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 格式:ppt
- 大小:15.43 MB
- 文档页数:31
【历史】2014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高考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②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结果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措施、评价【基础知识梳理】一、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空前的灾难1、原因:(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化。
(2)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虽然繁荣,但财富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的现象十分严重,贫富的差距不断扩大。
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分期付款购买方式的盛行加速了危机的到来。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随之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3、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特别长。
(3)破坏力特别强:在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高达三千万以上。
4、影响:(1)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国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
(2)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税,同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
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调整1、背景:(1)危机爆发后,以胡佛为首的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击败胡佛,并于是933年就凭美国总统。
罗斯福新政(TheNew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罗斯福新政知识点内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历史背景经济危机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Capitalism)经济,不可回避的要研究这段历史。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在此之前的1929年夏天,美国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
”但是,1929年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由5000多亿美元的顶巅跌入深渊,使5000多亿美元的资产,一夜间,化为乌有,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
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
GNP由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
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经营者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胡佛政府反危机的失败:(一)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二)加剧了经济危机危害,使美国经济跌入谷底。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社会财富分配和人们争逐股票利润的情况在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生产确实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财富越来越集中到极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手里。
1925年,美国16家最大财阀控制着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3%。
国民收入分配日益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整个20年代,占美国总人口5%的大富翁攫取了全部国民收入的1/3。
1929年时,大约60%的美国家庭生活在仅能够维持生活的水平上(一年2 000美元)或在这一水平之下。
他们的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不足24%。
更为严重的有21%的美国家庭年收入不到1 000美元,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4%。
这些都不能不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20年代,购买股票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投机而不是投资。
操纵股市的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他们通过抬高股价而获取高额利润。
例如,有一家证券公司,即美国与国际证券公司,用每股20美分的价格购买了某家公司的股票,然后让这种股票上市,在此期间,这家证券公司故意在股市上抢购自己的股票,哄抬股价,最后以52美元的高价抛出,大赚一笔。
有些银行家为股票的利润所吸引,他们常常不顾风险,利用储户的存款炒股,谋取厚利。
当时,纽约的股市是世界上最大的股市,许多外国人把数亿美元投到这里进行炒股。
因此,当1929年10月,股市崩溃时,一些银行在股市投下的巨额资金失去,最后不得不宣布破产。
美国老百姓也大多认为股票投机能赚大钱,这是因为那些在幕后操纵股市的大投机商告诉他们,任何人只要每星期节省几美元,购买股票就可以有发大财的机会。
这些加入股市的平民百姓,他们在股市兴旺时用自己的几乎全部积蓄购买股票。
通常,他们在花100美元购买的股票涨到值1 000美元时,并不急于抛出,还等着再涨。
但同时,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有1 000元储蓄了,因而可以分期付款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了,如汽车、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