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比-2小的是( ) A .0 B .1 C .-1.5 D .-2.5 2.在0,1-, 2.5-,3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A .0

B .1-

C . 2.5-

D .3

3.观察下列图形,第一个图2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第二个图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第三个图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像这样,则2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

A .171

B .190

C .210

D .380

4.A 、B 两地相距160千米,甲车和乙车的平均速度之比为4:5,两车同时从A 地出发到B 地,乙车比甲车早到30分钟,若求甲车的平均速度,设甲车平均速度为4x 千米/小时,则所列方程是( ) A .160160

3045x x

-= B .1601601

452x x -= C .

1601601

542

x x -= D .

160160

3045x x

+= 5.已知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为b ,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a ,若将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则原两位数与新两位数之差为( ) A .9a 9b -

B .9b 9a -

C .9a

D .9a -

6.如下表,从左到右在每个小格子中都填入一个整数,使得其中任意三个相邻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则第2018个格子中的数为( ) 4

a

b

c

﹣2

3 …

A .4

B .3

C .0

D .﹣2

7.如图,∠ABC=∠ACB ,AD 、BD 、CD 分别平分△ABC 的外角∠EAC 、内角∠ABC 、外角

∠ACF ,以下结论:

①AD ∥BC ;②∠ACB=2∠ADB ;③∠ADC+∠ABD=90°;④∠BDC=∠BA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8.墙上钉着用一根彩绳围成的梯形形状的饰物,如图实线所示(单位:cm).小颖将梯形下底的钉子去掉,并将这条彩绳钉成一个长方形,如图虚线所示.小颖所钉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厘米?如果设长方形的长为xcm,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

A.2(x+10)=10×4+6×2 B.2(x+10)=10×3+6×2

C.2x+10=10×4+6×2 D.2(x+10)=10×2+6×2

9.若a

A.a+c>b+c B.a-c

10.估算15在下列哪两个整数之间( )

A.1,2 B.2,3 C.3,4 D.4,5 11.已知∠A=60°,则∠A的补角是()

A.30°B.60°C.120°D.180°12.下列等式的变形中,正确的有()

①由5 x=3,得x= 5

3

;②由a=b,得﹣a=﹣b;③由﹣x﹣3=0,得﹣x=3;④由m=n,得

m

n

=1.

A.1个B.2个C.3个D.4个

13.图中是几何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 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14.A、B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的速度为120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经过t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的值为()

A.2或2.5 B.2或10 C.2.5 D.2

15.已知点A,B,P在一条直线上,则下列等式中,能判断点P是线段AB中点个数有()

①AP=BP;②.BP=1

2

AB;③AB=2AP;④AP+PB=AB.

二、填空题

16.若关于x 的多项式2261x bx ax x -++-+的值与x 的取值无关,则-a b 的值是________ 17.单项式﹣

22

πa b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18.如图,这是一种数值转换机的运算程序,若第一次输入的数为7,则第2018次输出的数是_____;若第一次输入的数为x ,使第2次输出的数也是x ,则x =_____.

19.已知23,9n m

n a

a -==,则m a =___________.

20.某水果点销售50千克香蕉,第一天售价为9元/千克,第二天降价6元/千克,第三天再降为3元/千克.三天全部售完,共计所得270元.若该店第二天销售香蕉t 千克,则第三天销售香蕉 千克.

21.若关于x 的方程2x 3a 4+=的解为最大负整数,则a 的值为______. 22.已知a ,b 是正整数,且a 5b <<,则22a b -的最大值是______.

23.下列是由一些火柴搭成的图案:图①用了5根火柴,图②用了9根火柴,图③用了13根火柴,按照这种方式摆下去,摆第n 个图案用_____根火柴棒.

24.如图,已知O 为直线AB 上一点,OC 平分∠AOD ,∠BOD =4∠DOE ,∠COE =α,则∠BOE 的度数为_________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5.将52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

26.当x= 时,多项式3(2-x )和2(3+x )的值相等.

27.已知二元一次方程2x-3y=5的一组解为x a

y b =??=?

,则2a-3b+3=______.

28.通常山的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 ?,如地面气温是4C -?,那么高度是

2400米高的山上的气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9.用度、分、秒表示24.29°=_____.

30.a※b是新规定的这样一种运算法则:a※b=a﹣b+2ab,若(﹣2)※3=_____.

三、压轴题

31.已知数轴上,点A和点B分别位于原点O两侧,AB=14,点A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

(1) 若b=-4,则a的值为__________.

(2) 若OA=3OB,求a的值.

(3) 点C为数轴上一点,对应的数为c.若O为AC的中点,OB=3BC,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c的值.

32.综合与探究问题背景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将一副三角尺按图(1)所示位置摆放,分别作出∠AOC,∠BOD的平分线OM、ON,然后提出如下问题:求出∠MON的度数.

特例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从特例入手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将三角尺分别按图2、图3所示的方式摆放,OM和ON仍然是∠AOC和∠BOD的角平分线.其中,按图2方式摆放时,可以看成是ON、OD、OB在同一直线上.按图3方式摆放时,∠AOC和

∠BOD相等.

(1)请你帮助“兴趣小组”进行计算:图2中∠MON的度数为°.图3中

∠MON的度数为°.

发现感悟

解决完图2,图3所示问题后,“兴趣小组”又对图1所示问题进行了讨论:

小明:由于图1中∠AOC和∠BOD的和为90°,所以我们容易得到∠MOC和∠NOD的和,这样就能求出∠MON的度数.

小华:设∠BOD为x°,我们就能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出∠NOD和∠MOC度数,这样也能求出∠MON的度数.

(2)请你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求出图1中∠MON的度数.

类比拓展

受到“兴趣小组”的启发,“智慧小组”将三角尺按图4所示方式摆放,分别作出

∠AOC、∠BOD的平分线OM、ON,他们认为也能求出∠MON的度数.

(3)你同意“智慧小组”的看法吗?若同意,求出∠MON的度数;若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33.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B,C,且满足(a-1)2+|ab+3|=0,c=-2a+b.

(1)分别求a,b,c的值;

(2)若点A和点B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同时相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i)是否存在一个常数k,使得3BC-k?AB的值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随运动时间t的改变而改变?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ii)若点C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与点A,B同时运动,何时点C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请说明理由.

34.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在A左侧的一点,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1)设运动时间为t(t >0)秒,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点P表示的数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若点P、Q同时出发,求:①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与点Q相遇?②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35.对于数轴上的点P,Q,给出如下定义:若点P到点Q的距离为d(d≥0),则称d为点P 到点Q的d追随值,记作d[PQ].例如,在数轴上点P表示的数是2,点Q表示的数是5,则点P到点Q的d追随值为d[PQ]=3.

问题解决:

(1)点M,N都在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是1,且点N到点M的d追随值d[MN]=a(a≥0),

则点N 表示的数是_____(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点C 表示的数是1,在数轴上有两个动点A ,B 都沿着正方向同时移动,其中A 点的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B 点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A 从点C 出发,点B 表示的数是b ,设运动时间为t(t>0).

①当b=4时,问t 为何值时,点A 到点B 的d 追随值d[AB]=2; ②若0

36.如图,数轴上有A 、B 两点,且AB=12,点P 从B 点出发沿数轴以3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A 点后立即按原速折返,回到B 点后点P 停止运动,点M 始终为线段BP 的中点

(1)若AP=2时,PM=____;

(2)若点A 表示的数是-5,点P 运动3秒时,在数轴上有一点F 满足FM=2PM ,请求出点F 表示的数;

(3)若点P 从B 点出发时,点Q 同时从A 点出发沿数轴以2.5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一直..向右运动,当点Q 的运动时间为多少时,满足QM=2PM.

37.已知:如图,点M 是线段AB 上一定点,12AB cm =,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 s 、2/cm 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

AM 上,D 在线段BM 上)

()1若4AM 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此时AC =________,DM =________;

(直接填空)

()2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 MD +的值.

()3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2MD AC =,则AM =________(填空) ()4在()3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MN AB

的值.

38.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数a,点B 表示数b,AB 表示A 点和B 点之间的距离,且a,b 满足|a+2|+(b+3a)2=0.

(1)求A,B 两点之间的距离;

(2)若在线段AB 上存在一点C,且AC=2BC,求C 点表示的数;

(3)若在原点O 处放一个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 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个小球乙从点B 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小球的大小,可看做一个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①甲球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乙球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②求甲乙两小球到原点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有理数比较大小法则:负数的绝对值越大反而越小可得答案. 【详解】 根据题意可得:

2.52 1.501-<-<-<<,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解题关键在于负数的绝对值越大值越小.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先根据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比较大小,再选出选项即可. 【详解】

解:∵ 2.5-<1-<0<3, ∴最小的数是 2.5-,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注意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由于第一个图2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第二个图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第三个图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由此得到3=1+2,6=1+2+3,那么第四个图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2+3+4=10个,以此类推即可求解. 详解:∵第一个图2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 第二个图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

第三个图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 而3=1+2,6=1+2+3,

∴第四个图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2+3+4=10个,

∴2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1+2+3+…+19=(1+19)×19÷2=190. 故选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内直线相交时交点个数的规律,解题时首先找出已知条件中隐含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计算即可解决问题.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甲车平均速度为4x 千米/小时,则乙车平均速度为5x 千米/小时,根据两车同时从A 地出发到B 地,乙车比甲车早到30分钟,列出方程即可得. 【详解】

甲车平均速度为4x 千米/小时,则乙车平均速度为5x 千米/小时,由题意得

1604x -1605x =1

2,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弄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分别表示出愿两位数和新两位数,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原数为:()10a b b ++; 新数为:10b a b ++,

故原两位数与新两位数之差为:()()10a b b 10b a b 9a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列代数式,正确理解题意得出代数式是解题关键.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三个相邻格子的整数的和相等列式求出a 、c 的值,再根据第9个数是3可得b=3,然后找出格子中的数每3个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再用2018除以3,根据余数的情况确定

与第几个数相同即可得解.

【详解】

解:∵任意三个相邻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

∴4+a+b=a+b+c,

解得c=4,

a+b+c=b+c+(-2),

解得a=-2,

所以,数据从左到右依次为4、-2、b、4、-2、b,

第9个数与第三个数相同,即b=3,

所以,每3个数“4、-2、3”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

∵2018÷3=672…2,

∴第2018个格子中的整数与第2个格子中的数相同,为-2.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仔细观察排列规律求出a、b、c的值,从而得到其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7.C

解析:C

【解析】

①∵AD平分△ABC的外角∠EAC,

∴∠EAD=∠DAC,

∵∠EAC=∠ACB+∠ABC,且∠ABC=∠ACB,

∴∠EAD=∠ABC,

∴AD∥BC,

故①正确.

②由(1)可知AD∥BC,

∴∠ADB=∠DBC,

∵BD平分∠ABC,

∴∠ABD=∠DBC,

∴∠ABC=2∠ADB,

∵∠ABC=∠ACB,

∴∠ACB=2∠ADB,

故②正确.

③在△ADC中,∠ADC+∠CAD+∠ACD=180°,

∵CD平分△ABC的外角∠ACF,

∴∠ACD=∠DCF,

∵AD∥BC,

∴∠ADC=∠DCF,∠ADB=∠DBC,∠CAD=∠ACB

∴∠ACD=∠ADC,∠CAD=∠ACB=∠ABC=2∠ABD,

∴∠ADC+∠CAD+∠ACD=∠ADC+2∠ABD+∠ADC=2∠ADC+2∠ABD=180°,∴∠ADC+∠ABD=90°

∴∠ADC=90°?∠ABD,

故③正确;

④∵∠BAC+∠ABC=∠ACF,

∴1

2

∠BAC+

1

2

∠ABC=

1

2

∠ACF,

∵∠BDC+∠DBC=1

2

∠ACF,

∴1

2

∠BAC+

1

2

∠ABC=∠BDC+∠DBC,

∵∠DBC=1

2

∠ABC,

∴1

2

∠BAC=∠BDC,即∠BDC=

1

2

∠BAC.

故④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各角的关系.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目中图形,求得梯形的长.由图知,长方形的一边为10厘米,再设另一边为x 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梯形的周长,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详解】

解:长方形的一边为10厘米,故设另一边为x厘米.

根据题意得:2×(10+x)=10×4+6×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清题目中梯形变化为矩形,其周长不变.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逐一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由a

B. 由a

C. 由a0时,ac

D.由 a0,c≠0时,a b

c c

<,当a<0时,

a b

c c

>,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

【详解】

∵9<15<16,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现实生活中经常需要估算,估算应是我们具备的数学能力,“夹逼法”是估算的一般方法,也是常用方法.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两角互余和为90°,互补和为180°,求∠A的补角只要用180°﹣∠A即可.

【详解】

设∠A的补角为∠β,则∠β=180°﹣∠A=12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熟记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B

解析:B

【解析】

①若5x=3,则x=3

5

故本选项错误;

②若a=b,则-a=-b,故本选项正确;

③-x-3=0,则-x=3,故本选项正确;

④若m=n≠0时,则n

m

=1,

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根据图中正方体摆放的位置判定则可.

【详解】

解:从正面看,左边1列,中间2列,右边1列;从左边看,只有竖直2列,故选D.【点睛】

本题考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本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及几何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分相遇前相距50千米和相遇后相距50千米两种情况,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方程即可求出t值,可得答案.

【详解】

①当甲,乙两车相遇前相距50千米时,根据题意得:120t+80t=450-50,

解得:t=2;

(2)当两车相遇后,两车又相距50千米时,

根据题意,得120t+80t=450+50,

解得t=2.5.

综上,t的值为2或2.5,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够理解有两种情况、能够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是解题关键.

15.A

解析:A

【解析】

①项,因为AP=BP,所以点P是线段AB的中点,故①项正确;

②项,点P可能是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在点B的一侧,此时也满足BP=12AB,故②项错误;

③项,点P可能是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且在点A的一侧,此时也满足AB=2AP,故③项错误;

④项,因为点P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时AP+PB=AB恒成立,故④项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①.

二、填空题

16.-5

【解析】

【分析】

合并同类项后,由结果与x的取值无关,则可知含x各此项的系数为0,求出a与b 的值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a-1)x2+(b-6)x+1,

由结果与x取值

解析:-5

【解析】

【分析】

合并同类项后,由结果与x的取值无关,则可知含x各此项的系数为0,求出a与b的值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2261

-++-+=(a-1)x2+(b-6)x+1,

x bx ax x

由结果与x取值无关,得到a-1=0,b-6=0,

解得:a=1,b=6.

∴a-b=-5.

【点睛】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以及理解“与x的取值无关”的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17.﹣; 3.

【解析】

【分析】

根据单项式的次数、系数的定义解答.

【详解】

解: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2+1=3,

故答案是:﹣;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系数、次数的定义

解析:﹣

2

π

; 3. 【解析】 【分析】

根据单项式的次数、系数的定义解答. 【详解】 解:单项式﹣22

πa b

的系数是﹣

2

π

,次数是2+1=3, 故答案是:﹣2

π

;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系数、次数的定义.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时,把一个单项式分解成数字因数和字母因式的积,是找准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关键.

18.2; 0或3或6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前6次输出结果,据此得出循环规律,从而得出答案;根据数值转换机的运算程序,求出所有x 的值,使得输入的数和第2次输出的数相等即可. 【详解】

解析:2; 0或3或6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前6次输出结果,据此得出循环规律,从而得出答案;根据数值转换机的运算程序,求出所有x 的值,使得输入的数和第2次输出的数相等即可. 【详解】

解:∵第1次输出的结果为7+3=10,

第2次输出的结果为

1

2

×10=5, 第3次输出结果为5+3=8,

第4次输出结果为1

2×8=4,

第5次输出结果为1

2

×4=2,

第6次输出结果为

1

2

×2=1, 第7次输出结果为1+3=4,

第8次输出结果为1

2

×4=2,

……

∴输出结果除去前3个数后,每3个数为一个周期循环,∵(2018﹣3)÷3=671…2,

∴第2018次输出的数是2,

如图,

若x=1

4

x,则x=0;

若x=1

2

x+3,则x=6;

若x=1

2

(x+3),则x=3;

故答案为:2、0或3或6.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求值问题,要熟练掌握,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题型简单总结以下三种:①已知条件不化简,所给代数式化简;②已知条件化简,所给代数式不化简;③已知条件和所给代数式都要化简.

19.27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an=9,求出a2n=81,然后用它除以a2n?m,即可求出am的值.【详解】

解:∵an=9,

∴a2n=92=81,

∴am=a2n÷a2n?m=81÷3=2

解析:27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a n=9,求出a2n=81,然后用它除以a2n?m,即可求出a m的值.

【详解】

解:∵a n=9,

∴a2n=92=81,

∴a m=a2n÷a2n?m=81÷3=27.

故答案为:27.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法则以及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0.30﹣

【解析】

试题分析:设第三天销售香蕉x千克,则第一天销售香蕉(50﹣t﹣x)千克,根据三天的销售额为270元列出方程:9(50﹣t﹣x)+6t+3x=270,则x==30﹣,

故答案为:30

解析:30﹣

【解析】

试题分析:设第三天销售香蕉x千克,则第一天销售香蕉(50﹣t﹣x)千克,根据三天的销售额为270元列出方程:9(50﹣t﹣x)+6t+3x=270,则x==30﹣,

故答案为:30﹣.

考点:列代数式

21.2

【解析】

【分析】

求出最大负整数解,再把x=-1代入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最大负整数为,

把代入方程得:,

解得:,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能

解析:2

【解析】

【分析】

求出最大负整数解,再把x=-1代入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最大负整数为1-,

把x 1=-代入方程2x 3a 4+=得:23a 4-+=, 解得:a 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能得出关于a 的一元一次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

22.-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确定出a 的最大值,b 的最小值,即可求出所求. 【详解】 解:, , ,, 则原式,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估算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析:-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确定出a 的最大值,b 的最小值,即可求出所求. 【详解】 解:

459<<,

23∴<<,

a 2∴=,

b 3=, 则原式49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估算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23.(4n+1)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图形得出每增加一个五边形就多4根火柴棒,据此可得答案. 【详解】

∵图①中火柴数量为5=1+4×1,

图②中火柴数量为9=1+4×2,

图③中火柴数量为13=

解析:(4n+1)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图形得出每增加一个五边形就多4根火柴棒,据此可得答案.

【详解】

∵图①中火柴数量为5=1+4×1,

图②中火柴数量为9=1+4×2,

图③中火柴数量为13=1+4×3,

……

∴摆第n个图案需要火柴棒(4n+1)根,

故答案为(4n+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图形得出每增加一个五边形就多4根火柴棒.

24.270°-3α

【解析】

【分析】

设∠DOE=x,根据OC平分∠AOD,∠COE=α,可得∠COD=α-x,由∠BOD=

4∠DOE,可得∠BOD=4x,由平角∠AOB=180°列出关于x的一次方程

解析:270°-3α

【解析】

【分析】

设∠DOE=x,根据OC平分∠AOD,∠COE=α,可得∠COD=α-x,由∠BOD=4∠DOE,可得∠BOD=4x,由平角∠AOB=180°列出关于x的一次方程式,求解即可.

【详解】

设∠DOE=x,根据OC平分∠AOD,∠BOD=4∠DOE,∠COE=α,

∴∠BOD=4x,∠AOC=∠COD=α-x,

由∠BOD+∠AOD=180°,

∴4x+2(α-x )=180°

解得x=90°-α,

∴∠BOE=3x=3(90°-α)=270°-3α,

故答案为:270°-3α.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5.2×105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

解析:2×105

【解析】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详解】

解:将52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5.2×105.

故答案为:5.2×105.

【点睛】

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26.【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3(2-x)=2(3+x)

去括号得:6-3x=6+2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0,

化系数为1得:x=0.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析:【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3(2-x)=2(3+x)

去括号得:6-3x=6+2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0,

化系数为1得:x=0.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27.8

【解析】

【分析】

根据二元一次方程解的定义可得2a-3b=5,继而整体代入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把代入方程2x-3y=5得

2a-3b=5,

所以2a-3b+3=5+3=8,

解析:8

【解析】

【分析】

根据二元一次方程解的定义可得2a-3b=5,继而整体代入即可求得答案.【详解】

x a

y b

=

?

?

=

?

代入方程2x-3y=5得

2a-3b=5,

所以2a-3b+3=5+3=8,

故答案为:8.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代数式求值,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解的定义以及整体代入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28.【解析】

【分析】

从地面到高山上高度升高了2400米,用升高的高度除以100再乘以0.6得出下降的温度,再用地面的气温减去此值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高度是2400米高的山上的气温是

解析:18.4C

-?

【解析】

【分析】

从地面到高山上高度升高了2400米,用升高的高度除以100再乘以0.6得出下降的温度,再用地面的气温减去此值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高度是2400米高的山上的气温是:-4-2400÷100×0.6=-4-14.4=-18.4℃,

故答案为:-18.4℃.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正确的算式.

29.【解析】

【分析】

进行度、分、秒的转化运算,注意以60为进制.

【详解】

根据角的换算可得24.29°=24°+0.29×60′=24°+17.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