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
- 格式:doc
- 大小:283.00 KB
- 文档页数:19
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关于举办2013年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无线电通信锦标赛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的通知【法规类别】体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航管字[2013]45号【发布部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日期】2013.03.14【实施日期】2013.03.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关于举办2013年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无线电通信锦标赛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的通知(航管字〔2013〕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无线电运动协会、青少年宫(活动中心)﹑科技馆(站)、学校及有关单位: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五部委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已成功举办十余届,参赛团队和人数逐年增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今年两项赛事对规程和规则做了一定地调整,为了进一步做好新项目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更好地配合教练员进行竞赛辅导以及裁判员执裁,特举办本次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二、承办单位:柳州市无线电运动协会三、协办单位:杭州奕阳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柳州市科技馆四、培训时间:2013年4月12~15日五、地点: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六、培训对象:各地区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科技馆(站)、青少年宫]等的科技辅导员、教练员等人员(每单位各赛事限报一人,共一百人,额满为止)。
七、培训内容: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概况及活动开展情况;由历届锦标赛裁判长讲授该项目的规则及参赛、组织方式和比赛的竞赛器材的使用。
八、日程安排:(一)电子制作培训班日程。
2018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竞赛规则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2018年6月9日目录第一部分总则1.1 竞赛项目1.2 竞赛一般规定第二部分竞赛项目2.1 对讲机通信3.1 短波机上抓抄信号4.1 应急通信营地设立第一部分总则1.1 竞赛项目1.1.1对讲机通信1.1.2短波机上抓抄信号1.1.3 应急通信营地设立1.2 竞赛一般规定1.2.1各竞赛项目均由个人(小组)赛和团体赛组成。
1.2.2个人赛的竞赛基本单元为运动员个人或小组;团体比赛的竞赛基本单元为由运动员组成的代表队。
1.2.3除竞赛规程特别规定外,运动员应以代表队为单位报名参赛。
1.2.4运动员义务及权利:1.2.4.1 了解并遵守业余无线电管理相关的法规、规章、通信规范、国际惯例。
遵守竞赛规程、规则及有关规定。
1.2.4.2 尊重裁判,服从裁判,积极支持和协助竞赛工作。
1.2.4.3 在竞赛前向裁判员询问关于竞赛程序的问题。
1.2.4.4 有权通过代表队领队,依照竞赛有关程序对竞赛、裁判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1.2.5代表队必须指定1名领队,职责如下:1.2.5.1 熟悉竞赛的规程、规则和各项规定,并督促本队运动员遵守。
1.2.5.2 与裁判委员会及组委会各部门保持联络畅通,将有关的通知和决议及时向本队传达。
1.2.5.3 对竞赛和裁判工作的意见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
凡提出与成绩有关的意见,应在公布成绩后一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提出。
1.2.6竞赛场地:1.2.6.1 竞赛的室内场地应照明充足,并有市电接入。
1.2.6.2竞赛室外场地为开阔区域,可以是平地或丘陵地区,也可以是公园、校园等。
1.2.6.3 竞赛区域不应包含无线电信号可能影响公众或国家安全的地方(如机场周边、军事禁区、机要单位等),也不应包含对运动员可能构成重大安全威胁的因素(如铁道、高速公路等)。
1.2.7运动员下列行为均视为犯规:1.2.7.1 在竞赛过程中将规定以外的通信工具带入比赛场地。
2016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教育竞赛活动(无线电通信)竞赛规则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2016年6月14日目录第一部分总则1.1 竞赛项目1.2 竞赛一般规定第二部分竞赛项目2.1 对讲机通信3.1 短波机上抓抄信号4.1 应急通信营地设立第一部分总则1.1 竞赛项目1.1.1对讲机通信1.1.2短波机上抓抄信号1.1.3 应急通信营地设立1.2 竞赛一般规定1.2.1各竞赛项目均由个人(小组)赛和团体赛组成。
1.2.2个人赛的竞赛基本单元为运动员个人或小组;团体比赛的竞赛基本单元为由运动员组成的代表队。
1.2.3除竞赛规程特别规定外,运动员应以代表队为单位报名参赛。
1.2.4运动员义务及权利:1.2.4.1 了解并遵守业余无线电管理相关的法规、规章、通信规范、国际惯例。
遵守竞赛规程、规则及有关规定。
1.2.4.2 尊重裁判,服从裁判,积极支持和协助竞赛工作。
1.2.4.3 在竞赛前向裁判员询问关于竞赛程序的问题。
1.2.4.4 有权通过代表队领队,依照竞赛有关程序对竞赛、裁判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1.2.5代表队必须指定1名领队,职责如下:1.2.5.1 熟悉竞赛的规程、规则和各项规定,并督促本队运动员遵守。
1.2.5.2 与裁判委员会及组委会各部门保持联络畅通,将有关的通知和决议及时向本队传达。
1.2.5.3 对竞赛和裁判工作的意见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
凡提出与成绩有关的意见,应在公布成绩后一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提出。
1.2.6代表队可以指定1至2名教练员,协助领队工作,在技术上指导运动员。
1.2.7竞赛场地:1.2.7.1 竞赛的室内场地应照明充足,并有市电接入。
1.2.7.2竞赛室外场地为开阔区域,可以是平地或丘陵地区,也可以是公园、校园等。
1.2.7.3 竞赛区域不应包含无线电信号可能影响公众或国家安全的地方(如机场周边、军事禁区、机要单位等),也不应包含对运动员可能构成重大安全威胁的因素(如铁道、高速公路等)。
2018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竞赛规程一、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二、承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文化广电体育局三、协办单位中国米芾书法公园四、竞赛时间和地点时间:2018年7月20日至25日地点:镇江市丹徒区宜城中学四、竞赛项目和组别(一)对讲机综合通信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组男、女小组赛,团体赛(二)对讲机常规通信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组男、女小组赛,团体赛(三)短波机上抓抄信号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组男、女个人赛,团体赛(四)应急通信营地设立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组小组赛,团体赛注:青年组为高中生或18 周岁以下者;少年组为初中生或15 周岁以下者;儿童组为小学生或12 周岁以下者。
五、参赛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行业体协、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会员单位、全国科技体育活动组织单位、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站、活动中心)、学校等。
六、参赛办法(一)参赛者必须具有1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和医疗保险(途中和赛期)。
(二)参赛队及其人员需对自身的安全负全部责任。
(三)各单位限报1支代表队;每个代表队限报领队1名、教练员不超过6人,各项目各组别限报运动员男女各12人。
(四)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有选拔活动的,须参加选拔活动并获得个人或团体前十二名的单位方可报名,报名表须加盖选拔活动主办单位公章。
七、竞赛办法按《2018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竞赛规则》执行。
八、名次和奖励(一)各项目各组别分别录取前6名及等级奖,其中个人1-3颁发一等奖,4-6颁发二等奖,7至12颁发三等奖。
团体奖录取前6名,每个单位仅评选一个团体奖。
(二)单项个人项目实际参赛人(组)数不足13人(组),名次减1录取。
不足3人(组)不录取名次。
(三)单项团体项目实际参赛队数不足7队,名次减1录取,不足3队不录取团体名次。
(四)对获得前6名和等级奖的运动员颁发奖状。
个人前3名颁发奖牌,团体前6名颁发奖杯。
AA市青少年无线电通信竞赛规程
一、主办单位
AA市体育局、市教委、市科协、团市委、市妇联
二、承办单位
AA市无线电运动协会、AA市青少年科技中心
三、竞赛日期、地点
比赛将于2016年7月11-13日,在蓟县举行。
四、竞赛项目
1、团体赛:A组:综合通信团体赛
B组:综合通信团体赛
C组:综合通信团体赛
2、个人赛:A组:综合通信个人赛
B组:综合通信个人赛
C组: 综合通信个人赛
五、竞赛分组
A组:16-18周岁;B组:13-15周岁;C组:13周岁以下。
六、参赛办法
1、运动员资格:凡符合竞赛规则所规定基本条件的,具有一定运动能力的本市拥有正式学籍的中小学校学生均可报名参加。
市优秀运动队的运动员、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不参加本项目的比赛。
2、以代表队为单位报名参赛。
各地体育局、教育局、科协、团委、妇联、学校、科技馆、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无线电俱乐部、集体业余电台报名参赛。
3、各代表队设领队一人、教练一人和各组别运动员各2名组成。
七、竞赛办法。
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巡回赛竞赛规程一、组织单位(一)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二)承办单位昆明市盘龙区委宣传部、昆明报业传媒集团(三)执行承办单位昆明都市时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二、竞赛事宜(一)时间和地点1、地点:昆明花之城豪生国际大酒店2、时间:2018年11月30日-12月3日(二)竞赛项目和组别1、寻宝机器人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组男、女个人赛、团体赛。
2、电路创新制作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组男、女个人赛、团体赛。
3、模拟机器人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组男、女个人赛、团体赛。
4、智能寻轨器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组男、女个人赛、团体赛。
5、遥控编码探雷器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组男、女个人赛、团体赛。
6、太空探测器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组男、女个人赛、团体赛。
注:青年组为高中生或18周岁以下者;少年组为初中生或15周岁以下者;儿童组为小学生或12周岁以下者。
(三)参赛办法1、参赛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行业体协、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会员单位、全国科技体育活动组织单位、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站、活动中心)、学校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
2、各单位限报1支代表队;每个代表队限报领队1名、教练员不超过4人,各项目各组别限报运动员男女各12人。
3、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以及全国科技体育试点校可增报1支代表队参赛。
4、承办单位可单独组队(限报2支队伍)参赛。
(四)竞赛办法:按照《2018年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竞赛规则》执行。
(五)录取名次及奖励(评优评奖标准详见附件):1、各项目各组别分别录取名次奖及等级奖。
2、名次奖录取前12名,等级奖获奖名额按参赛人数(团体项目按参赛队数)的比例录取,其中10%为一等奖、15%为二等奖、20%为三等奖,团体奖成绩取各代表队成绩最好的3男3女,每个单位仅评选1个团体奖。
3、实际参赛人(队)数不足13人(队)时,名次减1录取,不足4人(队)不录取名次。
2018年上海市青少年无线电活动日方案一、指导思想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在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普及无线电科学技术知识,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为无线电爱好者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
二、活动主题无线的科技无限的梦想三、活动目标本活动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无线电科学技术相关知识、操作技能及实际应用。
掌握无线电活动开展所需技能以及恶劣条件下自救互救能力。
了解无线电科学技术对我国科学发展推动的重要意义。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在无线电相关科技活动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动手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通过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无线电科技体验活动,充分了解本学科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广大青少年对无线电活动的兴趣。
通过在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无线电科技在我国军事科技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情景创设,学生感受无线电技术在救灾抢险及恶劣条件下的重要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无线电爱好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活动设计思路选题的说明:“无线的科技,无限的梦想”明确活动围绕无线电科技开展,强调青少年学生们应该通过学习科学技术,实现梦想。
设计思路及内容选择:本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要符合参加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和年龄特征,并带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让青少年学生乐于接受,容易理解,激发学生们对无线电科学技术的兴趣,达到组织者预期的效果。
资源运用:精心选择适合的活动场地资源,选择了大学校园,满足无线电科技活动对于场地及设备的需求。
吸引大学相关专业资源投入到青少年无线电科技教育活动中,争取学科专业支持。
五、参与对象本市热爱无线电科技的在校中小学生(包含职校学生)小学组:小学二年级至小学五年级在校学生初中组:预备班、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在校学生高中组:高一、高二、高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六、主办、承办、协办单位主办单位: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承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协办单位:上海市无线电协会、上海市无线电运动协会七、活动内容、流程1、活动内容(1)无线电通信板块:设有无线电通信SSB线路听抄(设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短波机上抓抄信号(设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对讲机综合通信(设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亲子组)、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营地设立项目(设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
2018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竞赛规则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2018年6月9日目录第一部分总则1.1 竞赛项目1.2 竞赛一般规定第二部分竞赛项目2.1 对讲机通信3.1 短波机上抓抄信号4.1 应急通信营地设立第一部分总则1.1 竞赛项目1.1.1对讲机通信1.1.2短波机上抓抄信号1.1.3 应急通信营地设立1.2 竞赛一般规定1.2.1各竞赛项目均由个人(小组)赛和团体赛组成。
1.2.2个人赛的竞赛基本单元为运动员个人或小组;团体比赛的竞赛基本单元为由运动员组成的代表队。
1.2.3除竞赛规程特别规定外,运动员应以代表队为单位报名参赛。
1.2.4运动员义务及权利:1.2.4.1 了解并遵守业余无线电管理相关的法规、规章、通信规范、国际惯例。
遵守竞赛规程、规则及有关规定。
1.2.4.2 尊重裁判,服从裁判,积极支持和协助竞赛工作。
1.2.4.3 在竞赛前向裁判员询问关于竞赛程序的问题。
1.2.4.4 有权通过代表队领队,依照竞赛有关程序对竞赛、裁判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1.2.5代表队必须指定1名领队,职责如下:1.2.5.1 熟悉竞赛的规程、规则和各项规定,并督促本队运动员遵守。
1.2.5.2 与裁判委员会及组委会各部门保持联络畅通,将有关的通知和决议及时向本队传达。
1.2.5.3 对竞赛和裁判工作的意见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
凡提出与成绩有关的意见,应在公布成绩后一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提出。
1.2.6竞赛场地:1.2.6.1 竞赛的室内场地应照明充足,并有市电接入。
1.2.6.2竞赛室外场地为开阔区域,可以是平地或丘陵地区,也可以是公园、校园等。
1.2.6.3 竞赛区域不应包含无线电信号可能影响公众或国家安全的地方(如机场周边、军事禁区、机要单位等),也不应包含对运动员可能构成重大安全威胁的因素(如铁道、高速公路等)。
1.2.7运动员下列行为均视为犯规:1.2.7.1 在竞赛过程中将规定以外的通信工具带入比赛场地。
1.2.7.2 在竞赛过程中取得别人的帮助或给予其他运动员帮助(救助除外)、与别人交谈或以其他方式交换信息。
1.2.7.3 依靠其他电台(包括中继台)中转信息。
1.2.7.4 所使用的器材与规则规定的器材不符。
1.2.7.5 未经许可进入私家住宅、故意损坏他人或公家的财产和利益、违反公共交通规则(例如强行穿越公路等)、或有其它严重违反公民道德的行为。
1.2.7.6 未经许可离开竞赛场地及等候区的行为。
1.2.7.7 不尊重裁判、拒绝服从裁判裁决,影响裁判工作和赛事进行。
1.2.8犯规的运动员依据犯规处罚条例执行。
1.2.9故意干扰其他电台或使用可发出电磁干扰的装置,造成严重阻碍竞赛进行的行为将取消该队参赛资格,并取消该队该项目所有成绩。
1.2.10随队相关人员在竞赛期间不得使用任何业余无线电发射或接收设备,违者按1.2.9处理。
1.2.11总裁判长可根据竞赛场地的气象条件、场地状况或其它不可克服的因素等情况,决定比赛的批次、提前或推迟比赛。
改变必须在赛前或比赛开始前宣布。
1.2.12裁判委员会由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和各项目裁判长组成。
1.2.13 裁判委员会直接领导竞赛,负责竞赛的组织实施、竞赛成绩裁定,并监督领队、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遵守竞赛规则和规定。
1.2.14除规则规定的裁判工作外,裁判委员会还应妥善组织实施对竞赛有关频段的监听记录、对运动员行为的监督工作。
1.2.15本规则解释权归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
第二部分竞赛项目2.1 对讲机通信在规定时间内,在室外使用自带的U/V对讲机与另一个赛场正确的搭档通信,在限定的时间内利用规定的对讲机和相同的频率相互交换试卷上的信息并抄写下来,以抄写正确信息多且用时少者为胜的竞赛。
本竞赛项目通常由常规通信赛和综合通信赛两部分组成,分两个场次进行。
竞赛项目的具体场次可根据场地等具体情况决定设置。
2.2运动员需自备的器材2.2.1一部标称发射功率不大于5W的2M或70CM VHF或者UHF业余频段调频模拟模式语音对讲机。
2.2.2备用电池、天线、耳机、话筒、计时设备、笔、写字板等。
2.2.3对讲机所配用的天线可以为任何型式、尺寸、高度的无源天线。
2.3竞赛委员会准备的主要器材2.3.1 竞赛文件:分为发送部分和抄收部分,总计各20组,组成如下:(1)由2-5个汉字组成的词汇,主要从日常生活用语、无线电通信基础技术用语、救灾及医护等用语中选取,如:无线电、担架等。
(2)由5个字符(字母和数字)组成的混合字段,如:BY1PK、DFS69等。
2.3.2 计时及联络设备:(1)点签器,主要包括清除、起点、检查点、终点、主站等。
(2)比赛时两个场地各裁判点相互联络用的对讲机。
2.4竞赛场地及其与运动员有关的布置及设施2.4.1竞赛场地为室外场地。
2.4.2起点场地设置起跑线、发令器等必要器材。
2.4.2.1 起点附近设置设备暂存区,以及封闭的等候区。
2.4.2.2 等候区内设置布告板,公布运动员出发顺序、竞赛有效时间、公共备用频率和其它必要的注意事项。
2.4.2.3 在运动员离开起点后的必经之处设置百米线。
2.4.3检查点2.4.3.1 检查点应设在至少能从某一方向10米左右能看到的位置。
2.4.3.2 检查点设有标志旗及标志牌。
标志旗为30厘米×30厘米,以对角线划分为上白下红的旗帜,悬挂最高点离地高度在1.5米至2.5米之间。
标志旗距离检查点裁判员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米。
2.4.3.3 标志牌不小于A4纸张大小,白底,用黑色或红色标有检查点的代号,字体为黑体,字高不小于100毫米。
标志牌距离收取竞赛文件的裁判位不超过2米。
2.4.4 终点设置终点线,并在终点线上方悬挂“终点(或FINISH)”标志。
终点附近设置封闭的终点等待区。
2.5竞赛方法概述两项竞赛方法相同,但常规通信赛的场地应能为同一小组两名运动员之间的联络提供较好的电波传播环境;综合通信赛的场地则提供一般不易顺利通联的较为恶劣的电波传播环境,例如距离远、地形恶劣、干扰多等等。
2.5.1出发2.5.1.1 同一小组的两名运动员在同一批次出发。
常规通信赛中每一组的两名运动员可从同一起点场地出发,综合通信赛中每一组的两名运动员一般从不同起点场地出发。
2.5.1.2 出发方法及相邻批次出发间隔由竞赛委员会在竞赛前公布。
2.5.1.3 竞赛开始前,所有运动员必须将自己的对讲机保存在设备暂存区内,并在等候区内等候。
2.5.1.4 出发前,运动员被召唤出等候区,领取自己的对讲机,由裁判发给竞赛指配的频率、竞赛文件,运动员应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将对讲机调至指配的频率,经裁判核查后应立即关机。
出发前一分钟,运动员进入出发线。
2.5.1.5 裁判下达出发命令后,运动员必须在1分钟内越过百米线。
百米线是运动员必须在竞赛中到达的地点。
2.5.1.6 运动员越过百米线后方可打开对讲机电源。
2.5.2通信联络、到达检查点2.5.2.1 运动员越过百米线后,即可在向检查点行进的同时,将电文发给同组的队员,并抄收同组队员发来的电文。
2.5.2.2 运动员到达检查点后,向裁判递交竞赛文件。
2.5.2.3 完成上述步骤后,运动员向终点行进。
2.5.3到达终点2.5.3.1 运动员经终点跑道入口处沿跑道到达终点线,打卡计时,竞赛计时终止。
2.5.3.2 终止计时后,运动员应立即关闭对讲机,并到成绩统计处登记输入成绩。
2.5.3.3 随后,运动员立即向终点设备暂存区裁判递交自己的对讲机,或在裁判员指引下将对讲机放到指定位置。
之后运动员立即进入终点等待区休息,在整个竞赛结束前,不得离开终点等待区。
2.5.4通信规则2.5.4.1 运动员只准与同小组队员通联。
2.5.4.2 通联时必须使用裁判指定的频率。
遇有不可抗拒的干扰时,双方可以协商改频到竞赛委员会公布的公共备用频率。
如果再次遇到相互干扰,按照后用让先用的原则,后用者可再次改频回到指定频率。
使用公共备用频率的双方,如果连续15秒双方均没有发射,即失去“先用”的优先权。
2.5.4.3 通话联络时,每次呼叫联络和结束联络前后必须以标准字母解释法报清自己及对方的呼号。
发送电文时,汉字电文可以使用普通话加以解释,英文电文应使用标准字母解释法加以解释。
2.5.5相互回避原则2.5.5.1 运动员在出发至终点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与任何人交谈、传递纸张、物品等。
2.5.5.2 除了在检查点周围,在行进过程中如遇到其他运动员,双方都应主动避让。
2.5.6技术发挥竞赛中,尤其在综合通信赛中,允许运动员在不改动对讲机原有输出功率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技术能力、运用应变措施,例如选择有利操作地形及地点、使用适当的天线或反射体等。
2.6裁判方法2.6.1竞赛委员会为每个组别规定具体的竞赛时间限制,并在起点布告板上公布。
2.6.2计分方法2.6.2.1 每组正确报文得5分,每组错误报文不扣分。
2.6.2.2 竞赛小组得分为两名运动员抄收正确组数得分之和。
2.6.2.3 同一小组两名运动员所用平均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成绩无效。
2.6.2.4 抄收报文位置需与报底报文的位置一一对应,位置错,均计为错。
2.6.2.5 抄收一个中文单词或者一个英文字母组有一处或一处以上文字错(包括错别字)、漏、次序颠倒,均计为错1组。
2.6.2.6 运动员必须在每张收报纸上正确、清楚地标明自己的运动员号码、姓名、队名、组别、对方呼号。
呼号出现错误者成绩无效。
2.6.2.7 没有将要求的竞赛文件全部递交到检查点者,所在参赛小组得分为0。
2.6.3名次排序3.6.3.1 名次评定以小组为单位,分数高者列前;得分完全相同时,同一小组两名运动员所用时间之和少者列前;再相同时,名次并列。
运动员成绩若为0分或负分均视为成绩无效。
2.6.3.2 本代表队本组别最好成绩的男女各2个参赛小组参加团体名次的评定。
团体名次按上述小组名次相加,和小者名次列前。
如果名次之和相等,得分总和多者列前。
再次相等者,以本队最好小组成绩居前者名次列前。
2.7犯规及处罚2.7.1 警告处罚2.7.1.1 代表队成员擅自出入起点预备区终点等候区但未造成后果者。
2.7.1.2 运动员未按规定跑道跑出起点终端线的。
2.7.2 扣分处罚2.7.2.1 运动员在起点出发时未按规定跑道出发、抢跑,扣50分。
2.7.2.2 运动员出发后又重返起点出发区或参观区,但未与本队成员接触者,扣100分。
2.7.2.3 运动员出发后又重返起点预备区,但未与本队成员接触者,扣150分。
2.7.2.4 未经许可离开竞赛场地及等候区的行为,扣200分。
2.7.2.5 通信赛中经起点带入场地的所有设备均应随身带至终点,否则扣3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