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课件ppt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8
优秀小学数学说课稿及课件6一、说教材我所执教的"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1、教材简析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分米、厘米、毫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及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它也是实际应用所必需的。
2、教学目标认识分米、厘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直观操作、小组交流等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设想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即认识1米的基础上,打乱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认识厘米,再认识分米、毫米这样的顺序,重新组织教材,让学生先认识分米,再认识厘米,最后认识毫米。
这样教学之后,不需教师再花时间让学生去比较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不等式:米>分米>厘米>毫米。
这样有利于学生有序的建立数量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数量打好基础。
2、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本节课时,我坚持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为教学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课一开始,从清明节扎小白花剩下的铅丝引入,使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与我们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消除对这一数学知识的距离感。
教学活动中,也都注重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相联系,如在学生认识了1分米、1厘米,1毫米之后,让学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东西长度是1分米、1厘米,1毫米,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章《平面几何初步》中的《角的度量》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角的定义,角的分类,角的度量单位,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以及相关的实践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分类,能够识别各种角。
2. 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角的度量方法,特别是量角器的使用。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角的分类,角的度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量角器、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校园里的各种角,如操场上的角、教室里的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 例题讲解(1)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3)角的度量单位:度(°),量角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测量教具上的各种角,并说出角的度数。
4. 课堂小结5. 课堂作业(1)测量练习册上的各种角,并记录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出角的定义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角的定义2. 角的分类3. 角的度量单位4.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矩形b. 正方形c. 三角形(2)简述角的定义和分类。
2. 答案(1)略(2)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掌握较好,但对角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角,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如何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一个特定度数的角?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角的度量方法,特别是量角器的使用。
2. 课堂作业设计:测量练习册上的各种角,并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