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46.79 MB
- 文档页数:493
五年级下册音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3课《春天在哪里》。
本课主要学习歌曲的旋律、歌词,并通过音乐活动感受春天的气息。
教材中附有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阶、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3. 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录音机、音响、投影仪、乐谱。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春天的景色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2. 歌曲学唱:先教学生歌词,再教授旋律,分句教唱,重点讲解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3. 音乐活动:分组进行合唱、对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乐理知识讲解:简单讲解音阶、节奏等乐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5.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演唱歌曲,老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春天在哪里》歌词: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乐理知识:音阶、节奏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并试着教唱。
2. 完成乐理知识的家庭作业,了解音阶、节奏的相关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歌曲《春天在哪里》的学唱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演唱。
在音乐活动中,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的讲解还需加强,以便学生在演唱时能够更好地掌握。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将学习《茉莉花》,一首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民歌,希望学生们能够继续热爱音乐,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3课《春天在哪里》。
本课主要学习歌曲的旋律、歌词,并通过音乐活动感受春天的气息。
五年级下册音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四章《和谐之声》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音阶中的高低音,学习简单的五线谱阅读,掌握音的长短和强弱表达,通过合唱练习,培养孩子们的和声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阶的高低音概念,能正确区分和演唱。
2. 培养学生阅读五线谱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的乐谱演唱。
3. 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体验和声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音的高低音概念、五线谱的阅读、合唱中的和声感。
教学重点:音的高低音区分、五线谱的基础知识、合唱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乐课件、五线谱卡片。
学具:音乐课本、铅笔、橡皮、五线谱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和声优美的合唱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和声美,激发学习兴趣。
2. 音阶学习(10分钟)(1)介绍音阶中的高低音概念。
(2)教师示范演唱高低音,学生跟随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
3. 五线谱学习(10分钟)(1)讲解五线谱的基础知识。
(2)教师示范阅读五线谱,学生跟随练习。
(3)学生独立完成简单的五线谱阅读练习。
4. 音的长短和强弱表达(10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学生模仿。
(2)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评价。
5. 合唱练习(10分钟)(1)教师分配声部,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2)教师指导合唱技巧,学生改进演唱方法。
(3)全体学生合唱,感受和声美。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音阶高低音示意图2. 五线谱基础知识3. 合唱练习曲目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五线谱阅读练习。
2. 练习合唱曲目,注意声部的和谐。
作业答案:课后五线谱阅读练习答案见教材P64。
合唱曲目见教材P65,注意声部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音阶学习、五线谱学习、合唱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美丽家乡》教學目标1、通过學唱歌曲《美丽家乡》,丰富學生对农村生活情感体验。
感受浓郁生活气息,激发对美好生活热爱之情。
2、通过合唱练习,培养學生合作、协作意识,學会用富有对比(连和跳)声音表现歌曲情绪变化,感受达翰尔音乐风格特点。
教學重、难点1、學会唱、并唱好歌曲《美丽家乡》,丰富歌曲音乐表现力,感受达翰尔音乐风格。
2、合唱部分二声部音准,特别是合唱部分第二乐句低音旋律。
用富有对比声音(连音、跳音)表现歌曲。
教學过程一、教學导入感受音乐风格,教师示范导入歌曲。
师根据自身特长采用:范唱歌曲、舞蹈、器乐演奏等形式导入。
并根据其中音乐旋律特点思考:这是汉族音乐还是少数民族音乐?如果是少数民族,你能说说是哪个民族音乐吗?试一试吧。
二、展示歌曲1、展示歌曲、视唱旋律,感受旋律风格特点。
(《美丽家乡》动画)根据學生回答,教师引导學生打开课本,播放歌曲《美丽家乡》。
2、聆听教师范唱旋律,关注旋律特点。
教师:请同學们边听边观察歌曲前四句乐谱:前四句骨干音有哪些?即:哪些音出现次数最多?教师总结:以“do、mi、sol”为骨干音构成了第一乐段旋律,同时也增强了音乐民族风格与特点。
听上去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它是一首少数民族歌曲了。
3、聆听教师(或录音)二度范唱。
引导关注歌曲内容与主题。
教师:请同學们再仔细听一遍歌曲,结合歌词。
边听边思考歌曲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能用自己话来概括吗?三、《美丽家乡》歌曲學习1、听范奏,深入感受歌曲情绪,熟悉旋律,为歌曲分段。
(教师采用钢琴、口风琴等乐器演奏歌曲旋律,注意表现出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情绪对比,建议在伴奏织体上作变化。
引导學生为歌曲分段。
)2、从第二段二声部入手,开始學唱。
教师和學生合作完成,采取听辨、模唱、范唱、分工合作(如教师唱二声部、學生唱主旋律)方式反复练习二声部。
3、學唱第一乐段。
(1)按照节奏读歌词。
(2)學唱第一段,注意词曲结合与重音记号。
4、尝试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學生注意第一段三四乐句结束音以及第二乐段二声部音准。
第一课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一课时一.教学题目: 雨花石二.教材及学情分析:《雨花石》是一首风格浓郁的河北民歌,描写了淳朴的农村孩子勤劳,快乐的学习生活的场景。
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有着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
小学二年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般说来个性强,爱“占尖儿”,不爱学习。
通过本歌的教学,要使学生懂得做一名好儿童,学习相互帮助,学习农村孩子勤劳爱学习的好榜样。
三.教学目标:1、用轻松,愉快昂扬的声音唱出《雨花石》的自豪感。
2、了解共产儿童团曾在革命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3.自编动作表演歌曲,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示范法:就是老师直接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听唱法:就是听老师唱,或者其他媒体唱,学生跟着学。
对比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感悟。
情景法:把乐曲所描写的画面模拟出来。
六.教学过程:(一). 练声:1.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师生问好。
2.基本训练动物练声曲(师)小猫怎样叫(生)miao miao miao小鸭怎样叫ga ga ga火车怎样叫wu wu wu。
(二).新歌教学: (1) 听歌曲录音磁带,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旋律:(2) 教师出示课本图片,再听歌曲一遍。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交流:“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4)教师范唱,初步学唱歌曲:(5) 教师弹唱带学生试唱。
(6)教师告诉学生歌曲处理的地方:如,唱到第二、三句,情绪要愉快、昂扬。
(7) 幼儿跟着歌曲录音一起唱,教师及时纠正不足之处。
(8)教师弹奏学生唱。
八.音乐教学活动:表演活动创编 (1) 请愿意唱给大家听的学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并演唱。
(2) 教师即兴教动作,学生自己根据动作创编。
第二课时一.教学题目: 歌唱二小放牛郎二.教材及学情分析:《歌唱二小放牛郎》是冼星海创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儿童歌曲。