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尿痛的问诊评分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173.33 KB
- 文档页数:2
尿频的评估尿频是指尿液排出次数的增多,也可以包括尿意频繁但排尿量较少的情况。
尿频是许多病症的常见症状之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评估尿频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下面将对尿频的评估进行讨论。
首先,在评估尿频时,需要了解患者的详细病史。
关注以下方面可能对确定尿频的原因有所帮助:1. 尿频出现的时间:尿频是否是突然发生的,还是逐渐加重的?发生在白天还是夜间?2. 尿频的程度:尿频的排尿次数和排尿量是否有明显的增加?排尿间隔是否明显缩短?3. 伴随症状:尿频是否伴有疼痛、灼热感、尿失禁或血尿等症状?是否伴有消瘦、食欲不振或疲倦等全身症状?4. 患者的用药史和既往病史:某些药物(如利尿药、兴奋剂等)可能会导致尿频。
患者是否有与尿频相关的疾病史,如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等?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可以检查以下几个方面:1. 检查腹部:观察是否有膀胱区膨胀,是否有压痛或触痛等。
2. 检查外阴和阴茎:查看是否有异常分泌物、疼痛或瘙痒等症状。
3. 检查生殖器:检查前列腺是否异常增大,女性患者是否有宫颈糜烂等情况。
4. 检查脊柱和神经系统:脊髓和神经损伤也可能引起尿频,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
为了进一步评估尿频的原因,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1. 尿液分析:可以检查是否有尿路感染、脓尿、红细胞、蛋白质等异常,以及尿比重是否正常。
2. 血液检查:检查血糖水平、肾功能等指标。
3. 膀胱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检测患者的尿流速度和膀胱排空情况,以评估膀胱功能异常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评估信息,可以初步确定尿频的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等,以排除结构性病变。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尿频可以是许多常见病的症状,如泌尿系统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前列腺增生等。
由于尿频的病因复杂多样,因此评估尿频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性,并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细菌侵入尿道、膀胱或肾脏引起。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
首先,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
患者可能会感到尿液灼热、混浊或有异味。
在妇女中,尿路感染还可能伴随着阴道炎症状。
因此,医生在诊断尿路感染时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病情的具体表现。
其次,尿路感染的体征主要包括腹部压痛、肾区叩击痛和膀胱刺激征。
腹部压痛是指医生在患者腹部按压时患者感到疼痛,肾区叩击痛是指医生在患者肾脏区域轻轻叩击时患者感到疼痛,膀胱刺激征是指医生在患者膀胱区域按压时患者感到尿急、尿频等症状。
这些体征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尿路感染。
最后,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尿路感染的关键。
尿常规检查和尿培养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是否有白细胞、蛋白质、红细胞等异常情况,而尿培养则可以确定尿液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此外,有些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尿路超声、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病变的具体情况。
综上所述,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
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和治疗尿路感染,保障患者的健康。
前列腺ipss评分标准
列腺IPSS评分标准是评估男性前列腺疾病症状严重程度的一种方法。
IPSS是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的缩写,也称为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
该评分标准包括七个症状,分别是尿频、尿急、尿痛、尿流弱、尿流中断、残尿感和夜尿次数。
每个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0-5分,总分为0-35分。
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尿频是指白天尿量增多,尿次增多,但每次排尿量较少。
尿急是指突然感到尿意强烈,需要立即排尿。
尿痛是指排尿时感到疼痛或灼热感。
尿流弱是指排尿时尿流变弱,需要用力排尿。
尿流中断是指排尿时尿流突然中断,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继续排尿。
残尿感是指排尿后感觉还有尿液残留在膀胱内。
夜尿次数是指晚上需要起床排尿的次数。
根据IPSS评分标准,总分0-7分为轻度症状,8-19分为中度症状,20-35分为重度症状。
轻度症状不需要治疗,中度症状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重度症状需要手术治疗。
除了IPSS评分标准,还有一个评分标准叫做QoL(Quality of Life)评分,用于评估前列腺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QoL评分分为0-6分,0分表示生活质量很好,6分表示生活质量很差。
IPSS评分标准是评估男性前列腺疾病症状严重程度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您有前列腺疾病的症状,建议及时
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泌尿系统体格检查泌尿系统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泌尿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相关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泌尿系统体格检查的标准格式。
一、患者信息:患者姓名:张三年龄:45岁性别:男性就诊日期:2022年1月1日二、主诉:患者主诉尿频、尿急、尿痛,持续2周。
三、现病史:患者自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浮现2周,无明显诱因,伴有尿液混浊,尿量减少。
无发热、腹痛、腰痛等不适症状。
四、既往史: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
无手术史,无过敏史。
五、家族史:患者无家族中有泌尿系统疾病的病史。
六、体格检查:1. 普通情况: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体位自如,面色正常,无明显疼痛表情。
2. 皮肤:皮肤无黄染、苍白、潮红等异常表现,无皮疹、瘀斑、水肿等。
3. 淋巴结: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4. 头颈部:头颅无畸形,颈部无反抗,甲状腺无肿大。
5. 胸部:胸廓对称,呼吸无难点,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
6. 心脏:心率80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
7. 腹部:腹部平整,无压痛,无包块,肝脾未触及,无挪移性浊音。
8. 腰部:腰椎无畸形,无明显压痛。
9. 下肢:无水肿,无静脉曲张。
七、辅助检查:1. 尿常规检查:尿液外观混浊,PH值6.0,比重1.020,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尿胆原(-)。
2. 尿培养:培养结果待出。
八、初步诊断:根据患者主诉、体格检查和尿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
九、处理意见:1. 赋予患者充足的饮水,促进尿液排出。
2. 开立抗生素治疗,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3. 监测患者症状变化,定期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
十、随访计划:患者预约下次随访时间为2022年1月8日,随访内容包括症状变化、尿常规和尿培养结果。
以上为泌尿系统体格检查的标准格式文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请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以便及早康复。
医院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 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
2.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菌数≥103cfu/ml。
3.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1×400),在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4.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
1周)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105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
说明:
1.非导尿或穿刺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需考虑污染可能,建议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2.尿液标本应及时接种。
若尿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超过
2小时,即使其接种培养结果细菌菌数≥104或105cfu/ml,亦不应作为诊断依据,应予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3.影像学、手术、组织病理或其它方法证实的、可定位的泌尿系统(如肾、肾周围组织、输尿管、膀胱、尿道)感染,报告时应分别标明。
尿频评价标准一、引言尿频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明显增加的现象,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
尿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生理性因素、炎症刺激、膀胱容量减少等。
为了更好地评估尿频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尿频的评价标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评价标准1.排尿次数:排尿次数的评估是尿频评价的核心指标。
正常成年人一般日间排尿次数不超过8次,夜间排尿不超过2次。
若排尿次数明显超过此范围,则可判定为尿频。
排尿次数的记录可采用排尿日记的方式进行,连续记录一周的排尿情况,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尿频程度。
2.尿量:尿量也是评价尿频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每次排尿量约为300~500ml。
若排尿量过少,甚至仅有几滴,且频繁排尿,则可判定为尿频。
在评估尿量时,应注意排除因饮水过多或摄入利尿食物等因素导致的正常生理性尿量增加。
3.伴随症状:尿频患者常伴有其他相关症状,如尿急、尿痛、夜尿增多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提示尿频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例如,伴有尿急、尿痛的患者可能存在尿路感染;夜尿增多可能与膀胱容量减少有关。
因此,在评价尿频时,应关注患者的伴随症状,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4.生活质量:尿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在评价尿频时,应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因尿频导致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困扰程度,如社交活动受限、工作能力下降等。
生活质量评价有助于了解尿频对患者的影响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措施的选择。
5.病因学检查:为了进一步明确尿频的原因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应进行一系列病因学检查。
这些检查包括尿液常规分析、泌尿系超声、尿路造影、尿动力学检查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明确尿频的病因。
6.治疗效果评估:尿频的治疗效果评估是评价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患者的排尿次数、尿量、伴随症状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标准
列腺症状评分IPSS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男性前列腺疾病症状的标准。
该标准包括七个症状,分别是尿频、尿急、尿痛、尿流弱、尿滞留、夜尿频和完全不能排尿。
每个症状都有不同的分值,总分为35分。
该标准的目的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以便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尿频是指患者需要频繁地排尿,尤其是在夜间。
尿急是指患者感到迫切需要排尿,但往往无法控制。
尿痛是指排尿时感到疼痛或灼热感。
尿流弱是指排尿时尿流变得缓慢或变细。
尿滞留是指患者无法完全排空膀胱,导致残余尿量增加。
夜尿频是指患者需要在夜间多次起床排尿。
完全不能排尿是指患者无法排尿,需要紧急就医。
根据IPSS标准,总分为0-7分表示症状轻微,8-19分表示症状中等,20-35分表示症状严重。
对于轻微症状的患者,可以采取观察和保守治疗的方法,如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等。
对于中等和严重症状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抗胆碱药等。
手术治疗包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皮穿刺前列腺电汽化术、经皮穿刺前列腺热疗术等。
选择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列腺症状评分IPSS标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估男性前列腺疾病
症状的方法。
通过该标准,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该标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症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SUMC病史采集 | 模板及样题 | 尿频、尿急、尿痛●注意●样题1、2、4、5都是女性患者,注意问月经史,其中:●样题2伴有肉眼血尿●样题4为青年女性,其余为中年女性●样题5情绪焦虑,并且有详细剧情脚本●样题3为老年男性患者,注意问有无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最早的症状是尿频●问诊模板●1. 发病诱因:有无劳累、受凉、憋尿或饮水减少,发病前有无接受导尿、尿道器械检查(如膀胱镜、尿道镜),是否为月经期,发病前有无接受流产术,有无服用环磷酰胺,最近性生活是否频繁【为什么问受凉】:发病前1-3周有上感史提示可能是链球菌感染所致的泌尿系病变【为什么问月经期】:女性在生理期特别容易出现尿路感染,月经期期间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下降,阴道每天会有比较多的经血排出,如果没有及时更换卫生巾,可能导致尿道口周围的细菌逆行进入尿道内、膀胱内,出现感染的症状,从而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同时会伴随发热、腰痛。
尿路感染多发于女性,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为什么问导尿、尿道器械检查(如膀胱镜、尿道镜)】:这些操作都可以使尿道口周围的细菌逆行进入尿道内、膀胱内,引发尿路感染,另外,如果操作不当导致尿道创伤,也会有尿痛的表现【为什么问流产术】:流产术术后若不注意卫生以及术后阴道流血,易导致术后感染,可表现为尿路感染,从而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为什么要问有无服用环磷酰胺】:肿瘤患者(如急淋、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卵巢癌、乳腺癌)和自身免疫病患者可能接受环磷酰胺治疗,而环磷酰胺可以导致出血性膀胱炎,从而导致尿频尿急尿痛、血尿。
若要缓解环磷酰胺带来的泌尿道毒性,则应在用药的同时多饮水,以水化、碱化尿液,还可以加用尿路保护剂——美司钠【为什么要问性生活是否频繁】:女性尿道短,离阴道口近,性生活频繁时可能造成尿路感染●2. 主要症状:先问开放式问题→“您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吗?”“您是怎么发现的呢?”,如果病人说完后还有一些你想要的信息他没说,那再针对性地问下面这些问题我当时在考试时,SP一下子说了很多,看得出有在捞,所以也不用太紧张●(1) 尿频:●①发现(=什么时候发现的呢?怎么发现的呢?)●②排尿频率(=每天白天小便几次?多久就要小便一次?晚上睡觉后小便几次?)【多少次算尿频(来自北大深泌尿外科)】:白天>8次,夜尿>2次●③每次排尿量(=每次大概尿多少,用一个碗/杯/500ml的矿泉水瓶量的话的话,大概多少毫升可以描述下吗?白天的尿量是多少?晚上睡觉后起来小便的尿量是多少)涉及到液体或固体的量,需要有参考物给患者参考,可以用手指比划碗/杯的大小●(2) 尿急:●①程度(=可以描述下尿急的情况吗?会不会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②尿失禁(=您会不会一有尿就憋不住尿?)●(3) 尿痛:●①部位(=可以描述下具体哪里痛吗?尿道内、尿道口、耻骨上区、会阴部?)后面列举的部位可以描述为“是尿道里面痛还是下腹部痛”●②性质(=是什么样的痛呢?刺痛?烧灼痛?)●③持续性or间歇性(=从发现到现在每次小便都会尿痛吗?还是只是偶尔会?)●④和尿的关系(=是尿之前/尿中/尿之后痛吗?小便前会不会更痛?小便后会不会缓解一些?)●⑤出现的时间,即初始段或终末段(=刚开始尿的那段痛?还是快结束的那段痛?)●⑥程度(=会不会痛到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⑦有无放射(=尿痛的时候其他地方有没有同时痛?是哪个部位?)●3. 伴随症状●(1) 尿色改变(=尿是不是透明的,尿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吗?比如变淡红、变鲜红、变白、像牛奶/酱油/洗肉水/浓茶一样)●如果有血尿,继续问:具体的尿色、有没有血凝块、血尿出现在哪一段、间歇性或持续性(=只是偶尔出现几次还是从发病到现在每次小便都有?)●(2) 尿道分泌物:有没有看见尿道口有分泌物?颜色和气味是怎么样的?●(3) 排尿困难【注意】排尿困难是一组症状的合称,包括了尿频尿急,问诊时不可以直接问“是否有排尿困难?”,应该更具体地询问排尿过程中各种排尿困难的表现,方便患者理解,可以结合排尿过程(储尿期-排尿期-排尿后期),也就是下尿路症状LUTS的出现过程来记忆,见下↓●①储尿期:尿频、尿急、夜尿、急迫性尿失禁【各种尿失禁的表现和区别】i)真性尿失禁(完全性尿失禁,completeurinary incontinence):括约肌受损导致功能丧失而出现持续漏尿现象,特点:膀胱空虚ii)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指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漏尿现象,特点:腹压增高iii)充盈性尿失禁(overflowurinary incontinence):指膀胱过度充盈不能排空时出现的漏尿现象,特点:膀胱充盈iv)急迫性尿失禁(urgency urinary incontinence):指严重的尿频、尿急出现时,因不能延迟排尿而出现的漏尿现象,特点:伴随明显的尿频、尿急症状●②排尿期:排尿中断(=会不会小便过程中还没尿完突然就没尿了?)、射程短、排尿费力、尿线细、排尿踌躇(=有尿意后会不会需要等一会才能解小便?不是自己控制的)【排尿中断】:见于膀胱结石堵住出口或后尿道结石嵌顿●③排尿后期:尿不尽感(=会不会小便后感觉膀胱的饱胀感仍然不能解除?)、尿后滴沥(=会不会小便完后还有几滴尿尿出来?)●(4) 泌尿系结核相关症状:有无发热、寒战、盗汗(=睡醒后会不会感觉流了很多汗?)【注意】“发热”是专业名词,应该说成发烧。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尿路感染的诊断需要通过一系列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来确定,以下是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
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腰部或腹部不适等。
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二、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尿液的外观、颜色、透明度、PH值、比重、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三、尿细菌培养。
尿细菌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
通过对尿液中的细菌进行培养和鉴定,可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四、尿道分泌物检查。
对于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进行尿道分泌物检查。
通过检查尿道分泌物中的白细胞、细菌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尿道感染。
五、影像学检查。
对于复杂的尿路感染病例,如复发性尿路感染、男性尿路感染等,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
六、其他相关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进行尿液感染相关的其他检查,如尿液抗生素敏感试验、尿液免疫学检查等,以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
综上所述,尿路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尿常规检查、尿细菌培养、尿道分泌物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可能性,确诊尿路感染,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尿路感染诊断及护理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指细菌感染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
尿路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液呈浑浊、发热等。
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护理是确保患者早期得到适当治疗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护理。
一、尿路感染的诊断尿路感染的诊断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1.病史询问:询问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尿液颜色、尿液呈浑浊、有无发热等症状。
同时要了解患者有无其他尿路感染易感因素,如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等。
2.临床表现:尿路感染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尿痛,尿液呈浑浊,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和脓细胞。
3.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可发现下腹部压痛、肾区叩击痛等。
4.实验室检查:常规尿液检查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手段。
尿液常规检查可发现尿液混浊、白细胞增多、细菌阳性等。
尿培养及药敏试验则是确诊尿路感染的“金标准”。
二、尿路感染的护理尿路感染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适当的饮食、个人卫生、药物治疗及预防复发等。
1.饮食护理:饮食要尽量清淡,患者要多喝水,尤其是酸性饮料(如蔓越莓汁)有助于改善尿液酸碱度,抑制细菌生长。
同时要限制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以减少对膀胱的刺激。
2.个人卫生护理:患者要保持外阴和会阴区的清洁,每天至少洗两次澡。
尿布要经常更换,女性要注意用卫生巾代替护垫,以免细菌滋生。
尿道冲洗器和外阴喷洗器的使用要避免。
3.药物治疗:尿液培养结果确定感染的细菌及其药物敏感性后,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至少7-14天。
必要时可配合控制炎症和镇痛的药物。
应提示患者在用药期间按时、按量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4.预防复发:尿路感染的复发较为常见,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女性要从前向后擦洗,避免细菌从肛门进入尿道。
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多喝水有助于尿液稀释和排尿频率增加,有利于细菌的排除。
全科知识全科医生如何评估尿频患者病情?作者:王欢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尿频是全科医生较为常见的主诉。
如何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王欢医生来告诉您!1全面询问病史o发病时间,频率(24小时排尿次数,白天次数及晚上次数)o性质(是否存在强烈的排尿感并来不及控制就出现排尿)o是否在活动、咳嗽时出现溢尿及溢尿前有无排尿感o是否有排尿困难、有无合并尿急、尿痛或尿失禁o女性患者的妇科和产科的病史o用药史和饮食情况o有无恶性肿瘤病史o手术,化疗或放疗病史o其他泌尿系或神经,精神疾病病史等2全面的体格检查o心肺检查o腹部检查,有无腹部肿瘤、有无腹水、有无器官增大o盆腔检查包括:有无子宫肌瘤、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瘤,有无产伤或盆腔器官脱出o男性直肠指检时:有无前列腺增大或前列腺癌征象,前列腺有无触痛(前列腺炎)3尿液检查尿常规分析是必须检查项目,如果有必要根据临床表现也要做尿培养及尿沉渣检查。
诊断性双肾及输尿管、膀胱、前列腺超声检查(包括残余尿测定)或盆腔超声检查也是非常便捷有效的无创伤检查,可以确诊或排除肿瘤、结石、器官增大、解剖异常等。
膀胱镜和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在最初评估病程不长、不复杂的病例时不是必须的。
尿动力学检查的目的是帮助确定有无下尿路梗阻及评估逼尿肌功能。
检查指征为:如果没有血尿,一般不需要做尿细胞学检查,特别是治疗后尿频症状有缓解的患者。
前文回顾o病例分析 | 全科医生对一例尿频患者的临床处理o全科知识 | 尿频常见的9大原因!o疾病识别 | 尿频?有可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