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的海洋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29
18.2 电磁波的海洋【预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电磁波的产生;②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③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④会用c=f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⑤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知悉可以人为获得电磁波。
培养学生想像与实践结合的科学的学习态度;②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的大家族;③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②深入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预习重点】①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
【预习难点】使学生切切实实体验到电磁波的存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自然奥秘的探索的兴趣。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任务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打开收音机的开关,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
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
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
大家听到了什么声音?从理论上我们已经知道:变化的磁场周围存在场,变化的电场周围存在场。
这就是所谓的:动电生磁,动磁生电。
实验中,导线与电池接触、断开的瞬间使电流迅速变化,这样,不断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出现就形成了。
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到就出现了这样的声音。
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到它,但它确实在帮我们传递着信息。
结论:导线中电流的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1.木棍在水面上振动产生波;说话时的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波;当导体中有的电流时,在它周围的空间里就会激起.任务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2.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要相互交谈,不能直接进行,而是要用来传递信号.这说明声波的传播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3.你经常听广播看电视吗?我们听到的广播声、看到精彩的电视节目,这都是通过传播过来的;科学研究表明,电磁波也是一种,它的传播不需要其它介质,传播速度和光是一样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Km/s。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单位: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姓名:宋兆敏《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宋兆敏一.设计思想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特别在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新课程基本理念做出了明确规定: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物理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课标要求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由于物理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的联系,在课堂上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塞给学生。
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
更多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他补充材料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调查研究和讨论展示等方式学习。
对于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实现的目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十章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是很好的素材。
本节课对学生知识层面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本节课可以很好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
二.《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大体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知道光是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本节课是在对学生先进行调查问卷想了解关于“电磁波你想知道哪些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调查后把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分为5类,1、电磁波的产生与发现;2、电磁波的传播;3、电磁波的存在和家族;4、电磁波的应用;5、电磁波的危害及其预防。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教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许多版本的旧教材中都是选学内容,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教材充分挖掘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趣味性、实验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体现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思想。
相比之下,旧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概念的引入上比较直截了当;新教材则更注重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电磁波产生、传播、应用
四、教学难点: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六、教学准备
电视塔图片、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导线、电池、学生收集的资料、投影仪和课件。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的产生
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2.波速:c=fλ
3.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
c=3×108m/s
八、教学过程。
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了解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实验器材;2.教学材料:相关课程教材、电磁波相关知识的PPT;3.实验材料:海水样品、信号发生器、接收器。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介绍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引发学生对电磁波的兴趣,并询问学生有关电磁波的基本知识。
2.知识讲解:1)通过PPT讲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包括波长、频率、波速等概念的解释和计算方法。
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结果讲解电磁波在海洋中传播的特点,包括海洋中的电磁波传输现象和规律。
3.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学生根据实验器材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总结电磁波在海洋中的传播规律,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应用拓展:1)通过PPT讲解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应用,包括海洋测深和海洋通信等方面的应用。
2)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思考电磁波在海洋中应用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5.解答疑问: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磁波在海洋中的传播和应用知识。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分析能力;2.检查学生对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的理解程度;3.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电磁波在海洋中应用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实验研究,深化学生对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应用的认识和理解;2.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练习或实践任务,如制作一个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应用实例报告等。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1.2 电磁波的海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1章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本节课主要讲述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 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3. 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难点:电磁波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利用电磁波的设备?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1.2节内容,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3. 课堂讲解:(1)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3)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个无线电波的频率为200MHz,求其波长和速度。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讲解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已知一个电磁波的波长为1m,求其频率和速度。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答案。
6. 课堂小结:7. 板书设计: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产生: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传播: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应用: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8.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第21.2节内容,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磁波的海洋知识点汇总
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激起电磁波。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为c,大小和光速一样, c=3×108m/s =3×105km/s
电磁波波速、波长λ和频率f 的关系:
(1)波长: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
用λ表示,单位是m 。
波长表示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
距离,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
(2)频率:一秒内电流振荡的次数交频率,用f 表示,单位是赫兹(Hz ),比赫兹(Hz )大的还有千赫(kHz )、兆赫(MHz )。
1 MHz=103 kHz 1 kHz=103 Hz 1 MHz=106 Hz
(3)波速:一秒内电磁波传播的距离,用c 表示,单位是m/s 。
(4)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c=λf λ=c f f =c λ。
(5)电磁波的波长λ与频率f 成反比。
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
无线电波特点:无线电波的波长从几毫米道几千米,通常根据波长或频率把无线电波分成几个波段,包括:长波、中波、短波、微波。
人教版九年级 21.2 电磁波的海洋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1. 把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的过程叫A. 调制B. 调谐C. 检波D. 发射2. “中国天眼”是一个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信号,2021年3月31日0时起,已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中国天眼”成为“世界天眼”,它所接收的信号是A. 超声波B. 次声波C. 电磁波D. 以上都不是3. 如图所示的情况中不会产生电磁波的是A.电闪雷鸣B.家庭电路中日光灯发光C.发光手电筒D.工作中的微波炉4. 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接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接收到的高频电流只有通过解调,才能产生音频电流B. 用调谐器取出的高频电流通过喇叭即可听到声音C. 调谐器的作用就是将音频信号从高频信号中取出D. 通过解调电路后的电流,再通过喇叭才能听到声音5. 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常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巨大危害,这种波的特点是A. 频率低,人耳听不到B. 频率低,人耳能听到C. 频率高,人耳听不到D. 频率高,人耳能听到6. 如图是电磁波家族,在天文学里,有“红巨星”和“蓝巨星”,前者呈橘红色温度较低,通常属于老年恒星;而后者的温度极高,呈蓝色,是年轻恒星的典范。
根据你所学知识及所给的信息可以推测得到A. 恒星温度越高,发出的光频率越低B. 红色巨星发出的红光与X射线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蓝巨星发出的蓝光波长比红外线波长长D. 红巨星发出的红光比蓝巨星发出的蓝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小7. “玉兔”月球车和地面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传输利用的是A. 电磁波B. 超声波C. 次声波D. 激光8. 如图是电磁波家族,真空中各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某类恒星温度较低,呈暗红色;另一类恒星温度极高,呈蓝色。
根据所给信息可推测A. 红外线波长比蓝光波长短B. 红光与X射线都是电磁波C. 恒星温度越高,发出的光频率越低D. 真空中红光比无线电波传播速度大9. 我国北斗导航卫星与地球之间的通讯利用的是A. 电磁波B. 声音C. 高压线D. 空气10. 中国的创新发展战略使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智能机器人只能通过声音信号控制B. 北斗卫星导航是通过光纤传递信息C. 无人自动驾驶汽车行驶不需要消耗能量D. 用5G手机上网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二、填空题(共6小题)11. 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都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
《21.2电磁波的海洋》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和类比水波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得到提高.2.通过类比水波的波长、频率了解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3.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重点:电磁波的传播难点: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问题导学]导入课题:打开收音机能收到各个电台的广播节目,但是收音机与广播电台并没有连着线;两部手机之间互相通话,但两台手机之间并没有连着电话线,那么收音机、手机工作过程是通过什么传递声音等信息的?任务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150)1.电磁波的产生活动1:打开一台收音机,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取一节干电池,从电池正负极分别引出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
把两根导线时断时续地接触。
2、将正在拨号的手机拿到收音机旁边,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现象:在收音机里能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时通时断的过程,产生了迅速__________的电流,_________的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了变化的____________,变化的___________又激发变化的电场……这样就在空间产生电磁波,向四周传播出去。
收音机天线接收到这些____________,并把它转换成声音,就是我们听到的声任务二:合作探究2.电磁波的传播活动一: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能够传播.你认为:电磁波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能举例或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吗?活动二:类比水波学习电磁波:1、波形图.(1)描述波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2)在两波形图中分别标出每个波的波长.(3)两波有何不同?[拓展提升] 了解“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包括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 射线……他们在生产、生活、通讯、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