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夜的工作反思范文《一夜的工作》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敬佩之意,和由此产生的自豪之情。
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一夜的工作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一夜的工作反思范文篇1这节课我尝试采用了“放手自学──合作交流”的方法感悟课文内容,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一夜的工作》一文是紧紧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方面展开的,教学时,我充分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由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思中质疑,在议中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时时在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
二抓对比。
周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是通过一系列对比的描述反映出来的。
如:身为国家的办公室,想象中理应是豪华的布置和十分气派的陈设,然而室内仅有“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把转椅”,“一盏台灯”,使“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设备极其简单”的布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简朴可见一斑。
又如,周一晚上要批“一叠来厚的文件。
”面对如此繁重的公务,周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句一句地审阅”,“一边看一边在思考”,一直工作到公鸡快叫明的时候。
可见周工作量之大,工作时间之长。
然而,通宵工作之后,仅以一杯绿茶和“数得清颗粒”的花生米来充饥,这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工作这么劳苦,生活如此简朴!再如,自己彻夜工作,通宵达旦,却让别人“到隔壁值班室去睡觉”,从中又看出他忘我的工作精神和体贴关心同志的崇高品质,这又是一处鲜明的对照。
我们的生活中本来就存在对比的事物和形象,这种生活现象一经对照、比较,就会被鉴别得更加分明,从而帮助我们得到更正确的认识。
在教学本课时,如能抓住描写周对人对己,对工作对生活的有关词句进行比较,那么,学生对周崇高品质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一夜的工作反思范文篇21、教学情景创设不足:周人格伟岸,这个伟岸的人格是跨越阶级、跨越国界的,于是谁和他接触,谁都会崇拜他。
2021年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15篇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1上完《一夜的工作》,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一、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近课文周恩来是中国的一大伟人,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但对于21世纪的少年来说,他们却是陌生的,对周总理的感性认识很浅显。
我觉得学生对__人物不了解,没有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那样的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就会不深刻。
如何拉近总理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和领会总理的伟大人格呢?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周总理的书籍、资料等,充分地让学生通过资料去感受,丰富学生的课前感知。
通过搜集资料的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爱好课外读物,多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广泛搜集并交流资料,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为探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__《一夜的工作》一文紧紧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个层次展开的。
从内容上看围绕中心的句子较为明显,故我也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所提倡的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时,紧紧抓住劳苦和简朴这个__的文眼来进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时,是轻分析,重感悟,让学生自主阅读。
让学生自己在读书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读后又让学生自由谈体会和感受,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做到时时刻刻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又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达到会学、善学的目的。
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三、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研讨、思考、朗读课堂上,我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后在全班交流,学生相互启发,提高了认识,对总理崇敬、爱戴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四、教会学生动笔墨读书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就是培养学习习惯。
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一夜的工作》通过对周一夜的工作的细腻的描写,非常生动地再现了一夜的工作是多么的劳苦。
小编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篇1这堂课上我以的照片导入到的工作和生活。
通过找重点句概括地了解的品质,简朴、劳苦。
通过自学提示,让学生找到相关描写简朴和劳苦的句子。
根据具体语句谈体会。
通过“宫殿式的房子”和“简单的陈设”作比较“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和简单的陈设作比较,通过“一个、两把、一盏”体会生活的简朴。
通过饮食的简单“两杯绿茶、一小碟花生米”和花生米数量的少,“并不多可以数的清颗数”体会生活的简朴。
在体会工作劳苦时,主要还是练习抓词,这部分抓“审阅”从审字入手了解审为“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
”那“审阅”就是仔细思考,反复分析、认真地看。
进而了解是怎样进行审阅的?“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而且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可以看出来工作态度严肃、认真。
从思考的内容上让学生体会的劳苦,让学生练习说话。
夜很静,1/ 5周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只见他__________。
他想________。
你还从哪儿体会到劳苦的从工作的时间长工作量大体会,让学生带着想象感受简朴而忧劳苦的一夜,教师引读,学生朗读批阅文件的情景。
提升学生的感受。
再用“不是……而是…..、仅此而已”的说话中总结一夜的工作。
最后通过作者的话体会作者对的心情,这里安排了一个配乐朗读。
这是引入课外资料患癌症后一日的工作和半年的工作安排体会不辞辛苦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两个材料阅读后问学生读后的感受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慢慢地产生并加深对的敬佩敬仰之情,感受人格的高尚。
大多数学生眼中都噙满了泪花。
最后带着对的敬佩敬仰之情重温一夜的工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夜的工作》语文教学反思《一夜的工作》语文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刚到岗位的国家级教师,课堂教学是主要义务之一。
写教学反思可以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边肖收藏的《一夜的工作》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浏览。
03010语文教学反思1003010讲述的是中国著名作家何其芳同志,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感情,见证了周恩来总理一夜之间的工作。
字里行间,他流露出对首相艰苦朴素生活的钦佩,以及他的骄傲。
本节课,我尝试通过“停止自学-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并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文章《一夜的工作》紧紧围绕着“努力”和“节俭”两个方面。
在教学中,我充分允许学生自主浏览、自主探究,自由谈理解、谈感受,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在思考中质疑、在讨论中交流,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不时进行实际的语言训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掌握描述周总理对人和对自己的态度的词语和短语,将工作与事业进行比较,让学生对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有更深刻的认识。
缺点是虽然我在课前让学生了解周总理的成绩,但有些同学没有收集。
如果学生问他们的父母和长辈知道,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知道一些关于周总理的事情。
为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停留在阅读肤浅的课文上。
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多次提供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训练。
比如总理会怎么想?你能为首相设计一顿美餐吗?你认为首相是什么样的人?激活学生思维。
比如,通过课程资源的介绍,让学生对周总理有更深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谈论周总理的这些成就,比如“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告诉别人什么”“怎么说”,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周总理“想走就走”的高尚品格的认识。
当要求学生对周总理讲心理话时,学生自然会参考课前浏览的材料和故事,与周总理的其他道德品质进行发散性的说话训练。
设计这个环节可以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充分的语言和全方位,这在课堂教学中引起了一个小高潮。
一夜的工作的教学反思(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一夜的工作的教学反思一夜的工作的教学反思范文一夜的工作的教学反思1《一夜的工作》课文篇幅较小,语言朴实感人。
根据教材自身特点以及本课训练重点,课文采用以读为主的方法,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具体教学过程分四个阶段。
一、创设情境,激发读书兴趣课前,我引导学生广泛搜集周总理丰功伟绩的材料。
课上,学生互相交流周总理的感人事例。
然后我把课前搜集的材料汇制成录像片,请学生们观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周总理。
这样,通过师生的语言和录像画面创设了最佳的情境,激发了学生迫切想通过本文了解周总理感人事例的读书兴趣,为下一步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部需求奠定了基础。
二、自读自悟,体会真情实感1、启发谈话,引导自读:当学生已经被周总理的一举一动深深感动之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自读的:周总理为什么受到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亿万人民的崇敬和爱戴呢?着名诗人、文学家何其芳亲眼看见,并真实地记叙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2、带题自读自悟,体会真情实感:请同学们认真看看本文周总理的哪些事使你深受感动想一想为什么受感动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时间,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部需求得到满足。
在小组交流时,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我也参与其间,或指导、或点拨、或激疑。
既了解学生自读自悟对内容的理解情况,又完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大组交流奠定了基础。
大组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深受感动的具体事例,通过阅读理解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周总理的真情实感。
3、回归整体,进一步体会真情实感情:学生自读自悟,零散地理解内容后,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写了周总理哪几方面的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写了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这两方面的事,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一)一、查找资料,铺垫情感《一夜的工作》一文主要通过描写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使学生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基于现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总理的生活与工作知之不多,对周总理的感性认识很浅显。
而对文章人物没有一个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那样的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
因此首先我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阅读有关周总理的书籍资料等,充分的让学生通过资料去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主要资料有:《飞机遇险的时候》、《温暖》、《泼水节》、《周总理的睡衣》……二、教师范读,引发共鸣在上课伊始,我便自己范读《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深切热爱,从而对接下去要学的内容有个情感基础。
然后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的补充周总理的感人事迹,出示周总理身患癌症时的一日日程表,更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震撼,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满脸憔悴,夜以继日工作的总理的图片,让学生面对着周总理说说心理话,这时学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同时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周总理的其他品质来进行表达,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在最后两段的朗读时学生激情饱满,发自内心的呐喊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不过回想起这一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就是对课文的朗读引导得还是不到位,学生好象有点胆小。
当然最后两段的朗读还是很好的。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二)《一夜的工作》是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授完这一课,细细反思,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丰富课前感知,激发学生情感《一夜的工作》一文主要通过描写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使学生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基于现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总理的生活与工作知之不多,对周总理的感性认识很浅显。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亲眼目睹周一夜的工作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想。
课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敬佩之意,饱含着对周的崇敬、热爱和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熏陶情感的好课文。
课文紧紧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个两方面内容展开。
从内容上看围绕中心的句子较为明显,因此,我也尝试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读课文链接语,明确学习要求,然后,抓住第一个学习要求“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一夜的工作的?把学生引入文本,这时学生通过自读,紧紧抓住“劳苦”和“简朴””这个文章的文眼。
紧接着,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小组围绕“生活简朴”、“工作劳苦”展开探讨交流。
在全班交流时学生能抓住关键的句子去谈感悟。
同时让学生对有关键语句的反复读。
读的形式多样:有自读、范读、齐读、同桌互读等,使学生在熟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表达方式、获得情感的体验。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二)生活是我们课程的重要资源,在教学引导学生体会的工作多么劳苦,生活是多么简朴时,我采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感受。
学生拿自己的生活,学习态度跟周对比,发现了不足,决心向周学习,在学习上要认真、一丝不苟;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做一个简朴的人。
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受到了启发,受到了教育,更感悟到周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当然,在教学这课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是在制作课件时,对教学情境创设不足。
现在六年级的学生,大都生于___年左右,距离周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对周缺乏了解。
虽然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但是学生的认知是停留在书面上。
如果在制作课件时,多创设一些有关周工作、生活的感性画面,会更加激发学生的情感。
其次在处理“一夜”与“每个夜晚”的内在联系时不够深入。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从一夜的工作中,得出了周“多么简朴,多么劳苦”这一重点。
语文《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语文《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一夜的工作》教学结束后,根据教案的预设,学生课堂的学习表现及知识掌握情况,静心细想,感触感悟颇多,现就以下几点谈谈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1、诗歌配乐朗诵及配乐讲解周总理彻夜未眠,仔细审阅稿子这两处,前者为整堂课创设、渲染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感情基调,后者突出了课文的重点,有利地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了周总理是如何不辞劳苦,夜以继日的工作精神,学生们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自然深刻地认识到了周总理生活简朴,工作劳苦这一中心,也为学生学习作者抒发强烈感情的两段教学难点的突破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两次想象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周总理屋内陈设极其简单,但正是这极其简单的陈设映射出了周总理简朴、清贫的可贵品质,“想象”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合情合理的猜测、判断,自然地领悟到了总理的精神不简单,这比直接问同学“这里体现了总理的什么精神?”教学难度要大大降低了。
3、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做得不够好,这篇课文要深入领会表达的情感,反复朗读尤为重要,或许是担心课讲不完,所以课堂上给学生充分朗读或指导学生朗读的.时间感觉不够。
4、课文最后两段放在一节课内全部理解完,还是放在下一课时好,这是我授课后认真想到的。
从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看,最后两段紧承上文,作者直抒胸臆,我觉得趁热打铁,一气呵成,对学生理解全文的中心快捷、效果好。
可要全文讲完,仅靠40分钟有些紧巴,那只能把前面一些地方缩一缩,可那样会使学生的朗读时间不够,对文章语句的体会不深等,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我们要打破课时,依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案预设、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时间,本节课用50~60分钟授完全文也可,这只是个人拙见,不见得正确,有待讨论,另外,教学“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问学生:作者看到的是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为什么他却说“每个夜晚”呢?此处最好设置“周总理一天的工作”字片,让学生通过了解周总理一天都干了些什么,进而体会他的确“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而字片课前没有设置,正是本节课我的疏忽或遗憾之处。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13篇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篇1《一夜的工作》写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课本内容感人至深,但是如何能让离那个年代远的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并产生敬佩之情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哪些同学对总理的简朴感受特别深?读读你找到的句子,说说感受。
可以看出,学生听完我范读一遍课文后,已被课文内容和深情朗读所感染,感触颇多。
我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书,可是如何引领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线索,领会课文中心思想,使学生分散的心思集中起来呢?为此,我及时准确地提出了这一问题。
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迅速找到关键句子(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如此而已。
”和“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并从中体会出总理的简朴和俭朴。
学生从而明白了总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的,为学生体会总理的劳苦埋下伏笔。
细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把稿子交给了我。
”提问:这几句话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这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在审阅?这个问题有双向作用。
既帮助学生在文中理解词语,又使学生体会到了总理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态度,为提出下一个重点句的问题做好准备。
即“总理全神贯注审阅的仅仅是这一份文件吗?谁能联系上文来说说?(一尺来高)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一尺来高”,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总理一夜的工作量是多么大,工作多么劳苦。
为后面的师生朗读奠基。
问题:总理在思考什么呢?请写在课文插图旁。
在师生分组朗读后,学生的朗读已表达出了对总理工作劳苦的理解和感动,可如果这个问题的研究到此为止,学生对人物精神的感悟似有浅尝辄止之嫌,所以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所有的国家大事:从政治到军事到经济文化,从国家大事到平民百姓等方面去思索……去体会总理在思考什么?这个问题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又引领学生更深层次地走进总理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总理的精神、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周总理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最新7篇《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篇一《一夜的工作》是著名作家何其芳同志亲眼目睹周恩来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后所写,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总理的思想感情。
《一夜的工作》突出了周总理“劳苦”和“简朴”这两个品质特征,教学时,我充分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由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思中质疑,在议中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时时在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
而在这让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我最满意的是自己紧紧抓住课文的特点,引领学生在对比中感悟、体会。
如课文中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是通过一系列对比的描述反映出来的。
学生在对比中想到身为国家总理的办公室,理应是豪华的布置和十分气派的陈设,然而室内仅有“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把转椅”,“一盏台灯”,使“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设备极其简单”的布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总理的简朴可见一斑。
而周总理一晚上要批“一叠来厚的文件。
”面对如此繁重的公务,周总理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句一句地审阅”,“一边看一边在思考”,一直工作到公鸡快叫明的时候。
可见周总理工作量之大,工作时间之长。
然而,通宵工作之后,仅以一杯绿茶和“数得清颗粒”的花生米来充饥,这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工作这么劳苦,生活如此简朴!再如,总理自己彻夜工作,通宵达旦,却让别人“到隔壁值班室去睡觉”,从中又看出他忘我的工作精神和体贴关心同志的崇高品质,这又是一处鲜明的对照。
我们的生活中本来就存在对比的事物和形象,这种生活现象一经对照、比较,就会被鉴别得更加分明,从而帮助我们得到更正确的认识。
在教学本课时,我就是抓住描写周总理对人对己,对工作对生活的有关词句进行比较,使得学生对周总理崇高品质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当然,因为比较、感悟、体会挺花时间,所以在整堂课中忽略了学生对词语的把握,也忽略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等。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篇二《一夜的工作》是一篇略读文章,讲的是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的时候,亲眼目睹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一夜的工作》一课叙述的是何其芳同志亲眼目睹周恩来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和由此产生的感想。
文章歌颂了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字里行间充盈着作者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读后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心,并受到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句子,却情真意切,朴实感人。
在教学设计时,我紧紧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方面展开。
课堂教学时,我尝试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导入我从了解我国历任总理入手,直奔课中主要人物——新中国每第一任总理。
接着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让学生谈谈对总理的了解,并集中对总理进行介绍。
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然后,抓住第一个学习要求“课文是从哪些具体事例叙述周总理工作的情况的?”把学生引入文本。
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合作交流读书收获,很容易抓住“劳苦”和“简朴”这个文章的文眼。
紧接着,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围绕“生活简朴”、“工作劳苦”分别表现在哪些语句中展开探讨交流。
在全班交流时学生能抓住关键的句子去谈感悟。
同时让学生对关键语句进行反复朗读。
读的形式多样:有自读、挑战读、分层次地齐读等,使学生在熟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表达方式,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
尤其是层层推进的反复诵读,在学生心中激起了回响,引起了心灵的震撼,让课堂弥漫着
浓浓的情味,让学生对总理的爱戴与敬佩之情得到升华。
课本所提供的资料毕竟是有限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总理的工作多么劳苦,生活是多么简朴时,课堂上我穿插进了大量补充资料,让学生谈感受,丰富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尤其是补充的总理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更是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触动,情感勃发,让深情并茂的朗读余音绕梁,久久回荡。
当然,在教学这课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给学生读的时间还不够充分,学生自学交流还不够深入,作为略读课文,教师课堂角色的把握略显不足。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钻研教材,备好学生,备好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自己的课堂更出色。
站街镇实验学校白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