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04.35 KB
- 文档页数:2
阳和汤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一)昨天讲到阳和汤可以用于慢性深部脓肿的治疗,今天咱们专门讲一下这个方剂。
方剂组成:熟地30g 肉桂3g 麻黄2g 鹿角胶9g 白芥子6g 姜炭 2g 生甘草3g脓肿是急性感染过程中,组织、器官或体腔内,因病变组织坏死、液化而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脓壁。
健康的组织被脓液推挤到旁边,组织最终围绕着脓肿长大并形成纤维结缔组织,把脓液限制在局部,不让感染进一步扩散。
那么治疗上第一是穿刺引流,把脓液引到体外;第二是让脓液被机体吸收。
前面提到,脓肿形成之后,周围会有一层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腔壁,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都被破坏掉了,药效进不来,里面的脓液出不去。
那么要想脓液被淋巴管和毛细静脉血管吸收,首先要把这层纤维结缔组织溶解掉,然后周围血管和淋巴管才会重建,把脓液吸收掉。
阳和汤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
这个方剂的主药是熟地黄,生地黄经过蒸煮过后就是熟地黄。
传统上认为熟地黄温补营血,填精补髓,但至于熟地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个不知道。
或者说温补营血、填精补髓与促进脓液吸收有什么关系?地黄这味药之前咱们专门讲过,这味药与旱莲草、女贞子、淫羊藿功效类似,都有免疫调节作用。
而且这种作用与调整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有关。
而免疫系统由各种免疫细胞构成的,地黄通过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而间接起到调整免疫系统功能。
也有人认为地黄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这个说法也是有道理的,地黄的确能提高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但这种作用我认为是中枢性的,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与甘草的类激素样作用不同。
通过临床来看,地黄能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增加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和白细胞数量,特别是对免疫机能低下人群作用更为明显这一点临床上用的很多,特别是对于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比如支气管哮喘、肾小球肾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的治疗。
现在来看,对于肠胃系统的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也有一定效果。
阳和汤治疗寒湿的案例
寒湿是指人体内部湿气过重,且容易受寒。
这种体质容易引发关节痛、疼痛、疲劳等
不适。
阳和汤是中医学中治疗寒湿的有效方剂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一位宫颈病患者的治
疗案例。
患者王女士,53岁,身高155厘米,体重65公斤。
因宫颈糜烂、寒湿体质等病症来
到瑞安市中医院。
她的主诉是腰酸背痛、关节疼痛、易疲劳。
王女士平常爱吃寒凉食物,
如西瓜、冰淇淋等。
她的舌苔白厚、脉弦滑。
中医师经过诊断后,认为王女士属于寒湿体质。
针对其症状,方案为使用阳和汤治疗。
方剂的配方为:当归、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白术、桂枝等7味中药。
王女士跟着医生的指示,每天早晚服用阳和汤,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在治疗
过程中,她也跟医生积极沟通和交流,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一个月的治疗过程中,王女士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她感觉自己的气色有所改善,关
节疼痛得到了缓解,睡眠质量也明显提高。
总结:以上案例表明,阳和汤对于寒湿体质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但是,在服用
药物的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很重要。
如果您有类似的体质和症状,建
议您及时就医,寻求中医师指导,以便获得最佳效果的治疗。
阳和汤加味方:治疗乳腺增生、妇科囊肿的重要方剂
经验来源
《外科证治全生集》、杨吉相经验
适应症状
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结节的肿块,大都是皮色不变,按之疼痛但无热象。
针对这些阴寒证的乳腺增生、妇科囊肿,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记载的阳和汤,有很好的疗效。
阳和汤是治疗阴疽的代表性方剂。
根据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吉相教授的经验,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结节,还有一些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的患者,如果症状表现无热象,属于阴寒者,也可诊断为阴疽,即可用阳和汤治疗。
治疗方法
阳和汤加味方:熟地15克、肉桂6克、麻黄6克、鹿角胶12克(烊化)、白芥子12克、姜炭6克、生甘草6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夏枯草30克、香附10克、浙贝母15克。
杨吉相教授: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适应于治疗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的肿块。
患者常常表现为舌淡苔白、脉沉迟细无力。
成功案例
刘茜檬医案:一位女性,30多岁,两侧乳腺增生,摸之有肿块,可移动,按压两侧乳房均有疼痛。
病人两侧乳房不按压不痛,一按压就疼痛难受,经前及经期乳胀痛,很怕癌变,要求治疗。
病人自诉吃过逍遥丸和乳癖消片,均无效。
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微沉细弦偏无力。
根据杨吉相教授的经验,用阳和汤加味方,服用15剂,基本治愈。
共享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站文字内容均为原创,版权归小柴胡共享中医平台及相关作者所有。
请大家尊重知识劳动,转载时注明出处。
热点文章推荐:
更多好方及咨询请点击左下角。
阳和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阳和汤一、古方简介【来源】《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30g,白芥子6g,鹿角胶9g,肉桂3g,姜炭2g,麻黄2g,生甘草3g。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虚血热,寒凝痰滞之阴疽。
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脉细。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慢性支气管炎【案例】某男,60岁。
宿患咳喘多年,时剧时缓,发作时咳痰稀薄而黏,夜难平卧,迭进中西药,疗效不显。
X线胸透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近因受寒诱发,咳痰稀薄量多,呈泡沫状,喉中痰鸣,胸闷气短,夜不安寐已1周,伴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形寒肢冷,纳少便溏。
苔薄白,脉细而滑。
证属阳虚痰饮内伏,治拟温阳化饮,祉咳平喘。
处方:白芥子、鹿角片、葶苈子、苏子各10g,炙麻黄、甘草各6g,大熟地15g,杏仁12g,干姜9g,五味子5g,肉桂3g,白术2g,5剂,水煎服。
二诊:服后形寒、咳喘缓解,夜能平卧。
继以上方随症加减,又服15剂,咳平喘止。
后予六君子丸善后调治一冬,随未再复发[沈才栋.阳和汤用于内科病的体会.吉林中医药,1988,(3):20]。
【按语】本案为阳虚咳喘,发于内伤。
一般治痰饮多采用小青龙、苓桂术甘之剂,而本例系阳虚痰饮之候,以阳和汤加减,有切中病机之妙。
2.喘息性支气管炎【案例】某男,66岁。
咳嗽、咯痰8年,气喘4年。
诊见:咳嗽,咯白色泡沫痰,量多,气喘,不能平卧,咳甚时常有小便自遗,形寒怕冷,四肢欠温,舌胖边有齿痕,色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沉细。
证属寒痰阻肺,肃降失常,治以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用阳和汤加减,处方:炙麻黄、白术、法半夏、干姜、白芥子、杏仁各10g,鹿角霜15g,肉桂3g,茯苓12g,炙甘草8g。
日1剂,水煎服。
二诊:3剂药后咳喘减轻,痰量减少。
继服5剂,诸症改善。
后以培土生金、补肾纳气等法治疗,好转出院[陈维初.阳和汤新用.新中医,1994,(12):45]。
【按语】本案咳喘多年,致上焦阳虚,肺中寒冷,肃降无权。
再谈一谈阳和汤这张方子,阳气足了,瘀血通了,肌瘤也就消了今天这篇文章,我想继续和大家聊聊子宫肌瘤。
之前有一篇文章,写的是阳和汤可以治疗腺肌症,其实它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也可用阳和汤辩证治疗。
今天,我就继续给大家分析一下,加深大家理解阳和汤调理妇科病的思路。
闲话少说,我还是给大家分析一个案例。
之前一个患者刘女士,在体检的时候发现子宫肌瘤。
“B”超检查子宫前壁可见2.1 2.6、1.7 1.5强回声。
刘女士称自己的月经量多,周期提前,四肢冰凉,腰酸疼。
服用过两个月的活血化瘀中药没有效果。
看刘女士舌苔发现:舌淡紫,薄白苔。
她的症状为癥瘕之疾多挟痰饮,痰瘀相搏,瘀结胞中。
治疗宜补肾软坚消癥。
拟以阳和汤加减。
处方:熟地、鹿角胶、肉桂、白芥子、淫羊藿、巴戟、文术、海藻、山甲、王不留行、夏枯草、水蛭、桃仁、坤草。
刘女士服药一个月,说月经正常,腰酸疼的症状也有改善;服药五个月,检查发现肌瘤消失,子宫附件未见异常。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外科全生集》主治阴疽。
阴疽者精血本虚,阳气衰弱,毒痰凝结,血滞不通所致。
本方重用熟地、鹿角胶温肾补精血;肉桂温命门助阳散寒;双芥子化饮除痰;少用麻黄鼓舞阳气通达表里;姜炭温通血脉;生甘草益气解毒。
使精血充,阳气振,阴寒去、痰滞除。
实乃温阳补肾化痰之良方。
当然,这个配伍,虽然有它的科学性和代表性,但不见得适合所有人。
我写这个的目的,在于给大家伙一些启迪。
感兴趣的朋友,你收藏好,将来可以在中医师的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加减应用。
我敢说,如果辨证准确,它还是比较管用的。
其次,我想和读者朋友嘱咐一句:百病皆与气有关系,所以说,切忌生气,切忌长时间的愁苦、郁闷。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浙江中医杂志2020年1月第55卷第1期・69・阳和汤在妇科中的运用体会肖辉琴淳安县中医院浙江淳安311700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外阴湿疣阳和汤医案阳和汤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阴疽,如贴骨疽、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女子以阴血为本,阳气为重。
笔者在治疗妇科病时,以阳和汤加减,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略有心得,现举案如下。
1多囊卵巢综合征王某,女,16岁。
初诊日期:2019年6月21日。
因月经从未来潮就诊。
患者足月臀位剖宫产出,自幼儿园起体重偏重。
平素偶有腰酸,白带较多,如水样,无异味,大便黏,小便尚调,纳可,眠安。
未婚,否认性生活史。
查:体质量85kg,身高158cm,体质量指数(BMI)34.05,颈腋下黑棘皮。
舌淡红、略大,苔白腻,脉细略沉。
辅助检查: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7U/L,尿酸455umol/L;总胆固醇5.7mmol/L;甘油三脂2.23mmol/L;空腹血糖5.6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84mniol/L;生殖激素:雌二醇138pmol/L,睾酮1.90nmol/L,孕酮0.85nmol/L;促黄体生成素11.2IU/L;促卵泡刺激素6.80Miu/ml,泌乳素7.08ng/ml,睾酮1.90nmol/L,孕酮0.85nmol/L;空腹胰岛素67.03Mu/L;餐后2小时胰岛素〉300Mu/L; B超提示:子宫内膜5mm,回声均匀;脂肪肝。
中医诊断:闭经,证属肾虚血亏痰阻;西医诊断:原发性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
治法:补肾养血温阳,散寒通滞。
方以阳和汤加减:白芥子、熟地各12g,麻黄3g,香附、巴戟天、炒山楂、石菖蒲、当归、马鞭草各15g,甘草5g,紫石英、菟丝子各24g,肉桂(后下)6g,花椒、地鳖虫各9g,决明子、鹿角片各10g°7剂。
同时嘱患者加强运动,控制饮食。
二诊:2019年6月28日。
卫生与健康幸福生活指南128幸福生活指南阳和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杨 蕾 贺 妍 朱 艳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铜仁 550005摘 要:阳和汤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散寒凝的功效。
目前阳和汤在应用于外科骨关节病、妇科疾病、内科、皮肤科和肿瘤方面,本文论述了阳和汤的功效和各方面的应用,期望为阳和汤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阳和汤;外科骨关节病;内科疾病;妇科疾病;肿瘤阳和汤来源于清代医家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原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由熟地、鹿角胶、肉桂、麻黄、炮姜、白芥子、甘草组成,组方体现了阳和通腠,温补气血和以消为贵的观点[1]。
阳和汤地黄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5-羟甲基糠醛,氨基酸等。
地黄含水提取物可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并促进红细胞的再生。
多糖可以增强人体的造血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具有抗氧化,抗突变和中枢抑制作用[2-3]。
5-羟甲基糠醛可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肉桂含有精油,香豆素,多糖多酚等化学元素,具有抗胃溃疡,消炎,抗肿瘤,以及镇静作用。
鹿角胶当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动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激素、糖及少量的微量元素,该药具有活血化瘀、补肾助阳、抗炎止痛、保护胃黏膜、抗乳腺增生等作用[4]。
近年来临床医家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这一传统古方,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现将近年来阳和汤的的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1外科骨关节病1.1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人体常见的一种疾病,现有报道证实阳和汤在类风湿关节人群中的应用,且效果较好。
邓寿华等对3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骨关节损伤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阳和汤加减治疗,结果发现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91.89%。
说明阳和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5]。
1.2膝骨关节炎《张氏医通》:“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
”王小刚[6]用中药内服方以阳和汤加减治疗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总有效率90.4%,这说明了阳和汤对于膝骨关节炎的疗效。
陈瑞雪运用阳和汤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临床经验卵巢储备功能决定女性生育能力的高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ecline in ovrain reserve,DOR)即卵巢产生卵子的能力减弱,包括数量和质量均下降,临床常导致女性月经紊乱、复发性流产、更年期症状等,如若不及时干预,可进一步发展为卵巢早衰,严重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
近年来,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运用激素替代疗法,但副作用明显,这对辅助生殖技术带来巨大挑战。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在早期进行中医干预,可改善卵巢储备功能,预防卵巢早衰及不孕症的发生。
陈瑞雪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遵循阴阳周期变化规律[1],重视审证求因及辨病辨证,常把中西医诊疗手段相结合进行针对性治疗。
现将其运用阳和汤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DOR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中医古籍尚无相应病名记载,据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临床表现,如月经异常及生育能力下降,属于中医“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少”“血枯经闭”“不孕”等范畴。
1 肾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肾主生殖,罗元恺在80年代率先提出“肾-天癸-冲任-胞宫”的女性生殖轴,在此生殖轴中以肾为主导,可见肾与女性的生殖系统最为密切。
冲任相资,气血下达于胞宫,经带胎产方能正常产生[2]。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可见,肾气的盛衰、天癸的至竭能影响月经的盈亏。
现代医家何嘉琳[3]、夏阳[4]、程泾[5]等均认为,本病病机为肾虚、冲任失调。
据文献报道,现代医家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均采用补肾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兼有补肾活血、补肾疏肝、补肾养心等均收到较好疗效[6]。
如张飒[7]对60例卵巢早衰患者进行中药和激素替代治疗,结果表明补肾调冲方可逐渐提高患者的卵巢储备能力。
阳和汤治疗妇科疑难杂证拾零:白带如注导读:阳和汤出自王洪绪《外科全生集》,该方具有温阳补肾化痰之效,为治疗阴疽之良方。
作者认为在妇科疾病中,每多痰凝血瘀为患,故在临床上以阳和汤加减治疗一些妇科疑难杂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阳和汤治疗妇科疑难杂证拾零作者/张立新阳和汤出自王洪绪《外科全生集》主治阴疽。
阴疽者精血本虚,阳气衰弱,毒痰凝结,血滞不通所致。
本方重用熟地、鹿角胶温肾补精血;肉桂温命门助阳散寒;双芥子化饮除痰;少用麻黄鼓舞阳气通达表里;姜炭温通血脉;生甘草益气解毒。
使精血充,阳气振,阴寒去、痰滞除。
实乃温阳补肾化痰之良方。
在妇科疾病中,每多痰凝血瘀为患。
正如朱丹溪云:“痰挟瘀血,遂成疴囊。
妇女以血为主,但血赖气生,赖气以行。
气虚血亏或气滞血瘀,使阴精不能输布、阳气失于宣通,聚湿成饮、饮留为痰。
痰浊内阻,经脉痹塞,血流不畅而为瘀,痰凝而致血瘀”。
唐容川早有说明:“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
瘀能转为化痰,痰亦转化为瘀。
可见津血同源,痰瘀相关。
本人在临床上效仿阳和汤或稍有增损,治疗妇科疑难杂证确有良效。
下列治验举隅,供同道参考。
白带如注例5 刘某,女,35岁。
1991年2月初诊。
白带增多如注2年。
西医曾诊治查滴虫(-),霉菌(+)但阴部无痒感,经治霉菌转阴。
但白带仍多,神疲体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沉弱。
妇查:外阴阴道正常,壁粘膜无充血白带多、色白如米泔状、宫颈稍肥大光滑。
宫体前位常大、活动良、两附件未及。
中医属脾肾阳虚、痰湿内阻,带脉失约,任脉不固。
治宜温阳固摄化痰。
投以阳和汤加味。
药用:熟地20克,鹿角胶15克,炮姜10克,肉桂、麻黄各5克,白芥子、补骨脂、芡实各15克,山药、龙牡各20克,甘草10克。
6剂后精神转佳,白带亦少,续进6剂带下止。
o讨论笔者用阳和汤治疗妇科疑难杂证多例,均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这是在临床上抓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结果。
如卵巢囊肿、输卵管积水、带下等证,多因滤液或炎性渗出,纯属饮邪停蓄为患。
阳和汤配合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分析摘要:浆细胞性乳腺炎也被叫做乳腺导管的扩张症,一般都会出现在非哺乳期以及非妊娠期,主要的作用是乳腺导管的扩张和浆细胞浸润作为病变基础的慢性的非细菌性乳腺化脓性的疾病,本病的常规进行治疗的方式为手术,假如治疗的方式不适合,则会严惩病程,不断发作,构成瘘管而持续不愈,导致乳房受到损坏的严重,严重的还需要采取乳房切除的手术。
笔者针对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共计60例进行分析,整体的治疗效果十分的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阳和汤;浆细胞;乳腺炎乳腺炎是女性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恶性肿瘤,按照相关的统计,其发病率占到了女性疾病发病率的7%到10%,并且在最近几年这一病症的发病率不断提升。
因为乳腺癌初期的症状并不是十分的明显,因此一些患者并未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一些乳腺炎症一旦确诊在临床上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当前乳腺癌采取的西医疗法主要有外科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以及化学治疗与激素治疗等,并且初期进行治疗的疗效更加理想。
可是针对一些发现较晚的乳腺炎症,在治疗上会存在很多的副作用。
近年来,有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显示,中医药在对肿瘤疾病治疗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文选择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共计60例,全部患者都是女性,患者的年龄分布为最大的72岁最小的23岁。
其都属于非妊娠的哺乳期患者,其一般都是单侧乳房发病,病程较短的为26天,最长的可以达到10年余。
复发3至5次者的患者共计42例,复发5次以上的患者共计18例。
1.2 诊断标准采取医学诊断的方式对其给予确诊,一些无法对其给予鉴别诊断的患者采取乳房穿刺的活检确诊。
临床体现在病变不断发作局部会出现红、肿、痛等相关症状,同时乳晕附近以及乳腺实质产生肿块,或产生皮肤粘连和乳头回缩以及局部水肿还有腋淋巴结肿大等多种情况,或者是肿块软化构成脓肿,穿破之后构成一种持续无法愈合的瘘管。
病理体现出乳晕下导管出现阻塞,导致导管出现扩张,管壁上皮出现萎缩,管中积聚的类脂质和上皮细胞碎屑腐蚀管壁之后,在管壁附近的脂肪组织中经常会出现片状的浆细胞浸润。
散骨里寒,温全身阳,阳和汤这碗汤把身上寒瘀毒痰全拔除,还能治几十种病!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中医名方,专门针对身体阴寒之症的,能让“阳回阴消,血脉宣通”,像一轮太阳耀挂当空,扫除我们身上一切阴寒。
因为“威力巨大”,临床被应用到几十种病症之中,它就是——阳和汤。
希望今天的分享让你又多了解中医一点。
阳和汤最早出自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主治寒凝痰滞之阴疽。
很多朋友会问啥是阴疽啊?阴疽其实就是阴疽者的精血本来就很虚,阳气很弱,身体的湿气积攒因为寒气的参与都变成痰毒,痰毒凝结,导致血滞不通的情况。
很多疾病本质是因为阴疽而造成的,像关节炎、骨膜炎、坐骨神经炎这些病,另外老慢支,还有部分女性疾病也是痰多血瘀,血滞造成,所以只要是温里的,想要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情况,都可以用阳和汤。
方剂解析温补营血阳和汤中重用熟地、鹿角胶,熟地味厚滋腻,用温补的方式来营血,配合有血有情的鹿角胶,熟地有生血益精,长骨中、脑中之髓、强壮筋骨的用处,两个药在一起,养血、补阳,治本。
辛散温行姜炭其实是苦温的药,入血分,能够散寒助阳,《药性切用》当中记载,“姜炮黑,辛苦大热,入脾胃而守中逐冷,救急回阳,为温中止血专药,产后虚冷必须之......”;肉桂则是辛甘大热之品,两者一起使用能温通经脉,破阴回阳,这是“温气”。
麻黄用来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能发越阳气,开腠祛邪,接着用了白芥子,“三子养亲汤”大家都熟悉,其中这个白芥子就是用来化阴除痰的,擅长走散,这是用来消炎散结的,它们二味药还能帮助姜、桂散寒凝。
最后用生甘草调和诸药,既能温阳补血,又能散寒通滞!也正因为药性的合力使得阳和汤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妇科疾病朱丹溪曾说“痰挟瘀血,遂成疴囊”。
女人天生就是以血为主,血又依赖气生,依靠气运行。
气虚血亏或者是气滞血瘀,让阴精不能疏布,阳气无法宣通,才把湿气变成饮,饮存在身体的时间一久,变成痰,痰浊粘在一起,经脉都闭塞住了。
阳和汤就是扫除女性身体里的寒毒淤滞,对于女性输卵管囊肿积水、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月经过多、经漏不止、痛经、闭经、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白带如注、乳腺增生均有帮助。
【阳和汤:治阴疽之祖方,阴疽活命丹】阳和汤:治阴疽之祖方,世有“阴疽活命丹”之称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易伤阳气。
阳气虚弱,失于温煦推动之力,人体气血津液运行受阻,则阳虚阴寒之病遂生。
古代由此诞生了阴疽之病名。
所谓阴疽,阴是指寒湿、痰淤。
疽,是指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
阴疽,即是由“寒湿”和“痰瘀”侵附于肌肉、筋骨、血脉之中,以致寒凝痰滞,腠理闭塞,经脉被阻,血瘀毒聚而成的疮肿、毒疮等。
分为流注、鹤膝、乳岩、瘰疬、瘿瘤等多种病型。
1、肿而不坚,痛而难忍的,是流注。
流注是以发生在肌肉深部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为表现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其特点是漫肿疼痛,皮色正常,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之深处,并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之象。
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髂窝部脓肿。
病由正气不足,邪气壅堵阻滞,使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导致。
2、肿而坚硬微痛的,是鹤膝风等症型。
膝关节肿大,象仙鹤的膝部。
故名鹤膝风。
以膝关节肿大疼痛,而大腿和小腿的肌肉消瘦为特征。
相当于西医的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关节内各种原因引起的滑膜发炎、也就是骨膜炎,以及其他以关节肿大、积水、变形为特征的关节疾病。
病由肾阴亏损,寒湿侵于下肢、流注关节所致。
3、坚硬如核、初起不痛的,是乳岩,是瘰疬。
乳岩即现代乳腺岩。
瘰疬又称老鼠疮,是主要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
在颈部皮肉间可摸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
现代称淋巴结核等。
4、不痛而坚、形大如拳的,名恶核、失荣。
恶核是指核生于肉中,形如豆或梅李,推之可动,患处疼痛,发热恶寒。
失荣是以颈部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失去荣华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颈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颈部淋巴转移,如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及鼻咽癌、喉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和腮腺癌等。
多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属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
病因为脾失运化,水湿内停,聚而为痰;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所致。
安右,女,26岁,于2012年8月30日晚9点左右来诊,视其右脚腓肠肌足太阳经承山穴部位,皮肤略黑,漫肿无头,承山穴有一结块,推之疼痛,越十余天,观其体质瘦弱,舌尖红、脾区苔白,诊其脉左脉迟右脉沉,自述阴道下血带黑,睡眠多凶梦,髀髋区疼痛。
思辩为阴疽,阴寒内盛,血脉凝滞,拟阳和汤,方出《外科证治全生集》。
熟地30g 肉桂8 g (后下)麻黄8 g鹿角胶15g(烊化)白芥子15g 炮姜15g生甘草10g。
四剂水煎服。
头煎和二煎混合分二次服。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9月4日复诊,观其承山穴部位皮肤已正常,不再显黑色,按之仍有缩小的小结块,推之疼痛不明显,自述睡眠改善,服药后未再做凶梦,髀髋区无疼痛,观其舌尖略红,脾区仍苔白,脉阳迟阴涩,效不更方,拟方熟地30g 肉桂8 g (后下)麻黄8 g鹿角胶15g(烊化)白芥子15g 炮姜12g生甘草12g加黄芪30g温里补气托毒,四剂煎服同上。
9月11日晚8点40分再诊,舌脉正常,睡眠正常,腓肠肌已难摸到结块,用力大略有压痛,拟方熟地40g 肉桂12 g (后下)麻黄10 g鹿角胶20g(烊化)白芥子15g 炮姜12g生甘草12g黄芪40g白术30g僵蚕12g五剂煎服同上。
药量比前略有增加,因经络已温通,结已开散,量略大专宏,一鼓作气,攻下高地,此方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更兼补气燥湿健脾,化痰开淤散结之妙。
(痊愈)阳和汤方解:阴疽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见一系列虚寒表现。
治宜温阳补血,化痰通络。
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养血,两者合用,温阳养血,以治其本,共为君药。
少佐于麻黄,宣通经络,与诸温和药配合,可以开月腠里,散寒结,引阳气由里达表,通行周身。
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
综观全方,补血与温阳并用,化痰与通络相伍,益精气,扶阳气,化寒凝,通经络,温阳补血与治本,化痰通络以治标。
阳和汤---神奇的方剂,组方精准,堪称妙方〖方源〗《外科证治全生集》〖组成〗熟地一两(30g)肉桂一钱,去皮,研粉(3g)麻黄五分(2g)鹿角胶三钱(9g)白芥子二钱(6g)姜炭五分(2g)生甘草一钱(3g)〖用法〗以上八味共为细末,开水送服一钱(3g),日二次。
临床效果胜过水煎服。
〖用法〗水煎服。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主治〗阴疽。
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痠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方解〗阴疽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见一系列虚寒表现。
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两者合用,养血助阳,以治其本,共为君药。
寒凝湿滞,非温通而不足以化,故方用姜炭、肉桂温热之品为臣。
脾主肌肉,姜炭温中,破阴通阳;寒在营血,肉桂入营,温通血脉。
佐以麻黄,辛温达卫,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白芥子祛寒痰湿滞,可达皮里膜外,两味合用,既能使血气宣通,又可令熟地、鹿胶补而不滞。
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
综观全方,其配伍特点是补血药与温阳药合用,辛散与滋腻之品相伍,宣化寒凝而通经络,补养精血而扶阳气。
用于阴疽,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化阴凝而布阳气,使筋骨、肌肉、血脉、皮里膜外凝聚之阴邪,皆得尽去,故以阳和名之。
〖运用〗1.本方为治疗阴疽的常用方剂。
以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痠痛无热,脉迟细或沉细为证治要点。
2.如兼气虚不足,可加党参、黄芪等补气之品效果更佳。
3.用本方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疡等属血虚寒凝者。
〖附方〗1.小金丹《外科证治全生集》白胶香制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各一两五钱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归身酒炒,各七钱五分麝香三钱墨炭一钱二分上药各研细末,用糯米粉一两二钱,同上糊厚,千槌打融为丸,如芡实大,每料约二百五十丸,临用陈酒送下一丸,醉盖取汗,流注将溃及溃者,以十丸均作五日服完,以杜流走不定,可绝增入者。
阳和汤加减配合隔盐灸治疗子宫腺肌症-中医妇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子宫腺肌症是女性常见疾病,其在临床属于疑难杂症,不易治愈,而且危害性很大,容易导致女性不孕.几年来笔者采用阳和汤加减配合隔盐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病人中,其中30~35岁,6例,35~40岁,15例,40~50岁,10例.发病平均年龄40岁,发病率8.8%~31%不等.临床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23例,月经失调10例,不孕2例,31例均扪及增大质硬的的子宫,压痛明显.1.2治疗方法①基本方组成:干姜6g,麻黄3g,鹿角胶10g(烊化),肉桂6g,白芥子6g,熟地黄9g,炙甘草6g.随证加减,瘀血阻络痛如锥刺,舌紫暗加桃仁6g,红花6g,乳香6g,没药6g,延胡索9g;兼情志郁闷气滞重加枳壳9g,柴胡9g,香附6g;形寒恶冷者加黑附子9g,芦巴子9g,韭菜子9g;子宫肌瘤者加昆布9g,浙贝母9g,三棱6g,莪术6g;月经量多加仙鹤草21g,海螵蛸15g,茜草6g;面色白光白,无力、腰酸疼者加党参9g,黄芪18g,续断15g,杜仲6g;肝郁化火加夏枯草9g,郁金6g.审因论治.每日一剂,水煎服.一个月为一疗程.②按中医辨证原则,用隔盐灸神阙穴、关元穴,培元固本、温肾益精、调理冲任.每穴灸20~30分钟.隔天一次,15次一疗程.2结果2.1疗效标准治愈:疼痛完全消失,伴随症状均消失;B超显示宫体大小正常;好转:经前后腹痛较前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2.2治疗结果经治疗一个疗程治愈有3例,1例无效;两个疗程治愈有6例,好转2例;3个疗程治愈有7例好转1例;4个疗程治愈8例好转2例,1例中断.结果:治愈24例,好转5例,无效2例,治愈率77.4%,总有效率93.5%.2.3典型案例程某,女46岁,建行职员,2013年3月24日就诊.患者于2008年冬,在东北陪读期间,因吃水果导致经来腹疼,程进行性加重,疼痛难忍,自己常用热水袋褽之稍减,西医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给予芬必得口服暂时缓解,由原来每次一片加到每次吃3片勉强度过经期.来诊时患者痛苦面容,面色黝黑,唇甲色少,手捂小腹,下坠感,腰疼,难眠,神倦无力,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舌质暗红,苔白,脉沉紧.中医诊断:痛经.病机:寒凝胞宫,血瘀不化.治疗:暖宫散寒,温经通瘀.方用:阳和汤加味治疗.干姜6g,麻黄3g,白芥子6g,鹿角胶10g(烊化),肉桂6g,熟地黄9g,艾叶6g,乌药6g,吴茱萸6g,续断15g,杜仲6g,炒白芍12g,延胡索9g,桃仁6g,红花6g,炙甘草9g.每日一剂.并配合隔盐灸神阙穴、关元穴.上方服15剂患者诉这次经来,腹痛减轻,下坠感轻.腰疼也减轻,芬必得片只吃一片即可.原方加黄芪15g,当归9g,川芎9g,继服15剂巩固疗效,诸证消失.3讨论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子宫腺肌症过去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但近些年呈逐渐年轻化趋势,这可能与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的增多相关.本病的治疗手段较多,西医常常结合手术、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方案,往往效果不彰.中医文献里没有子宫腺肌症的确切描述,根据其主要症状,体征,可将其归在痛经症瘕月经过多不孕等疾病范畴.其发病是由于瘀血瘀阻胞宫,冲任,即所谓离经之血络脉瘀结气血阻滞,而血瘀的形成又与寒凝、气滞、痰湿等致病因素有关.所以在治疗方面,要以暖宫祛寒,活血化瘀为原则,又要针对瘀血形成的原因辨证用药,所以在治疗上以口服阳和汤加减治疗此证甚合病机,能达到很好治疗效果.其次通过隔盐灸神阙穴、关元穴,引药直达病所.神阙穴周围有丰富的神经、淋巴和血管,是一个极敏感的部位,隔盐灸能培元固本、扶正祛邪.明朝杨继洲《针灸大成》提出神阙主百病.中医认为关元穴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经隔盐灸,能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局部新陈代谢,并有祛瘀生新、激发经气、温通经络、暖宫止痛之功效.所以阳和汤加减配合隔盐灸治疗子宫腺肌症,相得益彰,疗效确凿,疗程缩短,能明显改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使其安全度过月经周期,提高生活质量,只要坚持服药大多都能治愈,值得临床推广.。
经方应用阳和汤治疗老年女性脑膜瘤案患脑膜瘤的老婆婆来复诊了,她一进门诊跟古老师问好,慢慢坐下来后有条不紊地说自己看东西清晰了好多,大便也通畅了,头晕也较前缓解,腿脚也有力了,在旁的女儿笑逐颜开地说:“妈妈精神状态的确好了好多,脑膜瘤的大小也缩小了,中医真是神!”我望着眼前的老婆婆,跟之前的精神状态相比,的确是判若两人了,还记得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步履蹒跚,拄着拐杖进来门诊,女儿在一旁搀扶进来的,询问病情,她一脸淡漠,反应迟钝,问东答西。
这一次古老师微笑的对患者家属说:“那很好,继续坚持吃中药调理身体,相信她状态会更好!”我翻开病历:黄某,女,75岁。
2016-9-3初诊:于半年前出现健忘,体重减轻,近期视物模糊,精神差,但欲寐,汗出不多,易上火,纳眠可,大便易秘结,舌胖,苔黑,舌下络脉曲张,脉沉弦滑。
面色黄暗无光泽,颧部略发红,反应迟钝。
手臂皮肤白皙,双下肢皮肤肌肤甲错,腹诊:按压紧。
查血压正常,2016-6-15体检报告示血粘度高,2016-9-1头颅MR示:鞍区有巨大占位性病变,向上大颅前窝,考虑垂体腺瘤剂脑膜瘤相鉴别,范围71ⅹ62ⅹ64mm。
处方:阳和汤合桂枝茯苓丸2016-9-17:2016-9-8 B超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中度)病关闭不全(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轻度)。
外院考虑患者年纪大,手术耐受能力差,且有风心病史,建议患者保守治疗脑膜瘤,患者及家属欲中医调理改善症状。
现患者药后大便通畅,精神好转,仍欲寐,纳眠可。
双下肢乏力,时有头晕,舌胖苔薄腻,舌下络脉曲张,脉浮滑。
家属补充既往有甲减病史。
处方:阳和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温潜法。
2016-10-1:患者精神较前好转,时有头晕,自觉欲寐,双下肢乏力较前缓解,口干口苦,胃口可,二便调。
舌暗胖,苔黄干,舌下络脉曲张。
患者心切于2016-9-22复查头颅MR:鞍内、鞍上见一巨大肿块,边界清楚,大小为72ⅹ52ⅹ60mm。
影像诊断:考虑脑膜瘤伴瘤内出血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