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展
课标: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 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 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 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 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
example
“北大” 红卫兵 批判校 长陆平 等“反动 学术权 威”
70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 “工农兵学员”。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 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 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 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 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 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 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 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 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 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 下乡联系在一起。
特((2点)1制9:5定7年由教)半育方殖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人民教育
①毛泽东半提封出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
方针
②“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半工半读)
田头识字学习
偏远贫因地区的小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落后,政府办了许 多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学校,田头识字教学 等形式,这些形式为扫盲教育作出贡献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为本,在于育人。
江泽民同志曾说:“要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 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 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 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