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年经济危机
- 格式:ppt
- 大小:4.06 MB
- 文档页数:89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知识清单一、经济危机的背景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一战后的美国,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新技术和新发明不断涌现,汽车、电器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消费市场日益扩大。
然而,在繁荣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农业长期处于慢性危机之中。
农产品过剩导致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农村购买力不足。
其次,工业部门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
新兴工业发展迅速,而传统工业则面临困境。
再者,股票市场的投机狂热盛行。
人们盲目地投资股票,股价被严重高估,远远超出了实际价值。
二、经济危机的爆发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暴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随后,股票市场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急剧增加,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正式爆发。
股票市场的崩溃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在危机爆发前,股票价格的上涨主要是依靠投机和信用扩张支撑的,而不是基于企业的实际盈利和经济的基本面。
当市场信心崩溃时,股价一落千丈,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市崩盘。
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也是经济危机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
许多银行将大量资金投入股市,当股市暴跌时,银行资产大幅缩水,出现大量坏账和挤兑现象。
许多银行因此倒闭,进一步加剧了金融恐慌。
三、经济危机的表现1、生产急剧下降工业生产大幅萎缩,工厂纷纷倒闭,企业开工率严重不足。
钢铁、汽车、建筑等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急剧减少。
例如,汽车产量从 1929年的 530 多万辆下降到 1933 年的不足 100 万辆。
2、失业人数剧增大量工人失业,失业率飙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据统计,1933 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 25%,约有 1300 万人失业,许多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
3、贸易萎缩国际贸易急剧下降,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导致国际贸易陷入混乱。
世界贸易额大幅减少,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关系受到严重破坏。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分析摘要:经济危机在西方世界已不是什么稀有的事情,因为其已成为一种大众熟悉而又恐惧的经济现象。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
但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即生产的社会化趋势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及美国的次贷危机产生的虚假繁荣,导致企业无节制地扩大生产,同时人们盲目跟风纷纷投机股市,最终导致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至此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
一、什么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二、本次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其原因应包括:国内的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动;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在经济繁荣的背后,美国长期盲目投资,经济比例失调,农业不景气,失业人员增加。
日益膨胀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国内外的支付能力,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到2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出现危机和萧条。
盲目扩大的生产同容量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市场发生尖锐的矛盾,导致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危机以美国纽约股票价格狂跌开始,很快波及全美国,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三、本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供需矛盾,生产相对过剩(表现: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活动过度,分期付款的过度膨胀。
)直接原因:股市崩溃,股价狂跌。
四、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这次大危机的明显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渗透各个领域、波及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一场影响深远的财政、信贷、外贸、工业和农业的全面危机;它不仅影响生产领域,而且波及分配、流通等领域的经济和政治全面危机。
13. 宏观经济的经典案例之一:1929——1933年大危机如何判断危机的来临,是人类社会进入到现代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应该是在高等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
迄今为止,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堪称经济学的经典案例有两个,一个是1929——1933年的大危机,另一个是滞胀的双重困境危机。
在本章中我们重点讨论前者,下一章我们将分析后者。
在这里,我们重点学习的应该是危机的表现形式和治理办法,这对于经济学家来讲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3.1 大危机的前期背景: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起始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工业革命的长期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尽管在1907年、1913年和1921年有过短暂的经济衰退),铸造了一个富庶而强大的美国。
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个高度稳定的持久繁荣状态似乎确己成实现。
进入新世纪以后的今天,当人们在重新审读这页历史的时候,即便是带着苛刻和挑剔的眼光,也不能不为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繁荣表象所吸引:第一,191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42亿美元,这是截至该年为止的创纪录数字。
1929年,国民生产总值在历史上第一次突破l000亿美元大关,高达103l亿美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0年内,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315美元。
与此同时,物价基本保持稳定。
第二,20世纪20年代,技术变革已达到奇迹般的程度:这10年内政府发出的发明创造专利证比美国历史上以往的任何年代都要多。
技术和管理上的重大革命,在20年代初期,几乎每一个企业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使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比任何时期都要快。
1920一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大约增长了53%.而1899—1915年仅为4.3%。
第三,工商业和政府之间的配合及其亲密关系,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了前所末右的高度。
与此同时,劳资关系也明显宽松,以每年平均罢工数为例1916—1921年为3503次, 1922一l925年降为1304次,1926—1929年更降为791次;在20年代,因工人罢工而损失的工时还不到全部工时的0.001%。
浅析美国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及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摘要:1929年10月下旬, 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大崩盘为标志, 爆发了一场资本主义世界规模的生产过剩危机。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和政治大危机,它很快向欧洲、北美、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蔓延,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 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次危机前后持续4年,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 500亿美元, 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美元, 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关键词: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原因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前的美国社会1920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经济危机。
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
从1923年直到1929年秋天,每年的生产率增长幅度达4%。
与此同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虽然清教徒传统的价值观念仍在农村中流行,但在城市中的主导道德观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以及享乐之风盛行。
相当一部分人终日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而精神生活则体现出浮躁和粗鄙,以至于许多美国历史学家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或“疯狂的20年代”。
在整个大危机期间, 引起了金融货币、信用和财政的全面危机。
1929年10月开始的经济大危机首先是从股市崩盘引起的。
1929年10月24日“黑色的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股票市场抛出1300万股,超出正常标准的100万股以下,开盘第一个小时内,股市就猛烈下跌。
花旗银行、大通银行和其他两家银行大老板在摩根公司大厦密谈,策划组织一个 2.4亿美元的买进集团来抑制抛售股票的恐慌。
而胡佛总统则发表文告:“美国主要工商业以及商品的生产个销售,形势很好,欣欣向荣。
”但是,灾难性的市场崩溃形式已经不可阻挡。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社会财富分配和人们争逐股票利润的情况在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生产确实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财富越来越集中到极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手里。
1925年,美国16家最大财阀控制着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3%。
国民收入分配日益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整个20年代,占美国总人口5%的大富翁攫取了全部国民收入的1/3。
1929年时,大约60%的美国家庭生活在仅能够维持生活的水平上(一年2 000美元)或在这一水平之下。
他们的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不足24%。
更为严重的有21%的美国家庭年收入不到1 000美元,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4%。
这些都不能不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20年代,购买股票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投机而不是投资。
操纵股市的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他们通过抬高股价而获取高额利润。
例如,有一家证券公司,即美国与国际证券公司,用每股20美分的价格购买了某家公司的股票,然后让这种股票上市,在此期间,这家证券公司故意在股市上抢购自己的股票,哄抬股价,最后以52美元的高价抛出,大赚一笔。
有些银行家为股票的利润所吸引,他们常常不顾风险,利用储户的存款炒股,谋取厚利。
当时,纽约的股市是世界上最大的股市,许多外国人把数亿美元投到这里进行炒股。
因此,当1929年10月,股市崩溃时,一些银行在股市投下的巨额资金失去,最后不得不宣布破产。
美国老百姓也大多认为股票投机能赚大钱,这是因为那些在幕后操纵股市的大投机商告诉他们,任何人只要每星期节省几美元,购买股票就可以有发大财的机会。
这些加入股市的平民百姓,他们在股市兴旺时用自己的几乎全部积蓄购买股票。
通常,他们在花100美元购买的股票涨到值1 000美元时,并不急于抛出,还等着再涨。
但同时,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有1 000元储蓄了,因而可以分期付款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了,如汽车、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