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广东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42.75 MB
- 文档页数:28
某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思考发布时间:2022-11-28T12:35:56.63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15期作者:郑兵曾丽君[导读] 野生植物资源对于我国生态系统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郑兵曾丽君广东五华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梅州 514000摘要:野生植物资源对于我国生态系统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由于人们大肆开发,野生植物资源的栖息地被破坏,严重影响了野生植物资源的丰富性,也不利于生态环境修复活动的开展。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主要阵地,需要重视对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针对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此来避免野生植物资源的生长环境被破坏。
基于此,本文结合广东五华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分析了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策略,以期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思考广东五华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梅州市五华县长布镇境内,地处粤东丘陵的中心地带,属莲花山脉的支脉。
保护区于1998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粤府函[1998]495号),总面积5880hm2,地理座标为东经115°18′49"~115°23′37",北纬23°46′11"~23°51′43"。
近年来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创新了植物资源保护方法,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干扰和制约因素,这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制定合适的解决策略,进一步强化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一、广东五华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广东五华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
保护区地形复杂,沟谷纵横,地表破碎,海拔逾千米山峰有十多座,最高峰为位于保护区西北部的七目嶂,海拔1318.6m,最低处为保护区东北部的水坑水库坝下,海拔仅273m。
1 引言林草资源调查监测,主要是对林区的林地、草地、湿地、荒漠及其附着的森林资源和草资源,以及其他土地上的林木资源进行监测,可以查清我国林草资源具体变化、掌握年度消长动态变化情况,分析评价林草生态系统状况、功能效益以及演替阶段和发展趋势[1],为国家制定林草资源监督管理、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政策,编制林草发展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林草资源调查监测是在林地现状调查基础上,采用RTK 测量技术获取高精度的定位信息,可以大大提高林草资源测量的准确性;基于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林草资源的分布信息以及植被指数、面积指数等多维度参数信息;无人机可以覆盖大范围地表,快速获取大面积的林草资源信息,尤其在山区、沼泽等工作人员难以到达的地方,利用无人机可以灵活、便捷地采集资源信息,实时掌握项目区林草资源情况;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对项目区野生动植物、有害生物进行智能识别,还可以对大量的遥感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评估林草资源的状态及变化趋势,实现智能化的林草资源调查监测。
通过采用上述几种技术开展林草资源调查监测,可以准确获取项目区林草资源存量及质量变化等信息。
2 测区地理概况广东省地处我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是我国经济大省之一,广东省林草资源调查监测技术分析叶裕琦(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广东 广州 510000)摘 要:林草资源监测是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草资源管理的基础支撑。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改革的推进,林草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结构、分布情况发生了变化。
为了查清林草资源变化情况,以广东省林草资源调查监测为实例,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展开林草资源等基于地面样地的监测,并对林区林草资源的存量、变化情况以及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整合、汇总,形成林草资源年度数据,为编制国家林草资源及其生态状况白皮书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第22期现代园艺中药资源作为我国的战略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药用植物资源作为中药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1],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药用价值和生态效益于一体。
同时,其还具有发挥林业资源优势、满足社会对高品质药用植物需求的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日益加剧,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正不断减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资源蕴藏量也在持续下降。
因此,展开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调查尤为重要。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简称保护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环境优越,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2]。
然而,目前有关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调查主要集中在珍稀濒危植物、木本植物和维管植物多样性等方面[3-5],尚未涉及药用植物。
因此,通过深入了解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和特点,并针对性提出保护与开发药用植物资源的建议,以期为药用植物资源的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保护区概况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113°51'30"~114°03'12"E、23°13'28"~23°20'00"N,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博罗县西北方,总面积9744.2hm2。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为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
2研究方法2.1外业调查依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6],采用样线调查法,共设置有12条植物调查样线(见图1),系统调查保护区内药用植物资源,记录位置、生境、植物种类和数量、植物生活型等信息,并拍摄照片或采集标本、鉴定、分析,调查时间为2022年5-9月。
2.2内业整理根据外业调查获得的数据信息及标本实物等情况,查询《中国植物志》[7]《中药大辞典》[8]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其科、属、种组成、生活型等信息,对重点药用植物进行入药部位分类整理、编制名录等。
吴川市地勘报告一、引言吴川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腹地,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为了更好地了解吴川市的地质情况和地下矿产资源分布,进行了一次地勘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吴川市地勘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
二、调查目的本次地勘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吴川市的地质情况,探索潜在的地下矿产资源,并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方法1.文献调查:通过查阅相关地质报告、矿产资源资料和地图等文献资料,对吴川市的地质背景和已知矿产资源进行梳理和分析。
2.野外实地调查:选择吴川市的代表性地区,对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性特征等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并采集标本进行室内分析。
3.地球物理勘探:采用地震勘探、重力勘探和电磁勘探等技术手段,对吴川市的地下构造和矿产资源进行探测和分析。
4.地质化验分析:对野外采集的标本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分析,以进一步确认地质构造和潜在矿产资源。
四、调查结果1.地质构造:吴川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边缘地带,地质构造以海岸平原和河流冲洪积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平坦。
2.地貌特征:吴川市地貌类型多样,包括沿海沙滩、河流水网、低山丘陵等。
其中,低山丘陵地区地势稍高,地貌相对复杂。
3.岩性特征:吴川市地质由沉积岩和火成岩构成,沉积岩主要有砂岩、泥岩和灰岩等;火成岩主要有花岗岩、玄武岩等。
4.矿产资源: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吴川市存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石灰石、煤炭、铁矿石等。
其中,石灰石储量较大,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
五、建议基于对吴川市地质调查的结果,我们向相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鉴于吴川市地势较为平坦,容易受到洪涝、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影响,建议加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体系的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2.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吴川市存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建议在开发利用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取科学的开采方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3.加强地质调查工作:地质调查是探索地下资源和了解地质灾害风险的基础工作,建议加强地质调查力度,不断完善地质调查技术和手段,为城市规划和自然灾害预防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广东省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报告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素有“山川秀美”之称。
然而,在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的人类活动中,广东省也遭受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为了了解和有效解决该问题,广东省展开了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是广东省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报告。
经过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和协调,广东省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于20XX年正式启动。
此次普查主要采用遥感技术手段,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对广东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和勘测。
一、勘测总体情况:此次普查采用了多光谱遥感图像和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广东省全境,在全省范围内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全面勘测。
二、水土流失情况:根据普查结果显示,广东省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农田和山地地区。
其中,农田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农田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功能下降、土壤质量恶化等问题。
山地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土地抛荒、地表侵蚀、河流水系破坏等问题。
三、水土流失原因:普查结果显示,人类活动是导致广东省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乱砍滥伐、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可持续的经济生产方式,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
此外,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山地地形等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四、建议和措施:根据普查结果,在解决广东省水土流失问题方面1.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更加严格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法规,确保土地科学合理利用。
2.积极推行生态农业,提倡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科学种植模式,减少农田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3.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各种措施来改善山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4.强化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广大民众的环保素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保护水土资源。
总之,广东省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为我们全面了解广东省的水土流失问题提供了客观真实的数据和信息,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措施。
湛江市湖光岩调研报告湛江市湖光岩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湛江市位于中国广东省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而湖光岩则是湛江市的一个著名景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质构造。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湖光岩的特点、问题及其对湛江市旅游业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1. 了解湖光岩的地理、地质特征以及自然景观等方面的情况。
2. 调查湖光岩旅游资源的利用情况,评估其对湛江市旅游业的影响。
3. 发现湖光岩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湖光岩的地理、地质、旅游开发等相关资料。
2. 实地调查法:前往湖光岩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旅游设施等方面。
3.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游客对湖光岩旅游的满意度和需求。
四、调研结果1. 湖光岩地理、地质特征:湖光岩位于湛江市区以南,是一座石灰岩丘陵地带,地貌怪异、景色秀丽。
岩洞中有深潭、瀑布等自然景观,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景观特点。
2. 湖光岩旅游资源利用情况:湖光岩已经开发成为一个热门旅游景点,拥有完善的交通和旅游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3. 湖光岩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湖光岩的旅游资源利用不够充分,部分景点的开发程度较低。
另一方面,由于游客数量大增,旅游压力也变大,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4. 改善措施建议:应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提升旅游设施的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和地质景观,增强景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调研结论湖光岩是湛江市的一个重要旅游资源,拥有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和自然景观。
然而,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湖光岩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和环境压力过大等。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提升旅游设施水平,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以保证湖光岩能够持续发展,并对湛江市旅游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参考文献1. XX, XX. 湛江湖光岩地质与旅游资源[J]. 湖南非金属矿, 2015, 40(4): 12-15.2. XX, XX. 湛江湖光岩旅游开发对湖光岩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 广东旅游科技, 2016, 33(5): 86-88.3. XX, XX. 湛江湖光岩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广东旅游论坛, 2017, 27(3): 54-57.4. XX, XX. 湛江市湖光岩的旅游开发现状与前景[J]. 湛江市旅游局学报, 2018, 25(1): 23-25.。
Doi:10.19661/ki.mi.2021.01.008!实践与应用】广东省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对策建议唐玲,姚琴,徐天(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广州市510220)摘要海洋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已被纳入国家自然资源统一监管体系。
结合海陆统筹要求,基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内容框架,梳理海洋调查标准体系建设情况、海洋资源调查监测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同时,提出广东省海洋资源调查监测对策及建议,为广东省今后开展海洋资源调查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标准;广东省中图分类号P74Suggest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ine Resources Survey and MonitoringSystem in Guangdong ProvinceTANG Ling,YAO Qin,XU Tian(Guangdong Marine Development Planning Research Center,Guangzhou510220,China)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ural resources,marine resource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unified national natural resources supervision system in the new era.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sea and land coordination,and the natural resources survey and monitoring system,this article constructs the framework of the marine resources survey and monitoring system,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marine survey standard system construction,and marine resources survey and monitoring.It then gives suggestions on marine resources survey and monitor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Province in marine resources survey and monitoring in the future.Keywords natural resources survey and monitoring;marine resources survey and monitoring system standards;Guangdong Provinc海洋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正是探索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体系的启动阶段, 2020年1月,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标志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框架建设启动$2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2020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工作要点》,提出探索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广东省是海洋经济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多项海洋资源数据位居全国前列或全国首位,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5年位居全国首位,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之一,建设海洋强省具有扎实的基础$履行好“两统一”职责,助力构建“六个一”自然资源管理体系离不开海洋资源基础数据的支撑$然而,海洋资源调查监测尚存在分类依据不统一叫数据与其他自然资源数据之间存在调查部门分散、内容相互交叉、指标之间相互矛盾等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收稿日期:2020-10-30||i2021年第$期53II体系构建框架下,梳理海洋调查标准体系建设情况,提出广东省海洋资源调查监测对策及建议,为广东省今后开展海洋资源调查监测提供参考。
广东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广东省地处南方沿海地区,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然而,与其繁荣的城市相比,广东省农村地区的发展却并不平衡。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农村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东农村社会的真实状况,本次调研团队决定前往广东农村进行实地调研,以期深入了解农村社会的现状及问题。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广东农村社会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 发现农村社会存在的问题及矛盾,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探讨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和措施,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走访访谈和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对广东农村地区的村民、农民和村支书等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对农村社会发展的期望。
2. 走访访谈:选择数个代表性的农村村庄进行实地走访和访谈,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和发展困难。
3. 实地观察: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农田生产和乡村旅游等进行实地观察,全面了解农村发展的现状。
四、调研成果1. 人口状况:广东省农村地区的人口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年轻人的外出务工比例较高,导致了农村老龄化的严重问题。
2. 经济状况: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农产品销售和集约化种植面临一定难题。
3. 文化教育: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滞后,文化活动较少。
4. 环境问题: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农田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1. 人口问题:需要注重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留住年轻人的政策制定,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
2. 经济问题:提倡农村多种经营方式,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一、前言硇洲岛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东部,是我国南海中的一个美丽岛屿。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硇洲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硇洲岛的环境状况,我们组织了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对硇洲岛的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社会实践报告。
二、硇洲岛环境现状1. 自然环境硇洲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岛上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
硇洲岛海岸线长,沙滩资源丰富,海水清澈,是理想的度假胜地。
2. 生态环境问题(1)过度开发:硇洲岛旅游业发展迅速,导致部分海滩、沙滩被过度开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2)污染问题:部分游客在岛上乱扔垃圾,导致海滩、沙滩污染严重。
此外,一些餐饮业、酒店业等企业存在废水、废气排放超标的问题,对硇洲岛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过度捕捞和外来物种入侵,硇洲岛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三、社会实践调查1. 调查方法(1)实地考察:团队成员深入硇洲岛各个角落,对海滩、沙滩、海洋生物等进行实地考察。
(2)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当地居民、游客、企业等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硇洲岛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3)访谈:与当地政府、环保部门、企业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2. 调查结果(1)海滩、沙滩污染严重:部分海滩、沙滩垃圾成堆,影响游客体验。
(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硇洲岛生物多样性减少。
(3)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居民、游客和企业对环保意识不够重视,存在乱扔垃圾、废水废气排放超标等问题。
四、环境治理建议1.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游客、企业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2. 严格控制旅游业发展:合理规划旅游资源,避免过度开发,保护海滩、沙滩等自然资源。
3. 严格监管企业排放:加强对餐饮业、酒店业等企业的监管,确保废水、废气排放达标。
4. 加强海洋生物保护:严禁非法捕捞,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湛江市生态状况的调研报告湛江市生态状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
然而,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湛江市的生态环境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了解湛江市的生态状况,本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
二、自然环境湛江市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年降雨量较多。
市内地势复杂,拥有众多河流和山脉,其中以珠江、赤水河和龙门江为主要水系。
这些河流为湛江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当地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湛江市的自然环境遭受了不小的破坏。
许多河流和湖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质下降,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
同时,大量土地被开垦用于工业和农业用地,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
三、生物多样性湛江市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着许多独特的生物群落和物种。
调研发现,湛江市境内有318种鸟类、119种兽类、76种两栖动物和99种爬行动物。
珠江口湿地是湛江市的重要生态区域,拥有大量的鸟类和植物资源。
然而,湛江市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栖息地破坏和破碎化,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
同时,非法捕捞、乱砍滥伐等行为也对湛江市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影响。
四、环境保护措施在面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湛江市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环境监测力度,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空气、水质等进行监测。
其次,湛江市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此外,湛江市也倡导居民低碳生活,采用清洁能源,推行垃圾分类等措施。
然而,目前湛江市的环境保护措施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执行力度不够、缺乏投入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湛江市需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
五、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向湛江市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提高水质。
广东省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广东省耕地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土地的稀缺性和限制性逐渐凸显。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支撑。
而阳山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势较高,土地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同时又面临着迅速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压力,对其耕地后备资源的监测调查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的监测调查评价,为当地政府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研究目的(1)通过对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的监测调查,明确当地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和数量,了解其分布状态和土地环境状况,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2)对阳山县的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从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探讨当地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力和利用价值,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三、研究内容(1)对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进行监测调查,明确当地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和数量,绘制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地图。
(2)通过对当地耕地后备资源的野外调查和实地勘察,收集当地土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等相关数据,为后续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3)对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从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分析其潜力和利用价值,并制定科学的耕地后备资源利用规划。
(4)本研究还将分析当地耕地后备资源的保护现状和管理措施,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为当地政府制定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方法(1)采用文献资料法,搜集当地土地利用、耕地保护政策、耕地后备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
(2)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阳山县的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图像解译和空间分析。
(3)采取实地勘查、定向访谈等方法,对当地耕地后备资源利用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4)采用模型分析方法,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5)运用专家会商和专家评估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可行性、可靠性和合理性的评价。
2097-3012(2023)04-0631-11 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时空信息学报收稿日期: 2022-12-10;修订日期: 2023-11-30作者简介: 郭海京,研究方向为工程测量、RS 及GIS 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
E-mail:****************通信作者: 钟远军,研究方向为工程测量、RS 及GIS 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
E-mail:****************广东省自然资源常态化监测模式探索与实践郭海京1,2,3,钟远军1,2,3,杨娜娜1,2,31.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广州 510663;2. 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63;3. 广东省自然资源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广州 510663摘 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旨在全面查清各类自然资源家底和变化情况,是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保障工作。
为解决调查监测面临变化监测和地类识别等难度大、效率低、业务协同能力不高等问题,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提出构建高效、快捷、及时的常态化监测新模式。
常态化监测依托广东省自然资源综合感知服务系统,以业务管理数据为主体、以综合感知数据为辅助,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信息化等技术,即时发现变化图斑;通过省市县多级联动、内外业一体化监测等模式,每月定期上线和完成变化图斑的核实与处置,及时推送到各级自然资源业务管理部门,动态掌握全省各类自然资源变化情况。
常态化监测通过“即时监测、月清季核、年度总结”,实现“一次监测、多个专题、N 种应用”的目标,将广东省调查监测工作从过去单一化、低频次的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时代,逐步迈向“即时精准、智慧互联、协同共治”的智能化、智慧化的常态化监测时代,实现自然资源业务全覆盖和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预警、早制止”。
通过试点工作,验证了常态化监测的工作模式、组织模式、变化发现、系统应用等环节的可行性,为下一步全省全面铺开积累了经验。
自然资源农村数字化地籍调查研究与实践欧阳玲【摘要】加快推进农村数字化地籍调查工作,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严格农村土地资产管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奠定不动产统一登记基础.本研究在结合原数字化地形地籍测量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农村数字化地籍调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①全面完成农村私人住宅用地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修补测量工作,制作外业调查工作底图,②开展农村宅基地在内的集体建设用地、零星国有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兼顾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补充调查.【期刊名称】《城市勘测》【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4页(P146-149)【关键词】自然资源;农村;数字化;地籍调查【作者】欧阳玲【作者单位】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广东东莞5231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721 引言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地籍调查管理是核心与基础[1]。
地籍调查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多,全野外数字化测量优势明显[2]。
王辛之等(2012)对武汉市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试点进行了实践与探索[3];程波(2014)对农村地籍调查和测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4];谢泳龙等(2015)以麻城市为例对农村数字化地籍测量理论与关键技术应用进行研究[5];吴涛(2017)以东莞市寮步镇为例对现代化数值地籍调查进行了研究[6]。
本文以东莞市地籍调查为例,对自然资源农村数字化地籍调查进行研究,并对实施过程进行探讨。
在东莞市数字化地籍调查测量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各镇街地籍档案和数据库基础建设程度,全面完成农村数字化地籍调查工作,夯实地籍管理基础,明晰土地产权,推动建立现代地籍管理和土地产权管理制度[7~9],严格土地资产管理,有效保障土地权益,保护人民合法权益,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奠定坚实基础,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0~13]。
2 研究区与数据东莞,又称“莞城”,广东省地级市,全国5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本项目开展区域包括全市区域面积 2 465 km2,辖区范围包括莞城、东城、南城、万江、石龙、虎门、中堂、望牛墩、石碣、高埗、麻涌、长安、沙田(虎门港)、道滘、洪梅、厚街、寮步、大岭山、大朗、黄江、樟木头、清溪、塘厦、谢岗、凤岗、常平、桥头、横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4个街道,28个镇(如图1所示)。
类型21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1.(2022·山东·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南端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便是农业大省。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等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其传统的农业优势不断减弱,广东省已逐渐由原来的粮食生产大省变为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下图)。
1998年洪涝灾害和2008年雪灾更是对广东省的粮食供应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保障广东省的粮食生产,专家组进行专项调研。
调研发现:有效灌溉(配备灌溉工程或设备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水浇地)面积,仅次于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化肥的投入对粮食产量影响接近零或者负影响。
(1)据上两图信息,补充完成广东省2004年-2007年粮食需求量变化柱状图。
(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2)广东省降水总量丰富,但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产量影响很大,分析其原因。
(3)指出广东省化肥使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纵坐标轴名称及单位正确、纵坐标刻度值正确,并能画出柱状图(由于数值估值范围差异大,四个年份的数值介于3500-4000之间,保证前三个年份没有下降即可。
)(2)人口城市众多,工业发达,用水量大,农业生产水资源不足;降水季节变化大,季节性水资源的需求大。
(3)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结构恶化(或者土壤肥力下降)。
改善施肥结构,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施肥技术,合理施用化肥。
【解析】本题以图为载体以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粮食产需差=粮食需求量-粮食产量,则粮食需求量=粮食产需差+粮食产量,图中粮食产量2004—2006年都大约是1500多一点,2007年大约是1300,粮食产需差2004—2006年大约是2000多一点,2007年大约是2500,把四个年份对应的数值相加,估算出四年粮食需求量介于3500-4000之间,三个年份没有下降,按照横轴、纵轴等比例尺即可绘出图表。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开展面临的难点及对策探讨摘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是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对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目前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中遥感等技术的应用,对自然资源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自然资源调查;自然资源监测一、前言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科学有效地进行自然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当下我国所有的自然资源的有关管理工作当中进行的科学的调查和有效的监测,能够为不同尺度不同状态的管理和国土空间的治理工作提供帮助,提供决策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但是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几年时间内,自然资源管理所需要的各种调查和监测工作,仍然需要将原有的业务作为基础。
为了能够使得统一管理的需要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亟需对自然资源调查和监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标准的技术基础现状,探讨相关标准发展的一些基本特点,从而为自然资源调查和监测标准的有效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开展面临的难点(1)调查数据标准较多,覆盖面广。
调查数据标准较多,覆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土地、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水资源等有各个不同专业的具体方向。
如灌木林地分类标准的调整对特殊灌木林地面积的大小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对广东省森林覆盖率的高低产生影响。
而广东省林业发展规划确定的森林覆盖率的发展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将是面临的严峻挑战。
(2)比例不协调,分布不均匀。
从各种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调查的具体标准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到基础类和技术类的标准受到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涉及的一些标准的数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这从一方面反映的就是在当下所进行的调查监测工作,更多的是进行自主建设,自主使用这种状况,一个良好的标准体系应该从技术到质量再到进行管理的整个过程都有全面的规范,都有恰当的标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