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6
道路边坡的稳定性评估与治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道路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道路边坡的稳定性评估与治理,对于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道路边坡的稳定性评估与治理方法,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边坡的稳定性评估标准。
边坡的稳定与否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坡度、土壤类型、水文条件等。
稳定性评估通常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主要通过人工观察和记录边坡的裂缝、滑坡等情况,综合判断边坡是否存在稳定隐患。
而定量评估则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地形测量和数值模拟等,对边坡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并进行稳定性计算以得出边坡的安全系数。
其次,对于边坡的治理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一种常用的治理方法是加固边坡的土体。
可以通过注浆加固、挖槽加固等方式,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同时,也可以对边坡进行表层处理,如喷涂混凝土或铺设材料,以增加边坡的抗侵蚀能力。
另外,对于存在严重滑坡风险的边坡,可以采取局部拆除和重建的方法,以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
然而,边坡治理并不仅仅局限于增加土体的稳定性,还需要考虑到人类活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例如,人为开挖、填方造成的边坡变形和破坏。
在道路边坡评估与治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以减少人类活动对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此外,边坡稳定性评估与治理也需要结合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是道路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威胁之一。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和预警边坡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事件,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
综上所述,道路边坡的稳定性评估与治理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和稳定的重要环节。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评估标准和方法,综合考虑边坡的不同因素。
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同时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也应结合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和预防边坡灾害。
土木工程中的滑坡防治与治理滑坡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于工程结构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防止和治理滑坡,土木工程师采取了许多措施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中的滑坡防治与治理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地质调查与监测地质调查是滑坡防治的首要工作,通过分析地层结构、土体性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可以预测滑坡的潜在风险。
同时,利用现代监测设备如倾斜仪、应变计等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工程结构设计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设计是防治滑坡的重要环节。
采用适当的工程结构设计,如增加支护墙、地下榆树等,可以有效地增强工程体的抗滑能力。
此外,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采用分级支撑和分区开挖的方式,也能减小滑坡风险。
三、排水与加固排水是滑坡治理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设置截水沟、泄洪道以及建设排水管道等措施,可以将地下水引流至外部,减小地下水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采用增加自重、加固土体等加固措施,也能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能,提高抗滑性能。
四、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是滑坡防治的长期有效手段。
通过植物的根系系统,可以有效地增强土体的抗滑稳定性,减轻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加强植被覆盖和森林建设,能够提高地表的防护能力,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五、应急处置与灾后恢复在滑坡发生后,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工作至关重要。
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机制,及时疏散人员,保障生命安全。
同时,对滑坡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如清理泥石流,修复受损工程等,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六、国际经验与技术引进土木工程中的滑坡防治与治理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复杂情况。
为了提高防治水平,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并引进先进技术。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研发解决方案,不断创新滑坡防治与治理技术。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中的滑坡防治与治理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通过地质调查与监测、工程结构设计、排水与加固、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应急处置与灾后恢复以及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滑坡的发生,保障工程结构和人民的安全。
浅谈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摘要:目的:国家的地质勘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勘察任务,我国的地质状况,就目前看来,并没有非常好的前景,我们这次要通过对我国地质情况的仔细分析,得出结论,进而,改善我国目前的地质状况。
方法:通过研究的例子,认真思考,比较、分析,然后制定一套优良的方案。
结论:每个地区的地质状况都是常年积累的结果,想要改善,并一步一步优化,并非易事,只有我们全民做出努力,才有可能让地质状况,改变,那么,地质勘查这一项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滑坡;治理对策1 引言山坡、自然边坡以及工程坡体处于稳定、临界稳定抑或是不稳定的状态,大多数是由于受到了特殊的地质、地形、岩层的岩性还有地质构造等等其他条件的影响之下才会产生的。
有关坡体的稳定状态是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多种多样的原因影响之下进一步产生的,他们会因此改变,以至于是相互之间的转换。
具体的例子有:人类的工程活动,降雨,降雪的干扰,这些都是可能导致坡体原来稳定程度改变的因素,一旦坡体变得不再稳定,就会导致坡体自身失去平衡,如果到了更严重的时候,那就会发生滑坡,然而,滑坡会造成对人员,财产以及包括周边环境的损害;不过,山体滑坡也是可以防止其发生的,只要加固措施实行的到位,那么,即便是原本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坡体也能够逐步变为稳定,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有效的防止滑坡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措施的功效。
实际上,目前在我国,岩土工程应用领域对山体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以及滑坡治理措施研究已经成为了科学家工作时,必须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
2 研究典例分析山体滑坡产生的重要原因2.1 具体例子分析我国河南地区的河南灵宝山矿区就是一个时常发生山体滑坡的山区,这个灵宝山矿区是位于小秦岭侵蚀构造中山区北坡前缘和黄河断陷盆地的接触地带。
其地面海拔高度是640-1100m,该地区地势险恶,山高,陡峭,其地形地貌之复杂程度,无人能及。
矿区本身就是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地区,同时,该灵宝山矿区自其建矿以来,即1982年,就为当地的经济发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矿区的收入十分的可观。
如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土地滑坡监测引言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土地滑坡监测是一项重要任务,旨在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伤害。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土地滑坡监测的方法和技术,以帮助解决相关问题。
一、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边坡稳定性分析是评估边坡是否会发生滑坡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1.地质勘探及地质参数测定:通过地质勘探和采样分析,获取关键地质参数,如土壤类型、土层厚度、饱和度等,这些参数对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地震影响分析:地震是导致边坡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地震对边坡的影响,可以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并采取相应措施。
3.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建立合适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是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关键。
常用的模型包括理论分析法、数值模拟法等。
这些模型需要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参数设定和验证,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监测数据分析:通过对边坡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掌握边坡的变形和位移情况,可以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二、土地滑坡监测技术土地滑坡监测技术是预测和监测土地滑坡的关键环节,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地滑坡监测技术:1.地面测量技术:地面测量技术是最常用的土地滑坡监测技术之一。
通过地面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平仪等,可以测定土地滑坡区域的变形和位移情况,进而判断土地滑坡的可能性。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土地滑坡监测手段。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和航空摄影图像的获取与分析,可以观测地表特征的变化,以判断土地滑坡的风险程度。
3.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是影响土地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布设地下水位监测井,并实时记录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位异常,预警土地滑坡的发生。
4.地形测量技术:地形测量技术是指对土地表面的测量与分析,以了解土地滑坡区域的地形特征。
该技术可以使用激光测距仪、GPS等工具,提供详尽的地形数据,有助于评估土地滑坡的发生倾向。
结语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土地滑坡监测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在防止自然灾害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浅谈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与治理摘要:滑坡是否稳定以及防护治理措施是否合理是公路设计、建设和运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合理评价其稳定性并选择合适的防护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对公路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分析了它们各自的机理与适用条件,最后得出结论:对于大型滑坡,宜采用抗滑桩防治效果较好。
关键词:公路; 滑坡; 稳定性分析; 防治1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矿山开采、水利和国防等建设工程中所遇到的滑坡问题越来越多,这些滑坡工程的稳定性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目前,边坡稳定已经和地震、火山并称为当今三大地质灾害源[1~2],国家和地方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治理。
其中尤其是高速公路中的滑坡危害更大,滑坡是否稳定以及防护治理措施是否合理是公路设计、建设和运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合理评价其稳定性并选择合适的防护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对公路滑坡稳定性评价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其目的是为其他各省区修建类似山区高速公路提供借鉴。
2工程概况某公路滑坡所处地形地貌为山前崩坡积斜坡(见图2),斜坡上分布有大量的崩塌灰岩孤石,从开挖的断面、钻孔揭露的情况均如此,斜坡以上为奥陶系灰岩形成的陡岩,坡角约65°,坡高约60m,陡坡下、滑坡后缘为一小冲沟地形,沟走向近北向;滑坡后缘斜坡坡度相对较缓,坡角约15°;滑坡中后部斜坡坡度较陡,坡角约30°,中前部相对较缓,总的坡角约15°,由于高速公路施工开挖在该处形成一个宽约60m的平台,现在作为桥梁预制场,在内侧形成高3~8m的人工土质边坡,滑坡前缘坡度相对中部较陡,坡角在20°左右,前缘右侧坡度角约10°,为水稻田,向前呈“舌状”突起,滑坡前缘发育有一溪沟—长青子河,由南东向北西流过滑坡区,冲沟宽3-8m,沟中堆积有大量的崩塌灰岩块石、砂卵石,沟中大部分时间有水,据访问调查,水位变幅2.0m左右;在滑坡前缘左侧右线0#台、1#墩位于滑坡体中,在滑坡左侧中部分布有3户民房;在滑坡右侧中部为f8合同段的一段高切坡,设置了21根支护桩,边坡开挖正在进行,该处为一基岩形成的小山脊。
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性及滑坡治理措施摘要: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威胁,针对地质灾害开展治理工作,相关技术人员要保障边坡的稳定性,加大滑坡的治理力度。
在地质灾害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需要提前对施工现场作出全面的勘察,还要针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类因素进行准确预测,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评估,以此来为后续治理手段的选择以及治理方案的规划奠定良好基础,提高地质灾害工程项目施工工作的整体水平,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概率,为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工作的稳定开展带来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地质灾害工程;边坡稳定性;滑坡治理;引言:通常情况下,当地质结构中岩土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时,就会发生异常变化,进而出现突发性的地质灾害事件,这一地质灾害便会对边坡造成巨大冲击,使边坡结构的稳定性不断下降。
而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由于边坡结构抗滑稳定性不断下降。
边坡稳定性不足也是滑坡灾害的因素之一,相关技术人员要深入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具体因素,制定较为恰当合理的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1造成边坡稳定性不足的各类因素1.1边坡结构周围土体以及地下岩体结构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边坡自身的岩体结构以及土体物质构成,与边坡结构的稳定性存在直接关联,如果边坡自身岩体结构以及土体物质构成整体稳定性不足,那么边坡结构的稳固性就会大打折扣,在边坡自身岩体结构当中的石英、强化风岩、坡积土层、全风化岩等物质,是保障边坡结构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如果边坡土体当中物质极易出现溶蚀、风化等状况,那么这类边坡结构就无法具备较强的抗风能力。
其次,如果这类边坡结构周围长期聚集大量水资源,那么其边坡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会受到巨大影响,使边坡结构的力学指标参数直线下降,进而引发各种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
1.2人为因素对于边坡结构稳定性所带来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活动以及工程项目建设,在进行挖掘施工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对边坡岩体结构以及土地造成破坏,使原本的边坡结构逐步形成陡坎状,这样一来边坡表面就会逐步出现积水和渗水的问题,在长时间的作用下边坡整体重量不断增大,进而使边坡结构坍塌问题的发生概率大幅度提高。
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滑坡灾害,进行滑坡防治工程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的方法。
1. 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是确定滑坡发生与发展的趋势,以及其对工程和人类的威胁程度的评估。
常用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1)力学分析法:基于力学原理和稳定性理论,通过计算和模拟滑坡体所受的各种力的作用,确定滑坡体的稳定性。
常用的力学分析方法有切片法、平衡法、有限元法等。
(2)统计分析法:通过统计不同地质条件下滑坡发生的概率,来评估滑坡的稳定性。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贝叶斯法、蒙特卡洛法等。
(3)数值模拟法:通过建立滑坡体的物理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得到滑坡体的稳定性评估。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有有限元法、边值法等。
2. 滑坡防治工程评估方法滑坡防治工程评估是为了评估滑坡防治工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常用的滑坡防治工程评估方法包括:(1)效益评估法:通过对滑坡防治工程的经济收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评估,确定工程的可行性和效益。
常用的效益评估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生命周期评估法等。
(2)风险评估法:通过对滑坡防治工程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滑坡的潜在风险和滑坡防治工程的风险。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风险识别与分析法、风险影响评估法等。
(3)环境评估法:通过对滑坡防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生态破坏等。
常用的环境评估方法有环境影响评价法、生态影响评估法等。
3. 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的应用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的应用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有效预防和应对滑坡灾害。
其应用包括以下方面:(1)滑坡治理方案的选择:根据滑坡稳定性分析和滑坡防治工程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滑坡治理方案,包括加固措施、引导水位措施等。
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方案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山区工程活动频繁,公路走廊范围内自然斜坡的开挖扰动日益增多,伴随出现的公路病害问题逐渐引起公路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文以邛芦路为工程依托,结合川西南地区公路边坡特点,对K68+330~K68+420段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从降低施工风险、保证公路营运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安全、经济、合理的处治方案建议,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公路边坡勘察变形特征稳定性分析处治方案0引言滑坡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山区,是公路建设中常遇的一种不良地质。
其中,规模巨大、发育复杂的滑坡为公路勘察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以邛芦路为工程依托,结合川西南地区公路边坡特点,对K68+330~K68+420段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从降低施工风险、保证公路营运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安全、经济、合理的处治方案建议。
1工程背景K68+330~K68+420滑坡位于芦山县清仁乡同盟村附近,滑坡轴向长度约110m,沿公路长约90m,面积约5.8×103m2,滑坡体厚度约6~9m,总方量约4.12×104m3,属中型牵引式滑坡。
1.1地形地貌滑坡区地貌上属于中低山河谷地貌。
滑坡位于河流右岸公路内侧,平面上整体呈圈椅状,滑坡体主要由含砾粉质黏土组成,坡面整体倾向约86°,坡度约10°~25°,其中滑坡前缘公路边坡坡度38°左右,最大高度近8m。
1.2地质构造工程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项目区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之四川台坳的第三级构造单元川西台陷上,为龙门山山前的多旋回凹陷。
其中龙门山主边界断裂(江油—灌县大断裂)位于工程区北西侧3.5~4.5km,对工程区影响较小。
滑坡范围岩层产状:175°∠35°。
1.3地层岩性根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成果表明,滑坡区表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e)人工填土、滑坡堆积层(Q4del)及残坡积层(Q4el+dl)的块碎石质黏土、含砾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新生界下第三系下中统名山群组(E1-2mn)砂质泥岩。
实例详论滑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作者:程磊来源:《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年第04期摘要:拟治理滑坡为I类紧急实施项目,这一正在活动的滑坡威胁到该滑坡区及周边已有建筑物。
在对地理地质信息、滑坡特征和滑坡不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包括:确定计算剖面、确定计算参数、计算稳定性系数、分析滑坡后缘受牵引区稳定性。
最后对滑坡进行综合风险分析,对风险控制和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风险分析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003-021 滑坡基本情况1.1 地理地质信息拟治理滑坡位于湖北省秭归县袁水河南岸。
该区属大陆性季风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8℃,多年平均降雨量1147mm;属重要乡级建制镇,居民散居在河谷两岸斜坡山地;区内盛产柑桔、茶叶等旱地作物,交通较便利。
滑坡区山地西高东低,海拔156.0~223.0m,相对高差67.0m,发育一背斜和一向斜构造,滑坡区位于向斜部位,总体属河岩斜坡地貌;出露地层为侏罗系砂岩、粘土岩及不同成因的第四系堆积物。
1.2 滑坡特征该滑坡为一正在活动的滑坡,滑坡体及周边建筑变形明显;平面形态呈下宽上窄的特点,滑坡前缘宽度210.0 m,往中后部变窄,宽度80.0~100.0 m;纵向长度右侧明显大于左侧,平均长度170.0 m,以裂缝和泉水出露点连线为界;平面范围约20000.0 m2,厚度在纵向有一定变化:中上部平均厚度约14.0m,沿江大道下部平均厚度约7.0m;总体积约25.0万m3;后缘有明显圈椅状地貌,中部为民房所在地,前缘袁水河河岸向外微凸出,堆积大量碎石,呈现滑坡舌地貌。
滑体表层为2.0m厚含碎石粉黏土,其下为5.0~6.0m厚卵砾石,8.0m以下为砂岩、黏土岩。
1.3 滑坡影响因素(1)当地居民在滑坡前缘的农耕活动,滑坡后缘基础设施建设。
(2)滑坡所在区域内地震的发生。
山区公路滑坡边坡稳定性及治理措施分析摘要: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所以,针对山区公路滑坡边坡稳定性及治理措施就需要做好仔细的分析。
关键词:山区公路;滑坡;边坡稳定性;治理措施1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1.1内在因素边坡土质类型,边坡根据土质类型分为粘性土边坡、软土边坡及砂性土边坡,不同类型的边坡所导致的失稳类型都是存在差异的;地质构造,主要表现在不同构造的发育程度、规模以及充填程度等都是不同的,从而对边坡稳定性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边坡形态,所谓边坡形态就是指边坡的高度、坡度、平面形态以及边坡的临空条件等等,而边坡形态对边坡稳定性将产生直接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边坡的坡度越陡,则边坡则更容易失稳,而坡度越缓,则稳定性越好;坡高越大,则边坡稳定性越差;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径流等等。
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将会直接影响地下水的富集程度。
边坡岩体的力学性质受水的影响程度是相对较大的,地下水的富集将会增加边坡失稳的概率,同时导致软弱夹层与结构面之间的抗剪强度降低,导致孔隙水压力上升,进而使得边坡滑动面的抗滑能力减小。
1.2外部因素自然降水,气候类型的差异也会影响降水量,所以不同地区的降水量都是存在区别的,从而也导致边坡稳定性不同;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实际上是有限的,风化作用将会导致边坡土层的结构面规模的增大,条件出现恶化;坡体植被同样也会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边坡植被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是包括水文地质效应及力学效应两个方面的原因;人类工程活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是较为明显,人类的工程活动对于边坡稳定性实际上具有两面性,既是对土体的改造,同时也是一种破坏,不适宜的活动往往会导致边坡失稳,进而出现滑塌事件。
1.3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指的是公路的建设、使用管理,都要涉及到人,根据已有的公路的边坡破坏情况看,影响边坡破坏的人为因素无非是三个方面:设计、施工、养护管理。
浅谈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
我国的地质状况,就目前看来,并没有非常好的前景,我们这次要通过对我国地质情况的仔细分析,得出结论,进而,改善我国目前的地质状况。
方法:通过研究的例子,认真思考,比较、分析,然后制定一套优良的方案。
结论:每个地区的地质状况都是常年积累的结果,想要改善,并一步一步优化,并非易事,只有我们全民做出努力,才有可能让地质状况,改变,那么,地质勘查这一项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滑坡;治理对策
1 引言
山坡、自然边坡以及工程坡体处于稳定、临界稳定抑或是不稳定的状态,大多数是由于受到了特殊的地质、地形、岩层的岩性还有地质构造等等其他条件的影响之下才会产生的。
有关坡体的稳定状态是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多种多样的原因影响之下进一步产生的,他们会因此改变,以至于是相互之间的转换。
具体的例子有:人类的工程活动,降雨,降雪的干扰,这些都是可能导致坡体原来稳定程度改变的因素,一旦坡体变得不再稳定,就会导致坡体自身失去平衡,如果到了更严重的时候,那就会发生滑坡,然而,滑坡会造成对人员,财产以及包括周边环境的损害;不过,山体滑坡也是可以防止其发生的,只要加固措施实行的到位,那么,即便是原本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坡体也能够逐步变为稳定,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有效的防止滑坡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措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