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危机与中国之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
- 格式:pptx
- 大小:646.35 KB
- 文档页数:23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关于经济危机的调查报告范文](一)就业、收入显受影响危机对就业、收入的影响有多方面的表现,调查显示,43%的受访者表示经济危机使其心理压力增大;33%的受访者表示找工作的难度加大;26%的受访者表示经济危机使福利水平降低;21%的受访者表示经济危机使年终奖金降低。
(二)收入预期较为保守谨慎消费,预期不确定性大(一)消费多谨慎,储蓄意愿强居民消费的形成和变动主要是消费者根据自身的经济收入和消费偏好自主选择的结果。
在当前形势下,采取谨慎的消费策略是城市居民家庭应对危机的普遍做法。
调查显示,对于目前商场超市较多的促销活动,82%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因为促销活动调整日常开支,其中,52%的受访者表示考虑到经济不景气还会适当节省开支减少消费。
仅有18%的受访者表示商品廉价了应该趁机多买点儿。
与谨慎消费相对的是居民储蓄意愿的增强。
84%的受访者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会选择把钱放在银行里;只有8%的受访者表示会把钱取出来进行消费。
此外,居民的投资意愿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仅有8%的受访者表示会把钱取出来进行其他投资。
(二)消费预期不确定性大在影响预期消费的诸多原因中,物价较高,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压力大,以及攒钱以备不时之需是最主要的三类因素。
此外,预期收入降低、购房压力大也是影响城市居民家庭预期消费的重要原因。
(三)缩减开支,家庭设备用品及效劳首当其冲居民消费结构在经济危机下也发生变动。
调查显示,35%的受访者表示,如果缩减开支,首先会减少家庭设备用品及效劳支出;此外,教育文化娱乐效劳、衣着、其他商品及效劳支出也成为许多受访者首先缩减开支的工程。
(四)住房政策性调整力度加大,购房需求仍有待释放针对当前经济现状和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诸多相关政策措施,例如对房贷利率和相关交易税费进行调整,北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力度增大,一方面意在保障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另一方面希望能刺激购房需求,引导房地产市场步入的良性的开展轨道。
1929年10月随着美国股市的崩溃,美国经济很快进入了衰退,并逐渐传染给全世界。
世界经济在挣扎两年多以后,进入了更加严重的大萧条。
但是,在1929年以前,美国的经济蓬勃发展。
特别是汽车、通讯、飞机等行业更是蒸蒸日上。
美国的股市经历了18个月的绝对牛市。
为什么1929年股市的突然崩溃会导致一场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先举一个例子:假设在与世隔绝的岛屿上,有3个老板:甲开服装厂、乙是农场主、丙是家电生产企业。
按最初的生产效率和市场需求,三个老板生产的产品正好满足岛上的需求。
每个老板需要10个工人,一共需要30个工人。
现在岛上有32个工人,比如现在工资是每人每天10元钱。
有2个人失业,但是是轮流失业(比如家里有事情,或生病,外出等),所以失业的人也并不是长期失业。
岛上的生产和消费基本平衡。
甲乙丙生产出来的产品,相互交换满足岛上的但是,由于生产率提高了。
现在每个老板只需要8个人就能完成以前10个人的工作。
岛上工作一共只需要24个工人就能完成,于是将有8个人失业。
而这失业的8个人,因为失业时间太长(即使轮流失业),最后这些人中有人愿意以8元一天的工资干活,并且愿意多劳动一个小时来争取得到工作。
在失业的压力下,生产率提高、劳动时间加长、劳动个体总产量增加的情况下,工资反而普遍降低。
由于工资从10元下降到8元,加上失业危机感(因为失业率增加,即使某个人没有失业,因为担心自己可能失业,必然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以防万一失业。
这种失业危机感,会减少劳动者的消费,逼迫他们进行储蓄)。
这些劳动者的总消费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
而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下降,导致整个岛屿上的总消费下降。
所以,岛上的三个老板工厂,即使没有扩大产能,也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他们为了保住和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他们只能通过降价,来吸引顾客消费。
于是岛上所有的产品开始进入降价通道。
为了有更大的降价空间,这些老板会尽量延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减少劳动者的福利、降低劳动者的工资。
高三历史经济危机知识点在高三历史学习过程中,了解经济危机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危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运行出现严重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停滞甚至衰退的情况。
下面将介绍几个历史上发生过的重要经济危机,以及它们所造成的影响。
一、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是20世纪30年代全球范围内影响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其根源可追溯到192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的异常繁荣,导致了虚假繁荣的泡沫。
这次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股市崩盘,美国股市指数大幅下跌。
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了银行倒闭、工业生产萎缩、失业率飙升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贸易也受到极大影响,导致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停滞。
二、1973年石油危机1973年石油危机是由中东石油输入国联合采取石油禁运措施,对石油出口国实施油价上涨等措施导致的。
此次危机的诱因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此战争中支持阿拉伯国家,导致中东石油输出国对以色列支持的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
这一经济危机导致了全球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引发了世界各国的通货膨胀问题。
尤其是对于西方工业国家来说,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石油价格上涨给它们的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
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
在此之前,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多年的繁荣,但由于次贷市场的风险控制不力,使得次贷危机爆发。
大量次贷违约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遭受巨大损失。
这一经济危机迅速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导致多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陷入困境。
大规模的金融机构破产、股市下跌以及失业率上升成为这次危机的主要表现。
为了应对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例如,降息、减税、扩大财政支出等。
经济危机对全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是经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值得我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认真研究和思考。
通过对经济危机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的规律,以及它们对社会的影响。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什么影响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
具体来看一下!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1、具体原因(1)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
(2)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
(4)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影响,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2、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活动猖獗,掩盖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4、政策原因各国国内政策失误,即经济危机是自由放任政策的产物。
美国的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是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
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次贷危机的爆发瞬间就影响了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以及一些周边国家,其范围也远远不仅仅是次贷危机方面,而是蔓延到整个金融行业。
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占GDP约6%,因消费的产品远多于其生产的产品,美国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区最大的需求来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剧下降极大得影响了其他地区的经济,一度造成世界各国的恐慌。
20世纪以来,美国历经数次由泡沫引发的股灾,其中以1929 年和2000 年的股灾最为严重。
为更好地认识这两次以及任何股市泡沫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这里我们重温1929年股灾后的大萧条。
飞扬的二十年20年代同样被当时人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一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自己吝啬的大门。
“人人都应该富裕”,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发表了他对新时代的看法。
胡佛总统也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即将从美国消失。
”机会和富裕成为20年代醒目的标志。
美国股市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20世纪前期美国最富盛名的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希尔在1929年10月22日的《纽约时报》头条表示,“我认为股票价格还很低。
”可是,没过几天股市泡沫就开始破裂。
股市泡沫的培植、经济超速增长常常是技术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氛围等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美国20年代的经历完整地体现了这些因素的作用。
以美国制造业为例,1920年开始,美国制造业飞速发展了10年。
1921年的指数水平为67,而1929年的该指数已经到了119点,制造业保持了超过6%的增长速度。
1929年10月股市崩溃后,到1932年该指数仅有63点,比起1929年高峰时跌了47%。
就工业技术而言,一战当中和以后老的石油和钢铁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而新兴技术引发的汽车、电气和飞机工业革命方兴未艾。
战争中发展的科学技术对民用经济的推动效果明显。
如果我们用投资于新设备和新工厂的资本数量来衡量技术的加速发展和推广速度,我们发现1915年用于新设备和新工厂的投资约为6亿美元,而到了1918年,这一数字已到25亿美元,增长率超过300%!新工厂的建设和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制造业的加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亨利·福特的话形象地表达了当时工业界对技术进步和资本扩张的自信,“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任意款式、任意色彩的福特汽车。
”除了技术创新,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政府与大企业的密切关系、信用消费形成等因素都促进了整个20年代的经济腾飞,同时也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更加非理性、使股市泡沫继续膨胀。
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简要分析一、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的背景说到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的背景,就不得不提到柯立芝繁荣。
柯立芝繁荣是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的前奏,也被认为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柯立芝繁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 19231929 年) ,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然而柯立芝繁荣在表现出空前繁荣景象的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首先,柯立芝繁荣是少数人的繁荣,这一时期的财富分配是严重不均衡的。
1920 年因瘦经济危机影响,国民收入下降到578. 84 亿美元,但到1929 年国民收入总值上升到828. 1 亿美元。
然而迅速上升的财富只是在少数人手中,占人口1%的最大资本家占有财富达59%,占人口总数12%的小资本家占有财富达33% 。
这样我们不难算出,在这1%和12%之外87%的普通人,知占有可怜的8%的财富,差距竟然有倍之多。
财富占有多少的巨大差异,反映出的是当时美国社会财富分配严重的不公平。
大量的财富虽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是这一小步分人的购买力是有限的,庞大的财产不可能都用来消费,然而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虽然看上去是庞大的消费群体,但由于财富有限,也不能使他们的购买里的到百分之百的发挥,这样一来,繁荣的景象无法带来更加繁荣的消费刺激,反而导致国内市场的萎缩。
其次,财富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
这一时期,疯狂的经融投机也为灾难埋下了伏笔。
投机是由于预期某种东西将来会涨价而以低价买入,而投机过程中没有实质性的财富增加,只是预期本身而已。
这一时期完美的繁荣景象,使人们对投机充满信心和乐观的估计,于是更加不顾后果的进行。
美国经济学家福克纳说: 投机增长,特别是股票投机的增长,从来不是所谓景气时代的特征。
这在20 年代并不例外。
美国十次经济危机一览大萧条开辟政府救市新路| [<<][>>]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1929年至1933年,美国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
当时“市场不干预主义”占垄断地位,美联储面对股灾袖手旁观,造成了股市崩溃和大萧条。
罗斯福1933年3月4日上台后,着手实施“新政”,建立一整套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
这些措施包括政府直接注资、提供银行担保、降息等,开辟了政府干预市场的新路。
这是历史上最大一次政府干预股市行为。
1948-1949年: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1948年8月至1949年10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是美国经过了战后短暂繁荣后的突然爆发。
形成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形成的高速生产惯性,和战后重建时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暂时萎缩,两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美国经济进入衰退。
为了缓和危机,1948年,杜鲁门政府出台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其实质是美国对欧洲进行援助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成功缓解了美国这次持续15个月的经济危机。
1953-1954年:战后第二次经济危机1953年7月,上台未久的艾森豪威尔结束了朝鲜战争。
受战争失败的拖累,美国经济在战争中形成的高涨过程被打断,陷入经济危机,工业生产的幅度下降9.1%,失业率达6.2%。
衰退时间持续了将近1年,直到1954年4月才结束。
为了应付危机,艾森豪威尔不得不用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的办法。
联邦储备当局改变紧缩通货政策,实行放松银根政策,这种作法导致了通货膨胀。
1957-1958年:战后第三次经济危机(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1957年3月起至1958年4月,美国经济战后第三次陷入衰退,这次危机时间虽比较短,但较前两次危机严重得多,出现了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新情况。
美国工业生产骤然下降13.5%,失业率高达7.5%。
过去两百年中发生了哪些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们带来的冲击常常使得国家乃至全球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
过去两百年间,世界各地发生了多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下面我将按时间顺序列举几个重要的例子。
一、 1819年美国经济危机
在工业革命初期,美国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危机,使得其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这场危机由于投机炒作和过度放松的信贷政策引起,最终导致了银行倒闭和经济衰退。
二、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
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是近代经济史上最为著名的经济危机之一。
这次危机由于投机泡沫破灭和股市大规模抛售引发,迅速席卷了全球经济,导致了灾难性的经济衰退,使得全球多个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
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影响范围遍及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多个国家。
此次危机的起因是金融体系过度依赖短期外债和不
良贷款,使得亚洲国家遭受巨大的汇率和资本市场压力,最终导致经济崩溃和财政危机。
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近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这次危机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波及了全球各个国家和行业,导致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倒闭和经济衰退。
与以往的经济危机不同的是,这次危机的爆发速度惊人,并且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持续时间长,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
经济危机的发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然而,通过对历史上经济危机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原因和规律。
通过加强监管、合理调控市场和提高经济适应能力,人类可以减少并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1929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
为什么爆发美国经济危机,以下就是店铺整理的美国1929经济危机原因,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其原因应包括:国内的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动;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在经济繁荣的背后,美国长期盲目投资,经济比例失调,农业不景气,失业人员增加。
日益膨胀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国内外的支付能力,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到2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出现危机和萧条。
盲目扩大的生产同容量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市场发生尖锐的矛盾,导致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危机以美国纽约股票价格狂跌开始,很快波及全美国,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于是1929年~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1929~1933年集中爆发在美国和欧洲的“大萧条”的确灾难深重.“大萧条”是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一个特定的称呼。
即商品实际价格下跌、购买力减弱,供给大于需求,失业增加,库存扩大,生产萎缩,公众恐慌,以及商业活动的普遍低迷,那样一种持续时间长、萎缩幅度更大、地理波及面更广、出现频率更高的经济状况。
“大萧条”不仅给美国的经济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以至于到了1939年美国的生产才全部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也给美国的人口、家庭、教育、道德、信念、生活水平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婚率和出生率大幅度降低,这期间出生的孩子成为著名的“萧条的一代”。
1929年经济危机给美国的影响在"大萧条"中,企业破产l09371家,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作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标志的钢铁、汽车和建筑等行业的衰退更是明显。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1、爆发背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2、爆发原因●根本原因: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之所以空前严重,根本原因是经过工业革命后,以生产力为中心的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生产关系等方面没有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极度扩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指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化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以及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购买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这些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定期发生经济危机。
●具体来看,首先,工业革命后,大量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但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生产力发展创造出来的巨大财富绝大部分流入到垄断资本手中,工人收入的增加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增长,贫富差距更加悬殊,结果,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更加突出。
同时,垄断组织的产生和管理革命加强了企业内部生产组织的程度,但是企业内部组织性越强,企业规模越大,也就越加重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相对稳定时期,许多工业革命的成果在这一时期得到普及,带动了经济的繁荣。
在经济发展的背后,孕育着更大的经济危机,各国没有意识到隐藏的矛盾,沉浸在表面的繁荣中。
●其次,工业革命以来,流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是自由放任。
这种理论和政策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愿望,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最完美的,即使发生经济危机也可以自行恢复,政府不必插手经济,以便资本家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
其实,工业革命后,经济规模急剧扩大,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初期,经济危机的破坏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1929年经济危机的表现
1929年,世界经济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场危机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以下是其主要的五个表现方面:
1. 股市崩盘: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出现了恐慌性的抛售,导致股市崩盘。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股市崩盘事件,导致了长达十年的大萧条。
2. 大量失业: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纷纷倒闭,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在美国,失业率在1933年达到了25%,数以百万计的人失去了工作。
其他国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现象。
3. 生产下降:由于需求萎缩和资金链断裂,企业纷纷削减生产,导致全球生产总值大幅下降。
工业生产指数在1932年跌至最低点,各国的生产都遭受了严重打击。
4. 银行倒闭:由于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丧失,银行出现了大规模的挤兑现象,导致许多银行无法正常运营,最终破产倒闭。
美国在1933年有近一半的银行倒闭。
5. 国际贸易锐减: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设立关税壁垒,导致国际贸易量大幅减少。
全球贸易总额在1930年代初大幅下降,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总结:1929年的经济危机表现出了股市崩盘、大量失业、生产下降、银行倒闭和国际贸易锐减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9年经济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也被称为“大萧条”,是世界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它起源于美国的股票市场崩盘,随后波及全球,使得世界各国陷入长期的衰退与困境。
本文将详细探讨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以及各国应对措施等方面。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股市崩盘,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股票市场的崩盘不仅导致了投资者的巨额亏损,也意味着整个美国经济的崩溃。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股市持续下跌,1929年10月29日,即“黑色星期二”,股票市场再度遭遇重创,股价大幅下挫。
这次股市崩盘在美国引发了金融危机,由此拉开了大萧条的序幕。
导致股市崩盘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1920年代的美国经济一直在蓬勃发展,股票市场的投资热潮一度达到顶峰。
然而,与此同时,许多投资者并没有对企业的真实价值有准确的认识,他们仅仅是为了短期获利而进行投资。
这种盲目投资导致了投机气氛的蔓延,股票价格严重脱离了实际价值。
其次,1920年代的美国存在着严重的财富不平等现象,社会财富大部分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
不少富人利用杠杆投资,通过借入大量资金进行股票交易,追求更高的利润。
然而,当股市开始崩溃时,这些富人们也成为了最大的输家,他们的巨额亏损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规模。
再次,1929年的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松散结合使得经济泡沫不断膨胀,并最终破裂。
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股市过热,也未能及时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局势的变化。
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国内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大量的股票投资者瞬间负债累累,失去了巨额财富。
银行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不少银行因无法收回贷款而破产,整个金融体系面临崩溃的风险。
同时,失业率迅速攀升,大量人口陷入贫困与绝望之中。
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也迅速波及到了全球各个国家。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经济衰退对其他国家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浅析美国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及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摘要:1929年10月下旬, 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大崩盘为标志, 爆发了一场资本主义世界规模的生产过剩危机。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和政治大危机,它很快向欧洲、北美、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蔓延,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 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次危机前后持续4年,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 500亿美元, 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美元, 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关键词: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原因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前的美国社会1920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经济危机。
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
从1923年直到1929年秋天,每年的生产率增长幅度达4%。
与此同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虽然清教徒传统的价值观念仍在农村中流行,但在城市中的主导道德观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以及享乐之风盛行。
相当一部分人终日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而精神生活则体现出浮躁和粗鄙,以至于许多美国历史学家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或“疯狂的20年代”。
在整个大危机期间, 引起了金融货币、信用和财政的全面危机。
1929年10月开始的经济大危机首先是从股市崩盘引起的。
1929年10月24日“黑色的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股票市场抛出1300万股,超出正常标准的100万股以下,开盘第一个小时内,股市就猛烈下跌。
花旗银行、大通银行和其他两家银行大老板在摩根公司大厦密谈,策划组织一个 2.4亿美元的买进集团来抑制抛售股票的恐慌。
而胡佛总统则发表文告:“美国主要工商业以及商品的生产个销售,形势很好,欣欣向荣。
”但是,灾难性的市场崩溃形式已经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