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存量数据汇交技术与流程2017-8-30
- 格式:pdf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36
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动产登记管理工作成为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课题。
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数据整合及管理是目前不动产登记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建设一个基础平台,以整合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并实现信息管理的效益最大化,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研究。
一、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的必要性和现状1. 必要性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的整合是为了实现全面、统一、容易访问和高效利用的目的。
当前的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分散在各级不动产登记部门、各级政府部门和其他单位,导致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分散性,不仅增加了管理和使用的成本,也降低了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的管理效率。
2. 现状目前我国的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全国性的统一数据平台。
不动产登记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地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不能无缝对接,也不存在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这种分散的数据管理模式导致了数据的不一致性和不可靠性,甚至为不法分子的活动提供了方便。
1. 建设目标(3)提高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4)为政府决策、监管和公众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建设原则(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基础平台的建设需要统一规划,并分步实施,一步一步地整合各地的数据资源。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的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的布局,合理分配资源。
(3)强化安全,保障隐私。
在整合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的过程中,要加强数据的安全性,保障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泄露。
(4)引入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基础平台的建设应当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1. 数据标准化不同地区的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存在着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为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需要统一数据标准,以便不同地区的数据可以相互对接和共享。
附件2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接入指南落实《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建成覆盖全国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必须将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登记信息系统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实现各级登记信息实时接入信息平台,确保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实时互通共享。
为了加快推进信息平台接入进程,确保2017年底前实现全国覆盖,急需全国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相互配合,积极开展系统上线运行、网络联调、接入测试等系列工作,实现批量接入。
为规范、高效地开展接入工作,特制订信息平台接入指南。
一、国家级信息平台接入条件(一)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已正式上线运行,平稳支撑日常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实现证书发新停旧,并能够生成符合《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的不动产登记数据。
(二)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在日常业务办理的登簿环节能够自动生成业务报文,业务报文内容和格式符合《不动产登记文案大全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接入技术规范》要求。
(三)与国家级信息平台实现网络互联互通,符合网络安全相关要求。
针对地方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运行的不同网络环境,国家级信息平台提供国土资源业务专网、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三种网络接入渠道。
通过国土资源业务网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的地方,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必须与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物理隔离,同时应加强各终端机联网的日常监测,确保每一台终端机不与外网连接和随意交换数据。
通过电子政务外网或互联网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的地方,部将在中心端部署单向光闸确保信息安全。
(四)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的地方需配置一台服务器作为接入前置机,部署不动产登记统一接入系统。
前置机技术指标最低要求:CPU i5两核;内存>=8GB;硬盘>=400GB;操作系统:centos6.5。
二、国家级信息平台接入方式为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满足地方不同建设模式下信息平台接入需求,国家级信息平台提供了多种接入方式并行的运行模式,保障各级日常登记数据实时纳入信息平台。
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
朱碧琴
【期刊名称】《低碳世界》
【年(卷),期】2016(000)013
【摘要】随着分散形式的不动产登记弊端的不断暴露,我国开始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尝试将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有机的整合,并对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以不动产统一登记为背景,结合地质队不动产特点,在对现阶段不动产登记业务、数据、信息建设等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前提下,对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展开研究,为推动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全面发展做出努力。
【总页数】2页(P107-107,108)
【作者】朱碧琴
【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6地质队,安徽安庆24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2
【相关文献】
1.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思路与技术方法思考
2.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研究
3.全力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与应用
服务4.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与数据整合初探5.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的建设不动产登记主要是对不动产物权进行记录,将相应的变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这项工作影响着房产税的征收,同时对国家资源的整合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项工作中涉及到的信息数据比较多,想要促进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对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进行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整合完成后还需要做好相关信息数据的管理工作,可以通过管理基础平台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有效管理,对该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技术1、前期准备工作不动产登记工作在开展之前,首先要对不动产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只有做好这两项工作,才能促进信息数据的有效整合。
在数据不动产中相关数据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处理,同时也要对图表、图形信息进行记录,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结构上的划分,这样有助于数据的导出。
可以按照信息分类进行导出,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信息库,将不动产登记工作中所需要的数据信息提取出来,将这些数据导入中间库,然后再对中间库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
对于其他的信息数据,也需要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并在不动产登记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信息数据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此实现对相关信息数据的有效管理。
2、规范化的数据整合处理过程进行不动产数据的汇总时会发现由于不动产登记的源单位存在数据登记标准和业务规范之间的差异。
因此,在进行不动产登记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整合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数据进行汇总,还要根据各单位提供的数据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数据结构、数据登记的业务标准、数据系统等之间的差异,进行数据之间的匹配整理、不动产图形处理、重复数据的处理和遗漏不动产数据进行补遗等工作。
在数据完备的前提下进行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标准化整合操作,要将土地登记原始数据作为基础,把宗地编码作为索引依据,将空间信息进行关联;对不动产属性进行匹配,这样就可以使不动产本身的空间信息与相应的非空间信息进行匹配关联;使不动产对应的地籍信息与权属更加明晰,这样就可以使不动产数据信息整合工作更加便捷;构建不动产数据管理和查询的平台也就更加容易,这对于不动产信息统一管理的组织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总体方案一、总体目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不动产的交易和管理日益增多,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的工作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和压力。
为了提高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建设一个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是必要的。
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集中、规范、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提高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便捷的登记信息查询和交易服务。
二、系统架构1.技术架构本系统基于分布式架构,采用B/S模式,前端通过浏览器访问,后端通过应用服务器提供服务。
系统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具备高可用性和高性能。
2.业务架构系统业务分为不动产登记管理、不动产信息维护和不动产交易三个模块。
不动产登记管理模块负责登记申请、审批和备案等工作;不动产信息维护模块负责收集和维护不动产的基本信息;不动产交易模块负责不动产的买卖和租赁等交易。
3.数据架构系统的数据包括不动产的权属信息、租赁信息、交易信息等。
通过规范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字典,实现数据的标准化、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
三、主要功能1.不动产登记管理功能包括登记申请的受理、审批和备案等工作。
申请人可以通过平台在线提交登记申请,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在线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反馈给申请人。
登记完成后,相关信息将被记录在系统中,实现备案功能。
2.不动产信息维护功能包括不动产的基本信息维护、权属信息维护、租赁信息维护等。
系统将收集和维护不动产的相关信息,包括房屋面积、土地用途、权属证明等。
3.不动产交易功能包括不动产的买卖和租赁等交易。
平台将提供不动产交易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服务,方便买家和卖家、租户和租赁方进行交易。
四、关键技术和难点1.系统的信息安全性要求高,需要采取多层次的安全措施,确保登记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2.系统需要和各相关部门的系统进行数据交互,需要建立规范的数据接口和数据交换机制。
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1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是不动产登记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难度大,社会需求强。
为深入贯彻落实不动产登记“四统一”要求,统筹做好信息平台建设,保障不动产登记工作顺利推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是《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明确要求,是落实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重要技术支撑,是保障交易安全和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对于规范开展不动产登记业务,促进职责机构整合和工作流程再造,提升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强化产权保护和便民利民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要高度重视信息平台建设,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信息平台建设“反弹琵琶”的总体要求,超前谋划,统筹部署,将信息平台建设作为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贯穿不动产登记制度建设全过程。
各地要按照《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总体方案》(附后,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确保信息平台建设有序推进。
二、准确把握目标任务各地要紧紧围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关于信息平台建设的要求,依据《总体方案》,对各级各类不动产登记数据、信息平台、软件系统及网络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确保国家、省、市、县四级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实现与相关部门审批、交易信息的实时互通共享,加强与公安、民政、财政、税务等部门间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的互通共享,提供不动产登记资料的依法查询。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备份方案目录目录1.背景 (1)2.需求分析 (1)3.备份方案 (1)3.1.不动产登记平台服务器 (1)3.1.1.备份方式 (1)3.1.2.备份策略 (2)3.1.3.实现思路 (2)3.2.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3)3.2.1.备份方式 (3)3.2.2.备份策略 (3)3.2.3.实现思路 (4)3.3.不动产登记文件库 (5)3.3.1.备份方式 (5)3.3.2.备份策略 (5)3.3.3.实现思路 (5)1.背景为了保障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以下简称“不动产登记平台”)及其数据库的安全,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不动产登记信息安全工作的通知》、《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不动产登记平台及其数据库备份方案。
2.需求分析(1)不动产登记平台服务器不动产登记平台部署在VMware虚拟化平台上,详见表2-1。
表2-1 不动产登记平台服务器明细(2)不动产登记平台数据库不动产登记平台数据库使用的是Oracle,版本号为11.2.0.4,采用RAC集群部署模式,数据初始容量约60GB,每年增量约20GB。
(3)不动产登记文件库不动产登记平台文件库保存不动产登记过程的所有附件、不动产登记的所有历史档案扫描件,数据初始容量约120TB,每天不动产登记业务量约500宗,产生的附件约10GB。
3.备份方案3.1.不动产登记平台服务器3.1.1.备份方式不动产登记平台服务器采用虚拟机“快照”方式进行备份。
虚拟机“快照”是虚拟机磁盘文件(VMDK)在某个时点的复本,在发生系统崩溃或系统异常时,可以通过使用“快照”来恢复虚拟机,保持虚拟机磁盘文件系统的正常。
3.1.2.备份策略不动产登记平台正式运行过程中,系统功能基本稳定,更新频率不高,采用以下备份策略。
(1)备份周期:每月一次,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六凌晨01:01执行一次快照。
附件4目录1 范围 (10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01)3 术语和定义 (101)3.1存量数据 (101)4 汇交程序 (102)5 汇交内容及要求 (102)5.1矢量空间图形成果 (102)5.2数字正射影像图 (102)5.3属性数据 (103)5.4元数据 (103)5.5其他数据 (103)6 数据组织 (103)6.1组织单元 (103)6.2数据文件组织结构 (104)7 命名规则 (104)8 数据质量检查 (104)8.1地方自检 (104)8.2国家检查 (104)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成果汇交申请书 (105)附录B (规范性目录) 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资料清单表 (106)附录C (规范性附录) 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成果命名规则 (107)附录D (规范性资料)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资料文件组织结构图 (108)附录E (规范性资料)空间数据汇交图层及命名规则 (109)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成果汇交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县级汇交到国家的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成果的内容、格式、数据组织、命名规则以及质量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地方向国家汇交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成果。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内容参考以下文件内容或其中条款: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TD/T 1015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试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存量数据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是指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之前形成的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登记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其他数据。
全国各县(市)依据《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和《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试行),依据本地数据与审批业务的特点,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前本地已有的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数据规范梳理、数据整理、房屋(幢)图形的补测、整合落宗、不动产单元统一编码与数据入库等数据整合操作,建立本地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申请、受理、审核、登簿、缮证、归档等业务流程。
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随着现在分散形式的不动产登记弊端的不断暴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去应对日益显现出来的弊端,主要采取了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尝试将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有机的整合,实现了对不动产数据的统一的管理。
在现阶段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的整合和管理基础平台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国家也在不断努力的发展着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的管理。
标签: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分析,一方面是不动产登记管理基础平台建设。
通过这两方面的阐述为现在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阐述对相关的不动产的数据管理部门具有借鉴性的意义。
1、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分析不动产主要包括土地以及房屋的所有权,并且土地登记与房屋登记是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办理手续以及办理流程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要想将土地与房屋进行不动产的组合具有很大的难度,最主要的就是要将数据以及业务流程进行统一的整合,将其放入到同一个系统中进行操控。
土地所有权以及房屋的所有权在登记时要求的很多,所有的相关信息一定要前后吻合,不能出现偏差,现在的有关部门对于城乡的土地以及房屋的所有权几乎已经登记完毕。
但是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与分析还是至关重要的。
现阶段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主要是在尊重地籍信息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整改,对于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的整合并不是说要推翻所有在以前地籍的信息数据,而是要尊重地基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整改。
并且也要保证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以及完整性。
要将所有的信息数据放入同一个系统当中利于统一的管理。
对于计算机设备的存储空间也有很大的要求,要购买存储空间大的计算机存储设备,将所有数据放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防止造成信息数据的丢失。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分析工作应该与高科技进行紧密的联合,将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传统的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太过于分散,不利于工作人员的统一管理,并且时间久了也会造成数据的丢失,这些弊端都利于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的整合。
附件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总体方案目录一、基本定位与目标任务 (6)(一)基本定位 (6)(二)总体目标 (8)(三)主要任务 (8)二、总体思路与建设原则 (9)(一)总体思路 (9)(二)建设原则 (10)三、总体框架 (11)(一)信息平台总体构成 (11)(二)级平台组成 (15)(三)省、市级平台组成 (23)(四)级平台技术架构 (23)(五)省、市级平台技术架构 (25)四、信息平台运行和应用 (26)(一)信息平台部署 (26)(二)网络连接 (29)(三)登记应用模式 (30)(四)信息共享与查询服务模式 (32)五、工作部署 (35)(一)主要工作容 (35)(二)职责分工 (39)六、进度安排 (43)(一)2015年工作安排 (43)(二)2016年工作安排 (45)(三)2017年工作安排 (46)七、保障措施 (46)(一)加强组织领导 (46)(二)落实建设资金 (47)(三)明确安全责任 (47)(四)强化督促指导 (47)(五)争取理解支持 (47)附件1:《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 (48)附件2:《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试行)》 (105)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总体方案2013年11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由国务院颁布并于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
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登记信息应当纳入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确保、省、市、县四级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覆盖全国,对于全面履行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促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完备、准确、可靠,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更加有效地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的共同任务。
附件4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成果汇交规范(试行)目录1 范围 (10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01)3 术语和定义. (101)3.1 存量数据 (101)4 汇交程序. (102)5 汇交内容及要求. (102)5.1 矢量空间图形成果 (102)5.2 数字正射影像图 (102)5.3 属性数据 (103)5.4 元数据 (103)5.5 其他数据 (103)6 数据组织. (103)6.1 组织单元 (103)6.2 数据文件组织结构 (104)7 命名规则. (104)8 数据质量检查. (104)8.1 地方自检 (104)8.2 国家检查 (104)附录A (规范性附录)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成果汇交申请书 (105)附录B (规范性目录)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资料清单表 (106)附录C (规范性附录)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成果命名规则 (107)附录D (规范性资料)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资料文件组织结构图 (108)附录E (规范性资料)空间数据汇交图层及命名规则 (109)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成果汇交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县级汇交到国家的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成果的内容、格式、数据组织、命名规则以及质量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地方向国家汇交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成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内容参考以下文件内容或其中条款: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TD/T 1015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试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存量数据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是指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之前形成的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登记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其他数据。
全国各县(市)依据《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和《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试行),依据本地数据与审批业务的特点,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前本地已有的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数据规范梳理、数据整理、房屋(幢)图形的补测、整合落宗、不动产单元统一编码与数据入库等数据整合操作,建立本地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申请、受理、审核、登簿、缮证、归档等业务流程。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研究众所周知,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一直分布在多个部门,并由这些部门独立管理。
由于不动产登记机构不同,程序不同,采用的信息系统平台多种多样,也正因为如此,登记制度统一以后,就是如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所以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下,不动产登记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统计口径一致、标准统一,具有充分的兼容性,并且要求原不动产登记机构参与设计,只有如此才能避免重复建设,协调繁复的弊端。
在将原有的、分散的登记信息进行整合,系统对接的同时,也要借鉴国外一些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拓宽思维视野,保障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顺利实施。
平台的建设思路1.顶层设计建立和实施以土地为核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我国产权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设计统一登记机构、统一登记依据、统一登记薄证、统一登记信息平台等工作要逐一落实到位,任务极其艰巨。
当务之急,就是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徐德明在2014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说的:重点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顶层设计。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前瞻性的工作,首先应当进行顶层设计。
如果没有顶层设计,或者对顶层设计认识不足,光靠经验、热情做事会导致系统的集成性、扩展性比较差,信息孤岛严重,陷入泥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的建设发展。
因此,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必须重视顶层设计,全面实施信息资源规划,来化解这一难题。
2.信息资源规划是不动产登记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核心方法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处理、交换、共享和使用的全面规划,是以信息工程方法论为技术基础,侧重于业务分析与优化、数据流分析、建立业务模式、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并架构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形成信息化建设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并通过后续的数据环境改造来解决信息资源整合等问题,以实现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方法。
3.进行不动产数据整合实行以土地登记为核心的不动产登记体制,符合自然规律,也是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方法。
2016年河北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常识【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1: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指《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六种经书,又指礼、乐、射、御、书、术六种技能。
B、巴尔扎克和雨果都是法国伟大的文学家。
巴尔扎克的作品总称为《人间喜剧》,雨果著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C、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文章中,沉痛悼念了左联五烈士,即青年作家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和胡也频。
D、《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等人花19年时间编成。
《左传》即《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称为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它称为“诗余”。
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B、《雨巷》的作者戴望舒,有“雨巷诗人”的称号,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一起称为“春秋三传”。
D、《荆轲刺秦王》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就是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
B、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C、曹禺,现当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另创作有《日出》《原野》等剧本及小说《北京人》。
D、杜甫,中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