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流行文化与传统戏曲音乐的融合——初中音乐戏曲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日益多样化,流行音乐之风盛行让人们逐渐遗忘民族音乐,戏曲尤甚。
近年来,许多音乐人把戏曲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中受到大众认可,喜欢上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的碰撞,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要求,让大众对戏曲有了新的认识。
本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借流行之势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希望学生能因此了解并喜爱戏曲,本文即对提高学生学习戏曲兴趣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戏曲;流行音乐;兴趣引言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已具有上百年的历史。
现今,在流行音乐盛行的当下,中国戏曲已走到瓶颈区,在叱咤百年的艺术要逐渐被遗忘的情况下,流行与戏曲相融合的歌曲别具一格,使得戏曲逐渐被大众重新认识与接受。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是传承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需要”,因此,学校音乐教育是传承戏曲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流行音乐与戏曲发展的现状分析(一)学生对流行音乐与戏曲的看法流行音乐是当下最受年轻人追捧和喜欢的,它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长期受欧美日韩音乐风格的影响,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的流行音乐更易于让年轻人接受和喜爱。
反观戏曲,当代大多数年轻人不懂戏曲表达的内容,更不爱它的节奏拖沓冗长与“奇怪”唱腔,甚至觉得戏曲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以上看法在音乐课堂上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皆可体现:课件上出现学生喜爱的明星、歌手,课堂的导入、拓展等环节播放流行歌曲,学生会积极表现,兴趣大增令课堂活跃不已,逐渐喜欢音乐课。
反之在课上按照传统的方式教授京剧一课,学生不耐烦,不愿听,教师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一堂课就是“一场空”。
(二)戏曲元素在流行音乐中呈多元化趋势在生活方式多元化,娱乐形式多样化的时代,中国音乐文化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经久不衰。
早年出现了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巧妙融合的“戏歌”《故乡是北京》、《说唱脸谱》开创了音乐新篇章,它是对戏曲的改良与创新,是对现代歌曲的充实与丰富。
《说唱脸谱》简介及歌词内容《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借鉴京剧唱腔和旋律,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听起来琅琅上口,亦歌亦戏。
这首歌由作词家阎肃作词,作曲家姚明作曲,并由青年歌手谢津演唱,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
《说唱脸谱》属于京歌。
京歌也称京味歌曲,总称戏歌。
京歌本身不是京剧选段,是京剧曲调跟流行音乐相结合风格的歌曲。
京歌是加上了京剧音乐元素的歌曲,是对京剧的改良与创新,对现代歌曲的充实与丰富。
京歌,作为歌中的阳春白雪,珍稀极品,大多情深意远,悱恻缠绵,大气磅礴。
她是加上京戏音乐元素的歌曲。
是对京戏的改良与创新,是对现代歌曲的充实与丰富。
代表作品有《故乡是北京》《说唱脸谱》《梨花颂》《梅兰芳》《情缘》《我是中国人》《前门情思大腕茶》歌曲原唱谢津填词阎肃谱曲姚明编曲姚明音乐风格民族说唱脸谱歌词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红白黄绿蓝咧嘴又瞪眼一边唱一边喊哇呀呀呀呀好象炸雷叽叽喳喳震响在耳边(间奏)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rap)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间奏)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笑哈哈……(rap)我爷爷生气说我纯粹这是瞎捣乱多美的精彩艺术中华瑰宝就连外国人也拍手叫好一个劲的来称赞生旦净末唱念做打手眼身法功夫真是不简单你不懂戏曲胡说八道气的爷爷胡子直往脸上翻(间奏)老爷爷你别生气允许我分辨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要创新要发展哇呀呀呀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间奏)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哈哈哈北京土著是什么意思?歌曲《北京土著...。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众审美的情趣不断攀升,对音乐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升。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满足不同年龄段,赢得不同审美层次人们的喜爱。
创作者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勇于创新。
将戏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有效地促进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及听觉享受。
一、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简要概况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剧种形式繁多,表演生动有趣,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中国戏曲剧种多达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秦腔,河北梆子等。
有很多剧种被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流行音乐,是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内容通俗、形式活泼、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感染力,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二、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在跨越式的提高,戏曲这种最为传统的综合艺术也正面临着现代流行音乐大潮流发展的不断冲击,内容和形式的更新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演出场次有限,网络信息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关注,更不能依靠年轻人进行传承。
反观流行音乐,原有的一些创作方式和呈现已经不能满足整体大众的需求水平,风格多样但内涵单一,作品量多而不精,瓶颈问题越来越重,广为传唱的作品少之又少。
三、戏曲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及发展艺术门类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及魅力,无论是戏曲还是流行音乐,都需要与时俱进,在发展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当戏曲保留了传统魅力的基础上,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表达出戏曲的完整主题及人物事件,从而使人们在聆听的过程中,也能更快的接受和融入其中。
含戏曲的流行歌曲
1. 《新贵妃醉酒》啊,那可真是太绝了!李玉刚把京剧和流行完美融合,就像巧克力和牛奶搭配得那么美妙!还记得他那婉转的唱腔吗?“爱恨就在一瞬间”,哇,太惊艳了!
2. 《霍元甲》这首歌也超棒呀!周杰伦把戏曲元素融入其中,那感觉就像在现代都市中突然穿越到了古代的舞台,“霍霍霍霍霍霍霍霍”,太有气势了!
3. 你们听过《说唱脸谱》吗?那简直是把戏曲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就如同在色彩斑斓的画卷中畅游,“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真带劲!
4. 《在梅边》也很不错哟!王力宏用独特的方式演绎戏曲,好比是在宁静的夜晚突然绽放的烟花,“这厢是梦梅恋上画中的仙”,太好听啦!
5. 《离人愁》也值得一提呀!那里面的戏曲韵味,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让人陶醉,“我应在江湖悠悠,饮一壶浊酒”,绝了!
6. 《牵丝戏》呢,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仿佛是在讲述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傀儡翁与傀儡牵丝作戏”,好有意境!
7. 《苏三说》你们可别错过!陶喆把戏曲玩出了新花样,好像给传统戏曲穿上了时尚的外衣,“苏三离了洪洞县”,太有感觉了!
8. 《三国恋》也是超有特色的!那戏曲的部分像是战场上的号角,激励着人们,“将军北方仓粮占据”,酷毙了!
9. 《花田错》能不喜欢吗?王力宏再次展现了戏曲与流行的奇妙结合,如同漫步在梦幻的花田,“花田里犯了错”,超赞!
10. 《one night in 北京》更是经典啊!那京剧唱腔一出来,哇,就像穿越到了老北京的胡同,“人说百花的深处”,太有味道了!
我觉得这些含戏曲的流行歌曲都太有魅力了,它们让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中焕发出新的光彩,真的很棒!。
戏曲的现代创新例子戏曲的现代创新例子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经过千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拥有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表演技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戏曲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现代创新。
以下是一些戏曲的现代创新例子:1. 电影与戏曲的融合近年来,一些电影导演开始尝试将戏曲元素融入到电影中,创造出新颖的艺术形式。
例如,导演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就将京剧的表演形式和风格巧妙地融入到电影情节中,使得整部电影充满了戏曲的韵味和美感。
2. 现代舞与戏曲的结合在当代舞蹈领域,一些舞者和编舞家也尝试将戏曲元素融入到现代舞蹈中,形成独特的舞蹈风格。
他们利用戏曲的表演技巧和动作特点,结合现代舞蹈的形式和语言,创作出具有戏曲元素的现代舞作品。
这种结合不仅在形式上丰富了现代舞蹈的表现力,同时也为戏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3. 戏曲剧目题材的现代化在剧目的选择上,一些现代剧作家开始创作以现代题材为背景的戏曲剧目。
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当代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创作出反映现实问题的戏曲作品。
这些作品融入了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使得戏曲艺术更加贴近当代观众的生活。
4. 戏曲与科技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创作者开始在戏曲表演中引入科技元素,创造出更为现代化的视听效果。
例如,他们利用投影技术在幕布上展示场景变化,使用灯光和音效来增强戏曲表演的氛围。
这样的创新不仅提升了戏曲的观赏体验,同时也帮助传统戏曲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5. 戏曲教育的创新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对戏曲产生兴趣,并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戏曲,一些教育机构开始创新戏曲教育方式。
他们结合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开发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戏曲学习平台,利用新媒体手段宣传和推广戏曲艺术。
这种创新方式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接触到戏曲,促进了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戏曲创作者们在形式、剧目选择、技术手段和教育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尝试。
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戏曲的表现形式,也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了解到戏曲的魅力。
论戏曲与流行歌曲的融合周兴杰;唐赛男【摘要】戏曲与流行歌曲的融合,是中国流行音乐本土化的重要表现.这一融合的发展历程,应上溯到1920-193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轫期.这种融合天体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音乐文本形态:加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和加入流行歌曲元素的戏曲.这种融合为当代社会条件下戏曲与流行歌曲的发展探明了新的路向,创造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性的音乐生产方式,也是民间文化与市民文化的有机融合的突出表征,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74-78)【关键词】流行歌曲;戏曲;发展历程;文本形态;文化意义【作者】周兴杰;唐赛男【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120.9就起源而言,中国流行歌曲自欧美舶来。
至今,这种影响仍未断绝,如本世纪大行其道的R&B、Hip-Hop等诸多曲风,就是如此。
但与此同时,将之本土化的追求和相应的本土化的音乐生产实践,从未停止过。
早如1920-1930年代黎锦晖的《毛毛雨》、《桃花江》,1980年代又有“西北风”、“高原风”,都是引民歌曲调入流行音乐,借中国民间音乐丰厚的养分以丰富流行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
而近年来流行的“中国风”,曲调上虽仍效法欧美,填词却极力追摹中国古典诗词,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中国特性,提升自己的审美品格。
所有这些,都印证了中国流行音乐本土化进程中多种多样的探索方式的存在。
近年来,另一种中国流行音乐本土化的方式引起了学界越来越多的注意,那就是戏曲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它构成了流行音乐本土化的又一重要表现。
本文拟围绕这一现象进行探讨,以揭示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生产方式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具体的文本形态,阐明其内含的文化意义。
一戏曲与流行歌曲融合的发展历程戏曲是中国独有的民间艺术,其与流行歌曲的融合,赋予了这种音乐生产方式鲜明的中国特性。
试论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有机融合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民族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在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不断加深,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融合也日益频繁,这种融合给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
本文将从概念、历史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试论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有机融合。
一、概念的界定民族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是两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民族民间音乐是指反映某一特定民族或地区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音乐形式。
它通常是通过口头传统或习俗传承下来的,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统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流行音乐则是指广泛流传于当代社会,受到大众喜爱和追捧的音乐形式,它具有通俗性、时尚性和商业性的特点,常常受到大众文化和商业市场的影响。
有机融合的概念是指在保留各自独特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融合和交融,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和样式。
在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中,既要尊重传统文化的根基,又要满足当代大众的欣赏需求,这就需要在保持文化传承的进行创新和变革,使传统音乐与时尚音乐有机结合,形成更具包容性和多元性的音乐风格。
二、历史与实践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有机融合并非一日之功,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索。
历史上,中国古典音乐中的民间元素一直都与宫廷音乐相互融合,创造出了许多极富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清代民间戏曲音乐与宫廷音乐的融合,形成了京剧和昆曲等戏曲剧种,这些戏曲剧种不仅保留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民间元素,同时也吸收了宫廷音乐中的流行元素,使得它们更具观赏性和欣赏性。
随着现代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融合也在不断加深。
在中国,民族音乐家通过创作和演绎,不断将古老的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到现代音乐当中,创作出了大量新的音乐作品。
京剧戏曲元素在歌曲中的运用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现代流行音乐中,京剧戏曲元素的运用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这种运用不仅丰富了歌曲的音乐元素和文化内涵,也为年轻人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首先,京剧唱腔的处理是在歌曲中常见的元素。
京剧唱腔的传统音乐特征在歌曲中被表现出来,如刚柔相济、变化多端的音乐节奏、优美的咏叹调等。
例如,在邓紫棋的歌曲《倒霉》中,她使用了京剧的“长夜漫漫守孤灯”的音乐元素,让歌曲在音乐上更富有层次感和感情色彩,让听众更能感受到她对于歌曲内核的真实表达。
其次,京剧的器乐在歌曲中也常被应用。
京剧的器乐不仅有独特的音质和演奏技巧,还有丰富的表达方式。
在流行歌曲中,一些特定的乐器也常被运用。
比如,二胡的优美音色经常被加入歌曲中,个性化的吉他演奏也使用京剧音乐元素,如珂拉琪在歌曲《天亮了》中,成功地将京剧音乐元素和吉他演奏有机融合起来,使歌曲更具有影响力。
再次,京剧戏曲元素的表演风格在歌曲中也有体现。
京剧的表演风格虽然讲究严谨、刚柔相济,但是传递的却是情感上的丰富和细腻。
这种表演风格在流行歌曲中也常被运用。
如李健歌曲《贝加尔湖畔》中唱腔的细腻,将情感的起伏表达得淋漓尽致,成功地将京剧表演风格应用于流行歌曲之中。
最后,京剧歌唱技巧和旋律结构也成为现代流行歌曲中常见的元素。
京剧歌唱技巧注重吐字清晰、语气自然,唱腔的起落跌宕、音乐节奏的变化都能够表达情感。
在流行歌曲中,歌手经常采用类似的歌唱技巧和结构,来讲述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比如,在金莎歌曲《听见下雨的声音》中,她巧妙地将京剧唱腔的音乐结构应用于歌曲中,在音乐的节奏上刻画了雨季的气息和情感。
论戏曲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融合运用——以歌曲《回马枪》为例【摘要】:我国的传统戏曲音乐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以独特的形式表现,随着时代的推进,流行音乐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对歌曲《回马枪》进行分析,歌曲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相融合的方式,这种融合为当代社会条件下戏曲与流行歌曲的发展探明了新的路向,创造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性的音乐生产方式,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戏曲元素、流行音乐、融合、传承发展淮剧,又名江淮戏,至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剧种风格粗犷朴实,以铿锵豪放、优美质朴著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京剧,自四大徽班进京起到如今,经历了两百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博采众长于各地方剧种而自成一家,并在民国时期达到一个高潮,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而如今,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被广泛的传播和推广,《回马枪》是由郭高见作词、徐一鸣作曲、张晓棠演唱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戏曲旋律和古典的词作风格,原创歌曲中流行音乐与京剧的结合演绎出了不一样的韵味,让京剧这个“老古董”以戏腔这种以小见大的形式展现当今时代人们面前。
而淮剧的翻唱版也是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欢,连续登上抖音、哔哩哔哩等热搜榜,很多同龄人因为淮剧《回马枪》淮剧翻唱版而愿意了解戏曲艺术,对戏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让戏曲的传承与时代接轨,借助短视频平台、音频平台等,创新出新的演唱形式和观看方式,让戏曲艺术重新回归到大众的视野。
一、现代化元素融入戏曲风格音乐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是中国音乐以新形式发展的重要表现。
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戏曲音乐元素对于音乐创作的创新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在音乐创作中应用戏曲元素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音乐创作方法。
流行音乐在音乐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口,并且与戏曲元素融合发展,给听众带来了新颖的听觉体验。
戏曲元素的独特表现形式与文化底蕴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文化,流行音乐在融入戏曲元素后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中国风音乐,歌曲《回马枪》中体现出传统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相融合的音乐风格,两种音乐形式的碰撞创造出了全新的音乐特色,受到了广大听众的认同。
王力宏的“中国风”流行音乐和戏曲元素的结合发布时间:2021-01-12T15:37:31.537Z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作者:杜安然[导读] 流行音乐自上世纪末传入我国以来,成为我国多样化的音乐创作和演唱中一个重要的类别,也侧面展现了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艺术的群像。
在赏析流行音乐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近些年流行歌曲受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影响较大,戏腔的应用和传统民族乐器伴奏都使流行音乐演变出了新风格。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杜安然 110024流行音乐自上世纪末传入我国以来,成为我国多样化的音乐创作和演唱中一个重要的类别,也侧面展现了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艺术的群像。
在赏析流行音乐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近些年流行歌曲受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影响较大,戏腔的应用和传统民族乐器伴奏都使流行音乐演变出了新风格。
当代年轻人较为熟悉的创作型歌手王力宏他的音乐作品广为传唱,其中《花田错》、《盖世英雄》等饱含浓郁戏曲元素的歌曲,具有流行音乐和戏曲元素方面的研究价值。
一、西方流行音乐的流入与发展流行音乐并非是中国本土的文化产物,而是西方的舶来品,这种音乐内容通俗易懂、且在情感表达方面十分直接,因此大众对其的接受度更高。
传入初期,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是邓丽君,《小城故事》《又见炊烟》等代表作,在既体现西方流行音乐的轻快简明的特征,又体现出传统中国女性的柔美与含蓄。
将中国的古典文化例如戏曲,融入到流行音乐中,形成了“中国风”。
戏曲文化不仅仅指的是京剧,我们国家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
王力宏、陶喆等流行歌手,则用自己的方式打造音乐文化的结合,这种作品是年轻人对民族情感的重要传承方式。
对于乐曲塑造来说,鲜明而丰满的音乐音符需要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特征共同发挥作用,内心世界的展现尤为突出和重要。
当前流行音乐发展的个性化特点又可以被称为性格化。
由于歌唱表演的时间和空间比较有限,表演者必须通过乐器和唱词展现乐曲创作的情感内涵和人物形象,推动乐曲发展,因此就对西方音乐中音符的性格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多元文化背景下,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流行音乐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听流行音乐之一。
流行音乐的创作为了拓宽受众的年龄阶层,吸引更多的听众,一直寻求更新颖的创作手法。
流行音乐和戏曲音乐虽然出自不同的音乐土壤,但艺术的创作是相通的,流行与传统的碰撞给音乐创作者带来不一样的灵感火花,给音乐听众们带来更丰富的视听享受。
把戏曲音乐元素融合到流行音乐创作中,已成为时下流行的创作手法。
一、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的发展现状(一)流行音乐发展现状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兴起于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等美国大众音乐基础上的流行音乐发展起来,并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传入中国。
流行音乐风格多样、内容通俗易懂、结构短小精悍、易于广泛传唱,是兼具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大众商品音乐。
流行音乐凭借根植于大众生活的创作、风格多变、题材新颖、推陈出新而深受年轻人的青睐。
随着数字时代多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扎根现代人的生活,电子产品的功能性和便利性,大大降低了流行音乐的创作门槛,凸显商品属性的流行音乐不能保证其艺术性,导致流行音乐作品良莠不齐,市场乱象频发。
(二)戏曲音乐发展现状戏曲是起源于民间歌舞、滑稽戏和中国说唱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像京剧、豫剧、黄梅戏等已经形成戏曲派系并具有一定的规模,延续着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发展,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瑰宝。
随着时间更迭,戏曲音乐的发展无法跟随时代的变化而进步,年轻一代青少年对戏曲的了解与兴趣愈来愈少,戏曲的演出舞台和剧场观众也随之变少,戏曲的创作与传承面临困境。
如何拓宽戏曲的受众阶层,让更多听众了解、喜欢戏曲,使戏曲创作更符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是当前戏曲音乐创作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的融合价值(一)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融合的趋势科技的飞速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音乐和文化的交流,流行音乐在深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对流行音乐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此时更应加快中国流行音乐的本土化发展脚步。
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创作的融合探索——以“两夹弦”为例耿靖恒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摘要:两夹弦是我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省西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河南省东部及北部 地区,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
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菏泽地区两夹弦的艺术特色以及其与流行音乐创作 的融合发展,促使人们了解认识菏泽地区两夹弦,以便能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民间传统戏曲文化。
关键词:唱腔伴奏融合探寻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4-0174-04两夹弦属于地方戏曲文化,在其发展中不断与流行音乐进行融合,流行音乐的创作发展与新时期下当代的文化建设具有一致性,本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点,通过传承和创作具有本地戏曲文化元素的作品,既发挥了流行音乐作为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的教 育功能,又为本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加入更多的“戏曲音乐元 素”,既是一种文化创新,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一、两夹弦艺术特色探寻(一)两夹弦艺术在唱腔上的特色追寻1•两夹弦唱腔总述在纺纱小调的原有基础上,两夹弦地方戏曲文化 经历代创作者的不懈努力,逐步融花鼓、梆子、琴书、歌舞、戏曲等元素于一体,最终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 的唱腔,这种唱腔乡土气息浓厚,内容活泼,情感真挚、热烈,给人一种别具一格的风味。
2.基本唱腔两夹弦的基本唱腔是大板和二板。
大板的唱腔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是曲身,第三部分是曲尾。
大板共有十 多个种类,但最常用的是八板和四板。
大板唱腔的基本结构是一句两个腔节,一对上下句有四个腔节,每个腔节后都有随腔过门。
大板的唱腔有生、旦、净、丑之分,既可独立构成唱段,也可以转入其他板式,其中转入二板占据了极大的一部分。
二板是继大板之后非常重要的唱腔形式,它出现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名称:菏泽地方戏曲元素融入流行音乐创作的应用研究。
超好听的十大戏腔歌曲有:
1.《牵丝戏》:这首歌曲是周深演唱的,融合了戏腔和现代流行元
素。
歌曲描述了一出精彩的戏曲表演,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清明上河图》:李玉刚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戏腔和流行歌曲的
结合,展现了古代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3.《新贵妃醉酒》:李玉刚的另一首经典作品,将京剧《贵妃醉酒》
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呈现了别样的艺术风格。
4.《半壶纱》:刘珂矣的歌曲,融入了戏腔元素,表达了一种超脱
世俗的意境。
5.《隐》:林俊杰的歌曲,其中运用了戏腔元素,为歌曲增添了一
份独特的韵味。
6.《霍元甲》:周杰伦的歌曲,其中融合了戏腔和rap元素,展现
了中国武术的精神。
7.《红昭愿》:音阙诗听音乐社的代表作之一,以戏腔为基调,结
合了现代电音元素,呈现了独特的听觉效果。
8.《牵丝戏(DJ版)》:这首歌曲是DJ版的《牵丝戏》,通过戏腔和
现代电音的结合,呈现了别样的节奏感。
9.《清明上河图(DJ版)》:李玉刚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戏腔和现代
电音的结合,展现了古代与现代、传统与流行的完美融合。
10.《新贵妃醉酒(DJ版)》:李玉刚的另一首经典作品,通过戏腔和
现代电音的结合,呈现了别样的韵律和节奏。
京剧改编的流行歌曲1. 京剧和流行歌曲的结合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流行歌曲作为现代音乐的代表,以其简洁流畅的旋律和通俗易懂的歌词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在创新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将京剧和流行歌曲进行结合已成为一种新的尝试。
京剧改编的流行歌曲在旋律、表演形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2. 京剧曲调的特点京剧曲调具有独特的特点,常常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色彩。
京剧曲调通常以平板的音域构建起基础,音色饱满、高亢激昂,充满着磅礴的气势。
京剧曲调中常常使用宽广的音程跳跃,给人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
京剧曲调的旋律变化多样,音乐情绪的表达也非常丰富。
3. 流行歌曲的元素与特点流行歌曲是一种简单易懂、通俗易唱的音乐形式,常以流畅的旋律和通俗易懂的歌词吸引听众。
流行歌曲通常运用简单、重复的和声结构,让人容易接受和记忆。
同时,流行歌曲的编曲和制作也注重时代感和个性,不断吸收新的音乐风格,保持音乐的更新鲜。
4. 京剧改编的流行歌曲的创新将京剧曲调和流行歌曲进行结合,既是一种创新的尝试,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京剧改编的流行歌曲在保持了京剧曲调的特点的同时,融入了流行歌曲的元素,使作品更加符合现代听众的审美需求。
4.1 京剧改编流行歌曲的曲调融合京剧改编的流行歌曲通常会将流行歌曲的旋律与京剧曲调进行融合。
通过对旋律进行修改和调整,既保留了流行歌曲原有的魅力,又增加了京剧曲调的独特韵味。
这种融合使得歌曲更具有戏剧性和感染力,给人一种全新的听觉体验。
4.2 京剧改编流行歌曲的舞台表演形式京剧改编的流行歌曲在表演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京剧的表演形式注重唱、念、做、打的统一,强调音乐与表演的完美结合。
在京剧改编的流行歌曲中,演唱者除了需要演唱歌曲,还需要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方式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形象。
这种舞台表演形式的创新使得京剧改编的流行歌曲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
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
在众多的民族文化种类中,戏曲艺术作为一朵奇葩独树一帜,它那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色彩斑斓的舞台服饰、自具韵味的流派唱腔,无不充满着神奇的魅力。
不过当前戏曲有着“戏院门前车马少,场内座位空席多”的不景气现象,港台流行歌曲、摇滚乐等快餐文化正以强大之势持续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戏曲艺术。
振兴戏曲,弘扬民族艺术的口号提出来已经十几年了,虽然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戏曲衰退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
究其原因,有戏曲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其他文化冲击的原因。
所以,要振兴戏曲,继承和发扬这个民族瑰宝,使戏曲艺术代代流传,不但需要好的表演者,更需要大量观众。
“振兴戏曲从娃娃抓起”,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与喜爱。
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接受并喜爱上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呢?下面是我的一点感想。
一、用戏歌架起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的桥梁
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都喜欢唱歌,特别是喜欢唱流行歌曲,因为流行歌曲节奏轻快,简单易学。
在他们眼里,戏曲咿咿呀呀慢慢吞吞、复杂难懂,早就是过时的东西,根本跟不上时代潮流,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现代音乐,因而对戏曲也就知之甚少、不感兴趣。
戏歌是一种新兴的音乐体裁,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
戏中有歌、歌中有戏,但究其根本它不是戏而是歌,所以孩子们喜欢接受,乐于接受。
也正因为绝大部分戏歌又是以流行歌曲为主要旋律的,唱起来琅琅上口,甚至有些戏歌是歌星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学唱,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因为戏歌里融入了戏曲的元素,使得歌曲别有一番滋味,让学生在听着唱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戏曲艺术的熏陶,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从而培养他们逐渐喜欢戏曲、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用戏歌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戏歌的欣赏与学唱开始,逐渐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用戏歌架起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的桥梁。
我们主要流行的戏曲剧种是川剧,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戏歌,根据地区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中向学生介绍了四类戏歌,分别是融合了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戏曲元素的戏歌,现在流行的戏歌,有如《苏三说》(陶喆),,《中国功夫》(屠洪纲),《龙拳》(周杰伦),《唱脸谱》(谢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零点乐队),《对花》(吴琼),《新贵妃醉酒》(李玉刚)……在聆听和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戏歌众多的表现形式:它们有的直接在歌曲中穿插戏曲旋律,有的是把戏曲音乐融入到歌曲旋律中,有的是使用了戏曲的锣鼓伴奏,有的是旋律没变,仅仅改变了唱法,还有的则把戏曲作为引子和背景音乐来表现……通过听、唱、动、说、看,通过讨论分析和比较,让学生感受了丰富多彩的戏曲和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既有传统的音乐元素又充满了时代气息。
而同学们熟悉喜爱的陶喆、王力宏、周杰伦等歌手都自觉地将戏曲元素融合在歌曲中,也足以证明传统戏曲的魅力!使学生倍感亲切!因而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戏曲艺术,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二、使用传统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教唱戏曲唱段
音乐课堂上,学习歌曲一般都采用先唱谱后唱词,或先唱词后唱谱的方式,但总的来说都离不开乐谱,且完全按乐谱学习,“唯谱是从”。
而在中国戏曲界,艺人们习惯使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当师傅“口传”时,他已经把多年对于这段唱腔的感悟、体验,以及风格的把握和只能“意会”的经验完全融入在其中,让徒弟们心领神会,达到“心传”的目的。
在我们的教材中要求学生学唱几段戏曲唱腔,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演唱活动了解、感受戏曲音乐的韵味,体验剧中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感情,在戏曲课程中使用传统教唱的方式,则
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戏曲魅力所在。
每次上戏曲课时,学生常常
对异于普通话的吐字、长长的拖腔犯难,特别是长长的拖腔速度缓慢、节奏迟缓、旋律起伏大,很难把握,也很难学会。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教师范唱一句,学生学唱一句的方法,适当加入动作的配合和鼓点的敲击,边唱边做、边演边敲。
在教唱《苏三起解》时,提示学生注意装饰音的使用,以及最后的耍腔。
一句句模仿,一句句细品,一句句体会,学生逐步进入角色,开始慢慢品味唱腔的韵味。
三、音乐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戏曲水平,做戏曲的欣赏者和爱好者
《音乐课程标准》在提升素质及修养中指出:“音乐教学要想让学生感动,音乐教师自己首先要感动,因为只有音乐教师首先走进音乐,学生才有可能走进音乐。
”教师在戏曲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戏曲音乐的积极态度。
当向学生介绍地方戏曲时,教师那丰富的表情,优雅的手势,有腔有韵的演唱,一会是京剧,一会是越剧,一会是黄梅戏、一会又是锡剧,俨然是一个戏曲杂家,而学生对于听自己老师的演唱远远胜过听戏曲大师的演唱。
当向学生介绍戏曲知识时,一幅幅珍贵的剧照,一段段精彩的唱段,一篇篇介绍的文章,老师对戏曲陶醉的表情,无不显示着老师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因而轻松地将学生带入戏曲的艺术殿堂。
所以,教师要自己先喜欢上戏曲,多听、多学、多唱、多接触戏曲,持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做到厚积薄发,应用自如。
弘扬民族文化,匹夫有责。
振兴戏曲艺术,学校音乐教育更是责无旁贷!戏曲理应成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戏曲这朵艺术奇葩定会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成为校园一支健康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