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药十大特色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贵州苗药种类
贵州是中国最大的苗药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苗药资源。
这里列举一些贵州苗药的种类:
1. 金银花: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痛等疾病。
2. 贯众:具有消肿解毒、活血化瘀、利尿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淤滞等疾病。
3. 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降压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咳嗽等疾病。
4. 鸡血藤:具有壮阳、活血化瘀、止血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阳痿、早泄、痔疮等疾病。
5. 川乌: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病、痛经等疾病。
6. 苦丁茶: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尿、降压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等疾病。
7. 五倍子:具有止泻、收敛、抗菌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腹泻、便血等疾病。
8. 姜黄:具有消炎止痛、抗氧化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
9. 甘草:具有抗炎、平喘、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等疾病。
10. 土杜鹃: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肺炎、肺结核等疾病。
以上只是列举了部分贵州的苗药种类,贵州因地域广阔、物种繁多,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苗药。
这些苗药在中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用于蛇咬伤的药物有:仙人掌、天南星、天葵、半边莲、
犁头草、地苦胆、仙鹤草、七叶一枝花(重楼)朱砂莲、野烟。
2、具有杀虫功效的药物有:土荆芥、千里光、川谷米粮、马
桑、博落回、大血藤。
3、具有睫毛倒卷的药物是:五倍子
4、用于头昏眼花的药物有:天麻
5、具有治疗脚气的药物有:土牛膝、土茯苓、芦荟、玉米须
6、具有接骨作用的药物有:凤仙花、马鞭草、大乌泡、四块
瓦、九节茶
7、用于无名肿毒的药物有:乌头、地苦胆、风轮草、迎春花、
麦门冬、鸡屎藤
8、具有利水利尿作用的药物有:车前草、玉米须、木瓜、天
葵、马齿笕、小蓟、小金钱草、马鞭草、海蚌含珠、臭牡丹、人字草
9、用于治疗骨折的药物有:马鞭草、地苦胆、土三七、水冬
瓜、反背红、九节茶
10、用于治疗夜盲症的药物有:地木耳、人字草
11、不宜多吃的药物有:丝瓜
12、用于治疗痢疾的药物有:十大功劳、土牛膝、小金钱草、
千里光、大乌泡、马蹄金、六月雪、半边莲、地苦胆、凤尾草、海蚌含珠、红豆根。
13、用于止呕的药物有:生姜、半夏
14、用于安神、延缓衰老的药物:绞股蓝
15、用于解酒毒的药物有:拐枣、毛草根
16、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的药物:地苦胆、凤尾草、艾叶
17、用于解鱼蟹毒的药物是:紫苏。
18、拔罐法的操作有哪几种?临床多用于哪些病症?
答:(1)投火法(2)闪火法(3)推罐法(4)抽气法(5)留针拔罐法(6)刺络拔罐法(7)煮竹筒法临床多用于下列病症:(1)风湿痹症(2)胃肠疾病(3)肺部疾病(4)伤科拔瘀。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独具特色,被广泛应用于苗族社区中,为人们的健康提供着宝贵的帮助。
本文将探索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源远流长,与苗族民俗、宗教和环境息息相关。
在苗族传统观念中,人体与自然界密不可分,人的生命力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因此,苗族医药注重平衡与和谐,追求身心灵的整体健康。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刮痧疗法、拔罐疗法等。
首先,草药疗法是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核心。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许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他们采集当地特有的草药植物,通过不同的煎煮、蒸馏等方法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草药粉末、浸泡剂等制剂,用于治疗感冒、消化系统问题、皮肤疾病等。
这些草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具有独特的药理特性,对人体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其次,针灸疗法也是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相信,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施加适当的刺激能够调节气血运行,促进体内的阴阳平衡。
他们运用细针刺入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疼痛、肌肉问题、神经系统疾病等。
此外,刮痧疗法和拔罐疗法也是苗族医药传统疗法中的独特表现。
刮痧疗法通过用刮具直接刮擦患者的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排除湿气等。
拔罐疗法则是通过将特制的玻璃罐或竹筒贴附在患者的皮肤上,利用气压之变形成负压效应,以改善气血循环,治疗风寒感冒、肩颈疼痛等症状。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除了常见的感冒、发热等病症,苗族人民还使用传统疗法治疗更为复杂的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许多研究表明,苗族医药传统疗法具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慢性疾病和症状缓解有明显效果。
然而,苗族医药传统疗法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疗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专家揭秘:民族医药之苗族医药专家揭秘:民族医药之苗族医药[导语]黔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黔南州中医院副院长文明昌的诊室里,堆满了中药的瓶瓶罐罐和各种书籍。
小小的诊室里每天总是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
“华佗再世”、“病人之家”、“妙手回春”等锦旗是对文明昌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称赞。
歌谣传颂防治疾病知识苗族民间及古歌中流传着“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歌谣。
苗医药至今在苗族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黔南是苗族医药文化沉淀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在生产生活、谈情说爱以及医疗实践中,都会传出悠扬的歌声,如粗犷奔放的苗族祭祀狂欢舞蹈——反排木鼓舞,“行云流水”的苗族飞歌等。
他们没有民族文字,民族文化全靠山歌、民谣、故事口口相授,代代相传。
文明昌,这位出身于贵州独山县的苗族汉子,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后致力于黔南州的苗医药临床研究。
几十年来,他走遍了苗家的村村寨寨,采访有名的苗医,搜集民间验方、单方,了解苗医治疗情况和用药特点,采集民族药、中草药。
从他收集的歌诀看出,“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就是苗家百姓普通生活的真实写照。
“独特伤药是马桑,祖代秘传好药方,煎水泡酒均有效,内服几次不见伤”;“块盐螺蛳壳,研磨成粉做眼药,一只眼睛滴一颗,五分钟后就安乐”;“有的病叫肾脏炎,鱼儿破腹加上盐,黄泥巴包火烧好,吃后犹如一爪拈”;“仙鹤草治产后寒,煎酒服下不一般,服后不久就出汗,汗干烧退就好完”。
还有“小小一味青藤香,清除肚痛功夫强”;“猫儿骨头泥猪油,可治烂疮取弹头”……他说,苗族百姓把医疗实践内容归纳成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歌诀,一方面便于推广和传播,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苗族人民养生防病的哲学思想。
山歌是苗医药的血和肉,并赋予苗医药新的生命,是“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
此外,黔南的民族建筑文化、民族民间节日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民族洗浴文化等独具特色,该地区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原生态民族博物馆”。
贵州苗药种类贵州苗药是指贵州省苗族地区特有的传统药物,是苗族人民长期以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这些传统药物以其独特的疗效和疗法在民间广泛应用,对于保护人民健康、治疗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贵州苗药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等多种类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贵州苗药种类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
一、植物类1. 雷丸:雷丸是一种由雷公蕉(学名:Musa paradisiaca)制成的中草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骨痛、筋骨酸软等风湿性关节炎。
2. 苦木:苦木是一种生长在高山地区的植物,其根皮富含生物碱和黄酮等活性成分,具有抑菌、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
3. 长寿葫芦:长寿葫芦是一种苗族人民传统的药用植物,其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
4. 雪莲花:雪莲花是一种生长在贵州高山地区的珍稀植物,其花瓣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
5. 银耳:银耳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其果实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滋补养颜、养心安神等功效。
二、动物类1. 蝎子:贵州苗族地区常见的一种动物类药材。
蝎子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镇痛等作用,在民间常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中风后遗症等疾病。
2. 蜂蜜:蜂蜜是苦木山地区苦木树上采集到的天然产品。
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滋补养颜、润肺止咳等功效,在民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咳嗽、气管炎等疾病。
3. 蛇胆:蛇胆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类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
在苗族地区,蛇胆常被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急性肝炎等肝胆系统相关的疾病。
4. 虫草花:虫草花是一种生长在高山地区的珍稀动物类药材。
虫草花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在苗族地区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性疾患。
5. 鳄鱼:鳄鱼是苯山地区常见的一种动物类药材。
鳄鱼肉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补益肾阳、强筋壮骨等作用,在民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阳虚体弱和关节退行性变等问题。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提起传统医药,很多人可能想到的就是中医药,其实在我国传统医药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医药。
藏、苗、蒙、维、傣、回……,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近20个拥有较为系统的医药文化,它们与中医药共同组成了我国民族医药的“百花园”,在保障各族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藏、蒙、维、傣医药尤为突出,被称为四大民族医药。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代人对民族医药非常陌生,很多民族的医药知识、特色疗法等都靠师带徒口头、手把手相传,广泛应用者甚少。
湖南湘西是我国苗医药文化保留较为完备的地方。
为继承、传播民族医药文化,从本期起,本版将推出民族医药专栏,首先介绍苗医药文化。
我们将选载湖南湘西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原所长田华咏等编著的《中国苗医史》(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敬请关注。
起源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
苗族医药历史从传说时期医药知识的原始积累开始,就萌芽了医药理论。
在经过巫与医的结合、神与药的联姻后,将苗族医药文化传接到了秦汉以来有文字记载的苗族医药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医药的继承与发展,使苗族医药得以快速发展。
神话传说时代的苗族医药是在九黎蚩尤、三苗、荆蛮三个不同时期而积累起来的早期苗族医药文化,也称为氏族部落医药文化。
中国苗族医药到底是谁发明的?据传,早在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氏“耕耘植五谷,训禽兽,尝百草,疗民族”开创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关于“神农尝百草,始创医药”的文化背景,有学者认为,神农既是中国医药学的创始人,也是苗医学的创始人。
“蚩尤传神药”、“祝融传按摩强身术”、“苗药祖师苗父”、“药王传医方”等早期神话传说时代的原始医药文化是苗族医药学之源。
苗族在历史上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由苗巫师、理老、歌师在诗词、古歌中传承下来。
苗族医药文化也不例外。
在苗族民间,苗医们认为从古至今所用的苗药和药方都是“药王爷爷”相传下来的。
那“药王爷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民间传说中的“药王爷爷”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长有翅、能在空中飞行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为苗民寻找药方。
苗族医药苗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在距今5000年前,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的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部落联盟,与生活在黄河上游的黄帝部落联盟进行了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后九黎被打败,蚩尤被擒杀。
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尧、舜、禹时期,战败后的九黎又形成新的部落联盟“三苗”,然而在与尧、舜、禹为首的部落联盟进行长期激烈的战争后“三苗”部落失败。
从此苗族人民开始了大幅度、远距离、长时期的大迁徙,行程大半个中国。
故澳大利亚民族史家格迪斯曾说:“世界上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
”苗族的先民在长期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药,在苗族的村寨及苗族的古歌中,常流传这样的歌谣:“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个药王,身在四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
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将药物分为冷药和热药两大类,认为甜、麻、香、辣属热药,用于治冷病,归冷经;酸、苦、涩属冷药,用于治热病,归热经。
湘西苗族医师认为药有止、补、通、散功能,并总结出“以热治冷”、“以冷治热”、“以通治闭”等用药规律。
苗族医药的特点,以单方较多,复方较少。
”多为一方一病,如先现在大家看到的“白辣蓼”,可以治五步蛇咬伤,这边的九木香,专治气管炎,这边的“四块瓦”,治疗跌打损伤。
苗医总结出不少口诀,如“爬不得坡,离不开矮陀陀”,“上不得坎,离不开倒触伞”,“打得一身垮,离不开四块瓦”,“打得一身粉碎,离不开四叶对”,“要得一身松,离不开木通”,“周身发麻,离不开乱头发”等,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矮陀陀、倒触伞、四块瓦、四叶对、木通的标本。
其次苗族人民因多居住在深山中,在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应用苗药防病治病,多采用鲜药,随病随采,或栽于房前屋后,或种于药园以备急需。
苗族医药另一特点是其药物具有奇特功效和神速的疗效。
如湘西苗医的伤科医术特别著名,有“刀伤枪伤,痛不可支,一经敷药,血痛立止,肿胀渐消,不数日而愈”。
严重枪伤经敷药后,不但可生肌,而且可使子弹退出。
民族医药特色汇报材料
《民族医药特色汇报材料》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民族医药资源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药传统和特色。
以下是关于民族医药特色的汇报材料:
一、藏医药特色
藏医药源远流长,结合藏族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医疗体系和诊疗方法。
藏医药强调平衡治疗,注重调整人体气血和脾胃功能,使用大量草本植物和动物药材进行治疗。
二、苗医药特色
苗族医药历史悠久,擅长采用苗药、汤药、膏药等方式进行治疗。
苗医药注重辨证施治,尊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擅长针灸和草药疗法。
三、壮医药特色
壮族医药以土法取药、水煎服药、风培直接药等为主要特征,善于运用当地的药材和资源进行治疗。
壮医药讲究药食同源,注重饮食起居和治疗结合,对于调养和保健也有丰富的经验。
四、哈尼医药特色
哈尼族医药擅长采用土法、水煎、沸煮、炒茶等方法,注重保健和治疗结合。
哈尼族医药在云南省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特色药材和特色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五、维吾尔医药特色
维吾尔族医药注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擅长使用当地植物药材和中药饼剂进行治疗。
维吾尔医药还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强调饮食和饮水的安全卫生。
以上是关于民族医药特色的汇报材料,每个民族医药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价值,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些宝贵的医药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苗族的传统医药
摘要:
1.苗族传统医药的概述
2.苗族传统医药的特点
3.苗族传统医药的治疗方法
4.苗族传统医药的价值与影响
正文:
【苗族传统医药的概述】
苗族传统医药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体系。
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苗族人民的健康和繁衍作出了巨大贡献。
苗族传统医药主要包括苗医、苗药和苗疗等方面。
【苗族传统医药的特点】
苗族传统医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独特的理论体系:苗族传统医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学说,这些理论是苗族人民对自然界和生命现象的独特见解。
2.天人合一的观念:苗族传统医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疾病时,注重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3.丰富的药物资源:苗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苗族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资源,研制出了众多具有独特疗效的药物。
【苗族传统医药的治疗方法】
苗族传统医药的治疗方法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熏洗疗法等。
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疗效,深受苗族人民的喜爱。
【苗族传统医药的价值与影响】
苗族传统医药不仅为苗族人民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还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苗族传统医药的传播和交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种独特的医药体系,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苗药的主要内容
苗药,又称苗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中国的苗族地区。
苗药的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疾病诊断:苗药诊断疾病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法,结合病人的脉象、舌象等进行综合判断。
2. 治疗方法:苗药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治和外治两种。
内治主要是通过口服药物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外治则是通过敷贴、熏蒸、洗浴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3. 药物种类:苗药的药物种类非常丰富,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其中,植物药是最主要的药物来源,如黄连、黄芩、金银花等。
4. 药物制剂:苗药的制剂形式多样,有丸、散、膏、汤、酒等多种。
其中,丸剂和散剂是最常用的制剂形式。
5. 药物应用:苗药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6. 药物研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苗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许多苗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都得到了证实。
苗族医药特色疗法
苗族医学有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
熏蒸疗法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熏蒸疗法是用药物蒸发的气体熏蒸身体以治病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源于苗民对蒸汽的认识,结合苗医善用鲜药熏洗外治的经验而产生。
最早的熏蒸疗法是用烧红的砖块放入药液中,以产生蒸汽。
现代流传的熏蒸疗法,又有所不同了。
一般是将药物煮沸,上罩以蒸桶(箱),叫病人坐进蒸桶之内,再把蒸桶盖好,但不能盖严,要略留通气孔,利用药水蒸汽熏蒸病人全身,以达治疗目的。
这种方法产生的药物蒸汽压力大,力量强。
由于地区不同,各地的熏蒸疗法略有差异,但均有同一渊源。
熏蒸疗法以全身皮肤为给药途径,用蒸汽热力作为传导媒介,药物的渗透作用较强,能达全身各处;药物的作用较为均匀,吸收也较炔。
由于治疗过程中由始至终,热强度均能保持恒定,对比其它干热熨烫方法,在治疗上更利于药物的稳定吸收,故其疗效较好。
熏蒸疗法治疗疾病较广泛,内、外、皮肤等科疾病均可治疗。
苗族民间医生常用此法治疗风湿痹症(风湿性关节炎)、偏瘫肢体麻木、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肌肉萎缩(周围神经炎)、浮肿(急性肾炎)、皮肤疮痒疥癣等。
当然,不
同的病症要用不同的药物。
下面介绍一种简便的治疗风湿(风寒湿痹)的方法,在家庭条件下就可应用:用伸筋草、黑骨藤、透骨香、生乌头等药物,放人盆中加水加热产生蒸汽,以熏洗疼痛肿胀的风湿关节局部,每次熏洗10分钟左右,一日一次。
贵州苗药种类范文贵州苗药是指贵州省境内原产或有历史文化背景的传统中药材。
由于贵州地理位置特殊,气候特点独特,贵州苗药种类繁多,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贵州苗药种类。
1.常山常山,又名肖梅、蛛蒿、马椭椿等,是贵州的特产苗药之一、常山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疾病。
2.金银花金银花,是贵州常见的藤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金银花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等症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广泛接受和使用。
3.樟树皮樟树皮,是一种常见的苗药材,具有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樟树皮可治疗痛经、瘀血等症状。
同时,樟树皮还具有驱蚊除虫的作用,广泛用于民间居室中。
4.肖菜肖菜,是贵州著名的民间苗药材之一,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支气管炎、头痛等症状。
肖菜味道辛辣,性温,具有发散寒冷、温中散寒的作用。
5.野福丁野福丁,又名白鞭藤,是贵州苗药的重要代表之一、野福丁具有祛风活血、止痛散结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筋骨疼痛等疾病。
6.龙胆龙胆,是贵州苗药中的一种青色小花草本植物,具有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龙胆广泛用于黄疸、肝炎等疾病的治疗。
7.五味子五味子,是一种常见的苗药材,具有补肝益肺、健脾开胃的作用。
五味子还具有明目、润肠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眼部疾病和肠道问题。
8.地草地草,又名龙牙草,是贵州苗药的重要成员之一、地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疟疾、肝炎等疾病。
以上是贵州苗药中的一些常见种类,这些苗药凭借其独特的药性和功效,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贵州苗药在民间常被用于家庭医疗、乡村医疗和传统中医等方面,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贵州苗药也是贵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特色苗医药技术介绍“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贵州特色苗医药技术同藏医、蒙医、壮医等,作为传统特色医学,在中国医药历史上久负盛名。
其中非遗获得者张珍双的“药气离子”2017年荣获国家非文化物质遗产保护项目。
目前受益者已达10余万例之多,得到安全、有效、快速的临床验证。
优势:1.特色项目可信、可靠、可做、可行、可用、可推的优点,便于帮助引流,带动医院人气2.专治各类疑难杂症,痛症、不治之症等,帮助转化医院现有患者,提高医院用户的就医周期项目介绍(第一阶段)一、苗脐罐:使中药以气的形式从肚脐的原始通道,进入五脏六腑,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调理范围: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病止痛、消肿散结、强生健体之功效。
广泛运用于痛症、炎症、包块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症,还可美容,抗衰、保健。
二、苗掌灸:依据传统中医经络学说为原理,用手掌代替针灸,穴位给药,内病外治,作用于相应穴位,使苗药在手掌阴阳灸的作用下,短时间内即能产生一股像气针一样很细很强的气流,可以感到仿佛有无数根无形的针刺进肌肉瞬间通经活络,活化细胞,并通过穴位针灸给药激发人体自身经络的潜能。
调理范围:迅速祛除患处和经络内的寒气,并补充阳气,从根本上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肌肉关节酸、麻、胀、痛,跌打损伤引起的瘀青肿痛及软组织疼痛以及头痛,牙疼、晕车等症。
三、非遗项目苗气针介绍:着重盈利点1、项目背景:《贵州土•苗张氏药气诊疗法》:非遗获得者张珍双在传承的土苗医《香包,噘角,气灸法》基础上进行重新改良,通过破解土、苗民族用药之道:“采药分公母,用药按阴阳,归经凭气味,治病寻药王”,经过无数次的配方精验、反复的工艺考证、千万次的自身用药试验,60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将“吸壶”升华为“阴阳行天下、一药定乾坤”的神奇剂型-“药气离子”,目前受益者已达10万人之多,经过安全、有效、快速的临床验证。
并于2017年荣获国家非文化物质遗产保护项目。
苗族的传统医药有何独特疗效苗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传统医药体系。
苗族传统医药不仅为苗族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因其独特的疗效而逐渐受到外界的关注和重视。
苗族传统医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与自然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苗族先民们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
他们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特性和功效,尝试用各种天然物质来治疗疾病,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药理论和方法。
苗族传统医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草药的广泛运用。
苗族居住的地区大多山高林密,自然资源丰富,为苗族医药提供了丰富的药材来源。
苗族医生们熟悉数百种草药的性味、功效和用法,能够根据不同的病症进行精准的配方。
例如,对于感冒发热,他们可能会使用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的草药;对于跌打损伤,则会选用三七、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材。
在苗族传统医药中,药物的炮制和使用方法也非常独特。
为了增强药物的疗效或降低其毒性,苗族医生们会采用多种炮制方法,如蒸煮、晾晒、浸泡等。
在用药方式上,除了口服,还有外敷、熏洗、拔罐等多种形式。
比如,对于风湿性关节炎,苗族医生会将一些具有祛风除湿功效的草药捣碎,敷在患处,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苗族传统医药注重整体观念。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环境相互关联。
当人体生病时,不仅仅是某个局部出现了问题,而是整个身体的平衡被打破。
因此,治疗疾病需要从整体出发,调整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这种整体观念使得苗族传统医药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另外,苗族传统医药还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
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养生保健,通过饮食调理、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他们认为,只有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才能抵御疾病的侵袭。
在治疗一些特定疾病方面,苗族传统医药也有着显著的疗效。
例如,在治疗皮肤病方面,苗族的一些秘方往往能够迅速缓解症状,促进皮肤的修复。
苗族药总结引言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
苗族人民长期以来依靠自然,积累了丰富的草药医药知识,形成了独特的苗族药文化。
苗族药以其独特疗效和独特的饮食保健方法,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和追捧。
本文将对苗族药进行总结和介绍。
药材简介苗族药主要以植物草药为主,通过不同的草药的组合和配方使用来治疗疾病。
苗族药材的采集和制备工艺非常严谨,从苗族人民手中传承至今,有些药材的采集和制备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苗族药材:1.贵州党参:贵州党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在苗族药中被广泛使用。
贵州党参具有滋补气血、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常用于调理气血不足、体虚乏力等症状。
2.狗牙蒜:狗牙蒜是一种具有辛温散寒、消积理气、化痰止咳的中草药,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症状。
3.石斛:石斛是苗族药中的名贵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炎症等疾病。
苗族药的应用苗族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呼吸道疾病苗族药中的一些药材能够有效缓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如狗牙蒜、石斛等。
苗族人民常常采用药材的组合使用,制作成煎剂或冲剂来治疗呼吸道疾病。
2. 消化系统疾病苗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调理肠胃、增加食欲的功效,如苦瓜、黄芩等。
苗族人民常常将这些药材加入到食物中进行烹调,达到增进食欲和调理肠胃的效果。
3. 骨伤科疾病苗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如川滇毛地黄、川续断、楼子油等。
苗族人民常常将这些药材加工成药膏或腰带来治疗骨伤科疾病,如骨折、扭伤等。
苗族药的独特之处苗族药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草本药剂文化之一,具有以下几个独特之处:1.中草药的搭配与配伍是苗族药的独特之处。
苗族人民通过对各类草药的认识和理解,形成了独特的草药组方方法,通过不同草药之间的搭配与配伍,发挥最大疗效。
2.苗族药注重草本配方的安全性和疗效,对于每一个配方疗效的验证都经过了长期的实践,确保了草药的安全有效。
苗医学的十大特色。
一、认论特色
三本论,是苗医学认识论特色。
能量、物质、结构,是万物万事生成的三大根本,简称三本。
叙述以三为万物之本的理论叫三本论(即三本哲学)。
其核心是三论(能量第一论、物质基础论、结构决定论);其要领是三观(三本一体观、事物演进观、破均衡观);其精髓是灵动效用(事物生成主因);其玄机是外能第一论(外能是事物生成的第一动力)。
三本论认定三本一体是事物生成正理。
事物生成正理是三本一体,所以对待事物必须一分为三。
三本论其外延明确,内涵具体,又能抓住实质根据,既能启发人们由外而内深刻认识事物本质,又能由内而外充分表白事物现象,故可详尽阐明事物生成正理、规律和准则,故为迄今最完备的认识论。
二、医学观特色
破均衡医学观,是苗医学第二大特色。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丛书《苗族医药学》62页:“均衡,即是静止状态的平衡……表示事物失去活动力。
一切事物只靠不断地破均衡才得生成发展”。
人依靠能量才得生存。
有能量就有灵动效用。
有灵动效用就有前趋运动。
有前趋运动就可抗静止而破均衡。
破均衡就可废旧态而创新序。
创新序就可产生交配、孕胎、分娩、生长、发育、健壮、抗病、抗衰、思维、劳动、创造、发明、改革、更新等人生功能活动。
由此可知,破均衡是人类生成、生存和繁衍兴盛的准则,而破均衡医学观则是规范性医学的准则。
三、生理学特色
生理“三说”,是苗医学第三大特色。
“三说”,即三生成人说、三隶学说、交环学说。
人体生灵能吸取外界供生物质,于体内加工成汁水、浆液、血、细胞等物质成分,再将其组成皮肉筋骨脏器等组织结构,这些结构形成后即发挥生理功能,从而实现能量、物质、结构三本一体而展现人生全程,这就是三生成人说。
人体分头隶、胸隶、腹隶三大隶属,这头、胸、腹三隶共同发挥作用,形成能量、物质、结构三本一体,就会使人得以生成存在,这就是三隶学说。
苗医大师龙玉六生前常说,人有上、下两个交环,两个交环,也各兼管体腔上、下部脏器、腺体、神经等职能活动。
两者和套,就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否则将出现上亏上亢、上亢下亏等交环不和病症。
这就是交环学说。
四、病理学特色
“无毒不生病”和“无乱不成疾”这两个病理学论断,显示苗医学第四大特色。
其为苗医大师龙玉六生前传授,收载入《中国少数民族医药大系·苗医药》等书中。
“毒”指一切可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包括致病微生物毒、动植矿物毒、化学物毒、人体废异物毒等,既是致病物质又含致病能量,其侵犯于人体就可能生病。
“乱”指人体良好结构遭到损坏而紊乱,使某些功能失常而成疾。
若人体无“毒”无“乱”,当然不会发生疾病。
五、药性学特色
药物质征学说,是苗医学的第五大特色。
质,指药物基本素质,属物质性的;征,指药物功效特征,属能量性的。
药物用于人体与靶组织有机结合,以形成能量、物质、结构三本一体,就产生治病效果。
苗医大师龙玉六生前唱的(苗药质征歌),概括前辈苗医师的药理知识与经验。
六、方伎学特色
三本一体组方法则,是苗医学第六大特色。
针对主要病症或消除主要病原的药叫领头药,对整病起主宰作用;协助领头药治疗兼症或补体增强抗病力的药叫铺底药,对整病起保证作用;解除领头药、铺底药毒性、劣性及促使二者达病所的药叫监护药,对病疗效起激发作用和决定作用。
把既有之药分别优选,巧妙配制,组成领头药、铺底药、监护药三本一体整病方剂,就能发挥良好疗效。
这叫三本一体组方法则,各种医学及各科都实用。
七、诊断学特色
看病三考察,是苗医学第七大特色。
《花垣苗族·苗医苗药》记载,苗医看病三考察口诀:“一考功能察气魄,本命(苗医学名词,人体生命的根本物质贮藏于大脑中)精神冷或热,架组交环常或异,检测数据不可缺。
二考物质察病根,汁水浆液血气分,排泄物及异物等,病原体及抗原情。
三考结构察病机,皮肉筋骨脏器窥,十窟(人体的十个窟窍)征迹脉舌类,病灶以及反应区”。
此三考察诊断法则,包涵古今中外宏观微观各种诊断之理法,凡是医学无不实用。
八、治疗学特色
整病三大原则和十七大法,显示苗医学第八大特色。
三大原则即调整能量、补充物质、改善结构。
整病十七大法归类于三大原则内。
即:调整能量类有热疗法、冷疗法、止痛法、止泻法、提火法、健胃法、帮交环法、解危法;补充物质类有补体法;改善结构类有止塞法、退火法、表毒法、赶毒法、败毒法、攻毒法、退气法、复合法。
根据这十七大法而制订四十九套整病方术。
掌握这三大原则、十七大法和四十九套方术,则可机动自如地整治疾病。
九、保健学特色
“防病三大法宝”,显示苗医学第九大特色。
三大法宝即“以动制静”、“餍食制馕”、“辟毒制乱”。
以动制静,可激发生灵能的灵动效用,充分发挥能量对人生主宰作用,故常有“生命在于运动”之说;餍食制馕,是讲究吃的科学,以充分发挥供生物质对人生保证作用;辟毒制乱,可杜绝病因病机之源而维护人体结构之完好,以充分发挥结构对人生决定作用。
这防病三大法宝,实属三本论的一分为三法则在保健学方面的现身,概括一切行之有效的预防保健之术。
十、发展性特色
当代苗医学发展迅猛,这是其第十大特色。
苗医发源甚早。
西汉刘向说:“古之为医者曰苗父。
”因历史原因,此医学久受束缚而沉默难展,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奋发生机,尤以1985年发现苗医大师龙玉六这宏达巨匠后,其满怀苗医学术琼英得到抢救,经整理发挥而精作专著问世,既为苗医学树新里程碑,也为医学革命创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