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江苏省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 格式:doc
- 大小:353.01 KB
- 文档页数:20
2018年高三第一月模拟历史试卷第Ⅰ卷本卷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A.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B.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C.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D.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2.史载楚国从武王熊通(前740前~690年在位)时开始对外进行征伐兼并,先后吞并了一些周边的小国,灭国所得之地,直属与楚王成为县。
由此可见,当时A.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争B.各诸侯国之间攻伐不断C.北方诸国政局相对稳定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裂变3.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实行“慎罚”的“礼治”;提出了旨在长治久安的“德治”思想;反复告诫统治者防止腐化堕落,提倡励精图治。
孔子很尊崇周公,甚至为“久已,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浩叹。
据此可知A.儒学与周制有渊源关系B.孔子主张进行社会变革C.周公开启民本思想先河D.周公奉行礼制长治久安4.商鞅自卫国入秦,宣讲法家理论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励军功等发展战略,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支持变法。
商鞅被秦孝公重用的关键在于A.秦孝公下决心要变法图强B.当时群雄并起争霸战争不断C.变法主张迎合了现实需要D.奴隶主贵族势力已普遍衰落5.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
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
当时的自由讲学A.均主张社会变型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6.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
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
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A.旨在削弱国王势力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重在整肃地方吏治D.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7.西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
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带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分)为了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设置了()A.御史大夫监察百官B.节度使控制地方军权C.通判负责监督地方长官D.三省六部削弱相权2.(2分)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下列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雅典人享有公民权利B.实行间接民主的代议制度C.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D.梭伦改革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3.(2分)1688年,英国发生了“女婿接替岳父王位”的历史事件,该事件是()A.《大宪章》的颁布B.查理二世复辟C.《权利法案》的颁布D.“光荣革命”4.(2分)1900年7月14日天津城陷落,丧心病狂的侵略军开始了屠城,这是天津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屠城,天津人民曾将“7.14”这一天作为天津的祭日。
屠城的“侵略军”是()A.英国军队B.英法联军C.日本军队D.八国联军5.(2分)我国的许多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下列节日的由来,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有关的是()①青年节②建军节③国庆节④劳动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2分)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7.(2分)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指()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D.海峡两岸经济互利互补8.(2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是在()A.1945年B.1951年C.1967年D.1993年9.(2分)如图形象地描绘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是()A.经济贸易自由化 B.政治民主化C.政治格局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10.(2分)如图所示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B.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C.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D.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11.(2分)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古代,统治者“重本抑末”的经济思想中“本”是指()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海外贸易12.(2分)下列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正确的是()①人类文明之路②世界市场联系之路③殖民掠夺之路④欧洲发展之路。
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一25题,共5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
”“列强”的做法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宗法制度C、导致分封制崩溃D、促使了礼崩乐坏2、《汉书·董仲舒传》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
”这主要说明西汉中期A、土地兼并出现B、官民矛盾尖锐C、官吏滥用权力D、农民生活艰难3、“心者,万事之原也。
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
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
”(《朱子语类》)这则语录所阐发的是A、心外无物的世界观B、克己省身的修养论C、推己及人的处世观D、格物致知的方法论4、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
”这则材料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5、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
江苏省2018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7: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0分)1.(2018年9月扬州宝应县高三调研9题)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最典型的共和国,它甚至被称作‘共和国之祖国’(梁启超)……其影响之深远,已让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国望尘莫及。
”他评价的是()A.德国B.中华民国C.美国D.法国【答案】C【点拨】本题较容易,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对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题选C项。
A项德国通过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或半君主立宪制);B项中华民国确立起共和政体,但很快被袁世凯破坏;D项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起共和政体,但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妥协的产物,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结束】2.(2018年5月徐州市三模14题)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答案】D【点拨】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指中央集权,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指地方分权,美国是两者有机结合,故D正确。
其他选项回答不全面。
【结束】3.(2018年12月江苏徐州竞赛17题)右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二枚邮票,其中采用了孙中山的照片,这透露出它追求的国家理想是A.自由民主独立B.人民民主专政C.君主立宪政体D.三权分立体制【答案】A【点拨】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表达了革命主张,希望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结合各选项,本题选A项,B项是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C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上的主张;D项是具体的政体。
【结束】4.(江苏金坛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7题)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
徐州市2018-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1至4页,第1l卷5至10页。
满分j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第11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中说:“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这种现象普遍出现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2.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3.最早确立以正月为岁首,从而方便农事安排的历法是A.“太初历”B.“大衍历”C.“十二气历”D.“授时历”4.六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劳动人民的南迁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C.一些统治者采取劝课农桑的政策D.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5.下列关于府兵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隋文帝,实行军民异籍B.唐太宗,增加军府数量C.武则天,府兵地位下降D.唐玄宗,府兵制崩溃6.19世纪中期《爱珲条约》所割占的土地,在唐朝时其管辖权属于A.安西都护府B.黑水都督府C.回纥汗国D.辽阳行省7.元朝时,由我国中央政府首次实施直接行政管辖的地区包括①黑龙江②新疆③西藏④台湾A.①②B.②③c.⑨④D.①④8.在科举考试中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宋神宗D.朱元璋9.《大明律》与以前的法律相比,所增加的新内容是A.量刑从重B.经济立法C.加强皇权D.惩治贪官10.清代征收“地丁银”是指A.只征收土地税,废除人丁税B.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C.按土地与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D.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11.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天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24、25题各10分,共计60分。
21.(13分)(1)主张:人天性不知礼义(或人性本恶);通过学习、思考获取礼义;礼义规范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3分)背景: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封建制确立);礼崩乐坏。
(2分)(2)主张:以法治国;厚赏;重罚;法令统一。
(3分,任答三点)影响:积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消极:造成暴政,激化矛盾。
(2分)(3)分歧:元帝重儒;宣帝儒法并用。
(2分)本质:维护统治。
(1分)22.(12分)(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
(4分,任答四点)(2)影响:提高国际地位;遏制苏联;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
(5分)(3)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内形势;国际局势。
(3分,任答3点)23.(15分)(1)目的:美国:巩固霸主地位;欧洲:保障经济重建。
(2分)(2)变化:由致力于欧洲的经济重建转向全球性发展援助。
(2分)原因: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新兴独立国家的要求。
(2分)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1)目的:保护公民及其财产;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
(3分)手段:立法。
(1分)(2)措施:实行财产等级制;恢复公民大会;建立民众法庭。
(3分)作用:明确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提升了公民的参政意识;培养了公民的法律(司法)观念。
(3分)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1)条件:调集优秀人才;经费保障;科学管理(工程招标);詹天佑个人贡献。
(4分)意义:中国人自建第一条铁路,增强民族自信心;推进中国交通近代化;培养一批铁路建设技术人才。
(3分)(2)精神:爱岗敬业,追求卓越、严谨专注、勇于创新、吃苦耐劳。
(3分,任答3点)。
2018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历史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l-30题每小题1分,第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销毁缴获的英国和美国走私鸦片110多万公斤,其地点在A.虎门 B.南京 C.武汉 D.北京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B.中国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利益C.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D.清政府腐败无能3、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C.自然灾害的严重D.西方宗教的影响4、近代史上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应诏统筹全局折》D.《资政新篇》5、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A.科学技术 B.生产方式 C.社会科学 D.政治制度6、由私人投资创办的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清末“新政”期间7、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他们主要来源于A.地主和官僚 B.商人和官僚 C.地主和商人 D.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8、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是康有为于1895年在北京领导的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9、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马关条约}的签订C.《辛丑条约》的签订D.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10、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是A.兴中会的成立 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三民主义的提出 D.广州黄花岗起义11、袁世凯的帝制梦迅速破灭的根本原因是A.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2、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科学”口号的是A.魏源 B.谭嗣同 C.陈天华 D.陈独秀13、鲁迅撰写的一篇批判封建礼教的著名小说是:A.《新青年》B.《文学改良刍议》C.《文学革命论》D.《狂人日记》14、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高呼的口号是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打倒孔家店”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5、坚持罢16个月,成为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工人罢工是:A.五四运动B.京汉铁路工人的罢工C.省港大罢工D.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6、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广州起义17、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是:A.朱德 B。
连云港市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2.请将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序号填在答卷纸上。
第1卷选择题(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所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改革的措施不包括A相地而衰征B.通工商之业C.重农抑商D.便鱼盐之利2.秦朝只允许官府办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学习A儒家学说B.秦朝法律己皇帝诏令D政府公文3.我国西南地区并人汉朝版图始于A汉高祖B.汉武帝C.汉光武帝D.汉明帝4.江南农业的开发波及峙南和闽江流域是在A秦汉时期B.三国东吴时期C.隋唐时期D.东晋南朝时期5.康熙皇帝在位时面临的影响国家统一的问题有①地方叛乱②外来人侵③西藏独立④台湾分离A①②B.①②④C.②④D.①③④6.近代列强与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首次涉及台湾地区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jC京条约)7.中国最早投资近代民族工业的是A地主和工场主B.官僚、地主、商人C官僚和工业主D商人和高利贷者8.百日维新期间,变法诏书内容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一致的是A改革教育制度B.召开国会C.制定宪法。
D.设立议院9.武昌起义后的“南北议和”,“南”“北”是指A湖北军政府与清政府B.南方革命军与北洋政府C湖北军政府与北方各省D.南方革命军与北京政府10.孙中山所作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死后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主要为悼念A.徐锡麟B.秋瑾C陆皓东D,宋教仁11.革命先烈李大钊①推动新文化运动②宣传马克思主义③筹划成立中共④参加中共“一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12.1936年爆发的西安事变A.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一致讨伐B.显示了中国各阶层要求团结抗日的愿望c.起因是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D.标志着国共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13.全面抗战爆发后,能体现国共合作抗战的大会战发生在A.陕西省B,河南省C.山西省D.河北省14.中国抗战进入1940年以后①敌后根据地曾受到困难挑战②国民政府仍坚持抗战③中美等国表示团结抗战④中国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人民解放军选择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主方向的直接原因是A.群众基础好B,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c.战略地位重要D.有利于进行大规模作战16.下列新中国外交成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取得的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②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③粉碎了美国借朝鲜局势威胁中国的企图(4)“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17.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都A在美洲强占了殖民地B.以亚非为主要扩张方向c.为本国带来大量的原始资本D,曾侵占中国大陆地区18.马基雅维利与孟德斯鸠都A从神学角度考察现实社会B.是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c,批判封建专制王权的腐朽D.为未来社会提供了政治设想19.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扩大权利主要是通过A加强王权B.不断立法c.议会改革D继续革命20.与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相比,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特点是A遭到英殖民者的镇压B.反抗民族压迫c.迫使殖民者改变策略D仅局限在重要城市21.下列科技成就中,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是A血液循环学说B.人造纤维C.科学的原子论D.细胞学说22.面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控制的国联A.几乎没有任何的举措B.完全制止了侵略的扩大C.客观上促使法西斯结盟D直接削弱被侵略国实力23.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特征有①盟军进入巴黎,光复法国②召开雅尔塔会议以确定战后国际格局③德军溃败导致轴心国开始瓦解④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4.下列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趋势的是①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欧元启动加快欧洲一体化步伐④美国首先出现新型经济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25.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原因的是A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B.物质和技术基础的形成c.各国迫切需求高科技D.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第Ⅱ卷非选择题(7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36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均矣。
2017-2018学年北魏孝文帝改革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
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
——《魏书·高祖纪》材料二高祖曰:朕昨入城,见车上妇人冠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澄曰:著犹少于不著者。
高祖曰:深可怪也!任城意欲令全著乎?——《魏书·任城王元澄传》材料三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
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
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
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改变“不均”推行的经济措施及其政治目的。
(2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为何批评元澄?这说明了什么?(4分)(3)材料三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4分)【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措施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目的,从材料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
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可知政治目的是缓和民族矛盾,加强统治。
(2)第一小问批评,从材料二“车上妇人冠帽而著小襦袄者…尚书何为不察”,可知孝文帝批评元澄原因是:仍然有人穿胡服,元澄未能尽职贯彻诏令;第二小问说明,从元澄认为出现“著犹少于不著者”的局面就已经满足,可知说明了传统旧俗难以根除,改革阻力大,从孝文帝批评元澄,可知孝文帝主张彻底改革,说明了孝文帝坚决推进改革。
(3)第一小问评价,从材料三可知作者肯定孝文帝的改革,概括材料三内容即可总结作者的评价;第二小问认识,总结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措施:均田制。
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一25题,共5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
”“列强”的做法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宗法制度C、导致分封制崩溃D、促使了礼崩乐坏2、《汉书·董仲舒传》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
”这主要说明西汉中期A、土地兼并出现 B、官民矛盾尖锐C、官吏滥用权力D、农民生活艰难3、“心者,万事之原也。
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
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
”(《朱子语类》)这则语录所阐发的是A、心外无物的世界观B、克己省身的修养论C、推己及人的处世观D、格物致知的方法论4、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
”这则材料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5、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
”该战之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国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6、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
表中数据表明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7、右图是吉林省档案馆收藏的日本昭和12年(1937年)12月23日出版的《大阪每日新闻(奈良版)》。
其标题有:《南京总攻击观战记》、《情思远飞故里举杯共忆苦战》、《悼念战友誓死杀敌》、《在夷为废墟的敌都迎接新年》等。
这些报道①美化侵略行为②颇倒战争是非③否认屠杀暴行④助长侵略气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1949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访问苏联,会见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
1950年2月14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方此举A、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B、希望得到社会主义国家承认C、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D、借助苏联恢复在联合国席位9、《人民日报》某篇社论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这里的“新的社会组织”是A、农业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人民公社D、村民委员会10、下图中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的原因可能是A、《告台湾同胞书》发表B、“一国两制”构想推动C、“九二共识”基木达成D、两岸.“三通”最终实现11、“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1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13、1500-1800年的近代早期时代,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商业贸易、生物学以及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
(《新全球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B、商业贸易使世界各地差距缩小C、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确立D、文化交流促使各地价值观趋同14、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干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是缘于A、“光荣革命”的胜利B、议会改革的实行C、《权利法案》的颁布D、内阁制度的确立15、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欧洲启蒙……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真神信仰,‘神’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而‘人’,既是神的产物,也代表理性和神赋予的自由。
”下列对“神赋予的自由”的理解准确的是A、生而平等B、天赋人权C、信仰自由D、独立自主16、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在一篇瞻望20世纪物理学的文章中就曾谈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也就是在测量数据的小数点后面添加几位有效数字而已。
”对此言论率先进行挑战的科学成就是A、经典力学体系B、电磁感应现象C、量子论D、相对论17、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18、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
”其主要依据是该法令A、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B、调整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C、防止了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D、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9、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己经遭到重大失败。
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
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20、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说: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传统语言结构完全遵循牛顿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倒叙部分都有清楚的交代。
而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遵循的是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牛顿时间完全被打成碎片,按心理活动予以重新组合。
”其中体现“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的是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共计60分。
21、 (12分)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一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
如(郡)主薄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材料三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一一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
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4分)(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
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4分)(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
(2分) 22、(14分)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
……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
一一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
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再好的意见。
惜乎当时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舆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
……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於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一一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就是没有西力东渐的事实,中国社会,慢慢儿的也要生根本上的变动的;不过变得慢些,又不是现在这种变法罢了……至于具体的办法,要提出的方案,却不是一时办得到的事情。
恰好这时候,西力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得不仿效。
于是改革之事,就起了轩然大波。
一一吕思勉《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作者对洋务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评价有何异同之处并说明理由。
(4分)(2)对待改革,材料一中的“时人”与材料二中的“一般人”态度不同,原因何在?(4分)(3)材料三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的“轩然大波”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6分)23、 (14分)国际货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一直是主导货币,国家的兴盛能够促使本国主权货币上位,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有一席之地,得到足够的话语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
……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