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业行研究:三四线城市中小房企出路何在?
- 格式:docx
- 大小:60.62 KB
- 文档页数:3
城市开发2018.04 URBAN DEVELOPMENT 68视线SIGHT 三四线城市仍将是房企增长的最强引擎春节期间,很多研究机构的分析师都“回家乡、探楼市、看变化”,据说很多三四线城市都告别了库存时代,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买不到房的景象。
为何很多三四线城市突然买不到房了?这些城市的楼市原本是相对平静的,市场供大于求或者供求关系基本均衡,该有房的都有房了,哪怕是小破旧的棚户区,市场不缺房子。
房企也不敢在此多拿地,没人抢地,楼面地价没有上涨,房价也多年没涨。
大房企不会进来,因为房价太低,赚不到钱,3000多元/平方米的房价,基本就是成本价,也盖不了好房子。
其实,三四线城市的购房需求格局是比较清晰的,以往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城市人口的婚姻刚性需求。
尽管三四线城市年轻人不多,但是他们依然有为婚姻买房的需求,这些需求可能会提前,但不太会延后。
在这些地方没有房子,结婚是不可想象的。
河南籍的一位滴滴司机告诉我,他们老家的女孩子出嫁聘礼、婚嫁礼金要几十万元,当然,房子是少不了的,而那些聘礼和礼金往往成为家中男孩娶媳妇的主要资金来源。
在一些发达的三四线城市,富裕家庭不仅给男孩子买房,甚至也给女孩子买房,尽管这些城市的传统习惯是男方买房、女方陪嫁,这也放大了购房需求。
城市人口的改善性需求。
在这些三四线城市同样存在改善型需求,很多政府官员可能10年没有换过房子了,私营企业主也没有换房子。
因为多年以来,三四千块钱的房价,让这样的城市没有好房子,改善型需求也就无从下手了。
只要看看这些城市有没有进入产品表现力较强的大房企,就知道这些城市有没有可供改善的好房子了。
进城农民的刚性需求。
一部分进城农民通过新房市场满足自有住房需求,另一部分农民购买离开三四线城市的人们以及改善性需求人群出售的二手房。
未来,如果进城农民减少了,二手房需求也就减少了,通过出售二手房,获得进入大城市买房资本和本地换购新房的客群也都会减少。
在市场外部条件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这三类客群的数量基本上都是恒定的。
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近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一直是经济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板块,其发展态势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也与广大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时值年中,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一下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从发展现状来看,房地产市场在过去的半年里呈现出了一些显著的特点。
首先,调控政策依然是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
政府为了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机性需求,使得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其次,市场分化现象愈发明显。
一二线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流入量大等因素,房地产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尽管受到调控政策的影响,房价仍保持相对稳定。
而三四线城市由于库存压力较大、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房地产市场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房价下跌的情况。
再者,房地产企业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大型房企凭借其资金、品牌、规模等优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而一些中小房企则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在融资、拿地、销售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困难。
在土地市场方面,土地供应结构不断优化,政府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和租赁住房用地的供应。
同时,土地出让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一些地区采用了“限地价、竞配建”等方式,以控制土地价格的过快上涨。
从销售数据来看,上半年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总体平稳。
一二线城市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有所增长,但增速较以往有所放缓。
三四线城市的销售情况则相对复杂,部分地区销售情况良好,而部分地区则出现了滞销的现象。
在房地产金融方面,监管政策不断加强,银行对于房地产贷款的审批更加严格,房企的融资渠道逐渐收紧。
这对于一些高负债的房企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展望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仍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从机遇方面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等项目将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企业的噩梦与出路——房地产抓紧去库存化吧,不然就死了最近很少谈住宅,因为我觉得住宅已经没有什么好谈的了。
中国的人均住宅面积已经超过了日本与韩国,中国住宅的刚性需求时代已经结束了。
有人说,房地产进入了白银时代,意思是,到处是黄金的时代过去了,但还有白银可捡呀。
我觉得这是自欺欺人,哪有白银呀?刚性时代一结束,就意味着过剩。
在过剩时代,玩的是残酷的生死游戏:适应时代转型的,活下来了,不适应的,就去死吧!这样说似乎有点落井下石,不地道。
但你要听真话还是假话?想听假话,就相信什么白银时代,想听真话,那就是根据全球国际产业转型规律,从刚需时代进入到过剩时代,只有大概40%左右的企业能够实现转型,不死一大批,转型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我说40%要死,还是保守数据。
看看当年家电行业,消费品行业,从刚需到过剩,死掉了多少?各省的电视机厂、冰箱厂、基本没有了吧?有人说你这是恐吓,好吧,我们讲点事实与数据中国房地产情况有多严重?恶梦才刚开始我们先看看数据吧,2012年以来,房地产待售面积每隔12个月都以至少1亿平方米的幅度增加。
从最近三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国的房地产的库存每年都在增加,2012年待售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是25%左右,2015上升到54%,增加一倍。
再看下图,待售面积的绝对值增长到了历史最高值,达到4亿万方,待售面积与上年度销售面积之比在2015年4月末也达到了历史峰值。
这个数据到底有多严重呢?好吧,我作个形象比喻,还记得08年金融危机吗?那年恒大差点就死掉了,现在的形势就如同当年,大家看看下面的图,08年销售增长率是首次成负数,现在的情况与那时完全相同,从2014年年底开始,住宅的销售增长率是负数。
这种悲惨的局面,就连一向看好房地产的中央政府也看不下去了。
他们知道不告诉你们真相,情况可能更恐怖。
今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讲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要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一章:概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四线城市在房地产市场中逐渐崭露头角。
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同时也存在一些独特的问题和风险。
因此,研究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对于深入理解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形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市场发展情况三四线城市是我国经济相对较弱的城市,其房地产市场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近年来,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出平稳的发展态势,部分城市还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泉州、三明和许昌等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尤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例如,康定市就推出了“无偿奖励房地产企业”的政策,大力引导与支持三四线城市发展房地产业。
第三章:影响因素分析(一)经济因素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当地经济发展越快,其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也会随之上升。
因此,经济发展是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当地的GDP、居民人均收入等经济水平指标也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二)政策因素近年来,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趋势是逐步收紧,这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政府的调控措施与政策的变化对于开发商来说意味着项目的变动,进而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因此,政策因素也是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人口因素人口因素也是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口密度增大,对于当地的房地产市场需求也会随之上升。
同时,人口的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也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四)地理因素三四线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地带环境具有自己的特点,也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旅游城市和资源类城市往往具有较高的吸引力,而其他城市则需要在自己的特色上寻求突破。
第四章: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通过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and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具有潜力,同时也存在许多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对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
在当前的形势下,了解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对于投资者、开发商和相关从业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1、政策调控常态化近年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不断加强和完善,以实现“房住不炒”的定位。
调控手段包括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旨在抑制投机性购房,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未来,政策调控将成为常态化,以防止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或过冷的情况。
2、市场分化加剧不同城市之间的房地产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分化。
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流入量大,住房需求旺盛,房价相对稳定或有上涨的趋势。
而三四线城市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口流出等因素,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房价上涨动力不足。
3、住房租赁市场崛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年轻人住房观念的转变,住房租赁市场逐渐受到重视。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增加租赁住房的供应。
未来,住房租赁市场有望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机会。
4、绿色、智能化发展在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也在向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绿色建筑、智能家居等概念逐渐普及,开发商更加注重项目的节能环保和智能化程度,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5、行业集中度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政策的引导,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
大型房企凭借其资金、品牌、管理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
中小房企则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部分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二、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机会1、核心城市的优质房产尽管政策调控不断,但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的优质房产仍然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2024年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引言二三线城市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非常重要。
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是了解市场潜在需求、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概况二三线城市指的是中国城市等级中排在一线城市之后的城市群,人口规模较小但经济实力不可忽视。
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相对一线城市来说较为冷静,但也存在一定的需求。
二、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特点2.1 城市化进程推动需求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二三线城市的人口逐渐增加。
城市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对住房的需求,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增长。
2.2 人口结构变化影响房地产需求随着二三线城市的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高品质住房等需求日益增长,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有所影响。
2.3 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需求差异由于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大,也导致了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差异。
经济发达的城市对高端住宅、商业地产的需求较大,而相对落后的城市则对经济适用住房的需求较大。
2.4 消费升级带动高品质住宅需求增长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逐渐增长。
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了消费升级的影响,对品质较高的住宅需求量增加。
三、2024年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3.1 住房需求二三线城市的住房需求首先来自于本地居民的购房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居民购买自住房的需求逐渐增加。
此外,近年来城市间人口流动也较为频繁,外来人口对住房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3.2 投资需求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了投资需求的影响。
投资者看好这些城市的发展前景,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中。
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相对较低,投资回报相对较高,吸引了一部分投资者。
3.3 养老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需求也逐渐增加。
未来三四线房价的趋势未来三四线房价的趋势,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要考虑经济发展的趋势。
其次,要考虑房地产政策的变化。
最后,还需要考虑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流动和就业情况。
就经济发展而言,三四线城市相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在未来几年内,全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可能有所下降。
这意味着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经济发展的速度可能也会有所放缓。
这将导致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减少,从而对房价产生一定的压力。
其次,房地产政策也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
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一直是政府调控的重点领域。
三四线城市在过去几轮政策调控中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房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未来,政府可能继续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特别是对于热点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调控可能更为严厉。
这将进一步限制投资购房需求,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形成一定的制约。
另外,人口流动和就业情况也会对房价产生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三四线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流失较为严重。
很多年轻人选择到一二线城市就业,这也导致了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减少,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未来,如果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和就业状况得不到改善,人口流失的现象可能仍然会持续。
这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供大于求,对房价形成一定的下行压力。
但是还需要看到的是,三四线城市相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房价上涨空间相对较大。
由于基数较低,三四线城市的房价相对较为低廉,对于一些投资客和购房需求较强的人来说,有较大的投资和购房机会。
此外,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已经相对较高,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也更为严格,使得一些投资资金和购房需求流动到三四线城市。
这将支撑三四线城市的房价。
综上所述,未来三四线房价的趋势将受到经济发展、房地产政策、人口流动和就业情况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在政府继续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可能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产业经济三四线城市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困难及出路李秀英(陕西聚旺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陕西宝鸡721006)摘要:房地产行业作为第三产业先导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较高的贡献率。
同时,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大、流动性弱、开发周期长的特点,充足的资金保证是房地产企业能持续经营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金融政策的逐步收紧,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断裂风险。
如何解决资金的瓶颈,已成为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三四线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敵资渠道狭窄、融资压力巨大,本文通过浅显分析目前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现状及困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财务管理经验,提出对三四线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一些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困境;融资渠道中图分类号:F299.2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1—0115—02一、三四线城市中小型房地产行业融资现状1.受宏观调控及金融政策影响自2009年12月份开始楼市调控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经历了四次升级,分别是2010年1月的“国十一条”,4月的“国十条”,9月的“9•29新政”,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2013年的“国五条”。
最后“国五条”的主要方向有“限购”“限价”“限贷”“房产税”。
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后,与房地产相关的部门陆续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涉及到房地产融资、购房者信贷等方面。
2.融资渠道及现状分析房地产融资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为项目开发筹集资金的过程。
按照融资渠道可分为内源融资及外源融资两大类。
内源融资主要是企业自有资金;外源融资有银行贷款、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房地产信托融资,民间融资等。
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目前,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
据不完全统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从银行取得的贷款在房地产开发资金中占23.86%,企业自筹占2&68%,定金及预收款占38.82%。
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房地产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之一,产生着巨大的经济效应。
但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房地产行业也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形势。
本文旨在从几个方面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现状随着市场的发展,中国的房地产现状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一线城市,房价已经达到了历史高峰,甚至出现了超预期的上涨,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却有所回落。
这种价格分化也导致了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同。
在大城市,购房者无法忍受高昂的房价,而在小城市却有足够的低价房源供应。
然而,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加大,行业正在逐步回归合理化的轨道。
目前,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包括多重形式,比如限制房贷的发放,提高购房门槛和收紧二手房交易等。
这些举措可以更好的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但也会对其带来一定的影响。
例如,这些举措可能会导致市场供需关系失衡,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也不断发生变化。
对于购房者来说,房地产市场的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他们的住房需求,也影响到他们的投资信心和决策。
二、未来发展趋势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到了“限贷量价调控”的新阶段,市场调控力度越来越大。
这也提醒了房地产行业需要更加关注市场需求和用户的要求。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1)关注租赁市场。
在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居民租房需求日益增加。
通过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房地产公司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也能够创造新的收益来源。
(2)提供更多的服务。
未来,房地产公司将不仅提供房屋销售,也会提供一些与住房相关的服务。
例如,房地产公司可以提供更贴心的家居服务、维修等服务,优化用户体验。
(3)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一直是大势所趋,现在法律已经初步规定了地产数字化的标准和要求。
将数字化与房地产行业结合起来,有助于优化行业的效率和用户体验。
例如,将房屋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以简化交易过程。
(4)新技术的引入。
华业行研究:三四线城市中小房企出路何在?
华业行地产服务机构6月4日报道,从2014年开始,三四线城市中小房企破产重组、“老板跑路”的消息频频传出,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躺着都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
三四线城市普遍存在供应过剩、市场支撑不足、盈利空间压缩等问题,而在这些城市发展的大部分中小房企则普遍面临资源和能力不足等难题,面对行业洗牌,危机倍增。
那么未来三四线城市中小房企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一.三四线城市中小房企整体生存现状堪忧
进入2014年,行业下行趋势愈加明显。
新的行业环境下,竞争加剧、成本上升、库存高企、融资难等挑战都时刻威胁着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中小房企,迫于经营压力开始转让或者抛售房地产资产,严重的甚至出现破产跑路的情况。
从行业的角度看,马太效应增强,中小房企市场占有率持续缩水。
2012年到2014年,TOP50房企的销售金额及销售面积市场份额持续增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而相反的,中小房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挤占,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
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上,中小房企的整体发展速度、利润空间均低于大中型房企。
在发展方式上,中小企业杠杆高企,较为激进,然而高杠杆并没有带来回报,并且资金效率使用效率较低,一些中小房企不得不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金融产品。
二.三四线中城市小房企遭遇发展困境的背后
越来越多三四线中小房企在夹缝中求生存,生存都开始变得艰难。
其中项目去化难、利润空间压缩、融资难成本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都是三四线中小房企面临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
三四线城市市场支撑不足,风险大去化难。
三四线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吸附能力相对不足,使得有效需求有限,加上过去的透支开发,导致大部分三四线城市供应过剩,项目去化困难加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
土地成本增速高于房价涨速,利润空间持续压缩。
房地产开发利润空间压缩已成为行业共识,一方面是企业拿地成本持续走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受市场供过于求影响,商品房销售均价增长缓慢,使得一大部分房企为加快资金回笼,纷纷选择降价促销。
融资渠道窄、资金成本高,持续再开发能力受制约。
三四线中小房企项目去化困难,已经影响了资金回笼。
再加上融资渠道不通畅、融资困难,进一步影响资金的健康运作,从而影响了中小房企的持续再开发。
其主要原因在于三四线城市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信用评级低,融资渠道匮乏,更严重的是融资成本高企,很难从银行贷款,市场一有风吹草动,银行还随时收紧银根,开始惜贷,不少三四线城市的中小房企更多是通过高成本非银行融资渠道如信托、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等方式进行融资,往往恶性循环,加剧运作风险。
竞争优势薄弱,难以向一二线城市拿地扩张。
随着行业变化,过去三四线城市中小房企的一些优势在削弱,再加上成本控制和开发能力严重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弱势愈加明显。
而大型房企则因为资金实力雄厚、项目开发经验丰富、区域经济带动效应明显等优势更受到政府的欢迎。
而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市场有所支撑的三四线城市也被“三四线杀手”恒大、碧桂园等众多实力品牌房企瞄上。
即使中小房企有心转战一二线城市拿地,也遭遇尴尬,不是没钱拿地,就是有钱也不敢拿地。
三.三四线城市中小房企发展的出路
1、发展后劲不足的房企可主动退出寻求新方向
对于一些房地产主业发展后劲不足的房企而言,与其分散精力,持续亏损,不如止损退出,集中精力发展主业,或者寻求新的业务方向,如科技、互联网、医疗等新兴产业。
而在寻求新业务方向上,中小房企还可以抱团合作。
闽系房企泰禾、阳光城抱团参与海峡人寿设立,涉水金融产业的转型方式,就值得一些三四线中小房企借鉴。
而对于一些无力转型的小房企,就只能寻求出售退出了。
2、具有资源或资金优势的房企可以与大型企业合作
对于拥有资源或资金优势,并且有志于继续发展房地产业务的房企而言,尽管开发能力较弱,却也拥有一线生机,可以选择与大型房企合作。
在合作模式上,主要有三种,合作开发、委托开发、资本撬动。
3、具有本地优势的房企可以抓住政策机会,进行区域深耕
中国的城镇化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依然有一些价值洼地值得房企去挖掘。
而随着“一带一路”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基建投资和产业投资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人口和资源的聚集,将带动消费需求和住房需求的增长,其中便蕴含较好的房地产投资机会。
因此,城镇化率较低、蕴藏潜力的三四线城市并非没有机会,这些城市的区域板块也会出现一定的分化,中小房企如能找准城市热点板块,抓住机会,也可以脱颖而出,发展壮大。
其中,拥有较好政商关系,区域深耕型的房企将具有更多的优势。
一方面这些房企更懂本地市场,另一方面政策敏感性、政府谈判能力、资源获取能力也相对较强。
建业地产如今已经规模不小,不属于中小房企行列,但其在三四城市的发展模式亦值得中小房企借鉴和学习。
4、另辟蹊径,传统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寻求新突破
方向一:产品特色化——绿色、科技地产。
过去三四线城市的地产开发相对粗放,如今面临市场下行的情况,过去的业务模式难以为继。
从产品角度上看,过去住宅产品千篇一路,因此,寻求突破的一个重要方向便是产品差异化。
而绿色、科技产品则是产品产异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方向二:非住宅领域延伸——消费地产。
城镇化的进程将一定程度促进资源要素和人口的聚焦,必然带来产业、居住、消费在特定区域的集聚。
产业地产和消费地产的发展机遇,同样值得三四线城市中小型房企去挖掘。
而其中,具有经济基础的能级更低的城镇便是一大处女地。
嘉凯城近两年开始发力消费型城镇商业,并打造了旗舰产品“城市客厅”,建成融“现代体验式商业+政府公共资源配套”于一体的城镇居民生活平台。
方向三:地产与金融相结合——产融结合。
作为三四线城市的中小房企,尤其是具备资源获取能力的房企,适当获取金融资源,布局金融产业,不仅可以为企业获得新的盈利点,还可以实现金融与地产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发展。
中天城投长期扎根区域发展,具备较强政商关系和资源获取能力,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布局金融产业,亦是华丽转型的案例。
结语:
三四线城市的中小房企确实因为所在市场的潜力有限以及自身发展的局限等因素,面临更多的劣势。
然而并非所有的三四城市市场都不值得挖掘,也并非所有的三四线中小房企都一文不值,注定退出市场。
中小房企要做是不断提升开发运营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善于创新,善于去发现一些其他房企没有发现的机会。
不少三四线中小房企已经用实践证明了他们的出路。
而一些尚未出现或尚未成功验证的模式亦值得探索和尝试。
比如,三四线中小房企可否联合进入一二线城市拿地?可否合众连横,甚至合并重组?最后,中小房企还可适当尝试新兴业务的投资,分散风险,留好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