十二指肠处离断。
换订舱。
7、予0/4微乔圆针,剪剩15厘米。
予针持腔镜下在小肠上缝一针做标记。
8、予“黑金刚”,用2/0普利林和吻合器的塑料钉子做“东西”,将。
9、将开放的电刀接好,予大刀有齿镊在腹部切一5-10CM的口子,将蘑菇头连着针线的“东西”放入腹腔里,再予四把巾钳将口子夹住,继续腔镜。
10、腔镜下用超声刀在食管胃处切一小口子,将蘑菇头放入里,尽量放入。
再用爱惜龙将胃食管处离断。
取出所有的小CD纱布。
11、将巾钳取下,开放小口子。
予卵圆钳取出取出标本,将做好标记的肠子拖出腹腔外。
予大弯,电刀,丝线游离一段肠子。
12、准备洗必泰纱布,肠钳,八根针0/4微乔。
13、用爱惜龙断肠子,25吻合器在腹腔外吻合肠子,八根针加强。
14、剪一个橡皮经,将黑金刚绑在肠子上,从切口处伸入腹腔,巾钳夹闭口子。
冲气腹,腔镜下将肠子和食管端的蘑菇头吻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