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4
战争的分类和性质问题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战争问题。
自从私有财产和阶级产生以来,便有了战争。
那么,何为“战争”呢?《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统治集团与统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
下面试图从战争定义中四个方面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出现的战争进行分类,并作一简单评价。
1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这里所说的民族间的战争,是指同一国家内的不同民族或种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战争。
一个国家的历史是由国内各个民族的人民共同创造的,也即每个民族对祖国的文明进步都做出了贡献。
因此这种民族与民族间的战争就没有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但有进步和反动之别。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由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汉族与少数民族长期和睦相处。
共同发展繁荣是主流,但各民族之同也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和战争。
中国古代史上提到过的战争有:犬戎灭西周,齐桓公打败山戎、狄人的侵犯,秦朝征服越族。
蒙恬北击匈奴,匈奴贵族(刘渊)灭西晋,唐太宗大败东突厥,宋朝的“澶洲之战,“靖康之变”,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明朝的“土木之变”,明末清初的抗清斗争等。
这些战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但有进步与反动之别。
那些代表人民利益,对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人物,人们就会尊敬他,纪念他;相反,那些阻碍历史进步的反动人物,必然遭到人民的唾弃。
倒如,“岳飞抗金”为什么会受到人民的尊敬?那是因为金军南下攻宋,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岳飞领导抗金斗争,反抗民族压迫是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进步的战争。
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岳飞自然受到人民的尊敬。
在外国史中,民族间的冲突和战争主要有:美国的“西进运动”;德国法西斯纳粹党宣扬种族优越论,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前南斯拉夫地区因民族矛盾激化而出现的冲突和战争。
其中美国的“西进运动”,是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
驱赶和掠夺,但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这是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向宽广方面发展,是加速美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的推动力,而且这是居主导地位的一面。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外交思想、文艺复兴对外交的影响影响:民族意识觉醒; 中央集权制度1)(法)不丹:近代主权学说的创始人。
主权学说: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加强王权的思想倾向。
A家长制与国家的特征B主权定义“超乎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约最高权力.特征:至高无上的绝对性永久性不可转让性和不可分割性(立法权的来源)2)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主要内容如下:一、权力政治观二、共和制理想三、政治统治方法1、他提出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君主统治之道,被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他认为,为了夺取和维持政权,有两种方法可以利用,一是法律,一是暴力。
2、他十分重视法律的作用,认为君主应该以法律来治理国家,实行法治。
3、他又重视在统治的过程中争取民心。
马基雅维里外交思想的影响1、他明确地将政治与道德分开,从权力角度理解政治,为权力政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主张国家的本质是权力,政治就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斗争,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利为目的。
3、对西方政治思想最突出的贡献:从人角度研究现实政治问题,也是他权力政治观的基础。
4、他注重从历史和实践经验中寻找政治统治的规律,其历史主义的方法和现实主义的出发点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影响,为其权力政治观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
5、在权力政治观的指导下,他又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
第一,主张国家至上论。
主张建立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制止封建割据和内讧,抵御外辱和驱逐外国侵略者。
第二,他反对教皇和教会对世俗政权的干预。
荷兰崛起时的欧洲一、西班牙争夺欧洲霸权二、法国雄踞欧洲三、英国迅速扩张四、德意志内纷争不断五、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体系逐渐成型荷兰的主要外交思想一、“国家观念”薄弱二、“重商主义”的传统三、荷兰的对外政策(近代国际关系史)英荷战争法荷战争海外殖民扩张1)格劳修斯的外交思想格劳修斯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然法理论。
他恢复并发展了古罗马思想家提出的自然法理论,使自然法成为世俗的理论。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国际安全形势的特点1 传统的军事国防安全仍然在全球安全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2 经济全球化将导致并加速非传统安全因素的传播3 传统的军事国防安全仍然在全球安全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4 经济全球化将导致并加速非传统安全因素的传播5 国家安全环境进一步宽泛和复杂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
一、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一)边界线长相邻国家多与我国有共同边界的国家有14个。
陆地边界线总长22000千米。
海疆线长大约32000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
我国的领土面积960+300=1260平方公里(二)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复杂印度:9.82亿印度尼西亚:2.06亿俄罗斯:1.47亿日本:1.26亿巴基斯坦:1.48亿孟加拉:1.25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存;各国所奉行的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不同(三)地缘战略位置重要世界分为两大地缘战略区,即海洋地缘战略区和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
美国属于海洋地缘战略区,中国属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
中国的战略位置成为牵制和对付两大战略区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的国家。
对国家安全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缘政治因素二、缓和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一)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三)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四)解决了与大部分国家的边界问题“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在中亚地区,“上海合作组织”从原来的边境地区军事互信机制发展为政治、经贸、文化等全面合作的国际组织。
在东南亚地区,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基本完成,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前景广阔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以大小国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安全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点合作领域,核心是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
第一章绪论【战争】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目的,使用武装力量进行的大规模激烈交战的军事斗争。
是解决国家、政治集团、阶级、民族、宗教之问矛盾冲突的最高形式。
【军事】一切与战争、国防、军队直接相关的事项。
包括准备战争、实施战争、遏制战争,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等。
【军事理论】关于战争和国防问题的理性认识和知识体系。
产生于军事实践,又指导军事实践,并受军事实践检验。
【军事思想】①关于军事领域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通常包括战争观、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等。
②研究军事思想形成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军事理论的基本特性:(1)阶级性(2)实践性(3)继承性(4)创造性(5)时代性军事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植根于军事实践二、随着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三、受阶级政治和哲学观念的制约四、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性第二章中外古、近代军事理论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尉缭子、六韬、黄石公三略、司马法、李卫公问对五事:道天地将法对将领要求:智信仁勇严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外国近代:马汉:海权论杜黑:制空权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米尼《战争艺术概论》孙子兵法思想精华:(一)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二)揭示了“知己知彼”的战争认识方法(三)提出了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先胜而后求战致人而不致于人我专而敌分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四)反映了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战争论的思想精华:(一)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二)理论应该是一种考察,而不是死板的规定(三)防御不应是单纯的据守,应有进攻和反攻(四)要善于运用民众战争(五)集中兵力,速战速决,消灭敌人军队第三章现代外国军事理论美国战略理论:(一)杜鲁门遏制战略(二)艾森豪威尔大规模报复(三)肯&约灵活反应战略(四)尼&福&卡现实威慑战略(五)里根新灵活反应战略(六)布什地区防务战略(七)克林顿灵活与选择参与(八)克林顿营造反应准备(九)小布什两个有效俄罗斯战略理论:斯加强积极防御,防止敌人侵略;郝火箭核战略;勃全球进攻;戈合理够用;叶&普现实遏制日本战略理论:(一)缔结巩固军事同盟(二)以周边国家为现实或潜在的作战对象,实施全方位防御(三)从“被动防御”向“积极主动”转变(四)战略原则由“联合防卫”转向“联手”(五)当前日本战略理论的发展印度战略理论:地区威慑第四章马恩列斯军事理论马恩军事理论的创立及标志:《反杜林论》暴力论战争根源:私有制根本动因:经济利益的尖锐冲突【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何谓正义战争作者:董竞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25期马克思认为并不是一切战争都是不正义的,也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对于那些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进步的战争,也就是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长远角度讲能根本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战争即正义战争,马克思还是认可支持的。
而对于那些掠夺性的、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反革命的和退步的战争即非正义战争,马克思是坚决反对的。
历史上就伦理与战争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和平主义者认为伦理排斥战争,伦理与军事、战争这两个概念不能结合在一起,战争是不道德的,是应该摈弃的。
而现实主义者认为战争是排斥伦理的,伦理在战争中毫无立锥之地,人们在战争中“无不可行之事”,因而应避开伦理问题。
但马克思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和平主义者的观点可以说是他们的美好幻想。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战争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战争并未像和平主义者期望的那样消失了,且战争中的残酷行为时有发生,至于现实主义者来说,战争中也不是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的事,战争也要讲一定的规则,如不虐待战俘,勿伤平民等。
既然人类现阶段还没有能力消灭战争,但至少可以在战争中不能为所欲为。
所以马克思战争伦理的定位只能是正义战争,只有正义战争才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和辩护性。
因为正义战争摧毁了反动没落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政治制度。
马克思所说的正义战争理论不同于西方传统的正义战争理论,传统的正义战争理论只是从基本的人性、伦理道德原则、理性正义的抽象论证、统治阶级的狭隘眼界出发而不免带有片面性。
马克思所说的正义战争理论是站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战争,它是超越了西方传统正义战争理论的正义战争理论。
马克思所说的正义战争理论具有以下四个构成要件:一、经济基础马克思主义把战争置于现实的社会物质生产和交往方式之中,从分析战争的性质入手,科学的区分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战争有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之分
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历史上正义战争很少,将来比例数会增大。
战争的原因很多,宗教、文化、习惯、婚恋、思想情绪等软原因,还有粮食、水源、土地、人口、矿产等硬原因,都能成为战争的原因或借口。
成百上千年的人类发展,在文化文明和物质文明上都有了进步,很多曾经的战争导火索越来越少,甚至认为和平发展成了主流。
怎么分:正义战争是已经有了欺凌残暴压迫等行为后,用战争手段更正或消除造成非人道的因素;非正义战争是用战争手段抢夺资源、势力、权利等利益。
根本的区别:正义战争是消除危害,非正义战争是抢夺利益。
第一次论战中的理想主义国关历史上有三次论战:第一次论战始于一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与二战密切相关。
它是两战之间的20年危机与二战所构成的又一次“三十年战争”的产物。
理想主义产生于一战后并迅速普遍流行于欧美地区,成为20世纪20-30 年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思潮;而现实主义则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获得很大发展,到50年代已在国际政治中占据统治地位, 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两大理论在西方国际政治中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成了不同时期西方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理论依据.一.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政治舞台上风云变幻,国际关系纷繁复杂,战争频发,美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摩洛哥危机,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及影响深远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相继出现。
这场战争将欧洲大国全部卷入了两大同盟间的生死搏斗,这一搏斗使得各方都失去了理智。
直至一场意外事件的出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僵局才最终结束。
大战的爆发,不仅击碎了欧洲的百年和平局面而且给国际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害,所造成的直接与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这场悲剧促使许多西方国际关系学者和政治家开始思考:战争是因何而起,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寻找维护世界和平的灵药,解除欧大陆与海外殖民地对和平与秩序的威胁,一种兼具启蒙主义和理性主义特点的新学派——理想主义学派就应运而生。
二.理想主义思想渊源理想主义不是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有着悠久的思想渊源可寻。
理想主义学派借鉴了格劳修斯、洛克、卢梭、边沁、康德等人关于自然法学说及联合机构的观点。
约翰·洛克的那种强调人性善并将自然状态视为美好、友善、互助的状态的观念,被日后的理想主义学派所吸纳并形成其重要的哲学观点。
杰里米·边沁则是理想主义学派最重要的思想渊源。
他认为要实现自由贸易、维护和平,就必须放弃殖民地,建立各国组成的国际议会,而国际议会要依靠公众舆论,为保证公众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各国必须保障新闻自由并废除秘密外交。
军理最后一课安全环境一、判断环境安全的理论分析(一)威胁的要素1.实力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
一个国家的实力超过了国家的防御需要,他就有力量、有可能对他国构成威胁。
中国属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背靠欧亚大陆,南亚和中亚的枢纽,处于两大战略区的交接处。
中国在世界地缘战略结构中所处的这种独特的位置,使中国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大战略力量。
在这一地区的战略意图和战略角逐的态势与结局。
这种特殊的地缘关系,使得我国在历史上曾经遭到两大战略区强国的侵略和压迫,也使得今天的我国成为能够对两大战略区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的国家。
国防法规一、兵役法概述(一)兵役、兵役法和兵役义务兵役,是国家的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的形式。
兵役法,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活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
兵役义务,是公民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在军队服役或在军队之外承担有关军事方面的责任。
(三)兵役制度的特点(1)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义务兵役制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年龄内服一定期限兵役义务的制度。
志愿兵役制是公民自愿服兵役的制度。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a.无产阶级战争观(最高层次内容)b.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方法论(灵魂)c.人民军队(实行人民战争的保证)d.人民战争(核心内容)e.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落脚点)f.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根本点:实事求是。
无产阶级战争观一、战争观定义战争观:是指人们对待战争的根本观点和态度。
毛泽东对战争的的定义: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人民军队一、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二、创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一是、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二是、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三是、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一、人民战争概述1.人民战争的定义人民战争就是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斯大林说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战争的发动者,在挑起战争时何曾说过自己进行的战争是非法的,是非正义的?他们总是找出若干多的理由昭示天下,愚弄国人,说自己的战争是迫不得已,是奋起自卫,是顺应天下大势,是夺回本国利益,而决不会说自己的战争是侵略战争.胜者王侯败者寇,当胜利者在书写历史时,失败者进行的战争就是非正义的战争.看看台湾国民党修订的历史教科书,就知道这一道理了.正义战争是指一切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抵御外来侵略、促进社会进步的战争。
支持与维护正义战争,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对待战争的根本态度。
一切由反动势力所进行的镇压革命、对外进行侵略扩张、阻碍社会进步的战争,都属于非正义战争。
斯大林说的,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是不正确的。
正义战争由于各种原因也可能失败。
非正义战争由于各种原因也可能胜利。
不能由于胜负改变战争的性质。
历史应该是人民写的。
对于一场战争,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它的性质。
有时对于其中一方,是正义战争,而对于另一方是非正义战争。
也有对于双方都是非正义战争的。
特别是历史上各个统治者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
国正史上通常会把带有自卫性质或者民族解放性质的战争视为正义战争,把侵略战争或者为争夺霸权而战视为非正义战争。
各国因政治利益缘故通常会利用宣传工具来任意解释战争的性质。
我个人认为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质多数情况下只是相对的,并且后人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解读。
举例说明,在我国的概念上,人们一般会认同卫国战争、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抗美援朝、和抗日战争是正义战争;而日俄战争、一战、七年战争、三十年战争、十字军东征、1916年美国入侵墨西哥镇压革命的行动、猪湾入侵以及现在进行的所谓反恐战争则缺乏正义性。
何为正义战争,通论是反侵略战争,其意就是侵略战争是非正义战争。
那么侵略战争呢?我们先假设大家都是无侵略目的的。
那么国家甲拥有大量人口却没有这么多的土地去供养,而国家乙地广人稀。
那么国家甲的人民移民到国家乙去寻找生计,这应是无可挑剔的吧。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他们总称为中华民族。
据2000年11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总人口为126583万(不包括台港澳同胞),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594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其他55个民族人口为1064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41%。
而我国55个少数民族大多处于边疆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解放前他们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又不同程度地落后于汉族,且各民族间或同一民族内部的社会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那么如何在各民族中树立他们是一个整体,也即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呢?我们认为应在各民族中树立这样一些观点:一、中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
自秦汉时期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后的两千多年里,我国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和交流从未间断过,在政治上的相互接近和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密切和深化,在共同的生活、劳动和发展中,各民族形成为今天56个民族和睦共处、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了有共同利益和祖国的中华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汉族是中华民族中人口最多,经济文化一直比较先进的民族,所以在缔造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建立的中央王朝最多,历史地起着主导作用。
但我们不能据此说汉族就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是汉民族的文明,而无视少数民族的存在和他们做出的贡献,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和认识。
要知道我国历代统治者都把征讨不服从管辖的民族,看成是巩固政权、整肃环宇的一部分,从没把这些民族或民族政权看成是外国,而把他们排斥在中国之外。
一些有作为的汉族皇帝,都很注意团结少数民族。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朱元璋说:“朕至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
”也要知道汉族所建立的中央王朝大都得到了少数民族的承认和支持。
回纥、突厥等民族首领在依附唐朝后,共同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承认唐政权的管辖;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后,下诏书建立孔庙,崇奉孔子一如汉唐,并且实行和中原汉族政权一样的社会制度;明代后期,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在与明王朝“封贡互市”后,将自己管辖的区域称为“大明金国”,这些都说明少数民族是承认汉族中央政权的。
请问历史上正义战争有哪些?
美国独立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西班牙反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二战中协约国一方都是正义的,各国的独立战争,如拉丁美洲各国.好多战争的性质在战争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如欧洲各国反对拿破伦的战争!.
历史上非正义的战争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就是典型的非正义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中国军民伤亡总数3500万人以上,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以及日俄战争、一战、七年战争、三十年战争、十字军东征、
1916年美国入侵墨西哥镇压革命的行动、海湾入侵以及现在进行的所谓反恐战争也是非正义战争。
又比如,中国古代历史上奴隶主阶级镇压奴隶起义的战争,封建王朝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国近代史上,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镇压义和团运动的战争;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革命内战等,都是反革命的战争。
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英国、法国、日本、沙俄等入侵我国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入侵朝鲜和越南的战争,以色列入侵邻国的战争,越南入侵柬埔寨的战争……都是侵略别国领土、掠夺别国资源、奴役别国人民的非正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