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8.12 KB
- 文档页数:4
第4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教学目标:1、领略自然中的美得形状与色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在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图案的设计中,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装点会让生活锦上添花。
2、了解图案的变形手法和图案纹样的构成方法。
技能目标:设计制作一件单独纹样的图案,掌握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图案的变形手法,图案纹样的二方连续纹样,了解其主要形式,并能独立设计。
教学难点:图案的构成方法、排列与设计。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第一课时预习案: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些花卉图案的事物。
课前预习教材,了解图案的变形手法和图案纹样的构成方法。
课堂活动案:一、导入阶段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最喜欢哪种花?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学生出示自带的花或者照片,并介绍该花的外形、色彩、特性等。
品种繁多的花卉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还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我们爱花,因为它给我们芳香,我们爱花,因为它带给我们美丽!花会出现在花园里,花店里,还会出现在哪里呢?结合课件出示带有花形图案的生活器皿、墙纸、地板、布料、服装等图片。
学生欣赏后回答:花还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用品里。
二、发展阶段:花卉图案的装饰变形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美术作品里出现的花卉和生活中的花卉有什么不同?图案很简洁夸张照片很真实很细致很有细节。
图案的概念:图案是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对实用物品的外观进行的装饰设计,它包括纹样设计,色彩设计和器形设计。
思考:设计者把花放到物品上的时候,对花进行了怎样的加工?示例:荷花的图案设计(P21页)三、教师介绍图案的装饰造型方法。
学生尝试根据照片中的花卉原型,进行荷花图案的装饰造型。
“省略”:也叫简化法。
是对自然心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以突出整体的特征与个性。
“夸张”:是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的更长。
“添加”:是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其更加丰富、理想。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教案教法学法:1、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2、课前预习、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课后拓展提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鉴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花卉纹样。
过程与方法:了解花卉从写生到变形的完整过程,学会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方法,为生活用品进行装饰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传统纹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了解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进而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彩笔、剪刀等。
学具:绘画工具、彩笔、白色纸杯、笔筒、预习学案等。
教学过程:一、欣赏美图,激发情趣1、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美丽的花,学生欣赏。
2、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除了自然界中的花,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花?(学生回答)3、欣赏敦煌藻井宝相花纹样,阅读链接,回答问题:你认为这个纹样描绘的是哪种花?结构上如何?用色上如何?表达了什么愿望?4、为什么这些花会这么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花卉纹样的魅力又如何可以延续千年呢?(提示:可以从花的寓意说开来)(学生小组内交流,回答)因为每种花都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这花是怎样变成漂亮的花卉纹样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的呢?来,一起走近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二、探究设计方法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美丽的花儿怎么变成花卉纹样的?(1)、观察与写生:自然界中的花千姿百态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瓣行,把握总体特征。
(2)、变形: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
(多媒体演示对荷花的各种变形)(3)、还可以运用点、线、面来进行装饰,也可以综合运用。
(以树叶为例演示装饰过程)(教师总结板书)2、分层次练习,掌握方法:(1)、要求(根据自有条件,任选其一完成)请选择一种花的写生稿,尝试运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进行花卉外形变形。
第4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1教学目标借鉴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装饰特点,学会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与制作花卉纹样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到生活用品中进行装饰。
2学情分析依据设计与应用的课程设计,考虑花卉纹样的文化内涵及与生活的广博联系,选择花卉纹样设计运用作为教学内容。
围绕花卉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而展开,引导学生学习从花卉的写生,到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手法。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进而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难点:花卉图案的变形与构成方法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展示花提问:喜欢花吗?为什么?多媒体展示花。
美丽动人、芬芳四溢,它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
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会出现在山野上、花园、花店里。
这世界上没有永不凋谢的花,无论是崇高的牡丹还是路边的野花,如何让它们永远地盛开在我们的周围、扮靓我们的生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探讨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走近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活动2【讲授】探究设计方法及进一步探究多媒体展示带有花形图案的生活物品:墙纸、地板、布料、服装等图片。
生活中的花卉与花卉纹样对比。
教师总结:图案夸张简短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美丽的花儿怎么变成花卉纹样的?观察与写生:教师:自然界中的花千姿百态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瓣行,把握总体特征。
变形: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
“简化”是对自然心态的简短化,减去琐碎细节,以突出整体的特征与个性。
“夸张”:是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的更长。
“添加”:是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其更加丰盛、理想。
“几何化”:是把图形几何化,使外形更简短、更大方、特征更明明。
教师展示空白树叶,设问:好看吗?为什么?我们如何把他变得好看。
还还可以利用点、线、面来进行装饰花卉纹样。
分层练习,掌握方法:(小练习)教师:尝试运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进行花卉外形变形。
作业展评:你运用了那些方法变形?是否保留了特征?缺少什么?活动3【活动】进一步探究1)刚才我们完成的小训练就是单独纹样的雏形。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教案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教案第4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教学目标:1、领略自然中的美得形状与色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在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图案的设计中,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装点会让生活锦上添花。
2、了解图案的变形手法和图案纹样的构成方法。
技能目标:设计制作一件单独纹样的图案,掌握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图案的变形手法,图案纹样的二方连续纹样,了解其主要形式,并能独立设计。
教学难点:图案的构成方法、排列与设计。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第一课时预习案: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些花卉图案的事物。
课前预习教材,了解图案的变形手法和图案纹样的构成方法。
课堂活动案:一、导入阶段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最喜欢哪种花,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学生出示自带的花或者照片,并介绍该花的外形、色彩、特性等。
品种繁多的花卉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还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我们爱花,因为它给我们芳香,我们爱花,因为它带给我们美丽~花会出现在花园里,花店里,还会出现在哪里呢, 结合课件出示带有花形图案的生活器皿、墙纸、地板、布料、服装等图片。
学生欣赏后回答:花还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用品里。
二、发展阶段:花卉图案的装饰变形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美术作品里出现的花卉和生活中的花卉有什么不同, 图案很简洁夸张照片很真实很细致很有细节。
图案的概念:图案是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对实用物品的外观进行的装饰设计,它包括纹样设计,色彩设计和器形设计。
思考:设计者把花放到物品上的时候,对花进行了怎样的加工,示例:荷花的图案设计(P21页)三、教师介绍图案的装饰造型方法。
学生尝试根据照片中的花卉原型,进行荷花图案的装饰造型。
“省略”:也叫简化法。
是对自然心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以突出整体的特征与个性。
“夸张”:是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的更长。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教学设计【课型】:设计·应用课【授课年级】:七年级【教材分析】:本课依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建议设置,考虑花卉纹样的文化内涵及与生活的广泛联系,选择花卉纹样设计运用作为教学内容。
教材围绕花卉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展开,让学生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
在内容上,从花卉的写生,到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手法,从单独纹样的形式,到连续纹样的组合变化,循序渐进并强调学以致用的观念。
在形式上,设置了两个活动,由表及里,由简到难,都注重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
另外,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的规律和特点有一定认识。
所以这节课设计小练习环节,锻炼学生的概括外形与变形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设计纹样。
【教法学法】:1、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2、课前预习、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课后拓展提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鉴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花卉纹样。
过程与方法:了解花卉从写生到变形的完整过程,学会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方法,为生活用品进行装饰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彩笔、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问好。
)同学们,老师最近买了几把团扇,可是美中不足的什么?这些扇面是空白的,太单调了,这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装饰一下这些扇面,将它变成一把美丽的团扇。
老师最喜欢的就是花朵,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花朵,相信同学们也很喜欢,老师最喜欢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世人传颂。
你喜欢哪种花呢?(生答),这么多漂亮的花,我们怎样将它装饰到扇面上来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美术七年级下册第4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教案1教学目标借鉴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装饰特点,学会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与制作花卉纹样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到生活用品中进行装饰。
2学情分析依据设计与应用的课程设计,考虑花卉纹样的文化内涵及与生活的广泛联系,选择花卉纹样设计运用作为教学内容。
围绕花卉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而展开,引导学生学习从花卉的写生,到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手法。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进而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难点:花卉图案的变形与构成方法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展示花提问:喜欢花吗?为什么?多媒体展示花。
美丽动人、芬芳四溢,它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
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会出现在山野上、花园、花店里。
这世界上没有永不凋谢的花,无论是高贵的牡丹还是路边的野花,如何让它们永远地盛开在我们的周围、扮靓我们的生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探讨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走近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活动2【讲授】探究设计方法及进一步探究多媒体展示带有花形图案的生活物品:墙纸、地板、布料、服装等图片。
生活中的花卉与花卉纹样对比。
教师总结:图案夸张简洁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美丽的花儿怎么变成花卉纹样的?观察与写生:教师:自然界中的花千姿百态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瓣行,把握总体特征。
变形: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
“简化”是对自然心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以突出整体的特征与个性。
“夸张”:是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的更长。
“添加”:是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其更加丰富、理想。
“几何化”:是把图形几何化,使外形更简洁、更大方、特征更明显。
教师展示空白树叶,设问:好看吗?为什么?我们如何把他变得好看。
还还可以利用点、线、面来进行装饰花卉纹样。
分层练习,掌握方法:(小练习)教师:尝试运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进行花卉外形变形。
第4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案的变形手法和图案纹样的构成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制作一件单独纹样的图案。
3、情感态度:领略自然中的美的形状和色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新设计1、通过观看课件自主探究美丽的花怎么变成花卉纹样的。
2、分层练习(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进行变形。
3、进一步探究小训练中单独纹样的雏形。
4、指导配色。
5、自主设计。
3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
另外,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的规律和特点有一定认识。
这一学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这节课让学生分组和竞争来完成学习任务。
4重点难点通过对传统纹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了解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进而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5教学过程5.1 第一学时5.1.1教学目标1、借鉴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花卉纹样。
2、了解花卉从写生到变形的完整过程,学会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方法,为生活用品进行装饰设计。
3、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5.1.2学时重点通过对传统纹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了解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进而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5.1.3学时难点5.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欣赏美图,激发情趣1、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美丽的花,学生欣赏2、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除了自然界中的花,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花?(学生回答)3、欣赏敦煌藻井宝相花纹样,阅读链接,回答问题:* 你认为这个纹样描绘的是哪种花?* 结构上如何?用色上如何?表达了什么愿望?4、为什么这些花会这么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花卉纹样的魅力又如何可以延续千年呢?(提示:可以从花的寓意说开来)(学生小组内交流,回答)因为每种花都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备课人:金锦达课题4、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授课时间第周课型设计·应用课时总共2课时授课班级教学内容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借鉴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花卉纹样。
方法与过程目标了解花卉从写生到变形的完整过程,学会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方法,为生活用品进行装饰设计。
情感与态度目标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本课重点难点通过对传统纹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了解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进而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范作、材料及工具等第1课时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媒体运用一、欣赏美图激发情趣1、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美丽的花,学生欣赏(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除了自然界中的花,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花?)(学生回答)2、欣赏敦煌藻井宝相花纹样,少数民族的服饰,回答问题:* 你认为这个纹样描绘的是哪种花?* 结构上如何?用色上如何?表达了什么愿望?3、为什么这些花会这么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花卉纹样的魅力又如何可以延续千年呢?(提示:可以从花的寓意说开来)(学生小组内交流,回答)因为每种花都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这花是怎样变成漂亮的花卉纹样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的呢?来,一起走近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媒体课件二、探究设计方法(一)、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美丽的花儿怎么变成花卉纹样的?1、观察与写生:自然界中的花千姿百态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瓣行,把握总体特征。
2、变形:(多媒体演示对荷花的各种变形)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3、还可以运用点、线、面来进行装饰,也可以综合运用(以树叶为例演示装饰过程)(教师总结板书)媒体课件。
(二)、分层次练习,掌握方法:1、要求(根据自有条件,任选其一完成)练习一、请选择一种花的写生稿,尝试运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进行花卉外形变形。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教材分析:本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的一个窗口。
能是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美,在思想上追求美,在实践中创造美。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学期的美术,对美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1.领略自然中的美得形状与色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2.了解图案的变形手法和图案纹样的构成方法。
3.设计制作一件单独纹样的图案。
教学重点、难点:1.纹样设计的方法。
2.图案的构成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出示带有花卉纹样的图片)思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花卉纹样,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后回答:生活器皿、墙纸、地板、布料、服装等。
二、导入思考:,美术作品里出现的花卉和生活中的花卉有什么不同?(图案很简洁夸张照片很真实很细致很有细节)图案的概念:图案是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对实用物品的外观进行的装饰设计,它包括纹样设计,色彩设计和器形设计。
民族花卉纹样欣赏生活中花卉的装饰——少数民族的服饰。
莲花、牡丹等花卉因本身带有吉祥、美好的寓意,所以在传统纹样中运用得比较多。
怎样才能变成这么漂亮的纹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设计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装点我们的生活吧!三、纹样的定义或称“模样”,即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
花卉纹样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传统建筑、纺织品、瓷器等物体上,在现代许多美术作品中,花卉纹样依然独具魅力,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四、纹样的设计方法(一)观察-写生(二)变形1、简化:是对自然心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以突出整体的特征与个性。
结构单纯、线条简明,特征明显。
2、添加:是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其更加丰富、理想。
在简化或夸张的形象上附加一些其他的纹样。
3、夸张:是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的更长。
根据物象的自然特点,把特征显著的部分加以夸张或缩小,从而达到装饰效果。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一等奖说课稿《《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海子中学朱远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首先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依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建议设置,考虑花卉纹样的文化内涵及与生活的广泛联系,选择花卉纹样设计运用作为教学内容。
教材围绕花卉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展开,让学生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
在内容上,从花卉的写生,到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手法,再到单独纹样的形式变化,循序渐进并强调学以致用,重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这节课让学生分组和竞争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鉴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花卉纹样。
过程与方法:了解花卉从写生到变形的完整过程,学会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方法,为生活用品进行装饰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对传统纹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了解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进而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画具、带有传统纹样的样品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
六、教法学法教法:依据初中生的学情,学生个性心理增强,对一些新鲜事物感觉较强,而且抽象思维已有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主体地位,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播放一些有关的录像、图片、实物等等,让学生在新鲜的氛围里愉快地去学习。
同时还有直观演示法,用于讲述传统纹样的表现形式。
学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加强学生对传统纹样的直观感受,本课运用大量的图片去欣赏,但是这样做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而是让他们“会学’。
第4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说课稿说教材:本课依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建议设置,考虑花卉纹样的文化内涵及与生活的广泛联系,选择花卉纹样设计运用作为教学内容。
在内容上,花卉的纹样变形与装饰手法,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观察生活、学以致用的一个窗口。
在形式上,设置两个活动,由表及里,由简到难,都注重与写生生活经验相联系。
说学情:
学生对于图案并不陌生,并且学生对于花卉纹样设计很感兴趣,再加上他们在小学的基础以及本节课的综合分析、方法指导、课堂活动、自主设计等环节,相信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出精美的花卉纹样。
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生活中的美得纹样,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2、知识与能力:了解纹样的变形手法和纹样的构成方法,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尝试设计花卉纹样。
3、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和示范,让学生熟悉花卉纹样设计过程,学会运用所学方法,尝试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说教法学法:
1、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2、课前预习、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说教学重点:了解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
说教学难点: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在设计练习中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制作的教具、记号笔等
学具:铅笔、橡皮、彩笔、记号笔、素描纸等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大家仔细观察,看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都是由好看的花纹构成)
你们知道这些花纹是怎么形成并被运用到生活中的吗?
对,是通过设计者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真实花卉,然后写生—变形—装饰设计而成。
那么,大家想不想当一个设计者,体验一下设计花卉纹样的过程呢?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黑板板书课题)。
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纹样的概念:
纹样也叫“模样”,是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设计在器物表面、服饰上或传统建筑上的花纹。
按照纹样组织形式不同,我们常运用的有,单独纹样(对称纹样、均衡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及连续
纹样,但由于时间有限,这节课我们只学习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设计与绘制。
要想设计花卉纹样,我们必须熟悉生活中各种好看的花卉,现在我们来欣赏真实的花卉。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真实花卉和刚才我们看到的生活中或美术作品里出现的花卉纹样有什么不同?
真实花卉很细致很有细节,色彩很鲜艳
生活中或作品里的纹样很简洁夸张、规律、形式很好看
思考:如果我们把现实中的花放到物品上的时候,需要对花进行了怎样的加工?
由真花到花卉纹样必须要经过写生—变形—装饰,才能形成一个纹样。
下面我们以荷花为例来介绍花卉变形的方法。
1、“省略”:也叫简化法。
是对自然心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以突出整体的特征与个性。
2、“夸张”:是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的更长。
3、“添加”:是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纹样中添加装饰,使其更加丰富、理想。
4、“几何化”:是运用形与形之间的相互叠合,或是运用点、线、面对纹样形象进行分割,以达到丰富与变化的装饰效果。
这四种变化的根本是从“自然”形态到“纹样”形态的变化。
将自然的物体进行变化,可以突出主体,突出事物的特征,可以突破自然的束缚,使之更加理想化,可以使艺术更加多样。
练一练:
请选择一种花,尝试运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进行花卉外形变形,设计一个单独纹样。
(教师示范荷花对称式纹样)
小结:纹样是由自然形态变化而来,不是自然原型的复制和再现,而是经过提炼和概括的形态。
相比较自然原形,他的特征更加突出,更具装饰味。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四种方法结合使用,设计的过程中增加点、线、面、色彩的运用,设计的图案会更加丰富,更具有装饰性。
三、尝试设计
如何让自己设计的纹样好看,我们就要熟练的运用美术语言,如点、线、面、色彩的运用(看多媒体)
运用我们学习到的方法,每位同学在我们画纸规定的形状内单独或合作设计一个适合纹样。
四、展示评价
每组选择一位学生上前展示,说说自己的感受,其学生做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