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选修:演奏采茶扑蝶
- 格式:ppt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12
音协采茶扑蝶教案设计教案标题:音协采茶扑蝶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音协采茶扑蝶这首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音乐理解能力。
教学时长:2个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引入音乐作品《音协采茶扑蝶》,让学生听一段音乐,并向他们展示一些与茶和蝴蝶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音乐欣赏(10分钟):- 让学生再次听一遍音乐作品《音协采茶扑蝶》,并让他们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这首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想象。
3. 音乐分析(15分钟):- 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包括曲调、节奏、乐器运用等方面。
- 与学生一起分析音乐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让学生试着找出其中的高潮部分。
4. 合奏练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音乐中的一个乐器部分。
- 指导学生按照乐谱进行合奏练习,并注意协调合奏的节奏和音量。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音乐作品的背景、特点和合奏练习。
2. 角色扮演(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音乐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如茶农、蝴蝶等。
-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特点和情感,用音乐和动作表达出来。
3. 合奏表演(25分钟):- 让学生按照角色扮演的分组进行合奏表演。
- 指导学生注意合奏的协调性和表演的情感表达。
4. 总结(10分钟):-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发展。
教学资源:1. 《音协采茶扑蝶》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
2. 茶和蝴蝶的图片。
3. 乐器乐谱和合奏练习资源。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合奏练习和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听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的描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段与茶和蝴蝶相关的音乐作品,并进行表演。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采茶扑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采茶扑蝶》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正确的方法独立自信地哼唱旋律,感受和表达乐曲欢快的情绪及舞蹈性的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情感。
3.感受音乐的重复,认识不同乐器的演奏音色,巩固这一知识点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歌曲舞蹈性风格,特点的掌握。
教学难点:创编及音乐表现活动。
教材分析《采茶扑蝶》是根据原福建民歌《采茶灯》旋律填词而来,乐曲是由两部分组成,开始时B羽调,后半部分转到E羽调,两个部分在旋律和调性上都有对比,舞蹈性的旋律活泼而轻快,表现了采茶姑娘对丰收的喜悦,对未来的憧憬。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播放采茶图片今天我们来学习《采茶扑蝶》,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看看她们在做什么,没错她们在采茶。
2.初听长笛,大提琴,竖琴三重奏。
3.想一想乐曲的情绪,速度和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4.介绍三重奏。
5.分别介绍长笛、大提琴、竖琴的样貌,声音特点,分别听辨。
6.听辨主题一、二,分别由哪个乐器演奏的。
7.再次聆听第一段,它是演奏的是第一主题,分别由长笛,大提琴演奏。
第二段演奏的是第二主题,是由竖琴演奏的,第三段是由长笛演奏的8.知识总结采茶扑蝶》是由福建省龙岩市人民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的歌舞《采茶灯》改编而来,《采茶灯》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整个歌舞以采茶姑娘追扑茶树间蝴蝶的一段舞蹈最为精彩。
它把茶农们劳动的欢乐和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原生态的《采茶灯》,到改编后美轮美奂的《采茶扑蝶》,这一切的背后,是民间和专业文艺工作者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虔诚守护。
9.课后小作业希望同学们课下对乐曲进行舞蹈的小创编。
《采茶扑蝶》详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采茶扑蝶》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及音乐特点。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采茶扑蝶》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高。
1.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采茶扑蝶》歌曲,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介绍《采茶扑蝶》歌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渊源及地域特色。
2.2 歌词含义解读《采茶扑蝶》歌曲的歌词,阐述其寓意及表现的主题。
2.3 音乐特点分析《采茶扑蝶》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歌词含义及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掌握演唱技巧。
3.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合作完成歌曲演唱,提高实际表演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练习,如唱音阶、练习呼吸等,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4.2 歌曲学唱Step 1:教唱第一段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Step 2:分句教唱,重点讲解歌词中的节奏和音高。
Step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3 歌曲分析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歌曲。
4.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习态度及演唱技巧。
5.2 演唱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比赛,评价其在舞台表现力和歌曲演唱方面的进步。
5.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采茶扑蝶》歌曲的乐谱和歌词,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
6.2 音响设备播放《采茶扑蝶》歌曲的示范演唱,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歌曲。
6.3 茶具和蝴蝶道具为学生准备茶具和蝴蝶道具,增强歌曲表演的趣味性。
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分配将《采茶扑蝶》歌曲的教学分为多个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练习。
听赏:采茶扑蝶 - 接力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本节课通过听观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同时通过唱、说、听等多种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本教案适用于二年级音乐下册的教学,主要内容为《采茶扑蝶》这首经典歌曲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扬学生的参与精神,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学习并欣赏《采茶扑蝶》这首歌曲。
2.能够听辨出歌曲中的主旋律。
3.能够正确唱出歌曲。
4.通过唱、说、听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
2.耳机。
3.歌曲《采茶扑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采茶的情景,让他们想象自己作为采茶的小工人在田野中辛勤工作的情景。
并且鼓励他们想象成长在夏日田园中的蝴蝶。
2.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本次课程内容。
初步学习1.先放一遍歌曲,让学生进行听赏,在听到歌曲后可以有所感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再次放一遍歌曲,让学生跟着唱,并注意歌曲的主旋律。
3.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重复唱歌,鼓励学生将其记忆下来。
4.教师可以在学生记住歌词之后通过分段的方式提高唱歌难度。
接力唱1.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代表来到讲台上进行接力唱。
2.教师从歌曲的某个位置开始,每有一个学生唱完就唱下一个句子,掌握好唱歌的节奏感。
3.教师可以通过此方式提高学生的唱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感悟反馈1.让学生谈论一下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有哪些最大的收获。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可以是对歌曲的理解,也可以是自己在唱歌时的感受。
3.最后,让学生与全班一起一起唱出《采茶扑蝶》这首歌曲,完成本次教学任务。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程,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欣赏音乐,如何正确唱歌,并增加了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感受力。
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积极发扬学生的参与精神,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内容:艺术《采茶扑蝶》(韵律)【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理解和想象乐曲表达的欢快的采茶情景。
2.能随乐手眼协调地做采茶动作,尝试根据乐曲节奏想象并创编扑碟动作。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过有关茶山的景色,采茶场景的图片或录像,丰富相关经验。
材料准备:音乐《采茶扑蝶》【活动指导】:1.引发幼儿观看过的有关茶山景色、采茶场景的图片或录像,导人活动。
2.欣赏音乐《采茶扑蝶》,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绪。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说说自己听完音乐后的感受。
再次欣赏音乐,引导幼儿随乐自由地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注意观察幼儿动,基于幼儿的原有作的经验情况进行指导和创编。
3.学习采茶舞。
讲述采茶情景,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启发幼儿想想可以表现采茶动作的几个方向:左前方、右前方、前上方、正前方,鼓励幼儿用不同方向的采茶动作表现第一段音乐:如:第①~③小节左前方采茶,第④~⑥小节右前方采茶,第(7)~(8)小节正前方采茶,第(9)~(12)前上方拨开树枝采茶,第(13)~(17)小节举起采满茶叶的茶筐,闻一闻鲜茶叶的香味,表达采茶姑娘对茶叶丰收的喜悦。
提示幼儿怎么用手的动作表现采茶。
幼儿随乐练习采茶舞;教师以语言提示幼儿动作方向,表现出音乐节秦律动强的特点,同时注意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和带动幼儿。
4.创编扑蝶动作。
启发幼儿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飞、蝴蝶停。
幼儿根据结束句音乐渐轻的特点进行想象:最后采茶姑娘有没有扑到蝴线。
启发幼儿围绕采茶情景想象采茶姑娘扑蝴蝶的动作并创编,想想在音乐的件“扑”的动作;帮助幼儿将创编的动作进行组合,并尝试表演出来,如蝴蝶飞在高处,如蝴蝶停在低处、蝴蝶飞走了……用哼唱的方式,帮助幼儿幸握动作节素,练习扑绷蝶动作,重点突出手腕动作的重点突出手腕动作的靠舞蹈时注意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对音乐的感受,如:看见蝴蝶时快活的情绪,神情,扑碟时轻柔的动作,蝴蝶飞走时焦急的神态,追逐蝴蝶时活泼的跳来跳去的情景.....5.完整表现舞蹈。
采茶扑蝶音乐教案采茶扑蝶音乐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采茶扑蝶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采茶扑蝶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
2、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1、乐曲:《采茶扑蝶》2、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
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
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
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
(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教学反思: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
心得体会: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
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
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
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采茶扑蝶音乐教案2设计思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民间歌舞"采茶扑蝶",起源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迄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
作品情节生动有趣,角色形象诙谐,是福建民间艺术中的奇葩。
《采茶扑蝶》详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采茶扑蝶》这首歌的背景和意义,感受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1.2 学会《采茶扑蝶》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1.3 掌握采茶和扑蝶的舞蹈动作,能够进行表演。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采茶扑蝶》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特点。
2.2 舞蹈《采茶扑蝶》的动作要领和表演技巧。
2.3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和茶艺表演的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带领学生进行身体柔韧性练习和舞蹈动作的简单训练。
3.2 歌曲教学:教唱《采茶扑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3 舞蹈教学:分解教授采茶和扑蝶的动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3.4 茶文化知识教学:讲解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演示茶艺表演的基本技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采茶扑蝶》并掌握舞蹈动作。
4.2 学生能够理解茶文化的内涵,进行基本的茶艺表演。
4.3 学生对《采茶扑蝶》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明显的提升。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和视频:包括歌曲《采茶扑蝶》的演唱和舞蹈表演视频,茶文化的PPT讲解。
5.2 教学道具:茶叶、茶具等茶文化相关的道具,以及舞蹈表演的服装和道具。
5.3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能够容纳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和茶艺演示的空间。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确保播放设备正常运行。
6.2 准备教学道具,如茶叶、茶具等,并安排学生穿戴舞蹈服装。
6.3 布置教学场地,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舞蹈练习和茶艺演示。
6.4 准备热水和茶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茶艺演示。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视频和现场演示教授舞蹈动作。
7.2 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舞蹈动作,互相观摩和交流。
7.3 采用情景教学法,模拟采茶和扑蝶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7.4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提高他们对茶文化的理解。
第八章:教学步骤8.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舞蹈动作,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钢琴采茶扑蝶的讲解
钢琴采茶扑蝶的讲解如下:
一、曲子背景介绍
《采茶扑蝶》是一首中国民歌曲,以其旋律优美、节奏活泼而广受欢迎。
这首曲子描绘了采茶的情景,意境清新自然。
音乐中融入了民间舞曲的元素,使整个曲子更富有活力。
二、钢琴演奏技巧
1. 手指独立性训练:在弹奏《采茶扑蝶》时,需要保持手指的独立性,以确保每个音符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可以通过手指练习和音阶练习来提高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2. 节奏感训练:这首曲子的节奏非常活泼,因此需要掌握好节奏感。
可以通过节拍器或节奏练习来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3. 音乐表现力训练:在演奏《采茶扑蝶》时,需要将曲子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出来。
可以通过聆听音乐、理解曲子的内涵和感受曲子的情感来提高音乐表现力。
三、示范演奏
在示范演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正确的手位和姿势:在演奏时,需要保持正确的手位和姿势,以确保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2. 准确的音符和节奏:在演奏时,需要确保每个音符和节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3. 情感的表达:在演奏时,需要将曲子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出来,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曲子的美妙和动人之处。
音乐教案-采茶扑蝶教案名称:采茶扑蝶教学目标:1. 能够唱出歌曲《采茶扑蝶》的歌词。
2. 了解茶叶产地和采茶的传统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歌曲《采茶扑蝶》的录音。
2. PPT或图片素材,介绍茶叶产地和采茶的传统方法。
3. 小茶盘和茶具,准备一些茶叶和热水。
教学过程:引入:1. 与学生一起回顾茶的相关知识,例如茶叶的种类、制作方法等。
导入:1. 播放歌曲《采茶扑蝶》,让学生先听歌曲,尽量听出歌词的部分并尝试齐唱。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内容,提问他们对于歌曲《采茶扑蝶》的想法和猜测。
展示:1. 利用PPT或图片素材,介绍茶叶产地和采茶的传统方法,向学生展示茶叶的生长过程和制作流程。
实践:1. 邀请学生分成小组,将他们分成“茶叶种植者”和“茶叶采摘者”。
2. 茶叶种植者负责模拟种植茶叶的过程,用小茶盘和茶器准备好茶叶和热水,将茶叶放入茶壶中。
3. 茶叶采摘者需要模拟采摘茶叶的过程,从小茶盘中采一片茶叶放入自己的杯子中。
4. 茶叶采摘者可以借助热水,泡一杯茶,品尝茶的味道。
5.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交换,继续进行模拟茶叶种植和采摘的活动。
合作分享: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对茶叶种植和采摘的过程进行总结,并与歌曲《采茶扑蝶》进行联系。
总结:1. 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歌曲《采茶扑蝶》的歌词、茶叶产地和采茶的传统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茶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音乐和茶文化的兴趣。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在家中寻找茶叶的相关知识,例如茶叶的种类、制作方法等,并与同学分享。
2. 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一杯自己的茶,体验茶叶的美妙。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二版第六集c项采茶扑蝶钢琴教程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二版第六集c项采茶扑蝶钢琴教程简介•本教程是针对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二版第六集c项采茶扑蝶的钢琴教程。
•通过本教程,您将学习详细的演奏指导和技巧,掌握演奏这首曲子的方法。
要求在开始学习前,请确保您具备以下基础: 1. 对钢琴有基本的了解。
2. 已经学习过一定量的曲子,有一定的演奏经验。
3. 熟悉乐谱的基本符号和记号。
步骤1.了解乐曲:仔细阅读乐谱,了解曲子的结构、速度等基本信息。
2.预备练习:–学习左右手各自的音阶,并逐渐加快速度。
–分别练习左、右手的音阶和琶音。
3.基本拍子:–弹奏单音,熟悉基本拍子感。
–练习弹奏基本节奏的小节片段。
4.音阶的练习:–学习曲子中出现的各种音阶,并进行反复练习。
–逐渐加快速度和准确度。
5.左手练习:–学习左手的琶音和和弦,并逐渐加快速度。
–与右手配合进行左右手的分别练习。
6.右手练习:–学习右手的旋律和音符连贯性。
–与左手配合进行连贯的左右手练习。
7.整体演奏:–将左右手的练习整合起来,进行全曲的演奏。
–注意音符的准确性、连贯性和节奏的稳定性。
8.表现力:–注重音乐表现的细节,如音符的轻重、时长、音色等。
–通过强弱、速度的变化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层次感。
9.多次演练:–反复练习全曲,熟悉曲子的各个部分。
–不断调整演奏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10.记录学习:•记录自己的演奏过程,以便复盘和进一步改进。
•分享自己的演奏成果,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
注意事项•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手型,避免造成不良习惯或伤害。
•每次练习时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演奏。
•不要着急,学习钢琴需要耐心和坚持。
•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随时寻求专业老师或其他资深钢琴演奏者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遵循以上教程,您将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二版第六集c项采茶扑蝶的演奏技巧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