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端盖 + 说明书
- 格式:docx
- 大小:116.91 KB
- 文档页数:6
目录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2)(一)零件的技术要求: (2)(二)确定端盖的生产类型: (2)二、毛坯的选择: (2)(一)选择毛坯: (2)(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 (3)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3)(一)精基准的选择: (3)(二)粗基准的选择: (3)四、工艺路线的拟定: (3)(一)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4)(二)加工阶段的划分 (4)(三)加工顺序的安排: (4)五、工序内容的拟定: (5)(一)工序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5)(二)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6)(三)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序时间计算: (6)六、参考文献: (14)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一)零件的技术要求:1、端盖零件,材料为HT200,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
2、零件的技术要求表: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mm 公差/mm及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μm形位公差/mm端盖左端面41±0.5 IT12 12.5端盖右端面41±0.5 IT10 3.2端盖外圆表面φ51 IT12 12.5 φ53 IT12 12.5 φ55 IT10 3.2 φ61 IT12 12.5端盖内圆表面φ18+0.012-0.031IT12 12.5打孔φ8 IT12 12.5(二)确定端盖的生产类型:根据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万件,因此该端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二、毛坯的选择:(一)选择毛坯:由于该端盖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端盖的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铸件。
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宜采用模铸方法制造毛坯,毛坯拔模斜度为5°。
(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1、公差等级:由端盖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2、铸件材质系数:由于该端盖材料为45钢,是碳的质量分数小于0.65%的碳素钢,故该锻件的材质系数为M级。
3、铸件分模线形状:根据该端盖的形位特点,选择零件方向的对称平面为分模面,属于平直分模线。
高压立式电机轴承与端盖间隙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高压立式电机是一种重要的动力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其中,轴承与端盖间隙的设计以及对应的标准制定非常关键。
轴承和端盖在电机中起着支撑转子、防止磁漏以及密封等重要作用。
因此,确立适当的轴承与端盖间隙标准对于电机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高压立式电机轴承与端盖间隙标准展开探讨,并介绍了相关的概念、现有标准和规范,以及制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旨在介绍本文的背景和结构。
第二部分是关于高压立式电机轴承与端盖间隙标准的解释,在这一部分中将详细说明轴承和端盖在电机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对现有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概述,以便读者了解当前行业内关于该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与标准。
第三部分是标准概述说明,将对一些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和定义,并介绍制定该标准所需要的流程和参与者角色。
同时,还会简要介绍其他与本标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本文所提出的高压立式电机轴承与端盖间隙标准。
第四部分是高压立式电机轴承与端盖间隙标准的制定过程。
在这一部分中,将详细阐述问题识别和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与方法,并介绍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所采用的手段。
此外,还会对标准草案编写和审查阶段进行具体描述,以揭示本文所提出标准的制定过程。
最后,第五部分是结论。
将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压立式电机轴承与端盖间隙标准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解释。
通过详细了解现有的相关规范和制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电机行业内相关人士提供指导意见和借鉴。
同时,通过本文的撰写,也为未来研究方向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 高压立式电机轴承与端盖间隙标准2.1 轴承和端盖的作用及重要性轴承和端盖是高压立式电机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轴承主要用于支撑电机的转子,保证其顺畅旋转,并承受来自负载的力量。
轴承端盖长度轴承端盖是一种用来保护轴承的重要零件,它的长度不仅直接影响到轴承的使用寿命,还会对整个机器的工作效率和精度造成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轴承端盖长度方面的相关知识吧。
1. 轴承端盖长度的定义轴承端盖长度指的是端盖从安装平面到端盖表面的距离,也就是轴承盖的厚度。
通常情况下,轴承端盖的长度是根据轴承的规格和使用环境来确定的。
2. 轴承端盖长度的作用轴承端盖的长度对轴承的性能和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轴承端盖的长度可以影响轴承的负荷能力和刚度,从而影响机器的工作效率和精度;另一方面,端盖长度还可以起到保护轴承的作用,避免外界灰尘、水分、油脂等杂质侵入轴承内部,导致轴承过早损坏。
3. 如何确定轴承端盖长度?确定轴承端盖长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 规格设计法:根据轴承的型号和规格,结合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通过计算和推算确定端盖长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熟悉轴承规格和工作原理的专业人士。
(2) 试验法:通过试验和实际使用情况来确定端盖长度。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行,但需要有足够的试验样品和试验数据进行验证。
4. 轴承端盖长度的影响因素轴承端盖长度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就列举几个主要因素:(1) 轴承的规格和型号不同型号和规格的轴承端盖长度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来选择。
(2) 端盖材料和加工工艺端盖的材料和加工工艺决定了其硬度和耐磨性,直接影响到端盖的使用寿命和保护效果。
(3) 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会直接影响轴承的负荷和受力情况,从而影响端盖长度的选择。
5. 总结轴承端盖长度作为保护轴承的重要零件之一,其长度大小是影响轴承使用寿命和机器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选择和确定轴承端盖长度时,需要根据轴承规格和工作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估和选择,以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和寿命。
一、设计任务根据所给的“端盖”零件,设计加工工艺规程。
二、原始资料被加工“端盖”零件图1张图1:端盖零件简图三、完成材料(1)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AutoCAD制图)——1张(A3)(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3) 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摘要本文的任务是加工工艺规程,包括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AutoCAD格式)1张、工件实体UG图1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以及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文章首先对“端盖”零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阐述了端盖的部分作用。
然后,根据零件的性质及零件图上各端面的粗糙度,确定了加工毛坯的工序过程。
关键词:工艺规程 , 端盖目录1、端盖零件的用途、技术要求及工艺分析 (4)1.1端盖的用途 (4)1.2端盖的技术要求 (4)1.3端盖的工艺性分析 (5)1.4确定端盖的生产类型 (6)2、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6)2.1选择毛坯 (6)2.2公差等级 (6)2.3绘制毛坯图 (7)3、工艺路线的确定 (7)3.1定位基准的选择 (7)3.1.1粗基准的选择 (8)3.1.2精基准的选择 (8)3.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8)3.3加工阶段划分 (9)3.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9)3.5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 (9)3.6确定工序路线 (11)4、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12)4.1机床设备的选用 (12)4.2工艺装备的选用 (13)5、总结 (13)6、参考文献 (14)1、端盖零件的用途、技术要求及工艺分析1.1端盖的用途端盖应用广泛,是非常重要的机械零件之一。
端盖的一般作用是:(a)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b)防尘和密封,除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也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达到密封的作用;(c)位于车床电动机和主轴箱之间的端盖,主要起传递扭矩和缓冲吸震的作用,使主轴箱的转动平稳。
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钢度耐磨性和韧性,以适应端盖的工作条件。
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左右端面以及左端面的外圆表面,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必须重点考虑。
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一)零件的技术要求:1.轴承盖零件,材料为HT200。
2.零件的技术要求表:(二)确定轴承盖的生产类型:根据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万件,因此该轴承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二、毛坯的选择:(一)选择毛坯:由于该轴承盖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铸件。
该轴承盖的轮廓尺寸大,且生产类型属大批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宜采用模铸方法制造毛坯,毛坯拔模斜度为5°。
(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1.公差等级:由轴承盖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2.铸件件材质系数:由于该轴承盖材料为HT200。
3.锻件分模线形状:根据该轴承盖的形位特点,选择零件方向的对称平面为分模面,属于平直分模线。
4.零件表面粗糙度:由零件图可知,该轴承盖的各加工表面粗糙度Ra均大于等于6.3μm。
三、定位基准的选择:(一)精基准的选择:根据该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该轴承盖轴孔φ100f8和轴承盖右端面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
轴孔φ100f8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精基准定位加工轴的外圆表面和轴承盖外圆表面,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
选用轴承盖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同样遵循了“基准重合”的原则,选用轴承盖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可作用在轴承盖的右端面上,夹紧稳定可靠。
(二)粗基准的选择: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欠,该轴承盖轴的外圆表面、右堵头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为后序准备好精基准。
四、工艺路线的拟定:(一)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二)加工阶段的划分该辊筒体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几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精基准准备好,使后序都可以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
轴承端盖零件的结构特点一、引言轴承端盖是轴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特点对于轴承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轴承端盖的结构特点进行详细探讨。
二、外观特点轴承端盖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以下外观特点: 1. 外形规整:轴承端盖通常采用圆形或方形的外形设计,以适应不同型号的轴承。
2. 表面光滑:采用精密加工工艺,表面光滑度高,有助于减少与周围环境的摩擦。
三、结构特点轴承端盖的结构特点如下所示:1. 旋转法兰部分轴承端盖采用旋转法兰设计,其特点包括: - 与轴承连接:旋转法兰与轴承直接连接,使得轴承能够与旋转部件良好地协同工作。
- 增强刚度:旋转法兰能够增加轴承端盖的刚度,提高轴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内凸脊一些轴承端盖采用内凸脊设计,其特点包括: - 刚度增加:内凸脊的存在增加了端盖的刚度,提高了轴承的抗变形能力。
- 散热效果:内凸脊的结构能够增加散热表面积,提高轴承的散热效果。
3. 导流槽部分轴承端盖在内部设置了导流槽,具有以下特点: - 润滑功能:导流槽能够将润滑油或润滑脂引导到轴承的摩擦区域,降低摩擦系数,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 清洁效果:导流槽还具有清洁轴承的作用,减少异物的沉积,保持轴承的正常工作状态。
4. 花纹设计轴承端盖的表面通常采用花纹设计,其特点包括: - 防滑功能:花纹设计能够增加端盖表面的摩擦系数,防止轴承端盖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滑动。
- 美观效果:花纹设计能够增加端盖的美观性,提升整体产品的质感。
四、材料选择轴承端盖的材料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材料包括: 1. 硬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刚度和耐磨性,适用于高速运转的轴承。
2. 铸铁: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轴承。
3. 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轻质化特点,适用于轴承端盖的重量要求较低的场合。
五、制造工艺轴承端盖的制造工艺对于产品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常用的制造工艺包括: 1. 精密铸造: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可以使得轴承端盖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得到提高。
减速器的轴承端盖介绍
一.结构:典型的轴承端盖属于轮盘类的典型零件,基本形体为同轴回转体,结构可分为圆柱筒和圆盘两部分。
圆柱筒中有带锥度的内孔(腔),边缘无缺口,说明轴承是脂润滑;圆柱筒的外圆柱面与轴承座孔相配合。
圆盘上有六个圆柱沉孔,沿圆周均匀分布,作用是装入螺纹紧固件,连接轴承端盖与箱体,因此又称安装孔。
圆盘中心的圆孔内有密封槽,用以安装毛毡密封圈,防止箱体内润滑油外泄和箱外杂物侵入箱体内。
二.作用:
1.封闭轴承:减速器轴承一般位于轴承端盖内部,轴承端盖的作用是将轴承封闭在内部,起到保护作用。
避免外部杂物和尘土进入轴承,从而保持轴承良好的工作环境。
2.防止润滑油泄漏:正常工作的减速器需要润滑油的润滑,轴承端盖的作用就是将润滑油粘性保持在减速器内部。
轴承端盖和轴承框之间还安装有密封圈,以确保减速器内部的润滑油不会外泄,保持减速器的正常工作。
3.减少噪声和振动:减速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振动和噪声,轴承端盖能够减少这些不规则的振动和噪声、提高减速器整体工作的平稳性。
4.轴向固定轴承:通过端盖上的沉孔和紧固件将轴承固定在箱体上。
三.维护:
1.定期检查减速器轴承端盖和密封圈的损坏情况,如果发现有问题应及时更换。
2.保证减速器内部油的质量,选择适合的润滑油进行更换,避免油脂分解和污染。
3.避免减速器的过热烧毁,保持减速器内部的温度稳定。
5.7 轴承部件の结构设计绝大多数中、小型减速器均采用滚动轴承,滚动轴承是标准件,设计时只需要选择轴承の类型和型号并进行轴承の组合设计即可。
滚动轴承部件の结构设计主要考虑轴承の支承结构型式、支承刚度、以及轴承の固定、调整、拆装、密封及润滑等。
下面就轴承端盖结构、调整垫片、轴承の润滑与密封等方面作一介绍。
1 .轴承端盖轴承端盖用以固定轴承、调整轴承间隙并承受轴向力。
轴承端盖の结构有嵌入式和凸缘式两种。
每种又有闷盖和透盖之分。
嵌入式轴承端盖结构简单、紧凑,无需固定螺钉,外径小,重量轻,外伸轴尺寸短。
但装拆端盖和调整轴承间隙困难,密封性能差,座孔上开槽,加工费时。
嵌入式轴承端盖多用于重量轻、结构紧凑の场合,其结构和尺寸见表 5.1 。
凸缘式轴承端盖安装、拆卸、调整轴承间隙都比较方便,密封性能也好,所以应用广泛。
但缺点是外廓尺寸大,又需一组螺钉来联接。
其结构和尺寸见表 5.2 。
表 5.1 嵌入式轴承端盖の结构尺寸表 5.2 凸缘式轴承端盖の结构和尺寸当端盖与孔の配合处较长时,为了减少接触面,在端部铸出或车出一段较小の直径,但必须保留有足够の长度 e1,一般此处の配合长度为e1= ( 0.10~0.15 ) D , D 为轴承外径,图中端面凹进δ值,也是为了减少加工面。
如图 5.8 所示。
图 5.8 轴承端盖端部结构图 5.9 穿通式轴承端盖由于端盖多用铸铁铸造,所以要很好考虑铸造工艺。
例如在设计穿通式轴承端盖图 5.9 时,由于装置密封件需要较大の端盖厚度(图 5.9a ),这时应考虑铸造工艺,尽量使整个端盖厚度均匀,如图 5.9b )、c )所示是较好の结构。
2 .轴伸出端の密封轴伸出端の密封の作用是防止轴承处の润滑剂流出和箱外の污物、灰尘和水气进入轴承腔内,常见の密封种类有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两大类,接触式密封有毡圈密封、 O 形橡胶圈密封、唇形密封,非接触式密封有沟槽密封和迷宫密封。
下面主要介绍毡圈密封和 O 形橡胶圈密封。
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轴承端盖加工工艺及夹具的设计学生姓名刘亮指导老师朱益红学院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业班级机械101完成时间2012-4-8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函授站(点):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原件存函授站。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单———————————————————————————函授站(点):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函授站备存。
摘要这次毕业设计的任务是轴承端盖的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的设计。
轴承端盖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零件之一。
轴承端盖的作用主要有两个:第一是轴向固定轴承,第二是起密封保护作用,防止轴承进入灰尘、杂物等进入轴承。
轴承端盖设计的第一部分是加工工艺,工艺部分的难点就是确定了零件加工毛坯和加工余量以及怎样安排加工方法,通过对零件图的分析和计算。
最后拟定了比较合理的加工工艺路线。
第二部分是专用夹具设计,它的难点在于怎样去装夹、定位。
通过分析计算,最终设计一个专用夹具来保证孔的加工要求。
在整个毕业设计中,我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匮乏,好多东西在学习感觉不到它的用途,真正做起毕业设计来才知道老师当初为什么那么详细的去讲。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感觉到自己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去学习。
并不是把毕业设计做完就完事了。
我应该还要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的去学习新知识。
这样才会使我在以后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毕业设计;加工工艺;夹具设计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毕业设计的任务概述 (2)2.1 简述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2)2.1.1 毕业设计的任务 (2)2.1.2 毕业设计的要求 (2)2.1.3毕业设计解决的主要问题 (2)2.2设计指导思想 (2)2.2.1毕业设计的目的 (2)2.2.2毕业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2)第三章零件图形分析 (3)3.1 零件图形的分析 (3)3.2材料及热处理分析 (4)3.2.1零件材料的分析 (4)3.2.2热处理分析 (4)3.3 生产类型与生产纲领 (4)3.3.1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4)3.4结构工艺分析 (5)3.4.1零件的结构分析 (5)3.4.2零件工艺性分析 (5)第四章毛坯设计 (6)4.1毛坯类型及制造的选择 (6)4.1.1毛坯余量的确定 (6)4.1.2主要毛坯尺寸 (6)第五章工艺路线设计 (7)5.1加工方案的选择 (7)5.1.1加工路线的比较分析 (7)5.1.2确定最优的加工方案 (8)第六章工序设计 (10)6.1 工序的安排 (10)6.1.1 基准的选择 (10)6.1.2 切削用量的选择 (11)6.1.3 时间定额的确定 (12)第七章机床设备及切削液的选择 (14)7.1 机床的选择 (14)7.2切削液的选择 (16)7.2.1切削液的作用 (16)7.2.2切削液的选用 (16)7.3刀具、量具的选择 (16)7.3.1刀具的选择 (16)7.3.2量具的选择 (17)第八章填写工艺文件 (18)第九章钻模夹具的设计 (23)9.1 钻床夹具设计的要点 (23)9.2 确定夹具的设计方案 (23)9.3零件的工艺分析 (24)9.4钻模夹具的分析 (24)9.4.1定位方案 (24)9.4.2夹紧方案 (24)9.4.3导向方案 (24)9.5 夹具体的设计及类型 (25)9.6夹具总图上的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的标注 (26)9.6.1夹具总图上应标注的尺寸和公差 (26)9.7 工件在夹具上加工的精度分析 (26)9.7.1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26)9.7.2保证加工精度的条件 (27)9.8 绘制夹具装配总图和夹具零件图 (28)9.8.1夹具总装图的绘制次序 (28)9.8.2绘制夹具的零件图 (28)结束语 (29)参考文献 (30)附录 (31)第一章前言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阶段,与其他行业相比,机械工业的发展具的地位化,规模化,全球化和高技术化的特点。
端盖式端盖式、、座式座式滑动轴承滑动轴承使用维护说明书编号编号::0460-0089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0月1 概述本说明书适用于端盖式滑动轴承和座式滑动轴承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安装使用该轴承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并按本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操作。
2端盖式滑动轴承2.1 结构说明端盖式滑动轴承有DQA、DQB两种结构,具体结构及部件名称见图1、图2。
1、防尘盖2、外封盖3、空气滤清器4、防转绝缘销5、视察窗6、吊攀7、轴承座上座8、气封盖9、盘根10、浮动密封圈11、排油堵头12、甩油环13、浮动密封圈14、轴承座下座15、进油孔(螺塞)16、瓦温测温孔(螺塞)17、回油孔(螺塞或油位窗)18、油加热孔19、轴瓦图1 DQA型结构轴承1、防尘盖2、外封盖3、空气滤清器4、防转绝缘销5、视察窗6、吊攀7、轴承座上座8、气封盖9、盘根10、大气平衡管11、浮动密封圈12、排油堵头13、甩油环14、浮动密封圈15、轴承座下座16、进油孔(螺塞)17、瓦温测温孔(螺塞)18、回油孔(螺塞或油位窗)19、油加热孔20、轴瓦图2 DQB型结构轴承端盖式滑动轴承的的安装2.2 端盖式滑动轴承2.2.1 轴承清洗拆下上下轴承座接合面处的连接螺栓及定位销钉,取出内部轴瓦及零部件,用煤油彻底清洗轴承座内腔、轴瓦、油环及其安装螺钉、销、浮动密封圈等零部件。
2.2.2 轴承安装2.2.2.1 安装轴承座下座将转子穿入定子,将轴承座安装在电机端盖上(采用先传动端后非传动端的原则),用螺栓紧固。
其中DQA型在安装电机端盖前将气封盖从轴承上拆下,预先套在轴上。
绝缘轴承通常安装在电机的非传动端,绝缘轴承一般在轴承座的内球面粘贴绝缘层,见图3。
有时为便于测量轴承绝缘电阻,电机传动和非传动端均采用绝缘轴承,此时应将接地电刷放到电机的传动端。
对于轴承与端盖之间有调节垫片的必须按应有的位置安装好。
图3 A型和B型端盖式绝缘轴承2.2.2.2 装下半轴瓦用吊车(或千斤顶)将落于定子上的转子提起少许——在抬高电机理论气隙的基础上再高0.15mm,在与轴瓦配合的电机轴承档部位涂少量润滑油,将下轴瓦带钢印的字面朝外放在转轴上,从上向下翻转进入轴承座内,调整瓦位,使下瓦的分界面与轴承座下座平面平齐,若下瓦有倾斜,可握拳轻锤瓦的分界面高出部分以调整下瓦整体位置,使其达到理想效果。
轴承端盖设计!2305.7 轴承部件的轴轴轴构轴大多中、小型速器均采用轴轴轴承~轴轴轴承是轴准件~轴轴轴只需要轴轴轴承的轴型和型轴行轴承的轴合轴轴数减号并即可。
轴轴轴承部件的轴轴轴主要考轴轴承的支承轴型式、支承轴度、以及轴承的固定、轴整、、密封及轴滑等构构拆装。
下面就轴承端盖轴、轴整轴片、轴承的轴滑密封等方面作一介轴。
构与1 ,轴承端盖轴承端盖用以固定轴承、轴整轴承轴隙承受轴向力。
并轴承端盖的轴有嵌入式和凸轴式轴。
每轴又有轴盖和透盖之分。
构两嵌入式轴承端盖轴轴轴、轴~无需固定螺轴~外小~重量轴~外伸轴尺寸短。
但端盖和轴整轴承轴隙困轴构凑径装拆~密封性能差~座孔上轴槽~加工轴轴。
嵌入式轴承端盖多用于重量轴、轴轴的轴合~其轴轴和尺寸轴表构凑构5.1 。
凸轴式轴承端盖安、、轴整轴承轴隙都比轴方便~密封性能也好~所以轴用泛。
但缺点是外廓尺寸大~装拆卸广又需一轴螺轴轴接。
其轴和尺寸轴表来构5.2 。
表 5.1 嵌入式轴承端盖的轴尺寸构e 2 =5,10mms=10,15mmm 由轴定构确D 3 =D+e 2 , 装有 o 型圈的~按 o型圈外取整径d1 、 b1 等由密封尺寸定确表 5.2 凸轴式轴承端盖的轴和尺寸构do =d3 +1mm ~ d3 —端盖轴接螺栓直~尺寸轴右表。
径轴承外径D 螺栓直径d 端盖上螺栓数3 目 D1=D+2.5d3D2 =D1 +2.5d3e=1.2d3e 1 ? e6 4 m 由轴定构确45,658 4 70,10010 6 110,140 6 12,16 150,230 4 =D- ; 10,15 , mm Db1、d1由密封尺寸定确b=5,10mm 端盖孔的配合轴轴轴轴~轴了少接面~在端部轴出或轴出一段轴小的直~但必轴保留有足轴的轴度当与减触径e1 ~一般此轴的配合轴度轴e1= ;0.10~0.15 , D ~ D 轴轴承外~轴中端面凹轴径δ轴~也是轴了少加工面。
如轴减 5.8 所示。
DQY系列端盖式球面滑动轴承使用维护说明书一、概述本说明书提供了有关DQY系列端盖式球面滑动轴承安装、运行及维护方面的说明。
二、DQY系列端盖式球面滑动轴承主要部件:1.轴承座装配2.轴瓦装配3.油环4.轴承端盖5.轴承内端盖(气封座)6.浮动密封圈7.测温元件三、DQY系列端盖式球面滑动轴承简介1.端盖式球面滑动轴承的轴承座从水平分开,上半称为轴承盖,下半称为轴承座。
轴瓦以外球面方式座落在轴承内球面上,再用轴承盖盖住。
轴瓦也是以水平线为基准分两半,其中用两个定位销定位,四个或六个螺栓把紧。
只要降转子顶起,很容易将轴瓦拆下。
轴承盖与轴瓦间有一销钉用来防止轴瓦的转动。
下半轴承座用五只螺栓固定在电机端盖下,两只销子定位。
2.轴瓦本体是钢结构,运行面是巴氏合金,轴瓦运行面两侧都有巴氏合金,作为轴瓦的止推面,用来限制电机在空载时的串动,但并非用来承受任何真正的外来推力负载。
3.外轴承端盖的密封结构,端盖座用螺栓固定在轴承座端面上,轴承端盖座内装有浮动密封圈,运行时浮动密封圈能随着轴的位置变化而自由浮动。
4.内密封结构中也采用浮动密封圈,与外密封结构不同之处,是轴承端盖与轴承座成为一个整体。
5.为了防止电机内部的低压,使油气穿过浮动密封圈逸出,B型结构设有一个气封座以平衡空气压力。
气封座亦分成两半,并以螺栓固定在轴承座上,用管子将气封座内腔的空气连接到机外。
6.油环由冷拉黄铜制成,由两半组成,连接处用弹性圆柱销定位,每端用两个螺钉固定,弹簧垫圈用来增加预紧力。
在轴瓦内部开有油环槽,油环挂在轴上,下部浸入油中通过带动油环旋转,油环将油带到轴上,经导油槽将油较均匀地分配至整个轴瓦承截面。
7.下半轴承有油位视察窗,可观察油位变化情况。
(1)润滑方式为油环自润滑,加油时,保证油位不超过视察窗高度三分之二,也不要低于视察窗高度二分之一。
(2)润滑方式为复合润滑,调节油量及压力,保证油位高度平衡在视察窗中心位置。
8.为了防止轴电流对轴瓦巴氏合金产生电腐蚀,一般在非负荷端采用绝缘轴承,绝缘方式是在轴瓦和轴承座球面配合面中衬有一层绝缘垫片。
轴承部件的结构设计绝大多数中、小型减速器均采用滚动轴承,滚动轴承是标准件,设计时只需要选择轴承的类型和型号并进行轴承的组合设计即可。
滚动轴承部件的结构设计主要考虑轴承的支承结构型式、支承刚度、以及轴承的固定、调整、拆装、密封及润滑等。
下面就轴承端盖结构、调整垫片、轴承的润滑与密封等方面作一介绍。
1 .轴承端盖轴承端盖用以固定轴承、调整轴承间隙并承受轴向力。
轴承端盖的结构有嵌入式和凸缘式两种。
每种又有闷盖和透盖之分。
嵌入式轴承端盖结构简单、紧凑,无需固定螺钉,外径小,重量轻,外伸轴尺寸短。
但装拆端盖和调整轴承间隙困难,密封性能差,座孔上开槽,加工费时。
嵌入式轴承端盖多用于重量轻、结构紧凑的场合,其结构和尺寸见表。
凸缘式轴承端盖安装、拆卸、调整轴承间隙都比较方便,密封性能也好,所以应用广泛。
但缺点是外廓尺寸大,又需一组螺钉来联接。
其结构和尺寸见表。
表嵌入式轴承端盖的结构尺寸表凸缘式轴承端盖的结构和尺寸当端盖与孔的配合处较长时,为了减少接触面,在端部铸出或车出一段较小的直径,但必须保留有足够的长度 e1,一般此处的配合长度为e1= ( ~ ) D , D 为轴承外径,图中端面凹进δ值,也是为了减少加工面。
如图所示。
图轴承端盖端部结构图穿通式轴承端盖由于端盖多用铸铁铸造,所以要很好考虑铸造工艺。
例如在设计穿通式轴承端盖图时,由于装置密封件需要较大的端盖厚度(图),这时应考虑铸造工艺,尽量使整个端盖厚度均匀,如图)、c )所示是较好的结构。
2 .轴伸出端的密封轴伸出端的密封的作用是防止轴承处的润滑剂流出和箱外的污物、灰尘和水气进入轴承腔内,常见的密封种类有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两大类,接触式密封有毡圈密封、 O 形橡胶圈密封、唇形密封,非接触式密封有沟槽密封和迷宫密封。
下面主要介绍毡圈密封和 O 形橡胶圈密封。
( 1 )毡圈密封将矩形毡圈压入梯形槽中使之产生对轴的压紧作用而实现密封,如图。
它的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安装方便,但接触面的摩擦磨损大,毡圈寿命短,功耗大,一般用在轴颈圆周速度 v < 5m/s 、工作温度 t < 90 0 C 、脂润滑的轴承中。
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一)零件的技术要求:1.轴承盖零件,材料为HT200。
2.零件的技术要求表: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mm公差/mm及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μm形位公差/mm轴承盖端面25 -0.3-0.51IT12 12.5轴承盖外圆表面φ100f10 IT10 6.3 φ130-0.043-0.203IT10 6.3轴承盖孔内表面φ70-0.011-0.131IT10 6.3φ85-0.013-0.363IT12 12.5φ90-0.013-0.363IT12 12.5打孔φ7 -0.006IT11 12.5-0.096(二)确定轴承盖的生产类型:根据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万件,因此该轴承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二、毛坯的选择:(一)选择毛坯:由于该轴承盖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铸件。
该轴承盖的轮廓尺寸大,且生产类型属大批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宜采用模铸方法制造毛坯,毛坯拔模斜度为5°。
(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1.公差等级:由轴承盖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2.铸件件材质系数:由于该轴承盖材料为HT200。
3.锻件分模线形状:根据该轴承盖的形位特点,选择零件方向的对称平面为分模面,属于平直分模线。
4.零件表面粗糙度:由零件图可知,该轴承盖的各加工表面粗糙度Ra均大于等于6.3μm。
三、定位基准的选择:(一)精基准的选择:根据该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该轴承盖轴孔φ100f8和轴承盖右端面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
轴孔φ100f8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精基准定位加工轴的外圆表面和轴承盖外圆表面,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
选用轴承盖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同样遵循了“基准重合”的原则,选用轴承盖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可作用在轴承盖的右端面上,夹紧稳定可靠。
轴承端盖加工工艺过程及加工工艺卡片1.1轴承端盖零件图图2-2-1轴承端盖零件图1.1.1轴承端盖的结构特点与技术要求轴承端盖主要由平面、外圆面以及相应的孔系组成,属于一般的盘类零件,加工要求如表2-2-1。
表2-2-1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加工内容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左端面IT9Ra6.3右端面IT9Ra6.3右端凸台面IT7Ra3.2Φ71外圆IT9Ra6.3Φ47外圆IT7Ra3.2Φ20内圆IT9Ra6.3Φ40内圆IT9Ra12.54×Φ4均布通孔IT10Ra12.5以右端面为基准,凸台端面与右端面的平行度公差是0.05mm,凸台圆面与右端面的垂直度公差是Φ0.05mm,保证形位公差符合要求。
1.1.2轴承端盖的选材与毛坯选材:HT200;毛坯尺寸公差等级CT-9。
由于端盖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多采用铸铁铸造加工。
毛坯选用铸件。
材料多采用灰铸铁HT200,它具有容易变形、吸振性好、耐磨性强及切削性好等优点。
然后再经过机械加工最终获得端盖的成品。
此外铸造后,为消除残余应力还应安排人工时效处理。
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减小加工余量,这里采用金属模机械砂型铸造方法铸造毛坯,拔模斜度为4°,通过查表,得铸件毛坯的尺寸公差等级为CT-9。
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铸件的最小允许壁厚与铸造流动性密切相关,铸件的最小允许壁厚见表2-2-2。
表2-2-2砂型铸造铸铁件的最小壁厚(单位:mm)铸件毛坯的大致尺寸如下图2-2-2,符合铸件最小壁厚要求。
图2-2-2铸件毛坯尺寸图1.1.3轴承端盖加工工艺分析轴承端盖主要由端面、外圆面以及孔系组成,其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于一般的盘类零件,对于回转类零件,常常用车削加工,相关孔可以用钻削加工。
端盖的主要加工面有左端面、右端面、右端凸台端面、Φ71外圆、Φ47外圆、Φ20内圆、Φ40内圆、Φ4通孔。
米格电机130st说明书xx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或者将一种形式的电能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电能。
电动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俗称马达、,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电动机在电路中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
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一、xx130st电动机的结构,由定子、转子和其它附件组成。
(一、定子(静止部分、1、定子铁心作用:电机磁路的一部分,并在其上放置定子绕组。
构造:定子铁心一般由0.35~0.5毫米厚表面具有绝缘层的硅钢片冲制、叠压而成,在铁心的内圆冲有均匀分布的槽,用以嵌放定子绕组。
定子铁心槽型有以下几种:半闭口型槽: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较高,但绕组嵌线和绝缘都较困难。
一般用于小型低压电机中。
半开口型槽:可嵌放成型绕组,一般用于大型、中型低压电机。
所谓成型绕组即绕组可事先经过绝缘处理后再放入槽内。
开口型槽:用以嵌放成型绕组,绝缘方法方便,主要用在高压电机中。
2、定子绕组作用:是电动机的电路部分,通入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
构造:由三个在空间互隔120°电角度、队称排列的结构完全相同绕组连接而成,这些绕组的各个线圈按一定规律分别嵌放在定子各槽内。
定子绕组的主要绝缘项目有以下三种:(保证绕组的各导电部分与铁心间的可靠绝缘以及绕组本身间的可靠绝缘、。
1、对地绝缘:定子绕组整体与定子铁心间的绝缘。
2、相间绝缘:各相定子绕组间的绝缘。
3、匝间绝缘:每相定子绕组各线匝间的绝缘。
电动机接线盒内的接线:电动机接线盒内都有一块接线板,三相绕组的六个线头排成上下两排,并规定上排三个接线桩自左至右排列的编号为1(U1、、2(V1、、3(W1、,下排三个接线桩自左至右排列的编号为6(W2、、4(U2、、5(V2、,.将三相绕组接成星形接法或三角形接法。
凡制造和维修时均应按这个序号排列。
3、机座作用:固定定子铁心与前后端盖以支撑转子,并起防护、散热等作用。
轴承端盖工艺说明书产品概述轴承端盖是机械领域常用的一种零件,通常用于封闭轴承和轴承加油装置,有效地防止油液泄漏和外部灰尘进入轴承。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轴承端盖的工艺流程、生产工具和注意事项。
工艺流程1. 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用于制作轴承端盖的原材料,并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一般来说,轴承端盖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铸铁、铸钢、钢板等,其中铸铁是最常用的材料。
2. 工艺设计在材料准备完成后,需要进行工艺设计,包括轴承端盖的尺寸、开模方式以及加工流程的设计等。
3. 开模根据工艺设计,进行开模操作。
因为轴承端盖的形状较为简单,通常采用砂型铸造或金属模具压铸生产。
4. 熔炼轴承端盖的制作中需要用到熔炼设备,例如电弧炉、感应炉等。
在炉中加热熔化铁水、铸钢液等原材料。
5. 浇注将熔化的原材料倒入模具中,等到原材料冷却凝固后,取出轴承端盖。
6. 处理将轴承端盖放入处理设备中进行处理,例如清洗、修整、去毛刺等操作。
7. 检验对轴承端盖做尺寸检验、硬度检验、密封性检验等相关检验工作。
合格后进行包装和发货。
生产工具1.砂型铸造或金属模具压铸设备,用于制作轴承端盖;2.熔炼设备,例如电弧炉、感应炉等,用于加热熔化铁水、铸钢液等原材料;3.处理设备,例如打磨机、抛光机等,用于处理轴承端盖;4.检验仪器,例如卡尺、硬度计等,用于对轴承端盖进行相关检验。
注意事项1.材料选用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质量要求;2.制作模具时应考虑合理性,以便减少浪费和提升生产效率;3.操作工人应熟练掌握相关工艺流程和生产标准,以保证生产质量;4.检验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5.在生产运作过程中,保持环境安全、干净卫生。
轴承端盖是机械领域中常用的一种零件,其生产需要经过严格的工艺流程,包括材料准备、工艺设计、开模、熔炼、浇注、处理、检验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各种生产工具和操作规范。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管,严格遵守工艺标准,以确保轴承端盖的质量,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一)零件的技术要求:1.轴承盖零件,材料为HT200。
2.零件的技术要求表: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mm 公差/mm及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μm形位公差/mm轴承盖端面25 -0.3 -0.51 IT12 12.5轴承盖外圆表面φ100f10IT10 6.3φ130 -0.043 -0.203 IT10 6.3轴承盖孔内表面φ70 -0.011 -0.131 IT10 6.3φ85 -0.013 -0.363 IT12 12.5φ90-0.013 -0.363 IT12 12.5打孔φ7 -0.006 -0.096 IT11 12.5(二)确定轴承盖的生产类型:根据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万件,因此该轴承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二、毛坯的选择:(一)选择毛坯:由于该轴承盖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铸件。
该轴承盖的轮廓尺寸大,且生产类型属大批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宜采用模铸方法制造毛坯,毛坯拔模斜度为5°。
(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1.公差等级:由轴承盖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2.铸件件材质系数:由于该轴承盖材料为HT200。
3.锻件分模线形状:根据该轴承盖的形位特点,选择零件方向的对称平面为分模面,属于平直分模线。
4.零件表面粗糙度:由零件图可知,该轴承盖的各加工表面粗糙度Ra均大于等于6.3μm。
三、定位基准的选择:(一)精基准的选择:根据该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该轴承盖轴孔φ100f8和轴承盖右端面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
轴孔φ100f8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精基准定位加工轴的外圆表面和轴承盖外圆表面,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
选用轴承盖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同样遵循了―基准重合‖的原则,选用轴承盖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可作用在轴承盖的右端面上,夹紧稳定可靠。
(二)粗基准的选择: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欠,该轴承盖轴的外圆表面、右堵头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为后序准备好精基准。
四、工艺路线的拟定:(一)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表面公差/mm及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μm加工方案轴承盖两端面IT12 12.5 粗车轴承盖外圆表面IT10 6.3 粗车-半精车轴承盖孔内表面IT10 6.3 粗镗-半精镗IT12 12.5 粗镗打孔IT11 12.5 钻(二)加工阶段的划分该辊筒体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几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精基准准备好,使后序都可以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
(三)加工顺序的安排:1.机械加工工序:(1)遵循―先基准后其它‖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轴承盖左堵头内孔φ100f8。
(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2.具体方案:方案一:(1)铸造(2)粗车两端面(3)粗车外圆端面φ130 -0.043 -0.203mm(4)粗车外圆端面φ100 -0.036 -0.176mm(5)半精车外圆端面φ130 -0.043 -0.443mm(6)半精车外圆端面φ100 -0.036 -0.386mm(7)粗镗内圆端面φ70 -0.011 -0.311mm(8)粗镗内圆端面φ85 -0.013 -0.363mm(9)粗镗内圆端面φ90-0.013 -0.363mm(10)半精镗内圆端面φ70 -0.011 -0.131mm(11)钻孔6*Φ8方案二:(1)铸造(2)粗车两端面(3)钻孔6*Φ8(4)粗车外圆端面φ130 -0.043 -0.203mm(5)粗车外圆端面φ100 -0.036 -0.176mm(6)半精车外圆端面φ130 -0.043 -0.443mm(7)半精车外圆端面φ100 -0.036 -0.386mm(8)粗镗内圆端面φ70 -0.011 -0.311mm(9)粗镗内圆端面φ85 -0.013 -0.363mm(10)粗镗内圆端面φ90-0.013 -0.363mm(11)半精镗内圆端面φ70 -0.011 -0.131mm方案三:(1)铸造(2)粗车两端面(3)粗车外圆端面φ130 -0.043 -0.203mm(4)粗车外圆端面φ100 -0.036 -0.176mm(5)钻孔6*Φ8(6)半精车外圆端面φ130 -0.043 -0.443mm(7)半精车外圆端面φ100 -0.036 -0.386mm(8)粗镗内圆端面φ70 -0.011 -0.311mm(9)粗镗内圆端面φ85 -0.013 -0.363mm(10)粗镗内圆端面φ90-0.013 -0.363mm(11)半精镗内圆端面φ70 -0.011 -0.131mm论证:为使加工出一个符合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取一个最为合适的方案作出下列论证:方案一:先加工出组成零件的各部件,可同时加工出各部件,且精度能达到零件要求,但最后进行钻孔,使工件发生扭曲变形,使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而未达到零件的技术要求。
所以,此方案设计不合理。
方案二:为了使零件在加工后不发生应力变形,先对零件进行钻孔,然后对其整个零件进行粗加工、精加工,但这样在对零件整体进行加工时,由于零件体积较大,使加工变得更加复杂化,且浪费时间。
因此,此方案设计不合理。
方案三:此方案在同时进行粗加工后,进行钻孔,在焊接后对零件各表面进行精加工,即满足了设计要求又节省了时间。
因此,此方案为最佳方案。
3.工序的集中与分散:该辊筒体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可以采用万用型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以提高生产率;而且运用工序集中原则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少,不但可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在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表面,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
五、工序内容的拟定:(一)工序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加工表面加工方案加工余量精度等级尺寸及精度轴承盖两端面粗车 2 IT12 25 -0.3 -0.51 轴承盖φ130 -0.043 -0.203外圆表面半精车 1.8 IT10 φ130 -0.043 -0.443粗车 2.5 IT12 φ130 -0.043 -0.203 轴承盖φ100f10外圆表面半精车 1.5 IT10 φ100 -0.036 -0.386粗车 2.5 IT12 φ100 -0.036 -0.176 轴承盖φ70 -0.011 -0.131 孔内表面半精镗 1.0 IT10 φ70 -0.011 -0.131粗镗 2.0 IT12 φ70 -0.011 -0.311 轴承盖φ85 -0.013 -0.363 孔内表面粗镗 2.0 IT12 φ85 -0.013 -0.363 轴承盖φ90-0.013 -0.363孔内表面粗镗 2.0 IT12 φ90-0.013 -0.363 打φ7 -0.006 -0.096孔钻7.0 IT11 φ7 -0.006 -0.096 (二)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1、设备:C6140 卧式镗床立式铣床2、工艺装备:通用、专用车刀、专用镗刀、专用铣刀、专用夹具等等。
(三)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序时间计算:工序Ⅰ铸造工序Ⅱ粗车轴承盖两端面工步一1. 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σb =170~240MPa,铸造;工件尺寸:l=25mm加工要求:粗车轴两端面,加工余量2mm;机床:C6140车床刀具:YG6硬质合金端车刀。
铣削宽度a e≤90,深度a p≤6, ,故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后简称《简明手册》)表3.1,取刀具直径d0=125mm。
根据《切削用量手册》(后简称《切削手册》)表3.16,选择刀具前角γ0=0°后角α0=8°,副后角α0’=10°,刃倾角λs=-10°,主偏角Kr=60°,过渡刃Krε=30°,副偏角Kr’=5°。
2. 切削用量(1)确定切削深度a p因为余量较小,故选择a p=2mm一次走刀即可完成。
(2)确定每次进给量f z由于本工序为粗加工,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可不考虑,从而可采用不对称端车,以提高进给量提高加工效率。
根据《切削手册》表3.5,使用YG6硬质合金端车刀加工,机床功率为4.5kw(据《简明手册》表4.2-35,C6140车床)f z=0.6~0.9mm/z 故选择:f z=0.66mm/z。
(3)确定刀具寿命及磨钝标准根据《切削手册》表3.7,车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1.5mm;由于车刀直径d0=125mm,故刀具使用寿命T=180min(据《简明手册》表3.8)。
(4)计算切削速度v c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1.11查取:V=100m/minN s=1000v/3.14d=1000*100/3.14*130=245.0r/min 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实际转速为25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V c=3.14d N实/1000=3.14*130*250/1000=102.1m/min综上,此工步的切削用量为:a =2mm,f =0.66mm, n =250r/min, V =102.1m/min。
t m=L/ nf=(65+1.6)/250*0.66=0.40min工步二综上,此工步的切削用量为:a =2mm,f =0.66mm, n =250r/min, V =102.1m/min。
t m =0.2min工序Ⅲ粗车轴承盖φ130 外圆表面1.选择刀具:与粗车端面刀具相同2.确定切削用量(1)确定背吃刀量半精车外圆,加工余量为2.5mm,一次走刀,a sp =2.5/2=1.25mm 。
(2)确定进给量由《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14得f=1.0~1.4mm/r 。
再由《简明手册》表4—1—2查取f =1.02mm/r 。
(3)选择刀具磨钝标准及耐用度:后刀面磨钝标准为0.8~1.0,耐用度为T=60min 。
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1.11查取:V=100m/minN s =1000v/3.14d=1000*100/3.14*130=245.0r/min 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实际转速为250r/min. 故实际切削速度:V c =3.14d N 实/1000=3.14*130*250/1000=102.1m/min综上,此工步的切削用量为:a =1.25mm ,f =1.02mm/r, n =250r/min, V =102.1m/min 。
t m =L/ nf=(15+2.7)/250*1.02=0.07min工序Ⅳ 粗车φ100f8外圆面此工步的切削用量为:a =1.25mm ,f =0.76, n =320r/min, V =100.5m/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