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516.00 KB
- 文档页数:20
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一、化学反应类型(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发生电子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化合价降低 +ne-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化合价升高-ne-被氧化(2)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指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被氧化: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后的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后的产物。
联系: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2、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同一反应中:①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相互依存。
②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
即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书写要求:(1)连接反应前后不同价态的同一种元素;(2)线桥跨越等号;(3)一定要标出得、失电子的总数,并且数值相等。
二、离子反应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股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离子反应a.定义: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指在水溶液中有电解质参加的一类反应。
b.本质:溶液中某些离子能相互作用,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
c.、离子反应分类与发生条件: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书写步骤:“一写”:首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改”: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最关键的一步):“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四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人教版)【导语】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人教版),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分享~感谢你的浏览与支持!一、概念判定: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有化合价的升降(判定是否氧化还原反应)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产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4、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产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5、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
6、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7、元素由化合态变游离态,可能被氧化(由阳离子变单质),也可能被还原(由阴离子变单质)。
8、元素价态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元素态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不一定是价态,,如:Fe2+),阴离子不一定只有还原性(不一定是态,如:SO32-)。
9、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的关系:【同步练习题】1.Cl2是纺织工业常用的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
S2O32-和Cl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SO4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还原剂是S2O32-B.H2O参与该反应,且作氧化剂C.根据该反应可判定氧化性:Cl2>SO42-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lmolSO42-,可脱去2molCl2答案:B点拨:该反应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l2,还原剂是S2O32-,H2O参与反应,但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选B。
2.(2011•河南开封高三一模)分析以下残缺的反应:RO3-+________+6H+===3R2↑+3H2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一定是周期表中的第ⅤA族元素B.R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小C.上式中缺项所填物质在反应中作氧化剂D.RO3-中的R元素在所有的反应中只能被还原答案:B点拨:RO3-中R为+5价,周期表中ⅤA、ⅦA元素均可形成RO3-离子,A毛病;据元素守恒,反应中只有R、H、O三种元素,则缺项一定为R-,且配平方程式为RO3-+5R-+6H+===3R2↑+3H2O,据此可得R为ⅦA元素,B正确;R-中R处于态,只能作还原剂,C毛病;RO3-中R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在反应中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D项错。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一)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例:2Cl2+2NaBr===2NaCl+Br2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强(铂金除外);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强。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3、根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
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
4、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表现为反应所需条件越低),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如卤族元素和氢气反应)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二)1、电子守恒规律: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如: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时表现氧化性,与强氧化性物质反应时表现还原性,(亚铁离子和锌、次氯酸根)在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氯气歧化)。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H,被还原生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时,起氧化作用的是S,被还原后一般生成SO2。
3、归中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介于反应物中高价与低价之间,且不能交叉。
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一化学必修一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这包括电子的得失和电子对的偏移。
从化合价的角度来看,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其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发生氧化反应,该元素所在的物质被氧化,作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发生还原反应,该元素所在的物质被还原,作氧化剂。
例如,在反应2Na + Cl₂= 2NaCl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 1价,钠原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钠是还原剂;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 1价,氯原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氯气是氧化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些规律值得我们注意。
比如,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这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计算的重要依据。
而且,在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我们可以根据化合价升降法。
先找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确定其化合价的升降数值,然后求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进而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最后再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金属的冶炼就是利用还原剂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电池的工作原理也与氧化还原反应密切相关,原电池就是利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我们要深入理解其本质和规律,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和方程式配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后续的化学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
以上就是关于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内容,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加油!。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涉及到物质的电荷转移和原子的氧化态变化。
本文将介绍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概念。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在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荷转移的过程。
其中,被氧化物失去电子,被还原物得到电子。
根据这个定义,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而还原剂是指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1.原子的氧化态发生变化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中某些原子的氧化态会发生变化。
被氧化物的原子的氧化态会增加,而还原剂的原子的氧化态会减少。
2.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被氧化物会失去电子,而还原剂会接受这些电子。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符号表示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使用半反应式来表示。
半反应式指示了原子或离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态变化和电子转移。
例如,对于还原剂A和氧化剂B反应的情况,可以表示为:A → A+ + e-B+ + e- → B在半反应式中,箭头的左侧代表氧化剂的原子或离子,箭头右侧代表还原剂的原子或离子。
箭头上方的小数字表示氧化剂或还原剂在电子转移过程中失去或获得的电子数目。
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通常涉及非金属原子从阴离子化合物中转移到金属原子形成阳离子化合物的过程。
例如,铁(Fe)与硫(S)的反应可以表示为:2Fe + 3S → Fe2S3在这个反应中,硫原子从S2-离子转移到铁原子上,形成Fe2+和S2-之间的离子化合物。
2.酸和碱的反应酸和碱的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酸和碱反应的过程中,酸质子被还原剂(一般是碱)接受,形成水和盐。
例如,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可以表示为: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在这个反应中,硫酸作为酸质子的提供者失去质子,被氢氧化钠接受,生成水和硫酸钠。
五、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一、氧化还原反应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实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3.特征:化合价有升降。
4.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①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⑤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四对概念1.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3.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后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
4.氧化性与还原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
总之记住六字口诀:升失氧,降得还!解释:四、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表示方法双线桥法:(1)两条桥线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2)要标明“得”“失”电子,且数目要相等;(3)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
单线桥法:(1)一条桥线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2)不需标明“得”“失”电子,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3)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4)单线桥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
五、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常见的氧化剂(处于高价态的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F2、O2、Cl2、Br2、I2、O3等)(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硝酸、浓硫酸)(3)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KClO3、KMnO4、FeCl3)(4)过氧化物(H2O2、Na2O2)(5)其它(HClO)常见的还原剂(处于低价态的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1)活泼的金属单质:K、Na、Mg等;(2)非金属单质:H2、C、Si等;(3)低价态的化合物:CO、H2S、HI、Fe2+、NH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