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鸡兔同笼问题》 青岛版
- 格式:ppt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20
智慧广场《鸡兔同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课节选自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比例的应用》中的《鸡兔同笼》一节。
教材通过一个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鸡兔同笼问题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菜市场鸡兔同笼的售价,引发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兴趣。
2. 讲解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条件和解决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鸡兔同笼例题,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上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策略,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鸡兔同笼问题的条件、解题步骤和关键点。
七、作业设计:(1) 鸡兔共20只,脚56只,求鸡和兔各多少只。
(2) 鸡兔共30只,脚74只,求鸡和兔各多少只。
2. 作业答案:(1) 鸡12只,兔8只。
(2) 鸡22只,兔8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鸡兔同笼问题,学生掌握了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比例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如增加动物种类或改变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课程的开始,我选择了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入鸡兔同笼的概念。
鸡兔同笼(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知道“鸡兔同笼”的问题;2.学会用代数式表示“鸡兔同笼”的问题;3.发现并应用“鸡兔同笼”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鸡兔同笼(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主要内容包括: 1. 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
2. 问题的解法:代数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理解“鸡兔同笼”的问题,掌握如何用代数式来表示和解决该问题。
四、教学难点1.如何将语言描述转化为代数式;2.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应用代数式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课堂讲解法3.互动探究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道数学问题:“有一笼鸡和兔子,它们的总数为n,腿的总数为2n,请问鸡和兔子的数量分别为多少?”。
引发学生思考这个问题。
2. 讲解1.用x表示鸡的数量,用y表示兔子的数量2.鸡的腿数为2x,兔子的腿数为4y,因此腿的总数为2x + 4y3.由题意可知2x + 4y = 2n,即x + 2y = n4.因为鸡和兔子的总数量是n,所以x + y = n5.将 x + y = n 和 x + 2y = n 求解,可得到x和y的值3. 案例演练1.教师出一些“鸡兔同笼”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代数式求解。
2.学生用上面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 拓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每组设计一个问题,并用代数式求解,再互相交换题目检验答案。
七、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以及对于代数式的掌握和运用。
八、拓展阅读1.鸡兔之谜的历史变迁2.高斯、欧拉和费马等著名数学家的鸡兔之谜题解3.化学中的“鸡兔同笼”:定义反应物的量与计算产量。
才智广场——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81-82页才智广场教学目标:1.相识和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初步驾驭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体会“枚举”、“假设”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形成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爱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识和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初步驾驭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和体会“枚举”、“假设”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用具:老师打算:课件。
学生打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预设:学生找到的信息有:小汽车4轮、摩托车2轮、共有24辆车、共有86个车轮。
预设: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停车场里有几辆小汽车,有几辆摩托车?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共同协商解决。
预设:画图法、列举法、假设法、方程法2.现在请各小组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们自学解答三、汇报沟通,评价质疑师:哪个小组情愿到前面来,和大家共享你们的探讨成果?1.画图法用画图的方法试一试,车体用长方形表示,车轮用圆形表示。
(1)(2)(3)学生的画法可能不好看,但只要表达出意思就可以。
在学生的画法展示后老师用课件演示出来。
2.枚举法或列举法利用表格一一的写出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像上面这样,把全部的可能,采纳列表的方法,一一列举出来,并最终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数学上一般称作枚举法。
板书:枚举法。
(1)(2)(3)折半枚举法3.假设法枚举法对于解决数量小的问题很适用,但对于数量较大的问题来说的确有些麻烦。
让我们接着开动脑筋,去找寻一种既简便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好吗?哪个组采纳这种方法请级同学们展示出来。
(1)(2)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假设?4.比较这在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你更喜爱哪一种?(学生大多喜爱假设法)5.解方程想一想这问题还有别的方法吗?预设:有的学生会想到方程师边讲边板书:设四轮小汽车有x辆,两轮摩托车有24,列出的方程就是42(24)=86解:设四轮小汽车有x辆,两轮摩托车有2442(24)=86448-286286-4819两轮摩托车有24-19=59(辆)也就是四轮小汽车有19,两轮摩托车有5辆.或者设两轮摩托车有x辆,四轮小汽车有24辆,列出的方程就是解:两轮摩托车有x辆,四轮小汽车有24辆24(24)=86296-4862105四轮小汽车有24-5=199(辆)解的5也就是说两轮摩托车有5辆,四轮小汽车有19辆,。
鸡兔同笼问题-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鸡兔同笼”的问题要用代数方法解决。
2.能够读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代数方程,并用鸡兔同笼问题中所给的条件列出方程。
3.能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得出鸡和兔的数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代数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将鸡兔数量抽象成代数式,列出方程求解。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1.引入:小明在农场里看到了一大笼鸡和兔子,他数了数一共有15个头,32只腿,请问这笼里有多少只鸡和兔子?2.鸡兔同笼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分析问题:已知条件有头的数量和腿的数量,未知量为鸡和兔的数量,需要用代数方法来解决。
–解决方法:设鸡的数量为X,兔子的数量为Y,列出方程组。
X + Y = 152X + 4Y = 323.代数方程求解–先通过第一个式子,解出其中一个未知量,例如:X = 15 - Y–将求得的未知量代入另一个式子中,整理得:2(15 - Y) + 4Y = 32–解方程,求得另一个未知量Y,代回第一个式子中,求出X。
4.鸡兔同笼问题的拓展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鸡兔同笼问题,引入问题,并告诉学生将要用代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让学生默认鸡的数量为X,兔子的数量为Y,并列出方程组。
```X + Y = 152X + 4Y = 32```3.解释方程组中未知量的含义,以及如何解决方程组。
明确:未知量为鸡和兔的数量,用代数方法求解。
方法:设鸡的数量为X,兔子的数量为Y,列出方程组,解方程求解。
4.让学生带入任意数值,如X=5,Y=10,检验是否符合题目条件。
5.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拓展,鼓励学生练习更多的题目。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和问题引入。
2.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解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教学目标:达成预期。
2.教学效果:良好。
3.学生反馈:能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解题能力有所提升。
六、教学延伸1.鸡兔同笼问题的拓展。
鸡兔同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2.能够用代数解决更复杂的同类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2.代数解决同类问题。
三、教学重点
1.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2.代数解决同类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如何通过代数解决同类问题。
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六、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问题
老师从生活中的例子开始入手,带领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的来由及难度。
第二步:示例讲解
老师利用多项实际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鸡兔同笼问题。
第三步:练习讨论
老师给同学们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同学们结合所学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第四步:代数解决问题
老师引导同学们将解题过程用代数的形式表示出来,理解基础的解题思路。
第五步:练习巩固
老师给同学们一些更复杂的练习,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
第六步:课堂小结
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教学评价
老师采用随堂测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
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
在以后的授课中,要进一步完善授课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师:在数学上这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
华罗庚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引导学生对画图法进行评价,是否还有其它方法。
(先假设鸡或先假设兔子)引导学生结合画图理解算式,感受数形结合。
2.师生共同梳理综合算式:兔只数=(总腿数-每只鸡腿数×总只数)÷(每只鸡兔腿数差)3. 寻求其它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程)强调用方程时,最好设脚多的数为x 假设全部是鸡,脚数就是:2×8=16(个)比实际少6个22-16=6(个)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少两条腿4-2=2(个)少的这六条就是兔子的腿。
兔子:6÷2=3(只鸡:8-3=5(只)3.完成自评板块四:概括总结,建立模型设计意图:沟通多种解决问题策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优化解题策略,建立模型,树立模型意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1.优化算法同学们非常了不起,用了四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课件出示)假如笼子里有509个头,1836条腿,该怎么办呢?你会用哪种方法?2.介绍古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4.建立模型学贵有疑,咱们研究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会做了,还要经常问个为什么,鸡和兔关在一起并不常见,那为什么1.观察对比几种不同策略,选出最优方案。
2.了解数学文化。
分析后独立用假设策略进行解决并展示交1.选择最优化的解题方法。
2.能说出龟鹤问题、人民币问题、租船问题、停车场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之间的联系,3.表达清楚,声音洪薛城区实验小学201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专用纸(新课堂达标活动)姓名邵丹梅学科数学授课年级六年级薛城区教体局教学研究室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