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分子结构—Lewis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7.05 MB
- 文档页数:100
路易斯结构理论与路易斯结构式由于对简单的非过渡元素分子或离子,通过观察即可写出其路易斯结构式,所以路易斯结构理论实际上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结构理论。
虽然人们因其不能解释PCl5等类物质的结构,而常对其加以质疑,但仍无法撼动其在化学中的地位。
以至于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化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还是用路易斯结构来讨论分子中的成键情况和性质。
一、路易斯理论介绍(一)路易斯理论路易斯结构理论是一个关于共价键的理论。
它认为分子中的原子都有形成稀有气体电子构型的趋势,以求得到自身的稳定。
所以又称为八隅体理论。
分子达到稳定结构要通过原子共用电子对来实现。
每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是按元素周期表的族数给出的。
它解释了大部分非过渡元素以共价键构成的化学物质的成键情况。
并给出分子的路易斯结构式、进而给出有关分子结构的某些较详细的情况。
路易斯结构的表示方法为,在两原子间用一对“电子点”或短线,表示由共价键相联结。
(二)路易斯结构的推断在中学化学教学的范围内,那些简单的分子或离子通常通过观察即可确定出路易斯结构式。
所谓的“观察”,就是在确定出哪个原子是中心原子的基础上(当分子中无环时),再一个、个的从配原子的角度讨论是否达到了稳定结构。
对H2O分子,有6个价电子的O原子为中心原子。
当它与一个配原子H结合时,与H要各提供1个电子用于成对。
O原子与另一配原子H也是这样结合的。
这样O原子享有的电子数为8,其中有2个孤电子对,有两个电子对分别与2个H原子共用、成σ键。
两个H原子各用1个电子与O原子组成电子对。
每个H原子享有的电子数为2。
原子都达到了稀有气体的结构。
如下左图。
如S O3分子中,电负性小的S为中心原子。
S与第一个考虑的O原子间必须共用2对电子(其中1个是σ键、1个是π键),这时S原子的电子数达到了8个,且该O原子的电子数也得到了满足。
这样,S原子只能单方面提供电子对与另外2个O原子以σ配键的形式结合。
如下右图。
或、或对于复杂的分子或离子,则必须通过计算。
第九讲分子结构9.1 路易斯理论和氢分子9.1 Lewis Theory and Hydrogen Molecules-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结构(八隅体)——最稳定。
路易斯理论(八隅体规则)H 2O 分子的形成:H +O +HH O H .................N 2分子的形成:N·..:·N ..:+N N ......::路易斯共价理论的缺陷-(a) 把电子看成静止不动的负电荷,无法解释带负电荷的电子不互相排斥反而相互配对。
-(b) 无法解释共价键的方向性。
-(c) 不符合惰性原子的电子结构却能稳定存在。
1916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最早提出了共用电子对理论,即路易斯理论。
-原子间形成化学键时,若电负性相差不大时,则形成共价键。
1927年,美籍德国物理学家海特勒和美籍波兰物理学家伦敦提出了价键理论(VB 法)。
Gilbert Newton Lewis ,1875-1946化学界最杰出“伯乐”Walter Heinrich Heitler (1904-1981) Fritz London (1900-1954) ) Linus Carl Pauling 1901-1994两次诺贝尔奖1931年,美国化学家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Robert Sanderson Mulliken(1896-1986)Friedrich Hund(1896~1997) 1931年,美国化学家马利肯和德国化学家洪特提出了分子轨道理论。
☺推斥态基态☜0E (k J /m o l )74.2r (pm)基态推斥态量子力学处理氢分子的结果两个氢原子接近时的能量变化曲线两个氢原子结合以后还能再接纳更多的氢原子形成三氢分子吗?讨论题。
2.1
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理论
分子是参与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之一,从本讲开始,我们介绍原子之间的成键和分子的形成,重点讨论共价键理论及分子构型的相关问题。
化学键是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吸引作用。
1916年美国化学家G.N. Lewis为了说明像H2和CCl4分子是怎样形成的,提出了共价键理论。
2.1.1
共价键理论
—Lewis理论
主讲人:张兴文
Lewis理论
Lewis理论认为,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以及电负性相近的元素的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
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为共价分子。
在分子中,每个原子均应具有稳定的稀有气体原子的8 电子外层电子构型。
分子中原子间不是通过电子转移,而是通过共用一对或几对电子来实现8 电子稳定构型的。
通过共用一对电子,每个H 均成为He 的电子构型,形成一个共价键。
例如H + H H H •
•••又如
H +Cl H Cl
H 2O O H H NH 3H H H N
H -C = O
H
HCHO N O [ ]+
NO +Lewis 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不同于离子键的新的键型,解释了电负性差∆χ比较小的元素的原子之间成键的事实。
但Lewis没有说明这种键的实质,所以理论适应性不强。
在解释BCl
3,PCl
5
等其中的原子未全
部达到稀有气体结构的分子的成键时,遇到困难。
Cl
B
Cl
Cl
Cl
Cl Cl
Cl
Cl
P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