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ppt (1)
- 格式:ppt
- 大小:296.50 KB
- 文档页数:15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1张PPT)(共31张PPT)《需要多少钱》说课稿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的课文内容。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需要多少钱》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
针对课程标准,认真挖掘教材资源,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孩子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好玩,好动,对事物存在好奇心,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1、结合“需要多少钱”的现实情境,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意义。
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3、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本课以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主要目的。
因此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用实验法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策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认识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让数学更富有现实性和生活化,从而让数学成为大众化的数学。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问题导入师:同学们,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情境图)学生可能会说:我从图中知道一件泳衣是28元,一条泳裤是13元,一顶泳帽是9元。
求原来有多少实际问题的说课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ppt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的例6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ppt2)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首先我来说一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ppt3)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加法解决“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上一节课的例5和本节课例6都是用加法解决问题,例5是顺向思维思考问题,而这节课是逆向思维思考问题。
逆向思考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一是问题情境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弄清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二是学生可能受原有的定势影响,见到“剩下”二字,就用减法来计算。
因此教材呈现了画图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采用画图帮助理解,找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确定解答方法。
接下来我说一下学生(ppt4)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善于考虑事物的意义,容易受定势影响。
而本课学习的是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它是求剩余问题的逆思考,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的求和问题。
一年级学生在理解这类问题时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常常会知道原来有多少,在列数量关系时常常易用减法计算。
(ppt5)下面我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注单位,口头作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来突破难点,让学生知道在遇到较难问题无法解答时可以借助画图的理念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