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解体
- 格式:ppt
- 大小:592.50 KB
- 文档页数:25
雅尔塔体系内容
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1、打败德,日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于边界。
3、建立联合国际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则”。
以美苏中英法五大国为核心,以联合国为主导,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持世界和平。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
"雅尔塔体系"通常指的是二战后由美国、苏联和英国在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姆林宫附近的雅尔塔镇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和安排。
这个体系对于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雅尔塔体系的一些评价:
正面评价:
1.战后和平安排:雅尔塔体系的达成标志着盟国(美国、苏联、
英国)之间的协调,为战后的国际秩序奠定了基础,避免了战
后出现过多的争端。
2.欧洲国家的重建:体系为战后欧洲的重建提供了指导方针,包
括对德国的分割和对战后国际边界的重新划定,有助于欧洲国
家的重建和发展。
3.联合国的成立:雅尔塔体系为联合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这是
一个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组织。
负面评价:
1.东欧国家的牺牲:一些批评者认为,在雅尔塔体系下,苏联在
东欧获得了过多的影响权力,导致了东欧国家的长期被动地位,直至苏联解体。
2.冷战的萌芽:雅尔塔体系被指责为冷战的开始埋下了种子。
苏
联和西方盟国之间的分歧在雅尔塔体系中并未完全解决,最终
导致了冷战时期的对立。
3.对德国的分割:对德国的分割被一些人批评为给战后德国的重
建带来了困难,并可能助长了冷战的氛围。
总体而言,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因人而异。
一些人认为它为战后的和平提供了框架,而其他人认为它在一些方面导致了后来的地缘政治问题。
这种评价的多样性反映了雅尔塔体系在历史和国际关系学中的复杂性和争议性。
名词解释——雅尔塔体系
第⼆次世界⼤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建⽴的国际关系体系。
1943年,美、英、苏三国先后举⾏了三次⾸脑会议:德⿊兰会议(1943年11⽉28⽇~12⽉1⽇)、雅尔塔会议(1945年2⽉4~11⽇)、波茨坦会议(1945年7⽉18⽇~8⽉2⽇)。
会议达成有关对德、⽇作战,处置德国,波兰和远东问题,建⽴联合国等⼀系列协议。
三次⾸脑会议形成了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美、苏两国为中⼼,在欧洲和亚洲建⽴各⾃的势⼒范围,形成了两极对⽴的战后国际政治格局。
体系的中⼼⽀柱在欧洲。
美、苏冷战,东西⽅的分裂和两⼤军事集团的对⽴,是战后欧洲的主要政治特征。
两⼤集团对⽴的基础是欧洲两⼤同盟体系,即以苏联为盟主的苏联与东欧同盟体系,以美国为盟主的美国与西欧同盟体系。
雅尔塔体系是建⽴在战后初期国际⼒量对⽐基础之上的,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和民族独⽴运动的兴起,不断地改变着战后世界各种基本⼒量的对⽐,使雅尔塔体系受到冲击。
两极格局的基础不断动摇,世界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局势剧变,德国统⼀,华沙条约组织解体,东西⽅正式宣告冷战结束,特别是苏联解体,标志以两⼤军事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了根本变化,雅尔塔体系完全⽡解。
更多精彩,尽在中教联盟⽹。
对雅尔塔体系的看法
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雅尔塔体系对于两极格局有着重大的影响。
美国在战后成为了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也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也确立了美国队资本主义和金融的领导地位。
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和军事的大大加强,成为了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德意日法西斯被打垮,英法经济后退,这样除了美苏两国外,没有能够与美国和苏联抗衡的第三个国家,这就形成了苏美两国的两极格局,有利于和平。
当然在雅尔塔体系下也产生了许多强权主义,如我国的外蒙古被强行画出等等,虽然没有带来大的战争,但是局部战争无数,如现在还没解决的朝鲜半岛的战争等等。
所以我认为雅尔塔体系是个为美苏控制全球的工具,是不合理的。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雅尔塔体制:(1)含义:二战后期,美、英、苏根据自身战略利益和维持世界和平的需要,通过雅尔塔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建立起来的以美苏为首的战后世界新秩序(2)背景:①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②美国独占鳌头—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军事、政治、经济);③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政治、军事);(3)内容:①惩办战犯;②重新划分欧亚政治地图;③创建联合国(4)评价:①积极: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积极作用②消极:是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③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2.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美国—头号资本主义强国:(1)表现:①经济: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工农业、黄金储备)②政治:资民主国家典范、反法西斯大国,拥有巨大影响力③军事:军队庞大、装备先进、核武垄断、广泛驻军(2)原因:①美国自身:基础雄厚、本土未受破坏,战争刺激经济增长“民主国家兵工厂”②世界:法西斯强国被打倒、西欧普遍衰落西欧的衰落:英:海外贸易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用竭、工业生产降低二战后,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1)表现:①经济:国民经济迅速恢复②政治:反法西斯大国,社会主义核心③军事:军事力量庞大、打破美国核垄断(2)原因:①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世界:法西斯的溃败和西欧的衰落,东欧和亚洲各国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冷战的开始:1、盟友关系的破裂及原因:①二战结束,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②国家利益的冲突(根本原因)美国把苏联当做称霸的最大障碍。
③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2、冷战:(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对抗形式,以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随着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和苏联军队攻入德国境内,欧洲战场上德国的败亡指日可待,而消灭远东战场上日本军国主义也被盟国摆上了日程。
为了进一步协调盟国的军事行动,处理战争中遗留的问题,并讨论战后的国际秩序,1945年2月初,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小镇雅尔塔举行了一次会议。
会上美苏三强通过了两个重要的文件:《克里米亚会议公报》和《雅尔塔协定》。
前者是三国就战后欧洲等问题达成的谅解,后者则是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所达成的秘密协议。
这两个文件是战后美苏在欧洲和亚洲划分势力范围的重要依据,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世界局势是与这两个文件的规定是一致的。
但是雅尔塔体系并不是通过雅尔塔的一次会议直接形成的,而是1943 年至1945 年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三次国际会议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间为构建世界战后蓝图,公开或秘密地达成的各项协议的总和。
此外,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开罗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旧金山会议通过的各项协议和谅解,也是雅尔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系列的会议中以雅尔塔会议尤为关键和重要。
在雅尔塔体系下世界秩序的基本特征就是由美苏大国安排和主导,从而形成了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概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制定了彻底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处置战败国及其仆从国,以防止法西斯东山再起的战略。
2.重新划定了欧亚的政治版图,根据当时三大国的军事实力,重新确定了边界和势力范围,尤其是重新划定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
3.成立联合国,并在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表决程序上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作为协调国际纷争,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对德、日、意三国的殖民地以及国联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和自治权利。
具体来说,雅尔塔体系对于世界的布局主要围绕欧洲和亚洲两个地区展开。
雅尔塔欧洲格局的主要内容是盟国对欧洲疆界和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
例如在二战欧洲的策源地德国,为防止纳粹势力东山再起,盟国在德国实行了分区占领和管制的政策,苏联占领德国东部,英国占领西北部,美国占领西南部,而法占区则处于英占区和美占区之间。
雅尔塔体系主要内容雅尔塔体系,是指在1945年由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中确立的一套国际政治格局和秩序。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了安排战后的国际秩序及处理战败国等问题,美国、英国和苏联等盟国在雅尔塔举行会议,在一系列的磋商和谈判之后,确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新的国际组织框架,同时对各大国的利益范围和势力区域进行了划分。
雅尔塔体系在冷战期间成为了国际政治的重要特征,从1945年持续至1991年苏联解体,它不仅代表着两极对立的冷战时期,还见证了许多局部代理战争和区域冲突。
下面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雅尔塔体系:1.成立背景:二战末期,为了决定战后的国际政治安排,1945年2月,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
会议中讨论了如何处理战败的德国、战后的世界重建以及国际安全等问题,最终形成了以美苏两大阵营对立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关系格局。
2.主要特点:雅尔塔体系的本质是大国实力均衡与互相妥协的产物,体现了强权政治的特点。
美苏作为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这种对峙不仅限于军事上,还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
尽管是全面对抗,但双方并未直接发生全面战争,而是通过代理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3.主要国家:在雅尔塔体系中,美国和苏联无疑是核心角色,英国虽然也是重要成员,但其影响力较美苏两国要小。
美苏两国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这一体系的走向,包括冷战时期的各种国际事件和政策决策。
4.历史影响: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促进了联合国的创建,这个新成立的国际组织成为维护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核心平台。
此外,雅尔塔体系也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许多殖民地国家在这一时期实现了独立。
5.积极作用:通过建立联合国秩序,雅尔塔体系为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提供了一个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为处理后续的国际危机提供了机制和途径。
苏联解体的影响有哪些苏联宣告解体后国际共运遭受重大挫折,两极格局结束,那么你了解苏联解体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苏联解体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苏联解体的影响苏联解体时二十世纪最大的事件之一,他影响了历史进程影响了世界格局,影响了世界话语权的转变,苏联解体对共产主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解体影响一,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结束,终结两极格局局面,让世界格局开始走向多元化。
战后苏联美国冷战两国争霸的政治局面也相应的被打破。
美国的霸权地位进一步加强,苏联不复存在,继承苏联最多的俄罗斯勉强跟美国站在同一梯队,资本主义世界的凝聚力也慢慢下降,内部铁板一块的局面不复存在。
苏联解体影响二,苏联解体让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矛盾和摩擦也慢慢从内部开始走向表面,美国开始加强对世界的控制,包括干涉他国内务。
美国更加霸权强权的奉行单边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原有的向心力也开始分散,政治军事矛盾慢慢出现,比如说二零零三年的伊拉克战争就是矛盾不可调和的一种体现。
苏联解体影响三,苏联解体导致东欧地区动荡,东欧地区突然出现十五个国家,内部的反叛势力也趁机而出,比如车臣独立。
由于民族宗教等矛盾加上大国干预,东欧地界出现了很多流血战争,国家间的关系再慢慢调整。
苏联解体影响四,社会主义遭到重创,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考虑改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低潮,苏联解体给很多国家深刻的反思,以及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适用性开始调整,让社会主义更加符合国情。
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政治上经济上的专政和国外美国势力的威胁,关于苏联解体的主流观点有两个,一个是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扛不住立式齿轮的转动而土崩瓦解,另一个是政治上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言论自由影响了民众关于社会主义的忠诚度,被资本主义思想慢慢侵蚀,但是这两种观点也被很多人认为是错误的。
首先来看苏联解体第一个原因,八十年代苏联境内矛盾不断恶化,苏联的专权经济体制导致经济基础无法支撑上层建筑,别无选择只有实行资本主义,一九二八年到九七五年,苏联经济开始了迅速增长时期,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有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转型的速度太快,其他配套难以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