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染色体数目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41.19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在F2 代中: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生物必修二染色体变异知识点生物必修二染色体变异知识点一、染色体结构变异: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类型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染色体组(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①染色体组数=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
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1、多倍体育种: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染色体变异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原理:染色体变异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
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应该怎么做?生物知识点细胞呼吸应用: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
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如何学好高中生物掌握规律其实无论我们学习什么科目,它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每个章节的学习都是有相应的练习。
高二生物染色体变异的类型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各种生物的染色体,其结构和数目一般都是相对恒定的。
但是,在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都可能发生变化。
染色体的任何改变都必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变异。
染色体变异又称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
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最大区别是:前者是一种较明显的染色体改变,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而后者仅是染色体的某一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按发生的原因不同,可将染色体变异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按性质不同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1、概念:指染色体的结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
2、类型:主要有四种情况:(1)缺失,是指染色体部分区段的丢失;(2)重复,指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个片段;(3)倒位,指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4)易位,常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转移。
3、在育种中的应用:染色体结构变异已被应用到生产上。
例如,养蚕业中,通常利用雄蚕进行生产,因为雄蚕的桑叶利用率高,而且用雄蚕的茧抽丝,可以提高生丝质量。
家蚕育种工作者通过反复处理和严格选择,先使蚕的第10号染色体产生缺失,并易位到W染色体上,再经过系统选育,所育成的家蚕性别自鉴品系就是一个例子。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1、概念:指染色体的数目改变所引起的变异。
2、类型: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如水稻有24条染色体,配成12对,形成的正常配子含有12条染色体。
遗传学上把一个配子的染色体数,称为染色体组。
根据染色体组的含义可以将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两大类型。
(1)整倍数性改变:染色体数的变化是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增减;(2)非整倍性改变:染色体数的变化不是完整的整数,通常以二倍体(2n)染色体数作为标准,在这个基础上个别增减几条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作以下分类。
3、在育种中的应用:染色体数目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染色体变异是指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量、结构或形态有显著的变化,从而带来的遗传性行为的改变,这种变异就是染色体变异。
它具有稳定性和基因多样性,是育种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变异类型。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染色体变异可以用于增加基因多样性。
通过染色体变异,种质改良者可以获得新基因,改变植物的遗传表现,从而获得更持久的品种和植物性状。
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诱发突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进行改良,大大增加植物的基因多样性。
其次,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植物的生物学表现。
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表现,从而改变植物的生物学表现。
例如,一些植物可能因为染色体变异而产生抵抗营养缺乏的能力,具有抗病虫、抗旱、抗冻等能力。
最后,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植物的种间关系。
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植物的种间关系,从而使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交流更加频繁,进而提高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植物的生物学表现,而且还可以改变植物的种间关系,改善植物的基因多样性,提高植物的适应性,为育种提供了良好的条
件。
因此,染色体变异在育种过程中已经广泛应用,受到科学家和育种者的青睐。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三章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含答案)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特点: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可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2.类型: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
3.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性状变异的原因: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4.结果:大多数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5.影响因素:电离辐射、病毒感染或一些化学物质诱导。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1.概念和类型(1)概念: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方式成倍增加或减少,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都称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类型:2.染色体组(1)概念: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2)实例:人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3)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①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配子染色体组的个体。
②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称为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多倍体。
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1)原理:用低温处理或化学因素刺激植物分生组织细胞,有可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实验步骤:①培养根尖:将一些蚕豆或豌豆种子放入培养皿,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在培养皿上覆盖2~3层潮湿的纱布。
②低温诱导:在蚕豆幼根长至 1.0~1.5 cm左右的不定根时,将其中的两个培养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 ℃),诱导培养36 h。
③固定细胞形态: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5 mm,放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冲洗2~3次。
④XXX装片:取固定好的根尖,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个步骤。
⑤观察装片: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确认某个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第3课时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课标要求 阐明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单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
(2)过程(3)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得到纯合二倍体。
(4)缺点:技术复杂。
2.多倍体育种(1)方法: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
(2)处理材料: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
(4)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①两次传粉⎩⎪⎨⎪⎧第一次传粉:杂交获得三倍体种子第二次传粉: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 ②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茎、叶、花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未经处理部分(如根部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
③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三倍体西瓜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3.杂交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
(2)过程①培育杂合子品种选取符合要求的纯种双亲杂交(♀×♂)→F 1(即为所需品种)。
②培育隐性纯合子品种:选取符合要求的双亲杂交(♀×♂)→F 1――→⊗F 2→选出表型符合要求的个体种植并推广。
③培育显性纯合子品种 a .植物: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F 1→F 1自交→获得F 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连续自交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b .动物: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F 1→F 1雌雄个体交配→获得F 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与隐性类型测交,选择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F 2个体。
(3)优点:操作简便,可以把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缺点:获得新品种的周期长。
4.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过程(3)优点①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②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4)缺点:有利变异个体往往不多,需要处理大量材料。
考向一 分析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应用1.(2022·宁波高三模拟)如图为二倍体玉米花粉培育成植株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B.过程②若正常培养,则植株B是单倍体C.过程②若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则植株B是二倍体纯合子D.若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则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答案D2.一粒小麦(染色体组AA,2n=14)与山羊草(染色体组BB,2n=14)杂交,产生的杂种AB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形成了具有AABB染色体组的四倍体二粒小麦(4n=28)。
第二课时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文1.三倍体无子西瓜中一颗种子也不会产生。
(必修2 P89-拓展题)(×)2.传统的方法是选择育种,通过汰劣留良的方法来选择和积累优良基因。
(必修2 P98—正文)(√)3.选择育种不仅周期长,而且可选择的范围是有限的。
(必修2 P98—正文)(√)4.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必修2 P99—正文)(√) 5.我国科学家应用X射线和化学诱变剂进行人工诱变处理,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大豆。
(必修2 P100—小字)(√)6.基因工程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必修2 P102—正文)(√)7.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的细胞中,是拟核或细胞核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必修2 P103—正文)(√)8.基因工程的方法能够高效率地生产出各种高质量、低成本的药品,如青霉素。
(必修2 P104—正文)(×)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2014·江苏高考)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2)(2013·大纲卷)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属于诱变育种.(√)(3)(2013·大纲卷)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属于单倍体育种。
(√)(4)(2013·大纲卷)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属于基因工程育种.(√)(5)(2013·四川高考)抗病植株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下降.(×)知识自主梳理一单倍体育种1.原理:错误!染色体变异.2.方法3.优点:错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4.缺点:技术复杂。
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可遗传变异》这一模块在育种方面的综合应用。
对本节课的设计,本人一改教材“一种变异原理+一种育种方法”的形式,而是先复习所有变异原理,再延伸出应用。
本节课正是应用中的重要方面。
纵观变异这部分的知识体系,以变异原理为核心向外发散出人类遗传病、育种这两大实践应用,同时又是学习生物进化的前提。
本节课将从育种的方向重申变异原理,并从实践中探讨育种的方法。
该部分在考纲要求中为Ⅱ级,在全国卷的考试中出现的频率不高,难度要求适中,多以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中的个别小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以基础知识的巩固为主,稳扎稳打勤学多练,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高效学习。
二、学科素养1.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形成;能够辩证的看待每一种育种方法,全面认识生物变异对人类及自然的意义。
2.科学探究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能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育种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设计方案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
在讨论、交流设计方案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和意义。
3.社会责任激励学生关注涉及育种(比如航天育种,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问题)的社会议题,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科学的看待社会现象。
三、学情分析高三学生经历了两年的学习生活之后知识储备丰富,学习能力和自觉性相应提高。
但伴随各学科的复习,学生终日沉浸在做题和复习中,学生的做题能力得到锻炼,但是缺少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另外,进入一轮复习阶段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
基础好的学生知识容量大,对于他们而言没有陌生的知识,缺乏对复习课的兴趣;而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知识断层,复习课这种知识高度整合模式又跟不上,基本上处于“被学习”状态。
面对学生的这种现状,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如何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将复习课变得让学生充满期待和兴趣,将会是我设计本节课必须考虑的问题。
高中生物教案:染色体变异一、教学目标1.理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的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教学新课(1)染色体变异的概念介绍染色体变异的定义: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的改变。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①描述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类型:整倍性变异和非整倍性变异。
②分析整倍性变异和非整倍性变异的实例。
③探讨染色体数目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①介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②分析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实例。
③探讨染色体结构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课堂小结3.实验教学(1)观察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实验①准备实验材料:洋葱根尖、显微镜等。
②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析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2)观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实验①准备实验材料:果蝇染色体玻片、显微镜等。
②观察果蝇染色体的结构,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染色体变异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
(2)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作业布置(1)整理课堂笔记,复习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原理及其应用。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教学、实验、讨论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内容可能讲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难点重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32讲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低温处理洋葱根尖后会引起成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B.在观察低温处理的洋葱根尖装片时,通过一个细胞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变化情况C.利用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材料均可抑制纺锤体形成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细胞并移到视野的中央,调节视野的亮度,再转动粗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2.下列有关“低温诱导大蒜(2n=16)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低温处理后的实验材料要先用卡诺氏液固定再用酒精冲洗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能观察到染色体数为16、32和64的细胞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不到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过程D.低温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3.有关“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倍体形成过程中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B.解离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4.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没有加倍的细胞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此实验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5.对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描述是()A.处于分裂前的间期的细胞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低温与秋水仙素都能使分裂过程受阻6.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部分试剂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A B.B C.C D.D7.下列有关诱导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低温和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都是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不能正常产生子细胞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处理后要用清水冲洗2次才可以进行解离C.三倍体无子西瓜没有种子的原因是其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D.三倍体无子西瓜每年制种很麻烦,可以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办法来繁殖三倍体无子西瓜8.下列关于染色体组、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动物中常见C.二倍体可由配子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之一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9.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1234A.1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B.2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C.3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D.4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10.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深泽中学高永兴课标解读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举例说明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知识目标1、能识别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
2、能简述染色体组和二倍体的概念。
能力目标1、以猫叫综合症产生原因为例,引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以果蝇的染色体为例,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2、通过大屏幕演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动画、果蝇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图、有关染色体组练习题的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与比较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染色体会发生结构或数目的改变进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的概念。
教学用具课件:染色体变异相关图,染色体结构变异动画,果蝇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图[一] 教学程序导言基因是什么?它和染色体又有何关系?回答: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染色体是DNA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
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正常情况下,其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都是稳定的。
但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均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这就属于染色体变异。
[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出示投影片:猫叫综合征幼儿照片。
2.让学生观察:患儿的征状---两眼较低、耳位低下,存在着严重的智力障碍。
教师补充说: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
投影片上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5.染色体结构变异,为何能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呢?教师引导学生从染色体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等方面来加以思考。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1.我们已经知道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那么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会不会引起生物的变异呢?(回答:会)染色体数目会如何改变呢?(回答:可增加,也可减少)。
专题(七)变异与进化明考点·析考情考点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3.生物变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5.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考情1.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呈现。
2.命题趋势:(1)变异常以实例辨析背后原理或以变异为基础考查育种的流程及背后的原理。
(2)进化多侧重基本观点考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
命题点1变异及其育种应用1.突破生物变异的4大问题2.“两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3.界定“三倍体”与“三体”4.几种常考类型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5.育种方式及原理辨析(1)诱变育种原理(2)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关系(3)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分析6.准确选取育种方案7.细胞癌变的原理和特征8.变异类型的分析推理与实验设计思路(1)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断(适于单基因突变)(2)一对基因突变和两对基因突变的判断①两种突变来自一对基因突变(隐性突变)②两种突变来自两对基因突变(隐性突变)(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现有一红眼雄果蝇X A Y与一白眼雌果蝇X a X a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注:染色体缺失的纯合子致死)。
①观察法:取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结构。
若染色体正常,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可能是染色体缺失引起的。
②杂交法: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1∶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2∶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1.(2023·福建,9)无义突变是指基因中单个碱基替换导致出现终止密码子,肽链合成提前终止。
科研人员成功合成了一种tRNA(sup—tRNA),能帮助A基因第401位碱基发生无义突变的成纤维细胞表达出完整的A蛋白。
该sup—tRNA对其他蛋白的表达影响不大。
过程如图。
染色体数目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教学目标
1、掌握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方法和过程
2、了解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特点
教学重点
单倍体和多倍体的育种方法和育种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二倍体?
2、什么叫多倍体?
3、什么叫单倍体?
4、与二倍体比较多倍体植株有哪些特点?
5、与二倍体比较单倍体植株有何特点?
6、在自然条件下多倍体和单倍体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授内容
(一)单倍体育种
1、什么是单倍体育种?
2、单倍体育种的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3、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4、实例讨论
某植物红花(A)对白花(a)是显性,现有杂合的红花植物(Aa),如何用它来培育纯合的红花(AA)植物?
(1)该杂合的红花植物可以形成几种类型的花粉(精子)?理论根据是什么?(2)两种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植物个体叫什么?为什么?能否开花?
(3)如果将这两种单倍体幼苗分别用秋水仙素涂抹,体内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将怎么变化?为什么?
(4)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有什么特点?能否开花?开什么花?如何处理?
(5)根据我们已有的育种知识,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纯种的红花植株?该育种过程有什么特点?
4、单倍体育种有何优点和缺点?
5、练一练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现有纯合的高秆抗锈病的小麦(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ddtt),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能否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ddTT)?简述操作过程。
(二)多倍体育种
1、什么是多倍体育种?
2、多倍体育种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3、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什么?
4、下面是三倍体无籽西瓜育种过程:
根据上图写出三倍体无籽西瓜育种原理的流程图,并分析三倍体无籽西瓜的育种原理是什么?
5、多倍体育种应用
多倍体育种是创造新物种的过程,不仅可以培育出向三倍体无籽西瓜这样的同源三倍体,在异源多倍体的培育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例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育成
(图中的A B D R表示染色体组)普通小麦×黑麦AABBDD RR
↓↓
配子ABD R
↓
杂种一代 ABDR
↓染色体加倍
AABBDDRR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1)普通小麦体细胞中含个染色体组,是倍体;黑麦体细胞中含个染色体组,是倍体。
(2)他们产生的配子中分别含和染色体组?
(3)杂种一代体细胞中含个源染色体组,
所以,杂种一代不可以繁殖后代。
(4)杂种一代幼苗经过处理,染色体加倍,形成可育的八倍体小黑麦
6、多倍体育种的优点、缺点
三、小结
(1)单倍体育种方法和过程:
选择亲本→有性杂交→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品种类型。
(2)多倍体育种方法和过程: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发育成多倍体植株→进一步培育所需品种。
四、目标巩固与检测
1、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可以获得()
A、单倍体
B、二倍体
C、三倍体
D、六倍体
2、基因型为AaBbCc(无连锁)水稻植株的花粉
培育出来的单倍体植株,经过染色体加倍,可以
培育出多少种纯合植株?()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3、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子一代、
植株开花后,经适当处理,则( C )
A、能正常产生配子,结出种子形成果实。
B、结出的果实为五倍体。
C、不能产生配子,但可形成无子果实
D、结出的果实为四倍体。
4、用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花粉培育出来的单倍体幼苗,经过染色体加倍后,培养成多倍体纯合子的过程如下:
①③④
玉米(AaBb)→花药中的花粉②→单倍体幼苗→多倍体植株
1、进行①的生理过程是:
2、②可能的基因型是:
3、③的过程叫做
4、③过程需要在一定的上进行。
5、④过程用的化学药剂是,这个过程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