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的微创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4.92 MB
- 文档页数:26
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收治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例80例作为腹腔镜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以往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80例作为开腹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
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是一种治疗结直肠癌微创、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腹腔镜;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图分类号] r735.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3-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who相关统计显示其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目前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但其存在着术中出血量多以及并发症多等缺陷[1]。
随着腹腔镜技术逐渐应用到结直肠癌外科手术中,应用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根治效果[2]。
为研究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收治的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例80例,并选取以往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80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例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1~87岁,平均(62.9±10.9)岁,其中43例直肠癌,20例乙状结肠癌,12例升结肠癌,4例横结肠癌,1例降结肠癌;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例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2~88岁,平均(63.1±10.6)岁,其中42例直肠癌,20例乙状结肠癌,12例升结肠癌,4例横结肠癌,2例降结肠癌;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理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吃出来的癌症—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一种严重威胁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饮食习惯因素共同导致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现代化程度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增多,加上城市老龄化发展,结直肠肿瘤高发的问题将会更加明显,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为了增加普通民众对结直肠癌的了解,从科普的视角出发,带您揭开结直肠癌的奥秘。
一、结直肠癌的发病趋势有统计资料表明,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已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三大最常见恶性肿瘤。
每年,全球有近二百万人为新增加的结直肠癌病人,并居全世界男性恶性肿瘤新发人数的第三位、女性恶性肿瘤新发人数的第二位。
因结直肠癌致死人数90余万,占比9.4%,几乎每10位因癌症死亡病人中就有1位是结直肠癌。
在我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确诊人数仅次于肺癌,成为排名第二大恶性肿瘤。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女性病人中,因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人数仅次于肺癌,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病人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每年有大约55万人确诊为结直肠癌,占我国新确诊恶性肿瘤人数的12.2%。
同时,我国有将近28万人死于结直肠恶性肿瘤,占我国因恶性肿瘤总死亡人数的9.5%。
二、危险因素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不是特别明确,但有研究表示结直肠癌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方式共同导致的。
目前,有证据已经证实了一些导致能够引起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1.遗传因素:既往直系亲属罹患结直肠癌者再发结直肠癌的风险远远大于普通人群,如果一级亲属患肠癌,那么风险高达80%。
2.炎性肠病:炎性肠病主要指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数倍,并且会随着病变范围增加和持续时间延长而升高。
3.生活习惯因素:主要是指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以及抽烟、大量饮酒,红肉主要指猪、牛、羊、鹿、兔等哺乳动物的肉;加工肉类主要指经过腌制、酦酵等方式制作出来的肉制品,如火腿肠、熏肉、肉干和培根等。
2019 CSCO结直肠癌指南更新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为了给临床诊疗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对结直肠癌指南进行了更新。
这一更新对于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结直肠癌指南的更新如此重要。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涌现,对于结直肠癌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旧的指南可能无法涵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因此定期更新指南可以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到最前沿、最适宜的治疗。
在 2019 年的 CSCO 结直肠癌指南更新中,有几个方面的变化值得我们关注。
在诊断方面,更新后的指南对于影像学检查的推荐更加精准。
例如,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强调了结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并对检查的频率和操作规范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
同时,对于一些新型的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直肠癌局部侵犯程度方面的应用,也给出了更详细的指导。
治疗方面的更新更是引人瞩目。
在手术治疗方面,对于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对于微创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指南也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推荐。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的指南纳入了更多新型的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
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治疗成为了重要的治疗策略。
例如,对于 KRAS 野生型的患者,推荐使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而对于 BRAF V600E 突变的患者,则推荐特定的联合治疗方案。
这些更新使得药物治疗更加个体化、精准化,提高了治疗效果。
此外,指南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随访也进行了优化。
明确了不同阶段患者随访的时间间隔、检查项目等,有助于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那么,这些更新对于临床实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对于医生来说,指南的更新意味着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更好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一、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优势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可以在不开腹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仅仅通过几个小孔就可以完成手术操作。
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
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已经得到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的验证。
研究表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创伤、术后恢复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手术切除范围方面,腹腔镜手术可以更加精准地切除肿瘤组织,减少对周围组织和器官的伤害,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在手术创伤方面,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在术后恢复方面,腹腔镜手术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临床实例以下是一位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的临床实例。
该患者因腹部疼痛和便血等症状就诊,经过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
医生建议该患者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手术进行了90分钟,患者术后疼痛轻微,术后第三天即可以下床活动。
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并发症。
随访6个月后,患者的肿瘤完全切除,未见复发迹象。
患者对手术效果和康复速度都表示满意。
四、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局限性虽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腹腔镜手术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水平,手术操作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容易造成术中出血、误伤等情况。
腹腔镜手术不适用于所有的结直肠癌患者,部分患者的肿瘤位置、大小、深度等因素可能影响手术的选择。
腹腔镜手术的费用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可能较高,部分患者可能无法承担相关的费用。
智汇大家诊疗Family life guide -161-凌波 (犍为县人民医院)直肠癌是目前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其病发率较高,属于社会人群中的多发病类型。
临床症状有便血、腹胀、腹痛以及排便不尽等,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最常发于肥胖人群、嗜烟者以及患有其他非直肠癌类疾病的人群中。
同时还伴随有肠穿孔以及结肠梗阻等严重的并发症。
在临床治疗中注重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从患病早期开始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预后效果,采用根治性手术对直肠癌癌变肠断进行彻底的切除,能够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并且能够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干预措施,极易导致患者的病情发展至晚期,并致使患者死亡。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往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与此同时直肠癌的发生率也逐渐提升,危及人群也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
社会以及各个年龄层的人们对直肠癌的根治术治疗方式关注度提升,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腹腔镜就是近些年备受关注的直肠癌根治微创手术,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根治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带给患者的疼痛感更轻,并且还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准备及过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准备在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之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手术宣教。
于手术前将手术的过程、目的、注意事项等完整告知患者和家属,使其能够清楚地了解手术治疗方式,明确手术的安全性,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前紧张、焦虑心理,提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依从性。
同时,医护人员或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全面了解,给予合理性的满足和心理指导,为患者树立手术信心,摆正患者的术前心态,以此确保患者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手术工具的准备应具有完整性,对手术室的环境进行调整,包括适宜的温度和合适的湿度;在术前对手术室进行消杀,确保手术环境的安全性;手术用具必须准备齐全,对于医疗仪器在手术前还需要进行提前测试,保证其在手术过程中可以保持稳定完好的运行状态。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1.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在全麻下行的微创手术,经过腹腔镜途径操作,通过几个小孔进行腔内操作,包括腹腔镜探头、镜下器械、显微摄像头等,实现对结直肠癌组织的切除和修复。
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
根治术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目的是尽可能清除肿瘤组织,防止复发和转移。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根治术的基础上,通过微创手术技术,更好地保留了患者的肠功能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临床研究资料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手术效果。
腹腔镜手术在肿瘤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方面能够达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的效果,实现了对结直肠癌肿瘤的有效清除。
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康复周期。
其次是生存效果。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术后的病理学评估中发现,对淋巴结的清扫彻底,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好,使患者的无复发、无转移、存活率明显提高。
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在术后三年、五年或长期随访中,患者的生存率更高,对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效果。
最后是生活质量。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减少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保留了更多的直肠和括约肌功能,减少了排便功能的障碍。
术后疼痛轻、饮食恢复快、伤口美观,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手术体验,也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微创手术的特点也为患者的康复术后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在不断得到验证和改进,未来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主流方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腹腔镜手术的微创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手术操作更加精准、安全。
腹腔镜手术技术也将逐步普及和推广。
目前,腹腔镜手术已经在不少医疗机构实施,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得到了大幅提升。
内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绝技:EMR与ESD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1年第4期刘祖春副主任医师(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荆州 434000)50多岁的闻女士,两个月前在医院行胃镜下胃息肉切除时,一并行肠镜筛查。
发现距离肛门10厘米处有一个约2.0厘米大小侧向发育型肿瘤。
肠镜进一步精查及放大染色观察,确诊闻女士患有早期直肠癌。
考虑到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大,恢复慢,还会改变胃肠道正常的解剖结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既要保证将病灶完全切除,又要达到微创的目的,消化内科制定出“在内镜下治疗,术后不需要放化疗”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案,成功地为闻女士完成了内镜下直肠早癌黏膜下层剥离术(ESD)。
闻女士术后未出现任何不适,三天后就康复出院。
术后病检结果提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伴灶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送检切缘镜下未见瘤组织。
术后病检证实:闻女士为早期直肠癌,且达到治愈系切除的指标。
结直肠癌是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病理类型以腺癌最为常见。
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1。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发病率已跃居恶性肿瘤第三位,肿瘤相关死亡率第四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结直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多数早期结直肠癌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则在40%以下。
内镜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下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水平不断提高。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开展,实现了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以及早期结直肠癌的微创治疗。
那么,EMR和ESD具体如何操作?有何差异呢?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即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利用注射和吸引或套扎等方法,把扁平隆起性病变(早期胃肠癌、扁平腺瘤)和广基无蒂息肉等与其固有层分离,使其成为假蒂息肉,然后利用圈套或电切进行切除的技术。
62健康生活·身边的医学□湖北省荆州市第一医院(西院)副主任医师 罗 红Noses微创手术,结直肠癌患者的福音50岁的沈女士最近茶饭不思、忧心忡忡,究其原因,还得从半个月前的一个检查说起。
因为反复的便血,沈女士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距离肛门5厘米的直肠上长了个瘤子,咨询了很多医生,都告诉她肿瘤距离肛门太近了,必须把肛门切掉,然后在腹壁上做个结肠造口,挂个粪袋,这对爱干净的沈女士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挂粪袋,心理上接受不了,不做手术又不行,经过多方打听,沈女士来到了我院胃肠外科。
科室负责人全面评估了肿瘤和她全身的情况,了解沈女士的心理需求,最终告诉沈女士,胃肠外科有能力、有信心既不用切肛门,也不用挂粪袋,还能让她快速地从手术中恢复。
沈女士听了,皱了半个多月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经过充分的准备,胃肠外科手术团队给沈女士采用了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S)新技术。
整台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历时3小时,出血量仅20毫升,顺利切除肿瘤并肠道吻合保留了肛门,手术过程十分顺利。
沈女士腹壁上仅仅只有几个钥匙孔一样的切口,也没有留置导管,术后几乎没有疼痛,且很快就可以下床活动,3天就可以逐渐的恢复饮食,很快就康复了。
NOSES指的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即使用腹腔镜器械或软质内镜等设备完成腹腔内手术操作,经自然腔道(直肠或阴道)取出标本的腹壁无辅助切口手术,术后腹壁仅有几处戳卡疤痕。
该技术通过使用常规微创手术器械,结合独特的标本取出途径,既保证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同时也达到了最佳的微创效果。
根据取标本途径不同,NOSES分为经肛门取标本NOSES术、经阴道取标本NOSES 术和经口腔取标本NOSES术。
根据取标本和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NOSES分为外翻切除式、拉出切除式和切除拖出式等。
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相比,NOSES沿袭了常规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技术,没有增加手术难度。
经自然腔道将标本取出,完成结肠与直肠或肛管的吻合,避免了经腹开口切取标本的手术步骤,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腹壁的功能,术后离床活动及排气时间缩短、术野暴露更加清晰、术后疼痛减轻、腹壁美容效果良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感染、切口疝、切口处腹腔粘连和肠梗阻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结直肠癌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临床分
析
结直肠癌是一种普遍存在且致命的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
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结直肠癌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一、什么是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先进的手术技术,它通过腹壁小切口将腹腔镜引入体内,进行手术切除。
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在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时,腹腔镜手术可用于进行直肠切除术、结肠切除术等。
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优势
1.手术创伤小
腹腔镜手术采用微创手术,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手术创伤和出血量都更小。
2.术后恢复快
由于手术创伤较小,腹腔镜手术后的病人术后疼痛感小,术后康复快。
3.美容效果好
腹腔镜手术是通过腹壁小切口进行操作,因此病人在术后恢复后,小切口疤痕明显少于开腹手术患者。
三、腹腔镜手术风险
腹腔镜手术诱发的併发症包括肺部炎症、颜色差异、结肠穿孔等,其风险是相对较高的。
因此,为了尽量避免併发症,对于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许多疾病,需要慎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腹腔镜手术。
四、经验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也被不断提高。
然而,腹腔镜手术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
因此,对于新手术模式的医生,应该进行有足够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操作,提高自身的手术经验。
总之,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手术技术,可以带来诸多优势和好处。
然而,对于腹腔镜手术的选择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手术医生的熟练程度进行权衡,以达到最有效的治疗效果。
结直肠癌综合治疗新进展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综合治疗策略在近年来有了显著的进展。
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针对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介绍。
在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微创手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择。
腹腔镜手术和经肛门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机器人辅助手术也逐渐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得到应用。
机器人手术具有高清晰度、三维立体视觉和手臂稳定等优势,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放化疗在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与传统的放化疗相比,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多。
调强放疗能够更精确地定位肿瘤灶,减少正常组织的受损,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此外,放疗技术的个体化应用也成为一种研究热点。
根据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和放疗敏感性,可以选择个体化的放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肿瘤遗传学的快速发展,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特定的癌细胞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经典的靶向治疗药物,如抗EGFR抗体和抗VEGF抗体,已经被广泛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中。
另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为结直肠癌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这些药物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免疫治疗也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癌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近年来,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给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分子的相互作用,激活患者的免疫细胞,增强对肿瘤的免疫攻击。
免疫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部分患者的肿瘤得到了显著缩小甚至完全消失。
除了传统的治疗手段,综合治疗中的营养和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
腹腔镜j结直肠癌手术项目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方案]一、项目简介结直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疼痛小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该手术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包括气腹并发症、出血、肠道损伤、手术失败等。
因此,在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应急预案,以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风险评估1、患者情况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不适用于所有结直肠癌患者。
对于年龄大、身体虚弱、肺部、心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等严重疾病患者,手术的风险明显增加。
在进行手术前,必须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手术技术腹腔镜手术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特别是对于初次接受该手术的医生来说。
因此,在手术前,必须对医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经验。
此外,手术器械的选择和操作也可能影响手术的效果和风险。
3、麻醉和监护腹腔镜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因此患者在手术期间存在一定的麻醉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
同时,手术期间需要进行多种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对不同情况的应急处理。
4、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腹腔镜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出现意外事件,例如器械损坏、肠道损伤、出血等。
因此,在手术前必须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有力地应对和处理。
三、应急预案1、气腹并发症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需要注入气体将腹腔扩张,从而便于手术操作。
然而,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气腹并发症,如肺气肿、胸部疼痛等。
对于这些情况,应立即减少气体注入量,增大吸氧量,适当增加正压通气时间,进行积极的护理措施,如吸痰、物理治疗等。
2、出血在腹腔镜手术中,出血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对于轻度出血,可通过外科止血药物和手术器械进行止血。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3T01:01:58.569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1期作者:莫亚东[导读] 对比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莫亚东南江县中医医院四川巴中 6366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2例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各36例,将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确最佳的手术方式。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可以更快康复出院,值得推广。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手术;并发症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1],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根治术,两者虽然都可以切除病灶,但是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临床上推荐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2]。
本文选取结直肠癌患者72例实施分组研究,详细研究结果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结直肠癌患者72例,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0例和32例,年龄45-79岁,平均(64.55±5.46)岁。
患者选取时间为2020年8月-2022年8月,对患者分组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进行,每组36例。
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操作如下,入室后,对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实施全麻,患者取截石位,在腹正中行切口,逐层切开腹腔,将直肠乙状结肠系膜、直肠后壁与骶前间隙实施分离操作,具体分离水平根据肿瘤位置确定。
2023结直肠微创外科术式、设备与理念的研究避展(全文)摘要近十年来,我国结直肠外科秉承微创理念,积极开展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 L经目I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 T M E)等新兴术式。
同时,立足于手术,引进研发更加精准微创的设备,如30、4K腹腔镜,单孔手术机器人。
此外,为改善患者预后,又积极探索加速康复外科(ERAS L全程新辅助治疗(TNT)等新理念。
新的理念孕育新的术式,新的术式又催生出新的设备,在三者的碰撞交流中,我国结直肠微创外科正不断突破极限。
本文将从近十年涌现出的新术式、新设备和新思念三个方面综述结直肠微创外科治疗的进展。
结直肠微创外科的发展离不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从1901年世界第一例腹腔镜检查到1991年世界首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1 ], 90年间,微创技术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随后在1993年,国内完成首例腹腔镜直乙结肠癌根治术,翻开了我国结直肠微创外科的新篇章。
30年来,我国结直肠外科的手术术式不断重新,由”五孔”手术到”单孔”手术,由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 , NOSES )到经旺全直肠系膜切除;;1电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a T M E); 腹腔镜系统也在迭代升级,由高清到30、4K超高清,再到腹腔镜手术机器人。
时至今日,结直肠外科治疗仍在不断微创化,本文回顾了我国结直肠微创外科近十年涌现出的新术式、新设备和新理念,井展望真来来发展趋势。
一、结直肠微创外科新术式我国结直肠微创外科发展三十余年,手术术式逐渐成熟:从最初的开腹手术,发展到后来的五孔腹腔镜手术、单孔手术、减孔手术,再到现在的NOSES、taTME。
如今,我国结直肠手术已有半数以上是由腹腔镜完成,而随着新术式的推广应用,我国结直肠外科将进一步微创化。
1.单孔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指使用单一切口(通常为脐),置入特制戳卡套筐相器械来完成腹腔镜手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