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畴县健康人群麻疹接种率调查及抗体水平监测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项目办公室应用流行病学之案例分析No.911-107高疫苗免疫接种人群的麻疹流行(Ficticia 麻疹)教学版学习目的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员应掌握:☐探讨疫苗免疫接种率的估算方法;☐描述便利抽样与概率抽样的不同点;☐描述世界卫生组织扩大免疫规划调查使用的抽样方法;☐计算和解释疫苗效果,描述不同病例定义对此次调查结果的影响。
第一部分疫苗接种率Ficticia是位于非洲中东部一个人口密集的小国(见图1),全国共划分为24个卫生区。
1981年Ficticia加入世界卫生组织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 EPI) 成为EPI的一部分,对9~23月龄的儿童进行疫苗接种、抵御疹。
在1985到1988年期间,作为提高儿童存活率行动的一部分,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其他捐助者的帮助下,大量的资源(如疫苗、注射器、冰箱、运输工具、燃料)被投入到Ficticia的扩大免疫规划中。
图1 Ficticia地理位置在1988年底,Ficticia评估的疫苗免疫接种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位于Ficticia 东北部的DoltWell卫生区报告麻疹诊断病例却戏剧性的大量增加(见图2)。
病例增加令计划免疫规划中心全体感到奇怪并引起自EPI项目在DoltWell卫生区实施以来的高度关注。
报告病例数的增加明显地反映了一起真实的麻疹流行。
鉴于此次流行,一些官员开始质疑大量资源投入到EPI是否是英明的举措。
EPI中心工作人员承担的首要任务是清楚地估算Ficticia整个国家和DoltWell卫生区的疫苗接种率。
一种估算疫苗接种率的方法通常被称为“使用量法”(administrative method),这种方法依靠从项目管理者容易得到、可用的数据资料进行估算。
基本上,接种率作为一个构成比来计算,分子是给予目标人群疫苗的剂量总数,分母是估算的目标人群大小;12~23月龄幼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能被估算为12~23月龄儿童疫苗接种的剂量数除以12~23月龄儿童数。
斗门镇中心卫生院麻疹监测方案加强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配合《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四)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
麻疹疑似病例定义为: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
(二)监测病例分类。
对麻疹疑似病例主要按照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分类示意图见附件1。
1.实验室诊断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2)从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基因者。
2.临床诊断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2)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
3.排除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风疹IgM抗体阳性,或经实验室确诊为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者。
(2)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但有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如与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3)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疹IgM抗体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者。
三、监测内容(一)病例报告。
临床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发现麻疹病例或麻疹疑似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报告。
中学麻疹防控工作方案范文关于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麻疹防控工作的安排各科室、各村卫生室: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____年世界卫生____西太平洋地区确定____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我市于____年制定下发了《____-____年定西市消除麻疹行动方案》。
按照县疾控中心的要求,我镇围绕消除麻疹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强化免疫、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加强麻疹监测等工作,麻疹控制效果较为显著。
但由于各乡村免疫规划工作发展不平衡,仍有部分村尚未将各项策略措施落到实处。
为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努力实现____年消除麻疹工作目标,提高全镇人群健康水平,特制定____年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消除麻疹控制行动安排。
一、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工作。
按照国家免疫程序,____岁及以上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达到____%以上,努力提高及时接种率。
定期对常规免疫接种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人群免疫空白。
二、高质量做好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____年,各村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城乡结合部、边远山区、流动儿童、计划外儿童等)开展查漏补种工作,结合常规免疫,对重点人群开展查漏补种工作,以最大限度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及时有效地控制麻疹疫情。
三、严格落实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
各村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辖区内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漏种疫苗的及时补种工作,并于每年3、____月份集中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活动,切实保证在儿童中建立高水平免疫屏障。
四、做好重点人群含麻疹成份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各村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和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管理力度,制订相应对策,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类疫苗的接种率。
对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要按照现居住地管理的原则,保证其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并于每年____月份结合计划外生育等特殊儿童接种率调查,对目标儿童进行一次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麻疹疫苗的广泛使用大大减少了麻疹发病率,但仍然存在麻疹的暴发和流行风险。
为了确保对麻疹疫情有准确的监测和控制,需要建立一套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目的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全国范围内的麻疹监测方案,以便及时掌握麻疹疫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监测对象全国麻疹监测的对象包括麻疹患者、麻疹疫苗接种人群以及潜在的传染源。
主要监测对象如下:1. **麻疹患者**:监测麻疹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传染性等,以及患者的相关信息(如年龄、性别、居住地等)。
2. **麻疹疫苗接种人群**:监测接受过麻疹疫苗的人群中发生的麻疹病例,以评估疫苗的有效性。
3. **潜在的传染源**:监测可能存在的潜在传染源,如未接种疫苗的人、病毒携带者等。
监测内容全国麻疹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麻疹病例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报告发生的麻疹病例,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及治疗情况等。
2. **麻疹疫苗接种情况**:监测麻疹疫苗的接种情况,包括接种人群的年龄、接种次数、接种效果等。
3. **病毒株分析**:对麻疹病例的病毒株进行分析,研究病毒株的变异情况、传播途径等,为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4. **暴发疫情调查**:对麻疹的暴发疫情进行调查,追踪病例的传播链条,找出疫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控制措施。
监测方法全国麻疹监测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实时报告制度**:建立麻疹病例的实时报告制度,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上报麻疹病例的相关信息。
2. **样本采集与检测**:对麻疹病例的样本进行采集,并进行麻疹病毒的检测,以确认病毒感染和病例的归属。
3. **流行病学调查**:对麻疹的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病例进行追踪调查、观察传染链条、分析传播途径等。
4. **数据分析与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布麻疹疫情的报告,以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变化。
2024年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总结范本____年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总结一、前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能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
虽然已经有了麻疹疫苗,但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麻疹的暴发和传播。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麻疹的传播,____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麻疹强化免疫工作。
本文将对这一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二、强化免疫策略与措施1. 疫苗供应与接种我们加大了麻疹疫苗的供应力度,确保疫苗的充足供应。
同时,加强了对疫苗储存和运输的管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在接种方面,我们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麻疹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
此外,我们加强了对接种点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接种工作的规范和效果。
2. 强化免疫宣传我们借助各种媒体渠道,包括电视、广播、网络等,对麻疹和麻疹疫苗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我们制作了宣传片、海报、宣传册等宣传材料,向公众普及麻疹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了公众对麻疹的认知,并鼓励公众积极接种麻疹疫苗。
3. 建立疫苗接种档案为了保证疫苗接种的效果和追踪疫苗的接种情况,我们建立了麻疹疫苗接种档案。
该档案记录了每个人的接种情况、接种日期和接种疫苗的批号等详细信息。
这不仅为疫苗接种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还为接种追溯和跟踪工作提供了便利。
4. 强化免疫监测与预警我们加强了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建立麻疹疫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麻疹的传播情况和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组织了对敏感人群的定期调查和监测,借助社区和学校等场所,筛查患者和风险人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
三、工作成果与效果1. 疫苗接种率显著提高通过加大疫苗宣传和供应的力度,我们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麻疹疫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据统计,____年全年的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大大提高了群体的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传播。
2. 麻疹疫情得到较好控制通过强化免疫工作和加强疫苗接种点的管理,我们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暴发和流行。
免疫规划工作计划我县免疫规划工作继续以持续提高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为基础,以巩固无脊灰成果和消除麻疹,控制乙肝为重点,全面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策略,继续加强预防接种能力建设,加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和疫苗可追溯系统建设,规范预防接种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技术指导职能,规范免疫接种服务行为,以“四个最严”的要求,归口统筹、点面结合,不断促进全县免疫规划工作稳步发展。
一、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全力做好目标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建立坚实的免疫屏障。
县疾控中心要建立长效机制,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作为重点工作,全力保障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加强接种技术培训,做好新冠病毒疫苗的冷链运转和管理,定期开展技术指导,不断推进各年龄组和新进入适龄人员接种和加强针次接种工作。
加强对各镇(街道)卫生院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做好AEFI监测和处置,对接种数据波动较大的单位要现场查看,分析原因,及时调整,保证安全规范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任务。
做好国家新冠病毒疫苗免疫持久性、序贯加强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工作。
根据国家项目安排,开展重组蛋白新冠病毒疫苗免疫持久性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县疾控中心、各镇(街道)卫生院加强人员力量,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一)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管理,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强化免疫规划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的管理和接种工作,继续保持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高质量的接种率。
以镇为单位保证12次以上的冷链运转工作,每个接种单位提供免疫接种服务的频次不少于《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国家下发最新版)的要求,确保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免疫接种服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要求开展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县疾控中心要加强对非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开展接种率监测。
每月逐级按时报告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数量。
县、镇每月对接种数据进行分析。
落实证、卡、册、网管理。
出生医院活产儿预防接种证办证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