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虹价格战陷阱
- 格式:docx
- 大小:12.12 KB
- 文档页数:3
企业价格战的三大时机与陷阱-企业,价格战企业价格战的三大时机与陷阱推销员门户多方受敌,四面响起楚歌声多年的价格战中,消费者、经销商、供应商甚至包括地方政府等各方都被牵连其中,长虹因此四面受敌,在市场上一步步走向失利。
陆雄文分析了各方利益与心态,“在不停的价格战中,消费者的预期在改变,原打算降价后再去购买,但刚买来,发现价格又降了。
几轮下来,消费者都在观望,销量上不去,市场停滞起来。
”对于经销商而言,第一轮降价时,经销商的利润已经开始缩水,长虹只好采用补贴的方式。
但后来不断降价,利润更是大幅降低,很多供应商开始拒卖长虹。
在陆雄文看来,垄断彩管更是使长虹形势“雪上加霜”的一招,“垄断要有本钱,长虹以现金换库存,其实在开放的生产体系中,根本不可能实现垄断。
这样既增加了库存,又占用了资金。
”一位做财务总监的学员补充道:“公司经营需要固定成本,这依赖于财务体系的支撑,如果价格和成本相差无几,利润有限,想打价格战的企业先要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坚持下来,把其他竞争者挤出去,再进行整合。
”价格战与应对之道“技术进步引起成本下降,由此带来的降价,算不算价格战?”陆雄文问,然后给出了他的答案:“不算。
价格战是有人主动打破均衡状态下的供给,为了恶性驱逐竞争者。
企业只有在产品成本低、价格高的情况下,才拥有发动价格战的资本。
”一位EMBA学员发表了他的看法:”企业在三种情况下可以进行战略性降价,第一种情况是技术进步带来产业整体成本下降,第二种情况是整体实力足以击退竞争者,可以很好地控制行销成本,以成本进行竞争,第三种情况是产品进入衰退期,配合消费者预期进行的降价活动。
”陆雄文提醒学员们注意,长虹第一轮降价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技术领先,反而为以后埋下了祸根,只有企业因技术领先而发起价格战,才不会伤筋动骨。
“当你没有实力把对方打倒的时候,千万不要这样做。
比如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肯德基和麦当劳进行竞争时,从没打过价格战,即使有些促销,也只是战术性的动作。
囚徒困境典型案例:彩电价格战彩电价格和彩电“价格峰会”第一波:1988年在国内彩电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下,长虹以高于国家牌价,低于黑市价的手段,作价卖给四川工商银行一批17英寸彩电作为奖品开展有奖储蓄活动。
到1989年初,国家对彩电征收特别消费税,彩电市场一下陷入低迷,彩电企业产品普遍积压,资金短缺。
长虹敏锐捕捉到商机,从8月9日起,每台彩电降价350元,向消费者让利销售。
可以说,这是中国彩电第一次降价,而长虹是唯一的赢家。
第二波:1996年3月26曰,当时中国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厂家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大幅度降低其主导产品彩电的销售价格,其规格由43cin至74cm共76个品种,降价幅度从8%至18%,降价额由100元至850元。
虽然长虹声称此举是针对4月1日开始的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而作出的重大举措,但是,人们几乎未看到进口彩电有何反应,倒是其他国内彩电企业纷纷闻风而动――TCL彩电宣布:以拥抱春天为题自4月份到奥运会结束期间让利5%;康佳则以迎奥运五环大奖回报消费者为口号,大搞产品促销活动――由此引发了自1989年以来彩电市场的又一次降价风潮。
如果说自上一次彩电降价后,几年来彩电市场的竞争还是比较温文尔雅的话,那么,此次长虹又一次率先大规模降价,则使竞争局面变得表面化,白热化。
有资料显示,在长虹降价后的一个月内,北京彩电市场的国产彩电销售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像长虹、康佳、TCL王牌等主动参与此次降价风潮的企业在北京的市场销售均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长虹的销售几夺榜首,那些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资金实力方面有诸多不足的企业则明显大受影响。
第三波:然而,降价并未停止。
继长虹降价之后,康佳集团紧随其后,掀起了更大规模的降价浪潮。
1996年6月上旬,在中国几大新闻媒体《经济日报》、《中国电子报》等报刊上同时刊出一份深圳康佳电子集团的“宣言”,称康佳要“领先国内,赶超世界”,其广告词称:“谁升起,谁就是太阳”,矛头直指“长虹”,摆出了一决雌雄的架势。
案例分析:价格战阅读案例资料1-3,分析以下问题:1、为什么长虹三次价格战,效果差别这么大?2、波导和格兰仕各自都以价格战成功进入该行业,但是波导在快速起飞后,很快被淘汰,而格兰仕则维持了自己的行业地位,为什么,导致两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请总结分析企业价格战获得成功的要点是什么?案例:长虹价格战资料来源:《定价》第165-168页以及部分网站信息1987年彩电成为全国紧俏商品。
当时一台47cm长虹彩电国家定价1400元,黑市买到3000元。
但是1989年彩电市场进入冰封期,原因为:·国家对彩电消费征收特别消费税,使得每台彩电涨价600多元·彩电热降温彩电业库存积压严重,长虹积压了20多万彩电,总之3.2亿,银行存款只有1000多元。
国家政策及宏观环境:价格调整由国家审批并严格控制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很大。
1989年:第一次价格战1989年8月9日,长虹打响了新中国价格战第一枪:长虹彩电在全国范围内降价。
在保证国家税收不少一分钱的前提下,向消费者让利350元。
市场反应:消费者抢购长虹彩电,20万台彩电销售一空;同行:不敢贸然跟进,状告长虹违反国家物价政策要求严厉制裁。
长虹降价行为得到肯定。
1996年:第二次价格战目的:挑战洋品牌,提高国产彩电市场份额;整合国内彩电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市场情况:3月26日,长虹宣布在全国61个大中城市的150家大型商场大幅让利销售,降价幅度8%-18%,单台100-850元不等。
同行:TCL于4月1日,彩电单台下降120-300;4月15日厦华下调10%价格;6月6日康佳价格下调15%;6月15日熊猫下调12%-17%。
市场结果:长虹知名度扩大,“赌”退洋货,其市场占有额从96年的3月份的17%扩大为96年末的27%。
1999-2001年第三次价格战背景:长虹领地有失。
98年7月,全国彩电销售量康佳第一,长虹第二,8月时长虹被挤到第三,市场占有率为:康佳12.7%,TCL12.6%,长虹10.4%。
中国知名企业营销失败案例“巨人”倒下、“太阳神”下山、“飞龙”落地、“标王”破产,一大批知名企业被营销危机和营销失败笼罩,过去曾是领导市场潮流风云企业,而现在却陷入亏损甚至破产的困境。
山东的秦池、三株、广东的爱多、健力宝、万家乐、白云山、科龙、珠海的巨人、深圳的康佳、重庆的奥妮、河南的亚细亚、东北的延生护宝、河北的春都、四川的长虹、陕西的505、长岭等,无一不是盛极一时的中国知名企业,如今都纷纷因各种营销危机陷于困境。
纵观中国营销市场,可见大有营销失败的企业。
案例1:长虹、康佳—价格大战中的牺牲者从89年长虹发动第一次彩电价格战开始,价格大战就成了许多企业的唯一营销工具。
彩电价格大战、空调价格大战、出境旅游价格大战,机票打折大战等等各类价格战五花八门。
据中国市场研究专家卢泰宏等人的调查,卷入价格大战的行业有家电业、服装业、零售业,民航业、运输业、旅游业、汽车业、通信业、餐饮业,出版业以及生产资料业等11个领域。
在这些价格大战中,一些是使不正常的价格归于合理的正常降价,如汽车价格战,而更多的则是恶性价格战。
像彩电价格战,导致的是全行业亏损;出境旅游价格战,甚至打到了“零团费”,不仅引发了大量的争端,而且还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
仅以彩电为例,就可看出恶性价格战的危害。
中国彩电行业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四川长虹,曾是中国家电土国领袖和股票,市场龙头,因为自己发动的一连串价格战,使长虹陷入了营销危机之中,一时难于自拔。
如今不得不把中国电子百强头把交椅拱手让给了联想,家电品牌价值第一的位置让给了海尔。
不仅让出了中国家电市场的领导权,也使自己的股票利润由最高时每股收益达2.97元,降到2001年中报每股收益仅l分钱,下降了差不多三百倍,让人感到长虹大势己去。
2001年6月7日,复出后的长虹总裁倪润峰公开对媒体宣称:“长虹病得不轻”!’他说:“长虹高速发展的背后,忽视了不少问题,使得长虹近两年走入低谷”。
长虹病在何处?长虹高速度发展的背后究竟忽视了什么问题使长虹近两年走入低谷?倪润峰可能有自己的答案,但笔者认为,盲目的价格战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
长虹被骗40亿元:全球化陷阱
佚名
【期刊名称】《四川物价》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新京报》日前载文说,2004年的12月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浪潮具有标志性的一个月份:12月初,中航油惊爆5.5亿美元巨亏,其引发的冲击至今余渡未尽;12月8日,联想12.5亿美元吞下全球PC业的鼻祖IBM的PC业务;12月末,彩电业的红太阳——长虹传出被骗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亿元)。
文章说,“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陷阱”的说法似乎已经落入“俗套”,但现实无情地将国人拉回对“俗套”的反思之中。
【总页数】2页(P29-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1
【相关文献】
1.长虹40亿元之劫 [J], 楼夷;王烁;卢彦铮;康理诚;张帆;王晓冰;张宇星
2.男子掉进陷阱被骗40万元 [J],
3.长虹被骗40亿货款 [J], 柳杨; 谷鸣
4.财政部:营改增试点一年减税超400亿元财政部:营改增试点一年减税超400亿元财政部:营改增试点一年减税超400亿元财政部:营改增试点一年减税超400亿元 [J],
5.河南4000多户农民3年被骗2亿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著名企业破产案例5篇篇一:安然公司破产案例引言企业破产法是指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依法宣告破产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规定在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时,法院强制对其全部财产进行清算分配,公平清偿给债权人,或通过债务人与债权人会议达成的和解协议清偿债务或进行企业重整,避免债务人破产。
破产是商品经济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也是市场运行的一种必要的机制。
破产法是集实体与程序内容合一的综合性法律,其调整范围一般限于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的特殊情况,解决的主要是如何公平清偿债务,即执行问题,对当事人间夫人实体权利、义务争议则应在破产程序之外通过民事诉讼、仲裁等方式解决。
因为破产法不具备解决民事权利义务争议时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各项制度。
破产法的基本制度主要源于民事债权和民事执行制度,并根据破产程序的特点、原则加以变更,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予以必要的扩张或限制,同时兼顾对社会利益的维护。
由于破产法社会涉及面甚广,不仅民法诉讼法与之相关,企业法、公司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乃至刑法、行政法等都与之有密切联系,破产法的实施要依靠这些相关法律及配套制度的保障。
实践已经证明,单靠一步破产法是难以广泛实施并发挥其相应有社会调整功能的。
本文就以安然公司的破产为例,简介一下安然公司的破产原因和其深层次的原因。
案例——安然公司概述安然公司是由肯尼斯•雷于1985年兼并了实力超过自己一筹的竞争对手——Inter North 公司后为公司取名为安然公司的,在成立之初,公司的主业是石油气和天然气生产及传输。
肯尼斯•雷领导公司一边生产天然气,一边依托其与业界及华盛顿的良好关系大力宣传天然气是未来能源的理论,并铺设管道至客户端。
当安然在全美天然气供应商中仅列第13位的时候,就已建起美国最大的天然气管道输送系统,输送量达到全美消费总量的1/5,形成其后能源输送业务的雏形。
随着美国政府在80年代后期解除对能源市场的管制,构成了能源期货与期权交易勃兴的契机。
四川长虹巨亏背后的信用问题一案例背景长虹公司是集数字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数码、网络、电源、商用系统电子、小家电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
四川长虹始创于1958年,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历经多年的发展,长虹完成由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结合的战略转变,成为集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网络、数码、芯片、能源、商用电子、电子部品、生活家电及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军工电子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逐步成为全球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3C信息家电综合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2005年,长虹跨入世界品牌500强。
2010年,长虹品牌价值682.58亿元。
1994年3月四川长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四川长虹的销售净利率二、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的总体趋势自1994年上市以来,1994至1997年是四川长虹的高速发展时期,产品销量和净利润额迅速增长,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数年排名全国第一。
1998年以后,我国彩电行业进入成熟期,家用电器消费市场日趋饱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彩电市场频繁爆发价格战,彩电行业利润率大幅度下降,四川长虹的利润率也随之下降。
四川长虹的净利润从1997年的26.12亿元下降到2001年的8900万元。
与此同时,自1996年以来,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迅速增加,应收账款从1995年的1900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近50亿元,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从1995年的0.3%上升到2003年的23.3%。
2004年,四川长虹计提坏账准备3.1亿美元,截至2005年第一季度,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为27.7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8.6%。
”2001年7月16日,长虹高调和APEX合作。
2001年,四川长虹开始与APEX发生业务往来,当年只有赊帐没有回款,年末形成应收账款418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47亿元。
2002年,是双方业务高峰,长虹出口额7.6亿美元,其中APEX就欠了7亿美元。
【反思】中国知名企业营销失败案例更多课程传送门:点这里中国知名企业营销失败案例“巨人”倒下、“太阳神”下山、“飞龙”落地、“标王”破产,’一大批知名企业被营销危机和营销失败笼罩,过去曾是领导市场潮流风云企业,而现在却陷入亏损甚至破产的困境。
山东的秦池、三株、广东的爱多、健力宝、万家乐、白云山、科龙、珠海的巨人、深圳的康佳、重庆的奥妮、河南的亚细亚、东北的延生护宝、河北的春都、四川的长虹、陕西的505、长岭等,无一不是盛极一时的中国知名企业,如今都纷纷因各种营销危机陷于困境。
纵观中国营销市场,可见大有营销失败的企业:(l)价格大战中的牺牲者从89年长虹发动第一次彩电价格战开始,价格大战就成了许多企业的唯一营销工具。
彩电价格大战、空调价格大战、出境旅游价格大战,机票打折大战等等各类价格战五花八门。
据中国市场研究专家卢泰宏等人的调查,卷入价格大战的行业有家电业、服装业、零售业,民航业、运输业、旅游业、汽车业、通信业、餐饮业,出版业以及生产资料业等11个领域。
在这些价格大战中,一些是使不正常的价格归于合理的正常降价,如汽车价格战,而更多的则是恶性价格战。
像彩电价格战,导致的是全行业亏损;出境旅游价格战,甚至打到了“零团费”,不仅引发了大量的争端,而且还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
仅以彩电为例,就可看出恶性价格战的危害。
中国彩电行业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四川长虹,曾是中国家电土国领袖和股票,市场龙头,因为自己发动的一连串价格战,使长虹陷入了营销危机之中,一时难于自拔。
如今不得不把中国电子百强头把交椅拱手让给了联想,家电价值第一的位置让给了海尔。
不仅让出了中国家电市场的领导权,也使自己的股票利润由最高时每股收益达2.97元,降到xx年中报每股收益仅l 分钱,下降了差不多三百倍,让人感到长虹大势己去。
xx年6月7日,复出后的长虹总裁倪润峰公开对媒体宣称:“长虹病得不轻”!’他说:“长虹高速发展的背后,忽视了不少问题,使得长虹近两年走入低谷”。
长虹的战略——价格战和釜底抽薪战略管工刘慧乐•“价格战越打越凶,只能说明企业缺乏真正的竞争力,在粗放式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不能给顾客提供更多价值,只能降价。
许多中国企业的营销特点就是不擅长组合拳,只会拳打脚踢。
”——复旦大学陆雄文长虹价格战背景第一次降价(1989年)•彩电是当时我国市场上最紧俏商品•1989年初,国家对彩电征收特别消费税,每台加价300元,彩电市场一下跌入谷底,这使当时扩大生产的彩电企业马上面临产品积压,资金短缺的困难。
长虹一度积压彩电20万台•长虹率先提出向消费者让利销售,不仅仅在于减价可以降低库存,解决资金流动问题长虹价格战背景意义:•这次降价一下淘汰了一半电视机生产厂家,剩下的勉强维持下了的企业也是靠国内彩电的高价位支撑着,我国电视行业的企业结构得到了调整•长虹的规模、技术、质量、品牌名称均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使其市场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原因:•价格弹性大价格弹性•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表示为:Ep=(△Q/Q)/(△P/P)长虹价格战背景第二次降价(1996年)•1996年阶段,国外家用电器充斥着国内市场•随着加入WTO的日期逼近,关税门槛也越来越低,消费者开始关注进口商品,并与国产商品进行比较。
当时,中国市场上25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彩电70%以上是进口的•1996年,长虹郑重宣布,在全国61个大中城市的150家大型商场,一律大幅度让利销售,降价幅度在8%~18%,单台降幅从100元到85元不等。
长虹价格战背景意义:•长虹扩大了知名度,在彩电市场上击退了“洋货”,成为了中国彩电市场。
降价战前彩电市场的占有率为17%,而降价战后到了27%。
原因:•规模效应形成,降价后利润空间尚存•虽然跟进者不少,然而长虹质量、性能方面更胜一筹长虹价格战背景第三次降价(1999年)•1998年全国彩电市场出现需求紧缩,各企业都遇到了市场相对紧缩与产量递增的矛盾。
•除了长虹外,大部分品牌都悄悄的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降价,导致了长虹处于价格劣势,影响了长虹的销售量•为了进行市场份额的保卫战,长虹进行了新一轮的降价长虹价格战背景•然而第三次的降价并未延续之前两次的成功•从跟康佳的主营收入和利润表对比中可以看到,在1997之后长虹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直到1999年时和康佳持平20406080100120140160180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长虹康佳051015202530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长虹康佳第三次价格战失败--客观原因•彩电行业已从产品生命周期成长期进入成熟期。
复旦EMBA案例分析:价格战的三大时机与陷阱网友评论0 条来源:(58同城网)发布时间:2008-05-12“价格战越打越凶,只能说明企业缺乏真正的竞争力,在粗放式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不能给顾客提供更多价值,只能降价。
许多中国企业的营销特点就是不擅长组合拳,只会拳打脚踢。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陆雄文教授的一番评论中,复旦大学EMBA2004春季2班的《市场份额与价格竞争》课程开始了。
陆雄文教授以四川长虹多年来的价格战经历为切入点,点出了价格战的“死穴”———“价格要以成本为基础,如果成本降不下去,一味实施价格战,只能是死路一条。
”接下来,他以长虹为案例,组织EMBA学员进行了讨论。
案例:长虹手中“双刃剑”价格战是长虹彩电多年来的营销战略主线,也是倪润峰称雄途中一把难舍的利剑。
但这把“双刃剑”既让长虹一度辉煌过,也曾使长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1996年3月,长虹突然宣布降价,国内其他彩电企业如康佳、TCL、熊猫等竞相降价,降幅为50元-200元。
1998年4月,价格大战狼烟又起,不过此番领头的是康佳、TCL和创维,长虹却保持了沉默。
直到7个月后,倪润峰突然宣布:长虹已垄断下半年国内彩管市场。
但是由于各方原因,长虹整体囤积计划落空,长虹不得不承受着彩管大量积压的痛苦。
1999年4月,长虹又一次宣布全面降低彩电价格,涉及到所有的产品规格。
但是,长虹并没有达到抢占市场份额的目的。
2000年5月,倪润峰下课,职位由赵勇接任,长虹开始强化研发力度。
随后,长虹又宣布全面大幅降价,最大降幅达20%,但此次价格战的目的是清理库存。
2001年2月,倪润峰又以CEO身份重掌大权。
同年,长虹再掀彩电降价狂潮,此后,TCL、厦华等开始跟进,然而这次降价并没有引起购买热潮。
随着彩电行业微利时代来临,全行业的平均利润已降至2%-3%。
彩电业面临整体亏损。
2003年4月,倪润峰掀起背投普及计划,背投电视最高降幅达40%,但是,国内竞争对手却用等离子彩电与之抗衡,进行差异化竞争。
四川长虹价格战陷阱
“价格战越打越凶,只能说明企业缺乏真正的竞争力,在粗放式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不能给顾客提供更多价值,只能降价。
许多中国企业的营销特点就是不擅长组合拳,只会拳打脚踢。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陆雄文教授的一番评论中,复旦大学春季班的《市场份额与价格竞争》课程开始了。
陆雄文教授以四川长虹(行情点评资讯)多年来的价格战经历为切入点,点出了价格战的“死穴”———“价格要以成本为基础,如果成本降不下去,一味实施价格战,只能是死路一条。
”接下来,他以长虹为案例,组织学员进行了讨论。
案例:长虹手中“双刃剑”
价格战是长虹彩电多年来的营销战略主线,也是倪润峰称雄途中一把难舍的利剑。
但这把“双刃剑”既让长虹一度辉煌过,也曾使长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年月,长虹突然宣布降价,国内其他彩电企业如康佳、、熊猫等竞相降价,降幅为元元。
年月,价格大战狼烟又起,不过此番领头的是康佳、和创维,长虹却保持了沉默。
直到个月后,倪润峰突然宣布:长虹已垄断下半年国内彩管市场。
但是由于各方原因,长虹整体囤积计划落空,长虹不得不承受着彩管大量积压的痛苦。
年月,长虹又一次宣布全面降低彩电价格,涉及到所有的产品规格。
但是,长虹并没有达到抢占市场份额的目的。
年月,倪润峰下课,职位由赵勇接任,长虹开始强化研发力度。
随后,长虹又宣布全面大幅降价,最大降幅达,但此次价格战的目的是清理库存。
年月,倪润峰又以身份重掌大权。
同年,长虹再掀彩电降价狂潮,此后,、厦华等开始跟进,然而这次降价并没有引起购买热潮。
随着彩电行业微利时代来临,全行业的平均利润已降至。
彩电业面临整体亏损。
年月,倪润峰掀起背投普及计划,背投电视最高降幅达,但是,国内竞争对手却用等离子彩电与之抗衡,进行差异化竞争。
一个月后,长虹在海外被以倾销罪名起诉,其低价策略在国际上受到了质疑。
年月,美国宣布反倾销裁定,美国向几乎所有的中国彩电生产商关上大门。
多轮降价,一统江湖梦难圆
讨论刚开始,便有学员认为:“长虹价格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领导人自身。
在初期市场运作中取得成功后,倪润峰一心想一统天下,但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第一轮降价成功就埋下祸根。
”
在前两轮降价之后,长虹并没有达到抢得份额的目的。
陆雄文分析道:“长虹错误估计
了国内市场的格局。
电视机厂以前都有政策的扶持,进行全国布局,很多地方政府都希望以电视机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对其进行一定的扶持。
所以第一轮降价后,各个电视机厂并没有被淘汰,反而开始反攻,长虹的市场份额出现回落。
”
这时,进口品牌采取了先观察、后降价的策略。
一位做过经销商的学员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长虹会降价,其他公司也会。
我们公司曾代理飞利浦的电视,它与长虹的价格差在左右,长虹降价飞利浦也降。
高收入人群比较倾向用进口品牌,所以飞利浦的销量也冲上来了,这就意味着长虹的算盘落空了。
由此可见,价格战的确是把双刃剑。
”
当其他企业发起第二轮降价时,长虹等品牌都必须通过再降价才能销售出去。
陆雄文分析道:“经过四五年的价格战,有的企业支持不住便倒闭了,比如西湖被海尔收购。
价格战的本意是为了清理门户,但最终造成了全行业利润大幅下滑,没有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上去,影响了整个行业长远发展。
”
多方受敌,四面响起楚歌声
多年的价格战中,消费者、经销商、供应商甚至包括地方政府等各方都被牵连其中,长虹因此四面受敌,在市场上一步步走向失利。
陆雄文分析了各方利益与心态,“在不停的价格战中,消费者的预期在改变,原打算降价后再去购买,但刚买来,发现价格又降了。
几轮下来,消费者都在观望,销量上不去,市场停滞起来。
”
对于经销商而言,第一轮降价时,经销商的利润已经开始缩水,长虹只好采用补贴的方式。
但后来不断降价,利润更是大幅降低,很多供应商开始拒卖长虹。
在陆雄文看来,垄断彩管更是使长虹形势“雪上加霜”的一招,“垄断要有本钱,长虹以现金换库存,其实在开放的生产体系中,根本不可能实现垄断。
这样既增加了库存,又占用了资金。
”
一位做财务总监的学员补充道:“公司经营需要固定成本,这依赖于财务体系的支撑,如果价格和成本相差无几,利润有限,想打价格战的企业先要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坚持下来,把其他竞争者挤出去,再进行整合。
”
价格战陷阱与应对之道
“技术进步引起成本下降,由此带来的降价,算不算价格战?”陆雄文问,然后给出了他的答案:“不算。
价格战是有人主动打破均衡状态下的供给,为了恶性驱逐竞争者。
企业只有在产品成本低、价格高的情况下,才拥有发动价格战的资本。
”
一位学员发表了他的看法:”企业在三种情况下可以进行战略性降价,第一种情况是技术进步带来产业整体成本下降,第二种情况是整体实力足以击退竞争者,可以很好地控制行销成本,以成本进行竞争,第三种情况是产品进入衰退期,配合消费者预期进行的降价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