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 格式:pptx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53
第九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一部分内容体系框架市场失灵与政府的经济职能收入分配与经济公平市场失灵的原因自然垄断与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政府的经济职能对自然垄断采取的措施政府经营政府监督对外部性采取的措施课税补贴对公共物品采取的措施政府提供第二部分内容提要1.市场失灵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情况即为“市场失灵”,从而需要有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情况有垄断、外部性或者说是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2.垄断与市场失灵垄断是对市场的控制。
如果是生产者垄断,即一般所说的垄断,或卖方垄断。
如果是购买者垄断,就称为买方垄断。
这两种垄断都会引起市场失灵。
在垄断和其他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定价会大于边际成本,绝不会像完全竞争厂商那样把生产进行到长期平均成本最低时才达到长期均衡,结果是生产资源不能达到最佳利用,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损失了社会福利。
为此,政府往往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对垄断加以限制,而对那些由技术条件和需求条件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垄断部门,尤其像一些公用事业部门,政府也往往在定价方面进行必要的管制。
3.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影响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些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有害影响带来的损失不是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本身所获得或所承担的。
有利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不利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
一项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该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这时,私人活动水平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相反,一项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该项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成本,这时,私人活动水平常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为此,西方学者提出,要给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以津贴,给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征税,或通过企业合并使外部影响“内部化”,或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什么是市场失灵?有哪几种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解答:在某些情况下,指市场机制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即无效率的结果,这就是市场失灵。
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包括: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等。
2.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解答:第一,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时,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
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
第二,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粹的浪费,这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情况。
3.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解答:第一,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即存在外部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时,他就不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
第二,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即存在外部不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时,他就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不利的。
第三,上述两种情况均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
前者是生产不足,后者是生产过多。
4.如何看“科斯定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适用吗?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适用吗?解答:第一,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明确。
但是,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
有的资源,例如空气,在历史上就是大家均可使用的共同财产,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有的资源的财产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等也变得实际上不可行。
第二,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可以转让。
但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财产权并不一定总是能够顺利地转让。
第三,即使财产权是明确的、可转让的,也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转让之后的结果可能是它与原来的状态相比有所改善,但不一定为最优。
第十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前述各章的微观经济理论,旨在论证一个核心命题: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个人的理性行为将导致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然而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条件是如此地理想和苛刻,以致于现实中的市场经济无法满足,出现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总的来说,竞争性市场失灵有四种基本情况:市场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市场失灵的存在,是政府进行微观经济干预的基本理论依据。
第一节垄断与反垄断政策一、垄断与低效率前面我们曾从理论上说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四种市场结构。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西方国家也是自由竞争与垄断同时存在。
一方面存在大量自由竞争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存在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垄断企业。
垄断的存在,阻碍了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一系列弊端,主要表现在:1.降低经济效率。
产业垄断使完全竞争市场转化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企业可利用其垄断力量将产品价格定在均衡价格之上,其产量远远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产量,这样便不利于按帕累托最优原则配置经济资源,从而降低了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
PPmP* 0Gq*bqmaqDMRAC=MC图10-1 垄断和低效率如图10-1所示,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价格,曲线D和MR分别表示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同时假定平均成本总是等于边际成本,即:AC=MC。
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因此,厂商的均衡点是(P m,q m)。
显然,垄断价格P m高于边际成本MC。
如图10-1所示,在点b,从社会或消费者的角度看,消费者愿意支付的单位产品价格超过了生产者的单位成本,因此,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帕累托最优位置在点a,在那里,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对应的产量为q*,价格为p*。
在这一点上,垄断厂商的利润损失为四边形P m P*Gb,整个社会的福利却增加为P m P*Gab。
这样,即使弥补了垄断厂商的全部利润损失以后,消费者剩余仍增加了三角形bGa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