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使用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6.14 MB
- 文档页数:70
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逐渐扩大,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借阅途径。
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便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介绍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概念、流程以及其对读者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一、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概念图书馆馆际互借,顾名思义,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通过合作借阅的方式让读者获取需要的图书或文献。
这种方式可以使读者充分利用各个图书馆的藏书资源,满足更广泛的需求。
二、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流程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申请:读者在需要借阅其他图书馆的书籍或文献时,首先要申请馆际互借服务。
申请可以通过在线系统、电话或亲自前往图书馆办理。
2. 查找:图书馆在收到读者申请后,会通过联合目录或其他渠道查找到需要的图书或文献,确定借阅的图书馆。
3. 联系:图书馆会与需要借阅的图书馆进行联系,确认能否借阅,并约定借书时间和借书期限。
4. 领取:读者在约定的时间内前往指定图书馆领取需要借阅的图书或文献。
5. 归还:借阅期满后,读者将图书或文献归还到借阅的图书馆。
三、图书馆馆际互借对读者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图书馆馆际互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共享方式,对读者学术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1. 拓宽阅读范围:通过图书馆馆际互借,读者可以借阅到其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拓宽了自己的阅读范围。
这对于深入学术研究、获取更全面的信息非常有帮助。
2. 弥补馆藏不足:每个图书馆的馆藏都有其特点和限制,而馆际互借可以让读者弥补自己所在图书馆馆藏不足的问题。
这样的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3. 加强学术交流:通过图书馆馆际互借,不同机构的图书馆之间可以更好地开展合作与交流。
这种合作有助于促进学术界的互通有无,推动学术界的发展。
4. 促进合作共赢:图书馆馆际互借的实施,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读者的借阅,更是一种有机合作关系的延伸。
通过互相借阅资源,各图书馆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共赢的局面。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使用指南目录一、已有CALIS馆际互借账户的登录 (2)二、没有CALIS馆际互借账户,第一次使用此服务 (8)三、没有浙大统一身份认证的校外用户使用指南 (15)四、FAQ部分 (18)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使用指南一、已有CALIS馆际互借账户的登录读者网关原来是从http://210.32.137.38/gateway/进入,现在也可以从ZADL(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门户http://182.61.52.44/进入。
变更登录方式后,首次登录都要先注册一个门户账号,如图1,点击注册图1:ZADL门户首页如果你是从原来的网址http://210.32.137.38/gateway/进入的,第一次会切换到ZADL登录界面,如图2所示图2一样,可以点击注册然后可以看到图3所示图3:选择学校后选择绑定一卡通账号还是用校外用户注册校内用户(有浙大统一身份认证的账号),可以在选择浙江大学后,再选择“去绑定一卡通账号”,出现浙大统一身份认证的登录界面,登录后,见图4。
图4 注册门户账号点击“立即注册”后,就算注册好了,以后登录可以用邮箱与ZADL门户密码登录,也可以用学号(或者工号)与ZADL门户密码登录。
见图5图5:系统登录之前在CALIS读者网关已注册使用过的读者,http://210.32.137.38/gateway/登录后,会直接进入CALIS读者网关,可以去提交申请。
如果是从ZADL门户登录后,要进CALIS系统读者网关,提交申请,必须点击图中的馆际互借图标,如图6下面是读者网关的界面点击申请管理菜单,然后选择提交申请,见图8费用限制处没有填写阿拉伯数字的出错界面如图9图9 费用限制处不填写阿拉伯数字时出错提示另外,备注中的文字也不要填写太多,超过一定限度,提交后会直接显示“提交申请失败”。
还有就是文章标题与刊物名称中最好将一些单引号等符号删除,将详细的信息填写在备注中。
图书管理员如何处理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和互借图书管理员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其职责之一是负责处理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和互借。
在处理文献传递和互借的过程中,图书管理员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规范,以确保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图书管理员处理文献传递和互借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接收传递请求1.1 接收传递请求方式图书管理员可以通过图书馆内部的传递系统或者邮件等方式接收到读者或其他图书馆的传递请求。
无论是哪种方式,图书管理员需要及时查看并确认传递请求。
1.2 核对传递请求信息在接收到传递请求后,图书管理员需要核对请求中的相关信息,包括书籍信息、传递方和接收方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等。
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非常重要,以免出现传递错误或遗漏的情况。
二、处理传递请求2.1 确定传递方式根据传递请求中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图书管理员需要确定合适的传递方式。
传递方式可以包括传递给读者或其他图书馆、采用电子传递或实物传递等。
需要根据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2.2 确保传递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进行传递过程中,保障文献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图书管理员的重要职责。
如果是实物传递,图书管理员需要仔细包装并保护好书籍,确保在传递过程中不受损。
如果是电子传递,图书管理员需要采用安全可靠的途径,避免文献资源被非法获取或损坏。
三、处理互借请求3.1 确认读者身份当读者前来申请互借图书时,图书管理员需要核实读者的身份。
通常情况下,读者需要提供有效的借书证或身份证明。
这样可以避免非法借阅行为和确保图书的安全归还。
3.2 检索所需图书根据读者的互借请求,图书管理员需要及时检索馆内的图书资源。
在寻找图书时,要按照图书的编号或分类进行有序检索,以提高工作效率。
3.3 确定借阅期限和借阅规定在借阅图书时,图书管理员需要根据图书馆的借阅规定,确定借阅期限和借阅数量。
同时,要向读者说明相关借阅规定,确保其知晓并遵守。
3.4 记录借阅信息借阅过程中,图书管理员需要记录读者的借阅信息,包括读者信息、借阅图书和借阅日期等。
图书管理员如何进行图书馆的文献传递与互借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普及和交流中心,其文献传递和互借服务在读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图书管理员,如何进行高效的文献传递与互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馆中进行文献传递与互借的方法和流程。
一、文献传递服务文献传递服务是图书管理员向读者提供获取其他图书馆内外文献的服务。
为了实现高效的文献传递,图书管理员需要采取以下步骤:1. 确定读者需求:图书管理员应与读者充分沟通,明确读者所需文献的题目、作者、出版年份、出版社等信息,以便更加准确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2. 查询馆藏资源:图书管理员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目录、图书馆管理系统或者在线数据库等工具,查询图书馆内外文献的馆藏情况。
3. 配送文献资源:一旦确定所需文献的馆藏情况,图书管理员可以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等途径,获取文献并配送给读者。
4. 提醒读者取书:一旦文献资源到达图书馆,图书管理员需要及时提醒读者前来取书,并确保读者能够顺利取得所需文献。
5. 跟进读者使用情况:图书管理员还应跟进读者对所提供文献的使用情况,并在需要的情况下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和帮助。
二、图书互借服务除了文献传递服务外,图书馆还提供图书互借服务,使读者能够借阅其他图书馆所馆藏的图书。
图书互借服务的流程如下:1. 登记借书需求:读者向图书管理员提供所需借阅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年份等信息,图书管理员核实信息后开始进行借书流程。
2. 查询馆藏资源:图书管理员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或者其他渠道查询其他图书馆的借阅情况,以确定指定图书馆是否有所需图书以及借阅规则。
3. 向其他图书馆提交借书请求:一旦确定指定图书馆具有所需图书,图书管理员会向该图书馆提交借书请求,并提供读者的信息。
4. 接收借书回复:在向其他图书馆提交借书请求后,图书管理员会等待指定图书馆的回复。
一旦回复接收到,图书管理员将通知读者借阅结果。
5. 借书取书:如果借书请求被接受,图书管理员将安排书籍从指定图书馆运输回本馆,并通知读者前来借书。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及其利用汇报人:日期:•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概述•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类型及特点•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流程及管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目•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实践案例及效果评价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概述01馆际互借简介馆际互借定义01馆际互借是一种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机制,根据用户需求,向其他图书馆借阅本馆没有的图书或期刊文章。
馆际互借目的02馆际互借旨在满足用户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提供更多的获取资源途径,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馆际互借流程03用户需向本馆提出馆际互借申请,本馆审核通过后,将申请发送至合作图书馆,由合作图书馆进行审核并借阅图书或期刊文章,最后将文献递送给用户。
文献传递是一种图书馆为用户提供远程获取所需文献资源的服务,用户只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即可获得所需文献的复印件或扫描件。
文献传递定义文献传递旨在方便用户获取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重要文献资源,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
文献传递目的用户向本馆提交文献传递申请,本馆审核通过后,将申请发送至文献提供机构或合作图书馆,由其提供所需文献的复印件或扫描件,最后将文献递送给用户。
文献传递流程文献传递服务简介发展历程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起源于19世纪末期,当时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主要是为了弥补各自收藏的不足,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增加,这种服务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共享方式。
重要性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对于图书馆和用户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和共享程度,还满足了用户对资源的需求,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同时,这种服务也降低了图书馆的采购成本和用户的获取成本。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性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类型及特点02包括借出和借入两种类型,即图书馆之间互相借用彼此的馆藏文献资源。
馆际互借的特点主要特点在于通过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通常分为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两种类型,单向传递是指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文献资源,而双向传递则是指双方互相提供文献资源。
图书管理员如何进行图书馆的文献传递与互借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需要管理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还需积极参与图书的文献传递与互借工作。
本文将探讨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馆中如何进行文献传递与互借的具体操作。
一、文献传递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是指将馆藏图书或其他文献资料提供给用户使用的过程。
为了有效地进行文献传递,图书管理员需要掌握以下步骤:1. 文献检索与提供首先,图书管理员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文献检索。
通过图书馆所提供的专业文献检索数据库,图书管理员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用户所需的图书或其他文献资料。
然后,管理员将找到的文献资料提供给用户,可以是纸质书籍、电子书籍或其他格式的文献。
2. 预定与借阅对于需要借阅的文献,用户可以向图书管理员提出预定请求。
图书管理员需要在系统中记录用户的预定信息,并及时将预定的文献准备好,并通知用户可借阅的时间。
在用户前来借阅时,管理员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借阅手续的办理,确保文献的借阅过程顺利进行。
3. 催还与更新在用户借阅的期限到达之前,图书管理员需要提醒用户催还文献。
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催还通知或人工的电话、短信等方式,管理员可以及时与用户沟通,确保文献的归还。
另外,对于需要继续使用的文献,用户也可以向管理员提出更新的要求,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用户办理更新手续。
二、图书互借图书馆之间的互借是为了满足用户对其他图书馆文献的需求,扩大图书资源的范围。
图书管理员需要根据图书馆间的合作协议,进行以下操作:1. 互借协议的建立首先,图书管理员需要与其他图书馆建立互借协议。
通过与其他图书馆的协商,达成双方能够共享馆藏资源的合作协议。
协议可以包括借阅条件、借阅期限、图书损坏的赔偿办法等内容。
互借协议的建立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图书资源选择。
2. 用户申请与借阅手续当用户需要借阅其他图书馆的文献时,他们可以向本馆的图书管理员提出申请。
图书管理员需要协助用户填写相应的申请表格,并核实用户的借阅资格。
图书管理员如何处理图书馆的文献传递与互借文献传递和互借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管理员在处理文献传递与互借时,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流程,以确保文献的准确传递和读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图书管理员如何处理图书馆的文献传递与互借。
一、文献传递的过程文献传递是指将其他图书馆所馆藏的文献通过一定的渠道传递给读者,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图书管理员在处理文献传递时,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1.了解读者需求:首先,图书管理员需要与读者进行沟通,了解其需求。
读者可以通过在线查询、面对面咨询等方式提出文献传递的需求。
2.查找相关文献:根据读者的需求,在图书馆的资源数据库或系统中查找相关文献。
可以通过文献检索、目录查询等方式进行查找。
3.与其他图书馆联系:如果本馆没有所需文献,图书管理员需要与其他图书馆进行联系,申请借阅或复制所需文献。
可以通过图书馆联盟、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等渠道进行联系。
4.传递文献给读者:一旦获得所需文献,图书管理员需要将其传递给读者。
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真、快递等方式进行传递。
二、互借服务的操作互借是指图书馆之间相互借阅馆藏图书的服务。
图书管理员在处理互借服务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确定互借政策:图书管理员需要了解图书馆的互借政策,并与其他图书馆进行协商,确保能够进行互借服务。
2.处理读者请求:读者通过在线申请或书面申请,向图书管理员提出互借请求。
图书管理员需要及时处理这些请求,并根据自己图书馆的政策做出相应的回复。
3.协商借还事宜:一旦同意进行互借,图书管理员需要与对方图书馆协商借还事宜。
包括借书期限、借书限制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双方都能够达成一致。
4.借阅与归还:图书管理员需要将所借图书交给读者,并记录借阅信息。
在读者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员需要及时将图书归还给对方图书馆,并更新借阅记录。
三、处理流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处理图书馆的文献传递与互借过程中,图书管理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护文献资源安全:图书管理员在传递或借阅图书时,要确保文献资源的安全,避免丢失或损坏。
主要内容•一、文献传递
•1、文献传递的概念与作用•2、文献传递的方法•二、馆际互借
•1、馆际互借的概念与作用•2、馆际互借的方法•三、发生费用
2、文献传递的方法
与我馆有文献传递关系的单位包括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河北省Calis文献中心
国家图书馆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页
文献检索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简介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文献中心,简称CASHL。
该中心是全国唯一的人文社科外文期刊保障体系,全国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
网址为
资源:收藏社会科学外文期刊4000多种,其中带有“核心”标识的是核心期刊。
特点:免费检索,网上订购全文,1-3个工作日得到全文。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主页
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
二、馆际互借
图书馆之间根据协议,互相利用对方馆藏来满足本馆读者需求、开展馆际合作的一种形式。
主要指馆与馆之间图书的互相借阅。
主要区别:
文献传递为非返还式(复印),E-mail传递为主
馆际互借为返还式(借阅)。
国家图书馆主页
多库检索
三、发生费用
费用为文献借出方收取的费用,图书馆不另外加收任何服务费。
如国家图书馆:费用为10元/ 一本书+单程邮寄费。
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规则第一篇: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规则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规则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规则为加强全国各系统图书馆(室)、文献信息机构之间的协作,利用文献资源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采用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服务方式,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特制定本规则。
一、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图书馆之间或图书馆与其它文献信息部门之间,在书刊资料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按照共同认可的规则,互相利用文献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方式。
二、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为了满足用户在本地图书馆、文献信息机构无法解决的文献信息需求。
我馆文献提供中心对单位用户提供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对个人用户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不受理馆际互借服务。
三、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服务对象:1、中央与国家机关。
2、各省(区)、市、区(县)公共图书馆。
3、在京各大专院校及省级大专院校图书馆。
4、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系统及省市级科研单位图书馆(区县以下科研单位由当地区县公共图书馆代办)。
5、国家事业、企业单位图书馆、资料室或信息部门。
6、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兵种、武警部队图书馆。
7、馆际互借不对个人用户。
四、建立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关系的办法1、凡自愿与我馆建立互借和文献传递关系的单位(个人可直接提出文献传递服务的请求),需来人、来函或通过网上向我馆文献提供中心提出申请,经文献提供中心核准后,签定文献提供协议。
申请单位名称或联系人变动时,须及时向我馆文献提供中心申明。
2、凡与我馆建立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签订版权协议,发生侵权行为,由借书单位或个人自行负责。
五、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具体办法1、凡与国家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的单位,需向我馆文献提供中心交纳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预付款。
2、凡同我馆建立馆际互借关系的单位,我馆文献提供中心将提供一个卡号和密码,各单位需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自行发送借书申请,借书价格:本市6元/本、外阜20元/本(包括邮寄费)。
图书馆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在不断转变与创新。
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中,读者需要亲自到图书馆借阅需要的书籍或文献,但是随着图书馆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的出现,读者们现在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的资源。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服务。
一、图书馆文献传递的重要性图书馆文献传递是指在不同图书馆之间传递图书馆藏资源的过程。
传统的图书馆收藏范围有限,读者往往无法在一个图书馆找到所有需要的文献。
而通过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读者可以利用不同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互通,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这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也为一些偏远地区或教育资源不足的地方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机会。
通过远程传递文献,读者无需到大城市或资源丰富的图书馆,便能够接触到国内外各类优质文献资源,加强学术研究与知识的获取。
二、馆际互借的重要性馆际互借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相互借阅图书馆藏资源的行为。
与图书馆文献传递类似,馆际互借也是为了满足读者对于资源的多样性需求。
通过馆际互借,读者可以借阅到其他图书馆的书籍,避免了因为馆藏不足而无法进行深度研究的问题。
馆际互借还可以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
不同图书馆之间的馆藏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些图书馆收藏了一些特定领域的著作或专业文献。
通过馆际互借,各个图书馆能够充分利用彼此的资源,避免资源浪费的问题。
三、如何有效利用利用图书馆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读者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与注意事项。
首先,在使用这些服务前,读者需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学习或研究方向,明确需要借阅的文献或资源。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能避免因为盲目借书而带来的资源浪费。
其次,读者需要了解图书馆的借阅规则和手续。
不同图书馆在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了解清楚相关规定,能够更好地使用这些服务。
最后,读者需要尽量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借阅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和阅读。
图书馆的文献传递与互借服务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聚集地,图书馆的存在在我们的学习和研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仅仅局限于本馆的馆藏资源,无法满足读者对于更多资料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开展了文献传递与互借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广泛的资源获取途径。
一、文献传递服务1. 远程获取文献通过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读者可以申请获取无法在本馆馆藏的图书或期刊文章。
一般而言,读者可以通过填写申请表格,并提供正确的文献信息,然后将申请提交给图书馆。
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文献检索,并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渠道向读者传递所需文献。
2. 文献传递方式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资源类型,图书馆采取不同的文献传递方式。
常见的文献传递方式包括电子邮件传递、传真、纸质邮寄等。
通常,对于电子资源,如电子书籍或电子期刊文章,图书馆会通过电子邮件将文献发送给读者;对于纸质资源,图书馆会选择传真或邮寄的方式将文献寄送给读者。
3. 文献传递时间和费用文献传递的时间和费用因图书馆和资源类型而异。
一般而言,文献传递的时间会根据文献来源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通常在提交申请后的几天或几周内完成。
至于费用,大部分的图书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时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这通常用于支付文献复制和传递的成本。
然而,对于部分图书馆来说,文献传递服务对于读者免费提供。
二、互借服务除了文献传递服务外,图书馆还提供互借服务来满足读者对于图书和资料的获取需求。
互借服务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共享馆藏资源的一种合作模式,读者可以通过互借服务借阅其他图书馆的图书和资料。
1. 互借服务的流程互借服务一般通过图书馆间合作网络来实现。
读者选择需要借阅的图书或资料后,提供相关信息并提交互借申请,图书馆会根据申请向持有资源的图书馆发送请求。
一旦请求被接受,读者可以到本馆取阅借来的图书或资料。
2. 互借服务的范围和限制互借服务通常限定在合作图书馆范围内。
图书馆之间通过合作协议建立起互借关系,形成了资源共享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