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4.00 KB
- 文档页数:3
实用文案大师作品分析——20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群星璀璨的建筑界脱颖而出。
今天,无论是他的名字在国际建筑学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其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安藤已经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当今日本建筑大师的地位。
安藤的经历:安藤1941 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8岁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
60 年代起,他又开始游历欧美,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伟大建筑,绘制了大量的旅行速写草图并一直保存至今。
事实上,安藤完全是通过考察真是的建筑并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来学习建筑学的。
勒﹒柯布西耶对安藤的建筑生涯曾起过决定性的影响。
安藤求学初期,曾在大阪一家旧书店里找到一本柯布西耶的书。
当他翻开这本书时,顿时就对柯布西耶那些早期的方案草图着迷了。
当安藤后来访问马赛公寓时,他开始对柯布西耶真实作品中混凝土材料的娴熟运用和特殊质感产生了浓厚兴趣。
除了勒﹒柯布西耶,安藤后来也曾谈起过F﹒L﹒赖特、密斯、阿尔托和路易斯﹒康对他建筑生涯的影响。
安藤20 多年的建筑生涯,除了使用的建筑材料,安藤的作品从早期的民宅直到最近还在施工的巴黎费朗西斯﹒皮诺当代美术馆,无论其工程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其设计哲学自始至终一脉相承,表现出安藤对自己设计理念和价值理想的强烈自信和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今天的安藤,已经成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建筑师,安藤的作品亦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祖国而走向了世界。
安藤的设计思想: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及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倍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作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
安藤的建筑不是那种仅靠镜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琉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
安藤的建筑观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
安藤的设计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与自然的不可分性●素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对纯粹空间的要求水之教堂安藤的建筑立足于三个基本原则:●纯净的几何体●可信赖的混凝土材料●自然芝加哥住宅光之教堂风格特点: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中,以操控自然光线在素面空间结构的灵性表现,呈现异样的神秘感,结果大受好评,同时展露出他处理神圣空间的能力,而非只是冰冷的清水混凝土,因此,安藤忠雄处理神圣空间的能力享誉国际。
浅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在日本的著名建筑家安藤忠雄的教堂三部曲中,光之教堂算是他最为经典的设计,该教堂被称为“极致的低造价建筑”,它的魅力在于教堂内部的光影关系而非外表的清水混凝土墙面,使其质朴庄严而又简约。
本篇文章以光之教堂为对象,分析安藤忠雄的设计思想,论述了他独特的建筑用光理念和设计手法,并总结了“光影”关系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标签: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光;建筑“光之于空间,犹如空气之于生命”,从古至今建筑的历史就是为光线而不断斗争的过程。
有许多建筑家在设计过程中,会不自觉的运用光,以增加室内环境的层次感,而日本著名建筑家安藤忠雄在将光与建筑完美融合的探索中走在前列。
安藤在很多建筑作品中,都采用奇特的技巧将自然光奇妙的引入作品内部,如光之教堂、立新美术馆、水御堂等,当人走进这些只有窗户门洞的建筑内部时,就会感受到强烈的光影关系。
现在看来,安藤作品中的光已远远不止具有照明意义,更是作为精神主题而存在,给人以精神寄托。
本篇文章我将以“光之教堂”为例主要从美学的角度赏析安藤巧妙运用光的创作手法。
对安藤忠雄创作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对安藤在建筑中运用光的设计意图以及娴熟技术而感到赞叹。
安藤是一位用光高手,在他眼里,建筑就是将无所不在的光巧妙的运用到各个场合,以表现光的不同形态。
“光”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中最重要的元素,他通过在设计中融入光元素在作品中传达信息,以表达艺术、哲学等多方面内容。
光之教堂是他最为经典的设计,它的结构简单,明确承袭现代主义建筑形体,主要是以几何构成为特点,教堂形体由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和一道与长方体箱体结构呈15度角的斜墙构成,整个长方体中嵌入三个球体,斜墙经一道转折后斜切长方体,将整个空间划分为两个部分。
光之教堂在原教堂遗址上进行建造,没有显而易见的入口,没有西方教堂常使用的尖塔顶符号,在方盒子简洁明朗的形体下,却有着极其优秀的建筑处理。
光之教堂内部空间的设计是其最主要的特色,以坚固的混凝土墙围合,打造出绝对漆黑的空间,使阳光从墙体上留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切口渗入进来,从而构成闻名远近的“光的十字架”。
光之教堂空间分析姓名:吕国红班级:15建筑学号:2015164114安藤忠雄出生于日本大阪一个贫寒家庭。
小时候,她得邻家大叔就是一名木匠,这位大叔非常喜欢她,不仅常带她玩,而且还教她用木头制作各种玩具。
13岁时,她与木匠大叔合作,在自家得房子上加盖了一间阁楼。
瞧着自己这件“作品”,她非常骄傲,并由此确立了自己得理想———长大以后,当一名出色得建筑师。
由于13岁时,家里得二楼必须增建,安藤忠雄首都与木匠合作,在她们原本幽暗得屋子开了个天窗,瞧光线在自然空间中创造变化,安藤忠雄初次感受到光得魅力与视觉效果,也就是因为这次得经验,为她日后作品中所使用得光元素留下了伏笔。
她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与“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央视新址设计者库哈斯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师。
众所周知,光之教堂就是日本著名得国际大师——安藤忠雄得杰出代表作。
而我们所记之为深得恐怕就就是它那十字型得墙面所带来得光影效果,充瞒着神秘、幽深、震撼。
而从她得作品中不难瞧出其作品得三个必要因素:1.显露真实材料得素面材料,比如清水混凝土或未上漆得木头2.单纯得几何形体,这就是建筑得基础与框架3.经过人工处理得自然,比如光、天空、水,被抽象地表现出来光之教堂也不乏其外,光之教堂得内部空间分析:首先,光之教堂只就是一个面积颇小得教堂,大约就是113平米,能够容纳约100人,空间虽小,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就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得神圣与庄严。
它那坚实厚硬得清水混凝土得有序围合,创造出一片黑暗空间,让进去得人瞬间感觉到与外界得隔绝,散发出一种神秘、恐惧得气息。
表现形式:●黑暗得表现:黑暗能够引起人类最本能得恐惧,人们往往都向往光明逃避黑暗。
光之教堂特意提供一个处于黑暗中得环境,能够唤起人内心本能得不安感。
●封闭:一般得建筑都就是需要开大面积窗得,因为人总就是喜欢一览无余得开阔景观,比如湖面,山顶,等等。
而光之教堂恰恰相反,教堂四面墙上只有很小得几扇窗,并且还好像就是生硬加上去得,进一步唤起人得恐惧之感。
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大师作品分析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群星璀璨的建筑界脱颖而出。
今天,无论是他的名字在国际建筑学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其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安藤已经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当今日本建筑大师的地位。
安藤其人安藤1941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8岁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
60年代起,他又开始游历欧美,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伟大建筑,绘制了大量的旅行速写草图并一直保存至今。
事实上,安藤完全是通过考察真是的建筑并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来学习建筑学的。
勒﹒柯布西耶对安藤的建筑生涯曾起过决定性的影响。
安藤求学初期,曾在大阪一家旧书店里找到一本柯布西耶的书。
当他翻开这本书时,顿时就对柯布西耶那些早期的方案草图着迷了。
当安藤后来访问马赛公寓时,他开始对柯布西耶真实作品中混凝土材料的娴熟运用和特殊质感产生了浓厚兴趣。
除了勒﹒柯布西耶,安藤后来也曾谈起过F﹒L﹒赖特、密斯、阿尔托和路易斯﹒康对他建筑生涯的影响。
1969 年安藤忠雄在其家乡大阪设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正式开始了建筑生涯。
1975 年,安藤完成了他的成名作——位于大阪住吉区的东邸(Azuma House),即住吉的长屋。
该建筑荣获1979年日本建筑学会大奖。
而后,安藤又荣获了一系列的世界性荣誉。
1983 年,六甲集合住宅(日本兵库县神户市)获得日本文化设计奖; 1985年,荣获芬兰建筑师协会第五届阿尔瓦﹒阿尔托奖; 1986 年,获得美国布鲁诺纪念奖和日本文部省嘉奖;1987 年,六甲山教堂(风之教堂)获得每日艺术奖(Minichi); 1993 年,获得日本艺术学院奖;1995 年,在安藤 54 岁生日时,他荣获了普利策建筑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Prize); 1997 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皇家金奖;法国艺术与文学荣誉勋位; 2000 年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等等,此外,安藤还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美国AIA的荣誉会员。
安藤忠雄论建造案例分析光之教堂安藤忠雄是当代建造界的传奇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造作品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光之教堂。
本文将对安藤忠雄的设计思想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光之教堂的案例研究,探讨其建造艺术的深度与魅力。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以“空间的体验”为核心,注重将自然光线和环境融入建造中,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受。
光之教堂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也体现了这一理念。
光之教堂位于日本岐阜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它以其简约而富有诗意的外观和内部空间而备受瞩目。
光之教堂的外观设计非常简洁,看起来像是一个由木材和玻璃构成的立方体。
它没有过多的装饰和复杂的线条,但却给人一种纯净而宁静的感觉。
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使光之教堂融入了村庄的整体氛围中。
进入光之教堂内部,人们会被一片璀璨而温暖的光线所包围。
安藤忠雄通过巧妙的设计,使自然光线通过玻璃墙和屋顶的开口进入室内,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
在阳光的照射下,教堂内部的空间变得璀璨而通透,让人宛然置身于一个光之世界中。
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非常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隔断。
安藤忠雄将建造的功能和美学融为一体,使整个教堂成为一个具有灵性的空间。
人们可以在这里静心祈祷,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除了光线和空间的运用,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的设计中还注重了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他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玻璃,使建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木材的质感和玻璃的透明度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温暖而通透的氛围。
这种材料的选择不仅符合了建造的功能需求,还增加了建造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光之教堂的设计不仅仅是一座建造,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它通过光线、空间和材料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建造体验。
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宁静的力量,与内心进行对话和沉思。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是一座富有诗意和灵性的建造作品,它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造技术,打破了传统建造的束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空间感受。
建筑师简介: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筑师。
安藤忠雄出生于大阪市。
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
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
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 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
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
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
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
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
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
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
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安藤忠雄在大阪府立城东工业高校毕业后,前往世界各地旅行,并自学建筑。
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1976年完成位于大阪府的住吉长屋,是两层高的混凝土住宅,已显现其设计风格。
其后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赏。
1980年代参与关西周边地区的商业建筑设计,1990年代以后,参与公共建筑、美术馆建筑等大型计划。
接连发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引起风潮和讨论,名声也开始快速累积,从博物馆、娱乐设施、宗教设施、办公室等,作品的领域宽广,通常都是大型规模的建筑。
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光之教堂简介:光之教堂是日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它是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也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为著名的一座。
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分析
众所周知,光之教堂是日本著名的国际大师——安藤忠雄的一杰出代表作。
而我们所记之为深的恐怕就是它那十字型的墙面所带来的光影效果,充瞒着神秘、幽深、震撼。
而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作品的三个必要因素:
1.显露真实材料的素面材料,比如清水混凝土或未上漆的木头
2.单纯的几何形体,这是建筑的基础和框架
3.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比如光、天空、水,被抽象地表现出来
光之教堂也不乏其外,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分析:
首先,光之教堂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约是113平米,能够容
纳约100人,空间虽小,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就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
神圣与庄严。
它那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的有序围合,创造出一片黑暗空间,让进去的人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散发出一种神秘、恐惧
的气息。
表现形式:
●黑暗的表现:黑暗能够引起人类最本能的恐惧,人们往往都向往光明逃避黑暗。
光之教堂特意提供一个处于黑暗中的环境,能够唤起人内心本能的不安感。
●封闭:一般的建筑都是需要开大面积窗的,因为人总是喜欢一览无余的开
阔景观,比如湖面,山顶,等等。
而光之教堂恰恰相反,教堂四面墙上只有很小的几扇窗,并且还好像是生硬加上去的,进一步唤起人的恐惧之感。
●混凝土墙面:混凝土无疑是一种缺乏人情味,冰冷的建筑材质,长时间包围在这种材质下,会引发额外的心理负担。
光之教堂里漠然的,冰冷的,坚硬的,粗糙的,凄凉的混凝土,象征着缺乏人情味与关爱的社会环境,又像是束缚心灵的,无法冲破的枷锁,在被混凝土围困的环境中很快会让人心理上感到不安与沉重。
光之教堂唯一给人消除恐惧的地方,想必便是那墙面上巨大尺度的光十字。
在室内空间给予人强烈的不安感之下,光十字代表了光明与希望。
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那光十字对人来说就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而恰是在表现黑暗与光明的碰撞与对比中,激发我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其次,教堂内部的视觉中心,也就是上面图片中所展现的光十字,一个空十字缝
将厚重的清水混凝土墙打碎成四个部分。
光,依着空十字缝,自然地介入,对教堂的空间进行重新定义。
正因为有了光的介入,空十字缝的意义开始有了变化。
视觉上的效果瞬间转化成一种精神上的感悟。
十字形分割的墙壁,产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信徒产生了一种接近上帝的奇妙感觉。
另外,在通风、采光上的空间设计独到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借鉴运用的。
它的室内的通风不是靠开窗,而是靠墙和顶部的缝隙,这个缝隙又是通光口,所以光是贴着墙或者天顶进来。
总结:光之教堂在安藤的作品中是十分独特的,安藤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创造,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栖息之所。
教堂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没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静寂的美,与日本枯山水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
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教堂的位置以及太阳方位来决定的。
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现出光的十字架。
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
给我以最大的感触是,光之教堂的魅力、所吸引人得地方不在于外部,而是在内部空间,那种感觉就像朗香教堂一样的光影交叠所带来的震撼力。
然而朗香带来的是宁静,光教堂带来的却是强烈的震撼。
姓名:王凯晨
班级:建筑学16班
学号:12101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