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1物理学史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选修3-1基本公式及物理学史宝典第一章 静电场1、 元电荷的数值:e =2、 库仑定律公式: ,k= —静电力常量。
3、电场强度定义式 ,单位: ,q 为 电荷(场源,检验?) E 与F 、q 关, E 为 量(矢、标),方向规定为 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4、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Q 为 电荷(场源,检验?)5、匀强电场场强公式: ,d 为6、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电场力: ,电荷所受电场力取决于电荷量和该点场强 (矢量,正电荷受力方向与场的方向相同,负电荷受力方向与场的方向相反)7、场中某点的电势 ,单位 (φ只取决于场,与E p 、q 无关) , φ为 量(矢、标)正负表 ;有相对性,与零势点选取 关,8.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电势能 ,(电荷的电势能取决于电荷的电荷量和电场中该点的电势) E p 为 量(矢、标)正负表 ;有相对性,与零势点选取 关,9、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关系W AB = = (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10、AB 两点的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U AB 取决于场,与W 和q 无关,也与零势点无关,。
) 可得电场力所做的功 (取决于移送的电荷量和两点间的电势差,与路径无关) eV 是 单位,指1个电子经1V 电压加速后增加的动能,1eV = J 12、电势差与电势 (U 为标量,正负不表大小....,U AB 为正则φA φB ) 13、电容的定义式: ,单位及换算关系: (C 取决于电容器自身性质,与Q 、U 无关) 14、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 (S 为 ,d 为 ,r ε为 ) 第二章 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的定义: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2、电阻的定义式: 电阻的决定式(电阻定律): ρ为 ,单位: ,ρ取决于 和3、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4、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rR E+(适 ) E =U +Ir (适用于 )5、路端电压: U = 输出功率: P 出= IU =IE -I 2r (纯电阻电路中P 出= I 2R )电源内部消耗的热功率:P 内= 电源效率:η=P P 出总= (纯电阻电路中η=rR R +)6.电功: 电热: 电功率 : 热功率:纯电阻电路: W=IUt=I Rt U R t 22= P=IU=I R U R22=非纯电阻电路: W=IUt >I 2Rt P=IU > I 2R I<U/R 第三章磁场1、磁感应强度定义式 ,适用条件: 单位: Φ为 量(矢、标)磁场方向: , , , 。
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全) 第一章电学基础1.电荷、电场与库仑定律•电荷的本质和性质•电场的概念及特征•库仑定律的表述和应用2.电势、电势差和电势能•电势的概念、性质和单位•电势差的概念、性质和计算•电势能的概念、性质和计算3.电容与电容器•电容的概念、性质和计算•平行板电容器、球形电容器、电容的串、并联组合4.电流、电阻和欧姆定律•电流的概念、性质和单位•电阻的概念、性质、计算和分类•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应用5.磁学基础•磁场的概念和特征•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洛伦兹力的概念、表述和应用第二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和计算•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2.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和应用•楞次定律的表述和应用3.自感和互感•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概念、性质和计算•互感器的应用4.交流电路•交变电压和交变电流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交流电路的基本元件和参数•交流电路的基本特性和计算方法第三章光学基础1.光的本质和性质•光的本质和特征•干涉、衍射、反射、折射的现象和解释2.光的传播•光速、光程、光程差的概念和计算•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定律•全反射和光的色散现象3.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光的成像公式和规律•球面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复合透镜的成像原理和计算方法第四章物质结构和性质1.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2.固体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固体材料的物理性质3.材料的热学性能•温度、热能和内能的关系•热力学定律和热学过程的基本属性•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计算和应用以上是对物理选修3-1的全面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物理选修3一1知识点总结介绍《物理选修3一1》是高中物理选修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到一些物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本文将对《物理选修3一1》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以帮助高中物理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电磁学知识点1. 电流和电荷•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数量。
•电荷守恒定律:任何一个封闭系统中的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2. 电压和电势能•电压:单位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位置能。
•电势差:两点间的电势能差。
3. 电阻和电流•电阻:电流通过时产生的阻碍。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4. 磁场和磁感线•磁场:磁力作用的区域。
•磁感线:在磁场中表示磁力作用的线条。
•磁感应强度:单位面积上平行于磁场线方向上的磁感线数目,也成为磁场强度。
5. 固定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等速圆周运动:具有恒定速度和半径的圆周运动。
•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
二、光学知识点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2. 凸透镜和凹透镜•焦距和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公式:1/f = 1/v - 1/u。
•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凹透镜成像规律。
3.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两个光波相遇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光的衍射:光波通过一个孔或者绕过物体的边缘时,产生弯曲或弯折。
4.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根据光波振动方向的变化。
•偏振光的特点和产生方法。
•偏振片和偏光器的原理。
三、电子学知识点1. PN 结和二极管•PN 结的形成和特点。
•二极管的正向工作和反向工作状态。
•二极管的特点和应用。
2. 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晶体管的三个区域:发射区、基区和集结区。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和开关作用。
•集成电路的构成和种类。
3. 半导体激光和光电子学•半导体激光的原理和结构。
高中物理学史归纳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学常识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二、物理学五大板块:1.力学(必修1、必修2、)2.电磁学(选修3-1、选修3-2)3.热学(选修3-3)4.光学(选修3-4)5.原子、核物理(选修3-5)三、自然科学三大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其中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统称为“质能守恒”,除此之外还存在电荷守恒)四、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1、伽利略对落体现象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无关】。
(P27)2、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成正比——胡克定律(F=-kx)。
(P50)3、牛顿在前人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三条规律:(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这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注: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P77)(2)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P89)(3)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
(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能】叫做【平衡力】。
)(P69)1、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规律的描述——开普勒三定律:(P47)(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3)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T2/a3=c)。
2、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作出了结论:宇宙间任意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F引=G·(m1m2)/r2)。
焦耳一、生平简介焦耳,J.P.(James Prescott Joule 1818~1889)焦耳是英国物理学家。
1818年12月24日生于索尔福。
他父亲是酿酒厂的厂主。
焦耳从小体弱不能上学,在家跟父亲学酿酒,并利用空闲时间自学化学、物理。
他很喜欢电学和磁学,对实验特别感兴趣。
后来成为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位酿酒师和业余科学家。
焦耳可以说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杰出的科学家。
焦耳最早的工作是电学和磁学方面的研究,后转向对功热转化的实验研究。
1866年由于他在热学、电学和热力学方面的贡献,被授予英国皇家学会柯普莱金质奖章。
1872年—1887年焦耳任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
1889年10月11日焦耳在塞拉逝世。
二、科学成就1.焦耳定律的发现1840年12月,他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了关于电流生热的论文,提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定律;由于不久, 楞次也独立地发现了同样的定律,而被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2.热功当量的测定焦耳的主要贡献是他钻研并测定了热和机械功之间的当量关系。
这方面研究工作的第一篇论文《关于电磁的热效应和热的功值》,是1843年在英国《哲学杂志》第23卷第3辑上发表的。
此后,他用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并不断改进实验设计,结果发现尽管所用的方法、设备、材料各不相同,结果都相差不远;并且随着实验精度的提高,趋近于一定的数值。
最后他将多年的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1850年第140卷上,其中阐明:第一,不论固体或液体,摩擦所产生的热量,总是与所耗的力的大小成比例。
第二,要产生使1磅水(在真空中称量,其温度在50~60华氏度之间)增加1华氏度的热量,需要耗用772磅重物下降1英尺的机械功。
他精益求精,直到1878年还有测量结果的报告。
他近40年的研究工作,为热运动与其他运动的相互转换,运动守恒等问题,提供了无可置疑的证据,焦耳因此成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者之一。
3.在热力学方面的成就1852年焦耳和W.汤姆孙(即开尔文)发现气体自由膨胀时温度下降的现象,被称为焦耳-汤姆孙效应。
20XX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选修3-1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难点,有很多知识点要学生深入理解,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一)一、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
电场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却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电场力。
电场的检验方法:把一个带电体放入其中,看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试探电荷:用来检验电场性质的电荷。
其电量很小(不影响原电场);体积很小(可以当作质点)的电荷,也称点电荷。
二、电场强度1.场源电荷2.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它所带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国际单位:N/C)电场强度是矢量。
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即如果Q是正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背离Q;如果Q是负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指向Q。
(“离+Q而去,向-Q而来”)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本身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反映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性质,其大小表示电场的强弱,由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和点的位置决定,与检验电荷无关。
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二)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2.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
(元电荷就是带电荷量足够小的带电体吗?提示:不是,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指的某一个带电体,它是指电荷的电荷量.另外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的整数倍。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4.电荷守恒定律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物理学
家
时间主要成就物理术语
富兰克林1752年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正电荷(positive charge)
负电荷(negative charge)
库仑1785年利用扭秤实验发现电子间相互作用规律,并测出静电
力常量的值库仑定律(Coulomb law)
静电力(electrostatic force)
静电力常量(electrostatic force constant)
法拉第1831年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
现象
磁场(magnetic field)
磁感应强度(magnetic induction)
劳伦兹
1932年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
子
回旋加速器(cyclotron)
奥斯特1820年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
磁效应
电流(electric current)
磁感线(magnetic induction line)
安培1820年总结出安培定则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安培定则(Ampere rule)洛伦兹1820年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洛仑兹力的观点洛仑兹力(Lorentz force)欧姆1826年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欧姆定律(Ohm law)
电阻(resistance)
焦耳1841~1842
年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定
律
焦耳定律(Joule law)
电功率(electric power)。
库仑定律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 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 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的主线有两条, 第一条为知识层面上的, 掌握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第二条为方法层面上的, 即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间接测量一些不易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及研究物理问题的其他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 定性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规律, 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 概括出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3. 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如: 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测量变换法、类比法等。
4.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 运用理想化模型的研究方法, 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 抽象出物理模型——点电荷, 研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相互作用力问题。
5.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探究物理的兴趣。
6.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 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教学重点难点1.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
2. 库仑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及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探究、讲授、讨论、实验归纳2. 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1. J2367库仑扭秤(投影式)、感应起电机、通草球、绝缘细绳、铁架台、金属导电棒、库仑扭秤挂图等。
2.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视频片断。
知识准备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排斥, 异种电荷相吸引。
教学过程[事件1]教学任务: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生活动:《三国志·吴书》中写道“琥珀不取腐芥”, 意思是腐烂潮湿的草不被琥珀吸引。
但是, 由于当时社会还没有对电力的需求, 加上当时也没有测量电力的精密仪器, 因此, 人们对电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定性的水平上。
直到18世纪中叶人们才开始对电进行定量的研究。
现在就让我们踏着科学家的足迹去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力。
演示实验:首先转动感应起电机起电, 然后利用带电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使通草球与感应起电机的一端相接触, 通草球带同种电荷后弹开, 最后改变二者之间的距离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注意:观察细线的偏角)猜想: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能因素: 距离、电荷量及其他因素。
物理选修3-1知识点物理选修3-1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学习内容,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物理选修3-1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选修3-1知识点:静电场一、基本规律1.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变式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2.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二、电场力的性质1.电场强度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静电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及其受到的静电力F都无关。
2.电场线:为了形象地了解和描述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而假想的线,电场线并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其特点:(1)电场线是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止于无穷远或负电荷的不闭合的曲线;(2)电场线在电场中不相交;(3)用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描述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实例:(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间距相等、互相平行有方向的直线;(2)等量同(异)种电荷连线和中垂线上电场强度和电势的特点。
三、电场能的性质1.能量描述(1)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与重力势能类比,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2)电势:电荷在电场中的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
(3)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同的点构成的面。
其特点:①等势面垂直电场线;②电场线总是从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等势面的疏密程度可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③任意两个等势面都不会相交;④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
2.能量量度(1)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对电荷做的功只与电荷的初、末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选修3-1物理知识点在高中物理选修 3-1 中,我们将深入探索电磁学的奇妙世界。
这部分知识对于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以及现代科技的原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其中的关键知识点。
一、电场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指出,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其表达式为:$F = k\frac{q_1q_2}{r^2}$,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
3、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即$E =\frac{F}{q}$。
其单位是牛/库(N/C)。
4、电场线电场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
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的强弱。
二、电势和电势能1、电势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参考点(零电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电势的高低与零电势点的选择有关。
2、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叫做电势能。
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静电力所做的功。
3、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
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三、电容1、电容器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和电能的装置。
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就组成一个电容器。
2、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用$C$表示,即$C =\frac{Q}{U}$。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整理要学好高中物理首先应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提高听课的效率,课后还要学会整理知识点。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整理_高中物理知识要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一)一、电动势(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3)单位:伏(V)(4)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
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二、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1)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2)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3)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
其单位是:A·h,mA·h.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二)第三章知识点复习提纲一、知识要点1.磁场的产生⑴磁极周围有磁场。
(2)电流周围有磁场(奥斯特)。
2.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极和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对磁极一定有力的作用;对电流只是可能有力的作用,当电流和磁感线平行时不受磁场力作用)。
这一点应该跟电场的基本性质相比较。
3.磁感应强度 (条件是匀强磁场中,或ΔL很小,并且L⊥B )。
4.磁感线⑴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和强弱的曲线。
磁感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也就是在该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⑵磁感线是封闭曲线(和静电场的电场线不同)。
地球磁场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通电环行导线周围磁场⑶要熟记常见的几种磁场的磁感线: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三)一、电功和电功率(一)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功。
适用于一切电路.包括纯电阻和非纯电阻电路。
1、纯电阻电路:只含有电阻的电路、如电炉、电烙铁等电热器件组成的电路,白炽灯及转子被卡住的电动机也是纯电阻器件。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电荷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记录,在用猫毛摩擦琥珀以后,琥珀会具有吸引像羽毛一类的轻小物体的性质,假若摩擦时间够久,甚至会有火花出现。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皇家医生威廉·吉尔伯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电磁现象做了许多细致的研究,发现琥珀不是唯一会由于摩擦而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物质,并首次引入了电荷的概念,认为摩擦过的琥珀带上了电荷。
由于他在电学的众多贡献,威廉·吉尔伯特被后人尊称为“电学之父”。
1729年史蒂芬·戈瑞发现了电传导,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导至另外一个物体。
只是不同物质的物体传导电荷的能力不同,其中,金属的能力最为优良。
从此,科学家不再认为产生电荷的物体与所产生的电荷是不可分离的,而认为电荷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物质。
•电荷的分类:后来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带上电荷的物体会存在相互排斥与相互吸引的作用。
根据这种相互作用的规律,物理学把电荷分为两种,并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量•电荷量:由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导至另外一个物体,我们把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单位:在国际制单位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
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
•元电荷: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构,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核外运动。
其中电子带负电,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科学实验最先发现单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是最小的,随着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人们进一步发现单个质子,单个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单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相同,符号相反。
实验还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这些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
物理学中,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或一个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量称为元电荷,或基本电荷。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一、力学: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当代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尔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会以同样的速度继续沿直线运动,既不停止,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的方法指出,一个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摩擦力,就会保持这个速度运动;当代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尔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会以同样的速度继续沿直线运动,既不停止,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高二物理选修3一1知识点高二物理选修3一1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磁场的概念与性质,电磁感应,电子运动,电磁波的传播,光的传播等。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1. 磁场的概念与性质磁场是指空间中存在磁力作用力的区域。
磁场由磁体产生,有两个极性,即南极和北极。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磁力线(磁感线)是描述磁场分布的曲线,它从北极出发进入南极,没有起点和终点。
2.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导体中的电流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了磁场和导体之间产生感应电流的关系,即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磁场的变化率成正比。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广泛,如电磁感应发电机、变压器等。
3. 电子运动电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与受力情况可以用洛伦兹力公式描述。
洛伦兹力是电子在磁场中所受的力,它垂直于电子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
洛伦兹力导致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偏转,形成磁聚焦现象。
4.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而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即约为3.0×10^8米/秒。
电磁波按波长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5.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它的传播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传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描述,即光在同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为3.0×10^8米/秒。
以上就是高二物理选修3一1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中的现象和规律,提高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物理选修3-1知识点一、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是指在变化的磁场中,导体中会产生电动势和电流的现象。
这一现象由法拉第在19世纪初首次发现,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高中物理选修3-1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定律及其应用。
1.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表明,通过闭合回路的电动势与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为:ε = -dΦ/dt。
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Φ表示磁通量,t表示时间。
负号表示感应电动势产生的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方向相反,这是楞次定律的体现。
1.2 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在均匀磁场中,当导线以速度v垂直于磁场方向运动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ε = BLv计算,其中B表示磁场强度,L表示导线长度。
若导线与磁场成一定角度,则需要通过向量分解来计算感应电动势。
1.3 电磁感应的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在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在发电机中,通过机械能驱动导线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流,从而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在变压器中,通过改变磁通量来实现电压的升高或降低。
二、交流电基础知识交流电是指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与直流电相比,交流电在传输过程中能够通过变压器轻松地改变电压,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1 交流电的描述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可以用正弦波形来描述。
其基本参数包括频率、峰值、有效值和相位。
频率表示交流电周期性变化的速率,单位是赫兹(Hz)。
峰值是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的最大值,有效值是交流电热效应等效的直流电大小。
2.2 交流电的产生交流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产生,最常见的是通过发电机。
在发电机中,利用机械能驱动磁场中的导线旋转,产生变化的磁通量,从而在导线中感应出交流电动势和电流。
2.3 交流电的传输与变压交流电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会遭受能量损失,通过提高传输电压可以减小这种损失。
而变压器则可以在不同电压等级之间转换交流电,实现电能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