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历史沿革

武汉历史沿革

武汉历史沿革
武汉历史沿革

武汉历史沿革

武汉历史悠久,早在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民们就在这水网之域繁衍生息,用石制器具拓现远古文明。黄陂区盘龙湖畔的盘龙城,筑于商代,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东汉末年,江北先后称曲阳县、沌阳县、汉津县、汉阳县(606年),江南先后称汝南县、江夏县(589年)。自汉以降经南北朝至元、明,武汉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商贾辐辏。明代中期成化年间,由汉阳龟山之南入江的汉江主道改由山北入江,由此而形成汉口新镇,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明末清初,汉口以商业大镇卓立华中,与北京、苏州、佛州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清康熙四年(1665年),清政府在汉阳门外白鳝庙下设“常关”,征收国内商货通过税。清咸丰七年(1857年),湖广总督官文又分设宗关(今汉口上茶庵)、汉关(今汉口下茶庵)等10个征税关卡。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861年3月,汉口正式对外开埠。汉口对外开放后,湖广总督官文上奏清政府于1862年1月1日设立江汉关,并于次年正式征收关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分汉水以北地置夏口厅,治所即今汉口。至此,汉口与汉阳城区、武昌城区统称“三镇”。

1889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汉施行洋务“新政”,兴办工厂和学校,编练新军,民族工业乘势得到发展,为武汉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建立了湖北军政府,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

王朝。1926年12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27年1月,汉口、武昌合并为武汉市,划为京兆区。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武汉市正式建置。三镇合并建制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6月改为湖北省辖的省会城市,1984年5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计划单列市。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批准设立武汉城市圈(位于湖北东部以武汉市为龙头,由周边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等9个城市组成,土地面积5.78万平方千米,人口3123万人,圈域生产总值占湖北生产总值总量的61%,集中了湖北工农业、交通建设、文化教育的精华部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2010年1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使东湖高新区成为继中关村后中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中部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武汉吴家山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同意武汉吴家山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武汉市正式形成了三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三镇鼎足开发的局面。2015年,武汉市被国家定位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同年7月,武汉城市圈获批成为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16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支持武

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同年,《武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6月,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重点布局三大城市群,将武汉列为超大城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最新典藏中华建筑史的武汉大学

典藏中华建筑史的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资料图片 位于东湖之滨珞珈山的武汉大学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其校舍建筑华丽,远看如仙山琼阁,近看似楼台宫殿,校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2001年国务院确定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疑,武汉大学的魅力和秘密,都写在那一座座历尽沧桑的建筑之上,探寻这些“凝固的音乐”正是解读武汉大学文脉厚重的关键词。 堪称大学校园建筑的典范之作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由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亲自选址与规划,聘请美国建筑师凯尔斯设计,从1929年3月破土动建,到1936年竣工,这座占地面积200多公顷(3000余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是中国高校建筑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主要建筑包括文、法、理、工学院大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华中水工试验所、一区十八栋教授住宅、半山庐,以及街道口牌楼和后来建设的六一纪念亭、李达故

居共15处26栋早期建筑。在3条南北轴线与2条东西轴线相交会的网络上,形成以图书馆、理学院、工学院为主体的三个建筑群组,三条南北轴线为:中心花园(小操场)至图书馆;理学院至工学院和水工试验所;理工二院至大礼堂(今为人文科学馆)和办公厅(今为电讯学院楼)。二条东西轴线为:学生俱乐部至图书馆和理学院;体育馆至中心花园和大操场、大礼堂。构成轴线分明、变化有序的整体之美。在建筑整体上,遵循了“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引入西方的罗马式、拜占庭式建筑式样。在建筑单体造型上,更是形式各异,互不雷同。是我国近现代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11月2日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大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7月,国民政府改组武昌中山大学,10月31日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原校址在武昌东厂口,1932年迁珞珈山,是近代中国第一

西南交通大学历史沿革

西南交通大学历史沿革 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曾先后定名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是我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早在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就曾莅校视察,发表了"革命需要武装、建设两路大军"的著名演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李岚清、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校视察;胡锦涛、江泽民同志亲自接见学校领导和专家教授,给全校师生以极大鼓舞和鞭策。在一个多世纪的征途上,学校始终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传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培养了近二十万名毕业生,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同志曾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有个名叫杨杏佛的,早年参加革命,牺牲后,鲁迅特地写诗悼念他。竺可桢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创立了'物候学'。还有一位桥梁专家茅以升,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就是他设计修建的。" 今天,西南交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有72个重点本科专业,134个硕士点,8个一级、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23个院系,以及2个一级、1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4年,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列全国榜首,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均位居全国前列。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当时全国16所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2007年,学校又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近年来,学校先后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50余个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是"中法4+4"合作院校之一。百年老校形成了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新局面。 在前进的征途上,学校始终拥有一支博学多闻、敬业爱校、秉承学校优良传统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3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另外还聘请了3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兼职教授;教授、副教授1000余名;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6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第三届长江学者成就奖特等奖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 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英才辈出,桃李满园。在他们中间,有43位两院院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会计学专业是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最早创立的专业之一,我校前身为铜陵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从1986年至今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及相关专业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入门课程,也是学好会计学及相关专业的一把钥匙。该课程在我校的发展有着与会计学专业一样悠久的历史,可以说,《基础会计》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也是本学院会计学专业调整、改造与建设的历程,是我校会计学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历程,是我校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与学术梯队的建设历程,是我校会计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程。 1、1986年~1992年:教学内容以簿记核算原理的基本内容为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相对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名为“会计学原理”,并以现代会计应涵盖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依据,调整和改造了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会计学“三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上。 2、1993年~1999年:为充分体现该课程在所有专业课中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将该课程的名称由“会计学原理”更名为“会计学基础”,并在我国会计改革风暴的背景下,充分吸收和借鉴中、外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大胆调整和改造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与方法,对该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和更明确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教学实践环节—会计学手工模拟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使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2000年~至今:在全面建设和完善我国会计核算规范体系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以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为契机,围绕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问题,在全面调整二十一世纪会计人才培养战略的背景下,进一步调整和改革《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式与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加充实和完善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科学化、规范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目标明确的课程建设规划,从构成课程建设诸要素入手,实现了新一轮的课程建设目标,使该课程的建设达到了一定水平。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构成:一是讲述会计的基础概念与理论,具体包括会计概念、会计对象、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二是讲述会计信息是如何通过传统的簿记系统生成的,具体包括账户与复试记账的应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内容;三是讲述会计信息的报告系统,具体包括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与编制原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等内容。具体分为以下11章内容: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三章? 复式记账 第四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 第五章? 会计凭证 第六章? 账簿 第七章?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八章? 帐户分类 第九章? 财产清查 第十章? 会计报表 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第十二章? 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 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教学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

福建师范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福建师范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福建师范大学简单介绍 福建师范大学简称:福师大,地址:福州市闽侯大学城(旗山校区);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8号(仓山校区),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属重点大学,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为1907年由清朝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已形成了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和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沿革 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为1907年清朝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建国以后,由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福建省研究院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福建师范大学设置极其所有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现设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书院);经济学院;文学院;传播学院;社会历史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旅游学院;软件学院;工学院(筹);信息技术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留学预科学院;研究生院(筹);网络教育学院;人民武装学院;闽南科技学院;协和学院等院。 本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fujian/yangb/fjsfdx.html 全市各服务点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整理上传

1、建筑红线放线概念及工作主要内容

1、建筑红线放线概念及工作主要内容 建筑红线是指经规划确定的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建筑红线放线是根据城市规划管理部f-Htk准 的规划建筑红线图或规划总平面图上给定的放线建筑物与周围道路规划红线、用地红线等各类规划线以及 与指定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所放线建筑物进行定位,并将主轴线交点测设到地面上的一种测量工作。测设的结果作为基础放样和细部放样的依据。建筑红线放线的工作内容包括相关资料收集、控制测量、条 件点测量、建(构)筑物定位、实地钉桩与校核测量、成果归档与提交。 1.1 实施建筑红线放线应具备的图件 ①经规划管理部门门批准的规划建筑红线图或规划总平面图; ② 经规划管理部门核准的各规划控制线纸质图件及电子文件;城市规划中的控制七线:“红线”指城 市规划区内依法规划,建设的城市道路两侧边界控制线。“绿线” 指城市规划区内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蓝线”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紫线”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 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黑线”指划定 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施工市政管网的用地范围控制。“橙线”为了降低城市中重大危险设施的风 险水平,对其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进行引导或限制的安全防护范围的界线。“黄线”对城市发 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③用地界线;用地界线的依据可以是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规划用地(选址)红线图,土地管理部门批准 的用地(选址)红线图,或者土地管理部门制发的土地使用证。如果有附带电子文件,应一并收集。当土地 管理部门的用地界线图与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界线图不一致时,应以规划界线图为准。当土地管理部门制 发的土地使用证与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界线图不一致时,应以土地管理部门制发的土地使用证为准。 ④拟放线建筑的施工平面图及电子文件。有地下室的应同时收集地下室建施图。 2、建筑物定位 2.1 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建筑红线图或总平图中拟建建筑物的位置关系,通常有拟建建筑物与规划控制 线的退距,拟建建筑物与现状地物的位置关系,拟建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存在拟建建筑与现状地 物的位置关系,则应先安排外业测量条件点,再进行拟建建筑的定位,定位之后再提取角点坐标使用测量 仪器进行现场放桩。用地红线应具体依据用地红线图或土地证上的红线是否与现状地物重合来决定使用理 论线或是现状地物分界线。除了使用理论控制线的其他条件点,均需要现场测量。 2.2 建筑物定位内业处理.我们选择AutoCAD制图软件来进行建筑物的定位工作。使用AutoCAD来进 行建筑红线放线工作的内业处理的优势归结为以下几点: A、强大的图形绘制功能。①精确快速的获得建筑轮廓。由于建筑施工图绝大多数使用AutoCAD设计,因此,可以直接打开建筑施工图电子图跟踪提取建筑轮廓,获得精确的建筑尺寸和建筑细节的同时,还可 以进行同一座建筑不同层数不同轮廓的平面叠加。在没有建筑施工图电子图的情况下,也可以依据建筑施 工纸图使用AutoCAD本身强大的绘图功能绘制建筑轮廓。② 根据坐标展绘图形。 B、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很多其他格式的文件均可转换为基本的CAD格式。不同CAD文件的数据可 以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或者通过做块,插入块等形式加以利用。可以在新的文件中准确无误的添加坐 标系内的地形、规划控制线,也可以添加非坐标系内的,从别的文件中提取图形数据,如:建筑轮廓。 C、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在AutoCAD环境下可以方便快捷的对图形进行移动、复制、旋转、阵列、 拉伸、延长、修剪、缩放等。通过对建筑图形的编辑,使建筑尽可能的满足建筑红线图中的指标要求。 D、通过几何计算获得精确坐标及图形信息,可视性好,免去了繁琐的数学公式计算,消除了因人工 计算产生错误及误差的可能性。 2.3 建筑物定位的步骤.①新建一CAD 文件,模拟坐标系以“米”为单位;调入建筑红线图中要求的 各相关规划控制线、用地红线。在没有电子资料的情况下,应按照纸质规划图件图解坐标,展绘于 CAD 模拟坐标系下。另存为“某项目放线.dwg”。②在建筑施工图电子图中,提取建筑外轮廓。若不同层(ig

武汉大学_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攻读硕士培养方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进展与动态,掌握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及数据获取原理等,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科研和教学任务,具备组织科研项目或工程生产的能力。 3.能较熟练地利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科研论文。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软件开发方法等,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方法、动态地理信息系统的模拟和可视化等,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自适应性可视化技术等。 2.地理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的动态可视化方法和模型、虚拟现实技术,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可视化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传输方法、快速浏览方法等。 3.地图认知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主要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方法、地图认知理论和方法、地图空间认知模型及计算方法、基于地图模型的可视化地学分析方法等。 4.时空数据建模与分析 利用时空相关和时空逼近等理论,研究长时间序列的地图、遥感影像和地理空间数据中时空数据结构化建摸、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支持地理信息智能服务的建立。 5.数字(智慧)城市技术方法

最新重点(特色)专业定位、历史沿革、特色优势、专业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专业建设的主要思路及举措材料

重点(特色)专业材料(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历史沿革、特色优势、专业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专业建设的主要思路及举措材料 ***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同年9月开始招生。应用化学本科专业,是学校的首批升本专业,它是在****专业办学**年基础上,设立并逐渐成长起来的。 化工与能源产业、***等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与**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这些行业仍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仅受调查的企业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每年就有1000多个。 应用化学专业旨是培养在化学与应用领域间具有桥梁作用的专门人才, 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 又熟悉化学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能够在化工、材料、能源、环保、教育等领域中,解决比较复杂的具体化学问题,创造性地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的是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型人才。 一、专业定位、历史沿革和特色优势 (一)专业定位 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中学化学、化工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历史沿革

应用化学专业是在****年原********专业基础上经过**年的*级特色专业建设,于****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年9月开始招生,是****建设的首批本科专业。 (三)专业特色 (1)办学模式产学研融合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2)人才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四)专业优势 (1)教学科研团队材料科学研发团队;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团队。(2)教学实验平台设有无机、有机、分析、物化、色谱、光谱等应用化学实验工作平台。实验室使用面积约****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余万元。 (3)科研平台成立了******研究院、********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 (4)教学实践基地********研究所、********公司、********等,能有效地开展教学、生产和社会服务工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是开展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基地。 二、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主要举措 (1)改革人才培养基本模式 创新性地提出了化学科学为基础、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人才品德、

北京邮电大学历史沿革及历任校

北京邮电大学历史沿革及历任校(院) 长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简单介绍 北京邮电大学简称北邮(BUPT)位于北京市西土城路10号。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是中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被誉为"信息通信的黄埔军校"。 北京邮电大学历史沿革 北京邮电大学创建于1955年,原名北京邮电学院,是以天津大学电讯系、电话电报通讯和无线电通信广播两个专业及重庆大学电机系电话电报通讯专业为基础组建的, 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原隶属邮电部,2000年全国院校调整后,直属教育部管理。 北京邮电大学设置极其所有专业 北京邮电大学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软件学院;国

际学院;民族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学院等院。详细专业请登录官方网站或百度百科查询。 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院)长:方滨兴。国际代码(毕业证编号):10013 北京邮电大学历任校(院)长: 钟夫翔(1955年至1956年任北京邮电学院院长);孟贵民(1957年至1981年任北京邮电学院院长);叶培大(1981年至1985年任北京邮电学院院长);胡健栋(1985年至1989年任北京邮电学院院长);朱祥华(1989年至1998年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林金桐(1998年至2007年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2007年至今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本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beijing/yangb/bjyddx.html 由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整理上传

武大建筑风格

精心整理 目录 一序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武大早起建筑群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概述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总体规划布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早期建筑群设计图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代表性建筑物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3.2 3.2.4生命科学大楼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5人文科学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总结 .................................................................................................................. 错误!未指定书签。

武汉大学大学物理B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B》(上) 教学内容(54学时) 教材:《大学基础物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教学范围从第1章至第12章,有下划线部分为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B》(下) 教学内容(54学时) 教材:《大学基础物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教学范围从第13章至第26章,有下划线部分为教学内容) 第1章质点运动学 1.1质点运动的描述 1.1.1 参考系坐标系质点 1.1.2 位置矢量运动表达式 1.1.3 位移速度 1.1.4加速度 1.1.5两类基本问题 1.2 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1.2.1 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1.2.2 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 1.2.3 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1.3 相对运动(不单独命题,掌握简单应用) 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 第2章牛顿运动定律 2.1 牛顿运动定律 2.1.1 牛顿第一定律 2.1.2牛顿第二定律 2.1.3牛顿第三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建议自学) 2.2.1国际单位制 2.2.2量纲 2.3 常见力与基本力 2.3.1 基本力 2.3.2 常见力 2.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4.1第一类典型问题 (积分类型) 2.4.2第二类典型问题 (求导类型) 2.5 非惯性系惯性力

2.5.1非惯性系 2.5.2平动惯性力和离心惯性力**2.5.3科里奥利力 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 第3章运动的守恒定律 3.1 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3.1.1冲量动量质点动量定理 3.1.2 质点系动量定理 3.1.3 动量守恒定律3.2质心质心运动定理(只讲不考) 3.2.1质心 3.2.2质心运动定理 3.3 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3.3.1 质点的角动量 3.3.2 质点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3.3.3 质点系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3.4 功质点动能定理 3.4.1 功 3.4.2 功率 3.4.3质点动能定理 3.5 保守力势能 3.5.1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5.2常见保守力的功及其势能形式 3.5.3 势能曲线3.6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3.6.1质点系动能定理 3.6.2 功能原理 3.6.3机械能守恒定律 3.7碰撞 3.7.1 恢复系数 3.7.2 完全弹性碰撞 3.7.3完全非弹性碰撞 3.8 能量守恒定律*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3.8.1能量守恒定律*3.8.2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 第4章刚体力学 4.1 刚体的基本运动 4.1.1 平动 4.1.2 转动 4.2 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 4.2.1 刚体转动的角速度及角加速度 4.2.2 匀变速转动的公式 4.3 力矩转动定律转动惯量 4.3.1 力矩 4.3.2 转动定律 4.3.3 转动惯量**4.3.4平行轴定理正交轴定理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考研题库

武测地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 注:本题库后注释的考过的题仅代表遥感院考过。资源环境学院的试题本人没有看过,没有标注。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2.地理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3.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都包含哪些? 4.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 5.与其他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 6.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有哪些?是否可以称地理信息系统为一门科学? 7.试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2005年复试时考过,大题25分) 8.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 (2005年复试时考过) 9.城市发展规划中应用GIS的意义有哪些? 10.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中应用GIS的迫切性有哪些? 11.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中最重要的几个应用领域是什么?给出一些项目例子。 12.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系吗?请举例说明。 13.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政府决策中应该起什么作用?GIS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14.地籍GIS有些什么特点?GIS功能应如何扩展? 第二章空间数据结构 1.GIS的对象是什么? 地理实体有什么特点? (2004年时考过名词解释) 2.地理实体数据的特征是什么?请列举出某些类型的空间数据.(2004年时考过名词解释)3.空间数据的结构与其它非空间数据的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试给出几种空间数据的结构描述。 4.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九几年时考过,忘了哪一年了) 5.矢量数据在结构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武汉大学C2016大学物理C期末试卷(A)

武汉大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 大学物理C 期末试卷(A 卷) 命题人:黄慧明 审题人:沈黄晋,艾志伟 姓名 学号 班号 成绩 .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一质点的运动表达式为2()8m 4r t ti t j ,该质点在任意时刻t 的速度为 ,加速度为 。 2.质量2m kg 的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22(53)m/s a x i 。如果该质点在0x 处时速度00 v ,则它运动到4m x 处时速度的大小为 。 3.一质点在力(32)F t i N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在03 秒内,力的冲量为 。 4.(理工专业学生做)如图所示,一长为l 质量为m 的匀质细杆OA 可绕通过其一端O 且与杆垂直的水平光滑固定轴转动。将 细杆从与水平方向成o 60的位置无初转速地将其释放,则当杆转至水平位置时的角加速度为 ,此时A 端的线加速度为 。(细杆对轴的转动惯量为2 13 I ml ) 4 .(医学药学专业学生做)某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0.5m 处,欲 使他能看清远物,应配屈光度为 的 (凸或凹透镜)。 5.如图所示,电场强度为E 的均匀电场与半径为a 的半球面的轴线平行,则通过此半球面的电通量为: 。 6.一根无限长的载流导线被弯曲成如图所示形状,其中bc 段是半径为R 的半圆弧,cd 段与ab 段垂直,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I ,则半圆弧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 7.如图所示,把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导线ab 置于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当导线以速率v 水平向右平动时,导线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 端电势较高。 a b a E

武大地理信息系统笔记(制作:武汉大学教学队伍)

武测地理信息系统笔记(制作:武汉大学教学队伍) 武测地理信息系统笔记 制作:武汉大学教学队伍: 胡鹏程雄李建松吴艳兰郭庆胜杜清运游涟 第一章绪论 §1-1 GIS概念 一、信息与数据 1、信息 1)定义: 信息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以文字、数据、符号、声音、图象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传递和处理,为人们的生产,建设,管理等提供依据。 2)信息的特性: A、客观性: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实相联系的,这是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度的保证。 B、适用性:问题不同,影响因素不同,需要的信息种类是不同的。信息系统将地理空间的巨大数据流收集,组织和管理起来,经过处理、转换和分析变为对生产、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用信息,这是由建立信息系统的明确目的性所决定的。 如股市信息,对于不会炒股的人来说,毫无用处,而股民们会根据它进行股票的购进或抛出,以达到股票增值的目的。 C、传输性:信息可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传输信息的传输网络,被形象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D、共享性:信息与实物不同,信息可传输给多个用户,为用户共享,而其本身并无损失,这为信息的并发应用提供可能性。 2、数据 指输入到计算机并能被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象等符号。 数据是对客观现象的表示,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3、两者关系(有人认为,输入的都叫数据,输出的都叫信息,其实不然)。 数据是信息的表达、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形与质的关系。

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才成为信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成为信息。 例如“1、”“0”独立的1、0均无意义。 当它表示某实体在某个地域内存在与否,它就提供了“有”“无”信息,当用它来标识某种实体的类别时,它就提供了特征码信息。 二、地理信息与地学信息 1、地理信息 1)定义: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图、文、声、像等的总称。 2)特点: A、地域性:(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标志)。 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位置的识别与数据相联系,它的这种定位特征是通过公共的地理基础来体现的。 B、多维结构: 指在同一位置上可有多种专题的信息结构。如某一位置上的地理信息包括(例图) C、时序特征: 时空的动态变化引起地理信息的属性数据或空间数据的变化。因此,一实时的GIS系统要求能及时采集和更新地理信息,使得地理信息具有现势性。以免过时的信息造成决策的失误或因为缺少可靠的动态数据,不能对变化中的地理事件或现象作出合理的预测预报和科学论证。例如98年龙王庙特大洪水险情正是武汉勘测设计院利用先进的摇感、GPS技术测得实时数据为抗洪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显然,如果用过时数据,这将造成多大的损失,这就是地理信息的时序特征。 2、地学信息 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关的信息都是地学信息。 3、两者信息源不同 地理信息的信息源是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人类活动等; 地学信息所表示的信息范围更广泛,不仅来自地表,还包括地下、大气层甚至宇宙空间。它是人们深入认识地球系统、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和保证。 四、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System ,IS )

基本情况与历史沿革

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基本情况与历史沿革 芒山镇位于豫、皖、苏鲁交界的永城市北部32公里处。北枕陇海、东靠京沪、西邻京九铁路,东距历史重镇徐州70公里,西距文化名城商丘90公里,连霍高速公路横贯镇境,芒商、芒徐、永砀、芒淮公路在镇区交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镇域总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芒砀群山占14平方公里,王引河、碱河、红河纵穿其间,土境肥沃、水源充足,资源富绕。境内中部有芒砀山、保安山、夫子山、铁角山、黄土山、僖山、磨山等十多个山头,主峰海拔156.8米,群峦绵亘,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镇区历史久远,文物古迹遍布,现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芒山镇辖26个行政村,5.4万人,5.1万亩耕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幅射商丘、周口等数十县市的石料建材基地,国营、民营、集个体企业达数百家。近十年逐步调整产业结构,石雕、旅游商贸果林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GDP值达到2.9亿元,人均纯收入3400元。城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健康发展。镇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中心建成区2.5平方公里,含环山7个行政村,2.1万人口,形成五横四纵9条宽畅街道和长达10余公里景区通道的建设格局,文物保护有章可循,镇区、景区绿化工作按规划实施。 芒山镇历史久远。夏属豫州,商近芒邑(今陈集南),西周至春秋战国时地属宋国,战国时为砀邑。《史记。春申君列传》载:“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将出攻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团结出版社2002年版1010页)其中的砀即今芒山。秦时砀郡、砀县均设治于此。西汉、东汉为砀县,属豫州刺史部梁国。三国魏时因之。西晋时,砀县并入下邑县(今砀山县),仍属梁国。东晋时,先后地属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南朝宋国属豫州梁郡,北朝东魏时属徐州砀郡(今砀山县)辖区。北齐时在保安山南置安阳县,砀县并入,属彭城郡。隋代,芒砀山以北地属梁郡砀山县。唐称保安镇。五代、北宋因之,属亳州永城县。金兴定五年(公元

辽宁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辽宁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辽宁大学简单介绍 辽宁大学(Liaoning University)(蒲河校区)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辽宁大学(崇山校区)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辽宁大学始建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辽宁省惟一的具有文、史、哲、经、法、理、工、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辽宁大学历史沿革 辽宁大学发端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建校之初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58年9月15日,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和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2004年5月,学校正式启用占地1403亩的蒲河校区,解决了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2005年9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评价。 辽宁大学设置极其所有专业 辽宁大学现设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亚澳

商学院、新华国际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广播影视学院、本山艺术学院、化学院、信息学院、数学院、物理学院、生命科学院、环境学院、药学院、轻型产业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公共基础学院等教学单位。 辽宁大学历任校(院)长: 辽宁大学现任校长黄泰岩:(2011年4月---现今);程伟校长:(1999年3月---2011年6月);辽宁大学校长冯玉忠:(1983年7月---1995年9月) ;辽宁大学校长刘祁涛:(1995年9月---1999年3月) 本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liaoning/yangb/lndx.html 由: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06021187.html,整理上传

南京历史沿革

?南京城市历史沿革 ? ?2006年03月21日来源: ? 根据最新考古证明,南京地区在30万年前就是人类聚居地;约在公元前6000-4000年,南京地区就出现了原始居民部落;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筑城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畔长干里,为南京建城之始,至今已有2470余年的建城史;公元前333年,战国时期楚国在清凉山西的石头山上建金陵邑,由此南京又称金陵。 ? ? ? 吴越楚地图 ? 公元229年,三国时期孙权迁都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尔后有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五个朝代连续在此建都共272年,史称“六朝”。六朝是南京古代史上一个极盛时期,到南朝梁武帝时,人口总数超过一百万,成为当时江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朝诗人谢眺描绘南京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

建业城位于淮水北五里,北依鸡笼山(北极阁)和覆舟山(九华山),城周二十里十九步。中心为宫城,外为内城。城市格局为市南宫北,北面内城聚集了宫、仓城以及主要官署等,南面则分布市、手工作坊、居民闾里,为城市经济活动区。 ? ? 孙吴都建康图 ? 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此建立东晋王朝,都城名建康。东晋都城大体沿用东吴建业旧城,并在内城外加筑篱栅式外郭城,至成帝咸和七年(公元332年)又重新建成宫城。建康城以宫城为中心,沿南北中轴线规划布局。 宋、齐、梁、陈四朝以建康为都,对都城随时因势作了一些改造,但城市整体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 ? 东晋建康图

?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并下令荡平建康城邑宫室,六朝都城300年繁华化作了荒烟蔓草。 ? ? ? ? 隋将州图 ? ? 公元914年,杨吴昇州刺史徐知诰(即后来的南唐皇帝李昪)“始城昇州”,公元937年,南唐正式定都此,改称“江宁府”,南京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此后近千年里它一直是江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唐都城摆脱了六朝建康城的框架,向南作了迁移,把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区包入城内。该城前依聚宝山(雨花台),后枕鸡笼山,东望钟山,西凭清凉山,规模宏大,周长达二十五里四十四步。城辟东门(大中桥)、南门(中华门)等。宫城位于今洪武路一带,为都城中心。南出宫门就是御街(中华路),这一南北走向线为都城之中轴线。南唐都城为后来宋元时期所沿用。 ?

新编大学物理_桑建平_丁么明_丁世学_武汉大学出版社_习题解答[1]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一、选择题 题1.1 : 答案:[B] 提示:明确?r 与r ?的区别 题1.2: 答案:[A] 题1.3:答案:[D]提示:A 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的加速运动, B 切向加速度, C 明确标、矢量的关系,加速度是 d dt v 题1.4: 答案:[C]提示: 2 1 r r r ?= -,12 ,R R r j r i ==-,21v v v ?=-,12,v v v i v j =-=- 题1.5: 答案:[D] 提示:t=0时,x=5;t=3时,x=2得位移为-3m ; 仅从式x=t 2-4t+5=(t-2)2 +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2,质点有往返 题1.6: 答案:[D]提示:a=2t=d dt v ,2224t v tdt t ==-?,02 t x x vdt -=?,即可得D 项 题1.7: 答案:[D] 北 v 风 v 车1v 车2 提示: 21=2v v 车车,理清=+v v v 绝相对牵的关系 二、填空题 题1.8: 答案: 匀速(直线),匀速率 题1.9: 答案:2 915t t -,0.6 提示: 2915dx v t t dt ==-,t=0.6时,v=0 题1.10: 答案:(1)21192 y x =-

(2)24t -i j 4-j (3)411+i j 26-i j 3S 提示: (1) 联立2 2192x t y t =??=-?,消去t 得:21192y x =-,dx dy dt dt =+v i j (2) t=1s 时,24t =-v i j ,4d dt = =-v a j (3) t=2s 时,代入22(192)x y t t =+=+-r i j i j 中得411+i j t=1s 到t=2s ,同样代入()t =r r 可求得26r ?=-i j , r 和v 垂直,即0?=r v ,得t=3s 题1.11: 答案:2 12/m s 提示:2(2)2412(/)dv d x a v x m s dt dt ===== 题1.12: 答案:1/m s 提示: 200 t dv v v dt t dt =+=?,11/t v m s ==,20 1332t v dt t R θπ===? ,r π?== 题1.13: 答案:2 015()2 t v t gt -+- i j 提示: 先对2 0(/2)v t g t =-r j 求导得,0()y v gt =-v j 与5=v i 合成得05()v g t =- +-v i j 合 2 01=5()2 t v t gt -+-∴?r v i j t 合 合dt= 题1.14: 答案:8, 2 64t 提示:8dQ v R Rt dt τ==,88a R τ==,2 264n dQ a R t dt ?? == ??? 三、计算题 题1.15:

武汉大学景观分析

同类项目的资料收集与分析 武汉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分析 班级:环艺062班姓名:易钊学号06407120230 园林景观不仅代表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学校的校园文化。在对本校校园景观作了仔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希望通过在校园园林景观分析后得到园林景观的景观生态学分析模型,进而分析景观所代表的文化理念。 1.中国高校园林景观建设现状 1.1高校校园绿化的特点和要求 高校校园建设必须为师生留出部分自由空间,高校校园是学生上课、锻炼等话动较为频繁的地方,需要有适含较人人流聚集和分散的场地和空间。因此高等学校园林绿化也要适应这一特点留有一定的集散活动的空间。校园里可植草坪或建造小游园{在其中设置圆桌、圆凳等)。 2.高校景点必须体现高校丰富的文化内涵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师生一般具有高等学历和丰富的知识。因而高校设置的景点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学生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学生在口常的体息、娱乐中得到丰富的知识阳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的熏陶。 高校景点必须结合自身专业进行设置 针对木校设置的专业建造一此有意义的景观既可以利用这类景点启发、教育学生又可以给学平常的学习和实习提供场所。 3.武汉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建设现状 校园地图:

4. 武汉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分析 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得天独厚的选址使洛咖校园依山傍水,素以风景之秀丽、校园之博大、建筑之精美、文化之浓郁而享誉海内外。校区环拥洛咖山,凭临东湖水,碧波万顷,登楼远眺满目苍翠。宫殿式的建筑群布局精巧,中西合璧,美轮美灸,是至20世纪四十年代惟一完整规划且一气呵成的中国大学校园建筑,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佳作与典范。其建筑风格之新颖,设计思想之先进,首开中国大学校园建筑之先河。 1930年3月动工,1936年全部竣工。主要建筑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大楼和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实验室、工厂、校门牌楼、珞珈山水塔等。校园占地3200余亩,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珞珈校园于1950年被划为武昌东湖风景区范围,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风景区的10个游览区之一。2001年6月25日,武大早期建筑以其独特而珍贵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大新校址,具有极高的人文与自然景观价值。新校址依据国外著名大学校园的理想模式,同时也遵循了中国古代书院选址相地的优良传统以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传统理念。建筑师凯尔斯根据珞珈山的地形地貌和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古典建筑文明有机融合,使校园总体规划具有鲜明的特色。珞珈山的校园建筑物依照各自的功能,采用散点,放射状的布局,又遵循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原则,因山就势,建筑组群变化有序,做到“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祟楼”,整个校园在自由的格局中又有严整的片断,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群体。这些建筑群相互构成对位对景,面面相观,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环境空间层次。因此,欣赏珞珈山校园建筑,不是在“可望”,而是在“可游”,步移景异,韵味无穷。 ?山水赋予园林景观的人文特色 ?一、山水骨架构筑校园景观不同的界面 ?校园景观空间的界面是校园景观空间界定的元素,可以是建筑实体的外墙,屋顶平台、一段防护栏、一排柱廊,也可以是自然的一排行道树、一段缓坡、一座山头、 一汪水面。景观空间的界面有虚实、刚柔之分。由柱廊、植被界定的户外空间的界 面是柔的、虚的,而由实体的建筑外墙围合的界面是刚的、实的。山水环境条件下 地势的起伏、地形的多变、植被的多样,促成了许多天然的“不烦人事之工”的围合 空间界面,如倾斜的草地,植被良好的山丘,具有多方向、多层次的立体感。不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