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振动疲劳研究的总结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60.16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振动疲劳研究的总结报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刘文光

(一)研究现状

疲劳作为结构失效的主要形式,它是指材料、零件和构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在某点或某些点产生局部的永久性损伤,并在一定循环次数后形成裂纹、并使裂纹进一步扩展直到完全断裂的现象。早在19世纪中叶,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铁路建设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机车车轮结构在远小于其静强度极限载荷时发生交变应力破坏现象,由此提出并发展了不同于结构静强度破坏的结构疲劳破坏问题。由于工业、交通和国防技术的发展,结构疲劳失效问题遍布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建筑、化工等诸多领域,促使抗疲劳设计得到深入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另外,我们很容易发现在结构疲劳破坏问题中包含了一类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当交变载荷的频率与结构的某一阶(甚至某几阶)固有频率一致或比较接近时,结构将会发生共振,这时一定的激励将会产生更大的响应,使结构更加易于产生破坏。这类振动疲劳问题,说明结构的疲劳失效与结构的振动响应密切相关。为了揭示结构的疲劳失效与结构振动响应之间的内在规律,需要利用结构动力学的理论加以研究。

在工程实际中,结构受到外部激励总会产生不同的振动响应,因此,绝大部分结构的疲劳失效都与振动有关,实际上可以归结为振动疲劳问题。振动疲劳的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结构疲劳失效理论与结构动力学理论相结合的必然结果。迄今为止,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过振动疲劳问题。有关文献中即使提到振动疲劳一词,不同的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文献[1]作者认为“振动疲劳是结构所受动态交变载荷(如振动、冲击、噪声载荷等)的频率分布与结构固有频率分布具有交集或相接近,从而使结构产生共振所导致的疲劳破坏现象,也可以直接说成是结构受到重复载荷作用激起结构共振所导致的疲劳破坏。所以只有结构在共振带宽内或其附近受到激励导致的共振破坏才属于振动疲劳破坏,否则都属于静态疲劳问题。”文献[2]作者认为:“当振动频率与结构模态频率相当时,即可视为振动疲劳问题;如果频率远小于结构模态频率时(频率在几或十几),就是普通疲劳问题;当振动频率远大于结构模态频率,以至于与声波频率相当时,即可视为声疲劳进行处理。”文献[3]作者在其博士论文中也提到振动疲劳一词,它指出振动疲劳与噪声和频率有关,但没有揭示振动疲劳的内在本质。上述每一种定义,它都指出了振动疲劳与结构的固有频率、交变载荷的变化频率有关。为了进一步明确振动疲劳的含义,本文将振动疲劳定义为:“振动疲劳是指结构的疲劳破坏与结构的振动响应(包括结构固有频率、交变载荷变化频率、振动幅值、振动相位和结构的振型等模态)密切相关的失效现象,其破坏机理与静态疲劳破坏一致,它包括低频振动疲劳、共振振动疲劳和高频振动疲劳。”

上世纪60年代,S.H.Crandall[4]首先提出了振动疲劳的定义,它指出:“振动疲劳是指振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具有不可逆且累积性的结构损伤或破坏。”这一定义对传统的疲劳理论,它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改变,也没有涉及振动疲劳现象的动力学本质。之后,国内外陆续有部分学者展开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研究。例如,文献[6]作者将高频振动实验方法引入非金属类桩基材料的疲劳损伤力学研究领域,对花岗岩、C30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进行高频振动疲劳试验,描述该类材料在稳定状态下的循环应力应变特性,通过实验研究载荷幅值与振动频率对材料特性的影响,研究平均载荷与振幅比值对材料疲劳曲线的影响;文献[7]作者研究了装备中的小口径管道的振动疲劳问题;文献[8]作者利用有限元法,基于功率谱密度函数,在频域内分析了随机振动载荷作用下的疲劳破坏;文献[9]作者对国内外几十年来形成的主要的振动疲劳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为飞机设计和维修提供振动疲劳的设计与分析技术支持文献。还有很多研究人员[10~15]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振动疲劳问题。

表1静态疲劳与振动疲劳的差异

静态疲劳振动疲劳

考虑因素I 不考虑阻尼、模态等响

应。

阻尼力分布是决定结构响应大小的重要因素,结构振动

破坏取决于起主要贡献作用的应变模态分布特征。

考虑因素II 只考虑应力集中一项因

素。

与振动特性有关,一些动态载荷激励常常引起局部模态

与载荷的振动耦合作用,破坏的部位往往是局部振动中

应变大且有缺陷或应力集中的部位,破坏起因于局部振

动与应力集中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疲劳曲线制定要求按一定应力,用非

共振频率进行试验。

要求在一定应力下跟踪共振频率发生共振破坏来进行

试验。

裂纹扩展特性应用经验公式和断裂力

学方法研究疲劳规律。

趋向共振和离开共振的疲劳裂纹具有不同的扩展速率。

如果裂纹扩展使结构固有频率远离载荷频率,则裂纹扩

展是收敛的,否则是发散的。

工程应用方面只考虑材料、结构形式、

工艺以及消除缺陷和降

低应力集中等问题。

主要是降低结构振动水平特别是局部振动水平,方法是

进行结构动力学设计、附加阻尼处理和其它一些振动控

制设计技术,并考虑材料、构造形式、工艺以及消除缺

陷和降低应力集中等问题。

随着对疲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总结了很多疲劳行为的经验规律,经典的规律包括S-N曲线、Basquin关系式、Goodman图、累积损伤(Miner假设)、Manson-coffin定律等。从各种角度分析疲劳破坏的机理,形成了断裂疲劳学、疲劳统计学等。随着人们对疲劳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振动疲劳的研究将会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表1列出了静态疲劳与振动疲劳分析问题的差异。

对比静态疲劳与振动疲劳的差异,振动疲劳的研究可以借鉴静态疲劳的研究经验,在静态疲劳的理论基础上,把结构动力学的理论引入到疲劳的理论之中,用结构动力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振动疲劳问题。因此,振动疲劳的理论是在一种崭新的构思指导下,将结构动力学理论引入到静态疲劳的理论中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疲劳失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姚起杭,姚军.工程结构的振动疲劳问题[J],应用力学学报.第23卷第一期,2006.03:P12-17

[2]孙伟.结构振动疲劳寿命估算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02.

[3]Ziad A.Hanna.Vibration fatigue assessmen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test correlation

[D],2005.

[4]Crandall S H,Mark W D.Random Vibration in MechanicalSystems[M].Academic Press inc 1963.

[5]姚起杭,姚军.结构振动疲劳问题的特点与分析方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第十九卷增刊,2000.09:P56-58

[6]罗仁安,余小波,朱焱等.非金属类桩基材料的ZWICK高频振动力学实验研究[J].机械强度,2004Vol.26No.z1P.304-306

[7]M.HAMBLIN.Fatigue of cantilevered pipe fittings subjected to vibration[J].Fatigue&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Volume26Issue8,August2003.Page695-707 [8]NWM Bishop.VIBRATION FATIGUE ANALYSIS IN THE FINITE ELEMENT ENVIRONMENT[J]. An Invited Paper presented to the XVI ENCUENTRO DEL GRUPO ESPAÑOL DE FRACTURA, Torremolinos,Spain,14-16April1999

[9]周敏亮,陈忠明.飞机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分析方法[J],飞机设计.第28卷第2期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