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3.52 KB
- 文档页数:4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赵本山小品语言机智诙谐、灵活新颖,使得人们在观看其小品时,不由自主地被其幽默所逗乐。
赵本山小品的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失为研究的对象。
这方面的研究确实很多,但大部分都只对其语言特色加以描述,而未对其幽默的真正原因加以分析。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利用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ohnL.Austen)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赵本山小品幽默的真正成因加以分析。
一、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指出,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或其他表达手段,而是完成一定的行为,如“陈述”“请求”“提问”“命令”“感谢”“道歉”“祝贺”等。
言语行为的特点是说话人通过说一句话或若干句话来执行一个或若干个行为,这些行为的实现还可能给听话人带来某些后果。
为此,奥斯汀将言语行为中的“言有所述”(表述句)和“言有所为”(施为句)区分开来。
在施为理论的基础上,奥斯汀进一步提出“言语行为三分”说,即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
以言指事指的是说话人按照语言要求将要说的话说出来,而以言行事指的是说话人在说这句话时,总带有一定的用意。
当说话人完成言语行为后,会对听话人产生一定的效果,这时会“收言后之果”,即“以言成事”。
在这三种言语行为中,以言行事是奥斯汀的关注中心,因为它需要通过语境来正确理解说话人的用意。
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塞尔(Searle)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即当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或意图不想直接使用施为动词,而采用间接的言语手段来实现某一言语行为。
塞尔指出,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首先要了解“字面用意”,即句子本身所隐含的“言外之力”,然后从“字面用意”推断出其间接用意,即句子间接表达的“言外之力”。
二、言外之意的不当理解产生幽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一系列言语行为都属于间接言语行为,如只看说话人的字面意义,而不能结合语境理解说话人的真正用意,交际很难进行。
在赵本山的小品中,赵本山经常只是理解他人的字面意义,从而导致幽默的产生。
- 219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的预设分析——以赵本山的小品为例北京邮电大学/王艺萱 罗雨青一、引言小品,就是小的艺术品。
随着小品的兴起,对于小品的研究也层出不穷。
本文通过对赵本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四个小品——《卖拐》、《昨天,今天,明天》和《不差钱》进行转写,并对这三部作品中幽默语言背后的预设进行分析,考察语用预设在喜剧小品中的运用。
这四部作品都是受到大家喜欢的喜剧小品,语言特点突出,幽默效果明显。
二、语用预设理论预设(presupposition),也称“前提”,“先设”,这一概念最先是由德国著名逻辑学家Frege 于1892年提出来的,指的是发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的句子时所作的假设。
预设,即“表达一个命题的句子或表达其否定命题的句子之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
预设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其中较为突出则是否定下的稳定性(constancy under negation)和可取消性(defeasibility or cancellability)。
否定下的稳定性指的是当句子结构或者某个词被否定的时候该句子的预设仍然不变。
可取消性指的是当背景假设、会话含义和语篇语境发生改变时,话语原来的预设就会被取消。
喜剧小品中,预设的这两大特点常常被用来制造幽默的效果。
三、预设与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的产生1.存在预设与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的产生。
存在预设是指交际双方对世界上的事物和人的存在的认识,这种预设的推知不需要语境。
它由专有名词、名词性短语及名词所有格等确定性描述语触发。
语言的经济原则时存在预设发挥作用的理论依据。
语言的经济原则认为人们要尽量用少的语言表达多的意思。
而存在预设就是指某事已经存在,给语言交际双方提供了充足的信息。
那么,存在预设是怎样在喜剧小品中运用的呢?先来看看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的三个片段:片段一崔永元: 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
我看咱改改规矩,这回大叔您先说。
从“语言一心理”结构来分析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
李岩璞(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7)擅要语言符号在话语中的组合方式.通常有两类:一真是常规的.一类是起常规的.所谓常规的语言组合方式.它是合乎语音学.文字擘.词汇学.语法擘和形式逻辑的一般擐脾的,是可以按字面直接理解的:而煺常规的语言纽合方式.是在辨证逻辑方式的制约下.突破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争形式逻辑学的一殷规律.变格运用语言材料,造成不毙仅按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语.此篇文章将根据起常规的语言组合方式从哺言一心理。
结构来分析赵本山小品中的语言出默.—语言一一心理”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语漉暗示的语义方向突然改变.造成。
·心理期望的突然扑空。
;语言的现实组合明显地违背了语言规刖和社会习俗,造成。
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冲,P.下面根据这两种增言一心理。
结构来分析赵本山小品中的■默.关奠词出默语言心理一、心理期望的突然扑空例如小品‘心病',赵本山t。
不给钱就不看病了?这人都咋的在话语中,由于某些词语的暗示,语义按照常规的思维方了?张嘴钱儿闭嘴钱几的,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都给谁说式正在向一种认为合乎逻辑的方向发展,突然间。
这—逻辑发的.(转身)能给多少钱呢7。
.在听到赵本山口口声声、坚定生中断.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似乎与前面语义并不相同但细细不移地要为人民服务时。
观众都被他的精神折服了。
可在后半品味又并非毫不相关的结果。
从而审美主体的期待心理转为句,另大家哭笑不得,他将。
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一下跌了意外的“可喜”收获.这就是。
期待之扑空”的。
语言——心理”个一百八十度大的转弯成为“能给多少钱”,这种急剧转变,寓结构.在这一结构中。
通常有。
岔段”和。
倒置”两种表现形态.意深刻.幽默无限,在赵本山的小品中,运用顿跌这种修辞手(一)岔段型法的地方挺多的.例如‘拜年'中有这样一句.赵本山t“大事岔段型表现形态所涉及的一类惨辞手段主要有:衬跌、顿儿一年干老了,香港回归、三峡治水、十五大召开,江主席访跌、歇后等.它们都有着共同特点:言语之逻辑发展突然中美。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赵本山小品自1990年入春晚以来,十几年好评如潮,成了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
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通过对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东北小品。
关键字小品这种即兴式的表演形式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
赵本山,他来自社会最底层,6岁丧母,8岁离父生活颠沛流离,无所依托,他铲过地种过田唱过戏。
他深深地了解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的喜怒哀乐,那些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经过他的悟性,一张口就能产生极强的喜剧效应。
他的小品之所以让大家百看不厌,成为每年春节晚会的一个亮点,这与他独特的语言魅力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语言包括口语和非口语两种形式,因为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仅靠口语是达不到的,他来需要非口语这种形式作为辅助。
如肢体语言、特殊的表演技巧、人物形象、化装道具等等。
只有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称之为“赵本山小品”。
从口语这种语言形式来讲,它可以分为方言语言、生活语言、包袱语言、修辞语言四种。
一.方言语言。
赵本山小品最不能被忽视的就是这一点,没有东北独特的方言,赵本山小品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就不会赢得这么多的观众。
那东北方言是怎样成就赵本山的呢?1.东北方言更接近普通话。
东北普通话尽管有自己的方言地域性,但同北方其他地区相比,还是更接近与标准的普通话。
在字词的读音上与现在的汉语差别不大。
语言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比较,把官话方言八个次方言区个选一个城市为代表,即北京、哈尔滨、烟台、济南、洛阳、银川、成都、扬州。
比较结果显示,东北官话比较接近北京官话。
因此,东北人说的普通话更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那么东北普通话小品也就更能被大众所接受。
[1]2.东北方言有很强的包容性。
在东北广大的草原上世代居住着满、蒙、鄂伦春、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他们主要以游猎为主,后来清兵入关后,才涌入了大量的汉人。
据历史记载,仅1920年到1930年间,移入东北的移民就多达600万,这些移民多是从河北、山东闯关东的难民。
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幽默艺术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幽默艺术二、赵本山小品中东北方言词汇的添加1.表达感情的东北方言词汇的添加:(1)宋丹丹:哎哎,你干啥呀,你这着急忙慌的,你跑啥啊。
赵本山:你快点的吧,马上就宣布你当奥运会火炬手了,抓紧!——08春晚小品《火炬手》“着急忙慌”——形容一个人非常着急并且迫不及待地去做某件事。
可以理解为普通话中的“匆匆忙忙”。
使用类似语汇,使整个小品充满口语色彩,更加生活化。
(2)白云:哎呀,俺们呀,就是揪心你这没有觉啊。
崔永元:哎呀,大叔大妈还关心我这睡觉问题哈。
你们二老睡眠质量怎么样?——06年春晚小品《小崔说事》“ 揪心”——形容放不下心;担心;挂心。
普通话中常常用“担心”代替其作用。
(3)赵本山:当时没有征兆,那是不可能的——当时这个鸡——心里特别矛盾,一个公鸡,居然它要下蛋,不是它的活它要干。
大公鸡怎么看?鸭子怎么看?大鹅怎么看?跟它好过的小母鸡怎么看?当公鸡孵出鸡仔后,别人管它叫啥?叫爸,叫妈,还是叫姑,叫大姨?有蛋不下又憋得慌,于是乎……宋丹丹:它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下自己的蛋,让别人说去吧。
——07年春晚小品《公鸡下蛋》“憋得慌”——形容由于心里有疑团不能解除或其他原因而感到不舒服、不顺畅;感到憋闷。
可以将其着急、烦恼、恐惧等等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4)宋丹丹:我多少时间都在寻思,为啥我火急火燎地来到了人间,为啥我与火接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终于明白了,我就是为奥运火炬手而生的!——08年春晚小品《火炬手》“火急火燎”——形容非常焦急。
可以联想到被火燎着的人拼命逃跑时的焦急情绪。
而放在这里,将小品表演者的出生形容为“火急火燎”,充满戏谑色彩,令人感觉幽默生动。
2.表现行为动作的东北方言词汇的添加:(1)a.白云:唉!你说这小崔咋还不来呢?太不拿人当腕儿了!搁铁岭台人家等咱俩小时,这中央台得瑟的你说,这玩意……b.白云:还有一个是院长,拉着我手就不松开,那家伙可劲儿摇啊,“大姐呀,大哥这一嗓子太突然受不了哇,快让大哥回家吧,人家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啊!”黑土:你好!你得得瑟瑟还上精神病院给人讲演去了。
2014-01百花园地赵本山的小品真可谓扬名海外,妇孺皆知。
他素有“喜剧之王”“小品王”“东方卓别林”等美称。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赵本山连续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曾有15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等奖。
央视台聘请赵本山担任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副总导演,兼任语言类节目总监。
赵本山的小品可谓中国小品的王牌,成为中国亿万百姓在除夕夜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
他的小品在带给观众无限的欢乐的同时,小品的个性化语言也引人深思,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无数经典语句也成为时下的流行语,广为流传,语言耐人寻味。
赵本山的小品能蝉联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冠军头衔,除了题材贴近百姓生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以外,他的小品语言独具的特色,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幽默、平实的语言表达1.巧用生动的顺口溜、俗语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口溜、俗语、口头禅、歇后语等是来自民间的中国文化现象,能充分展现出东北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因句子长短不一,纯用口语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朗朗上口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语言也能够反映出东北农民现实生活,展现他们性格中具有的风趣、乐观质朴等特点。
近年来,赵本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小品红遍大江南北,有的词语甚至成为当时社会的流行语。
这些顺口溜、俗语、口头禅、歇后语是功不可没的,塑造了一个个鲜明、逼真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东北人民的乐观、率真的性格。
如,小品《不差钱》中的两段经典台词:“洪湖水,浪打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把我爹拍在沙滩上”“人这一生可短暂了,有时候和睡觉是一样一样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再如小品《捐助》中“一起种地,两家合伙,除了老伴儿,不分你我”;还有小品《拜年》“耗子给猫当三陪,挣钱不要命了”“产房传喜讯,人家生了”等等。
从框架迁移角度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喜剧小品已经成为了人们娱乐生活的一种常见方式,赵本山喜剧小品更是其中的代表。
他通过自己独特的台风以及幽默的言语表达方式,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言语幽默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它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激起欢笑,成为整个小品的亮点所在。
然而,在实践操作中,许多观众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并不能理解,只是由于演员的表演技巧而进入到喜剧状态之中。
因此,有必要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其内在的构成因素以及表现形式。
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从框架迁移的角度,通过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揭示其幽默构成的内在机制和营造的语境背景,为深化对于喜剧小品的理解和欣赏提供启示和参考。
3. 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言语幽默所依赖的语境背景语境在言语幽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幽默表达的基础之一。
因此,本文将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各种语境背景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语境对于幽默效果的影响。
(2)言语幽默的构成因素言语幽默的构成因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影响幽默效果的因素也很多。
本文将重点探讨赵本山喜剧小品中所采用的各种言语幽默构成因素,以及其在幽默中的表现形式和效果。
(3)言语幽默在框架迁移中的作用框架迁移是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新信息时,通常会从已有的知识框架中获取信息。
在言语幽默中,框架迁移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框架迁移在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作用,并分析幽默效果与框架迁移之间的关系。
4.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调查和语言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较为系统的语言分析方法进行探讨,旨在全面深入地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
5. 研究意义通过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本文可以对于喜剧小品的表现和幽默效果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进一步了解幽默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喜剧小品,丰富人们的艺术娱乐生活。
从框架迁移的角度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研究摘要: 赵本山喜剧小品在当今的艺术舞台独领风骚,独特的表演方式、娴熟的表演技巧、幽默诙谐的艺术语言使得其魅力一直不减。
本文以赵本山经典春晚小品语言为素材,旨在运用框架迁移理论寻找笑声背后的语言规律和人类的认知机制,并找出引起框架迁移的触发器。
关键词: 赵本山喜剧小品言语幽默框架迁移理论喜剧小品是当今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舞台表演的繁荣相比,对喜剧小品的专门研究相对要少很多,而专门集中对某一位表演者进行的研究则更少。
目前对赵本山喜剧小品的研究文献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从传记文学角度讲述其明星历程,另一类主要集中在艺术、文化和语言学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喜剧小品中的幽默,以合作原则、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理论用得最多。
框架迁移的角度对于小品中的幽默语篇的研究几乎没有。
1.框架迁移理论框架的概念最早是由Bateson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行为需要有一些对事件进行元语言层次描写的解释框架,并被应用于人工智能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
在语言学研究中,Fillmore将框架定义为:“植根于一定语境中的范畴体系。
”框架迁移实际是一种概念修正,它反映了将现存信息在新框架中进行重组的语义重析的操作过程。
Seana Coulson(2001)曾以这样一个例子来解释框架迁移:广告策划要求Gerber在海外某市场使用一个儿童笑脸图案作为其儿童用品的商标。
但是当他考察完当地的商标使用方式时,马上就转变了想法。
因为当地人习惯以商品内容为商标,他们在理解Gerber的商标时很容易从“儿童用品”这个框架转到“儿童做成的食品”框架的理解中。
框架迁移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最初的期望的突然转变,而最初的期望主要依赖于默认值,也就是说在对相反的信息的缺省中,读者或听者会假定为已有的典型的假设。
框架迁移理论能够为小品研究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该理论强调语言理解的动态性,而这一点也正是小品中幽默效果产生的关键所在。
语言设置技巧论文:浅谈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摘要】赵本山小品语言的风趣幽默特点,除了语言风格的因素外,还得益于对语言的巧妙设置。
本文将运用文体分析的方法从修辞方法应用、语言层面偏离两个方面来阐述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从而分析出赵本山小品语言能够广泛深植于大众心中的生命力所在。
【关键词】语言设置技巧修辞偏离1.语言设置技巧赵本山小品语言的风趣幽默特点,除了语言风格的因素外,还得益于对语言的巧妙设置。
其中大量使用了各种修辞格如押韵,比喻、反问、对偶、夸张、设问、讽刺等等,使语言生动化、形象化;运用了语言层面的各类偏离,如语音偏离、语体偏离、语义偏离等手法,利用人们对习惯思维的迷信,来惩处和捉弄他们;对语句的艺术处理,使得语言巧妙诙谐。
1.1修辞手法的应用文艺要刻画人物,语言形象化是最基本的要求,各种修辞格的运用无疑会加强作品的人物和主题思想的表达。
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用到各种修辞格,如:比喻、反问、对偶、夸张、设问、讽刺等等。
比喻:你咋不实话实说呢?你让大伙瞅瞅你那老脸长得跟鞋拔子似的我能上赶子追你呀?(《昨天今天明天》)反问:她心眼儿太实,你说当时放了五十只羊,你薅羊毛偏可一个薅,薅得这家伙像葛优似的谁看不出来呀?(《昨天今天明天》)夸张:宋丹丹:我不稀得说你那些事儿就拉倒了你,给你留着面子。
我不稀得说他!你说就他吧,就好给人出去唱歌,你这嗓子能唱吗?那天呢,就上俺们敬老院给人家唱去,拢共底下坐着七个老头儿,他“嗷”一嗓子喊出来,昏过去六个。
崔永元:那不还有一个吗?宋丹丹:还有一个是院长,拉着我手就不松开,那家伙可劲儿摇啊,“大姐呀,大哥这一嗓子太突然了,受不了哇,快让大哥回家吧,人家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啊!”(《说事儿》)交错配列:怕就是爱,爱就是怕(《小九老乐》)设问:睡的腰生疼,吃的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
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钟点工》)拟人:在《策划》中谈及下蛋公鸡时,大爷描述公鸡心理状态时说道:“当时这个鸡——心里特别矛盾,他一个公鸡,居然要下蛋,不是他的活我要干。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赵本山的小品故事新奇,语言精妙,字字珠玑,句句笙歌,是“警示语”,也是“开心果”。
比如,《策划》中“一、二”,“三,你省点力气吧,就拿这仨数吓唬我一辈子。
”“狗窝”“狗仔”“有蛋不下他憋得慌”,《拜年》中“你让潘长江去吻郑海霞——他根本就够不着嘴”,《牛大叔提干》中“扯蛋扯蛋就是搁这儿来的。
”“不认字呀。
”等等。
他的表演神态自如,动作滑稽,令人回味无穷,不失为“春晚”小品类节目中的经典之作。
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之所以让观众百看不厌,除了具备这些脍炙人口的语言特点之外,还缘于五大特色。
一、诙谐的生活化语言小品利用了很多形象化的比喻、歇后语、谜语、脑筋急转弯、智力测验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简洁的语言口语化、生活化、方言化,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语气流畅,有排山倒海之势,有一气呵成之酣畅感。
二、故事内容有新奇感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有探究心,在这种猎奇心理的支配下,人们往往喜欢听奇闻怪事,喜欢传轶闻趣谈。
听了,传了,就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就觉得无比的兴奋。
2007“春晚”中的《策划》,一切入主题便是“公鸡下蛋”,一下子就把观众的好奇心给激了起来,紧接着是公鸡下蛋前的思想矛盾、心理上的压抑与焦虑,以及因下蛋而一夜成名的公鸡身价倍增,一个接一个的故事高潮把观众的好奇心也托上了云天,忽而上浮忽而下沉。
《卖车》《牛大叔提干》《卖拐》《卖轮椅》等小品,无一不是赢攫了观众的好奇心。
三、故事内容具真实性小品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大众化艺术,而不是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观众觉得亲切无比,就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身上一样,很多情节是人们生活中切身经历过、或者亲眼目睹过、或者亲耳听到过。
四、蕴含心理暗示作用赵本山的小品故事中蕴含着丰厚的心理学知识、兵法知识、以及“激励与赏识”等现代教育理念,如心理暗示、随机应变、欲擒故纵、激将法等等。
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一个正常的人,一步一步地变成了瘸子(《卖拐》),又变成了弱智进而又成了一个只能躺在担架上生活的人(《卖轮椅》)。
幽默言语的语用研究: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言语行为和语用策略在中国,赵本山的小品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然而,从现有的文献看来,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针对于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点及语言风格,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的却寥寥无几。
本文将赵本山小品作为个案研究对象,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支撑,研究幽默言语行为,旨在探究赵氏小品中言语幽默产生的原因及寻找有效的幽默语用策略,从而为喜剧小品中幽默话语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根据约翰.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将言语行为分为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三个层面。
按照塞尔对“以言行事”的分类,作者将幽默话语分为六类:宣告类,阐述类,表达类,指令类,委任类和其他。
然后在Hay(2000)对语用策略研究的基础上,将幽默话语的“以言成事”行为分为团结型、攻击型和防卫型三种,探讨了这三种“以言成事”行为分别在“以言行事”行为中的分布情况,从而得出在赵氏小品中哪一种“以言行事”行为最能有效地实现幽默的“以言成事”行为,和赵氏小品中哪种幽默策略广为采用。
作者从29部赵本山的喜剧小品中收集到708个个案研究对象,其中本文精选了42例。
通过对赵氏小品中幽默言语行为分布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本研究发现:表达类言语行为在赵氏小品中最为普遍,宣告类很少使用;表达类言语行为最能有效地实施幽默的“以言成事”行为;攻击型策略使用频率最高,最能有效地制造幽默的效果。
虽然本文不是第一次研究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却是第一个从言语行为角度深入研究赵本山小品的全新的尝试,希望本文对从言语行为角度研究其他语言现象有所裨益。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艺术作者:张贺萍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8期摘要:赵本山小品是我国小品界一颗闪亮的明星,“赵氏小品”在艺术表达方式上尤其注重语言要素的重要作用。
这些小品语言因其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方面特有的艺术技巧而具有一种强劲的穿透力,从而使“赵氏小品”成为小品语言的集萃地,深深地征服了广大观众。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语言艺术;语言要素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95-02赵本山的小品是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精彩节目,连续多年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过:“笑的制作者是可敬的,赵本山及其小品艺术拨动了时代的笑神经,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大规模的笑的时代。
”赵本山也因小品的走红被誉为“小品王”、“东方卓别林”等。
他的小品被称为“赵氏小品”,已经成为小品界的一个独树一帜、长盛不衰的派别。
小品是表演的艺术,同时也是语言的艺术。
“赵氏小品”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小品的语言艺术有很大的关系。
“赵氏小品”的语言艺术已成为一个体系,本文主要从语言的四个维度来分析“赵氏小品”的语言艺术。
一、赵本山小品语言对语音因素的运用语音可以反映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外貌特征,从而进一步体现出语言的艺术内涵。
赵本山的小品多次运用语音方面的艺术技巧作为制造笑点的方式,以音取“乐”,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一)合辙押韵合辙押韵是语音方面一个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它能通过音韵和谐来充分表现一种语言的魅力所在。
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运用合辙押韵的方式以达到艺术效果。
这种合辙押韵在“赵氏小品”中经常表现为“顺口溜”。
主人公为了表达某种意思,运用押韵的台词,意蕴十足地将其义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又有强烈的幽默效果,往往把情节推向一个又一个小高潮。
例如:“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
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
……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昨天·今天·明天》)例中“了、跑、导、找、套、角、炒、好”等音节合辙押韵,表现出黑土大叔对时事的关注以及自己的总结和评论。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赵本山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相声演员和喜剧演员,他首创的小品形式深受观众喜爱,被誉为国内喜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从他的小品语言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喜剧性策略。
一、追求幽默感
赵本山在语言运用上,追求幽默感,并以此为主要目的塑造人物并表现情节。
他的小品语言大多采用口语化、方言化和俚语化的方式,让人感觉亲切,贴近生活。
在情节转折点和笑点处,他还会通过夸张和夸大手法,强化喜剧效果,增加观众的笑点。
例如,《卖花姑娘》这个小品中,赵本山饰演的车夫在与卖花姑娘相遇后,讲述了自己参加相亲的经历,引发了观众一阵阵的笑声。
他通过夸张拍胸脯,强调自己有朵姑娘的“情感负担”,表现出车夫沉迷于爱情的状态,进而引发观众的共鸣与笑声。
二、采用对比手法
赵本山的小品语言中,对比手法是其创造喜剧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或是通过反转和颠覆传统观念,赵本山让观众感到新奇有趣,产生出不同寻常的喜剧效果。
例如,《卖拐》这个小品中,赵本山饰演的卖拐老头与另一个卖拐小伙子的对比,让观众可以从对比中看到年龄、性格、语言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引发出一连串的笑声。
三、戏谑和调侃
1。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作为当今着名的电视喜剧小品演员,赵本山已经成为一面招牌,他以一个个“憨厚而略带狡黠、木讷而有爆发式的灵敏,土俚而窥悉时尚、愿意向人申诉又乐于略作自嘲性格的形象”给无数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
赵本山的表演风格是独特而本色的,其小品强烈的喜剧色彩源于内在的机智活泼的情节设计与外在的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
仅就其语言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赵本山小品采用了典型而丰富的喜剧性策略。
概而言之,大体有以下几种。
任何喜剧都是写人的,而一个正常的个体应该灵活舒展,富有弹性。
可是当这个有生命的正常的个体突然像一个不由自主的机械在运转,其表现就必然是可笑的。
所以柏格森说:“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的机械的东西”,必然给人以滑稽可笑之感。
而且“人体的体态、姿势和动作的可笑程度和这个身体使我们联想起一个简单机械装置的程度恰恰相当。
”赵本山小品中随处可见故作机械的语言《钟点工》赵本山的定场白:“睡得腰生疼,吃得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
”《昨天、今天、明天》赵本山的发言:“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
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
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
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
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
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
综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
”这样的语言方式是赵本山从富有民间气息的二人转的“说口”中借鉴而来的,以其强烈的节奏感和琅琅上口的音乐性带给观众以轻松愉悦的审美快感。
它之所以是可笑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此时的人物像一只调好了发条的钟表一样,将设定好的语言程序释放出来。
《钟点工》中赵本山不自觉地对宋丹丹说:“那老太太长得比你还难看呢!”马上意识到说错话了,赶紧连连解释:“我是说啊,她没你难看,你比她难看。
”真是越描越黑。
此时的赵本山好像说什么话已不由自己掌控了,像个全自动机器在自行运转。
论赵本山小品的语言幽默策略
张英杰
【期刊名称】《青年作家》
【年(卷),期】2015(0)12
【摘要】赵氏小品作为小品中的佼佼者,二十多年来风靡大江南北,广受欢迎。
其中的缘由就是赵氏小品很幽默,很能逗笑。
赵氏小品运用了哪些语言幽默策略?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以下,笔者将从语音手段、词汇手段、句法手段、语篇手段、预设手段等五个方面对其语言幽默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总页数】3页(P42-44)
【关键词】赵本山;词汇手段;整散结合;高秀敏;不差钱;出点;给你;范伟;说话人;可真【作者】张英杰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汉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浅析语言偏离在小品中所产生的幽默效果——以赵本山小品《相亲》为例 [J], 程晓晖
2.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的顺应分析——以赵本山的小品为例 [J], 李燕
3.从结构隐喻角度研究赵本山小品的语言幽默--以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为例[J], 蔡佳
4.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的预设分析r——以赵本山的小品为例 [J], 王艺萱;罗雨青
5.从结构隐喻角度研究赵本山小品的语言幽默——以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为例 [J], 蔡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漫谈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摘要:赵本山的小品在语言层面采用了典型而丰富的喜剧性策略,具体表现在机械、不一致、歧义、戏拟等四个方面。
这些策略的运用使得赵本山的小品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关键词:机械不一致歧义戏拟
作为当今最著名的电视喜剧小品演员,赵本山已经成为一面招牌,他以一个个“憨厚而略带狡黠、木讷而有爆发式的灵敏,土俚而窥悉时尚、愿意向人申诉又乐于略作自嘲性格的形象”给无数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
赵本山的表演风格是独特而本色的,其小品强烈的喜剧色彩源于内在的机智活泼的情节设计与外在的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
仅就其语言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赵本山小品采用了典型而丰富的喜剧性策略。
概而言之,大体有以下几种。
机械
任何喜剧都是写人的,而一个正常的个体应该灵活舒展,富有弹性。
可是当这个有生命的正常的个体突然像一个不由自主的机械在运转,其表现就必然是可笑的。
所以柏格森说:“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的机械的东西”,必然给人以滑稽可笑之感。
而且“人体的体态、姿势和动作的可笑程度和这个身体使我们联想起一个简单机械装置的程度恰恰相当。
”赵本山小品中随处可见故作机械的语言《钟点工》赵本山的定场白:“睡得腰生疼,吃得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
”《昨天、今天、明天》赵本山的发言:“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
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
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
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
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
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
综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
”这样的语言方式是赵本山从富有民间气息的二人转的“说口”中借鉴而来的,以其强烈的节奏感和琅琅上口的音乐性带给观众以轻松愉悦的审美快感。
它之所以是可笑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此时的人物像一只调好了发条的钟表一样,将设定好的语言程序释放出来。
《钟点工》中赵本山不自觉地对宋丹丹说:“那老太太长得比你还难看呢!”马上意识到说错话了,赶紧连连解释:“我是说啊,她没你难看,你比她难看。
”真是越描越黑。
此时的赵本山好像说什么话已不由自己掌控了,像个全自动机器在自行运转。
语言的机械性在《昨天、今天、明天》中赵本山和宋丹丹一人一句地自我介绍时表现得更加典型:“(宋)我是白云,(赵)我是黑土;(宋)我七十一,(赵)我七十
五;(宋)我属鸡,(赵)我属虎;(宋)他是我老公,(赵)她是我老母。
”“老母”显然是差辈了,但赵本山说出这样的话完全是在前面语境的铺垫下下意识的自然语流。
这是最明显的机械语言产生的暴笑效果。
机械性的语言还经常表现为语言的重复。
一句话原本是客观的描绘,但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就显其滑稽之处《小崔说事》上演后,“相当”一词成为时尚《策划》上演后,“你太有才了”广为流传。
“相当”、“你太有才了”本身并不可笑,可一旦宋丹丹再三重复它的时候,人物就像被某种外力所控制,按照既定轨道做圆周运动,它的可笑性就凸现出来。
《心病》中范伟、高秀敏、赵本山三人分别说了完全相同的一句话:“我的心,拔凉拔凉的!”《小崔说事》中宋丹丹一形容热闹场面就挥舞着手臂高声朗诵:“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如是者三,观众每看到此处都忍俊不禁。
不一致
英国戏剧理论家尼柯尔认为,不一致是产生喜剧性的“最巨大的源泉”。
形体的不一致、性格的不一致、举止的不一致、情境的不一致和语言的不一致等都可以产生滑稽之感。
赵本山小品所有的不一致性都通过语言的不一致体现出来。
当一个主体的言行举止与自己的身份、性格、地位或所处的情境不相符合的时候,他就是可笑的。
《策划》有非常有趣的场面,赵本山描述公鸡下蛋的情形:“当时这只鸡呀,心里头特别地矛盾,也特别地压抑。
你想啊,一只公鸡,它要下蛋,不是它的活它要干,丢不丢人,丢不丢鸡?同行们会怎么看它……今后在文艺界怎么混?”赵本山赋予鸡以人的情感和行为,这是身份与举止的高度不一致。
《火炬手》赵本山做获选感言,非常紧张:“今天,这里蓬荜生辉,人山人海,海枯石烂”,“感谢政府给了我重新做人的机会”,这是举止与情境的不一致。
当目的和手段完全相反,竭尽全力地追求一种毫无实体性价值的目的或者戏谑式的追求一种严肃的目标时,同样是可笑的。
比如《火炬手》,争当火炬手的目的是崇高的,但争取的手段却是逗乐式的抢答问题,争取的过程极其不严肃,这是目的和手段的不一致。
还有一种是目的与结果完全相反,柏格森称之为“倒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典型的倒置。
《钟点工》赵本山讲老虎与蛇的笑话时发生的“马甲事件”,《卖拐》、《卖车》中上当受骗的范伟对赵本山的感谢,《心病》中赵本山让范伟交待感情问题反而殃及自己的媳妇,给范伟治病反而把自己“抽”过去,《小崔说事》宋丹丹去精神病院演讲,病人出院大夫疯了,这些都是典型的“倒置”,也就是目的与结果的不一致。
不一致最典型的应该算《昨天、今天、明天》中赵本山和宋丹丹的诗歌朗诵。
(赵)“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协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
”(宋):“改革春风吹进门,中国人民真精神,海湾那尕达挺闹心,美英合伙欺负人。
”这样的
语言总令观众哄堂大笑,其喜剧性就源于多重的不一致。
用乡土气息浓厚的东北方言朗诵诗歌是形式与内容的不一致,农村老头老太太开口就是改革、抗洪、海湾局势等国家大事是身份与举止的不一致,把海湾局势这样严肃的政治事件用“尕达”“闹心”这样的土语来形容是语用修辞的不一致。
再加上机械似的语汇宣泄,自然产生妙趣横生的喜剧效果。
歧义
如果借用柏格森的话,那么歧义就是“相互干涉”的情形在语言层面的体现。
所谓“相互干涉”,就是“当一个情景同时属于两组绝不相干的事件,并可以用两个完全不同的意思来解释的时候,这个情景就必然是滑稽的。
”语言的歧义就是一句话或一个词语同时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并得出完全不同的解释,当听话者理解的语义与说话者的初衷不符。
两种意思就产生了相互的干涉,从而引起滑稽效果。
这是赵本山小品最常用的语言策略。
《钟点工》宋丹丹介绍自己的工作:“陪你说说话,陪你聊聊天,陪你唠唠嗑。
”赵本山大吃一惊:“三陪啊!”滑稽的源泉显然在于对“三陪”的不同理解。
《卖车》的脑筋急转弯“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因为“狗只能生狗,生不出别的玩意”,歧义出在对“生”字的不同理解。
《昨天、今天、明天》中的崔永元:“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和明天。
”赵本山:“昨天在家准备一宿。
今天上这来了,明天回去。
”崔永元用的比喻义,赵本山理解的是本义,滑稽感就由此而来。
《火炬手》宋丹丹根据“说曹操曹操到”的谚语认为曹操是历史上跑得最快的人,赵本山把主持人的太极表演理解为打麻将,也是由于同一句话或同一个动作的不同涵义的“相互干涉”而产生的喜剧性。
戏拟
戏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本改写策略,是对前文本进行转换或者漫画式的挪用。
戏拟的目的或是出于逆反,或是出于欣赏,它本身不单纯是对严肃作品的滑稽模仿或可笑的伪造,“是用另一种声音唱,反着唱
一对位唱,或是用另一种调子唱:变调,或者是把一段旋律易位。
”而在赵本山小品中,几乎所有的戏拟都是滑稽的模仿或可笑的伪造,但其审美指向存在差异。
有的是肯定性的戏拟,仅仅通过戏拟增添舞台的游戏色彩和幽默意味。
如《昨天、今天、明天》对歌词的戏拟:“我们相约五八,大约在冬季。
”“啊,白云,黑土向你道歉。
来到你门前,请你睁开眼,看我多可怜。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卖车》对李咏“幸运五十二”的戏拟也可作如是观。
还有大量直接的语言戏拟:“挖社会主义墙角,薅社会主义羊毛”,“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背着一个多事的女人”,“下自己的蛋,让别
人说去吧。
”“作人难,作女人难,作一个名老女人,难。
”这类戏拟对原作而言,总体上并无恶意,是出于对这些前文本的欣赏而挪用,使之成为自身喜剧性的重要源泉。
还有一类戏拟是否定性或批判性的,不仅为追求滑稽效果,而且表达了小品创作者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独特思考和尖锐批判。
如《火炬手》对选秀PK的戏拟,《策划》对狗仔队和商业炒作的戏拟,《功夫》对声讯的戏拟。
当我们听到下面这些话:“感谢所有TV”,“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人一上火就容易缺心眼,过去我一直缺,自从我吃了下蛋公鸡的肉,嘿,我变机灵了。
吃一块肉才两万块钱,真值!”“有人卖拐谙按1,有人卖车请按2,有人出脑筋急转弯请按3,有人卖担架直接按110”,在感到机智幽默的趣味和扑面而来的调侃气息的同时,分明也可以感到赵本山们对当下文化走向庸俗、没落、商业化的绝妙讽刺。
机械、不一致、歧义和戏拟是赵本山小品语言最主要的喜剧性策略。
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加上赵本山本人天才的表演技艺,使得在当前中国舞台上制造笑声的能力无出其右者。
尽管有时赵本山的小品有点耍贫嘴、讨巧卖乖、为搞笑而搞笑的嫌疑,但是能够带来笑声的艺术家是伟大的,这是他对观众的意义。
总结和研究赵本山的语言策略和表演体系,对整个中国舞台都可有所借鉴。
这是他对舞台艺术本身的意义。
论文在线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