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文化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5
话说嘉兴之四嘉兴的历史沿革 2006年04月21日浙江在线嘉兴频道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
春秋时,此地名称为“长水”,因出产果中珍品槜李故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吴越文化在此交汇相融。
战国时,划入楚境。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
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
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
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因“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公元242年)改称嘉兴,此后“嘉兴”的地名沿袭至今。
两晋、南北朝时,嘉兴的农耕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
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
唐代嘉兴屯田27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
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因吴越王钱元瓘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县。
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
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
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
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7县,称一府七县。
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
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
嘉兴运河的民俗文化京杭大运河是嘉兴的母亲河,运河养育了嘉兴,成就了嘉兴。
嘉兴境内湖泊众多,河网密布,素来被称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运河不仅给嘉兴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而且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
嘉兴运河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丰富而多样的民俗文化,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嘉兴运河文化被称为“运河抱城,八水汇聚”的嘉兴也是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之一,京杭大运河嘉兴段全长110公里,其中大运河嘉兴段处于江南运河段,南北经济互通往来,城市因此繁荣发展。
运河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
区域文化的形成需要时空两个维度,在时间维度上,嘉兴段运河修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发展于隋唐,完善于明清,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空间维度上,运河文化不仅积累形成了本土文化,而且在南北互通交流中使文化相互碰撞乃至相互吸收,商业的繁荣推动经济发展,进一步促使人们思想改变,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除此之外,南北商人往来,进行文化交流,南北的礼仪、习俗文化也在互相交流中散播开来。
民俗文化的水性表现及景观形式民俗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嘉兴王江泾镇附近莲泗荡地区的“网船会”,是运河文化和民俗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通过这种民俗活动,人们趋吉避凶、祈福禳灾的心理情感因素、道德伦理观念与技术因素的结合表露无遗。
如宅居建筑中的某些风水观念一样,与其说是信仰习俗,倒不如说是表达了民众祈求吉祥美好的心理寄托。
“网船会”因深厚的文化意蕴被后人称为“流淌着的运河文化”,和独具江南特色的三塔踏白船均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海盐腔源出嘉兴海盐澉浦。
“海盐腔”是一种古老的唱腔,因其形成于海盐而得名。
这种柔美婉转的新唱腔由明代开始盛行,并成为南戏的四大声腔之首,逐步取代了在南方流行的北曲杂剧在戏曲舞台上的统治地位,海盐少年“往往得其家法,以能歌名于浙右”而名声大噪。
嘉兴地方文化的介绍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嘉兴文生修道院与天主堂绮园莫氏庄园马家浜遗址盐官海塘及海神庙乍浦炮台庄桥坟遗址吴镇墓大运河:长虹桥、杉青闸遗址、长安闸、京杭大运河河道(嘉兴段) 新地里遗址谭家湾遗址罗家角遗址茅盾故居惠力寺经幢陈阁老宅长安画像石墓王国维故居安国寺经幢南河浜遗址世界级非遗目录海宁皮影戏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国家级非遗目录潮神祭祀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海宁皮影戏。
《嘉兴南湖文化调查》南湖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
在我进行的调查中,我发现南湖文化主要体现在南湖的建筑、传统习俗和文艺活动等方面。
首先,南湖的建筑是南湖文化的一大特色。
我调查了南湖周边的建筑,发现南湖周边建筑多以传统风格为主,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南湖的周边,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南湖大桥、渡江亭等。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细腻的雕饰让游客流连忘返。
尤其是南湖大桥,它是连接湖东湖西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南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南湖大桥以其优美的拱桥造型和精美的雕刻,成为了南湖的一大景观。
其次,南湖的传统习俗也是南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在调查中了解到,南湖地区有许多传统习俗,例如南湖灯会、南湖婚俗等。
南湖灯会是南湖地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节日期间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营造出一片绚丽的夜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南湖婚俗则是南湖地区特有的一种婚庆仪式,它以其庄重而热烈的仪式,吸引了众多人民群众的参与。
最后,南湖还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在我的调查中,我了解到南湖地区有许多文艺团体和艺术家,他们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将南湖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
例如南湖艺术团是南湖地区一支著名的文艺团体,他们通过演出和宣传活动,将南湖的美和南湖文化展现给更多的人们。
此外,南湖还有许多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描绘了南湖地区的美景,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南湖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次文化调查,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嘉兴南湖文化。
南湖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让我深深地为之着迷。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湖文化会继续传承和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美丽和惊喜。
我也期待着能够再次去南湖感受这份文化魅力。
关于嘉兴非遗的民风民俗介绍作文800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嘉兴的非遗民风民俗真有趣】大家好,我是一个来自嘉兴的小朋友。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有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一些民风民俗。
嘉兴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这里有许多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流传至今。
我最喜欢的就是农民手工艺品和地方戏曲了。
手工艺品可真漂亮!嘉兴的农民伯伯阿姨们可是手工活儿的能手。
他们会用竹编、蓝印花布等材料,制作各种生活用品,比如蓝印花被面、竹编家具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实用,而且图案都很精美别致。
我最喜欢蓝印花被面上那些可爱的花朵图案了。
除了手工艺品,嘉兴的地方戏曲也别有一番风味。
比如嘉兴采茶戏,就描述了茶农们采摘青翠茶叶的生产生活场景。
戏曲演员穿着艳丽的服装,唱腔优美动听,给人一种轻快欢畅的感觉。
每逢重大节日,街头巷尾就能看到戏曲的演出,热热闹闹的。
嘉兴的民间美食也很有特色。
比如大虾火伍,就是用本地的大虾干和火腿肉等佐料熬制而成,味道鲜美独特。
嘉兴的酱排骨也很有名,排骨上浇着油亮的酱汁,满口都是香喷喷的味道。
除了美食,嘉兴每年的节日习俗也很有意思。
像元宵节时,大家就会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十分热闹;春节前后,人们还会沿街游行,表演舞龙舞狮,祈求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总之,嘉兴处处体现了它作为"人文之乡"的传统魅力。
这些独特的非遗文化和民风民俗,无不散发着历史的韵味。
作为嘉兴人,我为此感到无比自豪。
我衷心希望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代代相传,永远留存下去。
篇2首先要说的是嘉兴的剪纸艺术。
剪纸可是嘉兴的一大拿手好戏哦!嘉兴的剪纸非常出名,无论是剪纸窗花还是剪纸人物,都把一张普通的红纸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剪纸师傅们用剪刀像魔法师一样,叭叽一剪就能剪出各种漂亮的图案。
他们剪出来的花朵、蝴蝶、鸟儿,形态逼真、活灵活现,简直就是活了一样!大家可以到嘉兴南湖旁边的"剪纸世界"参观,里面展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
第三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介一、概述1. 第三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意义第三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选工作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对这些文化项目传承者的肯定,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名录项目介绍2. 茶香悠远活化文明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嘉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茶文化不仅是对我国人民饮茶生活方式的展现,更是我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和表达方式。
3. 乌镇西栅奇绩乌镇西栅的保护工作一直是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通过将古镇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了乌镇西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 嘉兴药师醉江南药师醉江南作为嘉兴的重要民间艺术形式,不仅代表了嘉兴地区的文化传统,更是嘉兴民间信仰文化的表现。
对药师醉江南的保护传承,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个人观点5. 对第三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看法作为一个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我对第三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出炉感到欣慰。
这一名录的评选,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对嘉兴市文化自信的展现。
四、总结回顾6. 对第三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总结回顾通过评介第三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果。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将有利于嘉兴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将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第三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对其中的项目进行全面评介,同时共享了我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嘉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够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嘉兴市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城市,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第三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选工作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对嘉兴市文化自信的展现。
嘉兴基本概况嘉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
其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33.9万人,下辖南湖、秀洲两个区,平湖、海宁、桐乡三个市和嘉善、海盐两个县。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
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滨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
嘉兴历代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行政区划嘉兴市为浙江省省辖市,下设南湖区、秀洲区,辖嘉善、海盐2个县以及平湖、海宁、桐乡3个市(县级市)。
嘉兴市有建制镇53个、乡1个、街道21个、城市社区(居委会)187个、乡镇社区111个、乡镇居委会12个、行政村940个。
其中:南湖区有镇5个、街道6个、社区居委会55个、乡镇社区7个、乡镇居委会2个、行政村73个,陆地面积426平方公里;秀洲区有镇5个、街道2个、社区居委会4个、乡镇社区22个、行政村115个,陆地面积542平方公里;嘉兴经济开发区有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17个、行政村10个;嘉兴港区有镇1个、乡镇社区11个、行政村11个;嘉善县有镇11个、社区居委会10个、乡镇社区15个、乡镇居委会1个、行政村162个,陆地面积506.6平方公里;平湖市有镇6个、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34个、乡镇社区9个、行政村126个,陆地面积537平方公里;海宁市有镇8个、街道4个、社区居委会39个、乡镇社区22个、行政村161个,陆地面积688平方公里;海盐县有镇8个、社区居委会13个、乡镇社区1个、乡镇居委会9个、行政村104个,陆地面积508平方公里;桐乡市有镇9个、乡1个、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15个、乡镇社区24个、行政村178个,陆地面积727平方公里。
2005年5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
目录第一章嘉兴历史文化第一节嘉兴历史概要一、马家浜文化二、嘉兴建置沿革第二节嘉兴各县市概况一、南湖区二、秀洲区三、嘉善县四、平湖市五、桐乡市六、海宁市七、海盐县第三节嘉兴历史名人一、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丰子恺故居二、朱彝尊与曝书亭----朱彝尊故居三、梅花翠竹伴清风----吴镇故里梅花庵四、大师匆匆而过的身影----沈曾植故居五、最是人间留不住----王国维故居六、乌镇:文风郁郁孕茅盾----茅盾故居七、一个想飞的诗人----徐志摩故居第二章嘉兴红色文化第一节嘉兴党史第二节嘉兴主要红色景点第三章嘉兴建筑文化第一节古镇一、乌镇二、西塘第二节古教堂第三节古塔第四节古街第四章嘉兴山水文化一、轻烟拂渚,微风欲来——南湖二、天下奇观——海宁潮三、融山、海、湖为一体——南北湖四、南方北戴河——九龙山五、京杭大运河嘉兴段第五章嘉兴民俗文化一、西塘庙会二、接无路三、皮影戏四、踏白船五、春牛会六、开秧门关秧门七、演蚕花戏八、荷花生日九、元宵节第六章嘉兴特产文化一、嘉兴粽子二、南湖菱三、文虎酱鸭四、蓝印花布五、杭白菊六、嘉善黄酒七、乌镇姑嫂饼八、桐乡槜李九、海宁皮革第七章嘉兴曲艺文化一、皮影戏第一章嘉兴历史文化第一节嘉兴历史概要一、马家浜文化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因为浙江省嘉兴县马家浜遗址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到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
1959年初春,嘉兴南湖乡天带桥马家浜地方在沤肥挖坑中发现大量兽骨和古代遗物。
1959年3月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省博物馆、杭州大学历史系、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等6个单位组成考古队进行了发掘。
60年代,有人把它归属青莲岗文化。
后来,有人进一步定为青莲岗文化江南类型的马家浜期。
70年代起,有人把它与青莲岗文化相区分,提出了马家浜文化的命名,现已普遍得到承认。
嘉兴传统文化(嘉兴传统文化作文)今天给各位分享嘉兴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嘉兴传统文化作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浙江除有江南美景,还有与之相匹配的美食,到浙江有哪些美食必须品尝一下?2、嘉兴菜有什么特色?3、嘉兴有啥好玩的景点4、嘉兴景点最好玩的排名5、嘉兴市传统文化证书在那个寺庙6、“崇文厚德”是什么意思?浙江除有江南美景,还有与之相匹配的美食,到浙江有哪些美食必须品尝一下?说到浙江,很多人脑中第一想到的就是江南美景,杭州美景每年都吸引大批游人去打卡,然后想到的就是浙江人有生意头脑,温州人善于做生意在全国是出了名的,其实浙江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美食等着你去品尝,下面专业人士给大家分享一下到了浙江要品尝一下的几道浙江的美食。
1、嘉兴粽子嘉兴粽子是浙江嘉兴特色传统名点。
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
尤以鲜肉粽最为出名,被誉为"粽子之王"。
嘉兴粽子因其滋味鲜美,携带、食用方便而备受广大旅游者厚爱,有"东方快餐"之称。
2、宁波汤圆汤圆是浙江宁波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也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用黑芝麻、猪脂肪油、少许白砂糖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
3、金华火腿金华火腿,浙江省金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金华火腿色泽鲜艳,红白分明,瘦肉香咸带甜,肥肉香而不腻,美味可口,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深受人们的喜爱。
4、温州鱼丸温州鱼丸是一道浙江温州的传统名点,水乡人家常见的风味小吃食品,与世界各地制作的鱼丸都有所不同,汤色澄清微酸辣味,鱼丸有弹性,多为不规则长条形,并呈半透明的玉白色。
5、海宁缸肉海宁缸肉是一道流传于浙江省海宁市及周边地区的著名乡土菜肴,实质为焖缸酥肉。
它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的人类以陶缸烹饪兽肉。
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经历了陶缸、铁锅、电器的演变,传统渐渐消失,但海宁一直保留了千年前祖先以陶缸烹肉的原生态方法,并在发展过程中,赋予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
嘉兴月河古街简介
一、历史悠久
世界遗产大运河的历史见证1700多年以来,京杭大运河沿月河历史街区南侧一穿而过,运河两岸灯火万家,官舫贾船,穿梭不绝,呈现一片繁华商业景象。
月河历史文化街区是嘉兴运河水系经过保存下来较完整街区之一,见证了世界遗产大运河。
二、最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古街
月河是继嘉兴乌镇、西塘保存江南水乡特色完整的古街之一,街区内传统民居依水造势,古街深巷迂回曲折、纵横交错、小河、古桥、狭弄等原格局保存比较完整。
三、市井生活繁华
市井生活最繁华的浙北集聚地千百年来,城外沿运河一侧商业繁华,人口密集,里弄多达六七十条,大多依据商业集市、作坊、姓氏而取地名。
月河街区从2009年开街,延续原来市井商业氛围,凝聚人气,引进170多家老字号、特色商家,成为嘉兴传统老字号和特色商贸、民俗风情馆的集中地,传承浙北市井生活文化气息的脉络。
四、文化的传承地
老字号的传承地众多百年老字号投射出旧时嘉兴“江南府城”的繁华,街区内汇聚了嘉禾水驿、端午民俗文化体验馆、粽子文化博物馆、陆高庙等老字号商牌,另外街区还引入了皮影戏院、花鸟市场、古玩市场等休闲场所。
嘉兴蚕歌文化的特点与传承胡高阳,刘 文(嘉兴学院 设计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0)摘要:嘉兴蚕歌融合了生产和生活的智慧,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表明思想、抒发感情、记录生活的民间歌谣,也是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其特点与传承进行研究,深入挖掘江南蚕歌民俗文化内涵,对于促进和发展蚕歌文化的生命力、传承和保护蚕歌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嘉兴蚕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一、嘉兴蚕歌文化的特点悠久的蚕桑历史孕育出嘉兴的特色蚕歌文化。
蚕歌作为富有特色的民间歌谣之一,是蚕乡人民在劳作中创造的优美语言,是蚕乡人民在生活中抒发自身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历史性嘉兴蚕歌文化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诗歌总集,间接或直接描写蚕作、桑、丝等的内容占整部《诗经》的六分之一,可根据蚕歌分布地域和年代将诗歌中蚕歌的部分分为两块内容。
目前,对嘉兴蚕歌的研究主要见于《桐乡蚕歌》(徐春雷编),收录桐乡历代蚕歌40首,属于桐乡蚕歌的资料汇集。
(二)多元性1.日常劳作的体现蚕歌是蚕乡人民以方言的形式代代相传的艺术形式。
由于地域的限制,各地的歌谣各有特色。
唱蚕歌是蚕农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蚕歌的内容是蚕农的日常生活。
如《采桑歌》《收蚁》《采茧》《捉叶姐》《缫丝娘》《采茧》等,描写了蚕农是如何采桑养蚕的,从短短的几行字中流露出蚕农的辛勤劳作,展现了采桑养蚕的劳作方式等。
2.蚕神信仰的体现蚕桑文化不仅描写了蚕农的日常,还体现了蚕农的信仰。
旧时,嘉兴的蚕桑经济占收入来源的主导地位,蚕农日夜盼望蚕业大丰收,但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当蚕遇到病虫害时,蚕农将缘由归于鬼物邪祟,并信仰掌管蚕桑的神灵,如“马头娘”“蚕姑”等,都曾在当地备受推崇。
这些民间信仰及风俗在嘉兴蚕歌中都有所反映,如《马头娘》《马鸣王蚕花》等。
3.经济来源的体现分析嘉兴流传的蚕歌,还能让人了解嘉兴旧时的经济状况。
“识得四月天,困勒床里吃一年”“仙人难断叶价”“敲落丝车把船开。
嘉兴是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
春秋战国时期。
是吴越争战之地,有吴根越角之称。
秦时置县,称由拳。
三国吴时,喜见“野稻自生”,更名为禾兴,后改称嘉兴。
至明代,嘉兴已有“江东一大都会”’之美誉。
嘉兴文化深厚,名人辈出。
《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的全国名人有1800人,其中嘉兴就占了80余人;明清两代江浙共出进士2000多人,其中嘉兴就有600多人;现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中,嘉兴籍的有39位。
古今名人中,有唐代著名诗人顾况、刘禹锡,中国十大名相之一陆贽,晚清大儒沈曾植,国学大师王国维,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的沈钧儒,文坛巨匠茅盾,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皑和张乐平,著名物理学家黄昆,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
嘉兴水乡泽国,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有革命圣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宁钱江潮、“一片真山水”海盐南北湖、东南沿海“北戴河”平湖九龙山海滨浴场、江南水乡古镇嘉善西塘和桐乡乌镇等。
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AAAA、AAA级景区各1个,AA级景区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上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到嘉兴平湖乍浦一带勘察,并在《建国方略》中计划在此建设“东方大港”。
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位于乍浦的嘉兴港已建成全国唯一的海河联运港,2001年4月嘉兴港正式作为一类口岸对外开放。
嘉兴港已拥有外海泊位1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千吨级泊位4个,年吞吐能力1500万吨。
2003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27万吨,步入了全国中型港口群行列。
目前,正在进行“沿海”生产力布局,高起点规划对外开放新平台。
即依托位于乍浦的国家级嘉兴出口加工区和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一一嘉兴港,整合嘉兴港区、海盐经济开发区和杭州湾大桥新区、平湖经济开发区和滨海工业区,形成浙北沿海产业带,重点发展石化、钢铁、机械设备、造纸、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等临港工业。
嘉兴历史文化
文化艺术
秉礼勤劳嘉兴介苏杭间,“土膏沃饶,风俗淳秀”,“不忧冻馁”。
“其俗少阴狡”,“能秉礼义,务耕织”,“尺寸之土必耕,机轴之声不绝”。
秀慧工巧嘉兴“士美民秀”,“人性柔慧”。
其智秀不仅表现在人的聪慧文雅上,而且表现在精于劳动制作。
历史上,
精美绝伦,如传世的西塘派剔红漆器,朱碧山银槎杯都是国宝,形成了“百工技艺与与苏杭等”的局面。
崇文好学嘉兴自古“罕习军旅,尤慕文儒”,“文贤人物之盛前后相望”,“在宋为文物之邦,至今士多兴于学,处廛者亦类皆鸿生硕彦”。
“衣冠之物,焕然可观”。
“好读书,虽三家之村必储经籍”,“田野小民皆教子孙读书”。
进取求新嘉兴因地处两省交界,且多移民,具有包容并蓄的特质,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适应潮流,开通风气。
南宋时嘉兴成为畿辅之地及“龙兴之地”,嘉兴人抓住这个机遇“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
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开宗立派,也是这种进取求新传统的延续。
嘉兴民间习俗与当自然地理条件和民风民性有着巨大的关系,是当地民风的在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中的特定表现形式,也是地方文化、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载体。
这些风俗习惯有的是劳动人民创造语言文化语言:吴语(吴方言太湖苏沪嘉小片)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
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
嘉兴历代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文学名人
艺术名人
科技名人
……
政治名人
陆宗舆、黄菊……
教育名人
军事名人
……
英烈名人
张佐臣、刘炳福、陈敬个、姚莲娟……
沈昌宇、沈初、陈万青、钱福昌、金鹤清等等。
旅游
嘉兴因南湖而出名,这里风景旖旎、民风淳厚、物产丰富、名人荟萃,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
衍延2600多年的古朴与舒缓成为历史赋予嘉兴的独特个性。
嘉兴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沈钧儒、王国维、茅盾、徐志摩、丰子恺、金庸等都享有崇高的声望。
举世闻名的海宁钱江潮,尤以农历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南北湖是我国唯一集山、海、湖为一体的风景区;嘉兴还有很多丝绸古镇,如:嘉善的西塘、桐乡的乌镇等,
置身这些古镇老街,你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
名,以山海涌潮胜。
嘉兴市境内大部分地区河湖交错,密如蛛网。
埠头系舟,石桥跨渡,人家尽枕河。
凡是与水有关的字如汇、埭、圩、浜、港、溪等,城乡用作地名的随处可见。
据统计,200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06.7亿元,增长24.1%。
南湖景区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
经典景区,国家5A,海盐百步被评为2005年世界100大旅行必到之地。
秀洲区和嘉善县的北部多湖泊,梅家荡、莲泗荡、南雁荡、麟瑞湖、相湖、夏墓荡、祥符荡,都是历史上的名湖。
雅人高士,结庐湖畔,历久而成名胜的如闻川的税暑亭,相湖
的绿萝庄,在今天仍可以使人产生诗意的联想。
湖的烟雨,南北湖的集山、湖、海于一体的淡妆之美,汾湖的水云弥漫,都透着一个“秀”字,且无一处不是自然造化所给予的。
嘉兴一地的山虽不甚多,也不甚高,但却亦可称佳秀。
海宁、海盐、平湖诸山,大小二百余座,多为百米来高,海宁与海盐接壤处的高阳山,主峰二百余米,为群山之冠。
海宁紫微山,海盐秦望山、鹰窠顶、谭仙岭,平湖九龙山,或一山独秀,或层峦叠嶂,虽不足称雄峻,但均翠碧灵秀,登眺之余,胸襟为之一畅。
山之外是海。
自平湖金丝娘桥起至海盐高阳山,海岸凡80余公里,海面阔大无际,水天一色,而其间多有山丘高崖为屏障,使山川于秀色之外平添了壮美。
盐官的海宁潮更称天下独绝。
海宁观潮之风,因乾隆中期后江道稳定在北大门,观潮地由杭州移至盐官而大盛,历二百余年至今不衰。
农历每月朔望为大潮日。
农历的八月十五至二十日则为“观潮节”。
潮来,澎湃
訇然,如千仞壁立,如万马奔腾,景象壮观,撼人心魄。
西湖的秀逸,虎丘的玲珑,雁荡的奇兀,都是闻名天下的,而嘉兴独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
只要从平原水乡拈得一“秀”字,从滨海潮涌拈得一“奇”字,看她便无一处不是好景色。
1990年新建巍峨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后,更增添了肃穆雄壮的氛围,前来瞻仰者
远近。
海宁盐官的钱江潮,素称天下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观潮节高潮汹涌时,各地前来
嘉兴站、嘉兴南站、海宁站、嘉善站、嘉兴东站(货运);沪杭客运专线:嘉兴南站、嘉善南站、海宁西站、桐乡站;机场:嘉兴机场(建设中);杭州湾跨海大桥(海盐)。
嘉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环境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嘉兴的自然
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天下第一潮”“江
南水乡古镇”
独有的江南水乡特色。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AAAAA级景区2个,国家AAAA级景区3个,AAA级景区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地方特产
乌镇丝绵、槜李荷叶粉蒸肉、八珍糕
宁经编、海宁家纺。
行政划分
行政区划。
嘉兴市有建制镇53个,已设有乡、街道22个、城市社区(居委会)187个、乡镇社区111个、乡镇居委会12个、行政村940个。
南湖区有镇5个、街道6个、社区居委会55个、乡镇社区7个、乡镇居委会2个、行政村73个,陆地面积426平方公里;秀洲区有镇5个、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4个、乡镇社区22个、行政村115个,陆地面积542平方公里;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街道4个、社区居委会17个、行政村10个;嘉兴港区有镇1个、乡镇社区11个、行政村11个;嘉善县有6镇3街道、社区居委会10个、乡镇社区15个、乡镇居委会1个、行政村162个,陆地面积507.68平方公里;平湖市有镇6个、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34个、乡镇社区9个、行政村126个,陆地面积537平方公里;海宁市有镇8个、街道4个、社区居委会39个、乡镇社区22个、行政村161个,陆地面积688平方公里;海盐县有4个街道,5个镇、社区
居委会13个、乡镇社区1个、乡镇居委会9个、行政村105个,陆地面积508平方公里;桐乡市有镇9个、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15个、乡镇社区24个、行政村178个,陆地面积727平方公里。
2005年5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