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的危害.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危害及防治对策特点危害:土壤污染会使来就紧张的耕地资源更加短缺;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给农业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造成其他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染物具有迁移性和滞留性,有可能继续造成新的土地污染;严重危及后代子孙的利益,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特点:1、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
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从而超标
2、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
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停留很长时间。
3、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防治措施:1、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
土壤污染物质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净化。
2、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学方法
对于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使用化学改良剂可使重金属转为难溶性物质。
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可提高土壤pH值,从而降低氢氧化物沉淀在土壤中的浓度,减少对植物的危害等。
3、增施有机肥料
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土壤胶体性质,又能增大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4、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重金属变价元素在土壤中的行为,能使某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难溶态沉淀物,控制其迁移和转化,从而降低污染物危害程度。
5、改变轮作制度
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条件的变化,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
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一、土壤污染的原因1.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氯、磷、钾等植物所需的多种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效果。
但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
例如冶炼、电镀、燃料、汞化物等工业废水能引起镉、汞、铬、铜等重金属污染;石油化工、肥料、农药等工业废水会引起酚、三氯乙醛、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
2.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大,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氨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生产磷肥、氟化物的工厂会对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尘污染和氟污染。
3.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使用不合理也会引起土壤污染。
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过量使用硝态氨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甚至死亡。
4.农药对土壤的影响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如果使用得当,可保证作物的增产,但它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污染物,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
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粉剂、水剂、乳液等),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一半散落于农田,这一部分农药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如拌种消毒剂、地下害虫熏蒸剂和杀虫剂等)成为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
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
此外,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间接损失。
土壤污染的危害1. 引言土壤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支持着植物的生长,提供人类所需的粮食和原材料。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不仅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壤污染的危害。
2. 降低土壤质量土壤污染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和食物链,降低土壤质量。
污染物可能会改变土壤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导致土壤变得不适合植物生长。
一些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可以改变土壤的PH值,使其过酸或过碱,从而影响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另外,污染物还可能导致水分的流失,使土壤变得干燥,无法保持足够的湿度来支持植物的生长。
3. 影响农作物和食物安全土壤是农作物的重要生长介质,土壤污染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污染物进入农田后,可能会被农作物吸收并积累在植物的各个部分中。
一旦人类食用了受污染的农作物,就有可能摄入大量的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长期暴露在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中,会导致人体患上各种慢性疾病,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和生殖系统问题。
4. 损害生态系统平衡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污染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许多微生物、昆虫和小型动物依赖于土壤作为食物和栖息地。
当土壤被污染时,这些生物可能会死亡或迁离,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大量的污染物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到其他生物,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威胁地下水资源土壤是地下水的重要过滤层,当土壤被污染时,污染物可能渗入地下水。
地下水是人类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的重要来源,污染的地下水会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计。
一些有机物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生物降解能力,可能持久存在于地下水中,在地下水中迁移和扩散,对水源造成长期污染。
6. 限制土地利用土壤污染还会限制土地的有效利用。
受污染的土壤无法支持农业生产和植被恢复,限制了土地的利用价值。
土壤污染与防治xx年xx月xx日•土壤污染概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的防治目•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与防治的政策及建议录01土壤污染概述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土壤污染物质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有人为排放、自然因素和农业活动等。
土壤污染的定义人为排放自然因素农业活动火山喷发、风沙扬尘、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
03土壤污染的来源02 01工业和城市废物、农药、化肥、油污、废电池等。
土壤污染的影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品质污染物质会通过植物吸收和食物链传递,危害人类健康。
破坏生态环境土壤污染会导致植物群落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影响土地使用功能污染严重时,会导致土地无法耕种或建设,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02土壤污染的类型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电镀、采矿、冶炼、电池等行业的废水及农业化肥。
镉(Cd)汞(Hg)铅(Pb)铬(Cr)主要来自化工厂、制药厂、塑料厂、电池厂等。
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电池、制造涂料等。
主要来自皮革制品、油漆、涂料等。
有机物污染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自石油、煤炭、橡胶等产品的加工过程。
多氯联苯(PCBs):主要来自电力设备、变压器等含油设备。
有机氯农药(OCPs):主要来自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除草剂。
有机锡化合物(OTCs):主要来自涂料、塑料制品等。
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电站、核武器试验场等。
铀(U)主要来自核电站、核燃料循环设施等。
钍(Th)主要来自工业废渣、核燃料循环设施等。
镭(Ra)主要来自大气层中的宇宙射线照射。
碳14(C14)主要来自养殖业、农业等。
人畜粪便主要来自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
细菌主要来自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
病毒主要来自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
原生动物病原菌污染03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可能导致植物吸收养分、水分和光照等受限,从而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土壤污染带来的危害
土壤污染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土壤污染将导致农作物污染、减产,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对于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目前尚难以估计。
二、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
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根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
三、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四、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土壤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由点源污染扩大到面源污染,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预防土壤污染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了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壤污染的危害,并提供一些预防土壤污染的步骤和措施。
土壤污染的危害:1. 影响农作物品质: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中毒,使其吸收到有害物质,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水源污染:有些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渗透至地下水,进而污染地下水资源,威胁人类饮用水安全。
3. 生态系统受损:土壤污染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并威胁生物多样性。
4. 健康问题:人类直接或间接接触到污染土壤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慢性病、贫血和癌症等。
预防土壤污染的步骤和措施:1. 减少农业化学品的使用:- 推广有机农业: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 合理使用化肥:遵循科学施肥原则,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减少化肥的使用,避免过量和错误使用导致的土壤污染。
- 多种植物轮作:利用植物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可以降低土壤中病虫害数量,减少对农药的需求。
2. 合理处理固体废物:- 垃圾分类:通过垃圾分类和合理处理,减少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
- 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垃圾焚烧厂和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施,将固体废物焚烧或填埋,减少对土壤的直接污染。
3. 合理使用水资源:- 节约用水:提倡合理用水,减少农业和工业用水的浪费,以减少化学物质进入水体和土壤的可能性。
- 水资源回收利用:鼓励利用污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处理,得到可再利用的水资源。
4. 加强监测和修复:- 监测土壤质量:建立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定期检测土壤质量,及时发现和追踪土壤污染源。
- 修复受污染土壤:对受污染的土壤实施修复治理,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去除有害物质,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5. 提高环境意识:- 教育宣传:加强土壤污染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危害和预防的认识和意识。
- 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土壤污染防治行为,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
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中,土壤污染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然而,随着人类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土壤污染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土壤污染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是指在农业、工业、城市化等各方面活动中,固体、液体或气体等污染物物质与土壤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反应,使土壤中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影响其结构和功能,导致土壤使用价值下降的情况。
土壤污染对人类的健康、环境友好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土壤污染对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农药、重金属等物质具有巨大的危害。
例如,盐碱化土壤中的钠离子会影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而重金属对农作物的影响则更为突出。
有些重金属会累积在生物体内,如铅、汞和镉等,会影响食品的品质并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农用药剂也会被土壤吸收并融合在农作物中,直接危害到食品的健康安全。
二、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由于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不可逆的影响,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不可忽视。
具体来讲,土壤污染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影响:(1)影响农产品的生长和质量:土壤污染会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和矿物质元素含量失衡,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产品的生长和质量。
同时,化学肥料的使用也会导致土壤盐碱化,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2)使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土壤污染还会导致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被农作物吸收,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累在植物组织中。
若消费者长期食用这些农产品,就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
(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成本:为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良好的种子、肥料和化学药剂等质量是必要的。
由于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得农户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来购买更好的农产品生产工具和材料,以确保生产出质量安全的农产品。
此外,一些农户可能需要花费额外的费用来销毁含有污染物质的农作物或土壤。
土壤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措施土壤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但近年来,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就土壤污染的危害以及治理措施展开探讨。
一、土壤污染的危害1. 影响农作物质量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质,但污染的土壤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被作物吸收并积累在其体内,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存在安全风险。
2. 危害生态系统土壤污染破坏了土壤质量,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减少,降低了土壤抗灾能力,从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污染物通过土壤流失到地下水和水体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
3. 威胁人体健康污染的土壤中含有毒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这些物质会通过作物的根部被人体摄入。
长期摄入污染物会引发各种慢性病,如肝损伤、中毒症状、癌症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二、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1. 污染源控制有效控制污染源是治理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加强立法和安全监管,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减少工业废弃物的排放,严禁非法倾倒废料,防止污染物进入土壤。
2.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是治理土壤污染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修复技术包括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物理修复等。
例如,化学修复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吸附和稳定有害物质,生物修复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物理修复则是利用物理手段去除有害物质。
3. 种植绿色植物植物具有抗污染的作用,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净化土壤。
选择适应土壤环境的绿色植物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达到修复和净化土壤的效果。
4.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是预防土壤污染的重要措施。
农业生产要选择适宜的农药和化肥,并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使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同时,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降低对土壤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压力。
5. 加强监测与评估加强土壤污染的监测与评估是推动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手段。
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定期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污染点和污染程度,为土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容许限值,对土壤和植物生长产生危害的现象。
土壤重金属如镉、铬、铅等,通常是由于工业生产、矿业开采、污水排放等活动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标沉积而引起的。
这种污染不仅危害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也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人类,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1.影响土壤肥力:重金属超标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
2.污染地下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后可能通过渗漏、冲刷等方式进入地下水体,造成地下水污染。
3.影响植物生长: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影响植物的吸收和利用,导致植物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4.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人体,造成慢性中毒、免疫系统损伤等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采取以下措施:1.减少重金属排放: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工业生产、矿业开采等活动,减少重金属排放。
2.土壤修复技术:采用土壤修复技术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处理,包括原位修复和外源修复等方法。
3.植物修复:选择对重金属具有吸收、蓄积、转运等能力的植物,进行植物修复,通过植物吸收重金属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4.土壤改良:采用有机物、石灰、磷酸钙等改良剂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固化、稳定能力,减少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
5.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网络,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监测评估,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进行防治。
只有通过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希望政府、企业和公众可以共同努力,为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危害做出贡献。
土壤污染会导致哪些疾病
土壤污染的来源有工业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汽车、废气;生活污染: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农业污染:农药和化肥
污染物种类;生物性污染(各种病原菌);化学污染(重金属和农药);放
射性污染等。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地域性以及不可逆转性。
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1.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生物性污染有肠道细菌、肠道病毒、寄生虫卵等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使用含镉工业废水、肥料灌溉农田会使蔬菜、稻谷吸收镉,当人
们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会引发痛痛病。
引起以肾小管损害为主的肾功能障碍,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尿钙增多,骨质脱钙,引起骨骼的病变。
摄入过量镉还可引起肾、肺、肝、骨、生殖效应及癌症。
铊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主要为慢性毒作用,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毛发脱落,呈斑秃或全秃,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可见视网膜炎、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萎缩,周围神经损害,对人类生殖功能也有影响
3.农药污染的危害
有机磷农药慢性中毒,常见胆碱酯酶活
性持续性降低。
有机氯农药慢性中毒已不太常见,但有机氯在环境中的残留所引起的慢性危害,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干扰正常的内分泌功能,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机氯农药如DDT、六六六等有致突变、致畸胎作用。
有的具有致癌作用,如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西维因对多种动物具有致癌、致畸作用。
今天。
土壤污染的危害与治理土壤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
但是近年来,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带来极大的危害,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一、土壤污染的危害1. 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物,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威胁。
例如,过量的镉在长期摄入后会导致脏器损伤,甚至引发慢性病;苯系物质也会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
2. 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土壤的持续污染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土壤污染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导致减产。
3. 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导致农业生产的损失和萎缩。
同时,受污染的水源也会影响灌溉,使农业无法正常进行。
二、土壤污染的治理1. 预防为主,防止污染发生防止土壤污染的最好方法就是预防为主,防止污染发生。
这需要广大农民和企业认真对待环保问题,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注意环境污染的控制。
2. 污染治理的技术手段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我们需要采取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治理。
这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挖掘和改造污染的土地;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淋洗和植物修复;生物方法包括微生物治理和植物修复。
3. 实施污染源管控和监测要减少土壤污染的发生,需要实施污染源管控和监测。
这包括加强对工业废水和污染物的管控和监测,并对管控不力的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
同时,也需要建立土地与污染物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的污染源。
结论土壤污染的危害十分严重,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通过预防和治理,尽可能减少土壤污染的发生,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同时,也需要普及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对人体、动物和植物有害的物质,或者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发生异常,造成土壤功能受损。
土壤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有严重危害。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壤污染的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
1.土壤污染的危害(1)影响农作物和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受污染的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作物的根系吸收,并随着其生长和发育逐渐富集,进而引入食物链中。
长期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如慢性中毒、癌症等。
(2)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污染会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土壤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此外,污染物也会通过水体和空气的迁移,进一步传播和扩大影响范围,对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更大的危害。
(3)威胁地下水质量。
土壤是地下水的重要过滤层,土壤污染会导致有害物质进入地下水体,污染地下水,威胁水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质的安全性。
地下水的污染将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产生长期的不可逆影响。
2.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1)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化肥和农药是造成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民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并控制施用量和次数,以减少其对土壤的累积影响,同时注重有机肥的应用,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2)加强农田环境管理。
合理规划农田布局,避免农田的集约化经营和过度开垦,保护农田的生态系统。
定期翻耕和耕作覆盖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微生物活动,减少土壤的负面影响。
合理的田间灌溉制度和水资源管理措施也能帮助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现象,降低土壤的污染风险。
(3)加强工业废弃物处理与回收利用。
工业废水和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应该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其直接排放入土壤。
同时应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对土壤的二次污染。
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标准,推动工业企业进行良好的环境管理和废物处理。
我国土壤污染有哪些危害
小编希望我国土壤污染有哪些危害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收容的有机废弃物或含毒废弃物过多,那么我国土壤污染有哪些危害呢?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废弃物向土壤系统转移,并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汇集、残留于土壤环境中。
据估计,我国受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面积达上千万公顷,其中矿区污染土壤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壤约500万公顷、固废堆放污染土壤约5万公顷,已对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食品安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我国土壤污染物质的种类主要有重金属、硝酸盐、农药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性核素、病原菌/病毒及异型生物质等。
按污染物性质,可分为无机污染、有机污染及生物污染等三大类型。
土壤污染带来的危害
1.土壤污染使本来就紧张的耕地资源更加短缺。
2.土壤污染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3.土壤污染给农业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4.土壤污染也是造成其他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修复方法土壤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中有害物质超过生态环境容量的现象。
它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修复受污染的土壤。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壤污染的危害以及修复方法。
一、土壤污染的危害1.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食物链传递:受污染的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很容易通过作物或饲料进入人类体内,威胁人类健康。
- 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物可渗入地下水或河流,进而污染饮用水源,导致诸多健康问题。
- 呼吸系统问题: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挥发到空气中,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
2.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土壤质量下降:有害物质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 作物减产:污染物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影响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3.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污染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 土地资源浪费:受污染的土地难以再次利用,导致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土壤污染修复方法1.物理治理:- 土壤吸附:利用土壤吸附性能,将有害物质吸附并减少其在土壤中的迁移。
- 土壤覆盖:通过覆盖层,减少有害物质的传播和暴露。
- 土壤通风:通过通风操作,促进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挥发和迁移。
2.化学修复:- 化学还原:采用还原剂将有害物质还原为无害物质。
- 酸洗:利用酸洗法将有害物质与土壤分离,达到修复效果。
- 洗涤: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物质从土壤中洗出。
3.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利用强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分解有害物质,修复土壤污染。
- 植物修复:选择适应污染环境的植物,通过吸收、转化、分解的作用修复土壤污染。
- 生物增容:引入适宜的土壤动物,增加土壤通透性和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质量。
4.综合修复:- 系统修复:采用综合修复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全面修复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防治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成为了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规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壤污染的危害、监测与评估、污染防治技术以及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危害。
首先,土壤污染会通过作物的生长和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其次,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引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因此,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二、土壤污染的监测与评估为了及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判断其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土壤污染监测工作应包括有机物、重金属、农药等常见土壤污染物的监测,同时要加强对土壤质量参数的监测,确保土壤质量的合理利用。
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和危害范围时,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结合实地勘查与采样工作,建立土壤污染模型,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土壤污染防治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物种(如植物、微生物等)对土壤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或转化,实现土壤污染物的治理。
化学修复技术则是借助化学物质对土壤污染物进行还原或氧化反应,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
物理修复技术则主要包括热解吸附、气相抽提等,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状态来减少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和释放。
在具体的污染防治工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技术组合,实施综合治理。
四、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为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
在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法规定,如《土壤环境保护法》等,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的目标、原则和技术要求。
土壤污染的危害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存积的有机废弃物或含毒废弃物过多,影响或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在卫生学上和流行病学上产生了有害的影响。
土壤污染有二种情况:生物性污染: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能传播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
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随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以及他们的衣物、器皿的洗涤污水污染土壤。
通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病原体又被带进地面水或地下水,进而引起这些疾病的流行。
另外,因土壤污染而传播的寄生虫病有蛔虫病和钩虫病等。
人与土壤直接接触,或生吃被污染的蔬菜、瓜果,就容易感染这些寄生虫病。
化学性污染:土壤被有毒化学物污染后,对人体的影响大多是间接的。
主要是通过农作物、地面水或地下水对人体产生影响。
人、畜通过饮水和食物可引起中毒。
土壤污染的危害
1.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对于各种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
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对于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目前尚难以估计。
但是,这些类型的污染问题在国内确实存在,甚至也很严重。
例如:我国天津蓟运河畔的农田,曾因引灌三氯乙醛污染的河水而导致数万亩小麦受害。
2.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
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据报道,1992年全国有不少地区已经发展到生产“镉米”的程度,每年生产的“镉米”多达数亿公斤。
仅沈阳某污灌区被污染的耕地已多达2500多公顷,致使粮食遭受严重的镉污染,稻米的含镉浓度高达0.4~1.0mg/kg(这已经达到或超过诱发“痛痛病”的平均含镉浓度)。
江西省某县多达44%的耕地遭到污染,并形成670公顷的“镉米”区。
据南京环保所报道,南京市的市售蔬菜几乎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硝酸盐污染。
其中,大白菜和青菜的硝酸盐污染最重,其次为菠菜;萝卜的污染相对较轻。
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蔬菜的硝酸盐污染超标现象也十分普遍。
土壤污染除影响食物的卫生品质外,也明显地影响到农作物的其他品质。
有些地区污灌已经使得蔬菜的味道变差,易烂,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农产品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也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
3.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本世纪50、60年代,是日本战后经济腾飞时期。
由于日本片面追求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加之当时对环境问题又缺乏应有的认识。
因此,在日本曾出现过一系列由于环境问题所导致的污染公害事件。
1955年至70年代初,在日本富山市神通川流域曾出现过一种称为“痛痛病”的怪病。
其症状表现为周身剧烈疼痛,甚至连呼吸都要忍受巨大的痛苦。
后来的研究证实,这种所谓的“痛痛病”实际上是由于镉污染所引起的。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被镉污染的大米———“镉米”。
到1979年为止,这一公害事件先后导致80多人死亡,直接受害者则人数更多,赔偿的经济损失也超过20多亿日元(1989年的价格)。
至今,还有人不断提出起诉和索赔的要求。
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情况仍缺乏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对土壤污染导致污染疾病的总体情况并不清楚。
但是,从个别城市的重点调查结果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我国的研究表明,土壤和粮食污染与一些地区居民肝肿大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4.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北京市的大气扬尘中,有一半来源于地表。
表土的污染物质可能在风的作用下,作为扬尘进入大气中,并进一步通过呼吸作用进入人体。
这一过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有些类似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
因此,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香港等国际和地区的科学家已经注意到,城市的土地污染对人体健康也有直接影响。
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而城市的土地污染问题又比较普遍,因此,国际上对城市土地污染问题开始予以高度重视。
上海川沙污灌区的地下水检测出氟、汞、镉和砷等重金属。
成都市郊的农村水井也因土壤污染而导致井水中汞、铬、酚、氰等污染物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