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七)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第7课幼时记趣》一、填空题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藐.小______ 怡.然______ 土砾.______ 丘壑.______庞.然______ 童稚.______ 鹤唳.______ 凹凸.______2.《幼时记趣》选自______,作者______,苏州人,______代作家。
3.指出下列句中“其”所指代的内容。
(1)必细察其.纹理______(2)使其.冲烟飞鸣______(2)常蹲其.身______(4)神游其.中______。
二、选择题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 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C.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D. 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5.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 细.察其纹理(细小)B. 果.如鹤唳云端(果真)C. 方.出神(正)D. 徐.喷以烟(慢慢地)6.选择正确解释作.青云白鹤观()A. 作为B. 当作C. 造成D. 制造7.选择正确解释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A. 明亮B. 光明C. 眼力D. 透明8.选择正确解释神.游其中,怡然自得()A. 机关B. 神气C. 精神D. 神灵9.选择正确解释故.时有物外之趣()A. 特意B. 故意C. 原因D. 因此10.选择正确解释昂首观之,项为之强.()A. 僵硬B. 强硬C. 强大D. 超强11.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心之.新向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B. 常蹲其.身先自度其.足(《郑人买履》)C. 徐喷以.烟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D. 项为.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1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昂首观之”不同的一项是()A. 故时有物外之趣B. 项为之强C. 观之正浓D. 驱之别院13.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A. 明察秋毫B. 怡然称快C. 物外之趣D. 怡然自得14.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A. 于.土墙凹凸处(在)神.游其中(想象)B. 项为之强.(僵硬)留蚊于素.帐中(白色的)C. 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鞭.数十(鞭子)D. 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1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 以土砾凸者为邱B. 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C. 项为之强D. 而置之其坐16.下列对课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追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B. 课文第2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观法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的、美妙的境界.C. 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合拟人的修辞手法.D. 课文第3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这里不仅有前面所述的观蚊如鹤的逼真感,更突出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17.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B.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C.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D.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18.下面各项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常蹲其.身使其.冲烟飞鸣B. 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C. 项为.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D. 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三、其他19.翻译下列句子(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幼时记趣阅读答案幼时记趣阅读答案第一篇阅读《幼时记趣》选段,然后答题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加粗字。
①常蹲其身______________②以土砾凸者为邱_____________③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④鞭数十_______________2.翻译以下句子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写了几件趣事,第一段写的'是____________之趣。
第二段写的是_________之趣。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产生这些“物外之趣〞的缘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自己②同丘③喜悦的样子④用鞭子打2.〔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3.神游山林;鞭打蛤蟆4.缘由:细致观看、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还有一颗童心。
幼时记趣阅读答案第二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
仰头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七幼时记趣苏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七十八第1题【单选题】选择正确解释作青云白鹤观( )A、作为B、当作C、造成D、制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A、于土墙凹凸处(在)神游其中(想象)B、项为之强(僵硬)留蚊于素帐中(白色的)C、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鞭数十(鞭子)D、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对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细察其纹理(细小)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C、方出神(正)D、徐喷以烟(慢慢地)【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对课文《幼时记趣》理解分析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追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
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B、课文第2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
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观法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的、美妙的境界。
C、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合拟人的修辞手法。
D、课文第3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这里不仅有前面所述的观蚊如鹤的逼真感,更突出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线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心新向是吾剑所从坠(《刻舟求剑》)B、常蹲身先自度足(《郑人买履》)C、徐喷烟何不试之足(《郑人买履》)D、项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D、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选择正确解释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A、机关B、神气C、精神D、神灵【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昂首观之”不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B、项为之强C、观之正浓D、驱之别院【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面各项加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常蹲其身使其冲烟飞鸣B、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C、项为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幼时记趣现代文训练题及答案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4分)A.以虫蚁为兽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B.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项为之强C.见藐小微物,忽有庞然大物D.拔山倒树而来而忘操之(《郑人买履》)E.余忆童稚时,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2分)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小题3】.“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中的“山”和“树”指什么?(用文中词句)(2分)【小题4】.选文中的一些词语已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你能写出来吗?(3分)①▲②▲③▲【小题5】.作者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2分)答案:【小题1】CE【小题1】略【小题1】山:土砾凸者树:丛草【小题1】庞然大物、怡然自得、明察秋毫。
【小题1】仔细观察事物,经常会有很多乐趣甚至发明。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幼时记趣》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的正确答案、解答解析、考点详解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题文】给下面的字注音 藐()唳()砾壑()庞()【答案】miǎolìlìhèpán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能力。
注音时要注意不能因形似字而误读:“藐”不能读成“mào (貌)”:“唳”不能读成“liè(捩)”;“庞”不能读成“chǒng(宠)”。
2.【题文】解释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明__________物外__________私_________神游________拔_________【答案】眼力 物体本身之外(世俗之外) 暗地里精神游历 搬,移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如“明”眼力,不能解释为“明亮”。
私:私下,这里是“自己”的意思。
3.【题文】语段分析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目,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及词语。
明:_______秋毫:_______私拟:_______项为之强:_______【小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小题3】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填8个字)【小题4】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_______”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_________”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中考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彭玉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持汤沃灌汤: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③腰白玉之环腰:④以军务倥偬以:⑤今日预为预:(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3)【甲】文中宋濂的求学生涯和【乙】文中“我”处世立身之道的共同特点是“”(用一个字概括);【乙】文中认为“勤朴之根源”是“”。
(4)【甲】文中“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亦无所苦”指什么事?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幼时记趣》中考试题集锦一.2005年广西自治区南宁市(非课改)(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D.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2.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A.明察秋毫B.物外之趣C.怡然称快5.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
”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答案:1.A(A代它B把;因为。
c被;给。
D代它;的。
) 2.①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②庞然大物:指高大的东西。
也用来形容外表强工团大实际却很脆弱的东西。
3.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4.B 11.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二.2006年海南省(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1题。
(18分)[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幼时记趣》精读精练【基础知识多积累】1.(1)《幼时记趣》选自《_____ 》,作者是_____ ,字_____ ,他是_____ 代作家。
(2)本文作者围绕着____ 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他儿童时代_____ 、_____ 、_____ 的种种乐事,极富有生活情趣。
(3)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1)_ (2)_____ (3)_____2.给加点字注音。
(1)余忆童稚.时()(2)见藐.小微物,比细察其纹理()(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果如鹤唳.云端()(5)怡.然称快()(6)凹者为壑.()3.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2)故.时有物外之趣_____(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_____(4)徐喷以.烟_____(5)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_____4.(1)在丰富的汉语语汇中,很多动物的叫声都有其相对固定的词来描绘,如本文中的“鹤唳”。
请写出下列动物的叫声。
马_____ 犬_____ 狼_____ 虎_____ 猿_____ 狮_____ 鸟_____(2)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的确,如果我们能够用好奇的目光去仔细观察这个世界,并展开我们丰富的想像与联想,那么,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真的有很多很多……请从大自然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大胆想像和联想,写出你的感受,与大家共享美好。
【语段阅读精品析】【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幼时记趣》阅读练习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作者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怡然称快”指的又是什么事情?(用原文句子回答)(2)“,”一个细节表现作者观赏群鹤舞空时的专注、入迷。
(3)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
”(限填8个字)(4)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_______”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_________”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5)这两段文字的关系是()A.并列B.递进C.总分D.分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
复圈去改为“入”。
旋又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吴中士人家藏其草②旋又改为“满”③凡如是十许字④始定为“绿”(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3)为什么“绿”字比其他的字好?请简要分析。
(4)我国古代的诗人十分注重炼字。
请从你所了解的古诗词中举出一例,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答案:1.(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青云白鹤鹤唳云端(4)冲唳(5)C2.(1)①他的,王安石的②随即③这样④才(2)①春风吹绿了江南两岸的小草、树木,什么时候明亮的月亮才能照耀我回到故乡去呢?②一共像这样改动了十多次,才改定为“绿”字。
一.2005年广西自治区南宁市(非课改)(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1.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
”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答:8.①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②庞然大物:指高大的东西。
也用来形容外表强工团大实际却很脆弱的东西。
9.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11.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分析合理即可。
第二空中的三句答案任答出一句都可给满分)22.略三.2006年永州市初中毕业会考试卷(三)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吓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13分)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明察秋毫(2)项为之强
(3)徐喷以烟(4)鞭数十
9.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何不试之以足
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D.观之正浓
10.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1.本文围绕“________”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4分)
12.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这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答案:
8. (2分)(1)眼力(2)“强”通“僵”,僵硬(3)慢慢(4)用鞭子打
9. (2分)A
10. (2分)(1)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2)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它吞进肚里。
11. (4分)记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12. (3分)幼时眼力极好,丰富的想象力与童真童趣,使作者将平凡的事物想像成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象,常能得到物外之趣。
强烈的好奇心也是必不可少的,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