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51中七年级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组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3
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组成,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2.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2.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示范机3. 学生实验用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二、新课讲授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实际应用2.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 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举例说明计算机软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理解。
四、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顾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二、新课讲授1.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讲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流程:输入、处理、输出、存储- 通过实例说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2.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 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讲解计算机系统的分类: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超级计算机等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2课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硬件)
1、计算机硬件系统:指构成计算机的所有物理部件的集合。
从外观上看,由主机、输入和输出设备组成。
根据冯·诺依曼原理,将计算机分成输入设备、存储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和输出设备。
2、输入设备:使计算机从外部获得信息的设备,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手写汉字输入设备,数码相机、触摸屏等。
3、输出设备:计算机中把信息处理的结果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设备。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
4、存储器:计算机的记忆和存储部件,用来存放信息。
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
5、内存:存储程序和数据,又可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
6、外存:长期存储程序和数据,容量大。
主要有三种:U盘、硬盘和光盘。
7、控制器:指挥、控制计算机运行的中心。
作用:从存储器中取出信息进行分析,根据指令向计算机各个部分发出各种控制信息,使计算机按要求自动、协调地完成任务。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组成》教案设计•相关推荐关于《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组成》教案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4、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设备的作用。
2、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准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我们知道计算机又叫信息处理机,因为它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它究竟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P.4-P.7上半部分,边看书边思考:①计算机是由哪两部分组成?②计算机硬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③计算机软件有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用途?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①,教师补充说明并注意纠正。
学生答后,追问: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教师说明:硬件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像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软件是用来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语言,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离开了软件,计算机就不能正常工作。
若计算机只有硬件,就好比人有身体,却没有知识和思想,还不能为人们做事,要让它“活”起来,还要让它掌握“知识”、形成“思想”--这就是软件。
4、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②,你有几种分法?怎样分?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和音箱等部件所组成。
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5、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③。
学生答后,教师简介常用的操作系统:DOS、Wind5 O。
计算机的组成[课题] :计算机的组成[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计算机是由特定功能的各种设备组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2)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计算机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中去了。
那么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计算机的名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出相应的小结)。
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名词有的是计算机的硬件,有的是计算机的软件,还有一些则是计算机的应用,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的。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个计算机小行家。
二、新授(以台式微机为例)1.硬件计算机硬件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等部分组成。
(结合实物讲解)硬件就是我们实实在在能够看到的计算机部分。
学生看书,结合图片自学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教师补充,区分输入、输出设备。
(1)主机主机是计算机的心脏和大脑,在里面有很多的部件,分别实现各种连接和处理功能。
它能存储输入和处理的信息,进行运算,控制其他设备的工作。
打开计算机主机箱,里面有一块印刷电路板,这就是计算机的主机板(简称主板),一般地,计算机的重要控件都做在计算机的主板上。
主板上还许多部件,如ROM、RAM、总线槽、插座、电池等。
机箱内还有硬盘、软驱、光驱、电源和小喇叭等。
其中核心部分是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
微处理器是计算机中集成程度最高的芯片,平时我们所说的“486”、“586”都是指微处理器的档次和型号。
Inter公司是生产微处理器的最著名的厂商,1993年生产出了80586,取名Pentium(奔腾),1995年推出了Pentium Pro 芯片,接着,又推出了Pentium Ⅲ处理器,现在又有了Pentium Ⅳ处理器。
《计算机的组成》的教案关于《计算机的组成》的教案关于《计算机的组成》的教案课题:计算机的组成教学时间:授课班级: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机硬件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2.了解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教学重点:1.掌握计算机硬件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教学难点: 1.掌握计算机硬件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教学方法:讲授法、实物展示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信息的含义2.信息技术的含义二、讲授新课:1.整个的计算机系统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2.计算机硬件系统一般分为五部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
1)输入设备:使计算机从外部获得信息的设备。
常用的输入设备举例:键盘、鼠标、话筒、描扫仪等。
2)输出设备,把信息处理的结果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设备。
常用的输出设备举例:显示器、打印机等。
3)存储器存储器分类:内存和外存。
内存分类: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用于永久存放特殊的信息,只能读出,不能存入,计算机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不丢失。
随机存储器(RAM):其中的信息可读、可写、可修改,计算机运行过程中能够稳定准确地保存信息,但计算机一旦断电,RAM中的信息将丢失。
外存储器分类:磁盘和光盘磁盘一般分为:软磁盘和硬磁盘光盘一般分为:只读光盘、一写多写型光盘、可擦型光盘。
存储容量的单位: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1KB=210B=1024B1MB=210KB=1024KB1GB=210MB=1024MB4)运算器运算器(Arithmetic unit)是计算机实施算术运算和逻辑判断的主要部件。
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它能按照计算机程序的要求,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和进行判别数的符号、比较数的大小等逻辑运算。
5)控制器控制器(Controller)是指挥、控制计算机运行的中心。
它从存储器中取也信息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指令向计算机各个部分发出各种控制信息,使计算机按照要求自动、协调地完成任务。
计算机的组成教学设计1. 引言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对于学习和应用计算机至关重要。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 - 理解和描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 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 分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 学会使用适当的技术术语来描述计算机组织和结构3. 教学内容3.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控制器•总线3.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冯·诺依曼结构•五大基本运算•程序与数据的存储与传输3.3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4.1 讲授通过讲授相关知识和理论,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4.2 示例和演示使用示例和演示来说明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4.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计算机组成的理解。
4.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相关问题。
5.1 课堂测试设计一份课堂测试,用于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5.2 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实践项目,例如组装一台简单的计算机或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以展示他们对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5.3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个人报告,总结他们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收获。
6. 参考资料•Patterson, D. A., & Hennessy, J. L. (2018).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 (第5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Tanenbaum, A. S., & Bos, H. (2014). 计算机组成与架构: 量化研究方法(第5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7. 结束语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对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3.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4.能够简单地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硬件。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功能介绍;2.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3.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4.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维护。
三、教学重点1.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熟悉计算机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台计算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知道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吗?步骤二: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功能介绍(20分钟)1.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分类;2.中央处理器(CPU)的作用;3.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等硬件部件的功能介绍;4.各硬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步骤三: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15分钟)1.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和分类;2.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区别;3.常见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介绍。
步骤四:讲解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0分钟)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硬件、软件和人员;2.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3.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的介绍;4.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作用。
步骤五:教授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维护(30分钟)1.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步骤;2.计算机硬件的维护方法;3.常见的硬件故障排除方法。
步骤六:总结与讲评(10分钟)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2.针对学生的提问和表现进行讲评;3.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的理解。
五、教学工具和材料1.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示意图;2.相关教材和课件;3.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实操工具。
六、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组成的理解与掌握程度;2.实践操作:观察学生的组装和维护操作是否正确;3.课后作业:布置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实践任务,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