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讲课第十章partA
- 格式:ppt
- 大小:199.00 KB
- 文档页数:19
经济师中级金融2021年精讲班彭岚-第十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第四节第四节国际货币体系【本节考点】【考点】国际金本位制【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考点】牙买加体系【本节内容精讲】国际货币体系的三个发展阶段: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制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3.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牙买加体系【考点】国际金本位制(一)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
英国于1821年前后采用了金本位制度,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该制度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二)国际金本位制的内容1880―1914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鼎盛时期。
金本位制内容如下:(1)铸币平价构成各国货币的中心汇率。
(2)市场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为黄金输送点。
(三)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1)黄金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存在“物价与现金流动机制”的自动调节机制;(3)汇率波动能够维持在黄金输送点之内,避免了由汇率剧烈波动所引致的风险。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44个同盟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市召开国际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并依此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的是为了加强国际货币合作。
(2)实行“双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
(3)取消对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但是对国际资金流动做出了一定的限制。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了解)(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1)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2)实行以美元为中心、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但是,游戏规则不对称,美国以外的国家需要承担本国货币与美元汇率保持稳定的义务;(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一个新兴机构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
【考点】牙买加体系(一)牙买加体系的建立1976年1月,于牙买加首都签署了“牙买加协议”,4月修订并生效。
第二部分财政本部分各年分值均为23分;分值比例约为16.4%。
第十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第十一章财政支出第十二章财政收入第十三章政府预算第十四章财政管理体制第十五章财政政策本部分具体内容:第十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本章考情分析:第一节、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公共物品及其特征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公共选择政府失灵及其表现形式本章具体内容:第一节、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本节考点:(1)公共物品及其特征(2)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3)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4)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本节内容:(一)公共物品及其特征1、定义: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
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
2、特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
(1)非竞争性:指的是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
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2)非排他性:指的是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
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上述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中,正因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若是由于个人没有付费而阻止他的消费,则违反了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帕累托准则。
【例题1:单选题】公共物品的()特征是指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A非竞争性B非排他性C竞争性D排他性【答案】A(二)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和影响①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方向变动。
③产品价格。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④替代品的价格。
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⑤互补品的价格。
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
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⑥预期。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⑦其他因素。
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类别含义需求函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也有例外,如也有钻石价格与其需求成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精讲班讲义(1-74讲)(刘艳霞)教材变化情况(2010年讲义与2009年一致)一、2009年版教材变化情况2009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依然分为六大部分,但在“经济学”部分比 2008年教材多出一章,总计32章。
从总体来看,内容变化较大,大体变化如下表所示:中级经济基础考试特点二、中级经济基础考试特点(一)考试题型、题量以及答题时应对策略考试的时间是 150分钟,要合理分配。
单选题控制在 60分钟内;多选题控制在70分钟内;最后 20分钟检查和填涂答题卡答题时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答题。
千万不要为一道难题钻牛角尖,浪费过多的时间。
另外要注意一些答题技巧:1、单选题通常单选题的难度不是很大,一个题目有四个备选项,挑出一个正确答案。
如果有把握确定正确答案,可以直接挑选,如果无法确定正确答案,可以用排除法(将没有见过的选项以及不合常理的选项排除)。
如果遇到确实不会的题目,要合理的猜测,可以联系相关知识猜测。
即使一无所知,单选题也不能空着,可以猜测一个选项。
2、多选题多选题难度较大,涉及知识点较全面,多选题每一个题目有五个备选项,每个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的,至少有 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每个选项得 0.5分,根据上述判分标准,可以遵循谨慎性原则,将选项中有把握的选出来。
这种题目考核的面较广。
可以采用排除法、比较法或推理法对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分析、判断。
通常,如果选项中有两个相反的说法,可能其中会有一个不是答案。
考试内容特点及应对策略(二)考试内容特点及应对策略1、紧扣大纲、全面考核2009年《经济基础知识》大纲相比往年形式有所变化,即增加了“考试目的”,而在“考试内容”中不再细分“掌握”、“熟悉”和“了解”。
由于要求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所以更应全面的来进行复习。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教材包括六大部分,这六部分分值比例相差不大,试题分布较平均。
2008年这六部分分值分布如下:各章分值也较为平均。
互斥方案选择(分两种情况)■寿命期相同◇净值法(净现值、净年值、净将来值法)◇差额法◇追加投资收益率法■寿命期不同◇年值法【难点分析】◆互斥方案可以用绝对值指标比较◆不能直接用内部收益率指标进行选择,但可以使用差额内部收益率法比较3.1 净现值、净年值、净将来值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净值■AW=PW(A/P,i,n),实质A=P(A/P,i,n)■FW=PW(F/p,i,n),实质F=P(F/P,i,n)■多方案比较,选值最大的项目■该方法必须事先给出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收益率■三个指标,哪个方便可使用哪个,结论相同3.2 差额法■找出两个方案的现金流量差额(B-A)■计算出差额的净现值、净年值和净将来值■如果上述值为正,则B项目优于A项目3.3 追加投资收益率法■比较两个方案的投资额或年值收益的差额(B-A)■计算差额的内部收益率■与基准收益率进行比较,大于基准收益率,表示这种追加投资是值得的,B方案优于A方案■引入的A0表示不投资或投资额为零时的方案【难点】无资格方案■位于任意两点间连线的下方的项目(证明略)■剔除无资格方案以简化计算3.4 寿命期不同的互斥方案选择-年值法■考虑各投资方案寿命期最小公倍数的期限的现金流量■重复出现第一个寿命期的现金流■为了简化计算,只计算各方案第一个寿命周期的年值进行选择即可,结论与计算最小公倍数的期限年值是完全一样的4.应用投资回收期时应注意的问题■投资回收期不宜作为一个指标单独使用,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参考指标加以应用【评价方法归纳总结】■单一投资方案评价◇数额法-净现值◇比率法-内部收益率◇期间法-投资回收期■多个投资方案比选◇独立方案(效率指标) ☆内部收益率◇互斥方案☆净现值☆差额法(差额的净现值) ☆追加投资收益率☆年值法(净年值)◇混合方案(略)。
中级经济基础精讲班讲义(目录版)QGL独立制作- 5 -经济学- 5 -经济学(一)- 5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 -(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7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 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8 -(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 9 -(二)市场经济和现代产权制度- 10 -经济学(二)- 10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11 -(一) 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12 -(二)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 13 -(四)收入分配制度与收入分配政策- 13 -(一) 收入分配的过程与收入分配的调控- 15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战略- 15 -(一)经济增长与发展战略- 17 -(六)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与市场失灵- 18 -(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与资源的最优配置- 19 -(二)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20 -(七)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 20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21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22 -(八)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关系- 22 -(一) 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23 -(二)对外贸易的作用和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 23 -(三) 对外经济合作- 24 -(四)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 24 -二、财政- 25 -一、财政职能- 25 -(1)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 26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26 -(二)税收- 27 -(1)税收原则- 27 -(2)税收负担- 28 -(3)税制结构- 29 -(4)国际税收- 30 -(5)税法- 31 -三、国债- 32 -(一)国债的性质和功能- 32 -(二)国债的种类和结构- 33 -(三)国债的发行、流通和偿还- 7><34 -(四)国债负担与规模- <34 -四、预算管理体制- <34 -1>.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容- 35 -2>.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 35 -3>.分税制- 36 -五、财政政策- 36 -(1)财政政策的概念- 36 -(3)财政政策的目标- 37 -(3)财政政策的工具- 37 -(4)政政策分类- 38 -(5)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 38 -三、货币与金融- 38 -(一)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39 -(1)货币需求- 40 -(2)货币供给- 42 -(3)货币均衡- 42 -(4)通货膨胀- 43 -(二)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43 -(1)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 44 -(2)有价证券的定价- 46 -(3)金融市场- 47 -(三)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47 -(1)中央银行- 48 -(2)货币政策- 48 -(四)、金融监管- 49 -(1)金融监管理论- 49 -(2)金融监管体制- 50 -(3)巴塞尔协议- 50 -(五)、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50 -(1)汇率决定与变动- 51 -(2)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52 -(3)外汇管制与货币可兑换- 53 -四、统计- 53 -(一)统计与统计数据- 53 -1>.含义- 53 -2>.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54 -3>.类型- 54 -4统计指标及其类型- 54 -5>.统计数据的来源- 55 -6>.统计数据的质量- 55 -(二)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55 -1>.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9><>56 -3>.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56 -4统计表- <>56 -(三)数据特征的测度- 57 -1>.集中趋势的测度- 57 -2>.离散程度的测度- 58 -(四)时间序列- 59 -1时间序列- 59 -2>.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60 -3>.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61 -(五)统计指数- 61 -1>.概念和分类- 62 -2>.加权综合指数- 62 -3>.指数体系- 63 -(六)相关与回归- 63 -1>.相关关系- 63 -2>.一元线性回归- 64 -五、会计- 65 -(一)会计概论- 65 -(一)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 65 -(二)财务会计目标- 66 -(三)财务会计的要素- 66 -(四)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67 -(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3条原则)- 68 -(六)财务会计循环- 69 -(七)会计法规体系- 69 -(二)财务会计报告- 69 -(1)资产负债表- 70 -(2)利润表- 71 -(3)现金流量表- 72 -(4)其他财务会计报告- 73 -(三)财务报表分析- 73 -(1)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73 -(2)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74 -(3)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 76 -六、经济法- 77 -(一)合同法律制度- 77 -(一)合同法律制度概述- 77 -(二)合同的订立- 77 -(三)合同的效力- 78 -(四)合同履行- 79 -(五)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79 -(六)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79 -(七)违约责任- 80 -(八)合同的担保- 81 -(九)其他规定- 81 -(二)公司法律制度- 81 -(一)公司法和公司概述- 81 -(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83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与转让- 83 -(四)公司债券- 84 -(五)公司财务会计- 84 -(六)公司合并与分立- 84 -(七)公司破产与解散、清算- 84 -(八)违反〈公司法〉法律责任- 84 -(三)、证券法律制度- 85 -(一)证券和证券法概述- 85 -(二)证券市场的主体- 86 -(三)证券发行制度- 87 -(四)证券上市- 88 -(五)证券交易- 88 -(六)上市公司收购- 88 -(七)证券监管制度- 89 -(四)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89 -(一)>.工业产权的概念、特征- 89 -(二)、专利法- 91 -(三)、商标法经济学经济学(一)(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考试要求根据大纲,本部分主要内容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Ex. 10-113—Capitalization of interest.On March 1, Gatt Co. began construction of a small building. The following expenditures were incurred for construction:March 1 $ 75,000 April 1 $ 74,000May 1 180,000 June 1 270,000July 1 100,000The building was completed and occupied on July 1. To help pay for construction $50,000 was borrowed on March 1 on a 12%, three-year note payable. The only other debt outstanding during the year was a $500,000, 10% note issued two years ago.Instructions(a) Calculate the weighted-average accumulated expenditures.(b) Calculate avoidable interest.Ex. 10-117—Capitalizing vs. Expensing.Consider each of the items below. Place the proper letter in the blank space provided to indicate the nature of the account or accounts to be debited when recording each transaction using the preferred accounting treatment. Prepayments should be recorded in balance sheet accounts. Disregard income tax considerations unless instructed otherwise.a. asset(s) onlyb. accumulated amortization, depletion, or depreciation onlyc. expense onlyd. asset(s) and expensee. some other account or combination of accounts____ 1. A motor in one of Grant Company’s trucks was overhauled at a cost of $600.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will extend the life of the truck for two years.____ 2. Machinery which had originally cost $130,000 was rearranged at a cost of $450, including install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production.____ 3. Long Bike Company recently purchased land and two buildings for a total cost of $35,000, and entered the purchase on the books. The $1,200 costof razing the smaller building, which has an appraisal value of $6,200, isrecorded.____ 4. Sanders Company traded its old machine with a net book value of $3,000 plus cash of $7,000 for a new one which had a fair market value of $9,000.____ 5. Ken Ellis and Barb Potter, maintenance repair workers, spent five days in unloading and setting up a new $6,000 precision machine in the plant. Thewages earned in this five-day period, $480, are recorded.____ 6. On June 1, the Colter Hotel installed a sprinkler system throughout the building at a cost of $13,000. As a result the insurance rate was decreasedby 40%.____ 7. An improvement, which extended the life but not the usefulness of the asset, cost $6,000.____ 8. The attic of the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was finished at a cost of $3,000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ffice.____ 9. In March, the Iola Theatre bought projection equipment on the installment basis. The contract price was $23,610, payable $5,610 down, and$2,250 a month for the next eight months. The cash price for thisequipment was $22,530.____ 10. Tinsley Company recorded the first year’s interest on 6% $100,000 ten-year bonds sold a year ago at 94. The bonds were sold in order tofin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ydroelectric plant. Six months after thesale of the bon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ydroelectric plant wascompleted and operations were begun. (Only cash interest, and notdiscount amortization, is to be considered.)Pr. 10-122—Nonmonetary exchanges.Ferry Corporation follows a policy of a 10% depreciation charge per year on all machinery and a 5% depreciation charge per year on buildings. The following transactions occurred in 2007:March 31, 2007— Negotiations which began in 2006 were completed and a warehouse purchased 1/1/98 (depreciation has been properlycharged through December 31, 2006) at a cost of $3,200,000 witha fair market value of $2,000,000 was exchanged for a secondwarehouse which also had a fair market value of $2,000,000. Theexchange had no commercial substance. Both parcels of land onwhich the warehouses were located were equal in value, and had af2 air value equal to book value.June 30, 2007—Machinery with a cost of $240,000 and accumulated depreciation through January 1 of $180,000 was exchanged with $150,000 cashfor a parcel of land with a fair market value of $230,000.InstructionsPrepare all appropriate journal entries for Ferry Corporation for the above dates.Pr. 10-123—Nonmonetary exchange.Gorman Co. had a sheet metal cutter that cost $96,000 on January 5, 2002. This old cutter had an estimated life of ten years and a salvage value of $16,000. On April 3, 2007, the old cutter is exchanged for a new cutter with a market value of $48,000. The exchange lacked commercial substance. Gorman also received $12,000 cash. Assume that the last fiscal period ended on December 31, 2006, and that straight-line depreciation is used.Instructions(a) Show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mount of the gain or loss to be recognized byGorman Co.(b) Prepare all entries that are necessary on April 3, 2007. Show a check of the amount recorded for the n2qew cutter.。
第十章绩效管理第二节绩效评价方法【知识点】员工绩效分析框架员工个人绩效的产生过程:一位具有某些特征的员工,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下,通过采取某些行动或表现出某些行为,最终达成某种结果。
可以采用特征法、行为法和结果法三种方法对员工的个人绩效进行衡量或评价。
特征法特征法所强调的是绩效完成者个人的情况,它相对忽略了特定的情境和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
评价者就会对被评价者的那些相对稳定的特征加以评价,其中可能包括认知能力、个性以及责任心等特征。
问题:从特征到行为以及结果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发生的。
在大多数组织往往不直接使用特征法行为法行为法是一种以评价员工完成工作的过程为中心的方法,它重点关注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做了什么,而不考虑员工的个人特征或他们的行为到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结果法结果法是一种只看结果的方法,它重点强调员工通过工作产生了哪些成果和结果,而不考虑员工所具有的个人特征或员工是如何完成工作的。
如销售额、开发出的新产品、新发展的大客户数量、质量缺陷等优点:①对结果进行定义和衡量更加直截了当、清晰明了。
②成本有效性也更高。
③通过结果法收集的数据看起来更为客观、直观,同时也比较简洁,不仅更受管理者青睐,而且更容易让被评价者信服。
总体而言,对员工个人绩效进行评价的最常用方法是结果法和行为法。
【知识点】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结果法结果法与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法的基本理念:组织中的每一位管理者所领导的部门的目标必须与组织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而管理者所属部门的每一位员工的目标也应该与所属部门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
目标管理法的做法:在一个目标管理体系中,组织的高层管理团队会首先为组织确定一个来年的战略目标。
接着,再将这些目标传递给下一个层级的管理者,这一层级的管理者这时就需要明确一点,即为了帮助组织达成未来的目标,自己应当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取得哪些成果这种目标制定的过程会一层一层向下传递,直到组织中的所有管理者乃至普通员工都制定了能够帮助组织实现其未来目标的个人目标,而所有这些目标就成为对每一位管理者和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的标准和依据目标管理体系组成部分:①必须制定具体的、可衡量的、有一定难度的、又相对客观的目标,同时这些目标还要有明确的完成时间或者截止期限②在目标管理体系中所使用的目标不是由管理人员单方面制定的,而是由管理者在下属的参与下共同制定的③管理人员在整个期间都要提供客观的反馈➢评价结果的三大步骤①确定关键职责领域②确定关键绩效指标(KPI)③确定绩效标准或指标值➢评价结果的三大步骤①确定关键职责领域——即员工需要在其中达成结果的主要工作职责在哪些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